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指南-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22
临床急救技巧考试试题附答案(参考)一、选择题1.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应该优先进行的急救步骤是:A. 人工呼吸B. 喂养给药C. 心肺复苏D. 抢救急救门诊答案:C. 心肺复苏2. 急救中使用的脉搏检查位置是:A. 颈动脉B. 桡动脉C. 胫动脉D. 胸骨下动脉答案:B. 桡动脉3. 在哪种情况下应立即进行危重病人的气管切开术:A. 窒息B. 呼吸暂停C. 严重的面部外伤D. 大量出血答案:B. 呼吸暂停4. 心血管急症中最常见的病因是:A. 心梗B. 高血压C. 心脏骤停D. 心动过速答案:A. 心梗5. 进行心肺复苏时,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比例是:A. 15:2B. 30:2C. 5:1D. 10:1答案:B. 30:2二、简答题1. 请简述三级急救指南对于突发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
答案:三级急救指南对于突发呼吸衰竭的处理原则是清除呼吸道阻塞物、确保通气道畅通,进行辅助通气,迅速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2. 简述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
答案:骨折急救的基本原则是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及时止血、消肿,用适当的方法固定骨折,避免二次伤害,并尽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3. 请简述心脏骤停时的急救措施。
答案:心脏骤停时的急救措施为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以及应用自动体外去颤器(AED)进行除颤等。
三、案例分析病人强脉搏心律不齐,心率过快,血压升高,疼痛明显,怀疑为心绞痛。
请说明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
答案:对于怀疑为心绞痛的病人,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和处理方法:- 让病人停止活动,保持平卧位。
- 给予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 监测血压和心率,观察病情变化。
- 若病情加重,出现胸闷持续不退或心率失常等危险征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以上是临床急救技巧考试试题附答案(参考)的内容。
希望能对您的学习和应试有所帮助。
答案汇编:三级教育考试目标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三级教育考试的答案汇编,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课程内容三级教育考试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教育学理论:包括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育方法等。
2. 教育管理:包括教育组织管理、学校管理、教育行政管理等。
3. 教育法律法规:包括教育法、教师法、学生权益保护法等。
4.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包括教育技术应用、网络教育、信息化教育等。
二、答案汇编以下是三级教育考试的答案汇编,供考生参考:1. 教育学理论- Q: 请解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A: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其作用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教学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 Q: 什么是教育学原理?请列举几个常见的教育学原理。
- A: 教育学原理是指教育活动中普遍适用的规律和原则。
常见的教育学原理包括个别差异原理、激励原理、知识结构原理等。
2. 教育管理- Q: 请解释教育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
- A: 教育组织管理是指对学校和教育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的过程,其内容包括学校规划、组织架构、人员管理、课程管理等。
- Q: 什么是学校管理?请列举几个学校管理的重要方面。
- A: 学校管理是指对学校内部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的过程。
重要方面包括教学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
3. 教育法律法规- Q: 请解释教育法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 A: 教育法是规范和保护教育活动的法律法规体系,其作用是确保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合法进行,保障学生的权益和教育机构的正常运行。
- Q: 学生权益保护法有哪些内容?- A: 学生权益保护法主要涉及学生的人身权利、学习权利、社会权利等方面的保护,包括对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教育质量的保障、学生参与教育管理的权利等。
4. 教育技术与信息化- Q: 请解释教育技术应用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 A: 教育技术应用是指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和工具,辅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ASNT III级学习指南第一章人员资格鉴定及认证的管理 (4)第二章推荐性实施细则SNT-TC-1A (5)SNT-TC-1A的历史 (5)SNT-TC-1A的内容及使用 (5)2001版SNT-TC-1A综述 (7)SNT-TC-1A前言 (7)SNT-TC-1A的1、2、3部分 (7)SNT-TC-1A第1部分的问题 (9)SNT-TC-1A第2、3部分的总体评论 (11)SNT-TC-1A第4部分 (12)SNT-TC-1A第4部分问题 (13)SNT-TC-1A第4部分的总体评论 (14)SNT-TC-1A第5部分 (14)SNT-TC-1A第6部分 (15)SNT-TC-1A第6部分问题 (15)SNT-TC-1A第6部分总体评论 (20)SNT-TC-1A第7部分 (21)SNT-TC-1A第8部分 (21)SNT-TC-1A第8部分问题 (26)SNT-TC-1A第9部分 (28)SNT-TC-1A第9部分问题 (28)SNT-TC-1A第9部分的总体评论 (32)SNT-TC-1A第10部分 (33)SNT-TC-1A第10部分问题 (33)SNT-TC-1A第10部分的总体评论 (33)SNT-TC-1A第11部分 (34)SNT-TC-1A第11部分的总体评论 (34)SNT-TC-1A第12部分 (34)SNT-TC-1A第12部分的总体评论 (34)SNT-TC-1A第13部分 (35)SNT-TC-1A第13部分问题 (35)SNT-TC-1A第14部分 (36)SNT-TC-1A第14部分问题 (36)SNT-TC-1A第14部分的总体评论 (36)第三章 ASNT III级认证程序 (38)ASNT NDT III级 (38)ASNT NDT III级人员是什么 (38)ASNT预测维修III级 (38)ASNT III级的报考条件 (39)ASNT III级考试 (39)NDT/P D M或PDM/N D T相互转换 (40)换发新证 (40)SNT-TC-1A认证选项 (40)ASNT NDT III级证的使用 (40)ACCP专业III级 (41)ASNT考试计划表 (41)关于ASNT III级认证的问题 (41)资格证的选择 (43)重新颁发证书 (43)关于ASNT NDT L EVEL III资格证的一些问题 (44)第四章 ASNI/ASNT CP-189-2001 (46)ANSI/ASNT CP-189-2001综述 (46)第一章人员资格鉴定及认证的管理在NDT供需双方共同认可并达成一致的基础上,以一种标准化的方式对NDT 人员进行资格鉴定及认证,这在整个工业界广泛实行。
幼儿园指南三级目标1. 健康领域
1.1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养成合理饮食习惯
- 培养规律作息习惯
1.2 促进身体发育
- 发展大肌肉动作能力
- 发展精细动作能力
- 培养对身体的认知
2. 社会领域
2.1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 培养独立自理能力
- 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
- 培养遵守规则的意识
2.2 发展社会情感能力
- 培养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 发展同理心和合作精神
- 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
3. 科学领域
3.1 培养探索和观察能力
- 培养好奇心和求知欲 - 发展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 初步掌握科学方法
3.2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 培养分类和排序能力 - 发展比较和推理能力 - 初步了解因果关系
4. 语言领域
4.1 发展听说能力
- 培养倾听和理解能力 -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 丰富词汇量和语言运用 4.2 培养阅读兴趣
- 培养对书本的兴趣
- 发展看图识字能力
- 初步掌握阅读技能
5. 艺术领域
5.1 发展艺术表现力
- 培养绘画和手工能力 - 发展音乐欣赏和表现力 - 培养舞蹈和戏剧表现力
5.2 培养审美意识
- 发展对美的感知能力
-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力
- 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这些目标的实现,幼儿可以全面发展,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医护英语三级应试指南答案English: In preparing for the Medical English Level 3 exam, candidate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ir communication skills in a healthcare setting. This includes practicing active listening, clear and concise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effective written documentation. Understanding medical terminology and being able to communicate with patients in a professional and empathetic manner is also crucial. Candidates should also study medical ethics and legal issues related to healthcare to ensure they have a well-rounded understanding of their role as a healthcare professional. Additionally, familiarity with common medical procedures,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care protocols will be essential for success in the exam. Finally, candidates should be well-versed in infection control practices, patient safety measures,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rotocols to demonstrate their readiness to work in a healthcare environment.中文翻译: 在准备医护英语三级考试时,考生应该集中精力提高在医疗环境中的沟通能力。
2023年健康管理师之健康管理师三级题库与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关于脑卒中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和脑梗死B.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见C.和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D.俗称脑中风或中风E.是指一组发病急剧的脑血管病【答案】 B2、健康信息采集的原则是要保证采集的内容( )反映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A.主观B.客观C.全面D.基本【答案】 B3、属于医学康复治疗方法的是A.研究环境改造B.手术、物理疗法C.创办特殊教育学校D.职业咨询和培训E.康复知识的普及【答案】 B4、张女士,59岁,身高1.60米,体重75公斤。
平时每日在家里操持家务,较少参加体育锻炼,喜吃油炸食物,口味重,无烟酒嗜好。
A.全面原则B.完整原则C.方便传播D.准确原则E.保密原则【答案】 C5、下列关于实施“五日戒烟法”的步骤描述中,正确的是()A.第五日组织吸烟者进行小组讨论和经验交流B.第四日帮助吸烟者掌握克服复吸的技巧C.第三日给予吸烟者替代疗法D.第一日帮助吸烟者学会记录吸烟日记深呼吸E.第二日帮助吸烟者学会克服心理和生理成瘾性的技能【答案】 D6、我国高血压病引起的死亡原因最常见的是。
A.心力衰竭B.脑血管意外C.尿毒症D.高血压危象E.伴发冠心病【答案】 B7、某派出所干警30人,平均年龄35岁,全部为男性吸烟者28人,人均日吸烟量30根。
近期有位年近40岁干警因急性心梗猝死。
所领导决心对全体干警进行健康管理,从戒烟抓起A.药物辅助戒烟率B.戒烟健康教育活动覆盖率C.戒烟率D.戒烟活动参与率E.复吸率【答案】 A8、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
A.冠状动脉痉挛B.冠状动脉栓塞C.冠状动脉受压D.冠状动脉粥样硬化E.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答案】 D9、健康管理服务营销过程分析评价需求的方式为A.通过互联网搜素健康需求B.通过体检后的健康跟踪来确定需求C.通过体检前信息问卷来调查个人需求D.通过体检后健康风险评估来细分需求E.通过座谈会方式来讨论健康需求【答案】 D10、合理用药的原则不包括()。
公共营养师三级题库与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孕前体重正常,不计划哺乳的女性,其适宜的孕期增重为( )kg。
A、12B、15C、10D、14正确答案:C2、3~6岁儿童每日食用的蔬菜水果的参考摄入量为()g。
A、250-300B、200-250C、150-200D、100-150正确答案:C3、维生素 E 的主要食物来源是( )。
A、鱼类B、植物油C、水果D、肉类正确答案:B4、硒在人体组织与器官中含量相对最低的是( )A、胰脏B、脂肪C、肝脏D、肾脏正确答案:B5、下列关于家庭贮存食物安全指导不正确的是()。
A、食品冷藏应注意“急冻缓化”B、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C、吃剩的食品一定要冷藏,因冷藏能完全阻止食品的腐败变质D、酸渍是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共醋酸浓度应达到1.7%以上正确答案:C6、尿液保存时防腐效果较好,但能干扰尿糖测定的防腐剂为()。
A、甲苯B、碳酸钠C、浓盐酸D、氯仿正确答案:D7、我国标准规定:弱筋小麦粉中蛋白质含量(干基)为()。
A、<13.0%B、<12.0%C、<10.0%D、<11.0%正确答案:C8、( )的人群的主要营养问题是营养缺乏病。
A、地中海膳食结构B、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C、以动植物食物为主的平衡膳食结构D、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结构E、日本的膳食结构正确答案:B9、下列关于人乳和牛乳中脂肪的比较,正确的是()。
A、人乳中脂肪的种类比牛乳多,而总的含量比牛乳少B、人乳中脂肪的种类比牛乳少,而总的含量比牛乳多C、人乳中脂肪的种类和含量均比牛乳多D、人乳中脂肪的种类和含量均比牛乳少E、人乳和牛乳中脂肪的种类和含量相差不大正确答案:C10、信函调查的特点是()。
A、内容准确B、节省成本C、覆盖面窄D、回收率低正确答案:D11、下列属于营养改善措施投入项目的是()。
A、增加食物生产B、经济效益C、经费和劳动力D、营养改善的效果正确答案:C12、膳食调查报告主体内容不包括()。
公共营养师三级习题库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真蛋白质消化率是评价( )。
A、摄入食物中蛋白质未被消化部分B、摄入蛋白质未被排出部分C、肠道细菌中所含的氮D、摄入食物中被吸收部分E、摄入食物中未被吸收部分正确答案:A2、膳食纤维是()。
A、不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及寡糖B、单糖类物质C、可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及寡糖D、双糖类物质正确答案:A3、下列食物的蛋白质真消化率最高的是()。
A、花生B、牛肉C、大豆D、全麦正确答案:B4、食物中毒是()。
A、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经口摄入正常数量的、可食状态食物后.所发生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B、经食物传播的各种疾病C、有毒食物引起的急慢性中毒D、因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正确答案:A5、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
A、摄入能量大于消耗能量B、摄入能量小于消耗能量C、摄入能量等于消耗能量D、机体动用自身储备的能量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正确答案:C6、地方性克汀病是的缺乏引起的()。
A、铁B、锌C、碘D、钙E、硒正确答案:C7、下列有关氟的食物含量,一般来说,其正确说法为()。
A、植物食品<动物食品B、红肉动物>海鱼类C、海洋动物<陆地动物D、海水食品<淡水食品正确答案:A8、佝偻病是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具主要原因是日光照射不足以及膳食中缺少()。
A、锌B、维生素AC、维生素DD、钙正确答案:D9、绿色、橙黄色蔬菜等较浅色蔬菜富含( )A、碳水化合物B、纤维素C、胡萝卜素D、蛋白质正确答案:C10、补钙的首选食物是()。
A、豆类B、肉类C、奶类D、绿色蔬菜正确答案:C1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日食盐的摄入量以不超过()g 为宜。
A、6B、7C、5D、3E、4正确答案:A12、标准量床或量板用于年龄在()的婴幼儿体格发育测量指标的测定。
A、1岁以下B、6月以下C、3岁以下D、2岁以下正确答案:C13、下列关于食品卫生和食品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
第一章劳动经济学一单项选择题1 实证研究方法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A)的问题A是什么B怎么样C应该是什么D本质2 劳动力参与率是衡量,测度(C)程度的指标A人口密度B社会劳动强度C人口参与社会劳动D参加工作人口比例3 劳动力供给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供给B劳动力需求C劳动力供给量D劳动力需求量4 供给富有弹性表示为(D) A Es﹤0 B Es﹥0 C Es﹤1 D Es﹥15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B)A Es﹥1 B Es﹤1 C Es﹥2 D Es﹤06 供给缺乏弹性表示为(C) A Es﹤0 B Es﹥2 C Es﹤1 D Es﹥17 对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A)A Es﹥1 B Es﹤1 C Es﹥0 D Es﹤08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Es表示为(A)A(△S/S)/(△W/W) B(△W/W)/(△S/S) C(△W/S)/(△S/ W) D(△S/ W) /(△W/S)9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Ed表示为(D)A(△W/△D)/(W/D) B(△D/△W)/(D/W) C(△W/ W)/(△D/ D) D(△D/ D)/(△W/ W)10 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是(C)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A劳动力需求B劳动力供给C劳动力需求量D劳动力供给量11 需求富有弹性表示为(C) A Ed﹥0 B Ed﹤0 C Ed﹥1 D Ed﹤112 需求缺乏弹性表示为(D) A Ed﹥2 B Ed﹤2 C Ed﹥1 D Ed﹤113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C)A Ed﹥0 B Ed﹤0 C Ed﹥1 D Ed﹤114 对于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变动的百分比,判断正确的是(D)A Ed﹥2 B Ed﹤2 C Ed﹥1 D Ed﹤115 边际产量MP用公式表示为(B) A △L/△Q B △Q/△L C Q/ L D L/ Q16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的第一阶段,判断正确的时(B)A AP递减B AP递增C MP递减D MP为负值17 AP与MP的交点为(B)的最大值A总产量TP B 平均产量AP C边际产量MP D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18 当(B)时,总产量取得最大值 A AP=0 B MP=0 C AP﹥MP D AP﹤MP19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A MRP=VMP B MRP=MP C VMP=MP D MP=MC20 局部均衡分析法的代表人物是(C)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21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D) A亚当·斯密 B希克斯 C马歇尔 D瓦尔拉22 均衡价格论是由(A)提出的A马歇尔B希克斯 C亚当·斯密D瓦尔拉23 实际工资计算公式是(B)A货币工资/价格 B货币工资/价格指数 C货币工资×价格 D货币工资×价格指数24 总供给等于(A)之和 A消费+储蓄 B投资+储蓄 C投资+收入 D消费+收入25 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动,造成劳动力供求结构上的失衡所引致的失业称为(C)A摩擦性失业B技术性失业C结构性失业D季节性失业26 失业率用公式表示为(C)A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B失业人数/人口总数 C失业人数/社会劳动力人数D就业人数/失业人数27 下列定义判断错误的是(A) A最低工资又称最低工资率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的单位劳动时间的最低工资数额B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 C工会在其发展中承担着多重功能,最基本的是与雇主或雇主组织进行集体谈判,参与决定基本劳动条件,并对各项劳动条件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D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28(B)是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总需求水平,以促进充分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经济增长的一种宏观经济管理对策A财政政策 B货币政策C金融政策D收入政策29 收入差距的衡量指标是(B) A国民收入B基尼系数C人均GDP D需求弹性30 从世界各国来看,基尼系数(B)时表示收入差距非常小 A大于0.2 B小于0.2 C大于0.4 D小于0二多项选择题1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时(AB)A劳动力市场现象B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C劳动力市场D资本市场E就业与失业2 实证研究法的步骤有(ABCD)A确定和分析研究对象 B设定假设条件 C提出理论假说 D验证 E反馈3 对劳动力参与率的长期变动趋势描述正确的有(ABE)A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 B女性人口劳参率上升C女性人口劳参率下降D老年人口劳参率上升E老年人口劳参率下降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的产量变动可以分为(ABC)阶段A MP递减B AP递增C总产量绝对减少D总产量绝对增加E总产量不变5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时,由劳动投入的增加所引起产量的变动,判断正确的是(ACE)A第一阶段AP递增 B第一阶段AP递减 C第二阶段MP递减 D第二阶段MP递增 E第三阶段MP为负值6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短期企业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ABCE)A MRP=VMPB VMP=MP·PC MC=WD MP=WE VMP=MC7 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有(ABC)A充分就业 B同质劳动力有同样工资 C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 D体现工资差异 E增大工资总额8 人口年龄结构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BC)A劳动年龄人口占失业人口比重B劳动年龄人口占人口总体比重 C劳动年龄组内部年龄构成 D劳动年龄组外部年龄构成 E就业人口总量9 货币工资的影响因素有(ABE)A货币工资率 B工作时间长度 C劳动力数量 D价格指数 E工资制度10 关于货币工资计算公式正确的是(ABC) A工资标准×实际工作时间B计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C计件单价×合格产品数量D计件工资率×总产品数量E计时工资率×合格产品数量11 福利所具有的特征有(ABCD)A福利支付以劳动为基础 B法定性 C企业自定性 D灵活性 E公平性12 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为(BC) A当期支付 B实物支付 C延期支付D支票支付E现金支付13 均衡国民收入等于(ABDE)A总供给B总需求C投资+储蓄 D消费+储蓄 E消费+投资14 失业类型分为(ABCD)A摩擦性失业 B技术性失业 C结构性失业 D季节性失业 E阶段性失业15 需求不足性失业具体表现形式为(CD)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增长差距性失业D周期性失业E季节性失业16 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BE) A平均劳动时间 B失业率 C就业人数 D失业人数 E失业持续期17 对失业造成的影响下列判断正确的有(ACD) A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 B失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C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D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E失业有利于国民收入的增长18 政府支出包括(BD) A赠与B政府购买C税收D转移支付E政府呆坏帐19 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有(BDE)A劳动力供给量B最低社会保障C劳动力需求量D最低劳动标准E工会20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有(ACE)A财政政策 B就业政策 C货币政策 D金融政策 E收入政策21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措施有(ACE)A扩大政府购买B减少政府购买C增加政府转移支付D增加税收E降低税率22 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ADE)A调节法定准备金率B调整税率C调整利率D调整贴现率E公开市场业务23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措施和作用有(ABCD)A增加货币供应量B降低利率C刺激投资和消费D增加总需求E降低消费需求24 收入政策在社会经济中具有以下重要作用(ABCD) A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 B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C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D有利于限制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及其危害E有利于物价的稳定25 调控收入与物价的关系,控制工资收入增长过度诱发通货膨胀的措施有(ABC) A制定工资-物价指导线B在物价和工资增长过快且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情况下,对物价和工资进行管制以致于冻结C实施以税收为基础的收入控制政策,约束企业工资发放过度的行为D依据法律规定,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E削减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来减少总需求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二章劳动法一单选选择题1 劳动法的首要原则是(A) A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 B物质帮助权 C报酬权 D休息休假权2(B)是劳动权的核心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 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 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3 所谓(C)是对劳动者权益和权能的保护,包括人身权益和财产权利,法定权利和约定权益A基本保护B优先保护C全面保护D部分保护4 政府制定或调整重大劳动关系标准时应当贯彻“三方原则”,即政府,工会,(D)共同参与决定A企业B员工C员工代表D企业家协会5 不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是(A) A自由性 B社会性 C互济性 D补偿性6(B)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7(A)是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8(C)是当前我国调整劳动关系的主要依据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称为(D) A劳动法律 B宪法 C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 D劳动规章10 将①宪法②劳动法律③行政法规按照法律效率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①③11(B)不具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任意解释 C司法解释 D行政解释12(A)是雇员与雇主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 A劳动合同 B雇用规则 C司法解释 D集体合同13(D)是通过工会与雇主或雇主协会按照合法的程序,经过集体谈判达成的关于一般劳动条件的协议A劳动合同B雇用规则C司法解释D集体合同14(C)是以法律共同体的长期实践为前提以法律共同体的普遍的法律确信为基础A法官法B判例法C习惯法D成文法15(A)是指劳动法的各项具体劳动法律制度的构成和相互关系A劳动法的体系 B劳动法的渊源C劳动法的原则 D劳动法的内容16(B)包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工资制度,劳动卫生制度以及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制度等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7 劳动法规定的劳动标准为(D)劳动标准,具有单方面的(D)A最高,非强制性B最低,非强制性C最高,强制性 D最低,强制性18(D)在于保障劳动者的物质帮助权,其功能是使劳动者在年老患病工伤失业和生育等情况下能够获得帮助和补偿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B劳动标准制度C职业培训制度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19 劳动法监督检查的(A)即包括《劳动法》各项规定的实施状况也包括劳动法律部门各项劳动法律规范的实施状况A内容B目的 C客体 D方式20(A)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法律关系B劳动合同关系C劳动行政关系D劳动服务关系21 劳动关系的产生使以劳动条件的(C)为其条件A合并B具备 C分离 D完整22 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B)A法律原则B国家意志C劳动权利D法律渊源23(A)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4(C)是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A法律文本B双方当事人C劳动合同D法律渊源25(B)是劳动行政主体与劳动行政相对人之间,为实现和保障劳动关系的运行而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行政法规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6(C)是劳动服务主体与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之间,在劳动服务过程中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和有关法律规范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 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劳动法律渊源27(D)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A劳动法律原则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关系28 运用劳动法的各种调整方式将劳动关系转化为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A)调整A第一次 B第二次 C第三次 D第四次29 劳动法律关系是一种(D),雇主和雇员在劳动法律关系之中即是权利主体又是义务主体,互为对价关系A劳动关系 B法律关系 C劳动合同 D双务关系30 劳动法律关系的(A)是指依据劳动法律的规定,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与者,即雇主与雇员A主体B客体C内容D事实31(A)的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 C无劳动行为能力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32 劳动法律关系的(C)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33 劳动法律关系的(B)是指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实物 A原则 B客体 C内容 D事实34依据劳动法律事实是否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法律事实可分为劳动法律行为和(D)A劳动法律形式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5(A)是指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具有一定法律后果的活动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36(D)是指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能够引起一定的劳动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A劳动法律行为B劳动法律渊源C劳动法律体系D劳动法律事件二多项选择题1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特点是(ABCDE)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是指导性的法律规范 C反映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D高度稳定性E高度的权威性2 劳动法基本原则是(CDE) A反映劳动法律部门的特点 B作为指导性的法律规范C指导劳动法的制定,修改和废止D指导劳动法的实施 E有助于理解,解释劳动法3 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是(ACE)A保证劳动者劳动权的原则 B平等就业权原则 C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 D自由择业权原则 E物质帮助权原则4 劳动权保障具体体现为(BDE) A平等就业权 B基本保护C自由择业权D全面保护E优先保护5 下列属于劳动权的是(ABCDE)A平等就业权 B劳动报酬权 C自由择业权D休息休假权 E职业培训权6 下列属于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的是(ABCDE)A参加和组织工会的权利 B平等协商的权利 C集体协商权 D共同决定权 E知情权7 属于社会保险特征的有(BCD)A自由性B社会性C互济性D补偿性E知情权8 下列属于法律渊源的有(ABCDE)A劳动法律 B行政规章 C正式解释 D雇用规则 E地方性劳动法规9 根据解释主题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ABC)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行政解释 D任意解释 E合同解释10 下列属于劳动法构成体系的有(ABCDE)A促进就业法律制度 B劳动标准制度 C职业培训制度 D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E劳动争议处理制度11 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E)A社会保险的体制B社会保险的项目C社会保险的种类D社会保险的适用范围E社会保险的筹集,运营和管理12 按照劳动法的所有制结构模型,将劳动法体系划分为(ABCDE)A国有企业劳动法律制度B集体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C股份制企业劳动法律制度 D私营企业和个体经营劳动法律制度E外商投资企业劳动法律制度13 劳动法体系的构成为(ABCD)A劳动关系法 B劳动标准法 C劳动保障法 D劳动监督检查法 E劳动合同法14 劳动关系法的构成为(ABCDE)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 C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制定法 D职工民主管理法 E劳动争议处理法15 劳动标准法的构成为(CDE)A劳动合同法 B集体合同法 C工作时间法 D工资法 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6 劳动保障法的构成为(ABCD)A促进就业法 B职业培训法C社会保险法D劳动福利法E劳动安全卫生标准法17 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为(DE)A劳动合同关系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D存在现实劳动关系E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范畴18 劳动法律关系主要包括的类型为(ABC)A劳动合同关系 B劳动行政法律关系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民事劳务关系 E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19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包括(ABDE)A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B其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C劳动服务法律关系 D双务关系 E具有国家强制性20 劳动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DE)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了 E行为能力21 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分别为劳动法律关系的(ABC) A主体 B内容 C客体 D出发点 E归宿22 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ABC)A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 B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 C无劳动行为能力人 D部分劳动行为能力人 E丧失行为能力人23 各类用人单位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AB)A用工权利能力 B用工行为能力 C劳动休息权利 D劳动权利能力 E行为能力24 劳动法律行为包括(ABCDE) A合法行为 B违约行为 C行政行为 D仲裁行为 E司法行为第三章现代企业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 企业战略是指企业为了使用未来环境的变化,寻求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而制定的(A)的谋划与方略A总体性和长远性 B总体性和全局性 C全局性和系统性 D长远性和风险性2 当整个行业日趋成熟时,行业成长变(D),导致为了生存而产生的积累竞争,利润()A快,上升 B快,下降C慢,上升D慢,下降3(C)时影响企业战略决策的首要外部条件 A经济环境 B技术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社会文化环境4 企业资源优势具有(B),企业要不断投入以保持和创新其优势A绝对性和时间性B相对性和时间性C绝对性和暂时行D相对性和暂时性5(B)属于企业的基本活动 A采购管理 B售后服务 C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D技术开发6在SWOT分析图中,位于第Ⅱ象限的企业应采取(A)战略 A扭转型 B增长型 C防御型 D多种经营型7 差异化战略的制定原则包括效益原则,适当原则和(B)A领先原则B有效原则C总成本最低原则D持久原则8 在一般竞争战略中,(C)时选择行业内一部分或某一些细分市场作为其目标市场和竞争的领域A低成本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9(B)行业的特点是销售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竞争加剧 A新型行业 B成熟行业 C衰退行业 D稳定行业10 衰退行业的战略制定包括(A),和合适定位战略,迅速推出战略A领导地位战略B差异化战略C重点战略D稳定战略11 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是战略管理工作的(A) A主体 B客体 C内容 D重点12(C)是指预定的战略目标或标准,是战略控制的依据 A实际成效 B绩效评价 C战略评价标准 D纠偏行动13 安全余额越大,销售额紧缩的余地就(A)经营越(A) A大,安全 B大,危险 C小,安全 D小,危险14 当经营安全率低于(D)时,企业就要做出提高经营安全率的决策 A 50% B 40% C 30% D 20%15 决策树的分析程序包括①剪枝决策②计算期望值③绘制树形图,按照分析程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③①②D ①③②16(A)又称为“华德决策准则” A悲观决策标准 B乐观系数决策标准 C中庸决策标准 D最小后悔决策标准17 PDCA循环法是将①计划②执行③检查④处理四个阶段周而复始的循环进行计划管理的一种方式,将四个阶段按顺序排列正确地是(A) A ①②③④ B ③②①④ C ③①④② D ④①③②18 建立合理有效的(C)是企业完成计划任务的关键 A计划体系 B决策体系 C目标体系 D营销体系19 市场营销是企业经营管理的(B) A起步环节 B中心环节 C结束环节 D中间环节20 市场是(D)购买者和(D)购买者的总和 A显性,隐性B男性,女性 C城市,农村 D现实,潜在21 按照(C)不同,可将市场分为商品市场,服务市场,技术市场,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信息市场A买方的类型 B卖方的类型C交换对象D活动范围和区域22(A)提供的产品具有以下特性:不可储存,无法转售和不可触知A服务市场B商品市场C技术市场D金融市场23 消费者市场是指所有为了(B)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个人和家庭所构成的市场A家庭消费B个人消费C市场消费D社会消费24 在复杂的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包括①引起需求②收集信息③评价方案④决定购买⑤买后行为。
三级安全教育的答题技巧指南安全教育是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中,各类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培养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三级安全教育被广泛实施和推广。
作为参与者,我们不仅要了解安全知识,还要掌握答题技巧。
本文将向大家介绍三级安全教育的答题技巧指南,帮助大家在答题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分数。
一、理解题意,仔细审题在答题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并理解其中的含义。
不要只看表面的文字,还要注意理解背后的意思。
一道题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点,需要我们仔细审题,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避免在答题中出现偏差。
二、注意选项之间的区别给定题目后通常会给出选项供我们选择。
在选择时,我们要注意选项之间的细微差别。
有时候一个词的差异可能决定了答案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选择答案时,我们要认真比较选项之间的差异,确保选出的答案是最准确的。
三、关注题目中的关键词在安全教育的答题中,题目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会帮助我们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题目中出现的“不”,“一般”等词语会改变答案的方向。
在答题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关键词,避免因为疏忽而产生错误的答案。
四、构建知识框架,注意整体把握安全教育的知识内容繁多,各类领域都有所涉及。
为了更好地掌握答题技巧,我们需要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通过学习和积累,我们可以将安全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这样,在答题过程中,我们就能更好地把握整体,避免过分专注于某个细节而错失其他的相关知识。
五、注重实践,巩固知识答题只是掌握知识的一种手段,实际的应用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为了巩固学到的安全知识,我们可以进行实践操作。
通过模拟场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实践不仅能够巩固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安全原则和方法。
六、切忌背诵,理解为主在学习安全知识时,我们不应仅仅追求记忆,而应理解为主。
背诵只能记住表面的知识,没有真正的理解无法应对实际问题。
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指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第三篇辅导练习相关知识和能力要求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略二、简答题1. 答:(1)岗位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岗位分析为员工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3)岗位分析成为企业改进岗位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岗位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
(5)岗位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因此,可以说,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2. 答: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而工作丰富化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3. 答:在工作岗位分析的准备阶段,主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的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确定调查项目;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渐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4. 答:(1)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 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 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 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5. 答:(1) 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2) 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3) 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 (4) 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5) 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6) 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三、计算题1.解:×××××∑(每种产品年总产量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定员人数=年制度工日8定额完成率出勤率(1-废品率)(30020)(40030)(50040)(20050)232518 1.250.9(10.08)⨯+⨯+⨯+⨯≈⨯⨯⨯⨯-=(人)2.解:(1)根据十天内的就诊统计数据,可求得每天的就诊人数的均值X 和标准差σ如下:=++++++==∑=101101351321101251301nXX ni i123(人次)σ=8.47≈8(人次)且已知保证95%可靠性前提下,μ﹦1.6所以,医务所每天就诊人数的上限为:X+μ×σ﹦123+1.6×8﹦135.8≈136(人次)(2)该医务所每天诊病总工作时间该医务所必要的医务人员数=每个医务人员实际工作时间1361556080.85⨯==⨯⨯(人)除了必要的医务人员外,还应该按照一定比例配备辅助人员和勤杂人员(此处各配备1人)。
同时考虑到医务人员需要值夜班,应再增加1名医务人员,因此,该医务所需要安排的医务人员数量为:5+2+1=8人。
四、案例分析题1.答:(1)同意李明的做法。
工作岗位分析是对企业各类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分析与研究,并由此制订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等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的过程。
(2)工作岗位分析的步骤和程序: 第一步,准备阶段① 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②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确定调查项目。
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③ 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④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⑤ 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第二步,调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在调查中,灵活运用访谈、问卷、观察、小组集体讨论等方法,广泛深入地搜集有关岗位的各种数据资料。
对各项调查事项的重要程度、发生频率详细记录。
第三步,总结分析阶段该阶段首先对岗位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归纳、总结。
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作出全面深入的考察,充分揭示其主要任务结构和关键影响因素,并在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撰写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答:(1)总经理郭福错误在于:①没有对公司人力资源费用进行预算审核和支出控制,导致销售额下降而费用没有降低;②面对公司的亏损,没有与他人探讨,更没有深入分析原因,而是凭主观臆断采取行动;③盲目裁员,没有考虑不同部门间的区别,要求所有部门都必须裁减10%。
(2)郭福摆脱困境的对策:作为总经理,郭福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到真正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找到导致销售额下降而费用没有降低的原因是:没有对公司人力资源费用进行预算审核和支出控制,因此,建议郭福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步,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①审核人工成本预算。
具体方法是:注重内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注重比较分析费用使用趋势;保证企业支付能力和员工利益。
②审核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
首先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
第二步,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控制①制定控制标准。
这是实施控制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②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
将控制标准落实到各个项目,在发生实际费用支出时看是否在既定的标准内完成目标。
③差异的处理。
如果预算结果和实际支出出现差异,要尽快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要以实际情况为准,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做出进一步调整,尽量消除差异。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答案略二、简答题答:公文筐测试(in-basket test),也叫公文处理。
这是被多年实践充实完善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管理干部测评方法,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分析各种资料、处理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等工作活动的集中和抽象。
测试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
该情境模拟的是一个公司在日常实际中可能发生的或者是经常发生的情境,比如面临下级的请示、客户的投诉、同级部门的协助请求、外部供应商提供产品信息等。
提供给应试者的公文有:下级的请示、工作联系单、备忘录、电话录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背景知识──公司基本情况、市场信息、外部各种环境等。
把这些公文等资料放在一个公文筐中,公文筐测试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通过测试指导语的说明,让应试者以管理者的身份假想自己正处于某个情境──常常是模拟出一定的危急情况下,完成各种公文的处理。
主考官通过观察其处理过程对其个人自信心、企业领导能力、计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敢担风险倾向能力、信息敏感性等实际能力做出判断与评价。
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文件编写要逼真;文件的处理难度要有差异,素材要充分;向应聘者介绍背景情况;处理结果交给评价小组;三、计算题1.解:招聘总成本20000+15000+2000+1000+3000+35000+5000=49500(元)应聘人数=38+19+35=92(人)总成本效用=实际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2/49500≈0.4(人/万元)招聘录用比=录用人数/应聘人数=2/92≈2.2%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2/3≈66.7%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92/3≈3066.7%2.解:计算步骤如下:(1)建立矩阵10 5 9 18 (-5)13 18 6 12 (-6)3 24 4 (-2)18 9 10 16 (-9)(2)对以上矩阵进行行约减,即每一行数据减去本行数据中的最小数,得新矩阵如下:5 0 4 137 12 0 61 02 29 0 1 7(-1) (-2)矩阵中第一列和第四列都不含“0”,因此转入第三步,进行列约减。
(3)对以上矩阵进行列约减,即每一行数据减去本行数据中的最小数,得新矩阵如下:(4)在上述矩阵中画“盖“盖0”线只有3条,小于矩阵的维数4, 因此转入第五步,进行数据转换。
(5)数据转换。
上述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最小数λ为1,将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减去1, “盖0”线交叉点处的数加1, 得新矩阵如下:(6)在上述矩阵中画“盖4, 因此转入第七步,进行数据转换。
(7)数据转换。
上述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最小数λ为3,将矩阵中未被“盖0”线覆盖的数减去3, “盖0”线交叉点处的数加3, 得新矩阵如下:0 0 3 73 13 0 10 4 5 04 0 0 1(8) 在上述矩阵中画“盖0”线。
“盖0”线有4条,等于矩阵的维数4,因此转入第九步,求最优解。
(9) 求最优解。
①最后一列只含有一个“0”,将该列中的“0”打“√”。
⨯”。
②将第三行中另外一个“0”打“③将第一列中另外一个“0”打“√”。
⨯”。
④将第一行中另外一个“0”打“⑤将第二列中另外一个“0”打“√”。
⨯”。
⑥将第四行中另外一个“0”打“⑦将第三列中另外一个“0”打“√”。
最终结果见以下矩阵0√0× 3 73 13 0√ 10× 4 5 0√4 0√0× 1得到最优解如下:赵——A;钱——D;孙——B;李——C。
对照工时消耗表,完成任务的总时间为10+9+6+4=29四、改错题1.答:(1)“配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优秀人员找到和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改为“配置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所有人员找到和创造发挥作用的条件”。
(2)“这就是要素有用原理”改为“这就是能位对应原理”。
(3)“不管怎么样,群体的整体功能都会得到放大”改为“群体的整体功能不都会得到放大,需要互补产生合力”。
(4)“这就是弹性冗余原理”改为“这就是动态适应原理”。
(5)“要尽可能满负荷”改为“要尽可能满负荷,同时不能超越身心极限”。
2.答:(1)“多班制体现了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改为“工作轮班制体现了劳动者在时间上的分工协作关系”。
(2)“工艺过程不能间断的,必须实行轮班制”改为“工艺过程不能间断的,必须实行多班制”。
(3)“工作轮班制的组织要注意生产的具体情况,以便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时间”改为“工作轮班制的组织要注意生产的具体情况,以便充分利用工时和节约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