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水准滨海案例研究
- 格式:ppt
- 大小:4.22 MB
- 文档页数:32
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共5篇)第一篇: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滨水景观规划国内外案例研究巴尔的摩港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中,西部最便捷的港口,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紧邻城市核心查尔士中心,用地12.8公顷,环绕内港港地。
概况:目标与定位:空间组织:功能设置:旅游+文化+商务+地产+商业兴建一个由公寓、旅馆、办公楼环绕的,吸引购物者与旅游者的商业磁力中心,以此带动整个城市的发展。
旅游观光:凯悦酒店,23层查尔士中心南楼,联邦大厦,11层内港中心及地铁站,港口广场,水滨步行道文化教育:科学博物馆及水族馆商务会展:会议中心、旅馆、十多幢办公楼房地产业:300幢公寓商业服务:建成40万m2的零售店,食品店、专卖店、画廊和咖啡店突出以水为主题的设计概念,以环绕水面的宽大游步道为纽带,连接内港的各项活动场所。
滨水高层建筑群构成骨架,水成为活跃区域的血液,游步道成为串联衔接的脉搏。
开发模式:巴尔的摩内港采用了以游憩、旅游为导向的开发策略。
成立了一家由市政府所有的私营公司---查尔斯中心-内港管理有限公司,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合作开发。
运作模式:开发管理多采用“联席会议”的方式:即成立一个跨部门的办公室,由规划部门牵头,包括交通、公用设施、房地产等各行业的代表。
第二篇:滨水景观规划任务书滨水广场景观设计任务书一、基地位置:澴河与槐荫大道之间二、设计要求:1、景观设计与澴河周边环境和谐,并具有现代城市文化气息;2、场地以市民休闲、健身、游憩为主,要求尊重地形高差,有滨水多样化处理,入口设计应以方便市民和周边居民的使用为原则;3、以水景及景观小品设计为主,有层次变化。
特点鲜明突出,布局简洁明快,整体感强;4、注意结合水的特点,同时考虑各空间组织的合理性;5、图面表现能力强,设计图种类齐全,线条流畅,清洁美观,图例符合规范;6、综合考虑周边已有设施、空间形式,做到既有特色,又不重复。
三、图纸要求:1、图纸内容:现状分析总平面图(表明建筑、道路、小品、水体、植物的布局)立面图分析图:包括功能分区、绿化景观分析、景观视线分析透视图设计说明植物配置表2、图纸尺寸:750*5003、表现方法:手绘注:不准用硫酸纸绘图四、设计时间:2014年4月14日——2014年5月19日第三篇: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城市滨水景观规划探讨摘要: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核心内容,即是对滨水区自然要素的“人工化”。
滨海旅游小镇案例研究讲述滨海旅游小镇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拥有美丽的海滩、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该小镇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并成为一座国内外游客争相前往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对该滨海旅游小镇的成功原因进行分析。
首先,该滨海旅游小镇充分利用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
这个小镇拥有绵延几公里的金色沙滩,水清沙幼,海浪柔和,十分适合游泳和沙滩活动。
此外,小镇周围还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吸引了很多潜水爱好者和海洋生物学家前来探索。
小镇政府与当地居民合作,制定了保护海洋环境的政策,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这些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得该旅游小镇成为一个适合休闲度假和探索海洋世界的理想之地。
其次,该小镇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
这个小镇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和深厚的海洋文化。
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小镇政府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传统,并通过举办各种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向游客展示当地的独特魅力。
同时,小镇也积极引进新的文化元素,如音乐、艺术和娱乐表演,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这种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做法,使小镇在旅游市场上具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最后,小镇积极打造品牌形象,加强市场推广。
小镇通过建立专业的旅游机构和旅游协会,与国内外的旅行社和媒体建立合作关系,推广小镇的旅游资源和特色。
同时,小镇还参加国内外的旅游展览和活动,展示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该小镇建立起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该滨海旅游小镇的成功离不开以下几个因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改善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积极打造品牌形象和加强市场推广。
这个小镇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和投资,成功地将自身打造成了一个独特、吸引人的旅游目的地。
希望这个案例研究能够对其他滨海旅游小镇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滨海景观案例滨海景观是指位于海岸线附近的自然风光和人工景观,是城市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滨海景观的设计与规划,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吸引游客,促进经济发展。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成功的滨海景观案例,希望可以为您的设计提供一些灵感和借鉴。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澳大利亚悉尼的滨海景观。
悉尼港是世界著名的天然良港,其滨海景观以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为代表,成为了悉尼的标志性景观。
歌剧院的白色帆布造型与海港大桥的钢铁结构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壮丽的滨海画卷。
在这里,游客可以观赏到壮观的海港美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可以在周边的餐厅和商店中享受美食和购物的乐趣。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美国旧金山的滨海景观。
旧金山湾区的滨海景观以金门大桥和渔人码头为代表,成为了旧金山的标志性景观。
金门大桥横跨在湾区之上,其橙色的桥身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而渔人码头则是游客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海边的木栈道上,欣赏到湾区的迷人风光,还可以品尝到新鲜的海鲜美食,感受到浓厚的渔港文化氛围。
最后,让我们来到中国上海的滨海景观。
上海外滩是中国最著名的滨海景观之一,其以外滩风情建筑群和黄浦江夜景为代表,成为了上海的标志性景观。
外滩的欧式建筑与现代摩天大楼交相辉映,夜晚的灯光将黄浦江水面照耀得如同镶嵌了无数颗明珠。
在这里,游客可以漫步在江边的滨江大道上,欣赏到外滩的迷人夜景,还可以感受到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独特魅力。
通过以上的案例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滨海景观各具特色,但它们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游客和居民。
在设计滨海景观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注重景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力求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滨海景观,为城市增添亮丽的风景线。
希望以上案例可以为您的设计工作提供一些启发,期待您能够创造出更多令人惊艳的滨海景观作品。
城市滨水区案例分析城市滨水区是指河流、湖泊或海洋与城市之间的交接区域。
它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具有独特的环境和资源条件。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和保护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注重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城市滨水区的案例,探讨其发展模式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第一个案例是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滨水区。
阿姆斯特丹是一个位于荷兰北部的滨水城市,其部分地区位于依,包括市中心和海湾。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阿姆斯特丹的滨水区经历了一场彻底的转变。
过去,这些滨水区主要用作港口和工业区,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业的衰退,这些区域逐渐变得废弃,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阿姆斯特丹开始进行滨水区的规划和建设,并引入了许多创新的理念和设计方案。
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注重保护环境和增强社会功能。
在规划上,阿姆斯特丹将滨水区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园和文化区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建设上,阿姆斯特丹注重保护环境和水资源,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阿姆斯特丹还注重文化和历史的保护,在滨水区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产,以增强城市的独特魅力。
然而,阿姆斯特丹滨水区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开发滨水区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对城市的财政和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滨水区的发展会带来人口流动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可能导致原居民的离开和社会冲突。
同时,滨水区的开发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洪水和海平面上升等,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个案例是美国芝加哥的滨水区。
芝加哥位于五大湖附近,拥有丰富的滨水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芝加哥通过滨水区的规划和开发,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发展和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芝加哥滨水区的发展模式是多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综述一、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滨海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作为旅游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本文旨在对国外滨海旅游研究进行全面的综述,以期为我国滨海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中叶,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海滨城市的快速发展,学者们开始关注滨海旅游的相关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国外滨海旅游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涉及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滨海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滨海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等多个方面。
在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学者们关注于如何挖掘和利用海滨城市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升滨海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他们通过对海滨城市的气候、沙滩、海洋景观等自然资源的分析,以及对海滨城市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人文资源的挖掘,为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在滨海旅游地的规划与管理方面,学者们着重于研究滨海旅游地的空间布局、功能分区、旅游设施配置等问题。
他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滨海旅游地的空间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和管理策略,为滨海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滨海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方面,学者们通过对滨海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体验等方面的研究,深入揭示了滨海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和需求特点。
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旅游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和服务方案,提升滨海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游客满意度。
在滨海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方面,学者们关注于滨海旅游对当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他们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评估了滨海旅游对当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对就业和居民收入的影响以及对当地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创新等方面的作用,为政府和企业制定滨海旅游发展战略提供了决策依据。
国外滨海旅游研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滨海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国外城市滨水休闲区经典开发案例(一)美国巴尔的摩港前言:城市滨水区是滨水城市最重要的休闲旅游区域,研究和借鉴国际城市滨水区开发成功案例,有助于我国滨水城市的经济发展。
1950年代末至1960年代初,为了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振兴,焕发城市中心的活力,北美率先发起了城市滨水地区重建和再开发运动,并逐渐蔓延到欧洲。
到1980年代,城市滨水区复兴运动几乎遍及全球,本文以巴尔的摩内港复兴项目为例,以系列文章形式探讨城市滨水区的开发与实践。
一、巴尔的摩港开发历程巴尔的摩内港(Inner Harbor)位于美国东海岸,是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自18世纪以来一直是美国大西洋沿岸的主要工业港口,也是巴尔的摩的城市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从工业时代进入后工业时代,巴尔的摩与美国其他大多数工业城市一样,遭受到了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的发展困境。
重工业的衰退大大降低了港口的重要性,同时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大吨位货轮开始抛弃狭窄的内港转而停泊下游海港码头,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为巴尔的摩服务的内港区逐渐被弃置。
中产阶级开始向郊区迁移,市中心及其周围开始衰落。
建筑的空置率达到了25%,而且部分地方还在持续上升。
在1952—1957年这短短五年时间里,市中心房产的评估价值就下降了10%。
到了1950年代末期,随着城市税收的持续减少,市中心已完全衰落,曾经充满活力的码头、店铺、工厂和仓库彻底没落,成为无人问津的城市垃圾。
1956年,巴尔的摩市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并授权该委员会策划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该委员会随即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经过30年的开发改造,转变为能够吸引城市上万游客和造访者的胜地,其改建工程无论是在经济增长方面,还是在城市形象提升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堪称城市滨水区再开发的典范。
其后的悉尼达令港和威尔士的卡迪夫湾更新改造都可以从中直接找到巴尔的摩内港的影子。
巴尔的摩内港的复兴计划萌芽于1950年代,为扭转市中心衰败的局面,该市商会成立了私募基金委员会,为制定和实施市中心复兴计划筹措资金。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的国际案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纽约的哈德逊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成功的城市更新案例,通过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合作,将一片废弃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和休闲设施。
2. 伦敦的金丝雀码头:这个滨水区是一个金融和商业中心,拥有现代化的办公楼、豪华住宅和高端零售店。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设施和城市景观。
3. 墨尔本的雅拉河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4. 旧金山的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再开发计划,将一个废弃的码头区转变为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创新的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5. 温哥华的滨海滨水区:这个项目是一个综合性的城市更新计划,旨在将一个破败的工业区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区,包括住宅、商业、文化和娱乐设施。
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
这些案例都有一些共同点,如政府的大力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良好的公共空间设计、创新的城市规划和成功的招商引资等。
这些成功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城市滨水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城市滨水功能区发展国际案例滨水功能区是指位于城市河流、湖泊或海滨等水域附近的区域,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将水域资源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下面列举了十个国际案例,展示了不同城市在滨水功能区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
1. 悉尼港湾(澳大利亚):悉尼港湾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天然港口,通过开发滨水功能区,打造了国际知名的旅游景点。
悉尼歌剧院和海港大桥成为悉尼的地标建筑,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2. 阿姆斯特丹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拥有众多运河,通过修复和开发这些运河,打造了美丽的滨水景观。
运河旁的建筑以及人行道和自行车道的设置,使得阿姆斯特丹成为了一个步行和骑行友好的城市。
3. 温哥华滨水区(加拿大):温哥华位于太平洋沿岸,通过开发滨水功能区,将城市与海洋紧密相连。
滨水区内有众多公园、步行街和娱乐设施,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和娱乐选择。
4. 波特兰滨水公园(美国):波特兰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建设了一系列滨水公园。
这些公园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帮助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5. 上海滨江区(中国):上海滨江区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滨水功能区之一。
通过开发滨江区,上海打造了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和滨江旅游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投资和游客。
6. 渥太华运河(加拿大):渥太华运河是加拿大最古老的人工运河,通过修复和开发,成为了渥太华的一大亮点。
运河沿岸有众多公园和景点,吸引了游客和居民。
7. 柏林斯普雷河滨水区(德国):柏林斯普雷河滨水区是柏林的新兴滨水功能区,通过河岸改造和建设,打造了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滨水区内有众多美食街区和艺术展览,吸引了年轻人和艺术爱好者。
8. 多伦多滨水区(加拿大):多伦多位于安大略湖边,通过开发滨水区,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的滨水城市。
滨水区内有众多购物中心、餐厅和娱乐场所,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
9. 伦敦滨水区(英国):伦敦滨水区是伦敦市中心的重要滨水功能区,通过河岸改造和开发,打造了众多公园和文化设施。
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区成功开发案例分享(一)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一、坎昆滨海旅游度假区开发历程坎昆位于加勒比海沿岸,是一座长21公里、宽仅400米的美丽岛屿,是集滨海度假、运动养生、旅游休闲、玛雅文化体验、国际会议于一体的度假区,被誉为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
60年代坎昆只是个仅有300多人的渔村,70年代坎昆也只有2000居民。
政府对坎昆旅游度假区制定了整体规划,指导该区域整体开发。
墨西哥政府制定了《国家旅游战略展规划》,灵活的开发模式是坎昆进行区域开发的显著特。
1972年政府开始在该岛投资3.5亿美元修建了高速路;建造了国际机场;在东海岸建造了华雷斯海港;开通了同加勒比海各国的海运。
1972-1975年吸引国内外商人来此投资,在半岛上建了22 座豪华旅馆;1975 年正式接待游客,当年接待了10 万人次;1976年居民增加到6万人。
从美洲开发银行取得贷款继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国外资本开发半岛旅馆区,同时严格按照政府规划保护玛雅文化和礁湖的生态资源;1981年南北首脑会议在坎昆召开,更使其名噪全球,到这里旅游的人数年年直线上升;1989年突破100万人次;1980年接待游客46万,外国旅游者占50%以上,坎昆人口达到25万;由于常住人口的增加,政府开始加大对坎昆城的开发,如医院、学校等;到1994 年,半岛上的旅馆已由1980 年的22 家增加到90 家,客房两万多间,另开发有数百家餐馆、夜总会、网球场和高尔夫球场等;1992年开始每年接待120万国际游客,消费12亿美元,酒店的使用率超过60%,美国占57%,有7.8%来自加拿大和欧洲,本地的旅游也相当活跃,每年有39.52万;2002年接待游客300多万,旅游外汇收入32亿美元,占墨西哥全国旅游创汇的40%以上。
到目前为止,城市人口已经达到150万,政府制定“玛雅世界”旅游规划,以推动整个半岛旅游业的发展。
二、如何度假区打造核心吸引力依托优质的滨海自然资源打造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同时挖掘玛雅文化,构建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