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语文雷雨导学案
- 格式:docx
- 大小:32.20 KB
- 文档页数:7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曹禺和《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导学案___年__月__日课题课型训练点主备人使用人审核人班级二()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会人四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难点预测1、默读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
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导学过程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测预习。
检测预习的方法:1、独立完成。
2、展示交流。
3、纠错。
4、同伴评价。
1、给下列汉字注音。
压___乱___垂___彩虹_____自我评价:A B C2、给下列汉字注音组词。
同伴评价:A B C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课文,我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对()、()、()大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点燃激情,预习检测。
猜谜语导入: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他,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的泪珠下。
板书:雷雨(一)让学生读学习目标,不理解的地方教师解释。
(二)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
(课件出示)二、唤起兴趣,自主学习。
1、小组交流。
2、自主完成日积月累。
(教师关注学生独学的状态)三、树立自信,同伴交流。
(一)质疑求证。
对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对子相互质疑求证。
(二)收获分享。
(展示)(三)对子互查完成情况,互批导学案。
(四)教师点评。
同伴评价:A B C学生活动过程教师导学过程四、认领任务,小组讨论。
学法提示:1、小组明确任务。
2、品读课文。
3、小组交流。
4、汇报展示1、默读课文,说一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雷雨的,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2、小组讨论: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五、大胆质疑,张扬个性提出自己的发现并能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观点。
六、达标测评,学以致用。
1、读一读,用下面每句话中加粗的字写话。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雷雨导学案及答案一、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戏剧《雷雨》的背景和作者,熟悉剧情梗概;2. 分析戏剧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他们的性格特点;3. 探讨戏剧中的主题和思想。
导学内容:1. 《雷雨》简介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老师简单介绍《雷雨》这部戏剧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步:简要了解《雷雨》教师给出简要的剧情梗概,并带领学生回顾剧中的重要场景和角色。
第三步: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教师列出主要人物名称,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在剧中的体现。
第四步:戏剧的主题和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雷雨》这部戏剧所探讨的主要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总结出戏剧所传达的核心价值观。
第五步:总结导学内容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下节课的重点。
二、答案1. 《雷雨》简介《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于1934年首演。
该剧以民初上海为背景,通过展示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破裂的故事,探讨了封建传统与个体自由的冲突以及爱情与婚姻问题。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与压抑,对当时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2. 主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章以诚:中年掌管家庭的男人,聪明、精明,为人风趣,善于为自己争取主动。
- 王夫人:章以诚的妻子,固执、刚愎,迷信并掌握家庭的经济大权。
- 沈世博:章以诚的大学同学,痴情、憧憬伟大事业的青年,心地善良。
- 华老栓:中年人,坐立不安,担心家庭事务,悔恨过去错失的机会。
- 孔绍棠:住在华老栓家的财主,善于扮演各种角色、夸夸其谈。
- 宋秀英:华老栓的儿媳,女人味十足,聪明、机智。
- 宋慧乔:守寡妇女,一直对沈世博心存爱意。
3. 戏剧的主题和思想《雷雨》通过展示章以诚和王夫人之间的家庭矛盾,探讨了封建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摧残以及家庭中的权力斗争。
它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男尊女卑、自由受限的现象。
该剧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我解放,对封建传统的束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8雷雨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积累优美词句。
3、观察天气,写一篇日记。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提问: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2、引发想象:教师播放雨前和雨时的音像资料(风声、雨声、雷声),听完两段录音,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感情朗读1、品读课文:你能通过声音让人感受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象吗?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出示生字。
指名读、齐读、领读。
把自己的识字方法分享给大家。
4、指名读课文,正音,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讲了、、的景象。
至段写了雷雨前的景象,至段写了雷雨中的景象,至段写了雷雨后的景象。
5、观察书上两幅图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教师提出读书要求: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
2、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全班交流汇报读书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四、回顾梳理内化目标1、课堂小结:作者经过非常仔细的观察,才把文章写的这么美,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者一样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做个细心的观察者,这样,你一定会有许多精彩的发现!2、拓展延伸A、雷声小了,()。
B、池塘里的水满了,()。
C、()了,()了。
五、达标测评反思目标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并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18 雷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中:下雨雨大雨小(叶子、蝉)(树、蜘蛛)后:天亮了太阳出。
二年级雷雨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会认“压、蝉、垂、户、扑”5 个生字,会写“雷、乌、黑、压、垂、户、迎、扑”8 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教学难点能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想象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雷雨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然后提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雷雨声)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雷雨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
(板书课题:雷雨)(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2)开火车读、齐读。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雷雨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精读课文,感悟景象1、学习雷雨前的部分(第 1-3 自然段)(1)自由读第 1-3 自然段,边读边想:雷雨前的景象是怎样的?(2)交流汇报。
理解“压”字,感受乌云的来势汹汹。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抓住“乱摆”“垂”“逃”等词语,体会大风和蜘蛛的惊慌。
指导朗读,读出雷雨前的紧张气氛。
(3)小结:雷雨前,乌云密布,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一切都显得那么可怕。
2、学习雷雨中的部分(第 4-6 自然段)(1)默读第 4-6 自然段,说说雷雨中的景象是怎样的?(2)交流汇报。
抓住“哗,哗,哗”“越来越大”“看不清”等词语,感受雨势的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雨势由小到大的变化。
(3)小结:雷雨中,雨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朦胧。
3、学习雷雨后的部分(第 7-8 自然段)(1)自由读第 7-8 自然段,想想雷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2)交流汇报。
理解“清新”一词,感受空气的清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阅读剧本,了解剧情,把握其中的矛盾冲突,了解人物的性格。
2.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能力目标1.学会鉴赏戏剧,提高学生鉴赏戏剧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品味人物语言,探测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而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借助浓重的戏剧氛围及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传达的悲剧意识(性格的悲剧、命运的悲剧、生存的悲剧)【教学设想】1.通过反复阅读和分角色朗读,品味戏剧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
2.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片段,与课堂点拨、品读一词一句及比较鉴赏相结合,激发学生欣赏戏剧文学的兴趣。
3.拟采用屏幕投影的方式,扩大课堂容量。
4.课型:品读·鉴赏课5.教时:一教时【重难点简析】1.戏剧语言在展开冲突,显示人物性格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言为心声,品读语言应是开启人物心灵的一把钥匙。
因此我确立本课教学重点为:引领学生在把握矛盾冲突的基础上,通过对周朴园语言的品读,探究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2. 作者说《雷雨》“揭示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鉴赏时为了避免用“社会问题剧”的主题模式“削足适履”地硬套剧作,我将教学难点确定为:引领学生感受作品的悲剧意识,探究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资料《雷雨》结局片断1分30秒)雷雨之夜,在幻想、憧憬、挣扎、嚎叫之后,三个爱恨交织,有着火热人生的年轻人同时踏上了生命的不归路。
这就是当年23岁的曹禺创作的四幕话剧《雷雨》的结局。
那么今天,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近这位被称为“中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进《雷雨》。
二、审美感知,整体把握。
1.【投影】曹禺和《雷雨》简介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及训练重点】1、识记理解“涔涔”“郁热”“昧心”等词语及文学常识。
2、了解作品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特点。
3、体会戏剧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情节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作者作品简介2、分角色朗读3、理解课文节选部分的矛盾冲突4、课堂讨论:周朴园爱鲁侍萍吗?一、导入简介作者及《雷雨》的大致情节二、速读理清人物关系及矛盾冲突填图练习三、讨论课后练习二:主要矛盾冲突是什么?为什么?四、课堂活动:辩论正方:一二组——周朴园爱鲁侍萍反方:三四组——周朴园不爱鲁侍萍[通过辩论,疏通“重逢”一节的情节脉胳,赏析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总结要点:1、周朴园曾经喜欢过,甚至爱过2、他始乱终弃的原因(性格特点、阶级特性)3、周朴园的人物性格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三六、板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阅读赏析“斗争”一场2、归纳人物性格及主题3、课堂练习一、阅读赏析“斗争”一场讨论1、周朴园有没有顾父子之情,为什么不顾?2、剧中通过鲁大海的话交代了什么?3、侍萍为什么不认儿子周萍?二、讨论总结人物性格1、周朴园: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虚伪的反动资本家。
2、鲁侍萍:3、学生自己归纳鲁大海的人物性格。
三、讨论剧本为什么以“雷雨”为题?四、归纳主题通过一个封建资产阶级的家庭内错综复杂的矛盾,提示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反映了正在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20年代中国的社会现实。
五、课堂练习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让学生自己找印象深刻的句子,加以分析讨论。
教师可点拔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台词中能表现人物心理的句子。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雷雨导学案第【2】篇〗【活动目标】1、学习观察夏季雷雨前后的天气变化。
2、尝试用语言表达夏季雷雨前后的情景。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雨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
2.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
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30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
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
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
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
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四、本文的情节结构本文可分两部分。
16《雷雨》导学案三、探究规律,指导书写(用时:10分钟) 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特点。
2.教师范写。
3.指导学生运用书写规律书写生字。
4.展示书写成果,师生评价。
流:“迎”字最后写走之旁;“垂”第二横最长,第三笔竖写在竖中线上;“扑”是左窄右宽的字。
2.认真看教师的范写,跟教师书空。
3.学生运用书写规律,端正姿势,独立书写剩下的生字。
4.组内先进行互相评议,然后在班内展示,集体评议,再把没写好的字书写两遍。
提高书写能力及观察能力。
四、拓展延伸,想象说话(用时:7分钟) 1.想象说话:雷雨过后,蝉又叫了,青蛙也叫了,它们会说些什么?2.拓展阅读,出示小诗《雨后》。
1.(1)蝉也许会说:“我再也不用害怕狂风暴雨了,我又可以欣赏美丽的景色了。
”(2)雷雨过后,一切恢复了平静,景色是那么美好。
小青蛙会说:“雷雨过去了,我又可以出来唱歌了,快瞧,天上的彩虹多美呀!”2.通过自读、领读、齐读等形式读小诗。
教师可以让学生把雷雨后的景象写下来,养成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每日提醒励志名言:1、播下一个信念,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2、人生的绚丽多彩和卑微只因是平台不同,而决定平台的恰恰是自己平时的行为和习惯。
3、如果把学习看作投资的话,它应该是一本万利的,应该是世界回报最多的投资。
4、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攀爬的。
5、学习只是一种状态和一种习惯而已。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语文教案 / 小学语文 / 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二年级语文雷雨导学案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18、雷雨
导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导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导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课件、图
课时安排:
两课时
导学过程
检查预学案
学生预习课文,观察天气变化
导学案
一、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
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扩词练习
5、说记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评议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
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
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评议。
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
)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
配雨声齐读。
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
(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
齐读。
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
笔写一写。
新课标第一网
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
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
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拓展训练
1、感情朗读
2、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
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6、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
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设计:
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教学反思: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