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
- 格式:docx
- 大小:95.14 KB
- 文档页数:11
温度与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温度单位:摄氏度(℃)测量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工具:温度计结构:单位刻度、液柱、液泡①会认:量程、分度值、零刻度正确使用②会放: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要碰容器底和壁③会读:示数稳定,不要离开液体④会看: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平行读数方法:以0°为界限①看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零刻度,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使用方法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③要待示数稳定后才读数①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定义②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定义:有些固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熔化和凝固特征:晶体在凝固或融化过程中要放热和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实例:海波、冰、明矾、石青、水晶、食盐、祖母绿原石①温度要达到熔点熔化条件②还要继续加热①温度要达到凝固点凝固条件②还要继续放热定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特征:非晶体在凝固或熔化的过程中要放热和吸热,温度在变化实例:石蜡、松香、玻璃、沥青①物体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定义②物体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蒸发(任何温度下)分类沸腾热现象:吸热①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表现②发生在液体表面③是缓慢的汽化现象①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些酒精,温度计的示数会变低汽化蒸发实例②温度计转一下酒精,挂在墙上:现下降后上升①液体温度的高低汽化和液化影响因素②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③液面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①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表现沸腾②是剧烈的汽化现象沸点:各种液体沸腾时确定的温度——气压越低,沸点越低热现象:吸热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形成的液化现象实例解释①怎样来的?②在屋内还是屋外,为什么?液化屋内。
室内的暖空气遇到冷的玻璃房热形成的液化现象①降低温度储存和运输②压缩体积定义:物体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热现象:吸热升华①樟脑片变小实例②冰冻的衣服干了③灯泡的灯丝变细了升华和凝华定义:物体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热现象:放热①人工降雨凝华②舞台烟雾实例③冷藏食物④森林灭火。
第三章 物态变化
思维导图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的过程叫做凝华,条件直接变为凝华:物质从是的过程叫做升华,条件直接变为升华:物质从升华和凝华、、液化的两种方法是的过程叫做液化,条件变为物质由液化同时发生沸腾,在液体发生蒸发,在液体汽化的两种方式,条件是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汽化和液化固定熔化温度,如:非晶体:固定熔化温度,如:晶体:固体,条件是的过程叫做变为凝固:物质从,条件是的过程叫做变为熔化:物质从、、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是熔化和凝固而制成的体的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测量温度的工具是叫做温度物体的温度 化变
态
物。
物态变化
温度
概念: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
氏温度: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温度为零
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单位: 摄氏度(℃)
测量:温度计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使用方法
区别(体温计有缩口)
熔化与凝固
熔化
熔化特点
晶体
非晶体 熔化图线 吸热 凝固
凝固特点 凝固图线
放热
汽化与液化
汽化
方式
蒸发
沸腾
吸热 液化
方式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放热
典例:露、雾、白气
升华与凝华
升华
物态变化的特点
吸热
典例:干冰、碘 凝华
物态变化的特点
放热
典例:霜、冰花、雾凇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
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要吸
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温
度计使用:❶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
度值;❷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
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❸待温度计示
数稳定后再读数;❹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
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20 年月日A4打印/ 可编辑初三物理光、热复习建议清华附中祁丽萍1.考点内容光学7个知识点14个分项细目热学10个知识点39个分项细目2.内容特点1.知识较零碎,知识点较多2.联系实际的现象较多3.有科学方法的体现3.光学、热学在中考中的地位虽然大纲对本部分知识要求不高,光学、热学共有4个B层次的要求,两部分共有4个C层次的要求。
但是中考中能力题的考察,可不拘泥于大纲。
因此,在光学、热学的复习中仍要注意能力的培养。
4.课时安排光学一周,热学一周,共两周。
各校可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5.知识要求和复习建议光学具体要求:(1)会判断光在某种实际情境中是否沿直线传播。
(2)知道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例证。
如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3)知道在实际中如何利用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一规律。
(4)知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在其它介质中光速均小于3×108米/秒具体要求:(1)会判断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反射现象(2)理解反射定律中三条线的位置关系、两个角的大小的关系,并注意叙述时的因果关系(3)会用光的反射定律正确、规范作图(4)会对生活中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现象正确区分和判断,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反射定律复习案例:光的反射举例说明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如人眼为什么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光的反射定律是光学唯一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在此处要多下功夫。
在记忆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时多采用先说“面”,再说“线”,最后说“角”的记忆方法。
也可用作图的方法记忆。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画光路图的一般步骤1.由入射光线和反射面确定入射点。
2.过入射点做出反射面的法线(注意:法线一定要用虚线画)。
3.由法线和反射光线确定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
4.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反射光线的确切方向,画出反射光线。
应该注意的是入射角和反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要把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误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物态变化知识结构图: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常用温度计有: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4、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状态变化(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5、物质三态转变图:【口诀:下放(即:箭头向上为吸热,箭头向下为放热)6、熔化和凝固①熔化定义: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水晶、食盐、明矾、奈、玻璃、沥青、蜂蜡各种金属熔化图象:¥晶体非晶体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
⑵继续吸热。
另外,在熔化段中的物质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②③凝固: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温度不变稠、变黏、变硬、最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晶体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总结: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非晶体晶体7.汽化和液化: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做蒸发。
(例:如何晒衣服才能干得快)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吸热温度不变②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8、升华和凝华:①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如:人工降雨用干冰(发生升华),白炽灯壁上呈黑色。
②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初二物理第三单元物态变化的知识结构图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速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六、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