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2章 语音学【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835.58 KB
- 文档页数:25
第6章语用学
6.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用和语用学
1.语言运用(语用)
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场合,为着一定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
表6-1 语言运用(语用)
2.语用学
(1)语用学的兴起
表6-2 语用学的兴起
(2)语用学的任务
表6-3 语用学的任务
(3)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表6-4 语用学与相关学科
考点二:语言环境
1.含义
语言环境(context)简称语境。
语境是语用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表6-5 语言环境的含义
2.语境的构成
语境是由影响言语交际的各种相关因素构成的,主要包括语言内部的上下文语境和语言外部的情景语境、背景语境。
表6-6 语境的构成
3.语境的功能
语境的功能指语境对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所产生的影响,语境并不是独立地发挥功能,而是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
可以分别从话语的表达和话语的理解两个角度考察语境的功能。
表6-7 语境的功能
考点三:语用原则
1.合作原则
表6-8 合作原则。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1.1 复习笔记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1.语言的性质(1)语言的定义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①能指与所指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a.任意性任意性是指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
第一,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不同的语义内容,如多义词、同音词;第二,不同的语音形式可以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同义词;第三,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语音形式代表相同的语义内容,如汉语的“马”[ma214]和英语的horse都可以指马。
b.稳固性稳固性是指语音和语义一旦约定俗成就稳固下来,不可随意改变。
因为语言是人们社会交际的工具,语音和语义关系的随意改变会导致社会交际无法正常进行。
(口令、暗号的意义不属于一般语言意义。
)c.渐变性渐变性是指语言符号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渐变。
第一,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语言符号会发生变化;(例如,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音和义发展到现代汉语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二,语言符号一般只能采取渐变方式,因为突变会破坏语言符号的稳固性,影响正常交际。
其他的一些符号有的可以发生突变,如密电码一旦泄密,就可以随时更换。
d.线条性线条性是指说话时语言符号在时间上依次出现,像一根线条一样。
第一,人的发音器官只能依次发出一串音素、音节或词语;第二,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不能有空间上的上下相叠的关系。
(3)语言的系统性①语言系统性的内涵系统指由若干互相联系的元素构成的整体,而系统性则是指系统元素之间的联系性。
邢福义《语⾔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2章语⾳学【圣才出品】第2章语⾳学⼀、什么是语⾳?语⾳具有哪些性质?答:(1)语⾳是在⼈类⼤脑神经⽀配下由发⾳器官发出的负载⼀定意义并能为⼈们所理解的声⾳。
(2)作为⼀种物质形式,语⾳跟⾃然界的其他声⾳⼀样,具有各种物理性质。
语⾳是由⼈类的发⾳器官发出来的,因此具有⽣理属性。
同时,说话⼈发⾳和听话⼈听⾳⼜是⼀种⼼理活动,因此语⾳⼜具有⼼理属性。
语⾳代表⼀定的意义,是由同⼀语⾔社团的成员共同约定的,因此,语⾳⼜是⼀种社会现象,具有社会属性。
①语⾳的声学性质a..⾳⾼⾳髙指声波每秒钟振动频率的⾼低。
声波振动频率⾼,听觉上就感到声⾳⾼,振动频率低,听起来声⾳就低。
声波的频率与发⾳体⾃⾝的性状有关,男⼦的声带长⽽厚,说话声⾳低;⼥⼦的声带薄⽽短,说话声⾳髙。
同⼀个⼈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可以发出⾼低不同的语⾳。
⾳⾼在语⾳中的作⽤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b.⾳强⾳强指声⾳的强弱。
它决定于声波振幅的⼤⼩。
振幅⼤,声⾳就强,振幅⼩,声⾳就弱。
语⾳的强弱跟发⾳时⽤⼒的程度有关。
发⾳时⽤⼒越⼤,呼出的⽓流越多,声⾳就越强。
⾳强在语⾳中的作⽤是构成重⾳和轻⾳。
c. ⾳长⾳长指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就短。
语⾳的长短跟发⾳的速度快慢有关,汉语普通话的正常语速是每秒钟3?5个⾳节,英语的语速要快⼀些。
⾳长在许多语⾔和汉语⽅⾔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如英语和汉语⼴东话就有长短元⾳的区别。
d. ⾳质⾳质指声⾳的性质、特⾊,它是语⾳最重要的属性。
语⾳由发⾳器官(主要是声带和声腔)的协调活动⽽产⽣,⾳质的变化决定于三⽅⾯的条件:⼀是发⾳体的不同,⼆是发⾳⽅法的不同,三是共鸣器的形状的不同。
其中每⼀⽅⾯的差别都会造成不同的⾳质。
⾳长、⾳⾼和⾳强的特征合称为⾳质形式,⼜叫⾳律形式。
⾮⾳质特征是依附于⾳质特征来表现的。
②语⾳的⽣理性质语⾳的⽣理基础就是⼈类发⾳器官的构造及其运动。
第7章历史语言学一、填空题1.“个”的本义是“竹子”,后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属于语义的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量词;转移【解析】词义的变化有三种:扩大、缩小和转移。
“个”由一个意义比较实在的名词变为一个意义相对较虚,语法意义较强的量词,说明其词义发生了转移。
2.在汉语词汇借用现象中,“麦克风”是______词,“话筒”是______词,“维他命”是______词。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音译(借词);意译;音译兼意译【解析】词汇借用包括“借词”和“意译词”两种情况,前者是音和义都借自外族语或方言的词,而后者是指用本民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形成的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在汉语里,借音现象少,意译词多。
“麦克风”是“microphone”的音译,属于借词;“话筒”是用汉语构词规则为“microphone”重新构造的词,属于意译词;“维他命”既包含音译,也包含“维持生命”的意思,所以是一种音译兼意译词。
二、名词解释1.词语的替换[北京语言大学2010年研]答:词语的替换是指改变某类现实现象的名称,而现实现象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或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词语演变现象,也是词汇演变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核心词汇相对比较稳定,一般词汇的词语替换则比较频繁,它与社会的变化密切相关。
例如,我国古代称三十年为一世,唐初时因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用“代”替换“世”。
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有朝廷发的“俸禄”,包括“俸米”和“俸银”,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人们的社会关系和获取工作报酬的方式起了变化,这些词语就弃之不用了,代之而起的是“薪水”一词,而“薪水”后来又被“工资”所替换。
社会生活的急剧改变、社会观念的改变都会引发语言出现相当数量的词语的替换。
2.词义的扩大[北京语言大学2011年研]答:词义的扩大是指一个词的词义,演变后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的词义演变现象。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关注薇公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语言的性质和范围
1语言的性质
(1)语言的定义
①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具有符号性和系统性。
②从功能上看,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知的工具。
人们需要而且可以用语言来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认识世界,思考问题。
(2)语言的符号性
①能指与所指
a.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
b.甲事物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是符号的所指(内容、意义);c.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②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表1-1语言符号的主要特征
(3)语言的系统性
表1-2语言的系统性
(4)语言的社会性(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的形成、发展、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表1-3语言的社会性
(5)语言的其他属性
表1-4语言的其他属性
2语言的范围
(1)语言与言语
①概念。
第5章文字学一、名词解释1.文字[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文字发展早期是图画形式,后来逐渐发展完善而分成各小类。
从文字最小单位可以划分出表音文字和意音文字。
表音文字按照字符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分为音位文字、辅音文字和音节文字。
从起源可以分为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
文字在人类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它拓展了语言的功能,突破了语言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局限,使人类文明得以继承和传播,书面语也因此得以产生,从而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2.音位文字[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音位文字是表音文字中的一种。
它是表音文字根据其所表示的语音单位的性质划分出的更小的类。
有的字符表元音,有的字符表辅音,字符可以记录语言中所有的音位。
如拉丁字母,英文就是使用拉丁字母作为字符的音位文字。
3.意音文字[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意音文字是一种既代表语素,又代表音节的文字系统。
意音文字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音,有的字符提示语言符号的意义。
提示音的字符称为声符,与音无关只与意义有关的字符称为义符。
汉字就是典型的意音文字。
二、简答题1.语言和文字有什么不同?[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答:语言和文字是语言的两种不同形式,二者有着很大的差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1)历史长短不同语言的历史和人类的起源的历史一样久远,而文字的历史则相对短一些,语言是第一性,文字是第二性,文字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
(2)普遍性不同所有的人都会说话。
但是,在苏美尔人创造文字之前,人们没有文字。
即便是现代,仍然存在很多没有文字的民族,如几内亚;而且在有法定文字的社会,也有不少人不识字。
(3)习得的区别所有的人都在一生中头两年里开始学说话,其中很多相关的能力可能是与生俱来的,而不是后天学习来的。
一般,学习书写以学会说话的能力为基础。
(4)独立性不同绝大多数能识字的人可以用言语和文字表达同样的意思,不过言语比文字表达得更明确。
第四部分模拟试题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每字1分,共12分)只有沉静下来智慧才能升起二、术语解释(每条4分,共20分)1.韵律2.元语言3.社会方言4.义素5.间接言语行为三、分析题(28分)1.用层次分析法分析下列词组,要求分析到词。
(8分)(1)105岁的周老坚持阅读国外最新杂志(2)先进国家行之有效、正在全世界传播开来的有利于人类生活的知识和事物2.分析下列语句中的歧义现象,并简述导致歧义的原因。
(10分)(1)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
(2)这个自行车没有锁。
3.分析下列重叠形式的异同,并进行归类。
(10分)刚刚、看看、哗哗、慢慢、红红绿绿、清清楚楚、坑坑洼洼、糊里糊涂、热热闹闹、热闹热闹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元音?什么是辅音?二者有什么区别?2.什么叫语言的层级体系?它是如何构成的?3.什么是句型、句类、句式、句模?分别举例说明。
4.简要说明会话含义理论。
五、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拼音文字与意音文字的区别及各自的短长。
2.试论语言学的发展简史。
参考答案一、为以下词语序列加注国际音标(每字1分,共12分)只有沉静下来智慧才能升起答:[tʂʅ³⁵iəu²¹⁴] [tʂ‘ən³⁵ʨiŋ⁵¹] [ɕia⁵¹lai³⁵] [tʂʅ⁵¹xuei] [ts‘ai³⁵nəŋ³⁵] [ʂəŋ⁵⁵tɕ‘i²¹⁴]二、术语解释(每条4分,共20分)1.韵律答:韵律是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即声韵和节律。
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
诗词创作要重视艺术性,并重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韵律”,要讲究字词的搭配、音调的和谐。
诗律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平仄,由南北朝时期的沈约等首先提出,在盛唐以后的格律诗中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是讲究平声和仄声的协调。
第3章语义学一、填空题1.“买、卖”属于______语义场。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反义【解析】《语言学基础理论》将语义场分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多义义场和联想义场,其中联想义场又分为分类联想、部分联想和描绘联想。
“买、卖”是一组反义词,两者属于反义义场。
2.“他只吃了一个苹果”这句话,有歧义,因为“只”可以指向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他;一个;苹果【解析】语义指向指的是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
原句产生歧义的原因是“只”的语义指向不同:指向“他”,表示“是他而不是别人吃了一个苹果”;指向“一个”,表示“他吃了一个而不是几个苹果”;指向“苹果”,表示“他吃的是苹果而不是其他水果”。
3.跑材料、跑商场、跑马都是______关系,但名词与动词的语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动宾;目的;处所;工具【解析】宾语和动语的语义关系很复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受事宾语、施事宾语和中性宾语。
中性宾语又可以用来表示结果、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原因、目的、类别、存在等。
跑材料、跑商场、跑马的动语和宾语之间是动宾关系,宾语分别表示目的、处所和工具。
4.“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从语义上看,其名词性短语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这些语义角色可直接充当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案】工具;施事;方式;宾语【解析】动词和其所支配的宾语间的语义关系,即动词和名词间的“语义角色”。
常见的语义角色有施事、受事、工具、处所、时间、方位、方式等。
捆绳子、跑了小偷、存定期的宾语分别表示工具、施事、方式。
5.“桌子、椅子、床”属于______语义场,“春、夏、秋、冬”属于______语义场,“大、小、生、死”属于______语义场。
第2章语音学一、填空题1.[i、u、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______、______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2.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研]【答案】语音同化【解析】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3./p、b、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______、______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解析】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b、p 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b/是不送气浊塞音,/p 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4.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______,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音高;音长【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音长。
5.“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异化;脱落【解析】“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
第3章语义学3.1 复习笔记一、语义和语义学1.语义的含义语义是语言的意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语义是客观事物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即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这种认识用语言形式表现出来,就是语义。
因此,语义与客观世界、主观世界、语言世界都有密切的联系。
语义是语言系统中最复杂的要素,不同的人对语义的认识很不相同,围绕着语言的意义是什么的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意义理论。
(1)指称论①观点a.把词语的意义与词语指称的对象等同起来;b.认为词语的意义是词语与其所指事物的关系。
②缺陷a.词语的意义不具备词语所指对象的性质。
例如,事物“苹果”具有可食用性,但我们不能吃“苹果”—词的意义。
b.并非所有词语都有所指对象。
例如,表示虚概念的词语“孙悟空、金山、飞马”等在客观世界不存在指称对象。
c.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场合可以指不同对象,词义并不因此不同。
例如,“我、老师、儿子”可在不同的场合指不同的人。
d.不同的词语可以指相同的对象,但意义显然不同。
例如,“鲁迅”和“《阿Q正传》的作者”所指对象相同,意义不同。
(2)观念论①观点a.词语的功用在于能明晰地标记出各种观念;b.词语代表的观念是其固有的和直接的意义;c.观念是在意识中通过内省可区别的东西,即“感觉和精神意象”。
②缺陷a.许多词语无法在说话人或听话人心中产生意象。
例如,介词“当、因为”,名词“性质、矛盾”,动词“变得、担任”,形容词“好”等。
b.同一词语在不同的人在心中引起的意象很不相同。
例如,说“动物”时,张三头脑中出现一条狗,李四出现一头牛。
c.意义不同的词语,在人们头脑中可能出现相同意象。
例如,“猎狗、狗、哺乳动物、动物”都可能引起同一个意象:一条猎狗。
d.观念看不见摸不着,较为主观,若不通过某种形式表现出来,别人无法了解。
(3)用法论①观点一个词在语言中的用法就是它的意义。
②缺陷a.把词语的意义与语法混为一谈;b.片面认为语言的意义不需要通过实在或思维来解释,只需要在语言世界内部解释;c.用法或使用规则不一定能跟意义划等号。
第6章语用学一、名词解释1.话题答:话题是一个句子中句义信息所关涉的那个实体,说话者所选择的信息关涉对象,一般是“有定”的。
所谓“有定”,是指“确定的、有具体所指的实体”。
这不仅是对于说话者来说的,而且是说话者认为对于听话者也同样适用的。
也即,说话者选择的话题,是说话者所认为的听说双方都可以确定所指的实体,以这个有定实体为基点添加新的信息内容,才能更好地向受话者传递说话者在听说双方共有知识的基础上所要传达的信息。
2.语境答:语境是指语言单位出现时的环境。
语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语境是言语内部的上下文或前言后语。
广义的语境既包含狭义语境的内容,也包括言语外部的交际场景和社会文化背景。
语用学中所说的语境,一般是指广义的语境。
语言环境对于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性,不同语境中话语的含意很不一样。
一般分为上下文语境和情景语境(又叫社会现实语境)。
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流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情景语境则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说听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非语言因素)。
二、简答题1.辨析以下两组例子中各个句子在语义或表达(语用)功能上的区别。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1)①你想喝点什么?②你想喝点什么吗?(2)①人来了。
②来人了。
答:(1)①从语义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的句子焦点是“什么”,即询问对方所要喝的东西是什么,而“你想喝点什么吗?”的句子焦点在语气词“吗”上,即询问对方是否要喝东西。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你想喝点什么?”是一般疑问句,被询问的一方只需要直接回答;而“你想喝点什么吗?”是是非问句,存在是非选择关系,被询问者要先选择,再回答。
(2)①从语义上来说,“人来了”是特指,是说话双方都知道来人的身份。
而“来人了”中“人”的对象指代不明,是泛指,即来人的身份是不明的。
②从表达功能上来说,“人来了”说明说话人对来的人是有准备的,预设说话人对这件事是已知的。
第8章综合性语言学8.1 复习笔记一、心理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研究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习得的心理机制和过程。
1.心理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1)心理语言学的兴起①古希腊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语言与知识的关系进行过哲学领域的论争。
②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卜尔开创认识论哲学,开始研究精神世界,关注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③19世纪a.开始使用“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b.比较人的语言与动物语言,研究儿童语言和智力发展,天生聋哑儿童语言问题。
c.研究属于心理学领域。
④20世纪50年代1954年语言学与心理学委员会召开学术讨论会,会议成果结集为《心理语言学:理论和研究问题概述》出版,标志着心理语言学的正式形成。
该集被称为“心理语言学的宪章”。
(2)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主要动力来自语言学、心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
①乔姆斯基创立的转换生成语言学,极大地促进了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a.转换生成语言学要解释从思想到语言、从语言到思想的心理过程;b.“先天的语言能力”等观点促进了语言学与心理学的紧密结合。
②以皮亚杰为代表的现代认知心理学,是心理语言学发展的又一强大动力。
a.皮亚杰相互作用论:先天认知能力和后天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才能产生语言能力;b.以维戈茨基为代表的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内部语言”学说,建立神经语言学。
③信息科学a.信息论创始人申农创建了一套处理信息的数学方法;b.信息论观点:语言是信息的重要载体,使用语言的心理过程是信息处理的过程。
④计算机科学a.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促使人们深入细致地研究人脑处理语言信息的机制和模式;b.心理语言学的研究结果可让计算机进行模拟,加以检验。
2.心理语言学的主要流派(1)后天论①理论观点a.建立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基础之上;b.儿童语言是通过后天成人语言的剌激和儿童对成人语言的模仿、强化而形成。
②代表人物a.华生的机械模仿说第一,儿童的语言掌握是一系列“刺激-反应”的结果,靠对成人语言的简单模仿获得。
语言学概论笔记(邢福义)语言学概论第一章语言与语言学第一节语言的性质和范围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二、什么是符号?语言符号有什么特点?三、语言和言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四、口语和书面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有区别?五、什么是副语言和人工语言?二者有什么关系?1、语言:从结构上看,语言就是由词语这种符号构成的复杂系统。
从功能上看,是人类进行社会交际和思维认识的工具。
语言具有符号性、系统性、社会性及其他属性{民族性和生成性(指人们可以根据有限的语言符号和组合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模糊性}2、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什么是符号):用甲事物代表乙事物,而甲乙两事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甲事物就是代表乙事物的符号,其中甲事物就是符号的能指(形式),乙事物就是符号的所指(内容和意义)。
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人为约定的。
3、语言符号的特征:语言中的词语就是一种符号,具有符号的特征。
1、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用什么能指代表什么所指是任意的)2、稳固性(语言符号一旦约定俗成以后就具有稳固性)3、渐变性(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采取渐变的方式)4、线条性(语言符号在言语中只能有时间上的前后相继的关系)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是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系统和规则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由于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过程都取决于整个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语言虽然不是人类唯一的交际工具,还有其他副语言如文字、体态等交际工具,但是副语言只是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一般使用范围有限,语言是一种独立的交际工具,是第一性的,副语言是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之上的,是第二性的。
因而,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5、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包括语言系统、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狭义的语言只指语言系统,而言语则包括言语活动和言语作品。
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填空题1.______和______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组合关系;聚合关系【解析】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运转的两大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形成高一级的结构,处于高一级结构中的各个符号,称为结构的成分,结构中各个成分的关系称为“组合关系”。
结构中能够替换的成分构成的类,称为“聚合关系”。
语言符号(词和语素)、音位、意义等都处于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之中。
2.索绪尔被誉为“现代语言学之父”,是______语言学的奠基人,______是转换生成语言学派的创始人。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结构主义;乔姆斯基【解析】索绪尔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奠基人,乔姆斯基是转换生成语法的奠基人。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语言学的深入发展,还出现了许多语言学流派,如系统功能语言学,代表人物韩礼德;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兰盖克、莱可夫等;语言类型学,代表人物格林伯格、科姆里等;社会语言学,代表人物拉波夫。
二、名词解释1.聚合关系[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聚合关系是指如果一些语言符号或更大的单位在组合结构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并且替换后结构关系不会改变,那么这些符号在结构中就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它们彼此的关系就属于聚合关系。
例如“红花”这个符号的结构,能出现在“红”这个位置上的有“蓝、白、紫、大、小、好、香……”,能出现在“花”这个位置上的有“光、线、旗、脸蛋、眼睛、房子……”,这两组词各自构成一个聚合。
2.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语流音变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大致可以分为同化、异化、弱化和脱落四种类型。
例如: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邢福义《语言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1-8章)】【圣才出品】第1章语言和语言学一、为什么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答:(1)语言是社会交际的工具,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自然语言从形成到发展变化,甚至直到消亡,都取决于社会意志和社会需要。
离开了社会,语言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
①自然语言系统是由特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俗成的,而不是由个别人或少数人创造的。
这是自然语言区别于人工语言的一个重要特点。
语言符号是由社会群体共同创造的。
语言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
某个人最初或者临时使用某种语音代表某种语义,如果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共同认可,并且加以仿效,才能进入语言系统,成为语言符号。
如果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就不能成为语言符号。
语言符号的组合规则也是由社会群体共同约定的,哪些符号能够与哪些符号组合,不能与哪些符号组合,能够以什么方式组合,不能以什么方式组合,都取决于社会群体使用语言的惯例。
如果得不到社会的共同认可,任何个人或少数人都无法制定或者改变语言的组合规则。
②语言的发展变化离不开社会。
无论是新词语的产生,还是旧词语的消亡,都取决于社会交际的需要。
无论是语音的变化,还是语义、语法变化,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交际的需要。
而且语言的任何发展变化都取决于社会的集体意志,任何个人意志都不能决定语言的发展变化。
③一种语言如果不再为社会交际所需要,不再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使用,就会消亡。
如西方古拉丁语的消亡,中国满语的趋近消亡,就是典型的例子。
自然语言从生到长到死的整个生命过程都取决于社会,所以说社会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属性。
(2)语言是所有交际工具中使用范围和使用领域最广的,人类社会时时刻刻都离不开语言;语言是其他交际工具的基础,其他交际工具代表的都是语言信息。
旗语、电报等交际工具,大多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各有其特殊的服务领域,使用的范围相当狭窄,它们是只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第8章综合性语言学一、名词解释类推[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类推是语法化的一种重要机制,指两个本来意义和功能相同的成分或形式,当其中一个成分或形式语法化以后,另一个成分或形式在相同的条件下,也可能受其影响,发生同类的变化。
例如英文cow的复数本该是kine,但因为dog、pig等的复数都是在后面加s,所以cow的复数就逐渐类推为cows。
类推是语言经济性、系统性的重要表现,也是语言规则性和条理性的体现。
二、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是语法化。
[中国传媒大学2014年研]答:(1)语法化的定义“语法化”通常指语言中有实在意义的词语转化为无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即实词虚化。
语法化主要研究词汇的语法化、短语的词汇化、语用法的语法化以及篇章的语法化等内容。
(2)词汇的语法化①实义向虚义变化实义向虚义的变化一般是指名、动、形三类实词虚化成介词、动态助词等意义比较虚的词,例如近代汉语动态助词“将”“着”等是由动词演变而来。
②不太虚向更虚变化指词汇由助动词等较虚的成分向副词、助词等更虚的成分演变,例如表“可、能、会”的助动词“敢”虚化为反话副词“敢”等。
(3)短语的词汇化短语的词汇化是指一个短语或其他句法单位演变成一个稳固词汇单位的过程。
“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说的就是有些词汇成分来自早期的句法结构,例如“恨不得”本是一个短语,在古代汉语中结构可以切分为(以S为陈述对象)(S)恨|(S)不||得。
在这里,“得”是实义动词,表示获得,后面带宾语;“不”否定“得”字短语,然后,“不”和“得”字短语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句法单位再接在“恨”的后面。
在一个合适的语境里,情况可能发生某种变化,当“恨不得”由表示现实心境重新分析为未来事实,用来表示某种主观愿望时,这时“恨不得”就由短语“恨|不||得VP”化为固定词汇单位“恨不得|VP”了。
(4)语用法的语法化语用法的语法化包括两个意思:①用语用原则来解释某些语法结构的差异现象,例如以下两个英文例子:A.Why didn't you read in bed?(提问/建议)B.Why not read in bed?(建议)A的直接意图是“提问”,其间接意图是“建议”,但B也是问句的形式却只表示“建议”。
第4章语法学一、填空题1.“老头儿”中的“儿”是附加在______上的,而不是附加在______上的。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案】老头;头【解析】“儿”的添加并未形成一个新词,所以它是一个构形词缀,构形词缀需要附加在词根上。
如果认为“儿”是先加在“头”上,一方面“头”无法代表“老头”的含义,不是词根,另一方面这样一来“老”也就会被看作词缀,但“老”在这里是有“年老”这一实义的,显然不是词缀。
因此“儿”是附加在“老头”上,而不是“头”上的。
2.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诞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分别是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案】《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中国文法要略》【解析】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京语言学界产生了三部重要的汉语语法学著作,分别是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和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1942)。
赵元任先生的《北京口语语法》出版在1952年。
二、名词解释1.语法[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2.语素[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语素是语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是不能独立运用的构词语素。
语素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划分出不同的类型。
根据语音的数量可以划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如“马”是单音节语素,“葡萄”和“歇斯底里”是多音节语素。
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为词根和词缀,如“石头”中“石”是词根,“头”是词缀。
第2章语音学2.1 复习笔记一、语音和语音学1.语音的性质语音是在人类大脑神经支配下由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并能为人们理解的声音。
(1)声学性质①声音的产生a.声波:振动体使周围的空气质点发生振动,由近及远,形成波状运动。
b.声波传到人耳中,使鼓膜发生相应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人们就感觉到了声音。
c.声波包含振幅、周期和频率三个物理量。
第一,振幅,指空气质点离开平衡位置最大的偏移量;第二,周期,指空气质点完成一个全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第三,频率,指空气质点在一秒钟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
②语音四要素a.音高第一,音高指声波每秒钟振动频率的高低,频率单位赫兹(Hz),代表“次/秒”。
第二,声波振动频率越高,音高越高;振动频率越低,音高越低。
第三,人耳可以感知的频率在20赫兹~20000赫兹。
第四,长、厚、松的发音体音高较低,薄、短、紧的发音体音高较高。
第五,音高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各种声调和语调。
b.音强第一,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人耳能忍受的最大声音强度为130分贝。
第二,音强决定于声波振幅的大小: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
第三,语音强弱跟发音时用力程度有关。
发音时用力越大,呼出气流越多,声音越强。
第四,音强在语音中的作用是构成重音和轻音。
c.音长第一,音长指声波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通常以毫秒(ms)为单位。
第二,声波振动持续的时间长,声音就长;持续的时间短,声音就短。
第三,语音的长短跟发音的速度快慢有关。
第四,音长在许多语言和汉语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d.音质第一,音质指声音的性质、特色,它是语音最重要的属性。
第二,音质变化的决定条件: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的形状。
③非音质形式a.音长、音高和音强的特征合称为非音质形式,又叫音律形式。
b.语音学重点研究音长、音高和音强的相对变化。
c.音高、音强与音长是相互关联的。
第一,一般升调都比降调要长;第二,时长变化对轻重音的区别有重要作用;第三,音高的变化对于重音有重要影响。
第2章语音学
一、填空题
1.[i u y]这三个元音可以用、两个特征区别开来。
[北京师范大学2012年考研]
【答案】唇形的圆展、舌位的前后
【解析】[i]是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y]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通过唇形的圆展可以区别[i]和[u][y],通过舌位的前后可以区别[u]和[y]。
2普通话[dəŋ²¹a](等啊)在口语中读作[dəŋ²¹ŋA],这体现了______。
[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考研]
【答案】语音同化
【解析】本题考查语流音变相关的内容,语流音变包括同化、异化和弱化三种现象。
普通话中[dəŋ²¹a]第二个音节[a],由于受到前面音节韵尾的影响,增加了辅音[ŋ],属于典型的语音同化现象。
3./p b ph/这三个音位可以用、这两对区别特征区分开。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送气不送气;清浊
【解析】本题考查辅音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辅音发音受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发音方法又包括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颤动、气流的强弱三个方面。
/p b Ph/三个音位都是双唇音,因此它们的区别性特征应该集中在发音方法上。
/p/是不送气清塞音,
/b/是不送气浊塞音,/Ph/是送气清塞音。
因此这三个音位可以由送气不送气、清浊两个区别特征区分开。
4.从语音四要素的角度看,“衣”、“易”的区别在于,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音高;音长
【解析】语音四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
“衣”、“易”的区别在于声调(调值)不同,所以它们的区别在于音高;Live与leave的区别在于音素[i]的发音长短,所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音长。
5.“索马里”的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这是语流音变中的,网络语言中的“酱紫”从语流音变的角度看是。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案】异化;脱落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流音变中产生的同化、异化、弱化、脱落等现象的分析。
“索马里”第一个字读得像阳平,属于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因为连着发音有困难,所以一个发生变化的现象,是语流音变中的异化现象。
“酱紫”是“这样”发生了合音,“这”的元音音位脱落,所以是语流音变中的脱落现象。
6.有些方言中“花生”与“发生”听起来读音一样,而普通话的发音不一样,这是因为[f]、[X]在这种方言中是,在普通话中是。
[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答案】相同音位;不同音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音位的归并原则。
[f]、[X]在有些方言中读音相同,是因为这些方言中[f]、[X]两个音属于同一个音位,不能区别意义;而两者在普通话中发音不同,且能区别意义,所以它们在普通话中属于不同音位。
二、名词解释
1.语音[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
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2.音素和音节[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音素[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研]
(2)音节[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1、2012年研]
答:音素和音节是语言中的两个基本的语音单位。
(1)音素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ān)”它可以划分出“k、a、n”三个音素。
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
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
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
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一一对应。
(2)音节
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
每发一个音节时,发音器官的肌肉,特别是喉部的肌肉都明显地紧张一下。
每一次肌肉的紧张度增而复减,就形成一个音节。
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
一个音节可以只有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
例如“西安是一个美丽的古城”(xi an shi yi ge mei li de gu cheng),发音器官紧张十次,是十个音节,写下来是十个汉字。
一般说来,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元音[南开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答:元音是指在发音过程中由气流通过口腔而不受阻碍发出的音,又称母音,是音素的一种,与辅音相对。
如a、o、e、i、u等。
元音的发音特点是:(1)气流通过声门使声带发生震动,发音器官的其他部位不形成任何阻碍,因而气流经过咽腔、口腔时畅通无阻;(2)发音器官的各部分保持均衡的紧张;(3)呼出的气流畅通无阻,因而气流较弱。
每个元音的音质取决于舌位的高低、前后,嘴唇的圆展。
4.音质[南开大学2011年研]
答:音质是指声音的特色,又称为音色。
音色的差别主要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
[i、e、ɛ、a、ɑ、ɔ、o、u]的波形不同,所以音色也不同。
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包括发音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发音时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一个音素代表一种音质,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了解音质的详细情况和它在语言中的作用,这是语音研究的首要任务。
5.音位[中南大学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研]
答: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的音类。
例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通常认为“埋”“麻”“忙”三个词里都包含同一个元音“a”,一般在标音时也都写作[a],其实这三个词的读音是[mai][mA][mɑŋ],它们分别包含了发音时舌位有前后差别的[a][A][ɑ]。
在汉语普通话中[a][A][ɑ]的不同并不区别意义,不会引起意义上的误解,因此同属于一类。
它们同属于一个音位[a]。
有些音素的不同能起区别意义的作用,就要看做不同的音位。
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作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指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可分成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
6.音位变体[浙江大学2010年研]
答:音位变体是指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又称音品。
即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称为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是类别与成员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音位变体可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
条件变体,是指出现的语音环境各不相同而又同属一个音位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必然变体”;自由变体,是指可以在同一语音环境里出现而又不能区别意义的两个或几个音素,又称“习惯变体”。
7.语流音变[中国传媒大学2011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中国人民大学2011年研;中南大学2011年研]
答:(1)语流音变的内涵
语流音变指的是音位和音位组合的时候,由于受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和邻音的影响,可能发生的不同的临时性的变化。
(2)语流音变的类型
常见的语流音变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四种。
①同化现象在各种语言的语流音变中都十分常见,它是指一个音位受相邻音位的影响而在某个区别特征或音位整体上趋同的现象。
比方北京话的“棉”/mian/、“面”/mian /中的/n/在“棉袍”“面包”中变成/m/,这是被“袍”“包”的声母/p h/、/p /在部位上同化的结果。
②异化现象是和同化相反的音变现象:两个本来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果连着发音有困难,则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变得跟邻近的音不同或不相近。
比方北京话的上声是个发起来比较费力的低曲折调,两个上声字相连时,第一个上声要变成阳平(“土改”调同“涂改”),这是调位的异化。
③弱化通常发生在轻声(汉语)或弱读(重音型语言)音节中。
从元音来说,弱化最常见的表现是:复元音单化,单元音(高元音/i u y/除外)央化。
比方北京话口语中“木头”/mu t h ou/弱化成/mu t h o/,“妈妈”/ma ma/弱化成/ma mə/。
④随着弱化程度的加深,还往往会进一步造成某些音位脱落,并有可能进一步造成音节分界的变动,或两个音节并为一个音节,后者也称作“合音”。
比方北京话的“你们”/ni214mən./常说成[nim214],“我们”常说成[wom214]或[m214],“豆腐”/tou51fu/说成[tou⁵¹f];三词都发生了音位的脱落,前两词还发生了合音。
总之,语流音变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的自然变化,使得语言更流畅地表达意义,使得交际更加方便。
8.腭化[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考研]
答:腭化是语音同化现象的一种,指舌面音以外的辅音发音时因受高元音影响,舌位抬高,舌面靠近硬腭,使发出的音成为舌面音或具有舌面音色彩的现象。
腭化使气流通道变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