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3
调研文章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哪些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如何认识和解决?一、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是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开展的,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图谋。
在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和完善,行政行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需要进一步严密规范和有效约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
目前,虽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有些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重大违纪违法案件一再发生,有些不正之风还比较严重。
政府机关廉政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地方和部门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还不够好,奢侈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以权谋私、贪污贿赂,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甚至贪赃枉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政府工作人员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有些基层干部作风粗暴,甚至横行霸道,欺压群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基础特别是所有制结构和分配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来了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我们党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但是所有制结构的变革,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各个利益主体为了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去获取有限的资源,在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不正当竞争,特别是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逃避法律惩罚,更是不择手段,不惜用重金、美色等方式拉拢腐蚀领导干部。
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工作的亮点与挑战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了一系列亮点成果。
然而,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从亮点和挑战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反腐倡廉工作的亮点1.加强反腐倡廉法律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反腐倡廉法律建设。
例如,201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明确监察委员会的职责权限,进一步强化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法治化程度。
2.建立国家监察体系为了有效打击腐败行为,中国政府建立了国家监察体系。
该体系使得反腐倡廉工作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增强了反腐败力度。
同时,国家监察机关的设立还提高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效率和力度。
3.加大反腐败力度中国反腐倡廉工作的另一个亮点是加大了反腐败力度。
通过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腐败分子进行严惩,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这不仅有效净化了政治生态,更是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赏。
4.倡导廉洁文化中国政府积极倡导和培育廉洁文化,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廉洁自律的引导和教育,强化了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支撑。
培养了广大公民的廉洁意识,形成了共建廉洁社会的良好氛围。
二、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挑战1.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腐败问题的复杂性和隐蔽性给反腐倡廉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腐败分子往往采取隐蔽手段,掩盖证据,使得打击起来难度较大。
此外,腐败问题的链条庞大,牵涉面广,需要全面深入的调查和打击,进一步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2.巨大利益诱惑的挑战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着来自利益诱惑的挑战。
有些腐败分子采取各种手段获取巨额财富,他们常常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谋取私利。
与此同时,一些有关部门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这对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3.提升监督机制的挑战加强监督机制,密切监察权力运行,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
然而,监督机制的完善和提升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监察机关的力量和职能仍然需要加强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在监察过程中的程序保障和权力制约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在我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升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效果。
一、问题分析1. 缺乏系统性与全面性当前的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过于片面,往往只注重宣传典型案例和表扬先进事迹,而缺乏对腐败现象的深刻剖析和系统的阐述。
这种模式容易使人们对反腐倡廉教育产生审美疲劳,形成针对性不强的教育效果。
2. 教育方式单一目前,反腐倡廉教育主要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宣传和讲座等形式进行,这种方式使得教育内容无法与受众进行有效互动,导致信息传递的效果不佳,容易引起教育内容的浅尝辄止。
3. 效果检测机制不健全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长期缺乏对指标的明确和对教育效果的评估机制,导致难以客观地判断教育工作是否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这样一来,就无法及时纠正教育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影响了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对策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1. 建立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应该建立起全面系统的教育体系,包括对腐败现象的深入解析、法律法规的普及、道德伦理的引导等内容。
通过系统性的教育,使人们对腐败现象有更全面的了解,增强反腐倡廉的认识。
2. 创新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在教育方式上,应该创新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使受众能够参与到教育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例如开设反腐倡廉的网络课程,更新教育形式,提升教育效果。
3. 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机制建立科学的效果评估机制,对反腐倡廉教育工作进行定期、针对性的评估。
评估结果应该客观公正,能够准确反映教育工作的实际成效,以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方法,改进教育内容和形式。
4.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在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应注重基层组织的作用。
通过加强党组织在教育工作中的领导,建立健全的组织机制和管理体系,落实教育任务,确保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反腐倡廉工作也成为了各国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反腐倡廉工作中,依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一是腐败的隐蔽性。
腐败行为往往隐藏在复杂的利益链条之后,很难被发现和打击。
这给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察机构和制度,并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腐败行为的敏感度,以便能够积极参与到反腐倡廉工作中来。
第二,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二是打击力度不够。
一些腐败分子往往能够侥幸逃脱法律的制裁,这给了其他想要从事腐败行为的人以错误信号。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腐败分子必须实施零容忍,严厉惩罚,才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同时,建立严密的司法制度,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执法过程公正透明,不能任人唯亲。
第三,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三是执法部门的能力不足。
在一些地方,反腐倡廉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难以胜任他们的工作。
这就容易造成腐败行为的保护伞,给腐败分子提供藏身之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选拔,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同时,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
第四,反腐倡廉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之四是部分地方反腐倡廉工作的推进不力。
尽管中央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反腐倡廉政策和措施,但是在一些地方,这些政策和措施的推进却迟缓不前,甚至无法执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和指导,确保中央政策能够在地方得到有效落实。
同时,加强地方政府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反腐倡廉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如腐败的隐蔽性、打击力度不够、执法部门的能力不足以及地方推进不力等。
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成果与挑战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反腐倡廉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国家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为当下亟需解决的关键议题。
本文旨在探讨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的成果和面临的挑战。
一、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成果1. 强化监督体系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在监督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成立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有效地推动了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权力得到加强,监督范围扩大,为反腐倡廉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建立问责机制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成功建立了一套完善的问责体系。
通过严格的制度来追究贪污腐败行为的责任,提高了公职人员的廉洁意识。
同时,对于违反反腐倡廉制度的行为,进行了严肃处理,形成了较为严格的惩处机制。
3. 加强国际合作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不仅仅是国内的问题,也需要国际合作。
近年来,中国积极主动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反腐合作,建立起了国际反腐倡廉合作的机制。
积极追逃,追赃等国际刑事司法合作,为全球反腐倡廉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面临的挑战1. 治本思路不明晰国内反腐倡廉制度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是治本思路不明晰。
尽管建立了很多反腐倡廉制度,但在整改过程中,人们更关注的是对于违规违法行为的治理,而忽略了预防机制的建设,这对于根本解决腐败问题是不利的。
2. 执法不力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执法机关的支持和保障。
然而,执法部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执法不力、失职渎职等,这些问题制约了反腐倡廉制度的有效推进。
3. 反腐败力度不均衡尽管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地区间和不同行业之间,反腐败力度的均衡性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一些地方和行业的腐败行为得不到有效整治,这给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4. 技术手段不足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也需要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来进行支撑。
然而,目前国内在科技手段应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提升科技水平,更好地应对反腐倡廉领域的挑战。
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工作的展望与挑战近年来,国内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着新的展望与挑战。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对策。
一、展望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强化了监督执纪体制,加大了打击腐败力度。
通过纪律检查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一系列反腐倡廉举措被全面推行。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政治生态,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腐合作,推动全球反腐倡廉事业的发展。
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和国际刑警组织,中国积极参与反腐倡廉的国际合作,为打击全球腐败贡献了中国力量。
二、挑战然而,中国反腐倡廉工作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腐败问题仍然存在。
尽管反腐倡廉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腐败分子仍在适应新的打击方式并寻找新的腐败渠道。
特别是在基层,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仍然面临困难。
其次,反腐倡廉工作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
目前,一些制度性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公民参与程度有限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发展。
最后,打击跨国腐败合作仍然困难重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跨国腐败行为日益猖獗,需要更加协调的国际合作来打击。
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对策为了应对上述挑战,国内反腐倡廉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要继续加大打击力度。
加强纪律检查机关的建设,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加强对基层腐败问题的监督和惩处。
同时,要进一步加大腐败追逃和追赃力度,打击腐败分子的经济基础。
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反腐倡廉制度。
加强权力监督和公民参与,建立健全的反腐倡廉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制度执行效力。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
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加强跨国腐败合作,推动形成全球反腐倡廉合力。
四、结语展望与挑战并存,反腐倡廉工作在中国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但腐败问题依然严重。
只有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制度建设,才能真正解决反腐倡廉工作面临的挑战。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中国的反腐倡廉事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成功。
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第一篇: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反腐制度执行不力,惩治不严的问题。
“捂盖子”现象时有发生,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很多干部讲人情讲面子,认为是自己手下的兵要照顾好,保护好,有了问题教育教育,能放一马就放一放,甚至在惩治腐败分子和教育保护干部问题上产生了矛盾。
腐败问题一旦出现,有的保护说情,有的避重就轻,有的怕拔出萝卜带出泥,难免形成纵容、无视的姿态。
当前,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犯罪日渐增多,跟惩治不严,存在侥幸心理不无关系。
因此,要想真正发挥制度的保证作用,就必须强化制度的钢性,减少执行中的随意性,必须把制度建设成为反腐倡廉的“高压线”,只要你敢违反它,就必然让你得到应有的惩罚。
二、群众舆论监督甚少,透明化公开化不够。
比如先前说的公布干部财产收入,甚至目前提出的公开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和预算情况,有公开的,但是不理直气壮;有不公开的,最后不了了之,群众有质疑,但是避而不谈。
公开一事的确触及敏感神经,但是如老虎的屁股摸不得,无益于公信力的建立。
三、反腐教育经常有,但是效果不明显。
每年各种形式的反腐倡廉教育可以说贯穿始终,警示教育、看纪实、集中上课、拓展培训等,但是往往是台上讲得很热烈,义正言辞,台下是听之任之,我行我素,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走过场”现象突出,如何将口号自上而下落实到行动,解决“耐药性”问题迫在眉睫。
第二篇: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存在的薄弱环节的思考党的十七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新成效。
但是,从我委近期到各单位调研了解到的情况来看,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反腐倡廉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待我们认真思考、积极应对,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
一、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一)当前的反腐倡廉体制建设,不能适应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的要求,反腐败工作发展受到制约存在的薄弱环节表现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内监督制度等不够落实,有效预防腐败的措施和办法还不够完善;一些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工作薄弱,漏洞很多,给腐败分子以可乘之机。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存在的突出问题、重大挑战及其对策分析内容提要:近年来,我国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地维护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但是,某些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仍存在形式大于实质、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对“小腐败”的处理尚未取得真正成效、反腐败的难度和成本不断增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同时对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面临的重大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腐败,是一个古老的历史难题,它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是我们的公敌。
一直以来,我党都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正在逐步从侧重遏制,走上标本兼治、加大治本力度的轨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正平稳、健康地向纵深发展,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有目共睹的成绩。
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腐败消极现象仍然比较严重,问题依然突出,腐败现象蔓延的势头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腐倡廉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容有丝毫松懈。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某些地方的党风廉政建设与反腐败工作形式大于实质。
党中央始终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求全党动手将反腐败工作落到实处。
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把发展经济与反对腐败对立起来,没有真正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没有将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到每个工作环节中。
在党风廉政教育上,某些单位教育活力不足,效率低下,脱离单位和地区现实,对教育对象不研究,对教育内容不选择,盲目照搬照套,结果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与实际脱节,解决不了多少问题;在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一些单位打折扣、走过场,反腐败工作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发文件上,对党员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疏于监督,导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基础非常薄弱,管理漏洞明显。
二是腐败“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反腐败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腐败问题的存在给社会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分析腐败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腐败问题在政治领域存在着很大的隐患。
腐败导致了政府机构的低效和不公正。
一些公务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导致了政府决策的失误和不公平。
此外,腐败还会破坏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削弱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政府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制,严惩腐败分子,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其次,腐败问题在经济领域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腐败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收受贿赂,导致了资源的流失和浪费。
此外,腐败还会扭曲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经济监管,打击贪污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再次,腐败问题在社会领域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腐败导致了社会不公平和不稳定。
一些官员滥用职权,为自己谋取私利,导致了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社会阶层的固化。
此外,腐败还会破坏社会道德风气,扭曲社会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教育,培养公民的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为了解决腐败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治文化。
只有依法治国,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
其次,要加强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反腐败机构和监察体系。
通过严格监督和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腐败问题。
再次,要加强教育宣传,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摒弃腐败行为。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跨国腐败行为。
只有通过国际合作,才能有效遏制跨国腐败行为。
总之,腐败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加强监督机制、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教育宣传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
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摘要】反腐倡廉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促进社会和谐的紧迫任务。
本文分析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关键词】反腐倡廉,防腐体系,挑战与应对
【abstract 】anti-corruption is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administrative capability construction and advanced nature construction great task, and is also safeguard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and to promote harmonious society urgent task.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anti-corruption and put forward education, system, to monitor both the punishing and preventing corrup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fighting against corruption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system, challenges and deal with it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腐败由传统领域不断向市场、资本等新领域蔓延,腐败手段不断更新、花样不断变化,对有效治理腐败提出了严峻挑战。
从2011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看,腐败领域正向土地审批、出让、矿产资源开发、公共工程建设、企业重组改制、金融等扩展,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
在肯定我们加大反腐力度的同时,应清醒的认识到反腐倡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一、当前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
(一)理想信念动摇,拒腐防变的能力降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些变化已经侵蚀一些人,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了政治学习,放松了思想改造,在各种诱惑面前,丧失“思想免疫力”,有的心态失衡,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道德良知滑坡,导至理想信念淡化。
有的在钱、色诱惑面前自动“缴械投降”;有的则“阴阳两面”,“台上公开讲倡廉、台下暗中搞腐败”;有的目无法纪,胆大妄为,作决策、办事情为所欲为,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滥施个人恩惠、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导致个人身败名裂、家庭蒙受耻辱、党和人民的事业遭到损害。
这些领导干部思想信念动摇,就必然会降低甚至丧失拒腐防变的能力,最终滑入腐败堕落的深渊。
(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制度执行不力
我国反腐败相关的制度性规范有2000多件,长期以来,制度规划存在明显缺陷,与经济运行方式不相适应,各种利益主体关系不能得到有效调节,权力与金钱发生交易的机会相对较多。
一是偏重实体性制度建设,忽视程序性制度建设。
在制度制定中重实体轻程序,给执行制度留下了过多的自由裁量余地,也造成了可操作性差的制度缺陷。
二是偏重单一性制度建设,忽视系统性制度建设,缺乏制约和联系,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法律法规相对滞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断,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建设跟进不快,从而为某些人规避法律提供了机会。
四是配套措施不到位,使得一些人挖空心思钻制度空子,图个人私利。
如在国有、集体企业的重组改制过程中,从资产的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到资产处置等各个环节,都还存在因无具体可依照的配套制度而使大量的国有、集体资产在掌管者手中流入个人腰包的现象。
这种不恰当、不周密、不成体系的制度不仅无法有效地遏制腐败行为,还可能被腐败分子利用,使制度难以产生应有的实效。
(三)监督机关和司法的独立性较弱。
监督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一是缺乏激励机制,不愿监督。
把监督的希望过多地寄托在监督主体的政治自觉性上,忽视运用合理的激励机制来推动监督工作的开展,不少党员干部和群众监督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对发生在身边的腐败问题,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二是缺乏透明机制,不能监督。
一些地方和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公开制度不落实,公开手段不先进,导致群众信息渠道不畅通,无法监督。
三是缺乏保障机制,不敢监督。
由于缺乏保护举报人的有效措施,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班子成员对班长的监督、下级对上级的监督都难以实施。
四是缺乏协调配合机制,不善监督。
各监督主体协调配合的工作运行机制不完善,没有形成监督制约的合力,存在监督的空白点和盲区,监督的力度和效果都不甚理想。
二、反腐倡廉的应对措施
(一)教育倡廉,有一个好的心态-------使人不想贪
反腐倡廉建设必须从教育抓起。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改进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实效。
胡锦涛同志在第十七届五次全会上强调,加强和改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通过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方面的先进典型作示范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
以岗位廉政教育为重点,以廉政勤政先进典型为榜样,以违纪违法案例为反面教材,拓展社会教育,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将反腐倡廉教育贯穿党员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的全过程。
通过长期教育反复教育,使党员干部应认识到权力是一种责任,是一种奉献,就会保持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权力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人民;一旦被少数人滥用,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
(二)法制促廉,有一套好的制度--------使人不敢贪
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根本举措,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如我国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司法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财税体制等公共权力运行机制还不完善,权力的制约监督体系尚不健全,体制自身的监督功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比如:从落马的贪官中,不难发现很多都是政绩显赫的“政治明星”:海南省文昌市原市委书记谢明中勇于开拓创新,一度以“百年一遇好书记”闻名乡里;原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原重庆司法局长文强等人,更是曾经的打黑英雄。
像这种“能人贪官”,往往通过政绩光环掩盖了其从政理念的不良和贪赃枉法的行径,所以能稳坐官位甚至“边腐边升”,以致出现了“长腐不倒”的官场怪相。
可以看出选人用人制度把关还不够严密,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灵活,问责制度执行的还不够扎实等等。
这为腐败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必须推进制度创新,堵住体制漏洞,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从源头上预防和消除腐败。
(三)、监督保廉,有一个好的环境-----使人不能贪
1、健全监督体系。
依靠监督体系,是当前做好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
“权力失去监督,必然导致腐败”。
我国监督有多种途径和形式,如:党内监督、法律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
党内监督主题是巡视工作。
2009年颁布实施了《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试行)》,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又成立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中央巡视组。
据说贵州原省书记刘方仁、天津市原检察长李宝金(受贿与挪用公款)、山东青岛书记杜世成的下马都是中央巡视组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线索并最终查处的。
但是都是已经出现问题了才能发现,所以这是我们体制内党内监督的弱点。
另外要特别重视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和网络在监督中不可替代的重用,它发挥了人民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的作用,让腐败成为网上网下人人喊打、人人敢打的过街老鼠,还要积极发挥“民声通道”、省长信箱、省纪委书记信箱、发展环境监测点等渠道的监督作用。
2、创建监督平台。
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有关公开制度,进一步深化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增加监督的透明度。
如建立“领导干部廉政电子档案库”和“公务用车电子管理数据库”;各单位开通廉政网站,实现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动态监督,有效杜绝公务用车超标、超编配备使用,杜绝公款私宴、公权私用等现象发生。
3、拓宽监督渠道。
要建立基层干部公务活动明示制度,不仅对干部“八小时”内加强监督,而且要对其“八小时”外加强监督,如:领导干部必须报告本人婚姻变化及配偶和子女移居国(境)外、从业、财产等事项。
(河北省新乐市的出台了《2010年度领导干部考核办法》把夫妻关系纳入干部考核内容),特别注重对“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使干部时时处在监督之下,没有机会搞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