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统计学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147.00 KB
- 文档页数:3
管理学院实验报告学号xxx姓名xxx专业班级xxx指导老师xxx实验日期课程名称管理统计学实验名称实验成绩实验项目一:假设检验的Excel实现实验时间:2016.6.2 1. 实验目的和要求巩固熟悉假设检验的相关原理及方法,掌握Excel中进行假设检验的相关计算过程。
2. 实验原理假设检验的相关原理及方法。
3. 主要仪器设备(软件)1)硬件配置:使用综合实验室中现有配置的计算机,无特殊要求。
2)软件环境:Windows XP或以上的操作系统,Excel软件。
4. 实验内容及步骤假设检验中关于T检验、F检验的相关内容5.实验数据记录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九个专家对两个品牌的评价,对两品牌的评价是否有显著差异本检验的假设为:H0:μ d = 0 H1: μ d ≠0由α=0.05得临界值t0.05/2(8) = 2.306,由于是双侧检验,拒绝域为:|t|>2.3063.277>t0.05/2(9) = 2.306t值落在拒绝域,故拒绝H0,即认为专家对于两个品牌的评价有显著差异。
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P108例4-28本检验假设为:H0:μ d = 0 H1: μ d ≠0由α=0.05得临界值t0.05/2(14) = 2.14,由于是双侧检验,拒绝域为:|t|>2.14 1.30<t0.05/2(14) = 2.14t值落在接受域,故不能拒绝H0,即认为两种饲料的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T检验:双样本异方差假设P108例4-28本检验假设为:H0:μ d = 0 H1: μ d ≠0由α=0.0得临界值t0.05/2(14) = 2.18,由于是双侧检验,拒绝域为:|t|>2.18 1.30<t0.05/2(14) = 2.18t值落在接受域,故不能拒绝H0,即认为两种饲料的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F检验P108例4-28,本检验假设为:H0:μ d = 0 H1: μ d ≠0F值为2.09 F临界值为3.79 F<F临界值t值落在接受域,故不能拒绝H0,即认为两种饲料的增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6.问题及体会在几次的统计学实验中,通过实验操作可使我们加深对假设检验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并能进一步熟悉和掌握EXCEL的操作方法和进行假设检验的相关计算过程,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
GDP学习目的1.系统地学习调查研究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理论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2.理解并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3.通过对数据得分析,更好地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
案例调查背景与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物价水平不断搜集,像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对GDP影响显著的因素早已被专家们研究透了,所以我们组就是从研究居民收入、国家财政支出和就业人数这些不显著的因素出发并从国家统计局搜集了一些资料通过综合和整理,就它们对GDP的影响进行分析。
GDP的影响因素首先我们要从宏观上度量,我们收集了2006年各地区GDP的数据地区GDP财政总支出居民总收入就业人数北 京7870.281296838922417.161076.4 天 津4359.15543121915476.04414.8 河 北11660.431180359010887.192125.9 山 西4752.54915569810793.89984.2 内蒙古4791.48812133010811.87644.6 辽 宁9251.151422747111230.031692.6 吉 林4275.12718358810245.28668 黑龙江6188.996852559721.9938 上 海10366.371795566022808.571062.5 江 苏21645.082013250215248.663216.5 浙 江15742.511471859319954.032875 安 徽6148.73940232910574.511397 福 建7614.55728697315102.391328.8 江 西4670.53696436110014.611066.8 山 东22077.361833440013222.853564.2 河 南12495.971440087810339.22202.2 湖 北7581.321047004110533.341538.5 湖 南7568.891064517711146.071773.1 广 东26204.472553339917725.563433.1 广 西4828.51729517210624.3954.9 海 南1052.85174536610081.7173 重 庆3491.57594254312548.91628 四 川8637.8113473951101171796 贵 州228261064119439.31588.9 云 南4006.72893582110848.1914 西 藏291.0120019699540.8641.7 陕 西4523.7482418059938.191080.9 甘 肃2276.752859469586.46511.2 青 海641.5821466289803.13128.7 宁 夏710.76193208910002.03172.3 新 疆3045.2667847239689.07497.2对这些数据做散点图从各散点图可以看出GDP与财政支出,就业人数和居民总收入都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但就业人数与财政总支出同GDP的线性关系比较密切,而与居民总收入关系最不密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统计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管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开展了管理统计实验课程。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管理统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1. 掌握管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2. 熟悉SPSS等统计软件的使用;3.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同学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实验所需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2. 描述性统计:运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等指标,并绘制直方图、频率分布图等。
3. 推断性统计:运用假设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推断和分析。
4. 统计图表制作:运用SPSS软件制作各种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散点图等,以直观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5.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内容,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进行总结。
四、实验心得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管理统计的基本理论,还学会了如何运用SPSS 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提升:在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清洗和分析。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本次实验要求我们分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实验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4. 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数据缺失、异常值处理等。
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和请教老师,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对管理统计的深入理解:通过本次实验,我对管理统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数据分析和管理的需求日益增长。
管理统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数据分析工具,能够帮助企业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辅助决策。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某制造企业为例,通过以下步骤进行管理统计: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该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以了解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推断性统计分析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验证企业运营过程中是否存在显著差异或异常情况。
4. 回归分析建立销售量与广告投入、生产效率与设备投资等变量之间的回归模型,分析各因素对业务绩效的影响。
5. 时间序列分析对企业销售数据、生产数据等进行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趋势。
三、实验步骤1. 数据收集与整理- 利用企业内部信息系统或公开数据平台,收集相关数据。
- 使用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确保数据质量。
2. 描述性统计分析- 利用Excel中的统计函数,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中位数、众数等。
- 绘制直方图、箱线图等图表,直观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推断性统计分析- 利用Excel中的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功能,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为企业管理提供依据。
4. 回归分析- 利用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建立回归模型。
- 分析各因素对业务绩效的影响程度,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5. 时间序列分析- 利用Excel中的数据分析工具,对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 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业务趋势,为企业制定战略规划提供依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了解到该企业近一年的销售数据、生产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等的基本情况。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1、案例2.2迎宾商场 X品牌手机销售数据统计2、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50强营业收入数据统计(省略)实验指导老师:信息学院张建桃学生班级:10工业工程2班学号:20103111020x学生姓名:hqhsks一、实验目的:1、了解熟悉spss软件的使用,让学生用spss对数据的简单处理2、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3、通过操作加深学生理论与实际操作向结合的能力二、原理简述1、spss集数据整理、分析功能于一身。
SPSS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管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等等。
SPSS统计分析过程包括描述性统计、均值比较、一般线性模型、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对数线性模型、聚类分析、数据简化、生存分析、时间序列分析、多重响应等几大类,每类中又分好几个统计过程,比如回归分析中又分线性回归分析、曲线估计、Logistic回归、Probit回归、加权估计、两阶段最小二乘法、非线性回归等多个统计过程,而且每个过程中又允许用户选择不同的方法及参数。
SPSS也有专门的绘图系统,可以根据数据绘制各种图形。
三、仪器设备Spss软件(英文名称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四、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1、启动spss软件,在变量视图里面把实验中涉及到的变量名称输进去2、返回数据输入窗口把数据输进去进行排序为7组,且应该是是点击转换窗口再点击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窗口4、紧接着上面一步进入数据分组画面,分为7小组了解数据的走势我采取了直方图5、显示出来的直方图然后双击直方图即可进行折线图的显示6、进行全体数据的统计(包括中位数、众数和标准差等等数据特征)问题: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说明金额分布属于哪个类型?答:根据上面的图可以大概属于正态分布五、实验心得1、通过实验更加熟悉操作了spss软件,另外也加深自己对这个软件的操作,另外我也深深感到spss软件对数据处理的威力之大,所以以后还是会进一步借助工具简化自己的工作。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1)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一、研究背景管理统计学是管理学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研究如何通过统计分析来解决管理问题。
这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管理思维和分析能力十分重要。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帮助学生加深对于统计分析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实验目的通过对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不同变量对于运动员的成绩表现的影响,进一步理解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
三、实验流程1. 收集数据:收集200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训练天数、成绩等信息。
2. 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计算基本统计量、绘制散点图和箱线图。
3. 建立模型:选取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训练天数等变量,建立适当的回归模型。
4. 模型检验和优化: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和优化,提高模型的预测准确率。
5. 结果分析和应用:根据模型结果,分析不同因素对于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并提出可行的性别阈值和训练天数建议。
四、实验结果1. 初始数据分析结果本次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包括200名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训练天数、成绩信息。
通过计算基本统计量,可以发现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27岁,平均身高为176.7厘米,平均体重为72.1千克。
男女运动员数量大致相当,平均训练天数为1.5年。
成绩的平均值为78分,标准差为8.2。
2. 回归分析结果通过对不同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1)年龄对于成绩有一定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成绩往往会有所下降。
(2)体重对于成绩的影响并不明显,体重较轻的运动员考取高分的概率略高。
(3)身高对于成绩的影响也不大,但较高的身高往往会增加运动员受伤的风险。
(4)训练天数对于成绩的影响非常重要,较长时间的训练能够显著提高运动员成绩。
(5)根据模型结果,我们发现女性运动员的表现相对于男性更好,因此,我们建议设置性别阈值为男女分别分数的差值乘以0.8。
五、实验结论通过对200名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年龄、体重和身高对于成绩的影响较小,但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学在管理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我参加了管理统计学的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统计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运用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过程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了解各类统计数据的来源,学习数据收集的方法,掌握数据整理的技巧。
(2)描述性统计:学习如何运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描述,掌握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基本统计量。
(3)推断性统计:学习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推断性统计方法,了解其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4)SPSS软件操作:学习使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分析,掌握相关统计分析方法。
2. 实训步骤(1)数据收集:选择一个实际管理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收集相关数据。
(2)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整理,确保数据质量。
(3)描述性统计:运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描述,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基本统计量。
(4)推断性统计:根据管理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5)SPSS软件操作: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实习成果1.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以下实际操作能力:(1)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清洗、筛选、整理。
(2)描述性统计:能够运用图表、表格等形式对数据进行描述,计算均值、标准差、方差等基本统计量。
(3)推断性统计:能够根据管理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
(4)SPSS软件操作:能够熟练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处理、分析。
2. 理论知识掌握通过本次实训,我对以下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1)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各类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第1篇一、实验课程名称:统计学实验二、实验项目名称:例题分析与解决三、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6日四、实验者信息:- 专业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 姓名:张三- 学号:20190001五、实验目的:1.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统计学中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3. 提高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原理: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数学的分支,主要用于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从而对现象进行描述、解释和预测。
本实验主要通过分析例题,加深对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
七、实验内容:1. 例题一: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1)数据:10, 15, 20, 25, 30, 35, 40(2)计算过程:- 平均数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40) / 7 = 25- 中位数 = 30- 众数 = 30(出现次数最多)2. 例题二:求解一组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1)数据:10, 15, 20, 25, 30, 35, 40(2)计算过程:- 方差 = [(10 - 25)^2 + (15 - 25)^2 + (20 - 25)^2 + (25 - 25)^2 + (30 - 25)^2 + (35 - 25)^2 + (40 - 25)^2] / 7 = 91.43- 标准差= √方差= √91.43 ≈ 9.533. 例题三:分析两组数据的关联性(1)数据集A:身高(cm):160, 165, 170, 175, 180体重(kg):50, 55, 60, 65, 70(2)数据集B:身高(cm):165, 170, 175, 180, 185体重(kg):55, 60, 65, 70, 75(3)计算过程:- 相关系数= (Σ(xy) - nΣxΣy) / √[(Σx^2 - nΣx^2)^2 (Σy^2 -nΣy^2)]- 其中,x为身高,y为体重,n为数据个数计算得出两组数据的关联性较强,说明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在现代管理中,统计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数据,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管理数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首先,我们收集了一份关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调查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我们发现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年限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工作年限越长的员工,工作满意度也越高。
这一发现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他们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其次,我们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员工绩效评价数据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了绩效评价与培训时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这意味着员工接受的培训越多,其绩效评价也越高。
这一发现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来提高整体绩效水平。
最后,我们还对员工离职率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我们发现了一些离职率高的部门和岗位。
这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他们可以通过调整人员配置和改善工作环境来降低离职率。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如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分析管理数据,并得出有效的结论。
这些结论对于管理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可以根据这些结论来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水平。
希望我们的实验报告能对管理者们有所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管理和优化组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管理统计的应用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管理统计理论的理解,我们开展了本次管理统计实验。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管理统计的基本方法,提高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数据收集与整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SPSS、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清洗。
2. 描述性统计: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等指标,并绘制直方图、饼图等图表。
3. 推断性统计:运用推断性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假设检验,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等,以判断数据的分布规律和差异。
4. 相关性分析:运用相关系数、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为决策提供依据。
5.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部分。
三、实验过程与结果1. 数据收集与整理:本次实验收集了某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数据,包括性别、年龄、部门、岗位、薪酬、福利、培训等变量。
2. 描述性统计:通过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员工满意度总体较高,但不同部门、岗位之间存在差异。
3. 推断性统计:运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性别、部门、岗位等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性别、部门对员工满意度有显著影响。
4. 相关性分析:运用相关系数和回归分析,分析薪酬、福利、培训等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薪酬、福利、培训与员工满意度呈正相关。
5. 实验报告撰写: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了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结论等部分。
四、实验总结与反思1. 实验收获: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管理统计的基本方法,提高了数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加深了对管理统计理论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验不足: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数据存在缺失值,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于近期参加了统计学管理实训。
本次实训是在某知名企业进行,主要涉及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分析及报告撰写等方面。
二、实习目的1. 提高统计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2. 熟悉企业内部数据统计流程,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报告撰写的方法;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4. 了解企业运营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过程1. 实习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统计学管理实训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还对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分析及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了学习,为实习做好充分准备。
2. 实习过程(1)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在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工作。
具体内容包括:1)收集各类业务数据,如销售数据、成本数据、财务数据等;2)整理数据,建立数据库,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3)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及规律。
(2)数据统计分析在完成数据统计后,我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
主要分析方法包括: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如计算均值、标准差等;2)相关性分析: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出影响业务发展的关键因素;3)趋势分析:分析业务发展趋势,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3)报告撰写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我撰写了详细的统计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1)业务概况:对业务发展情况进行概述;2)数据分析结果:展示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及结论;3)建议与措施:针对分析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3. 实习总结(1)实习收获1)提高了统计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能力;2)熟悉了企业内部数据统计流程,掌握了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及报告撰写的方法;3)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4)了解了企业运营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统计学实验报告第1篇为期半个学期的统计学实验就要结束了,这段以来我们主要通过excel软件对一些数据进行处理,比如抽样分析,方差分析等。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很多应用软件方面的知识,真正地学与实践相结合,加深知识掌握的同时也锻炼了操作能力,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我也有很多体会。
统计学是比较难的一个学科,作为工商专业的一名学生,统计学对于我们又是相当的重要。
因此,每次实验课我都坚持按时到实验室,试验期间认真听老师讲解,看老师操作,然后自己独立操作数遍,不懂的问题会请教老师和同学,有时也跟同学商量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
几次实验课下来,我感觉我的能力确实提高了不少。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它被广泛的应用在各门学科之上,从物理和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甚至被用来工商业及政府的情报决策之上。
可见统计学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显得相当必要,为以后进入社会有更好的竞争力,也为多掌握一门学科,对自己对社会都有好处。
实验的时间是有限的,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能有操作的机会不是很多,而真正利用好这些难得的机会,对我们的大学生涯有很大意义。
不仅是学习上,能掌握具体的应用方法,我感觉更大的意义是对以后人生路的作用。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理论,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书呆子,问什么都知道,但是要求做一次就傻了眼。
这肯定是教育制度的问题和学校的设施问题,但是如果我们能利用好很少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得到的好处会大于他自身的价值很多倍。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我们要做出好的结果,就必须要有专业的统计人才和认真严肃的工作态度。
这就在我们的实践工作中,不知觉中知道一丝不苟的真正内涵。
以后的工作学习我们再把这些应用于工作学习,肯定会很少被挫折和浮躁打败,因为统计的实验已经告知我们只有专心致志方能做出好的结果,方能正确的做好一件事。
管理统计实验报告目录实验一统计图表的制作 (2)实验二统计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10)实验三假设检验 (14)实验四单因素方差分析 (18)实验五相关与回归分析 (19)实验一统计图表的制作一.实验目的:1.掌握Excel的基本知识;2.学会运用Excel创建表格,输入和编辑信息;3.学会运用公式和函数处理数据;4.对Excel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排列、分类、汇总、筛选。
5.掌握Excel的图表创建和应用;6.学会运用Excel数据透视表来进行统计分析。
二.实验要求:1.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2.通过练习,能够独立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数据分析,能够绘制基本的统计图表。
三.实验内容: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创建表格、信息输入和编辑、公式和函数;2.学习、练习Excel的基本功能;3.了解Excel的数据库功能:排列、分类、汇总、筛选;4. 利用Excel编制频数分布表、累积频数分布表,绘制数据透视表;4.利用Excel绘制条形图、累积频数分布图、直方图。
四.实验步骤及结论分析1.创建表格、信息输入和编辑:举一个例子说明:(1)信息输入①双击A1单元格;②输入所需信息;③按Enter键,接受输入。
将鼠标置于该区域的右下角,当鼠标变成十字形时,称为填充柄,拖动填充柄,一至覆盖到A14。
(此步骤为自动填充)(3)编辑信息①修改单元格内容a.双击需修改的单元格,箭头指在需修改部分;b.如将“城镇居民人数”改为“城镇居民”,按Enter键进行确认。
②清除单元格内容a.选定想要清除的单元格;b.在该单元格上单击鼠标右键;c.从快捷菜单中选择“清除内容”命令,如将“2003”删去。
(或者选中要清除的内容,按delete键即可)③插入单元格a.首先选择A3:A4区域,然后打开“插入”菜单;b.选择择单元格命令;c.选根据需要单击相应的选项按钮;d.单击“确定”按钮,。
④删除单元格a.首先选定想要删除的单元格或区域,然后打开”编辑”菜单;b.选择”删除”命令”;c.根据需要单击相应的选项按钮。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原理管理统计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统计学。
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数据搜集:通过调查、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管理活动中的原始数据。
2. 数据整理: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编码等处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推断性分析等。
4.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三、实验内容1. 数据搜集本实验以某企业为例,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搜集该企业2019年的销售额、利润、员工人数等数据。
2. 数据整理将搜集到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进行以下处理:(1)数据清洗:删除异常值和缺失值。
(2)数据分类:根据销售额、利润等指标,将企业分为不同类别。
(3)数据编码:对员工人数、部门等变量进行编码。
3. 数据分析(1)描述性分析对销售额、利润等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计算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等。
(2)推断性分析运用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不同类别企业之间的差异。
4. 结果解释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针对不同类别企业,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工作效率。
(3)加强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实验结果1. 描述性分析结果(1)销售额:平均销售额为100万元,标准差为20万元。
(2)利润:平均利润为10万元,标准差为2万元。
(3)员工人数:平均员工人数为50人,标准差为10人。
2. 推断性分析结果(1)不同类别企业销售额差异显著(p<0.05)。
(2)不同类别企业利润差异显著(p<0.05)。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管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引言管理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方法来解决管理问题的学科。
在现代管理中,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实验报告旨在探讨管理统计学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和局限性。
一、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管理统计学的第一步,它涉及到选择数据源、确定采样方法以及收集数据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家小型餐厅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顾客的消费金额、用餐时间、服务评分等数据。
二、数据整理与描述统计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整理和描述统计。
通过使用Excel等工具,我们将数据进行了清洗和整理,得到了一份干净的数据表。
接着,我们计算了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
三、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管理统计学的核心环节,它旨在发现数据中的规律和趋势,并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方法来研究顾客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发现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呈正相关,而与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
四、结果解释与管理建议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结果进行了解释,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由于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呈正相关,我们建议餐厅在繁忙时段增加服务人员,以提高服务效率,从而增加顾客的消费金额。
另外,我们还建议餐厅加强服务质量的培训,以提高服务评分,从而吸引更多的顾客。
五、实验的局限性与改进方向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由于样本容量有限,我们的结论可能不具有普遍性。
其次,我们只考虑了消费金额与用餐时间、服务评分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因素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管理统计学的实际应用。
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是管理决策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顾客需求和行为,从而制定更有效的管理策略。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实验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1. 简介本实验旨在探讨统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将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一个具体的管理问题,并从中得出结论和建议。
2. 研究问题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一个常见的管理问题:员工流失率(员工离职率)的影响因素。
我们希望通过统计学的方法,找出影响员工流失率的主要因素,并为公司的管理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3. 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实验,我们从一家公司收集了相关的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员工的个人信息(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工作相关信息(如岗位、工龄、绩效评估等)、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以及员工是否离职等。
4. 数据分析我们使用统计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首先,我们对数据进行了清洗和预处理,包括处理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等。
然后,我们运用统计学中的各种方法,如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来探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5. 结果与讨论经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年龄、工作岗位和绩效评估是员工离职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年龄越大、工作岗位越低、绩效评估越低的员工更容易离职。
2.婚姻状况和工作满意度对员工流失率也有一定影响。
已婚员工和工作满意度较高的员工离职率相对较低。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向公司的管理层提出以下建议:1.对于年龄较大的员工,可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满意度,降低离职率。
2.需要重视岗位排名较低的员工,通过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和晋升机会,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减少离职率。
6.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运用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了员工流失率的问题,并为公司管理层提供了针对性的建议。
这显示出统计学在管理决策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我们鼓励更多的公司和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报告
——(关于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显著性影响的分析研究)
班级:09工商2班组长:tjs学号:09513285成绩:
小组成员姓名: tjs 09513285 wdh 09513286 ww 09513287 wj 09513288
一、实验目的与意义
本文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对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是否具有显著性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经过数据分析得出了不同小麦品种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性影响的结论。
二、实验内容
1、为了研究不同的小麦品种对小麦的产量是否有显著性影响,我们选取三个小麦品种:品种1、品种
2、品种3并且对每个品种选取四个地块的产量作为观测值。
设三个品种总体均值分别为μ1 μ2 μ3
提出假设:H0 :μ1 =μ2 =μ3 总体均值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没有显著性影响。
H1 :μ1 μ2 μ3总体均值不完全相等,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显著性影响
设置显著性水平为0.05
其数据结构如下:
2、运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下是具体操作过程
(1)选择[Analyze]=>[Compare Means]=>[One-Way ANOVA...],打开[One-Way ANOVA]主对
话框(如图所示)。
(2)从主对话框左侧的变量列表中选定小麦产量[var01],单击按钮使之进入[DependentList]框,再选定变量小麦品种[var02],单击按钮使之进入[Factor]框。
单击[OK]按钮完成。
(3)生成统计结果如下:
3、结果分析
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SS为离差平方和; df为自由度;MS为均方;F为检验的统计量;Sig=0.009 为P 值。
我们直接运用计算出的P值与显著性水平α的进行比较,若P>α则不能拒绝原假设H0;若P<α则拒绝原
假设H0 ;在本题中,P=0.009<α=0.05 所以拒绝原假设H0 即小麦品种对产量有显著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