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
- 格式:ppt
- 大小:2.87 MB
- 文档页数:18
年级:六年级学科:音乐主题:《北京喜讯到边寨》一、前端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在音乐教材第十一册,之前,经过五年的音乐欣赏活动,学生已经有了一些音乐欣赏知识,如:对音乐表现要素的具体分析、对管弦乐队的了解、对各种乐器音色的辨别等。
本课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学的知识及音乐的想象与联想,对这首管弦乐曲作简单的分析,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和认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和鉴赏音乐的能力。
《北京喜讯到边寨》描写了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传到边寨,边寨的各族人民热烈欢呼、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这首乐曲风格既统一,又富于变化,曲调新颖,舞蹈性强,情绪欢快而热烈,堪称经典之作。
粉碎“四人帮”的事件离学生现在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让学生理解粉碎“四人帮”这个喜讯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我利用课件向学生介绍乐曲的时代背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四人帮”(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他们祸国殃民,做了很多坏事,全国人民对他们恨之入骨。
1976年,党中央终于把他们清除出党了!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让学生了解这一时代背景,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乐曲风格,更好地体会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想象各族人民欢歌狂舞的庆祝场面。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比较各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及情绪的不同,使学生能够听辨出不同的音乐形象。
(2)培养及发展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4)通过音乐欣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懂得56个民族团结一心,共同祝愿祖国繁荣昌盛。
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分析乐曲的7个主题旋律,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及音乐形象。
这首乐曲较长,有7个主题旋律,风格既统一又有变化。
听一遍需要4分钟,如何充分利用课上的40分钟,既对乐曲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兴趣、提高学生多种能力呢?我采取的方法是:在初听乐曲后,请学生说出音乐风格和乐器音色及自己的感受等。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的一首歌曲。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表达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心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明快的节奏和跳动的旋律表现喜悦的心情,第二乐段以抒情的旋律表达边寨人民的感激之情。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易于学生学习和演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一定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他们喜欢欢快的音乐,能够参与合唱活动,并能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但在音乐欣赏和理解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
2.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的掌握。
2.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
五. 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讲解、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乐谱和录音。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绪。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乐谱,让学生观察歌曲的结构和旋律特点。
然后,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演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针对学生的演唱情况,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集体演唱歌曲,教师检查学生的演唱效果,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和感受。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的特点和演唱要点。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回家后,练习演唱歌曲,并尝试分析歌曲的民族特点。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哎,说起《北京喜讯到边寨》这堂音乐课啊,我心里头那是五味杂陈,跟打翻了调料罐似的。
这课啊,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带着学生们从繁华的京城一路奔向了遥远的边疆,那滋味,别提多带劲儿了!一开始,我琢磨着怎么把这好消息,哦不对,是《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曲子里的喜悦劲儿给传达出来。
你想啊,北京来的喜讯,那得是多大的乐子,能让边寨的兄弟姐妹们乐成啥样?我就想着,得让学生们先感受到那份“喜”,再跟着音乐的节奏,一步步走进那个画面里去。
课上,我先是放了一段视频,那画面美得跟画儿似的,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一群穿着五彩斑斓衣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围着火堆跳舞,笑得比花儿还灿烂。
学生们一看,眼睛都亮了,一个个跟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讨论起来:“看那边,那衣服真好看!”“他们跳得真带劲!”我一看,嘿,这情绪算是调动起来了。
接着,咱们就开始正式学曲子了。
这曲子啊,旋律欢快得跟小溪流水似的,一会儿高亢激昂,一会儿又温柔缠绵,就像是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我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收到喜讯的边寨人,心里头那个激动啊,简直要溢出来了。
然后,我就带着他们一句一句地唱,一句一句地感受那份喜悦和激动。
可你别说,这学曲子啊,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儿。
有些学生啊,音准老是找不准,唱得跟走调的小鸭子似的。
这时候,我就得使出浑身解数,又是示范又是鼓励,还得时不时来点小幽默,比如:“哎呀,你这声音怎么飞到外太空去了?快点回来,咱们在地球上唱歌呢!”学生们一听,都乐了,紧张的气氛也缓解了不少。
最让我感动的是,当学生们终于能够完整地唱出这首曲子时,那种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就像是真的从音乐中感受到了那份来自北京的喜讯一样。
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它能够跨越地域、跨越文化,将人们的心紧紧相连。
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我还沉浸在那种喜悦的氛围中无法自拔。
看着学生们意犹未尽的样子,我知道,这堂课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音乐教学,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的共鸣。
《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京喜讯到边寨》。
一、说教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首热情奔放的管弦乐曲,由郑路、马洪业作曲。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生动描绘了边寨人民听闻喜讯后的狂欢场景。
乐曲采用了多段体的结构,旋律富有变化,节奏明快,配器丰富多样。
通过对不同主题的重复、变奏和发展,展现了边寨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的喜悦心情。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曲在音乐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还能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力,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说学情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_____年级的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和欣赏能力,但对于管弦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表现欲。
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听辨出乐曲中的不同主题,了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乐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分析、模仿、表现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乐曲的不同主题,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分辨出乐曲中的各种乐器音色,并理解其在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聆听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乐曲,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要素,从而获得对音乐的直接体验。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设计教学年级:五年级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册第三课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郑路、马洪业合作完成的一首管弦乐曲,创作于1976年。
“喜讯”指的是1976年党中央粉碎了“四人帮”篡党夺权的阴谋,把中国从危难中解救出来。
作曲家运用苗族和彝族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疆,各族人民纷纷奔走相告、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
乐曲是多乐段单乐章结构。
由引子、六个乐段、尾声组成。
全曲风格统一,富于变化,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浓郁的民族音乐风格更显得绚丽多彩,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风格特征,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引导学生了解音乐结构,运用图形谱记忆旋律、捕捉乐曲中每个主题的旋律走向。
听辨圆号、小提琴等乐器的音色。
3.哼唱音乐主题,记忆音乐。
4.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参与表现音乐。
教学设计意图:《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一部充满激情的作品,作品为多段体结构,音乐素材取于苗族、彝族的民间音乐,表达了边寨人民的喜悦心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乐曲包括引子和六个主题以及第一主题的反复再现。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听懂这部作品,了解它的音乐风格特征,分析它的音乐要素,记忆它的主题,都是需要老师有效的引导。
本节课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首先设计分段聆听,从教学难点入手,在教学中运用图形谱,把乐曲中六个主题的旋律走向分别用一个简单的线条表现出来,有效帮助学生捕捉旋律、记忆旋律。
教学中还运用了哼唱、律动和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参与体验并表现音乐。
另外,为了注重调动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思考,在聆听的过程中去判断、联想,逐步了解音乐的特点和结构。
教学设计亮点:运用了画图谱、律动、哼唱等方法来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参与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形成对各段主题的理解、体验、记忆以及对音乐风格的感受。
北京喜讯到边寨课后反思《北京喜讯到边寨课后反思》(一)嘿,亲爱的朋友们!刚上完《北京喜讯到边寨》这堂课,我这心里啊,那叫一个感慨万千!这堂课一开始,同学们的积极性就特别高,一双双眼睛亮晶晶的,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我心里可美啦,想着这堂课肯定能顺顺利利的。
在讲解音乐知识的时候,我发现有些同学的眼神有点迷茫,哎呀,我当时就知道,可能是我讲得有点复杂啦。
下次一定得用更简单、更有趣的方式来解释,让每个同学都能轻松听懂。
播放音乐的时候,那欢快的旋律一出来,好多同学都跟着节奏摇摆起来。
可我也注意到,有几个同学似乎没有完全沉浸进去,是不是我没有引导好他们感受音乐的魅力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小组讨论的时候,那场面可热闹啦!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感受,不过有的小组讨论得有点偏题了,我还得加强引导,让讨论更有针对性。
最让我开心的是,到了表演环节,同学们都大胆地展示自己,虽然动作不是那么标准,但是那份热情和投入,真的让我特别感动。
这堂课下来,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比如,要更关注每个同学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还要多设计一些有趣的互动环节,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
不过总的来说,同学们的表现还是很棒的,我也会继续努力,给大家带来更精彩的音乐课堂!《北京喜讯到边寨课后反思》(二)哈喽呀,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和你们聊聊《北京喜讯到边寨》这堂课的课后反思。
这堂课啊,就像一场热闹的音乐派对,有欢笑,也有小遗憾。
一上课,我就被同学们的热情点燃了,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脸,让我瞬间充满了能量。
可是在讲解乐曲的创作背景时,我讲得太投入,没注意到有些同学已经有点不耐烦了,看来我得学会控制节奏,不能一股脑儿地把知识灌给他们。
音乐响起的时候,那欢快的节奏本应该让大家都嗨起来的,但是有几个同学却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我在想,是不是我没有把音乐的感染力传递到位,还是他们本身对这种风格不太感兴趣呢?这让我有点小失落。
分组活动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同学们叽叽喳喳的,像一群快乐的小鸟。
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2课《北京喜讯到边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京喜讯到边寨》是人音版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欢快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北京喜讯传到边寨的喜悦场景,反映了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情。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以重复的节奏和旋律展现了喜讯的传播,第二乐段则以变化的主题展现了边寨人民的欢庆。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明快,旋律简单,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音高等概念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音乐表现力和情感理解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体验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北京喜讯到边寨》。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在演唱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歌曲所传达的喜悦氛围。
3.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我国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风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4.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热爱音乐、欣赏音乐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歌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变化音和节奏处理,以及音乐表现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聆听、学唱、表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
2.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和相关视频,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4.教师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演唱和表现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北京喜讯到边寨》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氛围。
2.学唱歌曲: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重点讲解变化音和节奏处理。
3.演唱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不正确的地方。
4.音乐表现: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作、表情等手段,表现歌曲的喜悦氛围。
5.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