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夜照相馆
- 格式:doc
- 大小:1.73 MB
- 文档页数:5
文史Art and History北京东五环外一个远离尘嚣的小村子里,坐落着一家小小的复古照相馆——白夜照相馆。
照相馆虽小,却吸引了影星刘烨、作家马伯庸、战争史研究主编阎京生、导演雎安奇等一批知名人士前来拍摄全家福或个人照片。
这是一家跨界于当代艺术与商业的复古照相馆,2013年由毕业于中央美院的杨威和王旭共同创办。
照相馆在拍摄时使用老式大画幅相机,还原不同时代老照相馆中的布景和道具,专注拍摄老照片风格复古摄影,希望以此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带有温情的老式照相馆,并重拾过去人们在老照相馆中拍摄时的仪式感和对自己肖像的正视态度。
拍摄布景是店主根据自己收藏的民国照相馆老照片重新绘制的,人物造型通过史料参考后再找裁缝专门订做,拍摄前根据古董照片来考虑光线的布置和场景的还原,拍摄时选用古董相机和镜头来拍摄,后期会进行影像控制结合数字暗房技术还原当时的影调,这些细节上的精益求精,使得白夜照相馆追求的不仅仅是样式的复古,更是一种精神的复兴。
“我们想做沉默的改良者,把一些遗失掉的精神、影像找寻回来。
我们不想把艺术看得太重,太把艺术当回事,艺术其实很自然。
我们希望能拍出传世的照片。
”白夜照相馆两位创始人曾这样表述他们的创作初衷。
日前,《人民周刊》记者就传统摄影和复古照相馆对白夜照相馆的创始人之一杨威进行了专访。
《人民周刊》:创立白夜照相馆的初衷是什么?杨威:过去,极少有家庭能够有条件拥有照相机。
所以在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日子里,人们总要去照相馆为自己拍照留念。
人们带着内心对更美好生活的寄托和向往去照相馆拍照,而照相馆也会为顾客提供服装、道具以及各式手绘的布景,让拍出的照片比现实生活中更加美好。
我们认为,传统老式照相馆里的这种拍摄形式带有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但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的快餐时代,以往照相馆中的那种情感似乎减淡了许多,曾经记录了无数家庭悲欢离合的照相馆也在逐渐消失。
我们十分希望通过对老式照相馆的还原与重建,能够让我们的顾客在白夜照相馆再次体会到这种老式照相馆的动人之处,做一家不同与其他商业影楼的有温度的照相馆。
假面具下的冷漠人性——评《白夜照相馆》侯越琪【摘要】白夜照相馆是由青年小说家王苏辛创造的短篇小说,小说魔幻而黑色,从用虚拟和现实的结合展现荒诞的人生和冷漠的人性,魔幻又贴近现实,正是这本小说的后现代价值。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1页(P70-70)【关键词】白夜照相馆;荒诞;人性【作者】侯越琪【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6白夜照相馆是一个为满足人们欲望,帮助人们虚拟身份的灰色产业。
这种产业的兴起源于城市中新移民的大量涌入,人们用照相的方式造假过去的场景塑造满足于自己要求的假背景。
小说中的城市背景是架空的,以主人公赵铭和余声经营的“白夜照相馆”为主线展开故事。
这所照相馆的特殊之处在于用“老”相片的形式证明人们的过去经历以及身份,为城市里的“外来者”塑造了可以满足他们的目的的身份以至于更好地在这个新城市里生存。
这部小说中一共有两类人:一种是经营“白夜照相馆”的主人公余声和赵铭。
他们是这些有着虚假身份人们之中的一部分。
他们一边为别人隐瞒过去,一边为自己隐瞒;另一种是城市的“外来者”。
他们抛弃了旧的身份,又无法获得新的身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期待。
他们的处境是相同的。
像别人隐瞒自己,通过照相虚拟自己的过去,塑造不是自己的过去来满足自己。
这样充满虚伪的现象充斥着整个城市,住在同一街道的人们不了解彼此的过去,冷漠而没有情感。
例如在这里生活许久的余声和赵铭,他们共同生活了很多年,但彼此却很少交谈,各自工作着分配好的任务,他们帮着新移民们塑造着一个又一个过去,除了照相之外客人们的任何疑问都不予理睬,余声和赵铭在生活中常常张冠李戴的行为,也表明着他们生活的单调无趣,对生活的漠不关心。
无论眼前发生了什么,他们都能毫无情感地冷漠无视甚至不去揣测。
他们成为了与其他与世界“毫无关系”的人,成为了完完全全的个体。
小说的荒诞之处也是对于戴着面具的人性的考量。
[90新声]之王苏辛:贺绍俊主持人语王苏辛创作谈吴天舟、金理评《芙蓉》“新声”栏目:《芙蓉》杂志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大型双月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扶持新人,推出新锐作品。
为更好展示当前新人创作情况,2016年《芙蓉》杂志开设“新声”栏目,集中用专辑形式重磅推出“90”后小说作家。
栏目每期一人,采取两篇小说创作谈作品评论的形式,由著名评论家贺绍俊老师主持,青年评论家金理、吴天舟定期点评观察。
目前已推出王苏辛、国生、李唐、周恺、庞羽等专辑,反响强烈,所发小说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选刊转载,引起不少评论家、作家和读者的积极关注。
本文将2016年第1期王苏辛专辑中的贺绍俊主持人语,吴天舟、金理评论和王苏辛创作谈推出,2017年“新声”栏目将再做一年,敬请大家关注。
“新声”主持人语贺绍俊“新声”是有典故的,典故出自鲁迅先生。
一百年前,中国社会和文化正酝酿着新变,尝试着各种政治变革,推广着各种文化思想。
年轻的鲁迅先生则敏锐地看到了传统之衰败,提出了“别求新声于异邦”,也就是要用新的文艺为武器,进行思想启蒙,以唤醒国人。
今天我们的文坛又处在一个求新声的关口。
但今天的求新声不能仅仅依赖于异邦,在很大程度上,更应该依赖于新锐。
不妨将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改为“别求新声于新锐”。
所谓新锐,当然是指年轻的一代。
事实上,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人们总把创新的希望寄托在年轻的一代上,于是便相继有了“70后”、“80后”的倡导。
如今,“90后”又拱土而出,成为又一代的“新锐”,让人们生出新的期待。
“新声”的栏目是专为新锐“90后”而设的。
但我们看重的并不是“90后”的新锐身份,而是期待他们的“新声”。
只有发出了“新声”,新锐才会超出身份之谓,而具有革命的意义。
新时期文学以来,也许80年代的先锋文学潮,可以算得上是一次由“新锐”发出了“新声”的文学浪潮。
为什么是“新声”,因为相对于传统文学,先锋文学以新的文学观念为宗旨,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技巧、新的文体、新的表现方法、新的叙述方式。
白夜照相馆文案
1. 白夜照相馆,给你非凡的拍摄体验!
2. 在白夜照相馆,尽享独特的摄影艺术创作。
3. 白夜照相馆,记录下你与亲友间最珍贵的时刻。
4. 给你一个与众不同的拍摄场景,就在白夜照相馆。
5. 白夜照相馆,为你展示另类的黑白摄影艺术。
6. 在白夜照相馆,你将发现摄影的无限可能性。
7. 白夜照相馆,透过镜头,捕捉你内心的美丽。
8. 在白夜照相馆,每一张照片都是一幅艺术品。
9. 白夜照相馆,带你进入摄影的神秘世界。
10. 在白夜照相馆,你的个性将得到完美呈现。
11. 白夜照相馆,让你的照片变得与众不同。
12. 在白夜照相馆,打造个性十足的专属海报。
13. 白夜照相馆,用相机捕捉最美的瞬间。
14. 在白夜照相馆,留下你与心爱之人的美好回忆。
15. 白夜照相馆,以影像诠释你的独特故事。
16. 在白夜照相馆,体验不一样的拍摄风格。
17. 白夜照相馆,为你呈现别样的时尚摄影。
18. 在白夜照相馆,发现美丽在平凡中的闪光点。
19. 白夜照相馆,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冲击。
20. 在白夜照相馆,与摄影师共同创造艺术之美。
白夜俄罗斯电影观后感《白夜》是一部来自俄罗斯的电影,是由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执导,于2014年上映。
这部电影围绕着一个囚犯与一位女医生之间发生的故事展开。
观看完《白夜》后,我对这部电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这部电影的背景设置得非常独特。
电影以一个位于夜晚永不黑暗的北极小岛为背景展开,这种极端的地理环境为故事增添了神秘感和压迫感。
北极的白夜使观众不禁产生一种时间和空间的错乱感,在电影中,主人公们时而混淆白天和黑夜的界限,给人一种幻觉般的感觉。
这种独特的背景渲染了电影中角色的情感纠葛和内心的挣扎。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一位囚犯和一位女医生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女医生艾娃在这个小岛上负责照顾囚犯阿图尔,而阿图尔则因犯下了谋杀罪被囚禁在岛上。
故事一开始,女医生对囚犯抱有强烈的憎恨和敌意,但慢慢地,她通过与阿图尔的互动,逐渐发现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伤痛。
这种关系的变化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他人的理解与善意的重要性。
这种角色之间的心理变化和相互作用令人深思。
整个电影充满了悬疑和戏剧性。
导演通过紧凑的叙事和令人惊讶的转折使观众始终保持着紧张的氛围。
剧情的发展极具吸引力,每一刻都让我想要了解更多。
同时,剧中塑造的角色令人难以预测,有时他们的行为和言语完全出人意料。
这使得观众深陷其中,全神贯注地追随着剧情发展。
影片的视觉效果也值得一提。
导演通过精心设计的布景和摄影技巧,展示了北极的美丽和荒凉。
白天和黑夜的色彩变化与角色的情感发展相得益彰,增强了观影体验。
同时,音乐的运用也给整部电影增加了一层神秘的氛围,让人情绪更加投入。
影片的深层含义和思考点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故事背后隐藏着关于人性、道德和爱的问题。
通过对囚犯阿图尔与艾娃之间的关系的展示,电影探讨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力量。
同时,电影还涉及了关于罪恶、忏悔和救赎的主题,让观众思考生活的真正意义和人的内心。
总的来说,《白夜》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影。
盼第五单元17 盼⼀、⾃主学习导航“我最讨厌两件事,第⼀件是说谎话,第⼆件就是下⾬。
6⽉⾥,⽼是下⾬。
这么⼀来,就是下了课你也出不去,⼤家只好挤在教室⾥。
哇啦哇,哇啦哇!好像⼤⾬⼀下把我们三年级的教室变成了蛤蟆坑……”作者曾经这样讨厌下⾬,但却因为⼀件新⾬⾐,她⼜雀跃着盼望着⾬的到来。
在你的⽣活经历中是否也曾有过这样“盼”的⼼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记忆呢?学习本课,你要努⼒做到以下⼏点:(1)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注意语速、语调和重⾳。
(2)重点关注景物描写在⽂中的作⽤,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物内⼼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的写作⼿法,尤其是⼀些修辞⼿法的运⽤。
(4)学习作者观察⽣活的⾓度,做⼀个⽣活的“有⼼⼈”,扩充⾃⼰的作⽂素材库。
⼆、⾃主预习导读(⼀)字词集中解读1.读准字⾳,写对字形疯.()甩.()嚷.()袖.筒()⽃篷.()窸.()窸窣.()窣wǎ()蓝jiàng()油xīng()味嘴chún()理直⽓zhuàng()2.词语解释(1)窸窸窣窣:(2)嘟囔:(3)瞟:(⼆)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铁凝,1957年⽣,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
现任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国⽂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之城》、《⼤浴⼥》、《麦秸垛》、《哦,⾹雪》、《孕妇和⽜》以及散⽂、电影⽂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散⽂集《⼥⼈的⽩夜》获中国⾸届鲁迅⽂学奖,中篇⼩说《永远有多远》获第⼆届鲁迅⽂学奖。
根据⼩说改编的电影《哦,⾹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最⾼奖。
电影《红⾐少⼥》获1985年中国电影"⾦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奖。
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俄、丹麦、西班⽛等⽂字。
亦有⼩说在⾹港和台湾出版。
现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国⽂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三)作品内容理解铁凝早期作品多描写⽣活中普通的⼈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物的内⼼,从中反映⼈们的理想与追求,⽭盾与痛苦,语⾔柔婉清新。
有一个照相馆:不拍今生,只拍前世作者:齐安来源:《科学之友》2016年第11期即使有导航,寻找白夜照相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北京东五环之外一个偏僻的城中村里,有一大片废弃的厂房,被改建成为“黑桥艺术村”,白夜照相馆就建在艺术村的一座厂房里。
两位85后的掌柜坦言,租在这里就是因为便宜。
照片魔和相机控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皮皮和乌托,成立了他们的复古照相馆,起名“白夜”。
照相馆入口处悬挂着两位掌柜的合影。
掌柜皮皮,真名杨威,是一个老照片的收藏与研究者。
他热衷于照相馆中拍摄的照片,目前收藏的中国各地的“照相馆”照片已达两万多张,涵盖了从晚清到20世纪80年代的各种相片。
当时光被定格在民国,你会有怎样的故事?魂也牵,梦也绕,走得出相思,走不出眷恋。
没有浮夸耀眼的场景烘托,没有粗糙随意的画布,没有懒漫无力的拍摄手法……和其他摄影工作室不同,“白夜”的店主不会强制要求你摆出一些令你为难的动作。
他们会不断调试光线,更改环境,找出适合你的复古风。
“白夜”同样也拒绝过度PS修饰。
他们追求真实,追求简单,追求纯美。
快门只有一下,照片只有一张。
正如你的情感与记忆,过的来,回不去。
杨掌柜收集了几万张老照片,他喜欢品读这些过往被定格的时光。
照片中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有绰约多姿的少女,有姐妹花,有爱情的见证,也有全家福……这些照片留住了人们最美好的记忆。
“白夜”的另一个掌柜乌托,真名王旭,是老相机的收藏者。
痴迷于各种老相机和镜头,在拍摄中坚持使用以前老照相馆用的大画幅相机。
这种相机直到现在还有艺术家在使用,国外的一些摄影大师也偏爱这种大画幅相机,因为它拍出的照片画质更为细腻,可以放大到2~3米,而数码相机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两位掌柜(左杨威,右王旭)在王旭的藏品中,珍藏有不少摄影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相机和镜头。
设备不仅昂贵,而且还很难收集。
但他没有将这些设备束之高阁,而是用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设备去拍照片。
冯立的《白夜》:近年中国最好的摄影集之一橡皮头与廉价乌托邦撰文 / 廖伟棠冯立的《白夜》无疑是近年中国最好的摄影集之一,它的好处在于巨大的暧昧性,在意义与无意义之间游移欲坠,它挑衅读者让读者恶心同时又上瘾,在那些被闪光灯过度清晰地展现的怪诞日常中试图寻找我们不幸的真相。
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美学特质,他强行撒泼,甚至不求理解。
我关注冯立的作品已经好几年,《白夜》也反复观摩多次,但一直没有信心动笔去捕捉这种近乎邪恶的神秘。
直到最近看了大卫·林奇惊世骇俗的成名作《橡皮头》,我再拿出《白夜》观看,似乎对两者都有所领悟。
首先就是头,《橡皮头》里主角亨利的卡夫卡式永远保持疑惑表情的头、囚禁在星球内部的毁容男子以及亨利那个恶心如剥皮兔子的怪胎婴儿的头,都比不上出现在亨利幻觉中那个在暖气片里跳舞的女士的头让我惶惑。
那是一个过度敷用护肤品乃至于过敏肿胀得像迪士尼公仔头套一样的头,然而又有一双无邪的眼睛在假面里面眨动着。
《白夜》里有很多这样清晰地展现自己的丑陋的大头,有的甚至让人惊悚,那些中老年人都长得像尸体,尤其像化了妆的尸体,说是行尸走肉,让人不寒而栗。
这样的一群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肯定不会捧着他的头仔细端详,冯立却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让我们不会厌恶地从他们面前扭过头去,转而欣赏城市里那些更虚假的“风景”。
有的头像一个面具,有的头就像一个橡皮头,上面用岁月或者劣质化妆品描绘着可怜的狰狞——是的,你一开始害怕看着它,渐渐地你的害怕也许会变成怜悯。
我相信面对这一本“狂魔乱舞”式的人物谱,你很难像看深圳时装周那样笑得出声,因为他们就是传说中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人,尽管他们并不为意,有了机会还可能去侮辱和伤害更低处的人。
他们是眼中闪着疯狂的光的人,有的是真正的艺术家如某一页我认出我的老友、香港小丑表演家麦荣浩;有的则像从火热的七八十年代走过来的失落者,就像《立春》里的王彩玲,只不过他们已经丧失感知春天气息的能力。
还有更多伤痕累累的人,他们的身体上布满不知从何而来的摧残,冯立似乎无情地陈列甚至向读者“隆重推出”他们,就像我们小时候小镇里路过的巡回马戏团的招徕。
即使有导航,寻找白夜照相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北京东五环之外一个偏僻的城中村里,有一大片废弃的厂房,被改建成为“黑桥艺术村”,白夜照相馆就建在艺术村的一座厂房里。
两位85后的掌柜坦言,租在这里就是因为便宜。
照片魔和相机控201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皮皮和乌托,成立了他们的复古照相馆,起名“白夜”。
照相馆入口处悬挂着两位掌柜的合影。
掌柜皮皮,真名杨威,是一个老照片的收藏与研究者。
他热衷于照相馆中拍摄的照片,目前收藏的中国各地的“照相馆”照片已达两万多 一台旧式留声机,一把干花,几个陈旧的木匣子,不大不小的工作室,还有如今社会所剩无几的复古情怀。
这就是白夜照相馆,坐标北京,某个略带荒诞气质的黑桥艺术区。
张,涵盖了从晚清到20世纪80年代的各种相片。
当时光被定格在民国,你会有怎样的故事?魂也牵,梦也绕,走得出相思,走不出眷恋。
没有浮夸耀眼的场景烘托,没有粗糙随意的画布,没有懒漫无力的拍摄手法……和其他摄影工作室不同,“白夜”的店主不会强制要求你摆出一些令你为难的动作。
他们会不断调试光线,更改环境,找出适合你的复古风。
“白夜”同样也拒绝过度PS修饰。
他们追求真实,追求简单,追求纯美。
快门只有一下,照片只有一张。
正如你的情感与记忆,过的来,回不去。
杨掌柜收集了几万张老照片,他喜欢品读这些过往被定格的时光。
照片中的每个人有自己的故事,有绰约多姿的少女,有姐妹花,有爱情的见证,也有全家福……这些照片留住了人们最美好的记忆。
“白夜”的另一个掌柜乌托,真名王旭,是老相机的收藏者。
痴迷于各种老相机和镜头,在拍摄中坚持使用以前老照相馆用的大画幅相机。
这种相机直到现在还有艺术家在使用,国外的一些摄影大师也偏爱这种大画幅相机,因为它拍出的照片画质更为细腻,可以放大到2~3米,而数码相机难以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王旭的藏品中,珍藏有不少摄影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相机和镜头。
设备不仅昂贵,而且还很难收集。
但他没有将这些设备束之高阁,而有一个照相馆: 不拍今生,只拍前世汇编|齐安两位掌柜(左杨威,右王旭)是用这些有百年历史的老设备去拍照片。
白夜照相馆
作者:杨威
来源:《中国摄影》2015年第10期
我是杨威,朋友们叫我皮皮,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现实验艺术学院),我和同校的搭档,毕业于设计学院的乌托(王旭)一起开了一家叫做白夜的照相馆。
白夜照相馆不是一家普通的照相馆,而是一家跨界于当代艺术与商业的复古照相馆。
我们在拍摄时使用老式大画幅相机,还原不同时代老照相馆中的布景和道具,专注拍摄老照片风格复古摄影,希望以此怀念那些已经逝去的带有温情的老式照相馆,并重拾过去人们在老照相馆中拍摄时的仪式感和对自己肖像的正视态度。
以艺术创作的热情,精致严谨的态度对待所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这也是白夜照相馆坚守的理念。
我和搭档乌托在读书的时候就是朋友,但那个时候并没有想到去开一家复古的照相馆。
那时乌托到一位影像艺术家的工作室做助手,学习了大画幅相机的使用方法,在摄影的艺术与技术上得到了不少提高,他利用工作赚来的钱购买了摄影器材和古董老相机,一心扑在摄影上。
而我则对于复古摄影具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收集过不少老照片,后来毕业论文更是专门做了关于中国老照片的研究。
2012年底,乌托辞掉了助手的工作,准备开一家自己的摄影工作室。
在一次朋友聚会里,我们聊起了开工作室的想法,一拍即合,于是,就有了白夜照相馆。
美院出身的我们难免带有不少对于艺术的偏执,即使在这种商业性的运作中,我们对摄影这件事也是很严谨的。
最初经历了不少纠结与困难,面向什么样的人群?要不要去迎合市场与大众?都是棘手的问题,不过,经历了一开始的摸索后,照相馆渐渐进入了正轨,我们尽力协调好商业与艺术的关系,一方面理性地考虑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将对艺术的态度与观念尽可能地融入到拍摄的过程之中。
而经营好白夜照相馆本身,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实验性的艺术创作。
到现在,我们拍摄了越来越多的照片,有了越来越多的作品,也积累了一些口碑。
复古的布景和造型,老式的拍摄方法,让大家有了片刻穿越回民国年代的感觉。
白夜,秉持艺术的态度,怀揣复古的情怀,用一颗热忱的心,留住最有温度的情怀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