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的形成过程
- 格式:docx
- 大小:65.00 KB
- 文档页数:5
自行车发展历程自行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
它经历了很多的改进和发展,演变成了现代人们熟知的形态。
以下是自行车发展历程的简要介绍。
自行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
最早的自行车被称为“跑车”,它没有踏板和链条,骑手需要用脚在地上推动车身前进。
这种自行车很快在欧洲广为流行,并得到了一些改进。
在19世纪中叶,踏板被引入到自行车设计中,骑手只需要用脚踩踏板就能驱动车轮,这样大大提高了自行车的速度和效率。
随着踏板的引入,自行车的设计逐渐完善。
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候,以安全型自行车为代表的现代自行车开始出现。
安全型自行车的前轮比后轮大,骑手坐在车架上,操作更加稳定安全。
这种设计的自行车成为了20世纪初期的主流交通工具。
同时,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更轻便的折叠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可以方便携带,非常适合城市居民使用。
随着工业化的进步,自行车的生产开始工业化生产。
20世纪20年代,自行车成为了大众的交通工具,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品牌和型号。
在这个时期,自行车的制造和设计也更加精细化,配备了刹车、变速器等新的装置,提高了自行车的性能和舒适度。
在20世纪后期,自行车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动自行车开始流行起来。
电动自行车具有电池和电机,在骑行时可以提供辅助动力,大大减轻了骑手的劳动强度。
电动自行车并不需要人们付出太多体力,因此在城市里使用非常方便。
近年来,共享单车的出现给自行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共享单车解决了自行车存放和维护的难题,方便了人们的短途出行。
同时,共享单车的发展也推动了自行车设计和智能化技术的创新。
现在,许多共享单车配备了定位、支付和租借等功能,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便捷。
总的来说,自行车是一个经历了几个世纪发展的交通工具。
从最早的跑车到现在的电动自行车和共享单车,自行车在设计、性能和使用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自行车的发展一直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变化,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自行车的发明和历史》教案教案自行车,这个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的发明和历史,也是一个非常有趣和重要的话题。
在学校中,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教学,来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和历史,并深入探寻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目标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和历史,并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功能。
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自行车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和保护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
二、教学内容1.自行车的发明和历史自行车的发明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早期。
最早的自行车是由德国人卡尔·冯·达茨发明的,它的轮子是由木头制成的,没有轮胎,也没有变速器。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自行车经过了不断的改进和升级,各种新的设计和结构也不断出现。
直到现在,自行车仍然在不断的进化和发展。
2.自行车的结构和部件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部件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学生需要了解车架、车把、车座、链条、轮胎等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它们是如何配合工作的。
通过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部件,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行车的运行和维护。
3.自行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自行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是环保、健康、经济、方便的交通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减少污染、锻炼身体、节省开支和方便出行。
同时,自行车也是重要的运动项目,各种自行车比赛和活动也在各地举行。
通过介绍自行车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它。
三、教学过程1.引入在课堂开始时,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你们经常骑自行车吗?”、“你们知道自行车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吗?”等等。
通过引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正式教学在正式教学中,可以通过PPT、视频等方式来介绍自行车的发明和历史,结构和部件,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展示,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自行车相关的知识。
自行车的工艺流程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受欢迎的运动和休闲方式。
而自行车的制造过程也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工艺流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一辆完美的自行车。
下面将介绍自行车的工艺流程。
1. 设计自行车的制造过程首先需要进行设计。
设计师根据市场需求和用户喜好,设计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包括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等。
设计师需要考虑到自行车的外观、结构、材料等方面,以确保自行车的性能和美观性。
2. 材料准备制造自行车所需的材料包括钢管、铝合金、碳纤维等。
这些材料需要经过切割、成型、焊接等工艺,才能成为自行车的各个零部件。
在材料准备阶段,需要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和尺寸,以确保自行车的稳定性和耐用性。
3. 零部件制造自行车包括车架、车轮、变速器、刹车等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需要经过精密加工和装配才能成为完整的自行车。
车架制造需要进行焊接、热处理等工艺,车轮制造需要进行轮毂、辐条、轮圈等组装工序,变速器和刹车需要进行精密的加工和调试。
4. 组装在零部件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自行车的组装工艺。
组装工艺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工艺标准进行,确保各个零部件的安装位置、角度、间隙等都符合要求。
组装工艺还包括调试和检测工序,以确保自行车的性能和质量。
5. 表面处理自行车的表面处理包括喷涂、电镀、阳极氧化等工艺,这些工艺可以提高自行车的表面硬度、耐腐蚀性和美观性。
表面处理工艺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环境条件,以确保表面处理的质量和一致性。
6. 质量检测自行车制造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检测工艺。
质量检测包括外观检查、尺寸测量、性能测试等多个方面,以确保自行车的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
质量检测还包括耐久性测试和安全性测试,以确保自行车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安全可靠。
7. 包装和出厂最后,自行车需要进行包装和出厂工艺。
包装工艺需要考虑到自行车的体积、重量、运输方式等因素,以确保自行车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出厂工艺包括产品标识、合格证明等工序,以确保自行车的质量和合规性。
一、利用技术进化理论分析某种产品的演进过程。
伴随人类需求对产品形式、功能、质量、审美的不断提高,自行车设计不断创新,人类需求的质量、数量及对产品形式的不断变化,迫使自行车设计不得不根据需求变化及实现的可能,增加自行车的辅助功能,改变其实现形式。
从历史的观点看,自行车处于进化之中。
自行车的进化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系统选择零部件。
第一辆自行车被发明时,发明人考虑的问题是:自行车的部件是什么?驱动部件的形式是什么?驱动的方式是什么?经过多次实验,第一辆自行车由机架及木质的轮子组成,骑车人的脚是驱动力,靠蹬地摩擦驱动前后两个木质车轮转动。
没有车把、传动链条、转向装置,需要改进。
第二阶段为改善零部件。
发明人改进组成技术系统的不同零部件,对其形状、各种关系进行优化,采用更合适的材料、尺寸,选择链传动机构,增加转向装置、脚踏板、鞍座等,于是结构系统、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逐一出现。
第三阶段为系统动态化。
例如结构的动态化、功能的动态化、材质的动态化等。
在车架结构的连接方式上,很多采用刚性连接的零部件改为柔性连接,故出现折叠自行车。
自行车的机械结构系统与电力系统的集成,设计出电动自行车、折叠电动自行车,从而引发电动自行车新技术系统的出现,同时增加了自动化的程度。
第四阶段为系统的自控制。
自行车系统应该能够自动地适应交通环境,因此,未来自行车的设计上应增加安全行车指示系统,例如,在车架显要部位安装LED指示方向灯,可在骑车即将转向时预警后方或前方行人本车要左转或右转,确保人的行车安全。
还应突显自动化与机械化相结合的趋势,同一辆自行车,根据人的不同需求,即可满足用脚蹬踏健身需求,又可满足纯电力轻松快速代步需求。
这一进化步骤还没有广泛实现,但可从电动自行车设计中看出该进化步骤已初显。
二、描述一个问题,查找冲突矩阵得出发明原理。
(需找出改进的参数和恶化的参数)1.问题描述:怎样使雨伞挡雨的面积更大?普通的雨伞挡雨面积小,而且如果增加雨伞的面积则会使雨伞的质量增加,也使支撑架的受力加大使雨伞容易变形,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中国自行车的历史发展过程
自行车传入中国的时间为18世纪末,由法国人发明。
自行车由模型诞生到今天形态的演变过程如下:
清朝时期:自行车刚传入中国时,并未受到中国人的青睐。
一方面是因为造价高昂,且骑行技术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中国的道路颠簸不平,难以操控。
民国初期:自行车开始在京城街头出现,但只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以及少数留洋归来的人家才有。
自行车被视为一种奢侈品,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
民国时期:京城出现了“玩车一族”,他们把自行车捯饬得非常漂亮。
有的在车把上装上反光镜,有的给车把配上颜色鲜艳且带长穗儿的把套儿,有的给车安上双响的铃铛。
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
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21课《自行车》教案自行车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交通工具,它不仅能带给人们便捷的出行方式,还能锻炼身体和提高生活质量。
而在小学科学冀人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第21课中,我们将深入了解自行车的构造、使用和保养,并学会如何安全地骑行。
第一部分:自行车的构造自行车的构造主要由底座、前叉、后分叉、车把、车铃、扳手和后储物篮等零部件组成。
底座是自行车的基础,它由坚固的金属材料制成,能够承受骑行的重量。
前叉和后分叉是连接车轮和底座的部分,它们也是支撑整个自行车的关键部件。
车把是骑行时的操作杆,它能够控制车辆的方向。
车铃则可以用来发出声音,提醒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自行车的存在。
扳手是用来调整自行车的各个部件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自行车的良好状态。
后储物篮则是用来携带物品的部件,我们可以放置书包或购物袋等物品。
第二部分:自行车的使用为了更好地使用自行车,我们需要掌握正确的骑行技巧和安全知识。
首先,要确保选择合适尺寸的自行车,骑行时能够自如地掌握车把。
接着,需要调整座位的高度,保证脚能够轻松接触到地面。
在骑行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平衡,双手握住车把,保持身体放松并用力踩踏脚踏板。
同时,要时刻关注周围的交通情况,提前预判和避让其他车辆。
当我们需要停车时,可以采用向左或向右转动车把来减速或停下。
第三部分:自行车的保养为了确保自行车的正常使用,我们需要进行定期的保养和检查。
首先,要保持车轮的充气状态,确保它们的气压适当。
充气时要使用气泵,并注意掌握适当的气压数值。
其次,要定期检查和润滑链条,确保它的运转顺畅。
链条上有油脂时,要用软布擦拭干净,然后再滴上适量的链条油。
另外,要检查和调整刹车器和变速器的工作情况,确保它们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最后,要注意车灯和反光镜的使用,确保夜间骑行时的安全性。
在使用自行车时,我们还需要遵守一些交通规则和安全知识。
首先,要佩戴安全头盔,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其次,要选择合适的车道,遵守交通信号和标志,确保骑行安全。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自行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在人类社会中存在了几个世纪。
它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进。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自行车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自行车的出现1.1 早期自行车的雏形:早在18世纪末,人们开始尝试制造能够自主行驶的车辆。
这些早期的自行车并没有脚踏板,而是由人们用脚来推动。
1.2 第一辆现代自行车的诞生:1817年,德国工程师卡尔·冯·德拉斯设计出了第一辆具备脚踏板的现代自行车。
这一发明标志着自行车的真正诞生。
1.3 早期改进和普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自行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包括轮胎的改良、齿轮的引入等。
这些改进使得自行车逐渐普及起来。
二、自行车的工业化生产2.1 自行车产业的兴起:19世纪末,自行车开始进入工业化生产阶段。
大规模的生产使得自行车的价格大幅下降,普通人也能够负担得起。
2.2 技术改进的推动:工业化生产的推动下,自行车的技术不断改进。
轮胎的材料和结构得到改良,使得自行车更加舒适和耐久。
2.3 自行车的市场扩大:自行车成为了大众的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了便捷的出行方式。
同时,自行车也成为了一种休闲和运动的方式,进一步扩大了市场。
三、自行车的多样化发展3.1 山地自行车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山地自行车开始流行起来。
它的特点是适应复杂的地形,具备更强的操控性和耐久性。
3.2 公路自行车的发展:公路自行车则注重速度和舒适性,专门用于公路骑行比赛。
轻量化的材料和空气动力学设计使得公路自行车达到了更高的速度。
3.3 电动自行车的崛起:近年来,随着电动技术的进步,电动自行车逐渐崭露头角。
它结合了传统自行车的优势和电动助力的便利,成为了城市出行的新选择。
四、自行车的未来展望4.1 智能化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自行车也将越来越智能化。
例如,智能导航系统、健康监测装置等将为骑行者提供更好的体验和安全保障。
4.2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自行车作为一种零排放的交通工具,将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普通自行车的工作原理自行车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交通工具,它的工作原理相对简单。
它由车架、车轮、链条、脚踏、刹车系统等部件组成。
当骑行者用力踩踏脚踏时,自行车就能够前进。
下面将详细介绍自行车的工作原理。
我们来看看自行车的车架。
车架是自行车的支撑结构,它由上管、下管、座管和前叉组成。
车架通常由钢铁、铝合金或碳纤维等材料制成,具有轻量化和强度高的特点。
车架的设计旨在提供稳定的平衡和舒适的骑行姿势。
接下来是自行车的车轮。
车轮由轮毂、辐条和轮胎组成。
轮毂是车轮的中心部分,它通过轴承连接到车架上。
辐条则连接轮毂和轮缘,使车轮保持稳定性。
轮胎则提供了对地面的接触,它通常由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抓地力和缓冲效果。
自行车的链条是骑行者用力踩踏时传递动力的关键部件。
链条连接了脚踏和后轮的齿轮,通过齿轮的转动将骑行者的力量传递到后轮上。
当骑行者用力踩踏时,链条会紧紧地固定在齿轮上,使齿轮转动,从而推动后轮前进。
脚踏是骑行者用来踩踏的部件,它通过与链条的连接将骑行者的力量传递给链条。
脚踏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耐用和防滑的特点。
骑行者通过交替踩踏左右脚,不断地给链条传递动力,使自行车前进。
刹车系统是自行车上的重要安全装置。
它包括前刹车和后刹车。
当骑行者用力按下刹车把手时,刹车线会拉紧,使刹车垫与车轮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力,减慢自行车的速度或停下来。
刹车系统的设计旨在提供可靠的制动效果,确保骑行者的安全。
除了上述部件,自行车还有许多其他细节,如鞍座、把手、变速器等。
这些部件都有各自的功能,为骑行者提供舒适和便利。
普通自行车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骑行者的踩踏力量,通过链条将动力传递给后轮,从而推动自行车前进。
车架、车轮、刹车系统等部件的设计和功能都旨在提供稳定、安全和舒适的骑行体验。
自行车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交通工具,深受人们喜爱。
无论是作为代步工具还是运动方式,自行车都能给人们带来健康和快乐。
自行车的发展历史简介100字
自行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其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
19世纪初。
最早的自行车是由德国人卡尔·德斯和法国人皮埃尔·米
歇尔·马瑞厄斯共同发明的,这种自行车采用了木制车架和坚固的车轮,没有任何悬挂系统,乘坐者需要通过踩踏来推动车轮前进。
随着
科技的不断进步,自行车得到了不断的改进,从最初的木质车架逐渐
演变为钢铁车架和铝合金车架,车轮也从实心轮演变为充气轮。
同时,刹车系统、速变系统和减震系统的应用,使得自行车的性能和舒适性
得到了极大地提升。
在20世纪,自行车的使用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推广,成为了大多数人出行所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特别是在中国,自
行车更是曾经的“铁马”,成为了人们出行、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工具。
然而,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城市交通的改善,自行车的地位逐渐下降。
但是,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健康意识的提升,自行车再次成为了人
们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电动自行车的出现更是给自行车行业带来
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总的来说,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让我们看到了科技
和人类智慧的结合,也让我们思考自行车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行车的介绍
自行车是由人力脚踏驱动的、有两个车轮的陆地交通车辆,俗称自由车、脚踏车或单车(在日本称为“自耘车”;在中国大陆、台湾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
自行车无噪音、无污染、重量轻、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和维修方便,既能作为代步和运载货物的工具,又能用于体育锻炼,因而为人们所广泛使用。
而自行车究竟起源于哪个年代、由谁发明的、之间的演变过程则很少人知道。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
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自行车问世后迅速成为当时欧洲人青睐的交通工具。
19世纪一些欧洲人也构思出了一些理想的自行车图。
自行车起源
自行车发明的早期阶段,人们认为越大的轮子行驶的速度越快,两名男子骑着一辆车轮几乎为一人高的自行车。
在自行车的发明阶段,有些人并没有把自行车的两个轮子设计成前后放置,而是把两个轮子做成了左右放置,这种自行车的外形有些类似轮椅18世纪末,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最早的自行车。
这辆最早的自行车是木制的,它的结构比较简单,既没有驱动装置,也没有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
即使这样,当西夫拉克骑着这辆自行车到公园兜风时,在场的人也都颇为惊异和赞叹。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实用型的自行车出现于19世纪初。
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在法国巴黎发明了带车把的木制两轮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虽然仍旧用脚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边前行一边改变方向,它一问世便引起了人
们的极大兴趣。
法国人大量进行仿制,一时间,巴黎街头涌现出成百上千的自行车。
在1830年,法国政府还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随后,自行车的技术、性能不断得到改进。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发明了蹬踏式脚蹬驱动自行车,骑车时两足不用蹬地,提高了行驶速度。
1869年诞生的雷诺型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轮也改为钢圈和辐条,采用实心轮胎,使自行车更加轻便。
1887年,英国人劳森完成了链条驱动自行车的设计。
同年,英国人邓鲁普研制出了充气轮胎。
从此,自行车技术也完成了向商业化的转化,批量生产并投入市场。
自行车的发展历程
1791年
法国人西弗拉克发明了最原始的自行车。
它只有两个轮子而没有传动装置,人骑在上面,需用两脚蹬地驱车向前滚动。
1801年
俄国人阿尔塔马诺夫设计出世界上第一辆用踏板踩动的自行车。
1817年德国人德雷斯在自行车上装了方向舵,使其能改变行使方向。
1818年
德国人德莱斯开始制作木轮车,样子跟西夫拉克的差不多。
不过,在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子,可以改变前进的方向.但是骑车依然要用两只脚,一下一下地蹬踩地面,才能推动车子向前滚动,他自称为:小马崽(图二)。
因此德国男爵卡尔德莱斯成为一般公认的自行车发明人!
1839年
,苏格兰人麦克米伦制造出木制车轮,装实心橡胶轮胎、前轮小、后轮大、坐垫较低、装有脚踏板和曲柄连杆装置,骑者可以双脚离开地面的自行车。
同年,麦克米伦又将木制自行车改为铁制自行车。
1840年
英格兰的铁匠麦克米伦,在德莱斯发明的“小马崽”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他在前轮的车轴上装上曲柄,再用连杆把曲柄和前面的脚蹬连接起来,并且前后轮都用铁制。
这样一来,人的双脚真正离开了地面,由双脚的交替踩动变为轮子的滚动。
1842年,麦克米伦骑上这种车,一天跑了近20千米(图三)。
法国的米肖父子.在前轮上安装了能转动的脚蹬板,车子的鞍座架在前轮上面。
他们把这辆车冠以“自行车”的雅名,并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层出,让观众大开眼界(图四),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
但是因高度的关系上下车及下坡时十分危险容易跌倒以及存在危险性又把鞍座改为固定在车架上(图五)。
1867年
英国人麦迪逊设计出第一辆装有钢丝辐条的自行车。
1869年
英国的雷诺首先用辐条来拉紧轮辋,用钢管制成车架,并首先在轮辋上装上了实心的橡胶带,使自行车的重量大大减轻。
德国斯图加特出现了由后轮导向和驱动的自行车,同时车上采用了滚动轴承、飞轮、脚刹、弹簧等部件。
1874年
真正具有现代化形式的自行车诞生。
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别出心裁地装上链条和链轮,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
但仍然不够协调与稳定(图六)。
1886年
英国的机械工程师斯塔利,从机械学、运动学的角度设计出了新的自行车样式,装上前叉和车闸,使用滚子轴承,前后轮大小同,以保持平衡,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还首次使用了橡胶车轮。
显著地提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
斯塔利不仅改进了自行车的结构,还改制了许多生产自行车部件用的机床,为自行车的大量生产和推广应用开辟了宽阔的道路,因此他被后人称为“自行车之父”。
他所设计的自行车车型与今天自行车的样子已经基本一致了。
英国人詹姆斯把自行车前后轮改为大小相同,并增加了链条,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7年
德国曼内斯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生产。
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从医治牛胃气膨胀中得到启示,将自家花园用来浇水的橡胶管粘成圆形并打足气装在自行车上,这是充气轮胎的开端。
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充气轮胎是自行车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创举不但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行车的骑行性能,也解决了自行车多年来最令人难受的震动问题,同时更把自行车的速度又推进了许多。
而且完善了自行车的使用功能。
从1791年到1888年,自行车的发明和改进,经历了近100年中这些发明者的不懈奋斗。
从此,基本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时至今日,自行车已成为全世界人们使用最多,最简单,最实用的交通工具。
也许人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自行车的发明者们,他们的名字,丝毫不亚于汽车的发明者卡尔.本茨。
1925年
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达200万辆,其中英国占50%,成为当时主要的输出国。
其后自行车得到广泛的发展,结构上也有了改进和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汽车工业高速发展,自行车生产受到影响。
但到70年代,由于出现能源危机,世界上再次出现自行车热,自行车生产又得到飞速发展。
至80年代,全世界自行车产量已超过八千万辆,中国及台湾地区、日本、美国和西欧成为世界自行车生产中心。
2010年
中国生产的电动自行车共计2954万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动自行车生产和消费国,年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总产量和消费量的比重均超过90%。
这是来自北京水清木华的《2010-2011年中国电动自行车行业研究报告》(详见参考资料)
随着自行车的诞生也兴起了自行车运动。
1868年在法国举行了世界上首次自行车比赛,赛程为2公里。
1893年第一届世界业余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5年第一界世界职业自行车锦标赛创办,1896年自行车比赛被列为奥运会冲要比赛项目。
至尽各类自行车比赛多达几百个,其中尤以行程3900公里的环法自行车大赛最为著名。
自行车诞生于欧洲,但20世纪却在亚洲的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发展。
现在中国的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中国老百姓拥有5亿多辆自行车,年出口达到2000万辆。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自行车王国。
每天清晨和落日时分,滚滚车流在中国的城市中移动,这是最为壮观的一道风景,这是一条现在中国流动的长城。
50年代,自行车还是较为稀少的宠物。
60、70年代,自行车已经
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缝纫机、手表、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成为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象征。
人们谈论“飞鸽、永久”,不啻于今天人们谈论“捷达、富康”,谁家的自行车丢失了,公安局,派出所会立刻侦破。
在以轿车为高官专属的年代,自行车是百姓的自豪。
80,90年代,自行车的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篇一律的老样式被五光十色的新式自行车代替。
“飞鸽、永久”也不在独享殊荣。
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电力自行车等遍地开花。
过去自行车单一的实用功能衍变出娱乐功能,人们不再仅仅是骑车而是玩车。
人们对自行车的认识度也远比50年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