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
- 格式:doc
- 大小:645.00 KB
- 文档页数:25
大学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中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鉴赏古诗词有哪一些方法呢?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诗词鉴赏方法(一)一、参考结构:第一段、入手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饮酒(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
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
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欢迎大家分享。
一、古诗词赏析方法1、古诗分类: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律诗:首联(1,2)、颔联(3,4)、颈联(5,6)、尾联(7,8)2、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要害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3、诗词题材和作者的风格特点: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陶渊明、王维、孟浩然)边塞:反映边塞的苦寒,寂寞生活和思念家乡亲人,渴望国家安宁和报效祖国、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
(王昌龄、高适、岑参、范仲淹)忧国(民):表达强烈的爱国之情;或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担忧、不满。
(陆游、杜甫(沉郁顿挫)、辛弃疾、文天祥、) 咏史:感慨历史,希望统治者以史为鉴,吸取教训。
(刘禹锡、杜牧、李商隐、张养浩、)送别: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和对友人的劝慰、祝愿。
(李白、王勃、)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马致远、崔颢、苏轼、)咏(物)志:借歌咏自然事物来表达志向、心愿,抒发对……愤慨、不满。
(曹操、李白、韩愈、)写景: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白居易《观刈麦》、杜甫《石壕吏》)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鉴赏古诗词的四项基本步骤,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认真审读,整体感知鉴赏诗歌,首先应读懂诗歌,力求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内容、主旨、情感倾向。
这当然要从诗的文字符号入手,在文本上下一番苦功,反复咀嚼,但一些提示性的信息,如标题、作者、注释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标题往往包含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思想内容、情感倾向、诗歌类型等,有助于把握诗歌内容,理解主题;作者能揭示诗歌的背景、创作的思想倾向等;注释往往是对关键词句、时代背景的交待,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
在鉴赏时,对这些辅助性的东西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合理想像,感悟意境鉴赏古诗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意境。
所谓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意与诗中描绘的图景相融合而形成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品味诗歌的意境,离不开想像。
鉴赏诗歌应抓住具体的意象,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像去补充、拓展、丰富诗歌的意境。
三、吟咏推敲,品味语言诗贵含蓄。
由于诗歌要用极小的篇幅容纳丰富的意蕴,所以,与其它文学作品的语言相比,诗歌语言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如果对诗歌的.语言意思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品味关键词语。
动词、修饰语、叠词、表颜色的词等都是要关注的对象,而改变了词性的词,应特别予以重视。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些地方往往就是“诗眼”或“词眼”。
其次,品味变化了的句式。
诗歌为了格律的需要,给读者留下艺术想像的空间,不仅改变词性,还常常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
品味语言,还需将这些诗句还原,把握诗意诗情。
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读起来不知所云,但实际上是运用了倒装,正常的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
古诗词鉴赏怎么写
古诗词鉴赏的写作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了解作者和背景:鉴赏古诗词时,首先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历史背景以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
这些信息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诗词的内涵。
2. 分析诗题和诗眼:诗题往往能揭示诗词的主旨,而诗眼则是诗词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或主题的关键词或短语。
通过分析诗题和诗眼,可以初步把握诗词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3. 解读意象和意境:意象是诗词中用来表达情感或主题的具体形象,而意境则是通过意象所营造出的氛围或情境。
分析意象和意境有助于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4. 鉴赏语言和手法:分析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现手法,如修辞手法、句式结构、音韵节奏等,有助于欣赏诗词的艺术魅力,理解作者的创作技巧。
5. 感悟和评价:在理解诗词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感、主题和思想进行感悟和评价。
可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也可以引用其他评论家或学者的观点进行论述。
6. 结构和条理:在写鉴赏文章时,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和条理。
可以按照引言、分析、评价和结论的顺序进行组织,确保文章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7. 练习和修改:鉴赏古诗词需要长期的练习和积累。
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古诗词的基础上,不断尝试写作鉴赏文章,并进行反复修改
和完善。
通过以上步骤,你可以逐步提高古诗词鉴赏的写作水平,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的魅力。
古诗词鉴赏方法与步骤炼字【方法引路】1.赏析动作性词语,要分析其传神之处,以寻求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采用“生动”“形象”“简练”“富有表现力”等词语。
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两句,“辅”和“望”字用得极精辟,“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雄伟。
“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2.赏析描写性词语,要分析其对描绘意境的作用,答题时注意采用“准确”“生动”“传神”“清新质朴”“含蕴丰富”“耐人寻味”“朴实”“隽永”等词语。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赏析。
——“初平”生动地描绘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渐”准确地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
3.赏析典故,要挖掘所用典故的本义,探寻作者的用意(即内蕴),答题时注意采用“委婉”“含蓄”“蕴藉”等词语。
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对“闻笛赋”怎么理解?——“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这里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已逝老友的怀念之情。
另外,还有一些类型的词值得注意:1.叠词。
一是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二是起强调作用,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绵密曲折。
2. 拟声词。
一是给读者以听觉上的感受,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二是能引发视觉、触觉的感受,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如临其境。
3.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
【答题步骤】1.揭示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特点。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格式示例】“×”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真题演练】1.(2020黔东南州)“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中的“生”和“入”用得精妙,请结合诗意简要赏析其妙处?《次北固山下》2.(2020襄阳)杜甫写诗“语不惊人死不休”,请从炼字角度简析“会当凌绝顶”中“凌”的妙处。
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古代诗词浩如烟海,题材、体裁多种多样,考生确会产生复习时无从着手,考试时找不到头绪的困惑,但据笔者多年的教学体会,古代诗词鉴赏还是有较强的规律可循,有一定的范模可套的。
具体可按如下步骤和方法进行。
一、推敲词句,读懂大意古诗词鉴赏题解答较难,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考生没能读懂诗意不知诗句何云,当然也就无从品味情志和赏析技巧了。
读懂一首诗的大意首先必须:1、调整词序、语序。
在不违背原意的前提下,把具有特殊词序、句序的古诗句调整成符合现代汉语语法习惯的白话诗句。
有人说古诗词只不过是短而又短的特殊的文言文而已,这话说得极恰当。
古代诗歌由于在音律、平仄、对偶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更多的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使得诗句常常以不规范的特殊的词序、语序出现,或前置或后置,以产生一种错位的美。
阅读的时候就应该做适当的相应调整,否则往往会误解诗意。
如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就应据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因果大致调整成:在淮南一个秋天的雨夜,“我”于高斋闻雁来,引发了“我”故园远在何处的伤痛及悠哉的归思。
作了这一番的调整后相信学生都能较好地理解诗意。
2、补出省略的内容。
古代诗歌由于篇幅的限制以及诗歌本身凝炼性和跳跃性的特点而存在大量的省略现象,这需要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以及作者生平、诗作背景等,借助联想、想象,填补出省略的内容,从而获得较确切的理解。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就应根据语境读出该诗前后写了两个场景:去年的艳遇和今年美人的离去。
需要合理地想象出去年踏春遇艳时以及今年重访不遇人去楼空时的情景和人物心情。
3、掌握常用典故的意义。
典故辞约意丰,常为古人在诗词中使用。
典故的含义一般是固定的,因此在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时很多时候要从诗歌所用典故的意义入手。
例如谢枋得《庆全庵桃花》“寻得桃花好避秦,桃花又见一年春。
高考古诗鉴赏方法与步骤一、鉴赏形象★考点分析诗歌形象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诗中的人物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事物形象(常指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
意象,指(情)意和(物)象的融合,是熔铸了诗人思想情感或具有深刻寓意的形象。
意象是诗歌语言与情感的中介,因此,通过筛选、分析诗中所用意象,有助于我们解读诗歌。
在我国诗歌中,有些意象具有特定的意义,读诗观意象,便可初步明确诗歌的抒情指向。
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四君子(梅、兰、竹、菊)为高洁、不畏严寒的象征,桃花隐喻美人,牡丹象征富贵吉祥,柳为伤离别等等。
意象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同为一景一物,在不同的诗人心中,在不同的语境中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别,做出正确的解读。
意境,是诗人强烈的思想感情(意)和生动的客观事物(境)相交融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
意境由意象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之中。
因此,分析意境离不开意象。
诗歌意境常用术语:幽静、宁谧、幽美、朦胧、淳朴、空灵、深远、幽远、莽苍、辽阔、苍凉、繁华、热烈、高昂、荒芜、孤寂、清冷、凄清、渺茫、暗淡、冷寂、悲凉慷慨、缠绵宛转、雄浑壮阔、空寂寥落、萧条荒凉等。
意象和意境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
因此,在历年高考中,多有对意象和意境的考查,分析意境也是高考不可或缺的基本类型,是每年诗歌鉴赏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
★应考锦囊提问方式:(1)诗中运用了什么样的意象?结合全诗分析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提问变体:结合诗歌分析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作用是否相同。
(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1) 第一、找出并描摹诗歌意象;第二、概括意象特点;第三、揭示作者情感。
(2) 第一、描绘诗中的画面;第二、概括氛围特点;第三、分析思想感情。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赏析古诗词句子是小升初的常考题,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供大家参阅,希望对你有帮助!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1一、意象搭桥,进入意境意象是指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
恰当的意象组合,就能营造一个优美的意境。
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和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有豪放洒脱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钟情山水的形象,怀古伤今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等。
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托物言志。
言近而意远,只有把诗中的意象通过联想,再加以重新组合,再现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才能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二、寻找规律,把握情感诗歌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诗歌的关键在于把握诗歌里所表达的感情。
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大概可分为以下八类:惜别、离别、思乡、讽喻、怀古、报国、咏景和恋友之情,作者的情感都能通过意象在诗中充分体现出来,如:古人常通过游子、折柳、天涯、家书、归雁、明月、秋、落叶等意象,表达思乡之情。
平常要多积累总结。
三、由表及里,解读诗文首先,要正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就应当深入地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作品的时代背景。
其次,注意分析诗题,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也是正确把握诗的主旨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后,仔细研读诗歌语言,特别是关键字句、修辞手法和所用典故等;注意捕捉隐含信息,有的诗句语意双关,有的有“弦外之音”,要结合全诗细心揣摩,透过表面意义,挖掘深层含义,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意境。
总之,要多读、多思考、多积累优美的古诗词,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并注意同类型诗歌的比较。
赏析古诗词句子的方法2一、鉴赏方法点拨:(一)注重平时积累赏析诗词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
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词的意境、诗词的类型等)。
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要了解古代诗词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
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鉴赏古代诗词的技巧和方法大全(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
记叙类*: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
说明类*: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
议论类*: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七)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古诗词鉴赏题的解题步骤与方法解答古诗词鉴赏题,可按以下的步骤和方法进行,概括讲就是:审清题目,读懂大意;提取景物,揣摸情思;品味语言,赏析技巧;紧扣提示,规范表述。
1.审清题目,读懂大意诗词的题目往往就是诗词的核心,透过题目,往往能初步感知诗词大意。
如2002年全国卷,《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这个题目交代了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即春天的一个夜晚,李白在洛阳城里听到了笛声。
听到了笛声又怎么样?我们来看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的大意是:不知从谁家传出悠扬的笛声,随着春风飘荡在整个洛阳城的上空。
诗人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是“折柳”曲,不由得产生了思念故乡之情。
审清题目还有层意思,即审清鉴赏提示,弄清它,有助于我们把握鉴赏方向。
如《春夜洛城闻笛》的提示是:“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要求鉴赏的是艺术形象和表达技巧,这艺术形象就是“折柳”和听“折柳”曲的诗人;表达技巧是触景生情。
审清题目还包括注意“注释”,它可使我们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提取景物,揣摩情思古诗词有许多种类,如写景的、咏物的、叙事的等等,诗人的思想感情正是靠诗中的景物人事这些载体来表现的。
鉴赏诗词,首先在初读后就要明确其类型,然后进一步明确如果是写景的,那么写了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是凄凉幽暗的还是清新亮丽的;如果是咏物的,咏的什么物,这物件有什么特点,是华贵高雅的还是粗俗破旧的;如果是叙事的,叙了什么事,这事是谁做的,与作者有何关系等等。
再进一步揣摩这些景物人事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这样由表及里地透过现象探求其本质,由此及彼地展开联想和想象,就达到了鉴赏目的。
如2004年的新甘宁青高考题,五代欧阳炯的《江城子》:“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
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
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古诗词鉴赏四步法:一抓修辞古诗词鉴赏中的修辞,最多的当算比喻、拟人、用典、对比了。
1.比喻为了表现所咏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征,以达到生动形象的目的。
答题格式: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什么在哪一方面的特征。
举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民族危亡比作“风中柳絮”,把个人的人生坎坷比作“雨打萍”,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危亡的忧虑及个人身世的感慨。
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以“病树”、“沉舟”自比,既生动形象的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又揭示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深刻哲理。
2.用典诗人运用典故,大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愿望,观点,或起作借古讽今的效果。
举例: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重用,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
又如: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运用“闻笛赋”的典故,表达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之情,用“烂柯人”的典故,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
3.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是为了突出表现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突出特点。
举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蒸”、“撼”突出表现了洞庭湖雾气蒸腾,波涛汹涌,声势浩大的特点。
又如: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一个“割“字,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遮天蔽日的景象。
再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杜甫《春望》)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诅咒,同时也由于安史之乱导致的诗人妻离子散,家书的宝贵,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如: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春晚》)诗人运用夸张的修辞,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诗人国破家亡,丈夫早逝的深重哀愁。
1、看标题。
从题材看诗人写诗的缘起及情感的触发点,探寻诗歌的感情倾向。
例如白居易的《惜牡丹花》。
2、看作者,品风格。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谈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之相关的一些术语有:刚健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有: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3、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察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送别类、怀古类、思乡怀人类、战争或边塞类、闲适类、借景抒情类、托物言志类、爱情类、民生类等九种类型。
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认真去读,就可以定住类型。
4、找意象,定感情。
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他们各自的寓意的。
例如代表相思的红豆,代表离别的折柳、代表孤高独立的梧桐等。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赞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5、找关键字,定主旨。
即确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6、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得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方面去分析。
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一、基本方法和步骤:1、读题目(猜内容)2、读作者(猜背景及诗词风格)3、读注释(助理解)4、读诗文(必须要整体去感知内容,不能凭简单的一句或个别字词去判断)二、规范答题:诗词考查一般都是分析题(必须要判断清楚是简洁作答还是分析作答),一般分三步作答:1、先界定(如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概括(如本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再结合原文扣住试题要求作简要分析。
3、最后总结或升华。
例: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
问: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
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
你认同吗?你认为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答:同意,这首诗取题“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界定和概括)。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之以“石榴开遍”“树阴满地”“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清凉宁谧之感(结合原文扣住试题要求作简要分析)。
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细揣度的(总结或升华)。
三、灵活应对:怎么答题,如何答题,方法和步骤必须经过仔细推敲,老师讲的方法和步骤并不是绝对的。
答题时忌长篇大论,但又不能三两个字解结问题,是简单作答还是简答之后要作出分析,这些都要审清。
大家在考试时必须要懂得灵活去变通处理。
四、诗歌鉴赏问答格式及例析诗歌鉴赏所采用的主观题形式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把握。
诗歌鉴赏的提问是多种多样、变化无端的,思想、风格、艺术、语言、情感……这往往让一些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从哪一方面来进行解答,结果答非所问,从而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失分。
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千百年来的流传和传承,不仅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思想、文化和审美观念,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自然、人生、爱情等问题的理解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里,这些古诗词依然流传不衰,而对于诗词爱好者而言,如何进行鉴赏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以下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介绍。
第一,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
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是诗词成长和产生的背景,在鉴赏古诗词时,了解背景可以更好的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提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来自杜甫看到峡江飞瀑时候的感慨,背后反映出了唐代诗人高远情怀和对自然的理解和赞美。
第二,注意诗词的结构和韵律。
一般而言,古诗词的结构有律诗、绝句、排律等形式,每一种结构都有其独特的韵律和押韵方法,例如律诗的押韵规律多为仄声押韵,而绝句的押韵规律多为平声押韵,而在排律中则不设固定押韵的要求。
在鉴赏古诗词时,通过对诗词结构和韵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领会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注重对诗词的音韵和语言的理解。
古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语言和表达方式是其独特的特点。
许多经典古诗词中都有许多修辞手法,如象征、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这些手法不仅可以丰富诗词的内涵,也可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
在鉴赏古诗词时,注重对诗词的音韵和语言的理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和情感。
第四,关注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古诗词常常是对现实生活和当时社会的思考和抒发,因此,了解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是鉴赏诗词的一个重要方面。
例如,唐诗《春望》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反映出了唐代社会的动荡和诗人的愤慨,鉴赏诗词时要注重领会诗词真正想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总之,在鉴赏古诗词时,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的背景、注重诗词的结构和韵律、关注诗词的主题和情感表达、理解诗词的音韵和语言都是重要的鉴赏方法。
不难发现,诗词鉴赏是一项需要综合分析和理解的技能,只有在对诗词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更好地欣赏和赏析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
诗词如何鉴赏诗词鉴赏方法与技巧诗歌鉴赏诗词如何鉴赏的方法如下:1、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诗词如何鉴赏,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
2、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
3、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诗词如何鉴赏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
诗歌特点诗歌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如何赏析古诗词如何赏析古诗词如何赏析古诗词诗词如何鉴赏,方法如下:1、赏析诗词诗词如何鉴赏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通过分析诗歌意象的个性特征,感悟其中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社会意义。
2、赏析诗词的语言:常用术语,“诗眼”,“炼句”。
3、赏析诗词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4、评价作品的诗词内容:评价是鉴赏的最后一步:由对诗的“感受”上升到理性的概括。
5、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
古诗的鉴赏方法有哪些古诗的鉴赏方法有哪些古诗词鉴赏方法: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
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
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
鉴赏古诗“五步法”欣赏一首诗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因为它可以规范你的步骤,强化你的思维,提高你的效率;换而言之,没有程序的欣赏容易堕入盲目,以至于如堕烟海、无所适从,其结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为了克服盲目性,我们为欣赏古典诗歌设定了一个程序,也就是欣赏古诗“五步法”:第一步语言分析明字面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
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
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
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
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
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第二步形象分析抓特点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
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
古诗词鉴赏的方法步骤一、考点分析及应对措施从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中考卷中不难发现古诗词鉴赏已成为一大亮点。
其原因有二:一是和高考相衔接,高考中每年都考。
二是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纵观各地中考试卷,古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品味诗词凝练、含意丰富、耐人寻味的语言。
2、对名句的分析理解。
3、诗词节奏的划分。
4、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5、分析诗词的表达技巧。
6、诗词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古诗词鉴赏这类题目的一般所选材料来自名篇名家,由课内向课外发展从阅卷场反馈信息看,学生失分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诗词中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积累不够。
2、分析问题时张冠李戴,或者脱离文本,不结合全文或背景来分析,3、表达时语言空泛,分析问题不具体,不全面。
4、缺少必要的诗词鉴赏术语,造成表达不准确,针对以上情况,老师应采取以下一些应对措施(一)、指导学生揣摩语言,理解作者“炼字”的技巧,尤其体味诗句中关键的动词、形容词,以及运用修辞方法的字句。
(二)、学一首诗,一定要学生明白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审视题目,诗题是诗的“眼睛”分析诗题、是准确把握主旨的有效方法之一,透过诗题,我们可以知道作品的内容是写景诗、怀古诗、咏物诗,还是送别诗、咏史诗、叙事诗。
从而大致推断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可以抓住诗中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或句子来体味作者情感,另外也可以结合诗歌意象体会作者感情。
一般情况下“景乐则情乐”“景哀则情哀”如,“枯藤老树昏鸦”读出的就是凄凉,“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读出的则是喜悦(三)、弄清诗歌创作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诗歌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动静结合、引用典故等。
了解这些手法便可在鉴赏时得心应手。
(四)、答题时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是分析意象、内容,还是语言、表达技巧,让回答什么答什么(五)、掌握必要的鉴赏术语:如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风格流派:如李白的飘逸洒脱,杜甫的沉郁顿挫,苏轼的旷达豪放,柳永的柔美婉丽等。
1、评价主旨: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深化主旨、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表现手法: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托物言志、象征、寄寓、寄托、侧面描写等。
语言特点: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诗情画意、朗朗上口、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语言风格: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形神兼备、简洁、洗练、浅显、明白如话、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沉郁顿挫、苍凉、低沉、苍劲、舒缓、雄健、深厚恰当运用鉴赏术语,使表达更准确,更符合鉴赏诗歌的要求,提高答题质量。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提高绝非朝夕之功,必须在提高兴趣的基础上反复涵咏、咀嚼体味、品味语言、分析形象,把握主题;必须弄清与诗词有关的一些术语,必须反复历练,准确简洁地答题,规范答题语言,就会有较大的收获。
(一)、套公式10个字:修辞、内容、特点、效果、情感总答题模式为:“该句运用~~~的手法(修辞),将~~~~~的~~~~~(内容),生动形象的(特点),描绘了一副~~~~~~~的形象或画面(效果),表达了诗人~~~~~~~的情感(情感)。
具体说来: 1修辞:比如修辞就有8种,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你要找准,没找准后面也难得得分,实在找不到就说“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什么虚实动静也比较常考。
2内容:所谓内容就是把该句用信达雅的句子翻译一遍~3再说特点——一般就是生动形象的,含蓄委婉的等等几个概括的词4效果:通常就是描绘了怎样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氛围等5情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根据所学诗歌的内容与题材归类a怀古诗。
此类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结合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如杜牧的《赤壁》b送别诗。
这类诗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此一吐胸中激愤或表明心态,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c行旅诗此类诗多抒发久宦在外或长期漂泊或久戍边关而引起的思乡怀人之情。
d闺怨诗。
这类诗重在抒发女子对在外丈夫的思念。
如《望江南》。
e战争诗(边塞诗)。
这类诗表达的是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生活的艰辛和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如《渔家傲》。
f写景咏物诗。
这类诗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或钟情山水,厌弃官场;或描绘山川,热爱河山。
感悟诗歌要求掌握常用的抒情方法和表现手法,注意积累一些相关的名词术语。
如:寓情于景,寓理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声衬静,化静为动,直抒胸臆等。
(三)、品诗。
品关键词句,可以从画面、形象、思想感情、哲理和语言表达、锤炼词句、修辞等方面进行品析。
(四)、平时学生要多读多理解性地背诵,并运用到写作中去,既提高了对诗歌的理解运用,又提高了写作能力。
二、诗词中常见思想情感的技巧点拨概括全诗或诗句内容,对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志向、观点、哲理等主旨进行揭示。
解答这类题目时,分清体裁、题材和表达方式后,就可以按照相对固定的语言格式概括其内容。
如:①叙事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叙述了……,塑造了……,反映了……的社会现实。
②抒情言志诗的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抒发了……的情感。
③哲理诗的内容主旨:这首诗通过对……的叙述描写,揭示了……的哲理。
不仅概括的形式相对固定,而且不同题材的诗歌表达的情感、主旨也相对固定,只是叙写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三、诗词曲常见意象花、鸟、虫、鱼、山、川、草、木等无不可以写入诗歌寄寓一定的象征意义。
①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②松——坚贞高洁③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
④莲——表达爱情或高洁志趣。
⑤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
⑥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⑦鹧鸪鸟——离愁别绪。
⑧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⑨柳——于留谐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⑩明月——寄托相思。
古诗词曲中的常用意象还很多,要在阅读鉴赏中逐渐积累这些表意抒情的符号技巧点拨,解答信息提取题目,遵循以下四步:1.读懂提干,明确要求。
2.读懂文本,包括题目、诗前小序、相关注解3.准确筛选4.准确表述{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题材、情感和主旨}四、诗词鉴赏的基本流程第一步:明确作者和背景资料。
这样可以确保鉴赏不盲目,但中考阅读的诗歌大多与作者背景没有密切的关系,除非有相应的注解,否则,可以忽略第二步:读懂全诗,整体感知,明确题材、体裁、写作目的,得到粗略的印象,这一步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要明确体裁,可以关注标题,如题目中有赠、送、别等字眼,一般为送别诗;如题目中有登、题、咏等字眼,也可能是山水诗或怀古诗,如次等等,当然判定的最终依据是诗的内容。
然后感知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景象,明确意向、意境的内容和特征,明确诗人要表达的是什么情感、志向或诗句中的关键字眼,要善于发现诗眼第三步:分析诗歌是否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等表现手法,其关键是理清内容与情感哲理的关系,分清是直接表达还是间接表达,看意向有无明显的对比,有无古今、动静或虚实的变化等等。
第四步:赏析语言,反观全诗。
看那些词语使用比较精妙传神,一般要多注动词、形容词,注意描绘色彩或情感的词语,看看有无叠词或连绵词,进而品析诗句中的修辞格,可以尝试从表意、结构和音韵三个方面分析某些词语或修辞格的表达效果(2015·江苏宿迁市)六、诗歌鉴赏〔5分)1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5分)寒夜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2分)(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3分)19.(1)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1分)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1分)(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1分)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1分)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1分)解析(1)此题考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想象要从诗歌描写的意境人手,要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情景,可适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2)此题考查探究诗歌意象的能力,所谓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解答时要结合“梅花”这一物象本身的特点,再根据具体的情境,联系诗人的主观情思进行分析。
(2015·江苏常州市)(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
完成5——6题。
(3分)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现了洞庭湖什么特点?(1分)答:6.阅读全诗,概括“凭轩涕泗流”一句蕴含了哪些情感。
(2分)答:5.“浮”有动态感,表现了洞庭湖宏大壮阔、气势磅礴的特点(1分);解析:此题考査古诗的炼字。
解答时不仅要注意字面意思,还要联系词语在诗歌中的意思和表达效果。
6.亲人离散,漂泊无依的孤独感,(1分)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奈和伤心(1分)解析:此题考查诗歌蕴含的感情。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内容和作者的生平以及写作背景。
一、【2015·贵州毕节】春望杜甫(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意脉贯通,情景兼具,内容丰富,感情强烈,是一片脍炙人口的佳作。
B.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C.诗人得不到家信,是因为战乱引发了长安城内一场持续了三个月之久的大火。
D.首联中“深”字形象地描写出战乱中长安城草木丛生、满目凄凉的景象,流露出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2.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指出诗句所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一、【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第⑴题是对诗词内容的理解,诗中的“烽火”原指古代战争中的信号源,后引指战争;“三月”极言时间之久;“抵万金”突出家书的珍贵难得。
此联反应的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导致音信隔绝。
故C项不正确。
第⑵题是开放性题目,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诗句表达的意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再根据此情此景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