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一年级音乐下册《知识与技能》名师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14.09 MB
- 文档页数:11
《知识与技能》名师教案教学目标:1、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杨柳青》,并尝试用江苏方言来演唱。
2、通过学习江苏民歌《杨柳青》,让学生能从中感受了解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3、通过聆听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民歌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家乡和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并尝试二声部演唱。
2、知道衬词的作用,并唱好衬词部分。
3、注意音准与节奏、读音的准确性,使学生能够较完整以及准确的进行演唱。
教学过程:一、民歌赏析1、导语:听一听,在音乐声中你还记得这首谁的故乡?找出相应的图片。
播放故乡是北京、内蒙古大草原、大雁湖片段这三首作品中,哪两首是民歌?对呀,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表现民族个性与文化生活的民歌,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听到唱起这些歌曲,就犹如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2、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引出江苏之美,锁定扬州。
介绍小调及五声调式。
我们汉族有民歌吗?那是自然的呀,有一首汉族民歌世界闻名。
江苏民歌《茉莉花》——这是一首典型的扬州小调,而且,汉族的很多民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是以五声调式的形式出现的,由12356五个音所构成的。
二、发声练习与揭示课题1、发声练习,跟琴模唱旋律让我们唱的像柳枝一样舒展的,花朵点缀其中轻巧可爱的跟音乐填词。
让我们在音乐中舒展柳枝,轻点星绿吧。
2、揭示课题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江苏民歌,曲名也有一番春意,叫杨柳青。
让我们来完整的聆听,感受一下曲调中的春意吧。
三、学唱歌曲1、学初听讨论把握情绪基调,分析歌曲之所以叫杨柳青的原因。
找出唱“杨柳叶子青啊青”的乐句,学唱。
杨柳的嫩条才刚刚发芽呢。
柳树飘得更起劲了。
杨柳树越长越茂盛了,非常茂盛的杨柳叶子。
2、发现围绕杨柳叶子的衬词,学唱。
讨论方言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能使歌曲更加活泼欢快,有趣。
方言演唱的衬词让我们一听就知道是江苏民歌更加体现江苏民歌的特点。
3、再次聆听全曲,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谱面划分乐句,发现使歌曲欢快活泼热情的音乐要素:乐句长短不一,节奏型紧凑,乐句起伏大。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上《知识与技能响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响板》是人音版音乐一上的教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响板进行音乐演奏。
教材中包含了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时值、节奏的划分等基础知识,以及响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五线谱的基本知识,了解响板的特点和演奏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和演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开展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音乐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但可能对五线谱和响板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引导和培养,同时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此外,学生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五线谱的基本构成和音符时值,掌握响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演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五线谱的基本构成、音符时值,响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五线谱的识读,响板的演奏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欣赏、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分组合作、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信息化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段生动有趣的音乐片段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础知识讲解:介绍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时值,讲解响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响板演奏,教师巡回指导。
4.音乐欣赏:欣赏优秀响板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人音版(敬谱)一年级下册《知识与技能音的高低》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比赛获
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知识与技能:能够感受和分辨音乐的快慢。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快慢。
【教学难点】
分辨音乐快慢的不同。
【教学策略】
讲授法、演示法、学习法、游戏法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板书、头饰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感受音乐的快慢。
1.律动
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先动起来,小耳朵要注意听音乐哦?
2.小结
师:刚才我们随音乐走路的速度是?生:先慢后快。
(板书:慢、快)3.出示课题。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一上《知识与技能响板》教案一. 教材分析《知识与技能响板》是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响板为主要的节奏乐器,通过简单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乐趣。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旋律简洁明快,节奏重复性强,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能力还在培养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演唱《知识与技能响板》这首歌曲。
2.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响板作为节奏乐器,感受音乐节奏的乐趣。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知识与技能响板》这首歌曲。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地使用响板,保持节奏的稳定。
五. 教学方法1.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如何使用响板,如何保持节奏的稳定。
3.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响板乐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一套。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
3.准备教学场地,确保空间足够,便于学生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2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音乐游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学习的状态。
游戏可以是以响板为主题的,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到响板,对响板有初步的认识。
2.呈现(3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知识与技能响板》这首歌曲,包括歌曲的旋律、节奏等,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歌曲的演唱练习,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进一步巩固歌曲的学习。
《知识与技能》名师教案教学理念:古琴是我国古老的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因它曲高和寡使人对它望而却步,甚至将古琴与古筝混淆。
为拉近与古琴的距离,让学生喜欢古琴,我选用水墨动画和熟悉的影视剧中古琴的演奏片段,以及现代古琴曲《凉凉》,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传承古琴艺术,弘扬传统文化。
教材分析:第一课《古风新韵》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内容是认识中国古老的乐器——古琴。
古琴又称“七弦琴”,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音色古朴、浑厚、悠远、庄严而富有变化,泛音、散音、按音三种音色相互融合使古琴具有独特的“天地之音”和空灵感。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喜欢古琴,同时感受古琴“安静悠远”“天人合一”的意境,体会古琴独特“天地之音”和空灵感。
2.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模仿、体验、对比感受古琴独有的音色特点。
3.知识与技能:了解古琴基本构造,记住古琴特有的三种音色,学习最基本的“减字谱”取字原则。
教学重点:记住古琴的散音、泛音、按音三种音色。
教学难点:三种音色对应的勾、吟、点指法练习。
教学策略:为贴近学生生活体现“古风新韵”,我选用了两首传统古琴曲《流水》片段和《仙翁操》,一首现代古琴曲《凉凉》进行聆听。
带领他们了解和感受古琴。
由琴的构造、琴的音色、减字谱、三个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幻灯片、音响设备、黑板、古琴。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视频播放:欣赏古琴曲《流水》片段/水墨动画《绝弦》1.音乐描述了什么样的故事?2.音乐的音色给你什么感受?3.什么乐器演奏的?设计意图:选择水墨动画《绝弦》视听结合进行导入,拉近古琴与学生的距离,在“此处无声胜有声”中体会古琴的音色及意境。
二、新课教学:(一)古琴的构造播放视频:《古琴文化》1. 琴的起源——传说“伏羲造琴”2. 琴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3.琴的结构--—蕴含天地人三种文化:天:面板——天空、琴徽——十二个月和四年一次的闰月。
地:底板——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