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卫生法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339.00 KB
- 文档页数:16
卫生法学总结第一章卫生法概述卫生法:是调整在卫生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一,卫生保护原则二,预防为主原则三,公平原则四,保护社会健康原则五,患者自主原则第二章卫生法律关系卫生法律关系的特征有哪些?一,卫生法律关系是卫生法确认的具有特定范围的法律体系二,卫生法律关系既有行政法律关系又有民事法律关系三,卫生法律关系所体现的利益是个人和社会的健康利益四,卫生行政部门和卫生机构是卫生法律关系中最主要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卫生行政部门、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等),客体(人的生命健康利益、物、行为、智力成果),内容(卫生权利、卫生义务)一切卫生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都是由一定的法律事实所引起的。
第五章法律责任与法律救济卫生民事责任的特点:1,主要是财产责任;2,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3,是补偿当事人的损失;4,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民事责任可以有当事人协商解决。
卫生民事责任的构成:必须具备损害的事实存在,行为的违法性,行为人有过错,损害事实与行为人的过错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等要件。
卫生法律的救济途径:卫生行政复议、卫生行政诉讼和卫生行政赔偿卫生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上一级卫生行政机关提出申请,受理的行政机关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复查,并作出复议决定的活动。
P49卫生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卫生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审理和解决行政案件的活动。
卫生行政赔偿:是指卫生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行政主体给予赔偿的法律制度。
卫生行政诉讼的基本制度(判断、选择题):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被告负举证责任;不适用于调节;相对人选择复议第六章传染病防治法律制度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经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的分类(选择题)甲类:鼠疫、霍乱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斯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卫生法学整理第一章卫生法学概述1、卫生法概念: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以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为内容的行为规范体系。
第二章卫生法律关系1、概念:卫生法律关系:是由卫生法律事实引起的,依据卫生法律规范所形成的卫生权利义务关系.3、卫生法律关系产生的根据一是卫生法律规范,一是卫生法律事实.卫生法律规范是卫生主体权利义务的一般模式卫生法律事实是指卫生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卫生法律事件和卫生法律行为。
卫生法律事件是指卫生法律规范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引起卫生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事实。
卫生法律行为是卫生主体所实施的,能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是主要的卫生法律事实。
4、卫生法律关系的构成(三要素)主体:指参与卫生活动享有卫生权利,承担卫生义务的法律主体。
包括:1。
国家机关;2.企业、事业单位;3。
社会团体;4。
公民和我国境内的外国人。
客体:指卫生法律关系中卫生权利与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是将卫生法律关系主体间的权利和义务联系在一起的中介。
主要的形态:人的生命健康权利;行为;物;智力成果。
内容:指卫生法律关系主体在参与卫生活动时所享有的卫生权利和承担的卫生义务。
第三章卫生法制定与实施1、卫生法制定的概念、原则(1)概念:是指有卫生立法权的主体,依据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卫生法这种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
2、卫生法实施的概念:是使卫生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
包括卫生执法、卫生司法、卫生法律监督、卫生守法3、卫生法律责任的概念是指卫生法律主体基于卫生法律事实所引起的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是违反卫生法律规范承担的法律后果。
4、卫生行政责任、卫生民事责任、卫生刑事责任的概念(1)卫生行政责任:卫生法律关系主体违反卫生管理法律规范的规定,尚未构成犯罪,所应承担的具有惩戒或制裁性的法律后果,包括卫生行政处分和卫生行政处罚。
第一章卫生法概述1.、卫生法(Health law) 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和保护人体生命健康活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概念分解: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卫生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卫生法调整的对象是卫生社会关系;卫生法是法律规范的总和。
2卫生法调整的对象:卫生社会关系1)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组织: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及组织(医疗机构、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血站、医学会及医学协会、红十字会等。
)2)卫生管理关系(纵向社会关系)(卫生行政关系):是在卫生管理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纵向的行政法律关系。
卫生行政隶属关系:医政管理关系;卫生行政职能管辖关系:行政许可关系,行政赔偿关系,行政复议关系,行政诉讼关系3)卫生服务关系(横向社会关系)(卫生民事关系):是在卫生服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横向的民事法律关系。
4)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关系:执业医师;护士;药师药剂师;卫生监督人员;其他卫生技术人员5)生命健康权益保护关系:生命健康权:是指人的机体组织和生理功能的安全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
6)现代医学与生命科学技术关系7)国际卫生关系案例原告许珍,患右输尿管结石,2000年原告依据一份奉新县医院(被告)给原告的广告书,到该医院就医,广告书内容承诺“该医院引进体外碎石机,结石不碎,返还治疗费”,原告在该医院治疗三个月,治疗费共花1500元,最终结果依据X射线照片对照发现结石与治疗前一样大小,原告找到医院要求退还治疗费,医院以结石已碎为由拒绝返还,双方协商不成,于是告上法院。
医院治疗达不到医疗服务合同规定标准,应承担违约责任。
3卫生法的效力范围是指卫生法的生效范围和适用范围。
1)时间效力:开始生效的时间:在卫生法律文件明确规定法律文件颁布之日起生效。
在卫生法律文件明确规定颁布后的某一具体时间生效。
卫生法律公布后先予以试行或暂行,而后由立法机关加以补充修改,再通过正式法律,公布施行,在试行期间也具有法律效力。
卫生法律法规第一章卫生法律法规概述卫生法律法规是指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秩序,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卫生权益而制定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它们是国家对卫生领域相关行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依据,也是卫生行业从业人员及公民应遵守的行为准则。
卫生法律法规的范围涵盖了从卫生行政管理、疾病防控、医疗卫生、食品安全到环境卫生等各个领域。
以下将结合各个方面的具体法律法规,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概述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卫生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1.卫生行政机构设立与职责规定:我国《卫生行政法》对卫生行政机构的层级设置和职责进行了具体规定,明确了各级卫生行政机构的职责和权力划分。
2.卫生机构管理:《卫生机构管理条例》对卫生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配备、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规范,确保卫生机构的正常运行和服务质量。
3.职业健康管理:《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护职工的职业健康权益,规定了职业病防治的责任主体和措施,保障职工的健康与安全。
二、疾病防控方面的法律法规1.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治法》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扑灭、控制、报告和处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规定,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2.艾滋病防治:《中华人民共和国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了艾滋病的防控工作措施,保护艾滋病患者的合法权益,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3.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添加剂、食品标签、食品安全监测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医疗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1.医疗机构管理:《医疗机构条例》对医疗机构的设置、管理、人员要求、医疗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确保医疗机构的规范运行。
2.医生执业:《医师法》对医生的资格要求、执业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规定,保证医生的执业行为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3.药品管理:《药品管理法》对药品生产、经营、流通、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具体规定,保障药品的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