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中考生物试题汇编: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一、选择题

1.(义乌)8.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C.静脉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答案:A

2.(苏州)1

3. 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A. 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案:A

3.(苏州)1

4. 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答案:D

4. (苏州)20.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

答案:B

5.(济宁)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

A①②③ B③①④ C①②④ D①④⑤

答案:B

6.(湘潭)24.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一些非食用添加物质经常混入其中,容易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是

A.炒菜时添加少量味精 B.腌制豆角时添加适量的食盐

C.果汁中添加塑化剂 D.果冻中添加胡萝卜汁

答案:C

7.(巢湖)2.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答案:D

8.(郴州)16.在消化道中,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起始位置分别是

A.口腔、胃、小肠B.胃、小肠、大肠 C.胃、小肠、口腔 D.口腔、小肠、胃

答案:D

9.(潍坊)1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答案;D

10.(菏泽)5.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C

11.(聊城)4.右图曲线表示某种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这种物质是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水

答案:A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答案:B

二、识图问答题

1.(济宁)2、右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字母a~f代表某些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淀粉在小肠中被消化成物质a

后进入血液的过程叫。

(2)a在血液中由运输,并最终到达组织细胞。

(3)在组织细胞内,a在b中的气体的作用下被分解释放出能量。

(4)正常情况下,d、e、f三者中含有a,若某人f中含有a,且肾脏功能正常的话,则可以通过注射来进行治疗。

答案:(1)吸收葡萄糖(2)血浆(3)氧气(4)e、f(少填、错填不得分)胰岛素

三、资料分析题

1.(潍坊)28.(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相关问题:

2010年2月,我国科学家首次选育出“抗性淀粉”、蛋白质、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水稻新品种——“降糖稻l号”。“抗性淀粉”和普通淀粉相比,难以在消化道内降解成葡萄糖,不会使血糖过快升高。科学家利用糖尿病模型大鼠进行的相关动物试验证明,该稻米对于保持体重稳定增长、降低血糖有明显效果。

(1)上述提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中,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被称为“第七营养素”的是_ 。

(2)在人体消化道内,淀粉变成葡萄糖的过程称为。人体吸收葡萄糖主要器官的结构特点是。

(3)糖尿病是人类的常见病,产生该病的主要原因是。

(4)进行动物试验是验证“降糖稻l号”降糖功效的重要环节,请你利用上述模型大鼠还原科学家的简要实

验步骤: 。

答案: (1)蛋白质膳食纤维 (2)消化 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突起,绒毛壁很薄,绒毛内有毛细直管(答对两点可得2分) (3)胰岛素分泌不足 (4)(3分)(只要合理可得分)①选取身体和生理状况相同的两组糖尿病模型大鼠(或多组平均分成两部分)

②一组(实验组)饲喂“降糖稻l 号”大米,另一组(对照组)饲喂等量的普通大米(其他环境和饲养条件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测量两组实验鼠的体重和血糖含量。(可重复进行多次实验) 2.(台湾)请阅读下列叙述后,回答问题

(1)根据实验组别二,切除胰脏的大白鼠会出现糖尿病,其原因可能是大白鼠已无法分泌下列何者? (A)胰脏的消化液 (B)小肠的消化液 (C)使血糖升高的物质 (D)使血糖降低的物质 答案:D

(2).由表(八)分析得知,切除胰脏的大白鼠,会因注射的胰脏萃取液中缺少某物质而出现糖尿糖,推测此物质的成分,下列何者最合理? (A)不是淀粉,也不是蛋白质 (B)可能是淀粉,但不是蛋白质 (C)可能是蛋白质,但不是淀粉 (D)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淀粉 答案:C

三、实验探究题

1.(怀化)38.下面是张小华同学设计并完成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在4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及2毫升清水或唾液。(4分)

(1) A 试管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和D 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B 、C 和D 三支试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根据第(3)小题,你认为吃饭时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狼吞虎咽 B 、细嚼慢咽 答案:(1)变蓝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淀粉的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 (4)B

2.(荆州)16.某初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题时,

设计的实验

(1)1号试管和2号试管这组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2)分析1号试管和3号试管的实验结果,说明: 。答案:(1)唾液的有无(2)牙齿的咀嚼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初中生物 《消化和吸收》教案

《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目标: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②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准备: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挂图;②相关的实验准备;③制作小肠壁结构折叠模型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进行新课 ●一、食物在消化系 统中的变化 1、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馒头在中腔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制定并实施计划 表达交流、得出结论 3.消化的全过程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资料分析〉 小肠的特点 (2)〈进一步探究〉 家畜小肠的内部结构 ●三、小结、课后练习 (1)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品表演,引起思索人的胖瘦与消化吸收的关系。 观看画面、回答问题 (1)思考,结合自己的体验回答 口腔内与消化有关的结构和主要作用。 (2)细嚼馒头,说出自己尝出什么味道?并思考为什么会尝出甜味? (3)根据提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交流探究计划,实施探究计划(4)小组交流探究过程、结果和结论并分析。

(5)提出改进意见 (6)全班交流观察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和得出的结论。 (7)概括消化的概念 ①仔细观看,为完成“西瓜子历险记”作准备。 ②思考、回答问题。 ③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加深理解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器官。 ④设计表格,归纳总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⑤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相互评价。 阅读资料,比较:大肠、小肠的特点,理解小肠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 用放大镜观察,加深理解小肠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观察、理解小肠内表面的皱壁及绒毛的作用。 课后完成 (1)设问引起学生疑惑,激发学习欲望。 (2)教师启发:引入新课 演示消化系统组成的课件、提问 (1)引出口腔中的消化,让学生体会进食时牙齿、舌、唾液的作用。 (2)请学生嚼咀馒头,设问,引出馒头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引起学生进行探究。(3)媒体演示P30探究提示及参考方案。 (4)教师巡回指导、答疑。 (5)指导学生进一步完善探究计划。 (6)鼓励、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补充。 (7)引导学生归纳消化的概念 ①媒体演示消化的全过程 ②设问:胃病和肝炎对消化的影响及其保健。 ③演示P33的演示实验,提问:胆汁对脂肪的消化有什么作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下教案-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doc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食物的消化过程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 3.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法建议: 关于吸收的概念可以从“细胞需要营养,而人体的营养是由消化系统摄取的,这些营养如何从消化系统到达肌体各部分的细胞呢?”这一问题的讨论引出。 关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可由学生讨论得出,并通过观察小肠实物或利用录像让学生对小肠表面大,小肠绒毛壁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等适于吸收的特点有较为直观的认识。 关于吸收的过程是比较抽象的,建议先看录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动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过程,然后再归纳总结。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径是容易弄错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一下。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 问题:1.食物经过消化最终形成哪些物质? 2.真正需要这些营养的是什么? 这些在消化道中的营养成分怎样才能到达需要它们的每个细胞呢?细胞又如何利用它们呢?这就是我们要在第一节学习的内容--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只有进入循环系统,才能被运送到机体各部分需要它们的细胞处,这一过程就是"吸收"。

哪些物质能进入循环系统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消化管内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营养成分可以进入循环系统呢?那些部位得具备什么特点呢?先由学会讨论,再总结。(学生应该能想到:面积大,结构薄,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人体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几乎无吸收养分的能力,胃粘膜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这也就是喝酒伤胃的原因。大肠则可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因此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小肠来吸收的。 小肠为什么能完成这一主要功能呢?与其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部分,其内表面有皱襞,因此具有相对大的表面积,其实小肠的表面积决不只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大。环行皱壁的存在使小肠面积增大了三倍,而皱壁里还有些更微小的结构呢! 实验:观察小肠绒毛或用录像取代。 观察到小肠绒毛后,讨论小肠绒毛的存在对小肠的吸收功能有何意义? 由于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积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肠绒毛的柱状上皮细胞的向肠腔一侧,还有一些指状突起,叫微绒毛。由于微绒毛的存在,使面积比5~6米长的圆柱体面积增大了六百倍。小肠的表面积为200平方米,相当于一个排球场这一特点决定着小肠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挂图或书上的图)小肠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营养物质可渗入内部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并经循环输送至全身各处的细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动。 营养物质的吸收途径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进入毛细淋巴管。而其余营养成分进入毛细血管。 这些营养成分被运输到身体各部分的细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先看书,在来讨论归纳。第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第二、为构建人体提供原材料;第三、作为储备的能源物质。 思考:营养物质是不是摄入的越多越好呢?为什么有些人过分肥胖?有些人过分瘦小?怎样衡量自己的营养是不是合理呢? 板书: 第二节消化与吸收

七年级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消化道 消化腺 消化道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 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中考典型题目汇总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一、选择题 1.(2011义乌)8.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C.静脉能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器官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答案:A 2.(2011苏州)1 3. 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 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案:A 3.(2011苏州)1 4. 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答案:D 4. (2011苏州)20.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 答案:B 5.(2011济宁)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 A①②③B③①④C①②④D①④⑤ 答案:B 6.(2011湘潭)24.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一些非食用添加物质经常混入其中,容易危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是 A.炒菜时添加少量味精B.腌制豆角时添加适量的食盐 C.果汁中添加塑化剂D.果冻中添加胡萝卜汁 答案:C 7.(2011巢湖)2.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 蛋白质 B. 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答案:D 8.(2011郴州)16.在消化道中,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起始位置分别是 A.口腔、胃、小肠B.胃、小肠、大肠C.胃、小肠、口腔D.口腔、小肠、胃 答案:D 9.(2011潍坊)1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消化和吸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通过演示实验,观察分析,认识胆汁在脂肪消化中的作用。 3、通过观察小肠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1、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2、通过对小肠结构的观察,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图的分析,列表总结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四、教法、学法: 综合运用学案指导、问题指导、小组合作、实验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 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导课:食物照片:民以食为天,我们每天会吃大量的食物。今天,我们要在深入思考一下:这些食物在进入我们体内之后会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还有,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怎样才会转化为我们自己的物质?学习了这节课的内容以后,请你来讲解一下!带着这一任务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旅程——消化和吸收㈡ 展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1、能说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2、理解小肠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㈠食物的消化 我们已经知道了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经消化,转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在哪些部位被消化,消化的过程怎样,大家自主完成导学案学习任务一。 ★ 创设情境,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 认真观察课本35-36 页图,仔细阅读旁边的文字解释。并根据图中信息,完成导学案中食物的消化部分问题。

1、消化腺分泌什么消化液?流入消化道什么部位起作用?哪个部位消化液是最多的? 说明哪个部位起主要的消化作用? 2、消化液中都含有什么消化酶?可以消化什么营养物质? 3、口腔、胃、小肠中发生了什么消化过程? 自学展示:学生展示自学内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胃液、肠液、胰液、胆汁作用是什么? 教师讲解:胃液、肠液、胰液都能把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它们都含有消化酶,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在一定温度下能帮助食物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烧纸成灰模拟演示消化酶的作用) 但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 (图片、视频演示) 胆汁的乳化作用录像说明: 胆汁中虽然没有消化酶,但是胆汁能乳化脂肪增大脂肪酶与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起到乳化脂肪的作用。 小结:学生自主完成学案中有关食物消化的小结部分表格。 分析出淀粉、蛋白质、脂肪初步消化和最终消化的部位、参与消化液及产物。 当堂练习:解读曲线 学生分析判断三种物质的消化曲线,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消化腺产生的消化液在食物消化中起主要作用。消化系统中的消化道也不仅仅是食物的通道。消化道也能对食物的消化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如:口腔中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将食物磨碎并使之与消化液充分混合;胃和小肠的蠕动也能起到磨碎食物并让食物与消化液充分混合的作用。 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脂肪经消化系统的消化之后,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这些小分子物质。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这些小分子物质不需要经过消化,可直接被人体吸收。 过渡:小分子物质主要集中在人的消化道中。科学家研究发现,从人的小肠和大肠中分别提取出一些物质。经过分析对比,结果是大肠提取物中所含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比小肠中的要少很多。那么,减少的这些物质去哪里了? ㈡营养物质的吸收

《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中考典型题目汇总.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一、选择题 1.( 2011 义乌) 8. 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发烧的病人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体温过高减弱了消化酶的活性 B.大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协调性,并保持身体平衡 D.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的 答案: A 2.(2011 苏州 )1 3. 下列有关对人体消化系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消化液都含有消化酶 B.所有的消化腺都能分泌消化液 C.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D.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 答案: A 3.(2011 苏州 )1 4. 某同学摄入的混合性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分解,最终得到一组消化终 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 B .氨基酸、麦芽糖、甘油、脂肪酸 C.二氧化碳、水、尿素 D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 答案: D 4.(2011 苏州 )20 .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C.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D.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浓盐水中观察 答案: B 5.( 2011 济宁) 6、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被消化酶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淀粉④脂肪⑤维生素 A ①②③B③①④C①②④ D ①④⑤ 答案: B 6.(2011 湘潭 )24. 食品添加剂可以限量使用,但一些非食用添加物质经常混入其中,容易危 及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下列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是 A.炒菜时添加少量味精B.腌制豆角时添加适量的食盐 C.果汁中添加塑化剂D.果冻中添加胡萝卜汁 答案: C 7.( 2011 巢湖) 2.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A.蛋白质 B.糖类 C. 脂肪 D. 维生素 答案: D 8.(2011 郴州 )16.在消化道中,消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起始位置分别是 A .口腔、胃、小肠B.胃、小肠、大肠C.胃、小肠、口腔 D .口腔、小肠、胃 答案 :D 9.( 2011 潍坊) 11.“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要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这是由于唾液中 的淀粉酶在高于和低于37℃条件下催化作用都会逐渐降低。下图能正确表示唾液淀粉酶的作 用与温度关系的是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消化与吸收知识点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有多种消化液 (3)小肠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的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初中生物优质文档精选——《消化和吸收》教案05

《消化和吸收》教案05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3、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析小肠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养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难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教学设计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思考引言: 我们吃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在体内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去了哪儿? 一、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1 、消化定义 (1)物理消化(2)化学消化 2、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胰腺、肠腺、肝脏) 3、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4、消化过程和产物 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蛋白质→氨基酸 脂肪→甘油+脂肪酸理解;认真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自主阅读:化系统示意图。明白消化系统的组成

联系平常的吃饭,交流讨论 分组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交流讨论 自主阅读:P 28-29 消化过程和产物 观看视频,交流讨论 解释消化;播放消化的视频 指导学生阅读消化系统示意图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提问:口腔在消化系统中有什么作用?它是这样工作的? 馒头在口腔中咀嚼,会甜么?为什么? 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巡回指导 指导学生自主阅读P28-29播放相关视频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 2、营养物质的吸收:营养物质→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细胞处读图P30:小肠的结构 认真观看,交流讨论 自主阅读:P30-31 联系身体,交流讨论指导学生阅读P30: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吗? 播放小肠结构特点视频 指导学生阅读P30 -31:营养物质的吸收 三、小结学生小结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突出重点 四、作业布置回家完成P31 及课课练 课后反思: 本节难度较大,内容涉及消化系统的组成,多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小肠适应与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等,还有探究实验,要应用多种方法来组织教学,才能较好完成教学任务。 同时,要多让学生联系自己平常的饮食和自己动手观看动物小肠内表面,这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生物《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整理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32页图)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大肠(盲肠)、肛门 2.消化腺:唾液腺:分泌唾液; 胃腺:分泌胃液; 肠腺:分泌肠液 肝脏(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胰腺(人体最重要的消化腺):分泌胰液 二.消化: .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胃肠的蠕动、胆汁把脂肪变成脂肪微粒 2.化学性消化:主要在小肠中进行 酶 酶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遇碘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从口腔开始 酶

蛋白质 氨基酸 从胃开始 胆汁 酶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 从小肠开始 三.吸收 .口腔、咽、食道没有吸收功能。 2.胃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喝酒损伤胃) 3.小肠可吸收所有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其中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进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其余的进入毛细血管。)4.大肠可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四.小肠为什么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消化液多。小肠内有胰液、肠液和胆汁三种消化液,消化液中含有消化各种营养物质的酶。 2.吸收的面积大。小肠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33页图)3.壁薄。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

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在下列器官中,基本没有消化功能的是()。 A.小肠 B.口腔 c.胃 D.大肠 2.下列食物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 )。 A.鱼肝油 B.矿泉水 c.面包 D.食盐 3.肝炎病人怕吃油腻食物的原因是( )。 A.唾液分泌过少 B.胆汁分泌过少 c.胃液分泌过少 D.肠液分泌过少 4.用下列两张纸做小肠壁结构的模型,( )作小肠外壁;( )作小肠内壁。

初二下册生物知识点:消化和吸收知识点

初二下册生物知识点:消化和吸收知识点读书使学生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展视野。接下来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消化和吸收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消化: 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都是分子大、结构复杂的有机物,进入消化系统后,逐步分解成简单的物质被人体吸收。消化主要是通过多种消化酶的作用而进行的。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唾液腺有导管,它所分泌的唾液通过导管进入口腔。 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最终分解成葡萄糖、氨基酸等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生物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经过消化后产生的氨基酸、葡萄糖、能量等。 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可以不经过消化,在消化道内直接被吸收。 食物的消化方式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通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这是物理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分解为可以被吸收的成分,这是化学性消化。

小肠适于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特点: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处滞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肝脏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都通过导管送入十二指肠,肠腺分泌的肠液直接进入小肠。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这自利于食物的消化。 (3)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这就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4)小肠绒毛内有许多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特别提醒:在小肠的吸收过程中,脂肪的消化产物先由毛细淋巴管吸收,经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其他消化产物直接由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循环。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与吸收总结--生理

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及吸收概述 基础医学院2014级生理学习小组曹冲 2016.02

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肛管)等部。临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肠的这一段称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部分称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供机体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除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可以被直接吸收利用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物质均不能被机体直接吸收利用,需在消化管内被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利用。

脂质的消化与吸收 脂质消化主要场所:小肠上段。 含有胆汁酸盐的胆汁、含脂质消化酶的胰液分泌后进入十二指肠。 脂质消化的过程: 食物中的脂类------→微团---------→产物 脂质的乳化: 脂质不溶于水,不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胆汁酸盐具有较强的乳化作用,能降低脂-水相间的表面张力,将脂质乳化成细小微团,使脂质消化酶吸附在乳化微团的脂-水界面,极大地增加消化酶与脂质接触面积,促进脂质消化。 消化酶作用: 消化酶包括:胰脂酶、辅脂酶、磷脂酶A2、胆固醇酯酶。 甘油三酯---------------2-甘油一酯 + 2 FFA (游离脂肪酸) 磷 脂---------------溶血磷脂 + FFA 胆固醇酯---------------胆固醇 + FFA 胆汁 乳化 胰液 消化酶 辅脂酶 磷脂酶A2 胰脂酶 胆固醇酯酶 乳化作用 乳化后的脂肪 胃 甘油三酯 脂肪酶 水 单酰甘油+游离脂肪酸 微粒 胆盐 黏膜细胞 1-2um 20-50um 油相 胶粒相 粘性-各向 同性相

北师大版生物七下《食物的消化与营养物质的吸收》同课异构 精品教案 (1)

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1、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认识酶在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4、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模式:观摩式、启发式.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人体内的营养成分包括哪些? 归纳总结,引入新课:我们人体内的这些营养成分如何从食物变成人体内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下来,同学们用5分钟的时间,从课本第9页阅读到第13页. 板书:第2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系统 1、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等 2、消化腺:唾液腺、胃肠、胃腺、肝脏和胰腺 (学生阅读完,让学生回答消化管和消化腺的组成,然后教师再用多媒体将课本人体消化示意图展出,向学生解说消化管各器官的位置和消化腺所处的位置和作用. 老师讲解过程中、强调:1、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共有的通道.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

板书:(二)食物的消化 1、口腔内的消化 2、胃内的消化 3、小肠内的消化 用多媒体演示“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实验(也可按课本内容进行说明),总结出消化的概念.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实验,我们了解了消化的概念. 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着这样的活动. 例如我们平时吃饭,如果我们咀嚼一团白饭,时间久了,会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回答,教师进行总结,然后用多媒体播出“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活动 教师总结物质的消化过程: 淀粉酶(口腔)麦芽糖酶(小肠)葡萄糖 蛋白质酶酶(胃初步消化,小肠)氨基酸 脂肪胆汁脂肪微粒酶甘油?脂肪酸 讲解过程中,教师强调:1、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位置和消化液名称 2、小肠里有多种消化液是小肠为主要消化器官的原因之一 3、胆汁不含消化酶 习题训练: 1、下列消化腺中,最大的消化腺是() A、唾液腺 B、肝脏 C、胰腺 D、胃腺 2、淀粉能在人的口腔中转变为麦芽糖,是因为人的唾液中含有什么物质?() A、水 B、酶 C、淀粉 D、麦芽糖 3、能分泌胆汁的器官是() A、唾液腺 B、胆囊 C、肝脏 D、胰腺 4、胃位于腹腔的()肝脏位于腹腔的()阑尾位于腹腔的() A、左上方 B、右上方 C、左下方 D、右下方 五分钟检测题 (1)下列选择中,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胰液 B、肠液 C、胆汁 D、唾液 (2)人体消化食物的主要器官是() A、肝脏 B、胃 C、小肠 D、口腔

七年级生物上册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教案

第4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尝试通过通过探究找出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3.指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尝试自己制定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研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4.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根据课标要求,删除了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内容,如牙齿的结构及保健、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功能、消化酶的作用、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等。消化系统结构上的一些内容,比如胃、小肠、肝脏等知识、唾液消化作用的实验等作为帮助学生实施探究的辅助资料,放在信息库中。 教材以图片(食物消化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示意图、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过程示意图)以及文字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吸收的概念和过程)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阅读和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并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具有一定难度。这个探究活动,可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懂得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本节的重点是: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是:制定探究计划。 具体安排策略如下表:

三、活动指导: 食物消化吸收的部位和过程: 课前,教师可准备有关图片、模型、多媒体课件等,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主要通过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及消化吸收过程形成初步认识。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教材及“信息库”中文字和图片资料,与日常生活的体验相结合,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将书本知识理解、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在交流时,教师要提醒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不要照本宣科。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贴近生活的问题,如在回答讨论题中“人体的消化器官从上到下顺序是怎样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身体或模型,指出消化系统各个器官的名称,或以让学生画消化系统的简图的方法让学生描绘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在回答讨论题中关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的问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一餐为例,或某种食物为例,说出营养物质在消化系统内是怎样被消化和吸收的,或者以表演小品或讲故事的形式以拟人化的方法来介绍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这样,抽象的知识可以变得生动、形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关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小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信息库”中的资料,来“动手做”,由学生来设计小制作方法,来证明小肠皱襞和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证明小肠是最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

第一章 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选择题)

第一章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选择题) 1.米饭、面条等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是人体的主要功能物质,它是(A)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维生素 2.南南为自己设计了一份午餐:米饭、煎蛋、鸡汤。要使这份午餐营养更合理,还要添加(A) A.炒青菜 B.烤鱼 C.荔枝肉 D.焖虾 3.(2012年盐城)下图表示食物中某种有机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情况。据此推断该有机物是(A) A.淀粉 B.蛋白质 C.脂肪 D.维生素 4.青少年应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磷丰富的食物。对照下列营养学家建议的成人食谱图,你认为青少年最应相对增加的食物类型为(B) A.Ⅰ、Ⅱ B.Ⅱ、Ⅲ C.Ⅳ、Ⅴ D.Ⅲ、Ⅳ 5.甲乙丙丁四种水果榨取的果汁分别逐滴滴入同浓度、 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中,直到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所用 果汁滴数如下表,则维生素C含量最多的水果是(B) 果汁甲乙丙丁 滴数12 5 8 12 A.甲 B.乙 C.丙 D.丁 6. “毒胶囊”是某些不良企业利用皮革废料加工制成药用胶囊。但合格的药用胶囊主要成分是淀粉,不经咀嚼直接吞服,这主要是保护哪个器官免受药物的刺激(B)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7.小敏进行了认识唾液淀粉酶性质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表。 试管编号 1号2号3号4号 实验过程 ①注入物质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2ml淀粉溶液 ②水温处理37℃10℃60℃37℃ ③加入物质震荡1ml蒸馏水1ml唾液1ml唾液1ml唾液 ④滴入碘液并观察现象变蓝变蓝变蓝变蓝

这个实验能说明唾液淀粉酶(B) A.催化作用受PH影响 B.催化作用受温度影响 C.具有专一性 D.具有高效性 8.人体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C) A.食道 B.胃 C.小肠 D.大肠 9.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在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钻了两个“生命之孔”,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该营养液中主要供能物质是:(B) A.水 B.葡萄糖 C.维生素 D.氯化钠 10.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C) A.唾液、胃液、肠液 B.胃液、胆汁 C.胰液、肠液、胆汁 D.胃液、胰液 1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A.常吃素的人却没有患夜盲症是因为某些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维生素A B.淀粉制成的药物胶囊可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C.牙龈出血的人应多吃水果和蔬菜 D.胆囊炎患者应少吃油脂类食品 12.鸡蛋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完全消化后的产物是:(C) A.葡萄糖 B.二氧化碳和水 C.氨基酸 D.脂肪酸和甘油 13.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一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abc分别表示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最终消化产物。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 A.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①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C.②与③都只含一种酶,但酶种类不同 D.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14. 某兴趣小组欲“观察猪的小肠绒毛”,正确的操作方法是:(B) A.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横剖开,放在生理盐水中观察 B.将四厘米长的小肠段纵剖开,放在清水中观察

七年级生物 消化与吸收 知识点

精品 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食物在消化系统中的变化 1、在口腔中的变化 2、在胃中的变化 麦芽糖淀粉唾液淀粉酶??????→? 中间产物(蛋白胨)蛋白质胃蛋白酶 ?????→? 口腔:牙齿咀嚼食物,舌搅拌食物并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 咽:食物的通道 食道: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能蠕动,将食物推入胃中 胃: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通过蠕动搅磨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并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在消化道中最长,通过蠕动促进消化,并吸收营养物质,将食物推入大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大肠:通过蠕动,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肛门: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唾液腺: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胃腺: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胰液是最具消化力的消化液 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蛋白质、淀粉、脂肪的酶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可以使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消化道

精品 3、在小肠内的变化 葡萄糖小肠中 麦芽糖小肠中淀粉麦芽糖酶淀粉酶?????→??? ??→? 氨基酸小肠中蛋白质蛋白酶、肽酶 ????????→? 脂肪酸甘油小肠中 脂肪微粒小肠中脂肪脂肪酶胆汁+????→??? ?→? (二)营养物质的吸收 1、与营养物质吸收有关的器官 胃——吸收少量的水和酒精 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及大部分的无机盐和水、酒精 大肠——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口腔和食道基本不吸收什么物质,但口腔黏膜可以吸收少量的药物。 2、小肠的结构与吸收作用相适应的条件: (1)小肠长5~6米,食物在此停留的时间长,有利于消化和吸收。 (2)小肠有多种消化液 (3)小肠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的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只有一层细胞构成,这样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七年级生物下消化和吸收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学习目标: 1.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由哪些器官组成; 2. 说出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各部分的作用; 3?阐述食物的消化的过程。 学习重点和难点: 1.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分析小肠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 (一)消化系统的组成 1. 消化道: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咽、食 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肛门。 2. 消化腺:(1)大消化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如:唾液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消化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如:胃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食物的消化 1. 消化的概念:食物在_________ 里被分解成 _________ 物质的过程。 2. 消化的种类:________ 消化和 ________ 消化。 3. 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 (1)物理消化:牙齿的_______ 和舌的 ________ ,食物被磨碎并与 _________ 充分混合。 (2)化学消化: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 ______________ 。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_ 。 4. 食物在胃中的消化 (1)物理消化:胃壁有发达的 ___ 层,收缩时引起胃的蠕动,可以______ 和 ______ 食物。 (2)化学消化:对________ 具有初步的消化作用。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_______ 呈强酸性,其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 酶。 5. 食物在小肠中消化 (1)物理消化:胆汁能将乳化成微粒。 ;冃腺分(2)化学消化:唾液腺分泌,能初步消化 泌,能初步消化; 肠腺一—分泌,能消化;胰腺分泌 能消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肝脏(人体最大的 _________________ )分泌_________________ ,不含_________________ 能乳化脂肪。 (3)参与消化的消化液:肝脏分泌的__________ ,胰腺分泌的 ___________ ,和肠腺分泌的____________ 。 【达标拓展】 一、选择题 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说课稿

初中生物《消化和吸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消化和吸收》,第一课时,食物的消化。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解读 本节选自鲁科版初中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上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学习食物的 消化,为下一节课营养物质的吸收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人体各个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些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我在教学中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动脑、动手,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概述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能力目标: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初步培养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概述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是:尝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将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相结合,从而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六、教学过程 下面,重点说说我的教学过程。本节课我将做出如下安排:3分钟导入,2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归纳小结,5分钟巩固练习,最后布置作业。 实验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设计实验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又是难点。对此难点的突破,我采取的策略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点拨引领,学生小组讨论,完成整个实验过程。 具体做法是 (一)导入新课 我和学生共同回顾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接下来让学生细嚼无糖馒头,体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思考:食物进入口腔后,经过咀嚼,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很多学生都能发现馒头经过咀嚼之后会变甜。 我趁机提出问题:馒头变甜与有哪些因素有关?馒头进入胃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消化与吸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