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物态变化复习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0 KB
- 文档页数:7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1 苏科版__ 姓名:_____ ____ 成绩:☆ 六种物态变化:汽化、液化、熔化、凝固、升华、凝华;需要吸热的是、、;需要放热的是、、一、汽化:物质从变为叫做汽化,汽化时要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和。
A:蒸发(1)是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热,使液体本身及周围物体温度降低(蒸发致冷);(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B:沸腾(1)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2)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必须继续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3)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时降低,气压时升高。
二、液化:物质从变化为叫液化,液化时要热。
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举例图1【例题精讲】1、(1)在图1所示的装置中,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
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这时在管口处放置一块玻璃片,会发现正对管口的玻璃片表面有______ _ ,玻璃片的温度将____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3)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右表的表格,可知,酒精和水银来比较,制作可测水的沸点的实验室温度计用更适合,制作可测量低温的寒暑表,用更适合,你认为,水不用来制作温度计的理由有哪些。
(1)(2)图33、如图3,甲、乙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其中甲的玻璃泡上包着湿棉花,乙是干燥的,我们发现(填“甲”或“乙”)温度计的示数要低一些,这说明。
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越少,水的蒸发就越快,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差就越,有一种干湿温度计就是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可以用来显示空气中的湿度。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班级姓名复习目标1.系统回顾所学的六种物态变化现象及吸热放热情况2.知道等相关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复习过程一、自主完成()热1、温度:物理量;2.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原理制造的;3.温度计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要待温度计的示数读数,且视线要与。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分度值为℃;体温计读数时可以人体5.汽化的方式为和;(1)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发生的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因素有关。
(2)沸腾:在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沸腾的条件:还要;(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现象,都热量;沸腾在下才能进行;蒸发在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6.液化的方法:(1)温度(2)体积7.固体可分为体和体;他们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非晶体没有;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继续热;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点;继续热.8.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是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是现象。
二、典型例题例1. 夏天的清晨,路边小草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形成属于_________现象;深秋时节的早晨,池塘边树枝上的“雾凇”形成属于___________现象例2.()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例3.()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A .(1)(2) B.(2)(4) C.(3)(4) D.(1)(3)三、课堂作业1.在探究“沸腾的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a)(b)所示,图______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20232024学案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1. 物质的三态;2. 熔化与凝固;3. 汽化与液化;4. 升华与凝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掌握吸热和放热现象,能够运用能量守恒的观点分析物态变化过程;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在不同态之间的转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和放热现象;2. 教学重点:物质三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以及吸热和放热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水蒸发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在不同态之间的转化现象;2. 知识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的基本概念,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物质三态变化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7.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复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2. 板书内容:物质的三态及其变化,吸热和放热现象,物态变化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质的三态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转化的?(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种物态变化中,哪些是吸热的?哪些是放热的?(3)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 作业答案:(1)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它们之间的转化包括:固态→液态(熔化)、液态→固态(凝固)、液态→气态(汽化)、气态→液态(液化)、固态→气态(升华)、气态→固态(凝华);(2)吸热的物态变化有:熔化、汽化、升华。
物态变化一、学习目标(时间2分钟)学习目标:1.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及其意义。
3.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2、学法指导:结合教材和预习学案,先独立思考,遇到困难小对子(A 与B,C与D)之间进行帮扶,完成学习任务。
生:学习笔记二、自主学习(课前独学,然后对学、群学,时间15分钟)知识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是表示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2.温度计上的标度采用温标,标度的单位是。
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人的正常体温为。
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测量前,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和;⑵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⑶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仍须;⑷读数时,视线要。
知识点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的两种方式:和。
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和。
2.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有:。
蒸发和沸腾的不同点有:。
3.影响蒸发快的因素有、、。
4.液体沸腾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②。
知识点三、熔化和凝固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需要,凝固时,需要,但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_________、_________。
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2.晶体熔化必须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①、②。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水循环第1页共3页第2页 共3页1.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物质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2. 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转移。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例1.请写出图中温度计的正确读数,分别为 ℃ 、 ℃ 、 ℃ 。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广洋湖中心初中八年级物理“学思导学”教师教案课题二、物态变化复习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审核意见【导学】【教学目标】知道熔化、凝固、升华、凝华的含义及吸放热情况;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与凝固过程的区别。
【导思】1.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__________,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__________(相同/不相同).2.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物质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3.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热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_____的转移.5.与我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占总水量的 _____%.6.雾、露、霜对应的物态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练】例1.下表是小京探究某种物质的凝固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这种物质在第2min时是____________态。
(选填“固”、“液”或“气”)(2)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是______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3)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出该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_______℃例2.下列物态变化属于熔化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雾 B.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周围冒出“白气”C.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会越来越小例3.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的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单元复习导学案设计(无答案)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熔化 B.凝华 C.汽化 D.升华例4.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
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在设计这节苏科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物态变化复习课时,我希望能够通过复习和巩固已学知识,让学生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原因和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和解释。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四、活动过程: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3. 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 问题探究:创设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进行解释,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活动重难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和特点。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变化、物态变化现象的判断和解释。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回顾课堂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了解物态变化在科学技术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节复习课,我希望学生能够对物态变化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物态变化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包括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一、知识回顾:1、温度是指物体的,测量工具是。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原理制成的。
摄氏温度是首先规定的,单位是。
规定把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温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
2、体温计:测量范围是,分度值是。
构造上有。
3、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和;(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4)读数时温度计仍须和被测物体,视线与温度计中。
3、、、是物质通常存在的三种状态。
4、叫熔点。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
6、熔化和凝固曲线图:图中AD是的曲线图,在AB段处于态,在BC段是过程,热,但不变,处于状态;CD段处于态;DE段于态,EF段落是过程,热,不变,处于状态,FG处于态。
7、汽化的方式有和。
蒸发是在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温度下,在液体同时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但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它与气压有关。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 ;(2) ;(3) 。
液体蒸发具有的作用。
8、热岛效应的原因很多,城市中水面小,水的少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9、、可以使气体液化;有的气体单靠的方法不能使它液化。
10、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着、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系统。
二、典型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甲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丙图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
【例题2】填写物态变化名称:①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玻璃杯“冒汗”;②夏天晒干衣服;③蜡烛“泪”慢慢变硬;④火山喷发涌出的岩浆变成岩石;⑤冬季结冰的衣服也会变干。
【例题3】某同学在做海波熔化的实验中,根据实验记录画了如图所示的“温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海波从28℃到开始熔化经历了约 min,熔化过程经历了 min.在7min时,海波处于态.在12min时,海波处于态,海波的熔点约为℃.【例题4】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1)实验器材除了烧杯、水、铁架台、石棉网、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外,还需要器材有和。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物态变化复习学案苏科版【知识要点】1、、、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2、温度及温度的测量(1)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
(2)常用的温标是,单位是,符号为。
(3)体温计的量程为,分度值是,(可以/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测量前,应了解温度计的和;②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与(但要注意温度计的又不能碰到和);③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应和保持接触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
4、汽化:物质由变为叫做汽化,液体汽化时会热。
汽化有两种方式:和。
(1)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蒸发和沸腾都是现象;②都要热。
不同点:①蒸发只在液体发生,而沸腾是在液体和同时发生;②蒸发在温度下都能发生,而沸腾只能在温度下发生;③蒸发是一种的汽化现象,而沸腾是一种的汽化现象。
(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②液体;③液面。
(3)液体沸腾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液体的。
(4)液体沸腾的条件是:① ;② 。
5、液化:物质由变成叫做液化,气体液化时会热。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和。
(2)液化石油气采用的方法液化。
所有的“白气”并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通过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6、熔化:物质从变为叫做熔化,固体熔化时需要热。
(1)根据固体熔化时的特性,可将固体分为和两类;(2)晶体熔化时热,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非晶体熔化时热,温度,因此非晶体没有。
(3)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 ;② 。
7、凝固:物质从变为叫做凝固,液体凝固时会热。
(1)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
(2)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
8、升华和凝华:物质由直接变成叫做升华,固体升华时需要热;而物质由直接变成叫做凝华,气体凝华时会热。
【典型例题】例1、如图中所示,关于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是:() A BC D例2、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地球上的最高气温可达60C,人们已经测到的最低气温是-88、3C。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苏科版初二上)(2)[教学设计]1、指导思想:为改变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解知识体系和习题的模式,表达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复习课重点以图片和图象为主线,通过课件增加学生对图片、图像的识不、探讨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增大探究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摸索,开放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表达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带着咨询题进课堂,再带着咨询题走出课堂连续知识的探究,让学习感到物理就在周围,物理是有用的。
2、过程设计:课前预先复习本节知识,在生活实践查找与物态变化有关实例,并努力讲明清晰,课堂几个环节:〔1〕通过课件展现直观图片,由此总结归纳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
〔2〕由水循环进一步了解物态变化与我们息息相关。
〔3〕通过学生课堂交流评判,使知识进行一步加深明白得,明白物理就在周围。
〔4〕通过例题分析讨论图象、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物理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意识。
〔5〕由学生提出疑咨询,带着咨询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提高对知识探究。
[教学目标]1.把握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会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讲明。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态变化规律及特点,对熔化、沸腾图象的明白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加强知识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提升自身学习能力。
[教学器材]电脑、实物投影仪[学生课前活动]1.学生课前对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网络进行归纳。
2.查找生活实践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尝试讲明。
3.生活实践还有哪些是你关注到,但尚没明白的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咨询题?[教学过程]配、不知大伙儿在预先的复习中是否注意到物复习态变化这部分知识里涉及到图片和图象较导入多,今天就让我们第一通过对图片和图象的1分识不来挖掘物态变化的内在关系,并讲明生钟活实践中的诸多咨询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苏科版初二上)设计意图为了研究日常生活中的热现象,教材以〝水〞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不同温度下水的形状的观看和研究,感受水的三种形状的区不,并通过举例和讲明,引出其他物质的三态,让学生对物质世界物体所具有的固、液、气三态有一些差不多了解。
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最常见的汽化现象动身,先探究蒸发、沸腾,再探究液化,接着介绍熔化和凝固以及升华和凝华。
如此,幸免了一开始就涉及晶体和非晶体这两个概念,减小了探究的难度。
教学目标1 能区不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物质状态,并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差不多特点。
2 能讲出汽化和液化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形,明白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不,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明白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讲明〝白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形成过程3 能讲出熔化和凝固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情形,明白得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讲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形。
5 能明白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形。
6 学会依照观看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1明白汽化的两种方式,能描述两种汽化方式的区不,关注水的沸腾现象和沸腾图象2明白液化的两种方式,能讲明〝白气〞的形成过程3 明白得晶体、非晶体熔化、凝固图象的意义4 能讲出升华和凝华相关的物质状态变化的情形。
5 能明白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放热的情形。
教具和学具学案: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课前预备学生课前对物态变化的知识点,网络进行归纳。
查找生活实践中物态变化的实例,并尝试讲明。
生活实践还有哪些是你关注到,但尚没明白的与物态变化有关的咨询题?教学过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教学时期与时刻分配一学生总结展现学生归纳的知识网络。
二、复习导入不知大伙儿在预先的复习中是否注意到物态变化这部分知识里涉及到图片和图象较多,今天就让我们第一通过对图片和图象的识不来挖掘物态变化的内在关系,并讲明生活实践中的诸多咨询题。
温
度
的
测
量
课题:《物态变化》复习
【复习目标】
(5)知道常见的温度值,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6)会判断常见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现象;
(7)知道沸点、熔点和凝固点的概念,并能用来解释简单的问题;
(8)会从图象中读出对解题有用的相关信息;
(9)熟悉几个重要的实验。
物态变化
蒸发
【考点1】 温度的测量
〖例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 .人体的正常体温
B .盐城冬季的最低气温
C .人体感觉舒适的气温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例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温计在使用前应用力将已上升的水银柱甩回玻璃泡中
B.测量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C.只有当温度计的玻璃管内液面停止上升(或下降)时才读数,且视线必须与液面相平
D.温度计虽然不能用它来测量超过它最高刻度的温度,但可以测量很低的温度 〖例3〗小强在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温度时读取了四次数据,每次读数时温度计的位置如图1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图2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 ℃,水的温度是 ℃。
熔 化 和 凝 固 1.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凝固。
2.有 的固体叫做晶体,没有 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有 。
3.晶体 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 熔点。
晶 体 是叫做凝固点,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
凝固时要 热。
4.要使晶体熔化,温度必须达到 ,且必须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升华 和 凝华 1.物质的由固态 变为气态叫做 ,要 热。
2. 物质的由气态 变为固态叫做 ,要 热。
3.常见的升华现象有 ,凝华现象有 。
水 循 环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 。
物态变化过程总伴随着_________的转移。
A 图1 B
C D
〖例4〗图为伽利略制造的第一个温度计,它可以测量气体的温度。
若外部大气压不变,在气温发生变化时,球形容器内气体的体积随之发生变化,使玻
璃管内液面上升或下降,从而测量出气温的高低。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B.当气温升高,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C.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缩小,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D.当气温降低,球内气体体积膨胀,玻璃管内液面上升
〖例5〗一同学先后用两支均未甩过的体温计测自己的体温,两支体温的示数分别是39.5℃和37.5℃,则()
A他的体温一定是37.5℃ B.他的体温更接近39.5℃C.他的体温在37.5℃~39.5℃ D.他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7.5℃
【考点2】汽化和液化
〖例6〗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 .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 .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 .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例7〗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例8〗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忽高忽低
〖例9〗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如图甲、乙所示,图中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2)根据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与水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100℃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如果测量方法正确,你认为造成差异的原因可能是:.〖例10〗冬天的早上,玻璃的表面经常会出现一层小水珠,请说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小水珠,小水珠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外表面?是哪一侧的水蒸气液化的?
【考点3】熔化和凝固
〖例11〗下图是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凝固规律的图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例12〗下列现象中由凝固形成的是()
A.冬天早晨草木上的霜 B. 春天早晨常见的雾
C.钢水水浇铸成火车轮 D. 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
〖例13〗
冰块在熔
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______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___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或“可能升高”)。
【考点4】升华和凝华
〖例14〗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例15〗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对冬天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课后练习】
1.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放出)热量.
2.写出下列实例中的物态变化名称及吸、放热情况:
(1)衣柜中的卫生球过一段时间变小了。
(热)
(2)秋冬季节,瓦片和树叶上有霜。
(热)
(3)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热);
(4)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热);
3.在激烈的体育比赛中,运动员受到轻伤时,常用蒸发快的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做麻醉剂,把复方氯乙烷喷雾剂喷到局部皮肤上,使皮肤快速冷却,在一段时间内失去疼痛感,运动员就可继续参加比赛,这是由于复方氯乙烷喷雾剂()
A.升华吸热 B.凝华放热 C.液化放热 D.汽化吸热
4.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
B.夏天,晾在室内的湿衣服变干
C.秋天,早晨草木上露珠的形成
D.冬天,湖面的水结成冰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早晨,麦田里白雪消融 B.初夏,草地上露珠晶莹
C.深秋,操场上轻霜涂抹
D.严冬,池塘里厚厚寒冰
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 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
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 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8.实施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是飞机在高空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进入云层,很快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于是高空水蒸气便成小冰晶或成小水滴,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9.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该物质晶体(填“是”或“不是”),该过程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了 min。
10.盐城近几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_____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11.如图所示,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的现象是,同时看到温度计C的示数升高,这个实验说明了水蒸气液化时要热量。
12.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
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
关.
A B C D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
关.
(2)通过A、D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有
关.
(3)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13.在“探究水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图(a)、(b)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______
图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1)实验中你还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至少写出两条)
①;
②。
(2)小华同学在利用如图c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
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②。
(3)根据记录的数据画出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图线d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
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 )A.a B.b C.c 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