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件20小小气象站(二)冀人版共14张
- 格式:pptx
- 大小:645.43 KB
- 文档页数:3
《小小气象站(二)》导学案一、进修目标1. 了解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掌握气象站测量气象因素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利用气象站的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4.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进修重点1. 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天气预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
三、进修难点1. 如何准确测量气象因素。
2. 如何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四、进修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气象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2. 进修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讲解气象因素的种类和测量方法,介绍常用的气象仪器和工具,如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仪等,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进修天气预计和分析讲解天气预计和分析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实际的天气预计和分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气象观测实践活动,建立小小气象站,每天记录气象数据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五、教室总结通过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气象站的理解和认识,强化学生对气象因素测量方法和天气预计分析原理的掌握。
六、课后作业1. 回顾今天进修的内容,总结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
2. 练习应用气象仪器测量气象因素,并记录数据。
3. 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并写出分析报告。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气象站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气象因素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并能够利用气象数据进行天气预计和分析。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和进修动力。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进修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小小气象站(二)【学习目标】科学知识:能说出观察天气的内容。
科学探究:1.能制订观测计划,能根据实际情况对原计划进行调整。
2.能观测、记录天气信息。
3.能利用绘图等方法整理气温信息。
4.能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气温变化的趋势。
5.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价。
科学态度:1.能对观测、预报天气感兴趣。
2.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天气观测任务。
【学习重点】能说出观察天气的内容。
能观测、记录天气信息,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学习难点】能制订观测计划,观测、记录天气信息,利用绘图等方法整理气温信息,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气温变化的趋势。
【学习过程】一、预习指南(一)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实施计划包括________、________2.观测天气可以从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植物的活动情况等进行多方面的________并________,并将自己的________与大家分享。
3.根据观测的________,对原有计划进行________。
制订可实施的________,将观测结果用________记录下来。
________两周并坚持________,以便获得更多的数据。
(二)问题银行存折观测地点:_________气温变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未来几天气温可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建立小小气象站的活动中,你做出了什么贡献?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3.观测气象时,我们应该如何放置观测仪?4.通过两周的天气观测,获得大量的信息。
要通过这些天气信息发现天气变化的规律,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
有哪些整理信息的方法?【学习小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需要努力的地方?【精炼反馈】一、小法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1.风向仪箭头指向哪儿就是来自哪个方向的风。
小学科学20《小小气象员》(教案)三年级下册科学粤教版【引言】气象是指大气的各种变化,如温度、湿度、风向和气压等。
气象的变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很大影响,了解气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天气变化,保护自己的安全。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成为一位小小气象员,了解气象的基本知识。
【目标】1. 了解气象的基本概念和气象员的工作内容。
2. 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气象仪器,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
3. 培养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
【教学内容】一、气象员是谁?1. 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气象员工作的视频。
2. 导入问题:“你们觉得气象员是做什么工作的?”二、气象的基本概念1. 通过图片展示,介绍温度、湿度、风向和气压的概念。
2. 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温度、湿度的变化。
三、气象仪器的使用1. 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向仪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使用不同的仪器观测和记录天气信息。
四、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1. 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每天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整理成报告,进行分享。
【教学步骤】一、引入(5分钟)1. 播放关于气象员工作的视频。
2. 提问:“你们觉得气象员是做什么工作的?”二、学习概念(15分钟)1. 通过图片展示,向学生介绍温度、湿度、风向和气压的概念。
2. 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温度、湿度的变化。
三、使用气象仪器(20分钟)1. 介绍常见的气象仪器,如温度计、湿度计和风向仪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实验,使用不同的仪器观测和记录天气信息。
四、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15分钟)1. 学生根据课前布置的任务,每天观察和记录当天的天气变化。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观察和记录的结果整理成报告,进行分享。
五、总结(5分钟)1. 提问:“通过这次课,你们学到了哪些天气变化的知识?”2. 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内容,并强调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重要性。
新冀人版科学(2017)三年级下册《小小气象站》教案教学设计19.小小气象站(一)【教材简析】该课以工程实践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
“问题的提出”目的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参观等活动,认识气象站的组成及各种仪器的作用,了解气象站的特点并理解建立校园小小气象站的意义。
“设计与制作”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等活动,制订观测计划、制作简易观测仪器,并通过测试改进,增强活动的观测效果。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设计方案、动手制作、交流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
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站、制作简易观测仪器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选用不同材料、想出多种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方法的能力;树立学生愿意与同学分工合作完成制作任务的科学态度。
【学情分析】学生在“天气变化”单元中,不仅学会了利用气温、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可测量标准描述天气,还学会了观测云量、风向、气温、降雨量的方法,这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该单元提供了认知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2.能说出制作雨量器、风向标的方法。
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活动任务,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参观等获取气象站的信息。
3.能用身边的材料制作简易雨量器和风向标。
4.能对制作的简易观测仪器进行检测与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设计、制作简易观测仪器感兴趣。
2.能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设计制作雨量器和风向标。
3.能与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完成活动任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说出气象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制作简易观测仪器。
难点:能说出气象站部分仪器的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塑料瓶、硬纸板、花盆、正方形纸片、竹签、吸管、橡皮泥、剪刀、铅笔、胶带、胶水、直尺、教学课件等。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绘图工具、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明确问题1.引导: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了《气象灾害》一课,了解了常见气象灾害及其危害。
要减小极端天气的危害,我们就要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