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显微结构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756.50 KB
- 文档页数:48
结构基础----知识要点名词:1、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2、亚显微结构:在电子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3、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仁,没有核膜。
组成核的物质集中在核区形成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般有细胞壁,成分与植物细胞不同。
4、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有核膜、有核仁,有多种细胞器。
5、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颤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6、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酵母菌、霉菌、食用菌、衣藻、变形虫、草履虫、疟原虫等。
7、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葡萄糖)也可以通过,而其它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如:信使RNA、蛋白质、核酸、蔗糖)则不能通过。
8、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9、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都有特异性。
10、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
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
11、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12、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
13、细胞壁:植物细胞的外面有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其作用是支持和保护。
其性质是全透性的。
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等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分类也就有了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之分)。
2、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镶嵌了蛋白质。
蛋白质可以以覆盖、贯穿、镶嵌三种方式与双层磷脂分子相结合。
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护作用外,还与细胞内外物质交换有关,与外界信息交流有关。
材料的显微结构分析⼀、实验⽬的1.观察不同材料在显微镜下的显微结构。
2.掌握偏光显微镜结构和使⽤⽅法。
3.学会利⽤偏光显微镜区分均质体和⾮均质体。
⼆、实验原理材料的化学组成和显微结构是决定材料性能及应⽤效果的本质因素,研究材料的显微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以及它们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的中⼼内容之⼀。
材料的显微结构与材料制备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显微结构分析,可以将材料的“组成-⼯艺过程-结构-性能”等因素有机地联系起来,对控制材料性能、开发新材料显得特别重要。
显微组织是决定材料各种性能最本质的因素之—,材料显微组织主要包括多晶材料中晶界的特征及多晶中晶粒的⼤⼩、形状和取向,对陶瓷材料和⾼分⼦材料还包括晶相及⾮晶相(玻璃相)的分布;⽓孔的尺⼨、数量与位置,各种杂质、添加物、缺陷、微裂纹的存在形式及分布;对⾦属材料还包括共晶组织、马⽒体组织等。
光学显微分析是利⽤可见光观察物体的表⾯形貌和内部结构,鉴定晶体的光学性质。
透明晶体的观察可利⽤透射显微镜,如偏光显微镜。
⽽对于不透明物质的观察只能使⽤反射显微镜,如⾦相显微镜。
利⽤光学显微镜对晶体或⾮晶体材料进⾏鉴定,是研究材料的重要⽅法之⼀。
结晶相是材料的⼀个重要组成部分,⼤部分的材料都包含有各种晶相。
这些晶相的种类、⽣长环境和形貌等性质对材料的结构、性能等具有重要影响。
利⽤偏光显微镜则可以对晶相的上述特征进⾏鉴定和分析。
⾃然界的晶体种类繁杂,但各种晶体都有其独特的光学特性。
每⼀种晶体都有⼀定的⽣长习性、颜⾊等光学特性,利⽤偏光显微镜可以准确地测定各种晶体光学性质,对晶体鉴定具有重要意义。
三、偏光显微镜的构造和使⽤⽅法1.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图1. 偏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意图偏光显微镜的类型较多,但它们的构造基本相似:(1)镜臂:呈⼸形,其下端与镜座相联,上部装有镜筒。
(2)下偏光镜:位于反光镜之上、从反光镜反射来的⾃然光,通过下偏光镜后,即成为振动⽅向固定的偏光,通常⽤PP代表下偏光镜的振动⽅向。
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讲解《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讲解》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显微镜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盒子,能让我们看到平时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保证让你们大开眼界!先来说说显微镜的结构吧!它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小城堡,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显微镜最上面的部分是目镜,这就像是我们观察微小世界的小窗户。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目镜,我们怎么能看到那些小得不得了的东西呢?目镜的作用可大啦,它能把下面的图像放大,让我们能看清楚。
然后呢,就是物镜啦!物镜就像是显微镜的大力士,它能把物体的图像更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物镜可有不同的倍数呢,就像我们有不同力量的小伙伴,有的能把东西放大10 倍,有的能放大40 倍,甚至还有100 倍的!这不就像我们有不同速度的跑步小能手吗?还有载物台,这是放要观察的东西的地方。
载物台就像是一个小小的舞台,被观察的东西在上面展示自己,等着我们去发现它们的秘密。
再来说说反光镜,它就像一个会调节光线的小魔法师。
光线太暗了,它能把光线变得亮一些;光线太亮了,它又能让光线变得柔和一点,多神奇呀!显微镜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也很重要哦!这两个家伙就像是调节图像清晰度的小助手。
当我们刚开始找图像的时候,就用粗准焦螺旋,快速地找到大致的位置。
等差不多找到了,再用细准焦螺旋,慢慢地把图像调整到最清晰的状态,这难道不像我们画画的时候,先画个大概,再慢慢细致地修改吗?显微镜的功能那可真是太厉害了!它能让我们看到细胞的结构,哇,细胞那么小,没有显微镜我们怎么能知道它们的样子呢?我们能看到细胞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就好像走进了一个小小的细胞城市,里面的东西都排列得井井有条。
通过显微镜,我们还能观察到微生物的活动。
那些小小的微生物,平时我们根本看不到它们在干什么,有了显微镜,我们就能看到它们是怎么游动的,怎么吃东西的,这多有趣啊!在科学课上,老师用显微镜给我们展示各种标本的时候,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嘴里不停地发出“哇”“呀”的惊叹声。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名词解释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是材料科学研究中经常涉及的概念。
它们是指材料的微观结构,也就是在肉眼无法观察到的范围内,由原子、分子和晶粒等构成的微小结构。
本文将对这两个概念进行详细的解释。
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是指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它是由晶粒、晶界、孪晶、夹杂物等组成的。
晶粒是指由同一种晶体结构的晶体组成的,晶界则是相邻晶粒之间的界面。
孪晶是指在晶体中出现的镜面对称的晶体结构,夹杂物则是指在晶体中夹杂的其它材料。
在材料科学中,显微结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对材料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和性质,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亚显微结构
亚显微结构是指在显微结构之下,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
它包括了晶格缺陷、位错、原子间距、晶体缺陷等。
晶格缺陷是指晶体中原子在位置上的偏差,位错则是晶体中的一种缺陷,它是由于晶体中原子的错位引起的。
原子间距是指晶体中原子之间的距离,晶体缺陷则是指晶体中的缺陷,包括点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等。
亚显微结构的研究对于材料科学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对亚显微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材料的内部结构和性质,为材料的制备和改性提供重要的依据。
总结
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是材料科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包括了晶粒、晶界、孪晶、夹杂物等;亚显微结构则是指在显微结构之下,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包括了晶格缺陷、位错、原子间距、晶体缺陷等。
通过对显微结构和亚显微结构的研究,可以了解材料的组成和性质,为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的依据。
显微结构的概念
嘿,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显微结构”这个听起来有点神秘的家伙。
啥是显微结构呢?您想想,咱平常看东西,用肉眼能看到的那些大
概模样,这叫宏观的。
可要是想瞧得更细、更深入,就得靠显微镜啦!那通过显微镜看到的东西内部的细致构造,这就是显微结构。
比如说一块金属,从外面看它就是个硬邦邦的家伙,可在显微镜下,您就能发现它里面的原子排列得整整齐齐,就像操场上的学生在做体操,规规矩矩的。
再比如一片树叶,咱瞅着它就是绿油油的,可显微
镜一瞧,那细胞就像一个个小房间,细胞壁就是房间的墙,细胞核就
像房间里的宝贝。
这显微结构可重要啦!为啥呢?您就说研究材料吧,如果不了解它
的显微结构,怎么能知道它为啥结实、为啥容易坏呢?就好像您不知
道一个房子的内部结构,能搞清楚为啥它能遮风挡雨,为啥有时候又
会漏雨吗?
还有啊,医学上研究细胞,不也是靠观察显微结构来判断是不是生
病了吗?要是细胞长得奇奇怪怪,那不就可能有问题了嘛!
您说要是没有显微镜,咱们能知道这么多微观世界的秘密吗?那肯
定不能啊!所以说,显微结构的研究就像是给咱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
观世界的大门,让咱们能看到那些平常看不到的奇妙景象。
咱再打个比方,了解一个人的外表容易,可了解他的内心世界难吧?显微结构就像是物体的“内心世界”,得深入探索才能明白。
而且这显微结构的研究,还能帮咱们创造出新的东西呢!比如研发
出更耐用的材料,制造出更厉害的药物。
您说神奇不神奇?
总之,显微结构可不是个简单的概念,它藏着无数的秘密和可能性,等着咱们去发现和利用呢!。
显微结构名词解释
显微结构指的是物质的微观结构,在显微镜下可见的结构。
以下是一些显微结构常用的名词解释:
1. 细胞膜:细胞外围的薄膜,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起到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和物质交换的作用。
2.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区域,包含各种细胞器和溶液。
3. 细胞核:细胞内的控制中心,包含DNA和RNA等遗传物质,调控细胞的生理活动。
4. 线粒体:细胞内的能量中心,通过细胞呼吸反应产生ATP分子,用于细胞代谢活动。
5. 内质网:由膜系统组成的细胞器,包括粗面内质网和平滑内质网,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分泌等生物学过程。
6. 高尔基体:细胞内的分泌和加工中心,将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加工成成熟的分泌物或功能性蛋白质。
7. 核糖体: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参与翻译RNA编码的信息。
8. 微管和微丝:细胞内的细胞骨架,参与细胞的结构维持和运动等生理过程。
9. 液泡:细胞内的囊泡结构,负责物质的存储、转运和分解等生物学过程。
以上是显微结构中的部分名词解释,可以帮助理解细胞和生物体
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显微结构名词解释
显微结构是指在显微镜下可见的物质内部微观结构,包括原子、分子、晶格、晶粒、相界面、空隙、线缺陷、点缺陷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显微结构名词解释:
1. 原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原子是物质最小的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2. 分子:由两个以上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单位。
3. 晶格:晶体中原子或离子排列的规律性结构,是晶体的基本单位。
4. 晶粒:由多个晶格组成的微观结构,是金属、陶瓷等晶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单元。
5. 相界面:不同晶粒之间的边界,是材料的强度、塑性等力学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6. 空隙:材料中的孔隙或空气,对材料的密度、导热性、声学性能等有重要影响。
7. 线缺陷:材料中的线状缺陷,如位错线、滑移带等,会对材料的力学性能产生影响。
8. 点缺陷:材料中的点状缺陷,如空位、插入原子等,也会对材料的性能产生影响。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