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历史摸底测试试题 【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6
江西省2021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二下·天水期中) 《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A . 启发诱导B . 学思结合C . 因材施教D . 温故知新2. (2分) (2019高二下·舒城月考) 唐代前期均田制关于百姓部分受田状况如下表是所示。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均田制()A . 反映了妇女地位的提高B . 加强了政府对人民控制C . 缩小了土地买卖的范围D . 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3. (2分) (2020高一下·河北期中) 下图是某地古代的《孔子圣迹图》中的《子路问津》石刻画。
该画创作时间不会早于()A . 春秋战国B . 西汉C . 东汉D . 唐代4. (2分) (2016高一上·遵义期中) 下列关于清朝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是中央最高行政决策机构B . 皇帝挑选亲信、重臣担任军机大臣C . 军机大臣只能跪奏笔录D . 军机处的设立者是雍正帝5. (2分) 20世纪初,清政府曾颁发谕旨:“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
自积习相沿,视工商为末务,国计民生,日益贫弱,未始不因乎此。
亟应变通尽利,加意讲求。
”由此可推出()A . 中国古代一直推行重商政策B . 洋务运动实现了中国的富强C . 清政府将实行振兴工商业的政策D .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发展6. (2分) (2017高一上·沭阳月考) 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周年之际,以“孙中山与中国民主革命”为主题的翠亨论坛于2011年9月7日在孙中山先生故乡举行。
有学者提出要用现代化史观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这是因为辛亥革命()A .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B . 暴力推翻了清朝的统治C . 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D . 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转型7. (2分)(2017·吉林模拟) “苏维埃”是从苏联引进的革命词汇,中共一开始认为其内涵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后来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 . 国民大革命的需要B . 社会主义革命的需要C . 全民族抗战的需要D . 筹建新中国的需要8. (2分)下表反映了当时中国1956年国民经济中公司经济成分比较表项目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国民收入92.9%7.1%工业总产值100%---商品零售额95.8% 4.2%A .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 . “大跃进”运动迅速开展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大力推进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行9. (2分) (2016高二上·郏县期中)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A . 甲B . 乙C . 丙D . 丁10. (2分)(2017·南昌模拟) 据有关资料显示,19世纪初,英格兰的202个选邑(城镇选区)中,有40—50个人口在100—200人之间,14个在50—100人之间,20个在20—50人之间,4个在10—19人之间,有1个镇只有5名居民,有2个镇根本没有人居住。
江西省南昌外国语学校2019届高三高考4月份模拟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荀子·正论篇》中提到“夫先王之制,邦内甸服(“服”即“服侍天子”),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
”据此推断,西周时管辖“甸服”之地的是A.周王B.诸侯王C.卿大夫D.士2.《资治通鉴》载,(唐)太宗曰:“文帝不明而喜察……事皆自决,不任群臣……群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愆违,莫敢谏诤,此所以二世而亡也。
”唐太宗吸取此教训,主要的做法是A.发挥三省监督牵制作用B.完善朝议谏诤制度C.明晰六部的行政职能D.开科取士广纳人才3.宋陆九渊《语录》卷上:“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假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说明陆九渊A.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B.反对儒家思想对人的束缚C.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D.否定“六经”的地位与价值4.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
”这反映出苏州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劳资矛盾尖锐C.商业法律较为完备D.商品经济发达5.近代江苏某书记载:“迩来我国服用人造丝织品者亦渐增多,纺制人造丝之厂固所鲜见,即织人造丝布者亦寥寥无几。
致人造丝织品进口数量逐步增加,其速度殊可惊骇。
”从实质上反映了A.外国商品具有竞争优势B.民族工业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C.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D.中国百姓收入提高,生活富裕6.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曾经声称他的某些主张不容匡正,而匡正者却层出不穷。
林纾在自编的小说中表达了把陈独秀、胡适、钱玄同诸人一网打尽的愿望,除了留下一个笑话外,没有任何实际效果。
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期间( )A.科学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思想和言论相对自由C.学术宽容得到广泛认同 D.学术自由得到切实保障7.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
2021届高三摸底测试卷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4分,27、28、29题12分,共50分。
)26.(1)特征:受客观形势的影响;被动调整;具有半殖民地化倾向;逐步专业化;逐步近代化;地位不断提高。
(6分)(2)评析:是西方列强侵略、影响的产物;体现了华夷观念、秩序的打破;使晚清中央机构半殖民地化,清政府逐步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的工具;推动中国由传统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型;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参与国际合作;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其它领域的近代化。
(8分)27.(1)目的:将百姓束缚在特定的区域、职业;保护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保证国家赋役征派;控制流民的数量与规模;稳定封建统治秩序;(6分)(2)差异:信息系统支撑;分类管理;福利引导、责权统一;引导流动人口主动接受管理;以法律、税收为杠杆;(中国明清以行政高压管理为主,西方国家以杠杆引导为主;中国明清管理手段落后,西方国家实现信息化管理。
)(6分)28.(12分)示例1: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变迁科技进步改变信息传播方式。
中国古代,造纸术、印刷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造纸术的材料从纤维到鱼网、树皮等,印刷术的材料从木板到到泥巴等,充分体现了农业社会的特征。
西方国家,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开展,电子广泛应用,电报、电话的发明加速了信息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工业社会烙印。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推动了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诞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科技进步改变能源使用结构。
在农业社会,人们利用水能、风能等自然能源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中国唐朝的筒车,明清的风力水车。
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的创制与发明,热能与电能成为重要的工业能源。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原子能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核能得到开发,清洁能源日益受到重视。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考试(一)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24.商代的征伐,只是迫使被征服者屈服,没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予自己的同族子弟统治;而周人的封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周人的封国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B.确立了贵族世袭权利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D.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25.陵县是指为修建、保护帝陵和祭祀而设的特殊的县。
西汉在长安周边设置陵县,并大量移民徙居。
徙入陵县者,高祖时为齐、楚大姓,燕、赵、韩、魏之后及豪杰兼并之家;武帝时是郡国豪杰及赀三百万以上的;宣帝时是郡国吏、民赀百万以上和丞相、将军、吏二千石。
这一举措旨在A.强化皇室独尊地位B.防范地方割据势力C.笼络各地豪强势力D.保持统治集团稳定26.从唐朝到宋朝,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五省书院由13个增加到19个,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五省书院由26个增加到564个,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君主专制的加强B.儒学地位的强化C.科举制度的改革D.经济格局的变化27.明清时期,地方士绅通过修家谱、建祠堂、立族规、行族约、选族长、明赏罚、设族田、兴族学等方式,达到“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的目的。
这反映出当时A.儒家伦理渗透乡间治理B.文官政治依旧存在C.士绅群体掌控基层权力D.民间文化形式多样28.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招收八旗少年入馆学习。
初设英文馆,不久增设俄文馆、法文馆,1872年增设德文馆,1895年后又增设日文馆。
同文馆设馆语种的增加,从侧面反映出A.清政府主动适应世界局势B.统治集团内部开始分化C.列强在华扩张不断地加剧D.西方民主思想逐渐普及29.从器物到制度,近代中国都尽力学习西方,但却落得了北洋军阀统治的后果。
这让仁人志士心有不甘。
为了寻找答案,他们将目光投向传统文化,试图从中解剖中国现代化蹒跚而行的根源。
江西省2021年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合历史试题(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17·新课标Ⅱ) 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 (2分) (2019高一上·北京期中) 唐朝赋税制度中有关“庸”的规定是()A . 农民可以交纳绢或布代替服徭役B . 农民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的绢或布C .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为官府服徭役D . 农民可以向政府交纳钱或粮代替交纳绢或布3. (2分)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
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A . 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B .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C .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D . 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4. (2分) (2017高二上·吉林月考) 康德在哲学领域掀起了一场“哥白尼式的革命”,主要是因为()A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B . 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C . 其自由平等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D . 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5. (2分) (2018高一上·惠来月考) 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某一机构是三无机构:“无编制、无定员、无预算,所有的大臣都是兼职而且要亲自跑腿,从法理上看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临时咨询机构,但是实际上是权力的核心。
”该机构是()A . 清代军机处B . 元代中书省C . 宋代枢密院D . 唐代门下省6. (2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 . 中央集权制B . 郡县制C . 君主专制D . 宗法制7. (2分) (2015高二上·长安期末) 下图为外国在华纱厂拥有纱锭数示意图,相关数据表明()A . 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 列强操纵中国经济命脉C . 列强资本输出卷土重来D . 中国民族工业濒于破产8. (2分)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代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
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周人曾以宗法制为范式,在天子与诸侯的盟会中,通过联姻、赐姓等方式将异姓贵族纳人新的宗法秩序之内。
这主要是为了A.借鉴以往世袭教训B.扩大王室家庭组织C.维护西周专制统治D.稳定分封等级秩序2.“关市”指设在边境关塞要地的集市。
依据下表记载可知,西汉A.开与南越边境贸易先例B.经济军事实力强于匈奴C.国家安全影响边境商贸D.借助朝贡贸易巩固边疆3.张载认为生在世上,就要尊顺天意,立天、立地、立人,做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明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达到圣贤境界。
关于其讲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由此可知,张载A.提倡学以致用B.忽视循序渐进C.集心学之大成D.思想不切实际4.1689年,康熙帝命人以南宋楼璃原作为基础,融入清代风俗并参用了西洋焦点透视法,重绘《耕织图》,计有耕图和织图各23幅。
康熙不仅每图亲题七言律诗一首,且于图前亲书序文,并于序首、序尾盖印。
此图A.体现了满汉绘画艺术交融B.印证农耕文明没有根本突破C.反映了清代文化专制主义D.有力证明文人画的发扬光大5.张之洞在《拟设织布局折》中说:“棉布本为中国自有之利,自有洋布洋纱,反为外洋独擅其利。
……今既不能禁其不来,惟有购备机器纺花织布,自扩其工商之利,以保利权。
”这一主张旨在A.振兴民族经济B.抵制外国商品C.维护国家主权D.积累政治资本6.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0月,清政府颁布《奖励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凡在日本文部省直辖之各高等院校及程度相当的各项实业学校3年毕业,得优等文凭者,给予举人出身。
在大学专科某科或数科,毕业后有选科或普通毕业文凭者,给予进士出身。
这表明清政府A.成为列强侵略的工具B.从依靠欧美转向求诸日本C.改变传统的抑商政策D.根本上拒绝教育制度改革7.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会议上指出:“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2021年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高考历史质检试卷一、(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西周以来,诸侯国按血缘关系设置了“卿、大夫、上士、中士、下士”五等爵位;而且规定在军队中军将由卿士担任,师将由中大夫担任,旅将由下大夫担任,卒长由上士担任,两司马由中士担任。
这主要说明了()A.家国同构思想根深蒂固B.分封制下等级森严C.宗法制影响了国家军政D.军功爵制得到推广2. 小家庭结构至今还是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结构。
春秋战国时期,小家庭结构逐渐成为家庭组织最基本的形态。
不仅劳动者,即在官僚、富庶人家亦普遍建立起个体小家庭。
这种家庭就血统世系而言,一般为两代结构,很少有涉及祖孙三代者;就其成员间亲属关系而论,多是以一对夫妻为核心,及其未成年或虽已成年而未婚子女构成;就人数而言,通常为五口之家。
小家庭结构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促使宗族制度瓦解B.诸侯国以法律的形式强迫人们分居C.长期的战争使得大批宗族大家庭灭亡或衰弱D.铁犁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水平3. 上计制度是将地方上的各级官吏所管辖的在一定时期的人口、财物和土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支出的数量上报给相关官吏接受审计的思想。
由此可见,秦朝实施上计制度的目的是()A.增加政府收入B.规范官吏考核C.加强君主权力D.强化中央集权4.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材料说明了董仲舒的思想()A.具有集权意向B.主张百家争鸣C.背离传统儒家D.体现天人合一5. 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宰相权力系统。
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A.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B.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C.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D.君主专制日渐强化的趋势6. 南宋画家李嵩的《货郎图》还原了南宋时期“货郎”摇鼓走巷、肩挑杂货穿梭于乡野,引来百姓围观的场景,是众多宋代风俗画作中的重要作品,它反映了()A.宋代商品经济和手工业的发展B.风俗入画在宋代开始出现C.草市在政府的扶持下迅速发展D.宋代市民阶层生活的需要7. 萧公权教授谈到王阳明有这么一段话:“阳明继起,发为学贵自得之论,言语行为皆纯由个人自决。
2021年江西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五〕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题4分,总分值48分〕1.春秋以前,在战场上军功大多录于村社首领名下,普通士兵无论在战争中立下多大功绩都被看作是因村社土地关系而产生的义务,军功不会改变他们的社会地位。
其主要原因是〔〕A.世卿世林制规定B.分封制体制影响C.井田制耕作制约D.政治改革不彻底2.自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拟活泼,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
这主要反映出汉初〔〕A.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 B.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开展C.诸候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D.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3.唐朝武周〔武那么天统治〕以后,大庄园制经济日益开展。
安史之乱后,庄园制的形成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越来越多的自耕农成为地主的佃户。
这一现象的主要影响是〔〕A.封建经济继续繁荣 B.政府税收大幅下降C.军阀割据更加突出 D.新的经济形态萌芽4.宣德八年,提升安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
万历四十八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
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选项是〔〕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开展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D.先设后废,扼制地力武装增长5.1845年,英国“丽如银行〞进入中国。
利用银行和钱庄的信用关系,让中国旧式金融业为其效劳,特明是利用钱庄为他们推销洋货,购置土特产。
英国“丽如银行〞等外国银行进驻清朝〔〕A.以中西结合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B.客观上阻碍了新式经济因素产生C.推动了清朝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D.实现中国旧式金融业经营的转型6.观察下面的形势图,由此图可以排断出〔〕A.国共两党在战役中亲密台作 B.抗日战争由防御到相持阶段C.中共军队战略战术效果明显 D.国民政府此阶段的抗战态度7.某地1948年有雇农80多户,贫困户190多户,中等户110,多户,富户18户,地主27户。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一中高三高考押题考试(二)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24.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清代)大一统帝国的地方管理方式并非如史书中列出的(行政法度)那样名实相称,那些与宗法制度联结紧密的伦理网络才是国家统治的真正秘诀。
黄仁宇意在强调A.大一统中央集权的确立B.宗法关系渗透到基层社会C.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D.文化认同有利于社会治理25.春秋战国时期,忠与孝分离,君可以选择臣,臣亦可以选择君;汉代宣扬忠孝一体,并将行孝对象在父母长辈之外又衍生出君主和师长。
这种变化A.适应了集权统治的需要B.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C.削弱了宗法血缘的影响D.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格局26.有学者研究指出,唐代城市中所制定的市场管理制度已较为完备,内容涵盖规范经营、整饬治安、征敛赋税,以及坊市分离、市场官立、交易监管等,这从侧面反映出唐朝城市A.推动各阶层自由流动B.商业服务的设施齐全C.抑制私人的经商行为D.兼具政治与经济职能27.明代地方行政制度有宋代遗风,将最高一级的地方权力分设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手中,但三司的区划不完全一致,如东北地区设有辽东都司,却不置布政使司,而山东按察使司则兼管山东布政使司和辽东都司之地。
明代这一设置A.体现了地方权力间的制约与平衡B.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C.秉承了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原则D.凸显了灵活与创新的政治智慧28.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陈独秀宣称:“本志诋孔,以为宗法社会之道德,不适于现代生活。
”陈独秀在此强调的是A.宗法社会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B.传统儒学难以适应现代社会需要C.应该理性看待传统文化的价值D.西方文明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转型29.下表为1893-1936年中国各年进口商品分类比重(%),据此可知,近代中国A.物质生活质量不断下降B.难以应对列强的经济侵略C.传统手工业仍占有优势D.民族工业困境与发展并存30.1946年1月,各党派在重庆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宪法草案,其中规定:中央同地方分权,省为地方自治的最高单位,省长民选,各省可以制定省宪等。
绝密★启用前江西省南昌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三次高考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021年5月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中叶,齐叔夷钟铭文中有“余命汝司予莱,造-(当时的字符)徒四千”,郭沫若认为“-”是铁字的初文或省文。
考古学者认为,湖北大冶铜绿山古矿井的竖炉冶铜技术,为冶铸铁器“提供了直接的基础”,春秋时期的冶铁业应“已使用鼓风竖炉”。
这说明春秋时期A.民营手工业规模宏大B.铁制农具普遍使用C.官营手工业受到冲击D.冶铸行业发展迅速25.魏晋南北朝出现了许多诫子文书,如曹操《诫子植》、嵇康《家诫》、颜延之《家诰》等,最典型者当属诸葛亮的《诫子书》。
一般的庶族家庭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由此可以推知,魏晋南北朝时期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开始形成B.世族文化影响扩大C.宗法制度社会基础得到巩固D.印刷技术快速发展26.《隋书·音乐志》记载了大业二年在洛阳演出“百戏”的盛况:“……每岁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
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为戏场。
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以纵观之,至晦而罢。
这一现象表明隋朝A.民间艺术迎合统治阶层B.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繁荣C.朝贡贸易促进文化交流D.民间戏曲整合了社会价值的取向27.在清朝疆域里,内地分立18省,各设巡抚为长官,每两省(个别地区为一省或三省)又设总督一名,相当于大军区长官。
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这反映了清朝A.对地方的控制弱化B.边疆危机空前严重C.疆域治理策略灵活D.中枢机构发生异变28.光绪十九年九月,织布局突起大火,连忙赶往英法美租界请求救火,却遭拒绝。
十一月,李鸿章重新募集资本100万两,再次抢滩上海城,取名”华盛”,在上、宁波、镇江等处设立10个分厂。
江西省2021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共12题;共48分)1. (4分) (2020高三上·通榆月考) 西周前期,一些重要执政大臣如“三公”等,对周王重大决策的制定起了很大作用。
不仅如此,西周的“三公”还作为中央王朝政府的首脑,成为掌握全国军事和行政大权的执政。
西周前期的这一现象()A . 为西周的灭亡埋下隐患B . 是秦朝中央集权的模板C . 被后世许多皇帝所效仿D . 受到了儒家学派的推崇2. (4分)(2020·北京模拟) 2002年发掘出土的36000多枚里耶秦简,计20多万字,内容多为官署档案,记事详尽,出现了史书尚未记载的“洞庭郡”以及令西方都震惊不已的“九九口诀”,就目前公开的竹简内容已经改写了某些文史记载中的秦代历史。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文献中关于秦朝的记载不可靠B . 官员记录的档案不能作为史料C . 只有经考古证明的结论才可靠D . 考古发现能弥补历史文献不足3. (4分) (2019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在教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的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说明了()A . 佛教文化渐趋中国本土化B . 中外文化具有交融性C . 壁画艺术形式的多样化D . 壁画的内容具有时代性4. (4分) (2019高一下·晋江期中) “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的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三,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些变化的前提是()A . 商品经济的发达B .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 . 政府的大力推广D .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5. (4分)(2020·嘉定模拟) 对20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历史新变化的解释中不确切的一项是()A . 走向共和政体B . 思想解放潮流C . 社会生活变迁D . 国际地位提升6. (4分) (2020高二下·温州期中) 19世纪末,康有为上书称:“欧、美百数十年前,人皆辫发也,至近数十年,机器日新,兵事日精,乃尽剪之,今既举国皆兵,断发之俗,万国同风矣。
2021届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高三第三次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西周时,据卫盉、卫鼎的铭文记载,共王三年,裘卫用价值八十朋的一块玉璋,租得矩伯的十田。
共王五年,裘卫用自己的五田与邦君厉的四田相交换。
这反映了西周A.分封制焕发新的生机B.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分化C.土地私有制基本确立D.宗法秩序进行了较大调整2.先秦时期,齐国根据土地质量的好坏和数量的多少征收赋税;鲁国根据耕地的多少征收赋税;楚国根据土地产出的多少相应的征收赋税。
这些举措A.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B.极大地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C.使得铁犁牛耕在全国得到普及D.有效地缓解了土地兼并现象3.下表反映出春秋战国的时代主题是A.重建政治秩序B.变革政治制度C.发扬民本思想D.构建官僚政治4.秦汉时期官和爵分离,爵表等级地位(政治的和社会的),官表政府职事,有官未必有爵,有爵未必有官,官职的重要性远大于爵位。
这一做法A.适应了皇权专制集权需要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需要C.是对周朝爵位制度的继承D.有利于打破血缘宗法关系5.司马迁在《史记•乐书》中指出:“土敝则草木不长,……气衰则生物不育。
”下列所示的耕作方法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是A.B.C.D.6.汉武帝初,中央政府特别发行了一种区别于地方的银锡合铸的大额货币,称为“白金币”,形状为圆形龙币,方形马币,椭形龟币,分别等值于在市面上流通的三千、五百、三百铜钱,面值远远高于当时普遍流通的银、铜的自然比价。
朝廷这种做法A.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C.使中央垄断了铸币权D.保障了商品市场稳定7.初唐诗人苏味道在《正月十五日夜》描写了唐都长安城元宵节的盛景,“星桥铁锁开”、“金吾不禁夜”中唐诗人王建的《夜看扬州市》则有“夜市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的诗句,描写了扬州城的繁华,这反映了唐朝A.商品种类的丰富B.诗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C.城市管理的变化D.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加强8.通过对比左图《东汉十四州示意图》与右图《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我们可推知A.隋唐时期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B.汉唐间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唐中央对吐蕃实施了有效管理D.汉唐间中央开始直接管理地方9.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