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整理的初三重点题型
- 格式:doc
- 大小:200.24 KB
- 文档页数:4
中考数学十大必考题型有许多,这里列举一些常见的题型:
1. 方程问题:这是中考必考题型,主要考察方程的解法、方程组的解法以及应用题等。
2. 函数图像问题:主要考察函数图像的画法、图像的变化以及根据图像求函数解析式等。
3. 圆的相关问题:中考数学中,圆是必考内容之一,包括圆的性质、圆的有关定理、定理的应用等。
4. 三角形的问题:中考数学中,三角形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包括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分类讨论、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定理等。
5. 最值问题:中考数学中,常常会涉及到一些最值问题,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最值、三角函数的最值、几何图形的最值等。
6. 统计与概率问题:中考数学中,统计与概率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包括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概率的求法等。
7. 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可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中考数学的一个热点。
8. 跨学科问题:如与物理、化学、生物等结合在一起的应用题,考查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9. 阅读理解题:中考数学也常涉及到一些阅读理解题,需要学生认真阅读题目并理解题目的意思。
10. 方案设计题:这类题目需要学生设计出符合题意的方案,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中考数学试题千变万化,除了以上十大必考题型外,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题目,例如难题、新题等。
考生需要掌握好基础知识,并多做练习,才能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
以上是中考数学十大必考题型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总之,考生在备考中考数学时,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练习,同时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中考必考题型
一、数与式
1、实数的相关概念
2、科学计数法
3、实数的运算
4、整式及其运算
5、因式分解
二、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1、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表示
三、函数
1、平面直角坐标系
2、函数及其函数图象的分析判断
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4、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应用
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6、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7、二次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
8、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四、三角形
1、角及角平分线
2、相交线与平行线
3、三角形及其基本性质
4、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5、等腰(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6、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7、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8、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9、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五、四边形
1、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六、圆
1、圆的基本概念与性质
2、垂径定理及其应用
3、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
七、图形的变换
1、投影与三视图
2、图形的对称
3、图形的平移
八、统计与概率
1、数据代表的计算与意义
2、统计图(表)的分析与计算
3、概率初步与计算。
初三数学经典总结题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包括线段长度的计算、角的度数计算、线段与角的综合问题等。
2. 函数问题: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涉及到函数的性质、图像、最值等问题。
3. 方程与不等式问题: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法及实际应用等。
4. 三角形问题:包括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涉及到三角形的边长、角度、面积等问题。
5. 四边形问题:包括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涉及到四边形的性质、判定条件及面积计算等。
6. 圆的问题:包括圆的性质、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涉及到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问题。
7. 统计与概率问题:包括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概率初步知识与事件的概率等,涉及到数据的分析、预测及概率的计算等。
8. 综合题:包括多个知识点的综合应用,如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圆的综合应用等,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中考数学题型考点归纳中考数学重要考点及题型整理一、计算题:科学计数法、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简单概率运算、三视图求原图面积、三角形(相似、全等、内角外交关系)、统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二次函数(顶点、对称轴、表达式)、函数图像关系二、填空题:因式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三角形(相似、周长面积计算)、坐标(坐标点运动规律)、直线和反比例函数图像问题三、解答题:次方、开方、三角函数、次幂(0次、-1次)计算;求解不等式组;分式、多项式化简(整体代入方法求值);方程组求解;几何图形中证明三角形边相等;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四、解答题四边形边长、周长、面积求解;圆相关问题(切割线、圆周角、圆心角);统计图;在数轴中求三角形面积;五、解答题二次函数(解析式、直线方程);圆与直线关系;中考数学中常见的六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部分的。
第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基础。
第二部分往往就是开始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2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能力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较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
3多种函数交叉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九年级数学重点难点题
九年级数学重点难点题
一、代数表达式
1.求解代数式的值:给定代数式,求解该代数式的值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点难点。
学生需要理解变量的含义,并根据给定的数值替换变量,最终计算出代数式的值。
2.化简代数式:化简代数式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运用各种代数运算规则,如合并同类项、分配律等,将复杂的代数式化简为简化形式。
二、方程与不等式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学生掌握方程的解的概念,运用逆运算原则解方程,同时需要注意特殊情况的处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也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难点。
学生需要了解不等式的解的概念,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运算,最终确定不等式的解集。
三、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性质:九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理解和应用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平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判断平面图形的相似与全等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点难点。
学生需要比较图形的各个角度和边长,并运用相似和全等的判定条件进行推理判断。
四、统计与概率
1.频数统计与频率统计:九年级数学中的统计与概率部分,学生需要掌握频数统计和频率统计的概念,并且能够运用统计图表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比较。
2.概率计算:概率计算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概率的定义,掌握计算概率的方法,如事件的排列组合、事件的互斥与相容等。
以上是九年级数学中的重点难点题目,希望对学生的复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通过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题目,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数学
考试中的各类问题。
中考必做的36道压轴题中考数学九种题型归纳
中考数学是考生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科目,掌握好一些中考的必考题型对于中考的发挥至关重要。
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考必做的一些经典题型归纳,供参考!
中考必做经典题型包括哪些一、计算题:
科学计数法、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简单概率运算、三视图求原图面积、三角形(相似、全等、内角外交关系)、统计(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二次函数(顶点、对称轴、表达式)、函数图像关系
二、填空题:
因式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求解、三角形(相似、周长面积计算)、坐标(坐标点运动规律)、直线和反比例函数图像问题
三、解答题:
次方、开方、三角函数、次幂(0次、-1次)计算;
求解不等式组;
分式、多项式化简(整体代入方法求值);
方程组求解;
几何图形中证明三角形边相等;
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四、解答题
四边形边长、周长、面积求解;
圆相关问题(切割线、圆周角、圆心角);
统计图;。
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汇总中考数学压轴题常考的9种题型1.线段、角的计算与证明问题中考的解答题一般是分两到三局部的。
第一局部根本上都是一些简单题或者中档题,目的在于考察根底。
第二局部往往就是开场拉分的中难题了。
对这些题轻松掌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获得分数,更重要的是对于整个做题过程中士气,军心的影响。
线段与角的计算和证明,一般来说难度不会很大,只要找到关键“题眼”,后面的路子自己就“通”了。
2.图形位置关系中学数学当中,图形位置关系主要包括点、线、三角形、矩形/正方形以及圆这么几类图形之间的关系。
在中考中会包含在函数,坐标系以及几何问题当中,但主要还是通过圆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来考察,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圆与三角形的各种问题。
3.动态几何从历年中考来看,动态问题经常作为压轴题目出现,得分率也是最低的。
动态问题一般分两类,一类是代数综合方面,在坐标系中有动点,动直线,一般是利用多种函数穿插求解。
另一类就是几何综合题,在梯形,矩形,三角形中设立动点、线以及整体平移翻转,对考生的综合分析^p 才能进展考察。
所以说,动态问题是中考数学当中的重中之重,只有完全掌握,才有时机拼高分。
4.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在这一类问题当中,尤以涉及的动态几何问题最为困难。
几何问题的难点在于想象,构造,往往有时候一条辅助线没有想到,整个一道题就卡壳了。
相比几何综合题来说,代数综合题倒不需要太多巧妙的方法,但是对考生的计算才能以及代数功底有了比拟高的要求。
中考数学当中,代数问题往往是以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为主体,多种其他知识点辅助的形式出现的。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问题当中,纯粹的一元二次方程解法通常会以简单解答题的方式考察。
但是在后面的中难档大题当中,通常会和根的判别式,整数根和抛物线等知识点结合5.多种函数穿插综合问题初中数学所涉及的函数就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以及二次函数。
这类题目本身并不会太难,很少作为压轴题出现,一般都是作为一道中档次题目来考察考生对于一次函数以及反比例函数的掌握。
【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下册重点题型汇总一、阅读理解题型阅读理解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的重点题型,主要包括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等。
其难点在于对文章的理解和对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理解。
1. 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要求考生在文章中找出适当的单词或短语,填入空格中,使得文章意思连贯、通顺。
同时,完形填空题中常涉及同义词、反义词等知识点。
因此,考生要加强对词汇的积累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做题时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分析文章的脉络。
2. 阅读理解阅读理解题的难点在于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
一般要求考生阅读完文章后,回答问题或者判断正误。
为了做好阅读理解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强化词汇量的练习和积累;(2)加强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3)做题时要注意分析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理解文章的意义和思想。
3. 短文改错短文改错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语法、标点符号、语句表达等方面的掌握和运用。
在做题时,需要仔细阅读短文,辨别错误,并根据语法规则和修辞要求进行修改。
二、作文题型作文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的重点题型之一。
主要包括命题作文和自由写作两种形式。
命题作文要求考生对题目进行透彻的分析,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写作。
自由写作则要求考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进行自由创作。
作文的评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内容完整与否;(2)语言规范的程度;(3)表达准确性和流畅性;(4)应用语法和修辞手法的熟练程度;(5)文采和情感细腻度。
三、语法题型语法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的重点知识点,主要包括语句成分、句子结构等方面的内容。
语法题型主要包括填空题和改错题。
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语法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同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题目中语法知识的运用和语境的理解。
四、翻译题型翻译题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的重点题型之一,主要考察考生对语言表达和翻译思路的掌握。
翻译题型主要包括英语译汉、汉语译英、句子翻译等多个方面,需要考生掌握一定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初三数学上册重点题型一、引言初三数学上册是初中数学的重要阶段,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和题型。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和题型,本文将列举初三数学上册的一些重点题型,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二、重点题型及解题方法1. 代数方程代数方程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和方程求解能力。
常见的代数方程包括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解题方法:(1) 观察方程形式,确定方程类型;(2) 对方程进行化简,消去未知数;(3) 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出未知数的值。
2. 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图形的性质。
常见的几何图形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解题方法:(1) 观察图形特点,确定图形的类型;(2) 根据图形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证明;(3) 结合题目要求,得出结论或答案。
3. 函数图像函数图像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对函数图像的认知和函数的性质。
常见的函数图像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
解题方法:(1) 观察函数图像,确定函数的类型;(2) 根据函数的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或证明;(3) 结合题目要求,得出结论或答案。
4. 应用题应用题是初三数学上册的重要题型之一,主要考察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见的应用题包括路程问题、时间问题、利润问题等。
解题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3) 根据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4) 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答案。
三、解题思路总结1.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2. 找出题目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3. 根据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4. 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出答案。
九年级数学知识梳理及习题含精确答案精华总结一. 知识梳理:1. 二次函数的概念及图象特征二次函数:如果,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通过配方可写成,它的图象是以直线为对称轴,以为顶点的一条抛物线.2. 二次函数的性质>时,>3. 、、及的符号与图象的关系⑴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a>0. 开口向上;a<0,开口向下.⑵a、b→决定抛物线的对称轴的位置:a、b同号,对称轴(<0=在y轴的左侧;a 、b 异号,对称轴(>0)在y 轴的右侧.⑶c →决定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此时点的横坐标x =0)的位置:c >0,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正半轴上; c =0,抛物线经过原点; c <0,与y 轴的交点在y 轴的负半轴上. ⑷b2-4ac →决定抛物线与x 轴交点的个数: ①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 ②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有一个交点; ③当b2-4ac <0时,抛物线与x 轴没有交点. 4.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确定二次函数一般需要三个独立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设法:⑴设一般形式:(a≠0);⑵设顶点形式:(a≠0);⑶设交点式:(a≠0).例1. 已知二次函数y=mx2+(m -1)x+m -1有最小值为0,求m 的值.例2.设x1、x2为方程4x2-4mx+m+2=0的两个实根,试问:当m 取何值时,x12+x22有最值?求出此时的最值。
例3.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与抛物线732+--=x x y 的形状相同,顶点在直线1=x 上,且顶点到x 轴的距离为5,则此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
例4.如图是抛物线型的拱桥,已知水位在AB 位置时,水面宽64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水位线CD ,这时水面宽34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的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例2图问题图例5.问题图,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 bx ax y ++=2与x 轴交于A (1x ,0)和B (2x ,0)两点,1x 和2x 是方程0322=-+x x 的两个根(21x x <),而且抛物线交y 轴于点C ,∠ACB 不小于900。
7.为增加绿化面积,某小区将原来正方形地砖更换为如图所示的正八边形植草砖,更换后,图中阴影部分为植草区域,设正八边形与其内部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a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22a
B. 32a
C. 42a
D.52a
9.如图,A 点在半径为2的⊙O 上,过线段OA 上的一点P 作直线 ,与⊙O 过A 点的切线交于点B ,且∠APB=60°,设OP=x ,则△PAB 的面积y 关于x 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
13.如图,点A 、B 、C 、D 在⊙O 上,O 点在∠D 的内部,四边形OABC 为平行四边形,则∠OAD+∠OCD=_______°
20.九(1)班同学为了解2013年某小区家庭月均用水情况,随机调查了该小区部分家庭,并将调查数据进行如下整理,
月均用水量x (t) 频数(户) 频率
05x <≤ 6 0.12
510x <≤ 0.24
1015x <≤ 16 0.32
1520x <≤ 10 0.20 2025x <≤ 4 2530x <≤ 2 0.04 请解答以下问题:
(1)把上面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直方图补充完整;
(2)若该小区用水量不超过15t 的家庭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百分比;
(3)若该小区有1000户家庭,根据调查数据估计,该小区月均用水量超过20t 的家庭大约有多少户?
第20题图 频数(户)
月用水量(t)
30
25201510516
1284O
第17(2)题图
A
B C
O
2
1y
x
图 2
10.如图,过点C (1,2)分别作x 轴、y 轴的平行线,交直线y =-x +6于A 、B 两点,若反比例函数y =k
x (x >0)的图像与△ABC 有公共点,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2≤k ≤9
B.2≤k ≤8
C.2≤k ≤5
D.5≤k ≤8
17.(2)如图,方格纸中的每个小方格是边长为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①画出将R t △ABC 向右平移5个单位长度后的Rt △1A 1B 1C ; ②再将Rt △1A 1B 1C 绕点1C 顺时针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Rt △2A 2B 1C ,并求出旋转
过程中线段1A 1C 所扫过的面积(结果保留π).
18.若4-=kx y 的函数值y 随着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值可能是下列的( ) A .4- B.2
1
-
C.0
D.3 19.下列图形中,有且只有两条对称轴的中心对称图形是( ) A .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圆 D.菱形
20.已知点P (a+l ,2a -3)关于x 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1.-<a A 231.<
<-a B 12
3.<<-a C 23.>a D
21.如图2,反比例函数x
k
y =的图象经过点A (2,1),若y ≤1,则x 的范围为( )
A .x ≥1
B .x ≥2
C .x < 0或0 < x ≤1
D .x < 0或x ≥2
A
B
C O
x
y
第10题图
22.在正方形ABCD中,过点A引射线AH,交边CD于点H(点H与点D不重合).通过翻折,使点B落在射线AH上的点G处,折痕AE交BC于E,延长EG交CD于F.
[感知]如图①,当点H与点C重合时,可得FG=FD.
[探究]如图②,当点H为边CD上任意一点时,猜想FG与F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应用]在图②中,当AB=5,BE=3时,利用探究的结论,求FG的长.
23.探究:如图1,E、F分别在正方形ABCD的边BC、CD上,且∠EAF=45°,请猜测并写出线段DF、BE、EF之间的等量关系(不必证明);
变式:如图2,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B+∠D=180°,AB=AD,∠EAF= 1
∠BAD,则线段BE、EF、FD的等量关系又如何?请加以证明;
2
应用:在条件(2)中,若∠BAD=120°,AB=AD=1,BC=CD(如图3),求此时△CEF的周长.
24.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解放军一支通讯抢修队甲和一支医疗救护队乙奉命前往一孤岛进行救援.如图表示甲、乙两队沿相同路线同时从指挥部出发前到孤岛过程中,各自行进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求出表示甲、乙两队行进过程中路程s(km)与时间t(h)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当甲队到达孤岛时,乙队行进到路途中的某点A处,求A点距孤岛的距离;
(3)在(2)的条件下,设乙队从A处继续行进,甲队到达孤岛后立即投入抢修工作,经过1小时努力,将孤岛的通讯恢复,并迅速沿原路返回,在B处与乙队相遇.此时点B与孤岛距离为1.5km,相遇后甲、乙两队各自按原来的路线继续前进,求乙到达孤岛时.甲队已离开孤岛多少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