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高二历史暑假作业(十六)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4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答案必修一综合检测BCACC ABACA BCDCC DBDAC BBCCB26、【解析】第(1)问解答是注意时间1948年,并与漫画图片文字结合可知漫画讽刺了美苏“冷战”带来的危害。
第(2)问解答时注意“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据此可以得出美国外交的政策的基本特征是谈判,不是对抗。
在结合70年代世界政治力量的演变即可回答出原因。
第(3)问是综合考查学生学科素养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答案】(1)原因:二战后,美苏“冷战”对抗严重危害了世界和平。
作者以漫画形式,并以“今天的和平”为题,批评了美苏军事竞争和核威胁给世界和平带来的严重危害。
(2)特征:以谈判为主要方式(处于守势)。
原因:美国实力相对下降;美苏对抗(或军备竞赛)的拖累;欧共体、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
(3)一方面,冷战给世界和平与发展带来危害: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核军备竞赛;世界处在核战争的阴影之下。
另一方面,冷战客观上有积极的作用;促进了世界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凝聚力;美苏势均力敌,避免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冷战为一些国家的发展提供机遇:日本、西欧得到美国的扶持和发展机遇;中国得到了苏联的支持,巩固了政权。
冷战对美国有积极作用:促进美国内部的团结;促成了美国人登上月球;促进了美国经济制度的改革。
总之,冷战既给世界造成危害,又有一定的客观积极作用。
27、(1)核心:遏制共产主义(苏联);谋求世界霸权。
(2分)(2)变化: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1分)相同:维护美国霸权,维护国家利益。
(1分)不同:杜鲁门——遏制;尼克松——制衡(均衡)。
(2分)(3)表现:欧盟成立;中国的崛起;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任答一点共1分)原因:美国经济快速增长。
综合国力的增强;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任答2点,共2分)(4)认识: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多极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综合国力决定了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
(十六)复习重点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2.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D.《春秋繁露》、《理想国》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5.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7.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2019-2019学年高二历史暑假作业复习正在紧张进行中,小编整理了关于高二历史暑假作业,供考生参考!!预祝大家暑假快乐。
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核心是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等级制2.春秋战国时,在大国之中,逐渐出现郡县。
《周书.作雒篇》有“千里百县,县有四郡”的记载。
由此可见,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A郡县已在各国普遍设立B曾有过郡为县统属的现象C 周天子已创立郡县制度D郡统县的制度已经出现3.有人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寻常的历史环境。
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西方则可以暂缓二步。
”这里的“内部事务”主要是指A.洋务派与顽固派的矛盾B.满汉官僚的矛盾C.义和团运动D.太平天国运动4.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令保全,不令倭得”。
文中所要保全的国土是A、香港B、南京C、东北D、台湾5.古代希腊城邦是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创立多种形式的民主政治。
其中为17世纪的英国所继承的是A.定期召开全体成员参加的公民大会B.各级官职实行差额选举C.所有公民具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D.集体管理、依法行政6.杰斐逊曾这样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
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的管理国家权力的惟一方法。
”文中反映的观点是①人民主权②三权分立③人民民主专政④天赋人权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④D ②④7.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
……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杈。
……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材料说明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③章太炎主张革命④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①③④8.五四运动时期,天津学生联合会贴出一副对联:“振民气合民力万众一心,御国敌除国贼匹夫有责。
16年高中高二历史暑假作业(带答案)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接下来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推荐高二历史暑假作业,请大家一定仔细阅读,希望会对大家的学习带来帮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B(g)??2C(g)+D(g),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 s 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A.3.4 molB.3.2 molC.2.8 molD.1.2 mol解析:由题意可知在前10 s内,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0.12 mol/(L?s)×10 s×2 L=2.4 mol,故反应的B的物质的量为1.2 mol,则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 mol=2.8 mol。
答案:C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熵增大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B.熵减小的反应一定可自发进行C.ΔH0的反应不可能自发进行解析:对于反应的自发性判断,要从焓变和熵变两个角度综合来认识,只从其中一方面来认识是不正确的;对于放热反应,可能自发进行,也可能不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也是如此。
答案:C3.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改变外界条件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限度B.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C.当某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一定达到了反应限度D.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解析:化学反应限度即化学平衡。
改变外界条件可以引起化学平衡的移动,即改变反应的限度,A错,B正确;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不随反应进行的程度而改变,C错;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一定相等,D错。
答案:B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到达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A.c1∶c2=1∶3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C.X、Y的转化率相等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解析: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十三)复习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过程;世界贸易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作用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对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过程的表述,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二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膨胀,为维护自身利益,提出“怀特计划”②《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贸易体质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④1944年,美、英、法、苏、中等44国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①③④②D.②①④③2.1997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A.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B.尽快融入世界市场C.抵制跨国公司的渗透、兼并D.迎头赶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3.经济区域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政治格局解体B.联合国统筹全球经济职能的增强C.各国经济发展的统一性和排他性D.全球生产力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扩大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表明()A.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加强B.各国的利益趋于一致C.强权政治的色彩日渐淡化D.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减弱5.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A.有利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B.使世界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C.美国完全操纵了世界市场和世界贸易D.国际贸易体系建立起来6.二战后调整世界经贸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其中不包括()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贸总协定”D.欧盟7.20世纪40年代,美国先后倡导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
其根本目的在于A.削弱以英镑为中心的传统货币体系B.凭借经济实力控制世界市场()C.帮助战后欧洲经济的复兴D.控制发展中国家8.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这样说的依据是()①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务全由美国人担任②美国取得了对以上两个国际金融机构的决定性控制权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与黄金的比价固定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9.美国之所以能够确立起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根本原因是()A.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B.欧洲失去了近几百年来世界中心的地位C.美国拥有的外汇黄金储备占绝对优势D.美国的经济实力居资本主义国家之首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②《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签署③世界银行的成立④欧共体的成立A.②③④①B.③②④①C.④③②①D.②④③①11.意大利参加欧洲共同体的目的是()①实现区域内商品自由流通②实现区域内货币统一③提高国际地位④提高科技水平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2.下列关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欧洲联盟的表述,正确的是()A.都是合作水平极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B.都是政治经济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一个具有广泛经济协商功能的官方论坛和协商机构D.都有助于消除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材料解析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国际水平分工中,自然资源作用下降,科技因素起决定作用,这种以科技为基础的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均被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例如,美国制造的波音747客机,由450万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除自制外,由来自6个国家的万家企业制造。
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高二考试网1.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欧洲急风暴雨般的革命与波澜起伏的改革,直接促进了下列哪些文学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A.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B.古典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C.浪漫主义与批判现实主义D.批判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中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政治、经济等问题,引发了浪漫主义对现实的失望,批判现实主义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
古典主义出现在17世纪,现代主义出现在19世纪后期。
2.雨果在赞扬某位文学家时说:“他的所有作品仅仅形成了一部书,一部有生命的、光亮的、深刻的书,我们在这里看见我们的整个现代文明的走向,……一部既是观察又是想象的书,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
”这位文学家是( )A.雪莱B.拜伦C.贝克特D.巴尔扎克答案 D解析考查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从材料“这里有大量的真实、亲切、家常、琐碎、粗鄙”可判断为批判现实主义。
3.法国19世纪的一位作家写道:“不仅仅是人物,就是生活上的主要事件,也用典型表达出来,有在种种式式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处境,有典型的阶段,而这就是我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
”这位作家属于( )A.浪漫主义流派B.现实主义流派C.古典主义流派D.现代主义流派答案 B解析由材料中“刻意追求的一种准确”,可知这位作家追求艺术的“真实”,这反映了现实主义风格。
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细节描写,通过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剖析社会问题的本质。
故选B项。
4.1957年,小说《在路上》在美国出版,作者借书中人物之口发问:“……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的路。
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下列作品与《在路上》风格一致的是( )A.《西风颂》B.《等待戈多》C.《人间喜剧》D.《十日谈》答案 B解析从材料中的时间“1957年”和其创作风格来看,该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
高二20XX年历史暑假作业及答案暑假是一个学期中学习最轻松但绝不能放松的时间,暑假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阵地,以下是小编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20XX年历史暑假作业及答案,答案仅供参考,大家记得作业要独立完成独立思考哦!一、选择题(共60分,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请在答题卡上涂点)1-10 CBCBD BDBAC 11-20 ADDBB ABCBC 21-30 DDCCC ADDDB二、简释与问答题(共90分)31.(1)原始社会末期(或公天下时期,或史前时期,其它合理答案)(1分)(2)对楚汉战争解说(要求:时间、人物、目的(或原因)、结果等,只要求描述中体现4项即可得4分,即每一项计1分)(3)唐代,(1分)因为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1分)或宋代,(1分)由于宋代才出现管状火器。
(1分)(两者任挑一,但朝代与原因必须匹配。
)(4)秦统一后,秦始皇设立宰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保证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
汉武帝设立内朝,任用亲信形成新的1/ 5决策中心,裁抑相权以加强皇权。
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众多宰相集体议事,分工明确并相互牵制,防范了宰相专断,强化了皇权。
明朝废中书省和宰相,皇帝直接指挥六部,皇权空前强化。
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止都反映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8分)(其它如,宋朝设立正副宰相,还实行官职差遣相分离制度,进一步分割相权。
也可) 32.(1)通过科举考试选官(2分)。
(2)唐朝状元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之后三朝状元主要分布于南方(1分);状元人数总体呈上升趋势(1分);宋朝录取状元人数最多(1分)。
(3)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经历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南方经济繁荣推动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或北方战乱频繁,导致人口南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的产出)。
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重视人才选拔,因此科举制不断完善,科举考试的规模逐渐扩大。
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国策,通过科举考试大量选拔文官。
(任意两项给4分) 33.(1)画面上的雍正身穿西服(1分)、头戴西方贵族的假发(1分),并接受了西洋肖像画像(1分)。
满分:100 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王家范、谢天佑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小农经济一锄、一镰(或者再加上一犁,不是家家都有畜力,那就用人力拉犁)、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
”对这段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
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B。
小农经济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
小农经济非常脆弱D。
小农经济只需要一些简单的劳动工具2。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
”下列说法,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优化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的最为明智选择C。
“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整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史D。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维护农耕文明的必然选择3。
清代有“天下四大镇”:景德镇至明清,窑灶林立,发展成为瓷器的最大产地;朱仙镇元开贾鲁河,成为通往开封的水陆转运点,至明清逐步发展为商业大镇;佛山镇,因“工擅炉冶之巧,四远商贩恒辐辏”,民庐达万余家。
汉口镇,明成化间汉水改道,因其地当江汉交汇之处,商贾日盛,嘉靖间成为镇。
根据材料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A。
区域经济中心开始崛起B。
工商业发达,地处交通要冲C。
专业化工商业城镇大量出现D。
城市对外贸易比较活跃4。
1932年11月,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后改为“资源委员会”),下设“计划部”,并制定了《重工业建设五年计划》。
该计划要求3年内投资27120万元,在湘、鄂、赣一带建立一个国有化重工业区,兴建冶金、燃料、化学、机械、电气等30余个国有化大中型厂矿,奠定中国重工业基础,并适应国防建设的需要。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
日本侵略中国的形势推动B。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工业结构和产业分布格局C。
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D。
(16)选修模块1、[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1885年10月,刘铭传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台湾巡抚。
在其抚台生涯中,对台湾的开发建设有一个长远的计划,其《条陈台澎善后事宜折》中说,“查设防、练兵、清赋三端,皆可及时举办,惟抚番须待三者办成之后方可议行。
其次设电、购轮、造桥、修路,以通南北之电邮;理屯、兴垦、开矿、取材,以兴自然之利”。
其中设防、练兵两项,是针对外敌逼临而做的应急措施;清赋、抚番两项则主要是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此后依次开展各项建设。
刘铭传在台湾调整行政体制,按照省的设置,在台湾设3府1直隶州,领11县5厅,将台湾分为南、中、北和后山四路。
这套行政建制奠定了今天台湾省行政区划的基础。
建设海防,练兵整军,兴办军事工业,添修军事设施。
1886年在台北设立电报总局,铺设两条海底电缆,将台湾与澎湖、台湾与大陆联系起来,加强台湾与大陆的电讯联系。
1887年成立“全台铁路商务总局”,自1887年至1893年耗时6年,建成基隆至新竹90公里的铁路。
1887年设西学堂于台北,聘英人布茂林为教习,“课以英法之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术、理化之学”。
同时派汉文教习二人教以经书。
1890年在他即将离任之际,又设电报学堂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
——摘编自《浅谈刘铭传与台湾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概括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铭传在台湾改革的作用。
2、【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辽承天太后萧绰(953-1009年)是辽朝历史上最富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大力推进社会改革。
把原先隶属宫帐的奴隶户改编为部族,又把原来处于奴隶地位的旧部族经改编增置为平民性质的新部族;首开科举,虽仅取一人,却意义重大;实现蕃汉同律,同时剥夺契丹贵族和奴隶主的某些司法特权;参考宋朝制度,确立了官员考核办法;把穆宗朝以来胁迫为部曲的奴隶都改为向朝廷纳税的编民。
在位期间,两败宋军,为辽争取了岁币,也为两国争取了百年的和平,开创了辽国的盛世。
【导语】⾼⼆本⾝的知识体系⽽⾔,它主要是对⾼⼀知识的深⼊和新知识模块的补充。
以数学为例,除去不同学校教学进度的不同,我们会在⾼⼆接触到更为深⼊的函数,也将开始学习从未接触过的复数、圆锥曲线等题型。
⾼⼆频道为你整理了《⾼⼆年级历史暑假作业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篇⼀】 ⼀、选择题(共25个⼩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选项中,只有⼀项是符合题⽬要求的。
) 1.《韩⾮⼦》载:“凡治天下,必因⼈情。
⼈情有好恶,故赏罚可⽤,故禁令可⽴,⽽治道具矣。
”由此可见,韩⾮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情关系B.伦理道德C.礼乐秩序D.法制建设 2.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财物⽆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财物同样⽆罪。
这⼀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亲⼦权利相同B.⾎缘亲情逐渐淡化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D.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3.王安⽯变法的措施中,以政府借贷⽅式收取⼀定的利息的有A.农⽥⽔利法、⽅⽥均税法B.青苗法、市易法C.⽅⽥均税法、青苗法D.市易法、募役法 4.北宋张载的“为天地⽴⼼,为⽣民⽴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 A.⼰所不欲,勿施于⼈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来 C.苟利国家⽣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明以来,⼜多⼀教,⽈⼩说……⼠⼤夫、农、⼯、商贾,⽆不习闻之,以⾄⼉童、妇⼥不识字者,亦皆闻⽽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更⼴也。
”这表明 A.⼩说成为⼀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世俗⽂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市民阶层扩⼤推动世俗⽂化发展 6.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均之”,顾炎武⼒主“均⽥”,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彩B.⽬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了对个体⼩农的关注 7.下列史实与得出的推论正确的是 A.蔡伦⽤树⽪、⿇头、破布和旧渔造成新书写材料——蔡侯纸是中国最早的纸B.《韩⾮⼦》中提到过最初的指南仪器“司南”——战国时出现指南仪器C.东晋的《抱朴⼦·仙药》提到“⽕药”——东晋时中国进⼊热兵器时代 D.元代王祯⽤转轮排字盘印成100部《旌德县志》——中国最早发明雕版印刷术 8.魏源撰写《海国图志》时引⽤德国传教⼠在华创办的中⽂报刊的材料多达26处,早期维新派代表⼈物王韬曾担任过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章。
(十六)复习重点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
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
2.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
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
()
A活字印刷术、万有引力定律 B.《九章算术》、罗马法
C.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日心说
D.《春秋繁露》、《理想国》3.《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尧命四子,敬授民时。
舜命后稷,食为政首。
……殷周之盛。
《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4.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
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
”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②降低了生产成本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东晋南朝诗人的作品在唐代成为模仿的对象。
下列唐代诗人中,与东晋陶渊明诗歌风格相近的是
()
A.陈子昂B.岑参C.王维D.李白
6.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为司马相如作赋
()
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
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
7.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
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清明上河图》
8.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
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
A.原始岩画B.汉代帛画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9.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在特定的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发展因素
10.杂剧在元朝时期走向繁荣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元朝注意保护知识分子②元朝前期取消了科举考试
③知识分子长期与民间艺术博采众长、融会贯通④众多剧作家和作品的产生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表格中有关内容:
请回答:(1)该表提供的数据直接可以说明什么问题?
(2)根据该表提供的数据,分析概括中国古代科技水平在世界上地位变化的原因。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材料二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材料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材料分别采用的什么文学体裁?
(2)它们分别在什么时期最兴盛?
(3)这几种体裁是什么关系?
(十六)
一、选择题:1~5 CBACC 6~10 BDCCA
二、非选择题:
11、(1)1500年以前中国处于科技领先地位,此后西方迅速超越中国。
(2)1500年前,中国国家统一,经济领先,政府重视,民族融合,人民努力(答任意4点);1500年以后,中国闭关自守,专制加强,思想封闭;而西方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解放了人的思想,自然科学迅速发展
12、(1)诗、词、散曲。
(2)唐、宋、元(3)都属于诗歌,继承与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