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务员考试网-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五大题型高分经验
- 格式:docx
- 大小:25.88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行测高分经验总结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涵盖了众多知识点和题型,想要取得高分并非易事。
但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总结,我找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了解行测的考试内容和题型分布是至关重要的。
行测一般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这五个部分。
在备考之初,我通过做一套真题,对每个部分的题型和自己的薄弱环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言语理解与表达这部分,主要考查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对于阅读理解题,我会先快速浏览题目和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读文章,重点关注段落的开头、结尾和转折处,这些地方往往是关键信息所在。
在做选词填空题时,我会注意分析词语的含义、色彩和搭配,结合语境进行选择。
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来培养语感,提高理解能力。
数量关系一直是很多人的“拦路虎”,但其实掌握了方法和技巧,也并非不可攻克。
我把常见的数学题型进行了分类整理,比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等,每种题型都总结出了相应的解题公式和思路。
在做题时,先判断题型,然后套用公式,如果常规方法不行,就尝试用代入法、排除法等技巧。
平时还会定期做一些练习题,保持解题的手感。
判断推理部分的题型比较多样,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需要培养对图形的敏感度,多做一些题目,总结常见的规律和变化形式。
定义判断要仔细分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排除不符合定义的选项。
类比推理则要注意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比如种属关系、并列关系等。
逻辑判断相对较难,需要掌握各种推理规则和论证方法,通过练习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资料分析是可以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分数的部分。
我会先快速浏览材料,了解主要内容和数据类型,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去寻找相关数据。
在计算时,尽量使用简便算法,比如尾数法、估算法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单位和小数点的问题,避免因粗心而出错。
常识判断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复习。
所以我平时会利用碎片化时间,关注时事热点、历史文化、科技常识等方面的内容,积累知识。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真题中找解题技巧2017年国家公务员行测考试怎么备考?国考行测解题方法,上海华图老师结合历年国考试题讲解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题库:真题带你走进数字推理的世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真题中找解题技巧【数字推理】数字推理这部分主要测查考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考生一方面要具有数字知觉能力,另一方面要具有分析、判断、推理、运算等综合能力,这对于大多数考生尤其是文科类的考生来说具有相当大的难度,但又因为题量和分值都不是很高,往往被直接无视掉,其实这类考题看似复杂,但是类型有限,只要能熟悉基本的题型,掌握常用的解题方法,做对80%左右的题目是没有问题的。
数字推理的题型分类在一般的复习参考书中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最常用的解题方法是逐差法。
为了养成对题目的敏感性,应保证每天至少做20道数字推理题,尤其要注意答题的方法,先判断题目类型和大致的数字规律,如果不好判断就先逐差再逐商,最后再验证是否是多次方数列。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库行测真题中找解题技巧例如:2009年国考第102题:7,7,9,17,43,( )A.119B.117C.123D.121根据题干特征判断此数列应为等差数列,做一级差后得0,2,8,26,这时可以再做差得2,6,18,是等比数列后一项是54,所以答案选C,也可以观察一级差0,2,8,26直接得到0=30-1,2=31-1,8=32-1,26=33-1,(80)=34-1。
做题时要注意不要贪多,而是要注意规律的总结,养成答题习惯,不会的题目可以先放弃,千万不要在某道难题上花费太多的时间,考试当中一个好的的心态往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要想到这道题你不会别人也不一定会,尤其是一些“变态”的难题,越早放弃才是越明智的,而不要因为一道题影响了情绪。
例如2009年国考第105题153,179,227,321,533,( )A.789B.919C.1229D.1079此题的规律很不明显,一种解法是153=150+31,179=170+32,227=200+33,321=240+34,533=290+35,(1079)=350+36,其中150,170,200,240,290,350是三级等差数列。
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三步法解真假话问题【字体:大中小】掌握必要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公务员考试中提高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下面针对逻辑判断中的真假话问题,提供一些技巧指导,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真假话的解法可以分为三步,一是找矛盾,二是绕开矛盾判断其他句子的真假,三是根据我们已经判断出真假的句子解题。
【例题1】甲、乙、丙和丁是同班同学。
甲说:“我班同学都是团员。
”乙说:“丁不是团员。
”丙说:“我班有人不是团员。
”丁说:“乙也不是团员。
”已知四人当中有一人说假话,那么由此可知:A.说假话的是甲,乙不是团员B.说假话的是丁,乙不是团员C.说假话的是乙,丙不是团员D.说假话的是甲,丙不是团员【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说的话和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丙;第二步绕,那么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乙和丁都不是团员,;第三步解开,由此可得出甲说的是假话,该题选择A.【例题2】甲、乙、丙、丁四人去商店,每人买了一台计算机,并对计算机的质量作如下的预测:甲: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都是合格产品。
乙:靠不住,现在假冒伪劣产品很多。
我看,我们四人买的电脑肯定有不合格产品。
丙:丁买的电脑肯定合格。
丁:要是我买的电脑合格,那么你们买的电脑不会有不合格的。
他们找人对每台电脑作了测试,结果表明他们四人中只有一个人的预测是错误的。
以下所列与四人的预测符合的是:A.甲、乙、丙、丁的计算机都合格B.乙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C.丁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D.甲的电脑合格,其他人的电脑都不合格。
【解析】选择A.第一步找矛盾,我们发现甲和乙说的话是一对矛盾关系,由此可知,甲和乙两个人说的话肯定是一真一假,说假话的不是甲就是乙;第二步绕,那么丙和丁说的一定是真话,所以丁的电脑合格;第三步解开,大家买的电脑都合格,该题选择A.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代入排除法速解技巧运用掌握必要的2017年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对于提高公务员考试做题速度和准确率是有一定帮助的。
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五大模块实战考场经验小结温州华图考国家公务员的人都知道,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里面题型有这么几种:常识判断、言语理解、数量关系、图形推理、定义判断、逻辑推理、词语类比、资料分析。
行测题目125题,考试时间120分,除去涂卡10分钟时间,平均下来一题不到1分钟的作答时间,对数学运算差反应慢的考生是很大的挑战。
因此,行测做题速度很关键,做题时不能在某一题上耗时太多,超过时限必须果断跳过,因为最后你会发现,有很多送分题没有时间做。
大部分人是做不完题目的。
以下是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总结的几点经验:1. 常识:主要是历史和法律。
历史要偏重中共历史大事件识记,可以按历史教材后面的大事件风格自己整理材料;法律好像没有太明显侧重点,都要看看,好像侧重物权法和行政法。
2. 言语理解:一般考:近似词(比如词义相似但形容对象不同)的区分,词性(褒贬,中性等)的区别等。
需要多做题,多总结,多积累。
3. 数量关系:数学不好的人,建议把此项放考试最后来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直接蒙答案。
4. 图形推理:这类题目没有绝对难易,有时候一眼就能看到点上,有时候看了很久也找不到点。
因此平时要多复习,有必要了解清楚做题技巧,比如:图形转移,重叠,点,线,面,区域等。
5. 定义判断:一般给的定义都不好理解,都很抽象,因此,看题时,有必要对定义做解剖,找到每一定义要点,然后再拿到题目里去套。
逻辑推理:逻辑推理知识全面复习,因为推理性比较强,没有较全面的逻辑知识,容易看晕题目,或者看晕选项。
多做题,多总结6. 词语类比:多做题,多总结。
7. 资料分析:资料分析计算量比较大,平时复习时,要多学些快速运算技巧,简化运算过程,提高运算速度。
2017国家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大全考生们都知道,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做行测题没有行测答题技巧是不行的,那么短的时间内把每一道完完整整进行思考很难行得通,掌握一定技巧就很关键,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你就是王者。
山西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了公务员行测试卷中可能用到的常用答题技巧,期望为考生备考提速。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数学运算:1. 分析选项整体性,三奇一偶选其偶,三偶一奇选其奇。
2. 选项有升降,最大最小不必看,答案多为中间项;答案排序处在中间的两个中的一个往往是正确的选项。
3. 选项中如果有明显的整百整千的数字,先代入验证,多为正解。
4. 看到题目中存在比例关系,在选项中选择满足该比例中数字整除特性的选项为正解。
5. 一个复杂的数学计算问题,答案中尾数不同,直接应用尾数法解题即可。
6. 极值问题中,问最小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小的,问最大在选项中多为第二大的(先代入验证)。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选词填空:1. 注意找语境中与所填写词语相呼应的词、短语或句子。
2. 重点落在语境与所选词语的逻辑关系上,而不是选项的词语上。
3. 选项中近义词辨析方向是从范围不同角度辨析的,选择范围大的。
4. 从语意轻重角度辨析的,选项要么选最重的,要么选最轻的。
5. 成语辨析题选择晦涩难懂的成语。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片段阅读:1. 选项要选积极向上的。
2. 选项是文中原话不选。
3. 选项如违反客观常识不选。
4. 选项如违反国家大政方针不选。
5.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不选文字内容层面的选项。
6. 启示、告诉、道理材料的片段阅读,选择激励人的选项或在精神上有触动的选项。
7. 提问方式是选标题的,选择短小精悍的选项。
8. 提问方式是“错误的”“不正确的”,要通读材料在选择选项,不能断章取义。
公务员行测答题技巧之逻辑推理:1. 数字比例与题干接近的选项要注意。
2. 定义判断题注意提问方式是属于还是不属于。
3. 定义判断若出现多定义,不提问的定义不用看。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试题解题方法2017年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怎么备考?行测解题技巧有哪些?上海华图结合行测例题讲解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常考试题解题方法。
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判断推理高频考点:前提型试题提问一般方式【前提型】前提型试题是在题干中给出结论和部分前提,要求从备选项中找到另一部分前提来将推理补充完整的试题。
此类试题的题干中往往给出小前提(即推理的条件)和结论,要求寻找到一个大前提将题干中的小前提和结论联结起来,这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搭桥”。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上述推论基于以下哪项假设?”“以下各项都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除了”“上述陈述隐含着下列哪项前提?”“上述论断是建立在以下哪项假设的基础上?”【最能削弱型】此类题型的特点是题干中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者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备选项中寻找到最能反驳或削弱题干的选项。
此类试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够最有力地削弱上述论证的结论?”“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可能削弱上述推断?”上海华图提醒解答该种试题时,考生可以直接去寻找最能削弱题干的选项。
所谓削弱题干,也就是要与题干唱反调。
一般来说,削弱题干有两种方式。
一是截断题干中的论据与论题的逻辑联系,又称为截断关系法。
二是弱化题干中的论据,又称为弱化论据法或釜底抽薪法。
所谓截断关系法就是指,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如果p那么q”这样的充分条件关系时,我们就要找到“p但并不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所表达的是“只有p才q”这样的必要条件关系时,我们就要找到“非p也q”这样的选项来削弱它;当题干中不一定是某种确定的条件关系时,我们要寻找的也是与题干意思唱反调的选项。
所谓弱化论据法就是指,所要寻找的选项能够起到将题干的论据抽掉,或者使题干中的论据的支持作用减弱,从而使题干中的论题不成立或者使题干中的论题得不到充分的论证。
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必备导语:公务员行测考试有题量大、时间紧迫的特点,各位考生想在行测考试中有所突破,就必须掌握一些做题的策略和技巧。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跟大家分享数量关系部分常用的快速解题方法和技巧,帮助考生提高做题效率。
方法一:整除法整除法是常用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整除形式有两种。
1、则a能被m整除,b能被n整除;a+b能被m+n整除。
2、a·m=b·n(m、n互质)则a能被n整除,b能被m整除。
例:某班学生选修法语的与不选法语的比例为 2:5,后来从其他班转来2人也选修法语,这样两者的比例变成 1:2。
该班原有多少人?A.10B.12C.22D.28【中公解析】该班选修法语与不选修法语的比例是2:5,所以总的人数应该能被2+5=7整除,选项中只有D符合条件,所以选D。
方法二: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利用题目条件直接将选项代入到题目条件中验证从而确定答案的方法。
如果题目条件中存在包含选项因素的条件,可以将选项代入题目中验证一下。
例:一个小于 80 的自然数与3的和是5的倍数,与3的差是6的倍数,这个自然数大是多少A. 32B. 47C. 57D. 72【中公解析】题目所问的自然数包含在题目给的条件中,所以可以代入验证。
因为问的是大的数是多少,所以我们可以从大的开始代入。
先验证72,72+3=75是5的倍数,72-3=69不是6的倍数,不符合。
再验证57,57+3=60是5的倍数,57-3=54是6的倍数,符合,所以选C。
方法三:特值法如果题目中所给的条件使得某未知数的取值不唯一,并且不论该未知数取值多少都对后的计算结果没有影响,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将该未知数定为一个方便我们计算的数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例:已知 x-y=1,则x3-3xy-y3等于多少?A.1B.5C.3D.7【中公解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x-y=1,我们会发现x、y 的取值是不唯一的,例如x=2,y=1,或者x=3,y=2,都符合条件,所以我们取方便计算的值x=1,y=0。
2017年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考试试题精讲-逻辑判断在上海公务员考试中,掌握一些上考行测答题技巧是必要的。
上海华图今天所讲的关于逻辑判断如何“搭桥”的小技巧需要大家牢牢掌握,课后多练习多总结,将别人讲述的上海公务员行测考试技巧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慢慢地你就会搭成一座通往公考彼岸的又宽又阔的跨海大桥!将你和上岸紧紧联系在一起!2017上考行测答题技巧:如何巧搭逻辑判断之桥梁如何搭建这个平板桥呢?首先大家得理清好思绪,找到论据论点,然后才能找到线索建立联系。
口说无凭,上海华图老师以下面的真题给大家讲解一下!上海公务员行测【经典真题】谷子大约在5000万年前开始从水稻中分化出来,分化之后的基因组结构仍存在明显的共线性。
研究人员发现谷子的2号和9号染色体分别由水稻的7号和9号,3号和10号染色体融合而成。
同时,他们发现这两次融合事件也发生在高粱的染色体中,由此,研究人员推测这两次染色体融合事件应该发生在高粱从谷子中分化出来之前。
上述推理需要以下哪项作为前提( )A.高粱从谷子中分化出来发生在谷子从水稻中分化出来之后B.高粱与谷子之间的共线性小于高粱和水稻之间的共线性C.3号和10号染色体融合之后不大可能再分离开来D.谷子由水稻分化出来之后又发生一次染色体融合事件【思路】首先我们要做的是: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两次染色体融合事件应该发生在高粱从谷子中分化出来之前。
论据:研究人员发现谷子的2号和9号染色体分别由水稻的7号和9号,3号和10号染色体融合而成。
同时,他们发现这两次融合事件也发生在高粱的染色体中。
由论点和论据我们就能够看出,论点和论据之间暂时还联系不上。
论点说明了染色体融合发生在高粱从谷子中分化出来的前面,而论据中并没有显示出在时间上有何顺序之分,只是说明染色体的融合在谷子和高粱中都出现。
题干提出了水稻分化出谷子,两次染色体的融合发生在谷子分化出高粱之前。
因此要想题干论证成立,需在时间的设置上作出说明,即必须说明高粱从谷子中分化的时间晚于谷子从水稻中分化的时间。
行测高分经验行测,作为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科目,一直以来都是众多考生的“拦路虎”。
但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取得高分并非遥不可及。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行测高分经验,希望能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
一、了解行测考试内容和题型在备考之前,首先要对行测的考试内容和题型有清晰的认识。
行测主要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五个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考查考生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包括选词填空、片段阅读、语句表达等题型。
数量关系主要涉及数学运算,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
判断推理包括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和逻辑判断,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要求考生具备快速准确提取信息和计算的能力。
常识判断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有了明确的目标,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备考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基础阶段,要系统地学习各个模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购买权威的教材、观看网课或者参加培训班来进行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好笔记,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要及时请教老师或者同学。
强化阶段,针对各个模块进行专项练习,通过大量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同时,要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
模拟阶段,要按照考试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全真模拟考试,让自己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压力。
在模拟考试后,要认真分析试卷,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调整自己的答题策略和时间分配。
冲刺阶段,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重点复习易错点和高频考点。
同时,要保持一定的做题量,维持题感。
三、掌握各模块的解题技巧(一)言语理解与表达1、选词填空:要注重对词语的积累和理解,通过分析语境、词义、词性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2017上海公务员考试行测高分必备:巧解统筹问题通过最新上海公务员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从事公务员职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潜在能力,测试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判断推理能力、数理能力、常识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上海中公教育整理了上海市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上海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部分,我们常常会遇到一类题型,这类题型会让人一眼看上去无法下手,找不到思路,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去考虑,从出题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这类题型是很简单的一类题型。
下面上海中公教育专家就公考中常遇到的一类问题,一般统筹问题,与大家分享一下。
1.找较轻的假币问题【例1】有3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上海中公解析】只需把这3枚银元分成3等份,任取两枚放到天平上,若天平平衡,则另外一枚是假币,若天平不平衡,则升高的一侧是假币。
【例2】有9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到假银元?A.2B.3C.4D.5【答案】A【中公解析】先把这9枚银元3等分,然后任取两份放在天平,则一定能确定假币在哪一份中;再把假币在的那份取出,分为3等份,就是例1的情况,只需再称一次即可,一共称2次即可。
【例3】有11枚银元,其中一枚是轻一点的假银元,用天平至少称多少次,就一定能够找到假银元?A.2B.3C.4D.5【答案】B最全汇总>>>上海公务员历年真题【中公解析】由于不是3的整数倍,因此我们可先取出来10个银元平均分成2份,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来的那个银元即是假银元,只需要一次称量。
若假银元在这两份中,则把该份的银元再取出4枚平均分成两份,再进行一次称量,仍需分情况讨论,若假银元不在这两份中,则剩下的那枚为假银元,即共需两次;若假银元在此两份中,还需称量一次,即总共需要3次,而题干的问法是“至少需要几次才能保证”这种最不利的情况,因此,我们选取B项,3次。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五大题型高分经验
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五大题型高分经验,下面,上海华图结合考生个人的行测高分经验,谈一下行测五大题型该怎么复习。
所谓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技巧当然有,但想要熟练使用这些技巧,需要前期充分的复习,从基础做起。
21世纪人才网-2017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五大题型高分经验
一、常识判断
行测常识部分的内容多而杂,只能靠积累,并无能投机取巧的方法。
它涉及范围广,但也可稍有偏重的复习,比如法律相关的知识,而且常识考点不仅仅是记忆,也有很多考对某常识的理解。
建议复习时常识部分每天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通过报纸或者网络,看看最新的时事政治新闻,看看报纸,增加平时的知识积累。
然后考试时不要期望太高,如果准备时间不是很多,那么考试时一半靠积累,一半靠运气了。
毕竟“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时间更应该花到能拿分的点上。
二、言语理解与表达
行测言语部分与高中时的语文题相似,通常考验你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和逻辑。
这部分分值高,题量大,而且是确确实实能够提高分数的点,建议平时花时间提高这部分的准确率,非常值得的。
我的逻辑较强,所以准确率还行,通常只错四五个左右。
我的方法是先啃书,掌握题型和常见的干扰项,然后使用公务员考试技巧手册里提供的技巧,提高速度,检查时再仔细研究错误的题目的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
这部分题目语感是相当重要的,对于我自己来说,利用语感做出的第一选择一般都是正确的,仔细推敲琢磨后改掉的答案反而是错的。
注重语感的作用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考试的时间很紧张,根本不容许你慢慢推敲琢磨选项,语感能让你很快的选择一个答案。
语感自然是来自于大量的练题和总结,比如常见的错误选项,什么以偏概全、无中生有、过度引申之类,如果平时练习有总结,这些选项都能轻易排除。
最后,考试时万万不可停留在某一题
上推敲过久,很多时候你就算仔细推敲、各种分析,得到的答案也不是对的,就算是对的,得到的分数也只有2分,却耽误了做其他题目的时间,得不偿失。
遇到模棱两可的题目就看直觉吧,有时间留给更多的题才是弃车保帅之策。
三、数量关系
这部分内容模考时和考试时我都是放最后的,我高中时参加高考,数学和理综都是学校第一名,后来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自认为理科是强项的,但做起题来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简单。
时间是关键,考试所给的时间完全不够,有些题目需要慢慢分类枚举的,有时候时间紧了还容易算错。
当然我是做得“负重练习”,省考时发现题目比平时简单许多。
我的策略是先把时间稳定的题型做完,最后啃这个数量关系。
时间稳定的题型,比如常识(做一半猜一半),言语理解与表达(速度稳定,偶尔遇到模糊的选项就靠直觉猜一个),判断推理(也是通常速度稳定,偶尔遇到推不出的就猜一个),以上题型,要求又快又准,不然难以预留时间给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
当然,平时练习应当分类突破,常见的类型要吃透。
比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方程式解题、牛吃草问题、概率问题等等。
对于数学好的,自然不在话下,主要矛盾是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对于数学不那么好的,备考时当然多问多思考,这些内容刚开始可能看见就头疼,做得多了问得多了就能找到共同点,解题一般就一套理论,弱项是能变强项的,毫无夸大。
四、判断推理
行测的判断推理包括了四种题型:图形推理、类比推理、定义判断和逻辑判断。
图形推理一般都是考察轴对称、中心对称、旋转、翻转、叠加、数目变化等,考试时遇到的规律基本上都是常见的规律,平时自己总结总结,10个中有9个是你熟悉的和能做对的应该不是
难事。
定义判断和类比推理那类题型,考察的是逻辑,那你平时就要注重讲话的逻辑性,做题时也要注意题设的逻辑关系。
最后,还是老生常谈,练题加总结,没有其他选择。
五、资料分析
行测的资料分析题,要掌握常见的考点,特别是同比、比重等,思维难度并不大,难点在于短时间的计算能力。
看见选项间数值差别大的就大胆估算吧,看见选项间数值差别小的就赶紧计算吧。
为了能在做题时快速找到资料中的内容,通常我第一遍读题干时都会勾出关键性的词汇,以便查阅。
比如年份勾出来,资料和题目的年份特别需要注意,是不是同一年;“全国”和“地区”这类词勾出来;每一段的首句,通常总起本段的类别,类别勾出来,类似“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基本乘用车”“多功能车”等等。
总之,勾出分类项词汇,但不勾出后面数值,免得卷面混乱,查阅不便。
最后,资料分析最后一题先找到容易计算的选项,不容易计算的用排除法,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