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12
药学专业自学考试(专科段)教学大纲考试说明《生物化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专科)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生物化学》第一版,张景海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年版。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生物化学》课程(专科)自学考试大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化学的概念及其内容1.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
2.掌握: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基本概念。
3.重点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生物化学与药学的关系一般了解:生物制品的医药用途。
第二章蛋白质化学第一节蛋白质的化学组成1.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重点掌握:氨基酸的概念及结构特点。
3.掌握:氨基酸的分类。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1.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1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
2.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三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1.了解: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及其沉淀。
2.掌握:蛋白质的两性解离和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性。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1.掌握:核酸的分类及其组成上的差异。
2.掌握:核苷酸的组成及其分类。
3.了解:构成核苷酸的碱基的结构。
第二节核酸的一级结构1.掌握:构成核酸一级结构的作用力及其方向。
2.基本了解:核酸一级结构的表示方法。
第三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1.重点掌握: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22.了解:DNA结构的多样性。
3.了解:DNA的三级结构。
4.掌握:DNA的生物学功能。
第四节R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1.掌握:三种不同类型RNA的基本生物学功能。
2.了解:tRNA的空间结构特点。
第五节核酸的理化性质1.了解:核酸的一般性质及其紫外吸收特点。
2.掌握:核酸的变性、复性和杂交的概念。
第四章酶第一节概述1.掌握:酶的催化作用特点。
2.了解:酶的命名和分类。
第二节酶的催化作用机制及活力测定31.基本了解:中间复合物学说和过渡态理论。
2.掌握:酶的催化作用本质。
药学生药学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初生代谢产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明显作用的化合物晶鞘纤维指纤维束周围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的显微构造。
云锦花纹指何首乌块根皮部环列的类圆形的异常维管束,其呈“云锦花纹”状。
星点大黄根茎髓部有多数环列或散在呈星点状的异型维管束,习称为“星点”。
怀中抱月松贝外层鳞叶两瓣,大小悬殊,大瓣紧抱小瓣,未抱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二杠茸呈圆柱状分枝,具一个分枝者的花鹿茸习称“二杠茸”过桥黄连根茎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茎杆,习称“过桥”。
芦头与芦碗人参的根茎较短细,习称为芦头。
人参根茎上交稀疏互排列的凹窝状茎痕,习称为芦碗鸡爪黄连味连根茎多簇状分枝,弯曲互抱,形似鸡爪,习称“鸡爪黄连”。
钉角附子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
朱砂点茅苍术呈连珠状或结节状圆柱形,表面灰棕色;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众多棕红色油点,习称“朱砂点”挂甲:质松脆,易分层剥离,断面黄色,有排列紧密的环状层玟,色深浅相间重迭,两层间有时可见小白点。
气清香:味先苦后回甜,放舌上有清凉感,不粘牙,能将舌及唾液染成黄色;其水溶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
五、简述题1、采用性状鉴定的方法如何区分松贝、青贝和炉贝。
2、黄连、黄柏粉末显微特征有何异同?答案:相同:都有石细胞鲜黄色和草酸钙方晶不同:黄连:1.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多角形,可见层纹,孔沟明显2.韧皮纤维鲜黄色,长梭形或纺锤形,壁厚,可见纹孔;3.木纤维众多,鲜黄色,可见纹孔。
4.鳞叶表皮细胞绿黄或黄棕色,壁微波状弯曲或呈连珠状增厚;5.螺纹或孔纹导管;黄柏: 1.石细胞有的分枝,枝端锐尖(川黄柏)或钝尖(关黄柏)。
2.纤维成束,晶鞘纤维周围的含晶细胞壁不均匀木化增厚,方晶密集。
3.黄色粘液细胞多单个散离,遇水渐膨胀3.黄柏药材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二者性状鉴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哪一种质量最佳?川黄柏:外表面黄褐色至黄棕色,内表面暗黄色或淡棕色,断面深黄色,纤维状,呈片状分层。
药物学课程(本科)自考大纲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药物学- 课程类别:本科自考- 学时要求:80学时二、课程目标- 了解药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熟悉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掌握药物的贮存和使用方法- 了解常见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三、课程内容1. 药物学基础- 药物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药物的分类及其特点- 药物的命名和化学结构- 药物的制剂和给药途径2. 药物代谢与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的半衰期和药物浓度的计算- 药物在不同群体中的药代动力学差异3. 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 药物效应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机制- 药物的剂量-效应关系和副作用- 药物的过敏反应和药物滥用- 药物相互作用和中药与西药的相互作用4. 药物贮存和使用方法- 药物贮存的要求和方法- 药物给药的准备和用药技巧- 药物处方和用药指导- 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药物管理5. 常见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常见药物的分类和功能- 常见疾病及相应的药物治疗- 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四、考核方式- 考试占比:80%- 实践操作占比:20%-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内容:课程所涵盖的知识点- 实践操作:药物剂量计算和用药指导五、参考教材- 《药物学基础》王明华著- 《现代药学》李智著- 《药物学实验指导》张华著以上为药物学课程(本科)自考大纲的基本框架,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和考核方式。
具体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资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祝学习顺利!。
⾃考药学专业(独⽴本科段)药物分析⼤纲福建省⾼等教育⾃学考试药学专业(独⽴本科段)《药物分析》课程考试⼤纲第⼀部分课程性质与⽬标⼀、课程性质与特点药物分析学是⼀门研究药品及其制剂的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等内容⼀门学科。
其主要运⽤化学、物理化学或⽣物化学的⽅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法。
药物分析学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定量分析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法;(⼆)以⼋类典型药物的分析为例,围绕药品质量的全⾯控制,讨论如何从药物的结构出发,运⽤化学的、物理化学的以及其他必要的技术与⽅法进⾏质量分析的基本⽅法与原理;(三)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法;(四)以代表性的⽣化药物和中药制剂为例,概论其质量分析的特点与主要⽅法;(五)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法;(六)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法与新技术。
⼆、课程⽬标与基本要求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与实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要求考⽣掌握我国药典中常⽤药物的分析原理、操作⽅法以及操作技能,应能正确理解、准确执⾏药典,具备独⽴完成药品全检的实际⼯作能⼒。
同时,培养考⽣在对药品质量控制中应⽤药物分析基本原理与⽅法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以达到本考试⼤纲所要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药物分析学的任务是培养具备强烈的药品全⾯质量控制的观念及相应的知识技能, 能够胜任药品研究、⽣产、供应、使⽤和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作,并具有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基本思路和能⼒。
药物分析是我国药学专业规定设置的⼀门主要专业课程,是整个药学科学领域⼀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标绪论⼀、学习⽬的与要求了解全⾯控制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熟悉药物分析的性质和任务以及判断药品质量依据、内容及全⾯控制药品质量的意义。
药学专业《生药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生药学》是开放教育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
是应用中药学、植物学、动物学、天然药物化学和药理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药效药理与临床医疗用途及开发利用的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学生从事天然药物的真伪鉴别、品种整理、质量评价和开发应用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使学生具有生药鉴定、中药新药研制及资源保护的基本工作能力和了解临床应用的初步知识。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要求1.了解生药学的发展及最新动态;熟悉生药的分类和记载。
2.了解生药标准化及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中药新药的研制与资源保护。
3.掌握生药的采收、加工、炮制、贮藏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4.掌握大纲规定的重要生药的来源、化学成分、鉴别特征、品质评价与应用,熟识常用生药,并能够准确识别常用药用植物和生药。
(二)基本技能要求1.掌握植物类生药显微标本片的制作技术。
2.掌握镜检,描述和作图等技术;3.掌握生药宏观、微观和显微化学的鉴别技能并能熟练地进行描述。
4.掌握大纲规定的物理、化学分析方法。
第二部分教学媒体的运用本课程教学媒体包括三种:文字教材、视频教材、网络课程。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视频主要包括录像教材和IP课件,各25学时,以系统讲授为主。
网络课件是课程学习资源的优化整合,同时将以良好的互动性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及要求本课程教学分为理论和实验两部分,课内学时36,2学分,第五学期开设。
生药学复习大纲备课讲稿生药学复习大纲生药学习题辅导2011级制药工程专业用各章复习提要,并附练习题,供复习参考。
第一篇总论Ⅰ绪论掌握生药、生药学、中药,草药,道地药材等的概念。
注意明确生药与中药概念的不同。
明确生药学研究内容与任务。
了解生药学的历史,熟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等重要本草著作的基本内容及其对生药学的贡献。
了解生药科学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1.熟悉常用的生药分类方法(自然分类、药用部位、化学成分、功效)。
2.了解生药的记载事项。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明确鉴定生药真实性和质量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部颁药品标准》。
了解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
掌握生药鉴定的方法包括: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和生物检定。
熟悉各种鉴定方法所包含的内容。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与贮存生药采收的原则,方法。
产地加工方法品质优良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与贮藏等。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了解生药炮制的目的及常用生药的炮制方法。
掌握黄芩、乌头、马钱子生药的炮制对其化学成分与药效的影响。
第二篇植物类生药一、藻类、菌类、蕨类、裸子植物生药基本内容:藻类、菌类生药的特点;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
裸子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麻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黄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的性状区别。
基本要求:1.掌握藻类、菌类生药的特征、分类和主要化学成分。
2.掌握冬虫夏草的来源、性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熟悉冬虫夏草混淆品状况。
3.掌握蕨类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化学特征4.掌握绵马贯众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化学成分、理化鉴别、药理作用及主要功效。
生药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药学的范围、研究对象及任务凡具有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计划生育的物质,统称为"药物"。
药物的来源,有的是天然产物及其制品,有的是人工合成的化学品与生化制品。
研究各类常用药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的学科,称为药物学。
我国古代记载药物知识的著作,大多称"本草",所载药物主要是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其中以植物(草类)药占大多数,故名本草。
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是指依据中医学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应用于医疗保健的药物。
中药包含中药材、饮片和中成药(成方制剂)。
中药材既是切制成饮片,供调配中医处煎服,或磨成细粉服用或调敷外用;又是供中药厂生产中药成方制剂或制药工业提取有效化学成分的原料药。
“草药”指地域性习惯使用,本草中未记载的天然药物,一般以植物为主。
中药和草药统称为“中草药”。
“民族药”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的民间药物。
"生药"一般是指来源于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的总称。
例如采用药用植物的全体(鱼腥草、穿心莲)、部分(甘草、丁香)、分泌物或渗出物(乳香、没药)或加工品(血竭、儿茶),或者采用药用动物的全体(金钱白花蛇、蛤蚧)、部分(鹿茸、羚羊角)、分泌物(蟾酥、麝香),经过一定方式的简单加工而得。
生药学(pharmacognosy)指以生药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生药的名称、来源(基源)、生产(栽培)、采制(采集、加工、炮制)、鉴定(真伪鉴别和品质评价)、化学成分、医疗用途、组织培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和新药创制的科学。
生药学逐步扩展到应用植物化学、植物化学分类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等学科知识来研讨天然药物的来源、分类、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等内容。
我国近期内生药学科的研究任务:1、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化的研究2、绿色中药材生产与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开发现代中药,参与国际市场竞争4、生物技术在生药学研究中的应用第二节生药的起源和发展一、生药学的历史二、我国生药的起源和本草沿革《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晶珠本草》。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药学专业(独立本科段)《药事管理学》课程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药事管理学是药学科学的分支学科,是药学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科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管理学科,具有社会科学性质,内容包括与执业药师执业有关的重要的药品管理基本知识、药事管理法规以及药学职业道德知识,是执业药师必备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将掌握药学的社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明确药品的安全有效与药事管理的关系,熟悉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质量保证和控制的相关管理准则,掌握药事法规和药师的职责与行为准则,了解药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尤其是我国药事管理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使考生了解现代药学实践中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理;熟悉我国和国外药事体制及组织机构;明确药品质量与管理的关系规律,并培养考生运用药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药事管理与法规(药事管理)与药学其它学科不同,在很大程度上,它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这不同于其他药学分支学科。
药事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主要来自于社会学、法学、经济学、心理学、管理科学等。
药事管理与法规的研究和应用内容侧重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心理学及计算机技术等非药学专业在药学领域的应用。
药事管理学的实践涉及药学领域的社会学问题。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药品管理相关知识第一章药事与药事管理一、学习目的与要求熟悉我国药事管理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熟悉我国宏观药事管理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掌握药事,药事管理的概念。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理解:药事及药事管理含义识记:药事管理的主要内容识记:微观药事管理组织机构的分类第二章药品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掌握药品质量,药品标准的概念。
熟悉药品的概念和药品的特殊性。
《生药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生药学课程英文名称:pharmacognosy, Pharmakognosie课程编号:学时:理论学时36,实验学时36,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四年制药学本科专业一、课程的地位、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生药学》是一门研究生药的科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结合我国实际,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化学、分析化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来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分、品质评价及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代《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
具有生药鉴定、质量评价、质量标准制定和新药研制的初步能力,熟悉生药的生产以及合理开发与利用天然资源的途径和方法,了解我国天然药物资源的概况。
因而本门课程在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教学分课堂讲授和实验两部分,通过学习要求达到:1.熟识常用生药300种,其中掌握重点品种60余种。
2.掌握生药鉴定和品质评价的一般方法和程序,能执行现行版《中国药典》及其他药品标准的有关规定。
3.具有整理祖国药学遗产和开发研究中药的初步能力。
先开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天然药物化学等。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篇总论绪论【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药及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熟悉生药学科的起源和发展,了解我国药物知识的起源和本草沿革,国外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生药学的发展及我国生药学的发展【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药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任务,难点是生药学的任务。
【教学内容】一、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二、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三、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的发展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生药的拉丁名命名原则,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了解生药学的分类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章重点是生药的拉丁名组成、生药的记载主要内容和常见生药分类方法,难点是生药分类法的优、缺点比较。
《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药学专业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用)一、考试说明《生药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生药学》第5版,蔡少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二、考试大纲第一篇总论绪论1.重点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
2.掌握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的概况。
特别是《神农本草经》、《本草经集注》、《唐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植物名实图考》等内容。
3.了解生药学的起源与我国生药学发展的概况。
第一章生药的分类与记载第一节生药的分类1.重点掌握生药按自然分类系统分类、按化学成份分类、按中医功效分类的定义,优缺点。
2.了解按药用部位以及其他分类方法的内容。
第二节生药的记载1.重点掌握生药的拉丁名组成。
2.掌握生药的记载项目。
第二章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合成第一节生物的初生物质代谢产物与次生代谢产物1.掌握生物的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那些类型物质。
第二节生药的化学成分1.重点掌握糖类、苷类、皂苷、强心苷、生物碱、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挥发油类、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基本母核、定性分析方法,特别是专属性定性反应。
2.了解各类化学成分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1.重点掌握生物合成研究的意义。
2.了解生源、生物合成研究的基本方法;基本生源生物合成途径。
第三章生药的鉴定第一节生药鉴定的意义1.掌握生药鉴定的定义与意义。
第二节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1.重点掌握生药的限量检查中有害元素、重金属、农药残留量、有害物质的检查内容。
2.了解生药的取样方法、常规检查项目。
第三节生药的原植物鉴定1.掌握生药原植物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第四节生药的性状鉴定1.掌握生药性状鉴定的定义与方法。
第五节生药的显微鉴定1.掌握生药显微鉴定的定义、方法、要点。
第六节生药的理化鉴定1.重点掌握一般理化鉴定中的成色反应、沉淀反应、微量升华、显微化学反应、荧光反应内容。
第七节 DNA分子标记鉴定1.了解DNA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原理、应用。
第四章生药采收、加工、贮存第一节生药的采收(略)第二节生药的产地加工1.掌握产地加工的方法。
各类生药的产地加工方法。
2.了解产地加工的定义与目的。
第三节各类生药的贮藏与保管1.掌握防止生药材变质失效的方法。
2.了解产地加工的定义与目的、生药主要养护要求及方法、生药贮藏的新技术。
第五章中药材的炮制第一节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1.了解中药材炮制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中药材炮制的目的1.重点掌握炮制的目的。
第三节中药材炮制的方法1.了解炮制的方法。
第四节中药材炮制的机制1.掌握个别中药材炮制的机制。
第六章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控制第一节影响生药品质的因素1.掌握影响生药材品质的自然和人为因素。
第二节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1.重点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2.掌握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内容。
2.了解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第二节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略)第七章生药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第一节我国生药资源概况1. 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第二节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1. 重点掌握生药资源开发的途径。
第三节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1.重点掌握中药、天然药物的注册分类及说明。
2.了解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注册的程序及要求。
第四节天然保健食品的开发(略)第五节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1. 掌握海洋生物的活性成分及应用。
第六节生物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略)第二篇各论第八章藻、菌类生药第一节藻类1.重点掌握昆布的基原、主产区、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二节菌类1.重点掌握冬虫夏草、茯苓、灵芝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第九章蕨类生药1. 重点掌握绵马贯众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和功效等。
2.掌握蕨类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类型。
第十章裸子植物类生药1. 重点掌握麻黄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等。
2.掌握银杏叶、紫杉、三尖杉的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
3. 了解裸子植物的生物学特征和化学特征。
第十一章被子植物类生药第一节双子叶植物纲1.重点掌握大黄、何首乌、川乌、附子、黄连、白芍、淫羊藿、厚扑、五味子、延胡索、板蓝根、苦杏仁、黄芪、甘草、黄柏、人参、三七、柴胡、当归、川芎、马钱子、黄芩、丹参、洋金花、毛花洋地黄叶、地黄、金银花、桔梗、青蒿、红花、苍术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坚定、理化鉴别、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二节单子叶植物类纲1. 重点掌握半夏、川贝母、西红花、莪术、天麻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十二章动物类生药第一节动物类生药概论1. 掌握动物的命名、动物类生药的分类、动物类生药的活性成分。
第二节重要生药1.重点掌握全蝎、鹿茸、麝香、牛黄、蟾酥、羚羊角的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别、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第十三章矿物类生药第一节概述(略)第二节矿物类生药1.重点掌握朱砂和石膏基原、产地、性状、显微、理化鉴定、主要化学成份、药理作用及功效。
2.了解矿物类生药的分类(说明:本大纲中略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药用植物学》考试大纲(药学专业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用)二、考试说明《药用植物学》课程自学考试大纲为药学专业自学考试独立本科段课程考试大纲,该大纲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命题的依据。
使用教材:《药用植物学》第五版,郑汉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二、考试大纲绪论1、了解药用植物学和相关学科的关系2、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方法3、一般了解药用植物的发展史第一章植物的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形态和基本构造1、重点掌握细胞的各种后含物的类型特征2、掌握细胞壁的结构和特化鉴别方法3、了解细胞的一般构造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分裂(略)第二章植物的组织第一节植物组织的种类1、掌握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和分泌组织的特征功能2、了解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主要特征功能第二节维管束及其类型1、掌握维管束的类型2、了解维管束的概念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第一节根1、重点掌握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特征;根的异常构造。
2、掌握正常根的形态特征:直根系和须根系的特征,定根和不定根的特征,侧根纤维根的特征。
3、了解根的变态及特征4、一般了解根的生理功能第二节茎1、重点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次生构造。
2、掌握茎的形态特征地下茎的类型及特征;地下茎和根的区别,块茎和球茎,块茎和小块茎,鳞茎和小鳞茎的区别,掌握茎的类型和特征。
3、掌握双子叶植物草质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双子叶植物茎和根茎的异常构造,单子叶植物茎的构造,单子叶植物根茎的构造。
4、了解茎的生理功能。
第三节叶1、重点掌握单叶和复叶的区别,叶的变态,叶序。
2、掌握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单子叶植物叶的构造。
3、了解叶的组成类型及特征,叶脉类型及特征。
4、一般了解叶的生理功能。
第四节花1、重点掌握花的组成部分与形态。
2、掌握花程式,花序的类型和特征。
3、了解花的类型和特征。
4、一般了解花的生理功能,孢子和花粉粒的形态结构。
第五节果实1、掌握果实的类型。
2、了解果实的形成和特征。
3、一般了解果实的生理功能。
第六节种子1、掌握种子的形态结构。
2、了解种子的类型。
3、一般了解种子的生理功能和寿命。
第四章植物分类概述第一节植物分类的目的意义1、了解植物分类的目的意义。
第二节植物分类简史1、了解植物分类简史。
第三节植物分类的等级1、掌握植物分类的等级。
第四节植物的学名1、掌握植物的物种命名法。
种下等级的学名表示法第五节植物界的分门别类1、了解植物界的分门别类第六节植物分类检索表1、了解定距式检索表2、一般了解平行式检索表、连续平行式检索表第五章藻类植物第一节蓝藻门1、了解藻类植物生活史,蓝藻门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药用植物第二节绿藻门1、了解绿藻门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药用植物第三节红藻门1、了解红藻门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药用植物第四节褐藻门1、掌握海带的主要形态特征2、了解褐门的主要特征及主要代表药用植物第六章菌类植物第一节菌类植物概述1、了解菌类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真菌门1、掌握真菌的通性,冬虫夏草,茯苓,主要特征2、了解真菌的分类和主要药用种类第七章地衣植物门1、了解地衣植物主要特征及松萝的主要特征第八章苔藓植物门1、了解苔藓植物门主要特征及苔藓植物生活史第九章蕨类植物门第一节蕨类植物主要特征1、了解蕨类植物门主要特征2、一般了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分类1、掌握有柄石韦,东北贯众的鉴别特征2、了解卷柏科,木贼科的主要特征第十章裸子植物门第一节裸子植物主要特征1、掌握裸子植物体的主要特征2、一般了解裸子植物的化学成分第二节裸子植物的分类1、掌握银杏科的主要特征2、了解麻黄科和红豆杉科的主要特征3、第十一章被子植物门第一节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1、掌握被子植物门的主要特征第二节被子植物分类依据的一般原则(略)第三节被子植物分类系统简介(略)第二节被子植物的分类及重要药用植物1、重点掌握毛茛科、木兰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菊科、百合科的科特征及各科重要药用植物主要特征,并列出每一科中至少两种重要药用植物名称。
2、掌握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一般特征3、了解蓼科、木犀科、唇形科、桔梗科、薯蓣科、天南星科的主要特征第十二章植物分类的主要研究方法(略)第十三章药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略)第十四章药用植物基因工程(略)第十五章药用植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略)(说明:本大纲中略的内容不列入考试范围)考试题型举例二、考试题型举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中,每小题1分,共10分)1..Keller—Kiliani反应是检察强心苷的( )A、甾体母核B、不饱和内脂环C、α—羟基糖D、α—去氧糖2.主根和侧根都是()A气生根 B、支持根 C、不定根 D、定根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被选答案中,选出两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1.含有升华性物质的生药为()A、斑蝥B、薄荷C、麻黄D、何首乌E、人参2.属于开裂的果实有()蓇葖果B、荚果C、双悬果D、蒴果E、角果三、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周皮是()生保护组织。
五、简答题(每题3分,共15分)1.显微化学定位实验2.二名法六、写出下列化学结构式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药理作用、主要存在哪种生药中(每题2分,共10分)1. 2.七、用显微鉴定法区别5种生药粉末(每题5分)黄连、人参、大黄、半夏、茯苓八、论述题(每题5分,共30分)1.人参主含何种化学成分?其中人参皂苷根据苷元不同又可分为几种类型?水解后真正得到的苷元是什么?2.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