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微斌开题报告成品
- 格式:doc
- 大小:63.50 KB
- 文档页数:6
开题报告的研究结论与讨论深入探讨方法探讨开题报告是研究项目启动阶段的关键性文档,它对整个研究的背景、目的、方法和预期结果进行了详细描述。
在研究结论和讨论部分,研究者需要深入探讨自己的研究结果,讨论其在该领域的意义和贡献,并对后续研究提出建议。
本文将就开题报告研究结论和讨论的深入探讨方法进行探讨。
一、结论部分的深入探讨方法1. 总结研究结果:首先,结论部分需要对研究的结果进行全面的总结。
可以通过对实验数据、观察结果或者文献综述的归纳整合,得出一系列有实质性意义的结论。
2. 分析结果的可行性:在总结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这些结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方法的可靠性、实验的可重复性以及结果的可信度等方面的考虑。
3. 比较与对比:通过与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将结果与其他研究者的观点和发现进行对比,进一步加深对研究结果的理解。
同时,要注意指出自己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独特性。
4. 探讨不足之处:结论部分也要诚实地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
这包括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方法的局限性、样本的偏倚等,有助于提升研究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二、讨论部分的深入探讨方法1. 结果的解释与解读:在讨论部分,需要深入解释和解读研究结果。
可以通过对实验现象、数据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探讨结果的原因和机制。
同时,要结合相关文献,引用专家观点支持自己的解释。
2. 结果的推广与应用:讨论部分还可以将研究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或具体应用中。
思考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或者学术领域的发展带来的影响和启示。
3. 提出问题与建议:在探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可以提出一些未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这些问题和建议可以激发更多的学者或者研究者进行进一步探索,推动学术领域的发展。
4. 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在讨论部分的最后,可以进一步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已有研究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学术前沿的问题和趋势,思考并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结论:开题报告的研究结论与讨论部分是研究者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深入探讨和思考的过程。
中小学生实验活动与实践能力关系的研究开题报告作者:王富来源:《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第20期DCA080143课题研究目标:1.中小学生在校的实验活动与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存在怎样的关系?2.同我所进行的“八五”重点课题“学生实验能力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目前中小学生的实验能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科学(理、化、生)课程的实践能力是否达到新课程的要求?3.探讨中小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方法。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那么,什么是实践能力呢?一、关于实践能力的定义目前,关于实践能力尚无统一的定义。
从字面上理解,实践能力应为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
从哲学角度来看,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活动。
主要包括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等。
其中生产斗争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
”[1]实践是相对认识而言的。
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指出:“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
“实践能力则指个体完成特定实践活动的水平和可能性。
它标示了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水平,也决定了个体在多大程度上完成自我实现。
”[3]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认为,成功智力包括分析性智力(analytical intelligence)、创造性智力(creative intelligence)和实践性智力(practical intelligence)。
分析性智力用来解决问题和判定思维成果的质量;创造性智力可以帮助我们从一开始就形成好的问题和想法;实践性智力则可将思想及其分析结果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加以实施。
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模板开题报告研究内容模板一、引言开题报告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环节,它是对研究课题进行初步探索和规划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一种开题报告研究内容的模板,帮助研究生们更好地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
二、研究背景在研究背景部分,需要明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研究背景可以从社会、经济、科技等多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以及这个课题对于学术界和实践应用的贡献。
三、文献综述在文献综述部分,需要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这一部分可以分为几个方面,如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等。
通过对文献的综述,可以发现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四、研究目标和问题在研究目标和问题部分,需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研究目标可以是解决某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对某个理论进行深入探讨。
研究问题可以是从不同角度对已有研究进行扩展,也可以是提出新的问题进行研究。
五、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部分,需要详细介绍自己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可以是实证研究、案例研究、问卷调查等。
在介绍研究方法时,需要说明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对于解决研究问题的有效性。
六、研究内容和计划在研究内容和计划部分,需要具体说明自己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计划。
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几个模块,每个模块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研究计划中,需要明确每个模块的时间节点和完成目标,以及整个研究的时间安排。
七、预期结果和创新点在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部分,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预期结果和创新点。
预期结果可以是对已有研究的验证或扩展,也可以是对实际问题的解决。
创新点可以是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也可以是在理论框架上的创新。
通过明确预期结果和创新点,可以提高研究的可行性和学术价值。
八、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在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部分,需要说明自己的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研究的局限性可以是样本数量的限制、数据收集的难度等。
不足之处可以是理论的不完善、研究方法的不准确等。
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作为其重要支撑的三维模型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如何有效地检索和比较三维模型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传统的基于文本的检索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模型外观细节等视觉上的需求,因此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算法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探寻一种能够实现基于三维模型内容的检索和比较的算法,从而缩短用户在获取感兴趣模型时的检索时间。
对于3D模型制造、教育、艺术等领域,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技术能够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操作便捷性,并且在文化创意产业推广、整合、应用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重点探究三维模型的内容表示、相似度度量和检索排序技术,并尝试设计实现一种基于内容的3D模型检索和比较系统。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 三维模型的内容表示:探究三维模型的表达形式及特征提取算法,构建三维模型的特征向量。
2. 相似度度量:研究三维模型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对比常见的相似度度量算法,寻找适用于三维模型的相似度度量方法。
3. 检索排序技术:基于相似度度量结果进行检索排序,考虑到检索结果的可解释性和稳定性,将会探讨使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构建更加精准的排序模型。
4. 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系统:在以上研究成果基础上设计实现一款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系统并对其进行评价。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和模拟的方式,对模型相似度和检索排序算法的有效性、可扩展性和性能进行评估。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文献调研和研究背景学习(1个月)2. 第二阶段:三维模型内容表示和相似度度量方法研究(2个月)3. 第三阶段:检索排序算法研究和实现(2个月)4. 第四阶段: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与检索系统实现和评价(2个月)5. 第五阶段:论文撰写及论文答辩准备(1个月)五、研究预期成果1. 提出一种基于内容的三维模型比较和检索的算法。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万能模板
开题报告主要内容万能模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对研究课题的背景进行介绍,解释为何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并说明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 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阐述研究的目标是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3. 文献综述: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说明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本次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
4. 研究方法和步骤:描述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和步骤,包括研究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同时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5. 预期结果和创新点:预测研究的预期结果,阐述预期结果与已有研究成果的差异,同时指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和独特之处。
6. 可行性分析:分析研究的可行性,阐明研究所需的资源和条件是否满足,同时说明研究时间和经费的安排。
7. 论文结构安排:概述论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章节的内容安排,使评审人员对论文的整体框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8. 进度安排:制定研究的时间进度表,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和完成时间,确保研究能够按计划进行。
9. 风险评估:对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进行评估,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
以上是开题报告主要内容的一个基本框架,可以根据具体研究课题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乌鲁木齐八一中学研究学性学习开题报告课题名称:《鲜乳的卫生检验与掺假乳的检验》学生姓名:郝迅学生学号:小组成员:宋先迪匡野文雅静郝迅吴翔南李梦琪刘丰源刘姿熠闫龙指导教师:王宇老师去邮箱查看开题报告格式,按格式填写一、课题背景研究题目:《鲜乳的卫生检验与掺假乳的检验》牛奶的质量的检验是世界各国对以食品安全的主控方面,我们基于这一背景对鲜乳的卫生检验与掺假乳的检验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再补充课题背景)课题的意义:食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及社会。
但我国的食品供应主要是围绕解决食品供给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关注程度不够。
我国食品行业在原料供给、生产环境、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的质量安全,都存在严重的不适应性。
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目前,由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引起的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是对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构成的最明显威助。
特别是近年来,一些无视国家法律,惟利是图,在食品生产加工中不按标准生产,偷工减料,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滥用添加剂,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致使重大食品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
如山西溯洲毒酒,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禽流感事件等等,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安全,严重打击了广大消费者的消费心理。
人们对食品谈之色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构成了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
因此,食品质量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老百姓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食品质量安全没有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没有保证,和谐社会也就无从谈起。
我们所研究的课题的价值:1、搞好鲜乳的卫生检验与掺假乳的检验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保持健康的乳品生产。
因为流通环节比较多,如不注意加强质量管理,保证乳制品卫生的要求,很容易造成食品污染,从而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
搞好乳制品品质量检验,可以预防、减少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
2、搞好鲜乳的卫生检验与掺假乳的检验是提高食品工业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关于“香之源”香薰蜡烛系列包装设计文献的综述毕业设计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香之源”香薰蜡烛系列包装学生姓名专业班级 07级装潢专业六班学号院 (系) 易斯顿美术学院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完成时间 2011 年 5 月 23 日艺术类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课题名称“香之源”香薰蜡烛系列包装学生姓名 XX 专业装潢艺术设计2007级 6 班导师 XX主要内容:“香之源”香薰蜡烛包装设计内容包括标志设计、包装装潢面设计。
其中包装共分为3个系列共9个盒型共计45个盒子,其中以图案以及颜色的变化上分类,另外会完成76×120cm的海报4张以供宣传使用。
基本要求:标志设计以“香之源”宋体变形,包装盒使用活泼的图案和清新的色彩搭配相结合,海报设计结合装潢面上的图案进行设计。
对于不同形状的香薰蜡烛,进行不同的包装盒设计,突出设计中的多样性以及整体性,使设计具有一定的系列感。
主要参考资料:在设计中参阅《在包装设计》、《商品包装设计》、《色彩设计基础》、《纸盒包装设计》、《纸盒包装设计》等资料完成期限: 年月日指导教师:年月日关于“香之源”香薰蜡烛系列包装设计文献的综述学院: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班级:07级装潢6班姓名:XX前言在商品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的今天,人们总是试图能够借助一种方法,让原本雷同的商品以差异化形式展现在顾客眼前。
无疑,跳眼的包装设计以其出众的视觉识别力所形成的感官高度评判,会帮助我们的商品从众多竞品中脱颖而出,使消费者留意、停顿、观察,赞赏并产生购买行为,这也是每个商家追求的最理想化的包装设计。
一关于香薰蜡烛包装定位的资料在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香薰蜡烛的市场会越来越大,那么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应该设计不同档次,不同种类的香薰蜡烛的包装。
钱永宁和覃旭瑞在《包装设计》一书中分别从包装设计的创意思维方式与促销、包装的视觉传达设计、包装设计的常用材料、和包装设计的印刷工艺等方面研究。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数学微课题开题报告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的数学微课题开题报告,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数学微课题开题报告范文(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组织形式旨在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互助合作,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并以小组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目前,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都开展了相关研究。
为改革传统教学中比较重视学生个人的作用,忽视学生小组竞争的教学模式,我们构建旨在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相关概念界定:本课题突出数学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教学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根据教学实际将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法优化组合形成动态策略体系。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或者说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
它包括师生组合的比例搭配关系、师生共同活动中的相互作用、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程序在时间和内容上的集结和综合。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探索适合于数学教学内容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及其优化组合策略,从而归纳出带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
制定出一套相应的数学教学形式的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学科教学方法的优选程度。
四本课题拟研究的主要思路和重要观点:我们认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也影响着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和谐发展的能力。
沈阳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设计(论文)题目: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
的开发的研究
学院:体育学院
专业、班级:体育教育(07级)学生姓名: 孙彬
指导教师(职称):邹蕾(讲师)
2011年3月15日
一、题依据
1. 设计(论文)题目
依据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现状及其发展历程
2. 研究领域
体育社会学
3. 设计(论文)工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理论意义: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乃至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时代进步的标志。
高校体育艺术教育作为人类最早的文化教育活动之一,对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开设艺术课程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思路体现,更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使然。
应用价值: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艺术课程多个角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深入研究高校体育艺术课程长期形成的优势及潜在优势,以社会发展和专业特点为视角,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开设舞蹈艺术课程的现状展开实证性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及其解决方案。
希望能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舞蹈艺术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性依据
4. 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研究概况:经过本人上网搜索以及图书馆查资料发现关于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可能是由于时间因素),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的学者及专家会越来越多的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本人通过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目前我国学者关于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的研究的对社会,体育教育,及对学生本身的意义(2) 关于高校体育艺术课程体系的研究(3) 关于高校体育艺术课程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研究
发展趋势:高校体育艺术课程作为体育教育课程里的支柱课程,其本身承担着我国基础体育师资力量培养的重任,从系统的观点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不仅对教育,教师,学生,全国建设后备力量的意义非常重要,而且对。
文化、民生社会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眼的尤为突出。
通过社会调查、专家咨询以及网络搜索等方式了解并认识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发展历程,然后分析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现状,总结高校体育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的形式找出造成这种问题的因素,从而提供解决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问题的方法,以此来体现其对社会,文化的深远意义!
二.设计(论文)研究的内容
1.重点解决的问题
1.1 了解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基本现状
1.2 研究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发展
1.3 提出对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建议
2.拟开展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设计思路或论文写作大纲)
2.1高校体育艺术课程发展现状及优势
2.2 改进体育艺术课程教学内容
2.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2,4 构建一套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
3.本设计(论文)预期取得的成果
通过对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认真研究和分析,从新《纲要》精神和当代高校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以及目前高校师资情况等方面,对在高校体育艺术课程问的建议可行性作了研究和探讨,从最终形成科研论文
三.设计(论文)工作安排
1. 拟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和中国期刊网对大量相关专著、优秀硕博士论文、期刊及报纸上的文章进行了检索和阅读,主要对高校体育艺术课程资源开发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总结。
(2)问卷调查发法
在研究过程中,通过问卷,征求广大同学对高校体育艺术课程的意见,确保了本研究的顺利进行。
(3)逻辑归纳法
将各类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演绎、推理、判断、分析。
2. 设计(论文)进度计划
(1)2011年1月份确定论文题目
(2)2011年3月5日—17日查阅相关资料和阅读基础书籍
(3)2011年3月17日完成开题报告
(4)2011年3月17日—6月10日进行设计毕业论文,收集资料整理撰写工作(5)2011年6月10日—6月15日完成论文第一稿
(6)2011年6月15日—6月18日完成论文第二稿
(7)2011年6月20日—6月30日完成论文终稿
四、需要阅读的参考文献
1邓晞翎.樊力平.李翔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设置体育艺术表演专业的可行性分析 [期刊论文] -体育科技2009(4)
2. 郭希.屈红林构建高校体育表演艺术课程体系的思考 [期刊论文] -科技信息2008(29)
3 潘书波高校学生体育与健康艺术素质研究 [期刊论文] -体育文化导刊2008(11)
4 须晓东;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5李惠琳;试论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在高校高年级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6. 兰润生,林荫生;试论福建省畲族传统体育的历史源流与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7. 周卫;;我国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探析——健身体操课程内容基本框架的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8. 曾庆国;论武术健身在社区体育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颜世刚;;大学体育课程改革思考及发展对策[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莫磊;大学生体育观赏能力探析及现状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11杨立群;浅谈我校体育艺术类教学项目改革[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12 杨晓捷,薛敏,陈晓霞;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体操类项目设置问题的研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3 梁青,冯晓辉,张新吾;我国中学体育艺术类课程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4 陈桂平;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3期
15 张涵劲,朱昌义,陈俊钦,陈显松;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操课程内容设置的基本价值取向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