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 格式:pdf
- 大小:105.12 KB
- 文档页数:7
详解水处理EDI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01 氧化
问题来源:1、原水自带的氧化性物质,2、预处理杀菌投加的氧化剂或紫外灯运行产生的氧化性物质
特征:氧化会导致树脂破碎堵塞流道,使系统出力逐渐下降(压差上升或流量下降),且化学清洗无效,可能会使产水水质下降,过程时间较长。
措施:一级RO进水处投加还原剂,控制进水ORP≤200mv为宜。
EDI进水侧不能安装紫外线杀菌装置。
平时需做好数据记录,如发现性能持续下降应及时处理或反馈(因为仪表有准度问题,不能完全依赖ORP)。
每天应至少记录下述参数一次
以下参数应每星期至少记录一次
02 缺水烧毁
问题来源:EDI通过电来迁移离子,其过程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如缺水通电会导致模块局部过热烧毁
特征:EDI电流电压明显异常或无法上电,通常水质会下降,过程时间很短。
措施:避免EDI在缺水情况下通电,淡水、浓水、极水都应设置流量保护及报警,没有设置自动保护的则需要人工做好阀门检查及流量确认。
PS:不合格产排管道需与产水一样受调节阀控制流量,否则产排时可能导致浓水与极水流量下降造成隐患。
03 模块污堵
①结垢或有机物污堵
问题来源:进水水质波动,RO膜脱盐率下降或未采用二级RO工艺;长期停机细菌滋生
特征:会逐渐使模块出力降低,很可能使产水水质下降,通常化学清洗有效
措施:及时进行化学清洗,定期分析进水水质及RO膜是否需要更换;长期停机应定期通新鲜水防止长菌。
PS:判断EDI系统是否污堵需从压力及流量两方面综合考虑,例如产水恒流系统中流量虽无变化,压差及进水压力明显上升即提示污堵
②进水侧物理污堵
问题来源:新系统安装前未对进水管路冲洗。
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现状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要,水的处理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能够将微粒、有机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从水中精确地过滤掉,使原水的质量明显改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文重点论述了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启示。
一、膜法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能够及时有效地去除水中有害物质的技术,它可以在原水中保持相应的结构,有效去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病毒和细菌等,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近年来,膜法水处理技术取得了显著发展。
首先,研究人员不断改进膜材料的性质,使其孔径可以精确地过滤有害物质;其次,为了提高膜法水处理技术的效率,研究人员不断改进处理系统,将膜层增厚,以此增加处理时间;此外,研究人员还将膜材料制作成滤芯,使其可以较好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
二、膜法水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中,在工业污染水处理方面,膜法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过滤有机物、重金属离子、微悬浮物和微生物,有效地改善水量,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
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淡水处理,通过过滤有害的微粒,有助于分离不同类型的有机物,使水质更加清洁,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另外,膜法水处理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农业,可以有效地处理农业废水,以减少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
此外,膜法水处理技术还可用于灌溉水的处理,除去水中有害物质,提高灌溉水质,改善农作物的生长环境。
三、总结膜法水处理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清洁水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过滤有害物质,改善水质,有效地净化水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膜技术得到了不断的进步,并且已经应用于工业污染水、淡水、农业污水和灌溉水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然而,由于膜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仍需要对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膜技术在水污染处理方面的潜力。
反渗透膜在水处理应用中的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反渗透膜在水处理应用中的26个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反渗透系统应多久清洗一次一般情况下,当标准化通量下降10~15%时,或系统脱盐率下降10~15%,或操作压力及段间压差升高10~15%,应清洗RO系统。
清洗频度与系统预处理程度有直接的关系,当SDI15<3时,清洗频度可能为每年4次;当SDI15在5左右时,清洗频度可能要加倍但清洗频度取决于每一个项目现场的实际情况。
2. 什么是SDI目前行之有效的评价RO/NF系统进水中胶体污染可能的最好技术是测量进水的淤积密度指数(SDI,又称污堵指数),这是在RO设计之前必须确定的重要参数,在RO/NF运行过程中,必须定期进行测量(对于地表水每日测定2~3次),ASTM D4189-82规定了该测试的标准。
膜系统的进水规定是SDI15值必须≤5。
降低SDI预处理的有效技术有多介质过滤器、超滤、微滤等。
在过滤之前添加聚电介质有时能增强上述物理过滤、降低SDI值的能力。
3. 一般进水应该选用反渗透工艺还是离子交换工艺在许多进水条件下,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或反渗透在技术上均可行,工艺的选择则应由经济性比较而定,一般情况下,含盐量越高,反渗透就越经济,含盐量越低,离子交换就越经济。
由于反渗透技术的大量普及,采用反渗透+离子交换工艺或多级反渗透或反渗透+其它深度除盐技术的组合工艺已经成为公认的技术与经济更为合理的水处理方案,如需深入了解,请咨询水处理工程公司代表。
4. 反渗透膜元件一般能用几年膜的使用寿命取决于膜的化学稳定性、元件的物理稳定性、可清洗性、进水水源、预处理、清洗频率、操作管理水平等。
根据经济分析通常为5年以上。
4. 反渗透膜元件一般能用几年膜的使用寿命取决于膜的化学稳定性、元件的物理稳定性、可清洗性、进水水源、预处理、清洗频率、操作管理水平等。
根据经济分析通常为5年以上。
5. 反渗透和纳滤之间有何区别纳滤是位于反渗透合同超滤之间的膜法液体分离技术,反渗透可以脱除最小的溶质,分子量小于0.0001微米,纳滤可脱除分子量在0.001微米左右的溶质。
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对化学水处理的几个问题的进行了探讨: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浓盐水对环境产生污染,且不易处理。
采用反渗透直接加混床的水处理方法,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混床的阳树脂和阴树脂每次都能充分混合。
凝结水处理混床系统中,树脂的分离采用“高塔分离法(Funsep法)”“锥体分离法(Conesep法)”最好,但是混床的混合问题应尽量设计有二次混合装置;如有足够的投资和土地,则采用阳床、阴床、阳床串联运行,可以将混床的树脂分离、混合的矛盾较彻底地克服。
粉末树脂过滤器的“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大”、“出水水质好”等优点都是在运行中几个小时的行为,而离子交换树脂混床可运行数天、甚至数星期;粉末树脂过滤器的“再生度高”、“可在高温下运行”、“无再生设备,投资低”、“可去除腐蚀产物”等优点,离子交换树脂混床也是可以达到的。
[关键词]RO(反渗透);ED(电渗析);混床;离子交换树脂1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问题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膜法主要适用于高含盐量的水。
国外及国内山东省某企业的资料表明,从一次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总费用看,离子交换法低于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离子交换法的酸碱废水的处理比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排出的浓盐水好处理,因此,所谓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避免了使用酸碱,但是另外会有浓盐水对环境的污染,且不易处理。
2除盐系统的RO、ED等膜法直接加混床的问题除盐系统混床的混合与出水显酸性的问题。
试验表明,混床出水最好、阳床—阴床串联其次、阴床—阳床串联最差。
补给水处理混床在两种树脂的交叉污染严重得多等较恶劣的条件下,其出水水质基本都能合格,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混床的进水是经过“阳床—除碳器--阴床”组成的一级除盐后的水,其水质很好,只含几十μg/L的SiO2和Na+,pH值为中性(7左右),电导率≦5μs/cm。
此时的离子交换反应即使在上层为强碱阴树脂、下层为强酸阳树脂的极端情况下也能进行:上层强碱阴树脂的离子交换为:NaHSiO3+ROH=RHSiO3+NaOH(1)反应(1)较难进行,有部分NaHSiO3会泄漏到下层与R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环境工程中反渗透的困难研究反渗透技术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在环境工程领域被广泛应用。
虽然反渗透技术已经有很长的应用历史,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需要环境工程师们不断地进行研究和探索。
反渗透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反渗透膜将水中的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分离出来,从而获得纯净的水资源。
反渗透膜是一种微孔过滤膜,孔径只有0.001微米左右,可以将水中的离子等微生物和有机物分离出来。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反渗透技术存在着一些困难。
首先,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有限。
反渗透膜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膜的材质、制造工艺和使用条件等因素。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反渗透膜的孔隙性逐渐降低,从而导致膜通量降低、耐受短期压缩水力性能和抗氧化性能降低等问题。
这就需要对反渗透膜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及时更换膜或对膜进行修复和清洗等操作。
其次,反渗透技术的运行成本较高。
反渗透技术的运行成本主要由能源消耗和膜维护费用组成。
反渗透膜分离出的水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温度、压力、水质和膜污染等因素的影响。
为了保证反渗透膜的正常运行和高效产水,需要不断调整和控制水的流量、水质和水压等参数。
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机械能,增加了反渗透技术的运行成本。
第三,反渗透技术存在化学副反应。
反渗透膜的性能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存在化学副反应。
例如,水中存在的氯化物和硫酸盐等物质会与反渗透膜发生化学反应,影响膜的通量和膜的分离性能;同时,可能产生高浓度的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物质,对环境带来二次污染的风险。
第四,反渗透技术对水中的微生物和病毒的去除率低。
反渗透膜对水中微生物和一些病毒的拦截效率并不十分理想,而这可能会对后续的水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提高反渗透技术的水质要求,需要将微生物和病毒的去除效率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综合来看,虽然反渗透技术在水处理和环境保护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电厂化学水处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2T03:53:51.010Z 来源:《河南电力》2020年8期作者:林晰[导读] 电力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基于此,强化对电厂的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的电厂运营中,会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环节引入化学水,这些化学水是形成电力输出的重要媒介,只有保障了其运行稳定性,才能确保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林晰(广东粤电新会发电有限公司)摘要:电力是当前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能源方式,基于此,强化对电厂的生产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实际的电厂运营中,会根据生产需要对生产环节引入化学水,这些化学水是形成电力输出的重要媒介,只有保障了其运行稳定性,才能确保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安全可靠性。
从目前来看,我国的电厂化学水处理中还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关键词:电力化学水;运行问题;创新优化;推广应用从我国大多数电厂生产的整个流程来看,化学水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为此,需要针对化学水的生产和处理环节,进行有效的优化和完善,提高化学水的应用效率,并能够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确保电厂生产稳定的同时,提高其经营效益和技术保障能力。
尤其是制水系统的运行,需要确保其生产质量和整体效率,并可以为整个电厂的正常运营提供有力的支持作用。
这对于制水系统的处理能力有较高技术要求,也是电厂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1.电厂化学水运行概述热电厂进行电力生产的主要模式是通过高温蒸汽带动发电机组的叶片转动,利用电磁感应进行发电,并将电力整流处理向外输送形成电力能源。
为保证整个过程持续高效,高温蒸汽的产生必须稳定连续,这对于锅炉以及水质有非常高的要求。
自然水中含有较多对锅炉有损害作用的杂质,比如二氧化碳、镁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和一些固态杂质等。
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对化学水处理的几个问题的进行了探讨: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浓盐水对环境产生污染,且不易处理。
采用反渗透直接加混床的水处理方法,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混床的阳树脂和阴树脂每次都能充分混合。
凝结水处理混床系统中,树脂的分离采用“高塔分离法(Funsep法)”“锥体分离法(Conesep法)”最好,但是混床的混合问题应尽量设计有二次混合装置;如有足够的投资和土地,则采用阳床、阴床、阳床串联运行,可以将混床的树脂分离、混合的矛盾较彻底地克服。
粉末树脂过滤器的“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大”、“出水水质好”等优点都是在运行中几个小时的行为,而离子交换树脂混床可运行数天、甚至数星期;粉末树脂过滤器的“再生度高”、“可在高温下运行”、“无再生设备,投资低”、“可去除腐蚀产物”等优点,离子交换树脂混床也是可以达到的。
[关键词]RO(反渗透);ED(电渗析);混床;离子交换树脂1RO、ED等膜法水处理的问题反渗透(RO)、电渗析(ED)等膜法主要适用于高含盐量的水。
国外及国内山东省某企业的资料表明,从一次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总费用看,离子交换法低于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离子交换法的酸碱废水的处理比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排出的浓盐水好处理,因此,所谓反渗透(RO)、电渗析(ED)法避免了使用酸碱,但是另外会有浓盐水对环境的污染,且不易处理。
2除盐系统的RO、ED等膜法直接加混床的问题除盐系统混床的混合与出水显酸性的问题。
试验表明,混床出水最好、阳床—阴床串联其次、阴床—阳床串联最差。
补给水处理混床在两种树脂的交叉污染严重得多等较恶劣的条件下,其出水水质基本都能合格,主要原因是因为该混床的进水是经过“阳床—除碳器--阴床”组成的一级除盐后的水,其水质很好,只含几十μg/L的SiO2和Na+,pH值为中性(7左右),电导率≦5μs/cm。
此时的离子交换反应即使在上层为强碱阴树脂、下层为强酸阳树脂的极端情况下也能进行:上层强碱阴树脂的离子交换为:NaHSiO3+ROH=RHSiO3+NaOH(1)反应(1)较难进行,有部分NaHSiO3会泄漏到下层与R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下层的强酸阳树脂的离子交换为:NaOH+RH=RNa+H2O(2)NaHSiO3+RH=RNa+H2SiO3(3)反应(2)很容易进行,所以,混床出水的水质应该较好;但是,反应(3)生成H2SiO3,使得混床出水呈微酸性,pH值在6.0--6.5之间,SiO2≦20μg/L,电导率≦0.3μs/cm。
交叉污染生成的RCl、RNa树脂与进水中的NaHSiO3的离子交换反应,由于是动态离子交换反应,所以,虽然NaHSiO3浓度很低、HSiO3-的离子选择性差,但是NaHSiO3+RCl=RHSiO3+NaCl 也能部分进行,生成的NaCl与下层阳离子交换树脂RH发生离子交换反应产生HCl,会影响混床的出水的pH值。
将取自运行混床且已再生好的D001MB强酸阳树脂(RH)和D201MB强碱阴树脂(ROH)以1∶2的体积比,按下层为D201MB强碱阴树脂、上层为D001MB强酸阳树脂和下层为D001MB 强酸阳树脂、上层为D201MB强碱阴树脂分别装入2个有机玻璃交换柱中,并并联到阴床出水口,投入运行,测定出水pH、DD、SiO2与Na+。
测试结果如表2-1。
表2-1两种极端情况的混床运行结果对比注:1.上层为RH、下层为ROH。
2.上层为ROH、下层为RH。
但是,如果没有前面的阳床—除碳器—阴床的一级除盐,当预处理(包括RO(反渗透)等)来的水达不到一级除盐水水质要求而直接进入混床时,由于上层主要是强碱阴树脂(ROH),基本不与中性水发生离子交换反应,而直接进入下层的主要是强酸阳树脂(RH),则发生如下离子交换反应:Ca(Mg、Na)Cl(SO4、NO3、SiO3)+RH=RNa(Ca、Mg)+HCl(H2SO4、HNO3、H2SiO3)生成的HCl(H2SO4、HNO3、H2SiO3)会使出水电导率、SiO2和Na+大大提高、pH值大大下降,严重恶化出水水质。
尤其当除盐系统运行半年以上,树脂发生污染后更为严重。
因此,反渗透直接加混床的水处理方法要慎重。
如要采用反渗透直接加混床的水处理方法,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混床的阳树脂和阴树脂每次都能充分混合。
3凝结水处理系统的问题3.1双塔、三塔混床系统都是在阳再生塔中分离二种树脂,由于沉降速度大的强碱阴树脂和沉降速度小的强酸阳树脂总会在二种树脂交叉层互相混杂,因此,总是分离不净,再生时发生交叉污染。
从而降低二种树脂的再生度,恶化混床出水水质。
3.2三层床混床系统三层混床主要是由强碱阴树脂、惰性树脂和强酸阳树脂组成。
由于对三种树脂的密度和颗粒大小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树脂在反洗、沉降后,能清晰地分为三层。
当在体内再生时,中间排水装置位于反洗后惰性树脂层的中间,惰性树脂成为缓冲层,可避免酸和阴树脂或碱和阳树脂接触,从而消除了交叉污染。
在体外再生时,惰性树脂层可防止输送阴树脂过程中将阳树脂带走,也可避免交叉污染。
普通凝结水处理混床的出水Na+为1.5~2.8μg/L,氢电导率为0.11~0.15μs/cm(25℃);三层混床的出水Na+为0.1~0.2μg/L,氢电导率为0.08~0.10μs/cm(25℃)。
三层混床的周期制水量比普通混床增加25%~38%。
由于惰性树脂易吸附油等杂质,密度发生变化,惰性树脂污染后就起不到将二种树脂隔离的作用,同样也会发生交叉污染。
3.3T塔混床系统在体外再生系统中,当混床的失效树脂在阳再生分离塔中反洗分层时,在阴、阳树脂分界面处有一层混脂层。
将上层的阴树脂输送到阴树脂再生塔,将中间的混脂输送到空塔,阳树脂则留在阳再生分离塔,这样,可使阴树脂输送时不携带阳树脂、阳再生塔中的阳树脂层也不残留阴树脂,保证阴、阳树脂得到良好的分离,减少再生时的交叉污染。
采用中间抽出法的凝结水处理混床的出水电导率为0.07~0.09μs/cm(25℃)。
这种将双塔、三塔混床系统中阳再生塔中会给再生和运行带来麻烦的二种树脂交叉层取出的方法,是解决交叉污染的好方法。
但是,由于阳再生塔直径较大,存在二个问题:一是在输送强碱阴树脂时不可能完全水平输送,因此,塔体周围的强碱阴树脂不易输送干净,可能会残留到下面的强酸阳树脂中,仍然导致交叉污染;二是如反洗分层的反洗速度太大,部分强碱阴树脂会冲出去,如反洗分层的反洗速度太小,部分强碱阴树脂会夹杂在强酸阳树脂中,也会导致交叉污染。
3.4高塔分离法(Funsep法)该设备由树脂分离塔、阴再生塔、阳再生塔组成。
高塔是该系统的专门分离树脂的设备,其特点是上部直径扩大为锥体,从而可以保证下面的阳树脂可以充分膨胀,而阴树脂在上面不会被冲出,保证两种树脂可以得到很好的分层。
通过反洗分层分离后的树脂,首先将阴树脂从分离塔的阴树脂排出口送出(阴树脂排出口高出阴、阳树脂的混脂层,以保证阴树脂在输送过程中不带走阳树脂),然后,将阳树脂从分离塔底部送出(在分离塔底部装有树脂层高控制报警点装置,将混脂留在分离塔内)。
这样可以使两种树脂得到很好的分离,将再生时的交叉污染降到最小。
高塔分离法可使阴、阳树脂得到较彻底的分离,美国U.SFilter/Permtek公司提供的资料认为,此系统可使阴树脂在阳树脂层中的含量和阳树脂在阴树脂中的含量小于0.1%,其混床出水水质良好(见表3-1和表3-2)。
3.5锥体分离法(Conesep法)采用锥体分离法的原理也同样是将强酸阳树脂和强碱阴树脂彻底分离,而将混层树脂留在交接面混层树脂隔离塔中,减少交叉污染。
该技术关键是用电导率仪表指示出二种树脂的分离界面。
锥体分离法将交叉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但还是要注意混床内的树脂的混合问题。
混床最好还是设再混合装置。
3.6三室床法三室床的三室合并在一个床内,上、下室为第一级、第二级阳树脂室,中室为阳树脂室。
三室床从根本上消除了混床两种树脂的分离困难和混合不易的问题,从而也就解决了交叉污染的问题。
当三室床采用体外再生时,先将上室阳树脂输送到再生塔,清洗干净后,再将下室阳树脂送到再生塔,采用顺流再生方式,使位于上部的下室阳树脂得到最好的再生。
阴树脂则在阴再生塔中再生。
这样,可完全避免交叉污染。
国外某电厂采用三室床,在凝汽器无泄漏或少有泄漏(凝结水含钠量小于20μg/L)时,三室床出水含钠量为0.1μg/L,氢电导率为0.064μs/cm(25℃)。
3.7单床法采用阳床、阴床串联运行(还可再串联一台阳床)代替凝结水处理混床,也从根本上消除了混床两种树脂的分离困难和混合不易的问题,从而也就解决了交叉污染的问题。
德国某电厂采用单床运行,效果很好。
与混床比较,单床具有以下优点。
(1)再生剂用量小。
(2)再生次数少。
单床的比制水量为31400m3/m3·R;而混床的比制水量只有12000m3/m3·R.(3)再生操作简单。
(4)出水水质与混床相近。
(5)单独再生,没有交叉污染。
也没有混合不好的问题。
单床的缺点是系统复杂、投资较高、阻力比较大。
综合上述分析可见,凝结水处理混床系统中,树脂的分离采用“高塔分离法(Funsep 法)”“锥体分离法(Conesep法)”最好,但是混床的混合问题应尽量设计有二次混合装置。
如有足够的投资和土地,则采用阳床、阴床、阳床串联运行,可以将混床的树脂分离、混合的矛盾较彻底地克服。
4粉末树脂过滤器的问题粉末树脂过滤器用于凝结水处理可去除凝结水中铁等腐蚀产物,有利于凝结水的净化,但是基本不能除盐,和铵型混床(RNH4/ROH)一样,只能将纯净水更加净化。
对粉末树脂过滤器几种概念的分析:(1)所谓“交换速度快”。
粉末状树脂的表面积大,易接近,当然离子交换速度快;但是,数量少,失效也快,仅能工作几个小时。
而离子交换树脂混床可运行数天、甚至数星期。
(2)所谓“交换容量大”。
粉末状树脂的表面积大,且是干的,而离子交换树脂含水分50%左右,因此,粉末状树脂比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大是应该的。
(4)所谓“可在高温下运行”。
这是一次性使用,可不考虑粉末树脂的使用寿命。
离子交换树脂如一次性使用也可满足要求。
(5)所谓“出水水质好”。
粉末状树脂的表面积大,当然离子交换速度快,出水水质好,但是它仅能维持4小时左右。
(6)所谓“无再生设备,投资低”。
实际上凝结水处理混床树脂也可不要再生设备,请离子交换树脂生产厂家再生,将一次投资降下来。
(7)所谓“可去除腐蚀产物”。
凝结水处理混床树脂也能去除腐蚀产物。
所以,粉末树脂过滤器的“交换速度快”、“交换容量大”、“出水水质好”等优点都是在运行中几个小时的行为,而离子交换树脂混床可运行数天、甚至数星期;粉末树脂过滤器的“再生度高”、“可在高温下运行”、“无再生设备,投资低”、“可去除腐蚀产物”等优点,离子交换树脂混床也是可以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