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界文化地理》模拟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31 KB
- 文档页数:3
世界文化地理考题整理
世界文化地理考题1
1、名词解释5'*8=40
国家有机论方言标准话拉普地域人种种族功能文化区凯尔特语文化生态
2、论述题
1)佛教三大分支在图中画出其范围15’
2)乌拉尔语系分布国家
阿尔泰语系分布国家
在图中标明(给了张欧洲图,所以也没几个国家)15’
3)阐述科恩地缘政治理论和亨丁顿文明冲突理论比较主要异同说出你的看法30’
世界文化地理考题2
一、名词解释
九大地理人种达罗毗图人拉普人依第绪语凯尔特语五种国家形态领海和经济专属区的划分规则麦德金腹地理论
二、问答题
1、画出非洲主要语系分布,说明不同语系的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2、画出世界伊斯兰教分布图,写出其中的亚区,说明亚区内的相同特征
3、给出一张包括北非的欧洲地图,要求根据语言(语系、语族)和宗教(种类、派别),划分文化区,说明理由并指出其中可能的文化断层带。
《专题26 世界地域文化》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世界文化遗产考试中,要求考生掌握各种世界文化遗产的形式和分布,以下关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描述,正确的是:A、世界文化遗产只包括建筑类遗产B、世界文化遗产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C、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包括对人类共同价值观的贡献D、世界文化遗产的评选过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单方面决定2、关于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世界乡土文化只是地方性的文化,不具备普遍价值B、保护世界乡土文化是为了维护地方的独特性,不必考虑全球影响C、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是为了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具有普遍价值D、世界乡土文化的保护只涉及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本身无关3、下列哪个地区的人们最可能将牛视为神圣的动物?A. 北美B. 南亚C. 欧洲西部D. 非洲南部4、下列哪项活动最能体现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文化特色?A. 花车巡游B. 龙舟竞渡C. 斗牛比赛D. 冰雪节5、题干:下列关于世界四大宗教的发源地,说法不正确的是:A.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B. 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C.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D. 道教起源于中国6、题干:以下哪个国家不是伊斯兰文化圈的国家?A.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B. 土耳其C. 印度D. 巴基斯坦7、世界地域文化中,下列哪种文化特点以巴厘岛的“乌布皇宫”和寺庙建筑最为典型?A、东南亚文化B、北非文化C、中欧文化D、南美文化8、以下是地中海沿岸的主要文化区域之一的是?A、东方文化区B、拉丁美洲文化区C、伊斯兰文化区D、地中海文化区9、在古代丝绸之路的衰落与兴盛过程中,以下哪个因素并不是促使其衰落的主要原因?A、经济重心的南移B、新航路的开辟C、封建统治的衰落D、战争与冲突的减少 10、下列关于欧洲文化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古代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B、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影响C、近代殖民扩张与移民的历史D、欧洲统一市场的发展11、下列哪个国家的文化最能体现多元文化的特点?A. 日本B. 澳大利亚C. 法国D. 印度12、在以下城市中,哪一个被认为是伊斯兰文化的中心之一?A. 耶路撒冷B. 开罗C. 伊斯坦布尔D. 德黑兰13、以下哪种地理现象不属于世界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A. 民族节日B. 语言文字C. 宗教信仰D. 气候条件14、以下哪个国家的文化受到了多元文化交融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A. 中国B. 美国C. 俄罗斯D. 日本15、世界地域文化中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A、语言种类B、宗教信仰C、传统习俗D、以上皆是16、全球化对世界地域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A、文化交流减少B、地方特色文化消失C、文化同质化D、文化传播途径更加多元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文化地理单选题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 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a 古埃及b 古罗马c 古印度d 古中国正确答案:2. 下列人物与地缘政治学说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 苏秦b 斯大林c 麦金德d 斯皮克曼正确答案:3. 当前世界上还在使用的语言大概有多少种?a 上百种b 两千多种c 五千多种d 三千多种正确答案:4.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人类固定居民点,那就是——a 城市b 部落c 聚落d 城镇正确答案:5. 谁控制陆缘地带,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这句话是谁提出的?. 苏秦. 斯大林. 麦金德. 斯皮克曼正确答案:6. 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 第一阶段:低增长阶段. 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 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 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正确答案:7. 《魔戒三部曲》中电影壮丽恢弘的场面,如同仙境的场景是在下列哪个地方取景的呢?. 新西兰. 多伦多. 圣地亚哥. 加勒比海正确答案:8. 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的是?. 《兰亭序》. 《多宝塔碑》. 《泰山石刻》. 《石门颂》正确答案:9. 中国古代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水南为阴,水北为阳”的说法,因此中国的地名中如”洛阳”则是在洛水之?. 南. 阴. 北. 阳正确答案:10. 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哪一阶段?. 智人. 晚期智人. 猿人. 直立人正确答案:11. 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 国家. 聚落. 部落. 城市正确答案:12. “人口过渡理论”是哪位著名人口学家提出的呢?. 诺特斯特. 李斯特. 勒巴斯. 麦德金正确答案:13. 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 小麦. 玉米. 小米. 水稻正确答案:14. 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绘画. 几何学. 医药学. 解剖学正确答案:15. 以下不属于宗教的传播途径的是?. 国家的建立. 移民. 传抪. 领土竞争正确答案:16. 古中国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 玉米文明. 小米文明. 小麦. 水稻文明正确答案:17. 世纪初,全球政治地理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是由什么开始的?. 美国内战. 南斯拉夫战争. 巴以战争. 美苏主导的两级对抗正确答案:18. 一般认为,语言是在哪一过程中产生的最为确切?. 文明发展. 劳动. 历史. 制度正确答案:19. 南斯拉夫的内战实际上是因为?. 政治矛盾. 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 民族内部矛盾. 国家之间的矛盾正确答案:20. 奥运会最初举办的意义是为了?. 避免城邦之间的战争. 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国家之间的交流. 建立城邦正确答案: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南开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世界文化地理(麦课)》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印度由于不食牛肉的宗教禁忌造成了“牛遍地”的现象。
()A.错误B.正确2.关于斯皮克曼的地缘政治学说说法正确的是()。
A.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B.斯皮克曼认为,从地理条件来看,陆心地区的自然条件南部偏旱、缺水,北部低温、严寒,正是这些极端不利的条件,使该地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C.谁控制陆缘地带,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D.这一学说反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世界形势3.足球运动体现了苏格兰与爱尔兰两个民族之间的矛盾。
()A.错误B.正确4.南斯拉夫内战实际上是民族内部矛盾。
()A.正确B.错误5.旅游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A.公元3000年B.公元前1世纪C.公元前3000年D.公元300年6.基督教起源的地区是在()。
A.古印度B.古罗马C.古希腊D.巴勒斯坦地区7.耶路撒冷现在属于联合国。
()A.正确B.错误8.依赖玉米这一农作物的文明是?()A.墨西哥文明B.玛雅文明C.古巴比伦文明D.古埃及文明9.阿尔卑斯山被称之为()。
A.魔界B.地中海野生王国C.真正的地貌陈列馆D.大自然的宫殿10.法国巴黎体现了旅游地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A.正确B.错误11.澳大利亚人最引以为自豪的天然景观。
又称为“透明清澈的海中野生王国”的是()。
A.墨尔本皇家植物园B.大堡礁C.乌奴奴奥加山脉国家公园D.中央大盆地12.关于当前世界语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前世界上在使用的语言有5600多种B.当前世界上使用人数超过5000万的语言只有17种C.拉丁语最早是世界通用语言D.语言是在劳动中产生的13.“谁控制陆缘地带,谁就能统治欧亚大陆﹔谁统治欧亚大陆,谁就能控制世界的命运”这一学说反应了哪一时期的世界形势呢?()A.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B.当今的世界形势C.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14.欧洲最高大雄伟的庞大山系是哪儿?()A.阿尔卑斯山系B.古地中海山系C.喜马拉雅山脉D.阿努比斯山脉15.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以后,出现了从事农耕业生产的人类固定居民点,那就是部落。
世界文化地理题库一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一下人类演化的儿个阶段,并分述其各自特点答:人类的演化经历了古猿-猿人-直立人-智人-现代人五个阶段,一般认为,人类是山南方古猿的一支发展进化而来,时间大约在400万年前。
此后人科动物不断向亚、欧两大洲扩散。
大约30万年前,进入早期智人阶段;5万年前, 进入晚期智人阶段,人类文明进入了旧石器时代晚期,无论在体制上还是在生理特征上都已与今人非常相近;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类成功地驯化了动物并有意识的种植农作物,产生了最初的农业。
2.人口过渡理论是谁提出来的?分别有儿个阶段?特点是什么?答:人口过渡理论是著名人口学家诺斯特斯提出的,把人口的发展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低增长阶段、高增长阶段、增长下降阶段和低增长阶段。
低增长阶段: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情况下,人口保持低自然增长率,这主要是因为战争、疾病、饥荒等因素的影响。
高增长阶段: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使得国家的资本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人类寿命增加,所以欧洲地区首先进入人口髙速增长的阶段,即第二个人口增长阶段。
增长下降阶段:在人口增长的第三种阶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传统大家庭瓦解,生育率降低,人口数量增长的速度放缓生育率下降,人口数量增长趋缓。
低增长阶段:LI前欧洲的英国、法国、徳国等国家因工业化十分成熟,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善,社会比较稳定,人口增长已经进入到了人口模型的第四个阶段,人口增长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人口数量呈零增长或负增长的现象。
第二章1.处于西半球的墨西哥文明、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它们的农业起源是否存在共同点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共同或不同呢?答:墨西哥、玛雅和印加文明发展所依赖的农作物是玉米,而玉米文化也成为美洲重要的文化,玉米在美洲作为粮食或者是饲料都有其重要的地位。
玉米之所以能成为这三处文明重要的农作物,其著重要的特点就是高产,玉米的植株高, 产岀的玉米穗长,颗粒大。
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文化综合练习题1.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包括我们的语言、宗教、艺术、风俗惯等。
它是每个社会独特的标志,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2. 文化的特征有哪些?文化的特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多样性:不同地区、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
- 传承性:文化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播和延续。
- 动态性:文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和改变。
3. 文化遗产是什么?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下来的具有重要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它们代表着不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得到保护和传承。
4. 世界上有哪些文化遗产?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包括以下几个例子:- 中国的长城和故宫-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 埃及的金字塔- 印度的泰姬陵5. 为什么保护文化遗产很重要?保护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人类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们代表着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可以让后代了解和研究先人的成就。
同时,文化遗产也是各国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对于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6. 如何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下是一些保护文化遗产的方法:-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保护文化遗产不被破坏或盗窃。
- 提高公众对于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增加保护意识。
- 加强科学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例如利用先进的影像技术进行文物保护和修复。
7. 为什么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不同国家的文化有着丰富多样的特点,通过研究他们的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差异,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地理世界的文化综合练习题的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世界地理试题2注意:1、本试卷包括Ⅰ卷和Ⅱ卷两部分,时间90分钟;2、Ⅰ卷为选择题,共70分,将选择题的答案用铅笔正确地涂在答题卡上;3、Ⅱ卷为综合分析题,共30分,要求用钢笔将答案写在题中相应位置处;4、最后只交Ⅱ卷,Ⅰ卷由自己妥善保管,以备上课评讲使用。
第Ⅰ卷(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7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70分。
)1、如要建一座房子,四面都朝北,则应建在()A、北极点B、南极点C、北回归线D、南回归线2、在北半球范围内,某人从某地出发,依次向北.东.南.西各行100千米,则最后回到()A、原出发地以北B、原出发地以东C、原出发地以西D、出发地3、与平面图自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4、从甲地(80ºE,70ºN)到乙地(150ºE,70ºN),若不考虑地形因素,最近的走法是()A、一直向正东方向走B、先向东南,再向东,最后向东北走C、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D、先向东南,再向东北走5、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图。
读图完成6~7题。
6、对图中各地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为山脊B、②为鞍部C、③为陡崖D、④为山谷7、图中陡崖顶部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40mB、45mC、55mD、65m8、关于亚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中海气候占主要地位B、没有热带雨林气候C、副热带地区都是沙漠D、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类型多样9、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A、亚寒带针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0、位于东十二区的轮船于5月4日上午10时向东驶入西十二区,这时船上的时间可能是()A、5月4日10时B、5月5日10时C、5月3日10时D、5月4日11时11、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人信奉佛教B、居民主要为黑色人种C、是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D、是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12、下列地理单元位于亚欧板块的是()A.阿拉伯半岛 B.印度半岛C.中南半岛 D.索马里半岛13、赤道没有通过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拉丁美洲14、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以山地、平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B、以山地、高原为主,西高东低C、以山地、高原为主,中部高、四周低D、以山地、丘陵为主,中部高、四周低15、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最显著的地带是()A、低纬度地带B、中低纬度地带C、中纬度地带D、高纬度地带16、地球上某点,它的北侧是热带,南侧是温带,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该点是()A、23.50N,1600EB、23.50S,1600EC、23.50N,200WD、23.50S,200W17、苏伊士运河直接连通的海洋是()A、地中海、大西洋B、红海、黑海C、印度洋、红海D、地中海、红海18、下列国家中地跨欧亚两洲的是()A、①B、②C、③D、④19、近年来我国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将石油从波斯湾运至上海港,最近的航线要依次经过()A、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B、曼德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C、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琼州海峡D、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下表是三个城市的气候资料,据此回答20~22题。
《世界文化地理》模拟题
1 人类大概起源于多少年前? C
A 30万年以前
B 一千万年以前
C 0万年以前
D 15万年以前
2 一般认为,人类是由那一之进化而来的呢?B
A 直立人
B 南方古猿C猿人D智人
3 5万年前,人类进入了哪一阶段? B
A 智人
B 晚期智人
C 猿人D直立人 A
4 在大约多少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A
A 一万年前
B 两万年前
C 三万年前D五万年前
5 人类发展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次革命是?它使人类开始由游牧、采集转向定居生活。
A
A 农业的出现
B 畜牧业的出现
C 房屋的出现D小麦的出现
6 关于种族的划分,目前流行有? A
A 三分法和四分法
B 三分法
C 四分法D双分法
7 蒙古利亚人种又称为? D
A 尼格罗人种
B 白色人种
C 黑色人种D黄色人种
8 “人口过渡理论”是哪位著名人口学家提出的呢? A
A 诺特斯特
B 李斯特C勒巴斯D麦德金 A
9 欧洲国家的工业革命,使得国家的资本增加,人们生活条件改善,死亡率降低,人类寿命增加,所以欧洲地区首先进入人口高速增长的阶段,即第_个人口增长阶段?B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10 中国大体处在“人口过渡理论”中的哪个阶段? C
A 第一阶段:低增长阶段
B第二阶段:高增长阶段
C第三阶段:增长下降阶段
D第四阶段:低增长阶段 C
11 下列不属于西半球的三大文明发源地的是? A
A 古巴比伦文明
B 墨西哥文明
C 玛雅文明
D 印加文明
12 古埃及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 B
A 玉米文明B小麦文明C小米文明D水稻文明
13 古中国的农作物文明是哪一种? C
A 玉米文明
B 小米文明
C 小麦
D 水稻文明
14 世界上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国家是? A
A 古埃及B古罗马C古印度D古中国
15 古埃及人由于需要多次重新划定土地,这使他们在哪一学科方面比当时的任何民族都做了更多的实践练习呢? D
A 统计学
B 测量
C 绘画D几何学
16 古埃及的哪一学科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C
A 绘画B几何学C医药学D解剖学
17 墨西哥、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所依赖的农作物是? B
A 小麦
B 玉米
C 小米D水稻
18 人类进入努力社会后,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换的哪一种职业人?从而逐渐形成了社会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C
A 作家
B 雕刻艺术家
C 商人D手工工匠
19 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以及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是?D
A 国家
B 聚落C部落D城市
20 下列属于“市”在“城”基础发展起来的城市,并在唐朝中叶以后成为南方粮草物资北运水陆码头的是? D
A 西安B合肥C上海D天津
21 下列哪个城市是西方城市发展的始祖? C
A 底比斯
B 开罗
C 雅典D罗马
22 希腊的城市是与哪种制度相联系的?这样每个城市都是一个以自身为中心的国家组织。
A
A 联邦制度B民主制度 C 专制制度D奴隶制度
23 现代西方城市建筑和城市规划运动运动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其大方向是试图通过采用什么样的建筑设计形式达到建筑物低造价、低成本的目的,从而为整个社会服务? A
A 简单B大气磅礴C师法自然D奢华
24中西方的城市文明虽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但城市文明的发端均以哪种文明为标志? C
A 历史文明
B 民族文明C商业文明D文学文明
25 中国的新时期时代早期阶段出现了原始农业的雏形,稻谷与下列哪一选项的出现是其标志?B
A铁器 B 陶器C青铜器D金银
26在哪一时期,农业与畜牧业进行了分离?D
A旧石器时代早期B旧石器时代晚期C新石器时代早期D新石器时代中期27人类最早的城市的出现与以下哪个选项最为密切?A
A三次社会大分工B工业革命C人口过渡理论D宗教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