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仪馆布局
- 格式:docx
- 大小:30.68 KB
- 文档页数:12
殡仪馆建筑设计标准
殡仪馆建筑设计标准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规划:根据当地规划要求,确定占地面积和建筑物高度等参数。
要考虑到周边环境,如居民区、交通状况等。
2. 建筑结构:确保建筑结构安全稳固,能够承受重力和风力等外力。
尤其是在地震多发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震设计。
3. 建筑布局: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合理布局各个空间。
通常包括追思厅、告别厅、休息室、配殡室、火化室、骨灰室等。
要考虑到人员流线的便捷性和空间利用率。
4. 通风与空调:确保室内空气新鲜,并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适当安装通风设备和空调设备,以满足不同季节的需求。
5. 照明与声学:提供良好的照明条件,确保室内充足的光线。
同时,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噪音,以保证安静的环境。
6. 殡仪设施:根据需要设置告别厅、休息室、停车场、洗尸间、冷藏间等设施,以满足不同的殡葬仪式需求。
7. 殡葬用品:殡仪馆还需要提供棺木、花圈、灵车等殡葬用品。
这些用品要符合相关规定,并确保质量可靠。
总之,殡仪馆建筑设计标准应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和文化习俗来确定,既要满足实际功能需求,也要尊重社会习俗,给予亡者及家属尊严和安慰。
殡仪馆设计方案引言:殡仪馆作为一种公共设施,是供人们进行丧礼和告别仪式的场所。
一个好的殡仪馆设计方案应该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丧葬仪式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家属的情感需求。
本文将介绍一个殡仪馆设计方案,该方案旨在为家属提供一个安静、尊重丧者的环境,并兼顾实用性和美观度。
一、设计原则1. 尊重和体贴:殡仪馆应该以尊重丧者和家属的方式为核心,为他们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在设计中应体现出人性化和体贴之处,让家属感受到关怀和慰藉。
2. 实用性:殡仪馆是用于丧葬仪式和告别仪式的场所,因此应该具备良好的实用性。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人流和仪式流程的顺畅,同时也要满足家属的多样化需求。
3. 舒适度:殡仪馆应该给予家属一个舒适和放松的空间,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悲伤感。
在设计中应考虑到家属的日常需求,如提供舒适的座椅、卫生间等。
二、空间布局1. 接待区:殡仪馆的接待区应该设计得宽敞明亮,以给予家属一个舒适的等候和交流的空间。
接待处应提供足够的座位和工作区域,以方便家属进行咨询和手续办理。
2. 仪式厅:殡仪馆的仪式厅是进行丧葬仪式和告别仪式的主要场所,因此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各种仪式流程和需求。
仪式厅应具备足够的座位和空间,同时还要考虑到音响系统和灯光效果,以提供一个庄重而温馨的仪式环境。
3. 家属区:殡仪馆应该为家属提供一个独立的休息和悼念空间。
该区域应设有舒适的座椅、卫生间和洗手间,并可以提供简单的茶水和小吃,以方便家属在等待期间的休息和交流。
三、装饰设计1. 色彩选择:在殡仪馆的装饰设计中,应选择较为柔和的色彩,如米白色、浅灰色等,以给人以安详和平静的感觉。
同时,可以适当加入一些低饱和度的色彩元素,如淡蓝色、淡绿色等,以增加空间的活力和温暖度。
2. 装饰元素:殡仪馆的装饰应优雅简约,以避免过多的繁杂元素。
适当使用一些花卉、绿植和艺术品等装饰,可以为空间增添一丝生机和温馨。
同时,还可以考虑在墙面上悬挂一些寓意深刻的文字或诗句,以引导人们更好地面对丧失和悲伤。
殡仪馆建筑设计方案殡仪馆是一个承载着人们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缅怀的场所,它的建筑设计不仅需要满足实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还需要传达出一种庄重、安宁的氛围。
本文将探讨殡仪馆建筑设计的方案,从外部建筑设计、内部空间布局以及人性化细节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外部建筑设计殡仪馆的外部建筑设计应体现出庄重、肃穆的氛围,同时又不失现代化的风格。
建筑立面可以采用大理石或者花岗岩等高贵大气的材料,以突出其庄重性。
建筑造型可以选择简洁大方的设计,避免过于繁杂的装饰,突显其肃穆的特点。
此外,合理的建筑比例和形式也是设计中的重要考量,要求能够凸显尊贵与庄重的内涵。
为了满足殡仪馆的功能需求,建筑周围的交通和停车场需要合理规划。
为了方便前来悼念的人们,应提供足够的停车位,并保证交通流畅。
二、内部空间布局殡仪馆的内部空间布局需要满足不同需求的功能区域,包括告别厅、冥想室、灵堂等。
这些区域应根据合理的流线设计,以方便亲友和悼念者的使用。
告别厅是家属表达哀思和缅怀的重要场所,应尽量打造一个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为了满足不同规模的告别活动,建议设计多个大小不同的告别厅,以适应不同的需求。
同时,合理的灯光设计、舒适的座椅和适宜音乐的播放也是考虑的要素。
冥想室是供悼念者静心默思的空间,设计中应注重隔音效果和内部的环境氛围营造。
使用柔和的灯光、植物等元素可以让人感受到一种平静与安宁。
灵堂是展示逝者形象和回忆的场所,墙面可以设计成木质或者亲切温暖的色调,搭配合适的照明设备,以打造出一种温馨而庄重的氛围。
此外,可以配备有逝者生平事迹介绍、珍贵照片等信息,以便亲友更好地缅怀和怀念逝去的亲人。
三、人性化细节在殡仪馆的设计中,人性化细节的考虑至关重要。
例如,应设置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和年老体弱者的进出。
同时,还应考虑到家属从悼念厅到火化场所的心理过渡,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个绿化景观园区,提供一个缓冲和宽慰的环境。
在室内空间的设计中,应注重舒适度和功能性。
提供充足的休息区、洗手间等便利设施。
殡仪馆建筑方案文本一个殡仪馆的建筑方案文本,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建筑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建筑外观、内部空间设计、材料选择、智能化技术应用等等。
我将采用这些方面的内容为您书写一个1000字的殡仪馆建筑方案文本。
殡仪馆建筑方案文本一、建筑设计理念殡仪馆是属于哀悼和悼念场所的特殊建筑,设计理念应以尊重和安抚亡者家属的情感需求为出发点,同时以现代化、高品质的设施和服务满足亡者家属的实际需求。
二、建筑布局殡仪馆区域分为三个功能性区域,分别是亡者家属接待区、遗体处理与告别区、告别仪式与火化区。
整个建筑围绕这三个功能区域展开,实现功能的独立同时又方便互通。
三、建筑外观殡仪馆采用简洁、现代化的建筑风格,外观设计上注重庄重而不失温暖,选用素色的外墙材料和简洁大方的线条组合,使建筑呈现出内敛而又内外统一的形态。
四、内部空间设计亡者家属接待区应设置宽敞明亮的大厅,舒适的座位,便利的通道和咨询处,以提供给家属一个安静、私密但又舒适的空间。
遗体处理与告别区应分为几个单独的房间,给予家属隐私,同时配备符合卫生标准的设施。
告别仪式与火化区应设有宽敞的礼堂和火化场所,并配备高品质的音响和灯光设施,以提供亡者家属需要的仪式环境。
五、材料选择建筑材料的选择应注重绿色环保和耐久性,外墙可以选用具有隔热功能的隔热板,内部地面选用易清洁且防滑的材料,如石材或PVC地板,以方便消毒和维护。
六、智能化技术应用在殡仪馆的设计中,可以充分考虑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例如,可以安装智能化的调光系统,根据不同时间和需求调整馆内的灯光亮度;还可以安装智能化的空调系统,根据馆内人员和气候状况自动调节温度,提供舒适的环境。
七、安保措施殡仪馆建筑设计中的安保措施非常重要。
可以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安全门禁系统等设施来确保馆内的安全性。
此外,还可以配备专业的安保人员,为亡者家属提供保姆式的安全服务。
综上所述,一个完整的殡仪馆建筑方案应该在设计理念、建筑布局、建筑外观、内部空间设计、材料选择、智能化技术应用和安保措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殡仪馆设计规范殡仪馆的设计规范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于殡仪馆的需求和提升殡仪馆的服务质量而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殡仪馆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1.空间规划(1)殡仪馆应该分为生前服务区、告别区、火化区和纪念区等区域,并有明确的分隔。
(2)生前服务区应具备会客、安排仪式和咨询等功能,包括接待厅、休息室、丧葬顾问室等。
(3)告别区应设有告别厅,满足家属的需求,并提供合适的音响和灯光设备。
(4)火化区应设有火化间和存放骨灰的场所,并且应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5)纪念区应具有纪念碑、墓园等设施,方便追思和纪念逝者。
2.安全规范(1)殡仪馆应符合建筑和消防规范,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和设备的安全性。
(2)殡仪馆应设有紧急出口和紧急逃生通道,并保持畅通无阻。
(3)殡仪馆应设置监控系统,以确保安全和防范突发事件。
(4)生前服务区应设有安全设施,如防滑地板、扶手、灭火器等,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3.环境规范(1)殡仪馆应具备良好的空气质量,应设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并保持清洁和无异味。
(2)殡仪馆应具备良好的光照条件,尽量利用自然光,并采取适当的照明措施。
(3)殡仪馆应设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控制设备,以提供舒适的环境给家属和参与者。
4.无障碍通道(1)殡仪馆应采取措施确保残疾人士、老年人和婴儿的无障碍通行。
(2)殡仪馆应设有无障碍通道和无障碍电梯,方便轮椅、婴儿车等设备的通行。
5.人性化设计(1)殡仪馆应设有合适的座椅和休息区,提供舒适的环境给家属和参与者。
(2)殡仪馆应设有合适的音响设备,以提供良好的音响效果。
(3)殡仪馆应设置清真厕所、哺乳室等,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
以上是殡仪馆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这些规范旨在提升殡仪馆的服务质量和舒适度,为家属和参与者提供一个合适的环境进行送别和纪念活动。
殡仪馆建筑方案殡仪馆建筑方案殡仪馆是为了举行葬礼、丧事和安葬逝者而建造的场所,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葬礼需求和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我们特别设计了如下的殡仪馆建筑方案。
一、场地选择采用优美的环境,平整的场地,方便交通和停车的位置建设殡仪馆。
同时,也要考虑到靠近居民区和丧家的便利性,方便亲友前来祭拜。
二、建筑设计1.外观殡仪馆的外观应该庄重、端庄,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
建筑外墙可以选择较为朴素的颜色,如白色或者灰色,并在外墙上进行适当的装饰,如雕塑或浮雕,以凸显建筑的庄重性。
2.内部空间规划殡仪馆的内部空间应该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各种活动的需求。
可以设立宽敞的接待大厅,提供便利的接待服务;也要设立丧家等处理各种事务的区域,如遣散室、处理室等;此外,还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用于安置遗体的冷藏室和火化炉等设施。
3.灯光设计灯光设计对于殡仪馆的营造氛围和拓宽空间视觉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柔和的灯光,使人感到温馨和安心。
同时,也可以根据节日和场合变换灯光色彩,以增添氛围。
4.绿化设计殡仪馆周边可以种植一些树木和花草,以增加绿色元素,提供一个清新宜人的环境。
这样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5.便利设施为了方便丧家和亲友的使用,殡仪馆可以设立宽敞的停车场,并设置便利的出入口和通道。
同时,也可以设立一些设施,如咖啡厅、茶水间、吸烟区等,以供人们休息和交流。
三、安全设施1.防火措施殡仪馆内应设置尽可能多的灭火器和消防栓,以应对突发火灾。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疏散通道和标志,以便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2.安全监控为了确保殡仪馆的安全,可以设置安全监控摄像头,全天候监控殡仪馆内部和周边环境,以及监控室对监控画面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档。
以上就是我们设计的殡仪馆建筑方案,希望能给人们提供一个庄重肃穆、舒适安心的场所,为逝者送行和亲友悼念提供最好的环境和服务。
殡仪馆建设标准范文殡仪馆是繁忙而富有挑战的场所,承担着处理死亡事务的重要任务。
因此,殡仪馆的建设标准至关重要,既要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又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体验,以提供安静、舒适和尊严的环境。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殡仪馆建设标准。
1.设计与布局:(1)殡仪馆的入口应宽敞明亮,方便进出,同时满足无障碍进入的要求。
(2)冷藏室应设置在室外或建筑物的一楼,方便运输和冷藏尸体。
(3)殡仪馆应具备不同规模的告别厅,供亲朋好友进行膜拜和悼念。
(4)为了避免幸存者的挤压感,不同面积的休息室、候车室和洗手间应该设置在殡仪馆的不同区域。
(5)殡仪馆应配备丧葬用品的储藏室,以方便家属购买和选择。
2.环境与装修:(1)殡仪馆的外观应庄重肃穆,减少过于华丽的装饰,给人以庄重和肃穆之感。
(2)室内装修应以淡雅的色调为主,避免过度的色彩和花纹。
(3)空气质量监测是必要的,为了给家属提供更好的室内环境,可以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4)室内的照明应柔和而稳定,避免刺眼和闪烁的灯光。
(5)在一楼和高楼层设有洗手间,并标明易于寻找的指示牌。
3.设备与设施:(1)殡仪馆应提供先进的冷藏设备,确保尸体的保存质量。
(2)合理配置告别厅的座椅和音响设备,以满足亲友的需要。
(3)提供智能化的播放系统,使家属能够随时播放已故亲人的音乐或视频。
(4)提供电子屏幕,以方便家属了解告别厅和祭祀服务的安排。
(5)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花圈支架,方便家属膜拜时摆放花圈。
4.服务与管理:(1)殡仪馆应该配备专业的殡葬人员,提供整体的服务和指导。
(2)提供清洁人员,及时清理告别厅,保持整洁。
(3)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陪伴人员,以满足家属的需求。
(5)保护家属的隐私和安全,确保殡仪馆的环境安全和卫生。
总之,殡仪馆建设标准应充分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和尊严的环境。
仅仅满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不够的,还需从设计、环境装修、设备设施以及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殡仪馆功能分区殡仪馆是为了进行丧葬仪式和后事服务而设立的场所,它的功能非常多样。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供服务,殡仪馆往往会将其功能进行细致的划分和分区。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一下殡仪馆的功能分区。
1. 接待区域接待区域是殡仪馆的门面所在,它是与家属和来临的亲友进行初步接触的地方。
接待区域通常设有接待台,有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
在接待区域,家属和亲友可以填写相关表格、办理相关手续,还可以了解各项服务的详情和价格。
2. 休息区域休息区域是为陪同家属和前来悼念的亲友提供休息和放松的地方。
这里通常会提供舒适的座椅、桌子和茶水等设施,让人们可以在悼念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
休息区域也是人们之间交流的场所,可以相互倾诉、安慰和支持。
3. 陈设展示区域陈设展示区域是殡仪馆用来展示各种殡仪用品、花圈、纪念品等的地方。
这里通常会展示各类棺木、骨灰盒、花圈样式和价格等,供家属和亲友选择。
陈设展示区域既能提供参考,也能为人们提供选择的便利。
4. 丧葬仪式场地丧葬仪式场地是殡仪馆最重要的功能区域之一。
这些场地根据需要可以分为多个房间,每个房间都可以独立举行仪式。
丧葬仪式场地通常会配有音响、投影仪等设备,以提供更好的仪式体验。
不同的信仰和宗教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制和布置。
5. 灵车停放区域灵车停放区域是用来停放灵车的地方。
在丧葬仪式进行之前,灵车会停放在这里,等待家属和亲友的到来。
灵车停放区域通常会提供便利的停车位、防盗报警措施和监控设备,以确保车辆的安全。
6. 尸体保管区域尸体保管区域是殡仪馆用来暂时保管尸体的地方。
这些区域通常设有尸体冷冻库或冷藏设备,以确保尸体的存放质量。
尸体保管区域通常需要保持干燥、卫生和私密,以尊重逝者和家属的隐私。
7. 祭祀区域祭祀区域是家属和亲友进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这里通常会配置各种祭品、香炉、祭坛等设施,用来进行祭祀和祈福。
祭祀区域还会配备专业的工作人员,提供祭祀仪式的指导和协助。
8. 后事服务区域后事服务区域是殡仪馆为家属提供的一系列服务的地方。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0.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殡仪馆funeral parlor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2 业务区division tor business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2.0.4 遗体处置disposal of corpse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0.5 悼念厅mourning hall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2.0.6 火化间crematory house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0.7 骨灰寄存区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8 祭悼场所plaec for mourning殡仪馆内祭悼逝者的场所。
2.0.9 殡仪车hearse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3 选址3.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0.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0.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4 总平面设计4.1 总平面布局4.1.1 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4.1.2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殡仪馆建筑设计规范1 总则1。
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
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
0。
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
0。
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
0.1 殡仪馆funeral parlor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
2 业务区division tor business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2.0。
4 遗体处置disposal of corpse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
0.5 悼念厅mourning hall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2.0.6 火化间crematory house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
0。
7 骨灰寄存区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
8 祭悼场所plaec for mourning殡仪馆内祭悼逝者的场所.2。
0。
9 殡仪车hearse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3 选址3。
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
0。
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
0。
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
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4 总平面设计4.1 总平面布局4。
1。
1 总平面布局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4。
1。
2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2。
1.0.1 为提高殡仪馆的建筑设计质量,创造良好的殡仪活动条件,符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等要求,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我国城镇殡仪馆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的建筑设计。
1.0.3 殡仪馆的建筑设计应以当地丧葬习俗为前提,并保证有安静肃穆的活动空间。
1.0.4 殡仪馆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殡仪馆 funeral parlor提供遗体处置、火化、悼念和骨灰寄存等部分或全部殡仪服务的场所。
2.0.2 业务区 division tor business洽谈并办理丧葬事宜的区域。
2.0.3 殡仪区 division for funeral service进行遗体处置及举行悼念活动的区域。
2.0.4 遗体处置 disposal of corpse葬前对遗体进行清洗、消毒、防腐、整容、整形、解剖、冷藏等处理的统称。
2.0.5 悼念厅 mourning hall举行告别仪式或追悼会的场所。
2.0.6 火化间 crematory house火化遗体的专用房间。
2.0.7 骨灰寄存区 division for depositing ashes of the dead寄存骨灰并提供有关服务的区域。
2.0.8 祭悼场所 place for mourning殡仪馆内祭悼逝者的场所。
2.0.9 殡仪车 hearse运送遗体的专用车辆。
3 选址3.0.1 殡仪馆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的土地使用原则和当地总体规划的要求。
3.0.2 设有火化间的殡仪馆宜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侧,并应有利于排水和空气扩散。
3.0.3 殡仪馆应选交通方便,水、电供应有保障的地方。
3.0.4 殡仪馆在选址时应留有发展余地。
4 总平面设计4.1 总平面布局4.1.1 总平面布局应根据功能分设业务区、殡仪区、火化区、骨灰寄存区、行政办公区和停车场。
4.1.2 总平面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以殡仪区为中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规划,做到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建筑布局紧凑,交通便捷,车辆和人员的分流有序。
3.殡仪区与火化区相邻设置,并设廊道连通。
4.骨灰寄存区内宜设置祭悼场所。
5.行政办公用房朝向良好。
6.有改扩建余地和绿化用地,绿化率不应小于35%。
7.有集中处理垃圾的场地。
8.应设置室外公共活动场地和公共厕所。
室外公共厕所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厕所规划和设计标准》(CJJ14)的规定。
4.1.3 殡仪馆不应少于2个出入通道,其中1个专供殡仪车通行。
4.1.4 停车场设计除宜符合国家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做好交通组织。
2、在停车场出入最方便的地段,应设残疾人的停车车位,并设醒目的“无障碍标志”。
3、内部车辆应单独设置停车场。
4.1.5 殡仪馆入口附近宜设馆前广场。
4.2 室外环境设计4.2.1 室外环境设计应包括公共活动场地、道路和绿化等设计。
4.2.2 室外环境设计宜根据用地的自然条件,结合各功能区的特点,对景观、植物配置及山石水面等作出综合设计。
4.2.3 道路设计应根据建筑布局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方便、安全的方案,并满足消防车通行的需要。
4.2.4 各功能区均应设置醒目标志。
5 建筑设计注:Aw为直接采光的侧窗采光口面积,Af为地板面积。
5.1.5 殡仪馆内各用房应有自然通风,其通风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各用房地面面积的1/20。
5.1.6 遗体处置用房、火化间和骨灰寄存用房等宜分别设置竖向通风道及与其配套的排风装置。
5.2 业务区用房5.2.1 业务区用房通常由业务、丧葬用品销售、挽联书写和洗手间等房间组成。
5.2.2 业务厅宜设置咨询、业务洽谈处、收款处和休息处,其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业务厅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0㎡。
2.业务厅内各业务洽谈处或业务洽谈间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
3.休息处的使用面积不宜小于30㎡。
4.为办公自动化预留条件。
5.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5.2.3 丧葬用品销售处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
5.3 殡仪区用房5.3.1 殡仪区用房应根据殡仪馆的使用要求和丧葬习俗设置,并宜包括悼念厅、音响室、休息室、遗体接收间、遗体处置用房、更衣室、殡仪车库和洗手间等。
5.3.2 悼念厅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悼念厅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42㎡。
2.悼念厅的出入口应设方便轮椅通行的坡道。
3.悼念厅的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
5.3.3 音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0㎡5.3.4 遗体接收间的最小边长不应小于4.0m,其入口处应设机动车停靠的平台和雨棚。
5.3.5 遗体运送通道净宽不宜小于3.0m。
5.3.6 遗体处置用房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各功能用房内应设通风口。
2.各功能用房的门宽度不应小于1.4m,且不应设门槛。
3.各功能用房宜设准备间。
4.冷藏室应根据冷藏设备的规格、冷藏量和操作空间进行设计。
5.消毒室、防腐室和整容室的使用面积均不宜小于18㎡。
6.防腐室、整容室与冷藏室宜设内门相通。
5.3.7 殡仪馆如需单独设置解剖室时,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30㎡。
5.3.8 汽车库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的有关规定,殡仪车库与其它车库应分开设置。
5.4 火化区用房5.4.1 火化区用房应包括遗体停放间、火化间、火化工休息室、更衣室、配电室、风机室、工具室、骨灰整理室、取灰室和洗手间等。
5.4.2 火化间的平面布置应按火化设备的数量和规格分前后厅设计,并符合下列要求:1.前厅净宽不宜小于8.0m。
2.后厅净宽不宜小于7.0m。
3.火化机与侧墙净距不宜小于1.5m。
4.火化间净高不应低于7.0m。
5.烟道应按照火化设备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应采取防水措施。
6.烟囱的断面内壁应保证排烟通畅,并应防止产生阻滞、涡流、串烟、漏气和倒灌现象。
5.4.3 风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火化设备要求确定。
5.4.4 遗体停放间使用面积应按每具遗体占地2.5㎡确定。
宜有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5.4.5 骨灰整理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8㎡。
5.5 骨灰寄存区用房5.5.1 骨灰寄存区用房应包括骨灰寄存用房、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和洗手间等。
5.5.2 骨灰寄存用房应根据骨灰寄存容量、骨灰寄存架的材质及排列方式确定。
5.5.3 骨灰寄存架之间的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2m。
5.5.4 骨灰寄存室的净高不宜低于3.3m。
5.5.5 管理人员办公用房应设在骨灰寄存区的入口处,并为自动化办公提供条件。
5.5.6 骨灰寄存用房应有通风换气设施。
6 防护6.1 卫生防护6.1.1 殡仪区中的遗体停放、消毒、防腐、整容、解剖和更衣等用房均应进行卫生防护。
6.1.2 遗体处置用房、火化间与其它建筑之间应设卫生防护带,防护带内宜绿化。
6.1.3 消毒室、防腐室、整容室和解剖室应单独为工作人员设自动消毒装置。
6.1.4 遗体消毒、防腐、整容、解剖各用房内的洗池和操作台应阻燃、耐腐蚀、易冲洗。
6.1.5 火化间的空气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油式火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GB 13801)中有关规定。
6.1.6 火化机的引风机和鼓风机等应选择低噪音设备,并应设消声减振装置,风机室的四壁和顶棚应作吸声处理。
6.1.7 火化区内应设置集中处理火化间废弃物的专用设施。
6.1.8 遗体处置用房、火化间的内墙面、地面应平整、光滑,易于清洗。
6.1.10 悼念厅隔墙和楼板的空气声隔声标准为:计权隔声量不应小于45dB;楼板的计权标准化撞击声压级不应大于75dB。
6.1.11 业务厅及馆内走廊的顶棚应作吸声处理。
顶棚的吸声系数宜为0.3~0.4。
6.1.12 火化间的允许噪声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燃油式火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GB 13801)的有关规定。
6.2 骨灰寄存防护6.2.1 骨灰寄存防护应包括外围结构防水、隔热、室内温度控制、骨灰盒防潮、防直射光照、防尘、防虫、防鼠、防盗等。
6.2.2 骨灰寄存室内应防止地面返潮。
6.2.3 骨灰寄存室屋面宜采用外排水,严禁渗漏。
6.2.4 骨灰寄存室地面应坚实耐磨,墙面和顶棚应表面光洁。
其窗扇应采取防尘和密闭措施。
6.2.5 骨灰寄存区中的祭悼场所应设封闭的废弃物堆放装置。
7 防火设计7.1 一般规定7.1.1 殡仪馆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1.2 殡仪馆建筑的防火分区应依据建筑功能合理划分。
7.1.3 悼念用房应设消防水龙、水喉等设施。
7.1.4 殡仪馆内建筑灭火器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的规定。
7.1.5 殡仪区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目应按每个防火分区不少于2个设置,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250人;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安全出口最大距离不宜超过20.0m。
7.1.6 悼念厅楼梯和走道的疏散总宽度应分别按每百人不少于0.65m计算,但最小净宽不宜小于1.8m。
7.1.7 悼念厅的疏散内门和疏散外门净宽度不应小于1.4m,并不应设置门槛和踏步。
7.1.8 室外应设消火栓灭火系统。
7.1.9 殡仪馆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定》(GB 50222)的有关规定。
7.2 骨灰寄存区7.2.1 骨灰寄存用房的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中的储存物品类型丙类第2项划分。
7.2.2 骨灰寄存用房不得采用水灭火设施,应按规模在明显位置设气体或干粉灭火设施,并设火灾探测器。
7.2.3 骨灰寄存用房的防火分区隔间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当为单层时不应大于800㎡;当建筑高度在24.0m以下时,每层不应大于500㎡;当建筑高度大于24.0m时,每层不应大于300㎡。
7.2.4 骨灰寄存室与毗邻的其它用房之间的隔墙应为防火墙。
7.2.5 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其中1个出口应直通室外。
7.2.6 骨灰寄存用房防火墙上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骨灰寄存室防火门应向外开启,其净宽不应小于1.4m,且不应设置门槛。
7.2.7 骨灰寄存室内通道不应设置踏步。
7.2.8 骨灰寄存楼垂直连通的条形窗不应跨越上下防火隔层,水平连通的带形窗不应跨越相邻防火分区。
7.2.9 骨灰寄存室内的寄存架应采用阻燃材料。
7.2.10 骨灰寄存室内的装修材料应采用燃烧性能等级为A级的阻燃材料。
7.2.11 骨灰寄存用房与祭悼场所的防火间距不宜小于15.0m。
7.3 火化区7.3.1 火化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中丁类设防的规定。
7.3.2 火化间安全出口不应小于2个。
7.3.3 油库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的规定,寒冷地区应采取防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