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01综采工作面矿压分析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及顶板预报分析报告通过整理的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及顶板预报分析报告相关文档,渴望对大家有所扶植,感谢观看!130408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及顶板预报分析报告一、矿压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驾驭回采工作面上覆岩层运动横向和纵向的发展规律及移动概况与支架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老顶来压的预报,提出合理的顶板管理措施,如支护方式,支护强度,特种支护,回采工艺等等,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平安生产创建良好的技术条件。
2、对采煤工作面支护质量进行监测,任务包括:监测日常生产过程中支架的支护质量、围岩移动概况,担忧全隐患因素等,以达到平安生产牢靠的目的,在保证顶板平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综采液压支架的优势。
3、驾驭巷道支架与围岩的相互关系,其任务包括提出合理的围岩松动范围,确定合理的巷道支护型式、支护参数。
4、探讨驾驭采动影响和支撑压力的分布规律,其任务包括确定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确定煤壁前方巷道合理的维护范围,确定工作面的端头支护的技术措施等,以保证平安生产,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等。
二、工作面地质及开采条件1、工作面概况作面名称130408 盘区名称13盘区地面标高/m 961-1053 井下标高775-800 地面的相对位置工作面位于贺家社村西北面,地表黄土丘陵区,有废旧的永胜洗煤厂、利峰尾煤浮选厂及乡村马路。
回采对地面设施的影响由于地表为黄土丘陵,有废旧的永胜洗煤厂、利峰尾煤浮选厂、乡村马路及河流,会受采动影响。
井下位置及四邻关系130408工作面位于4#煤层十三盘区,东面为本矿130407采空区,北面为本矿实体煤,西面为130409轨道巷,南面为采区回风、轨道、皮带大巷。
井上下关系见表1 煤层状况表(表2)煤层厚度(m)平均厚度(均2.6m)煤层结构简洁煤层倾角/° 2-6 开采煤层4#煤层煤种焦煤稳定程度不稳定煤层描述状况工作面构造简洁,为单斜构造,煤层由东南向西南渐渐变厚,煤层倾向南西,走向为:北西——南东稳定说明依据130408皮带巷及轨道巷掘进状况发觉有断层现象,所以推断该工作面为不稳定煤层。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及改进建议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其矿压情况直接影响着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枯竭和采煤难度的增加,采煤工作面的矿压问题也日益凸显。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中普遍存在矿压显著增强、矿压突然突变等问题,给矿井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在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传统的矿压观测手段存在数据采集不全面、观测精度不高、响应速度慢等问题,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矿压条件下的实时监测需求。
加强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和改进势在必行。
只有不断提升矿压观测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矿压灾害的发生,保障矿井生产的安全稳定。
1.2 研究意义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水平。
矿压是导致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观测和监测矿压情况可以帮助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采煤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2. 优化采煤工艺,提高采煤效率。
通过对煤层的矿压情况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及时调整采煤工艺,提高采煤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3. 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矿压观测技术可以为煤矿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措施,提升矿井的整体运营水平。
4. 推动矿压观测技术的创新发展。
通过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可以不断完善和提升监测设备和方法,推动矿压观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其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和效率。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通过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引入先进的矿压监测技术和优化采煤工艺等改进建议,旨在提高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促进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推动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矿压工作总结
矿压是指煤矿或者其他矿山中由于地质构造、采矿活动等原因而导致的地下压力,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问题。
为了保障矿工的安全,矿压工作必不可少。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矿压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分析,现在我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和成果。
首先,我们加强了对矿山地质构造的研究和监测。
通过对矿山地质构造的详细
分析,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控制地下压力的变化。
我们还利用先进的地质监测设备,对矿山地下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其次,我们加强了对矿山采矿活动的控制和调整。
采矿活动是导致矿压增大的
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对采矿活动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调整。
我们优化了采煤工艺,减少了对地下压力的影响;我们加强了对采矿工作面的管理,确保矿工的安全。
另外,我们还加强了对矿工的培训和教育。
矿工是矿山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
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
因此,我们加强了对矿工的安全培训,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矿压带来的安全隐患。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我们成功地减少了矿山地下压力的变化,保障了矿工的
安全。
但是,矿压工作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工作,为矿山安全生产作出更大的贡献。
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3月一、引言本报告是关于3月份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的分析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变化情况,为后续的矿山管理和安全生产提供依据。
二、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分析根据我们的观测数据,3月份回采工作面的矿压变化情况如下:1.压力变化趋势矿压的变化趋势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从观测数据来看,整个3月份,回采工作面的矿压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表明矿山内部的应力受到了明显的增大。
2.矿压异常情况在3月份的观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矿压异常情况的发生。
具体来说,工作面西侧的矿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且压力变化幅度较大。
该异常情况可能与工作面附近岩层的变化有关,需进一步研究分析。
3.矿压与地质条件关系回采工作面的矿压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根据我们的观测和历史数据分析,我们发现矿压与矿体的岩性、构造、倾角等地质因素有较强的相关性。
在3月份的观测中,矿压的明显增加可能与工作面附近岩层的特点有关,需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研究和分析。
4.矿压与采矿方式关系矿压的变化还与采矿方式密切相关。
回采工作面的采矿方式不同,其矿压变化也存在差异。
根据观测数据,我们发现不同采矿方式下工作面矿压的变化幅度有所不同。
因此,在制定采矿方案时,需要考虑工作面的矿压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压力。
5.安全生产建议根据以上观测数据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安全生产建议:(1)加强矿压观测:根据观测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观测频次,加强对回采工作面矿压的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2)强化地质条件分析:加强对回采工作面附近地质条件的研究和分析,深入了解其与矿压变化的关系,为制定科学的采矿方案和安全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优化采矿方式:根据回采工作面矿压的变化情况,优化采矿方式,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压力,保障工作面的安全稳定运营。
(4)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加强对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减少事故的发生。
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控制分析及思考煤炭开采作业具有特殊性,强调作业环境的安全构建。
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的有效控制,是煤矿安全开采的重要保障。
文章分析了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以及顶板压力现象,并在此基础之上,从观测顶板压力值范围、开展顶板来压预报工作、落实瓦斯治理工作等方面,阐述了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控制的措施,确保煤矿开采安全。
标签: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冒顶;控制措施前言煤炭开采环境的特殊性,要求开采作业应构建安全的施工环境,以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有效控制,是控制煤矿开采安全的重要内容。
从实际来看,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事故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顶板压力控制失衡,造成冲击矿压现象、瓦斯涌出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安全事故。
因此,為更好地创设良好的安全环境,确保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应强化对综采面顶板压力的科学控制。
从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入手,从科学发展着眼,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作规范及要求,实现综采工作面科学管理。
1 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的原因在煤矿开采中,综采工作面顶板安全事故的发生,会对煤矿施工作业造成严重的损坏。
从实际来看,综采工作面顶板事故主要有两个原因所致:一是采矿工作面的地质条件。
由于工作面处于“断层”或“破碎层”,开采施工的地质条件比较恶劣,进而造成岩体崩塌等事故的发生;二是采矿的工作方式。
不同回采工序,会导致不同类型的顶板事故。
1.1 地质条件:工作面地质条件不佳,造成崩塌等事故在煤矿开采中,由于地质环境不佳,极易造成综采工作面事故的发生。
特别是在断层、破碎带的施工中,地质条件的复杂性、脆弱性,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破碎带。
在破碎带的地质环境之下,一系列施工操作,都会对岩石造成影响,导致岩石出现结构性改变,随着综采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层面出现一定程度移动之时,极易发生崩塌事故;(2)断层环境中,顶板安全防护工作面临困难,顶板压力难以有效控制。
断层泥与水接触之后,便会形成“软化”,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难以构建,工作面的稳定性下降。
综采工作面压力顶板分析报告第一篇:综采工作面压力顶板分析报告双柳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分析报告在煤层开采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处在岩层之中,为了保持采煤工作面的最小合理空间,必须对采煤工作面进行支护,并对采空区进行处理。
目前,双柳矿正在回采(3+4)#煤层,该煤层为山西组下段顶部煤层,根据勘探资料显示,煤层厚度在3.5—4.25米之间,平均4.0米,主要回采工作面有23420、33406两个工作面,23420综采工作面平均采高3.4米,33406综采工作面平均采高3.56米。
二采区顶板直接顶为泥岩、泥页岩,较为破碎,三采区顶板为砂质泥岩,黑灰色泥岩,半坚硬。
作为双柳矿目前正在回采的两大采区,工作面布置密集,准备时间合理,所以顶板相对稳定,工作面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支撑掩护式支架支护顶板,随着工作面推进,每循环一次,落山跨落一次。
除遇特殊地质构造,正常回采过程中不易造成顶板跨落。
双柳矿综采工作面采用单体液压支架支护顶板,23420工作面安装ZZ4000-18/38型液压支架118架,最大控顶距4.57m,最小控顶距3.97m。
33406工作面安装ZZ6000-20/42型液压支架134架,最大控顶距5.26m,最小控顶距4.66m。
工作面每个支架安设2台ZBYJ-II型耐震式综采支架工作阻力检测表,用于检测支架前后立柱初撑力及工作阻力。
观测指标有顶板下沉量、活柱下缩量、支架载荷量。
每10个支架安设1台ZDYJ—ⅡB型红外传输压力监测记录仪,用于记录工作面支架压力数据。
每3-4天用ZDYJ—Ⅱ型红外数据智能采集仪对工作面支架记录仪进行数据采集,并传输到专用电脑绘出压力折线图,根据折线图每5天进行一次压力分析报告,每月进行一次总结。
对于材运两巷的顶板离层段经常观察,随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对于工作面出现的顶板隐患,及时填写《顶板隐患报告单》,及时提出处理意见,现场令责任人进行整改并反馈回组队,以采取有效措施。
矿压分析总结一、工作面位置1-101综采工作面位于一采区皮带巷右翼,1-1011巷沿矿井边界布置,1-1012巷沿一采区轨道巷下山方向布置,切割巷靠边界与许北煤矿相邻。
该工作面地面东南有许村村庄,地面有一座废弃洗煤厂,有零星的房屋建筑,其余为山脊沟谷及农用耕地。
地面标高+580m—+630m,工作面煤层底板标高为+470m—+534m,盖山厚度为163.0~245m。
二、工作面情况该工作面正巷长为1372m,副巷长为780m,切巷220m,回采煤层为1#煤层,1#煤层位于山西组中上部,煤层发育稳定,厚度一般为1.5-1.7m,平均1.6m。
顶板为伪顶、直接顶、老顶;伪顶为泥岩(0.5m);直接顶为细砂岩(4m),老顶为砂纸泥岩(5m).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多。
1#煤层与2#煤层层间距为10m—14m,不稳定。
根据掘进过程中揭露情况,工作面大约共计16个断层,其中1-3m断层14个,倾角25°-65°;4m断层1个,倾角55°;15m 断层一个,倾角70°。
三、液压支架参数根据工作面顶底板岩性、底板比压、煤层厚度及有关生产资料,工作面支护选用ZY3300/11/26A掩护式液压支架,其特征见下表:支架型号ZY3300/11/26A型支撑高度1100-2600mm 支架宽度 1430-1600支架初撑力1308KN 支架工作阻力1650KN支护强度0.50-0.61(f=0.2)Mpa 所需泵站压力31.5Mpa支架中心距1500mm 顶梁长度3050mm端面距340mm 移架步距600mm四、分析处理截止7月15日8点班1-101工作面共推进323m(正巷推进至37#点前17m,副巷推进至16#点前91.5m)。
初次来压规律综采工作面推进了6m时,工作面45#—73#架顶板开始垮落,落顶厚度在2m左右。
顶板压力较大,顶板帽落的矸石较多。
六号、七号、八号、九号、十号矿压监测分站压力增大。
工作面矿压观测及分析发布时间:2021-03-02T05:35:01.832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1年第3期作者:祁伟[导读] 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支架类型、加强顶板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皖北煤电集团朱集西煤矿安徽淮南 232098摘要:工作面矿压的观测与分析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工作,多年来一直为广大煤矿管技人员重视,工作面压力显现及控制方法研究是煤矿设计、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及支架类型、加强顶板管理、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工作面;矿压观测;矿压分析为研究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能有效地指导工作面安全回采,为掌握我矿压力及显现规律,改善合理支护方式,确定合理支护参数,优化巷道支护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巷道支护效果。
同时为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保障我矿安全生产,特提交此次工作面矿压观测及分析报告。
1.概述矿井首采11501工作面倾斜长壁为1800m,其中可采长度1480m,面长220m,工作面煤层平均厚度1.6米,平均倾角5°,工作面可采储量为74.5万吨;工作面采用单一倾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一次采全高,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主要设备有ZZ10000/14/28型中间支架125架,ZTZ14500/21/40型端头支架2架,ZQL2×4000/23/50型超前支架8架,ZQL2×6000/23/45型超前支架4架,MG400/890-WD1型采煤机1台,SGZ800/800型运输机1台,SZZ800/400型转载机1台,PML2000型破碎机1台,BRW400/37.5乳化泵3台(2用1备),BPW315/10型喷雾泵2台,DSJ-150/2×75/60型胶带机2台,DTL120/2×110型胶带机1台,工作面采用远距离集中供电、供液。
11501工作面生产原煤经11501运输顺槽、西翼11煤胶带运输大巷、中央胶带运输机巷到主井井底煤仓,经主井提升至地面,通过栈桥运输至选煤厂进行洗选处理。
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及顶板管理问题分析摘要:近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能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如煤矿。
在进行煤矿采集的过程中,必须保证安全工作,才能使工作稳定开采。
对综放工作面的管理,对于煤矿开采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综放工作面工作管理中,需要对矿压显现进行一定的分析,为顶板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将能有效的提高综放工作面的管理。
本文主要针对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和顶板管理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以促进煤矿安全开采。
关键词: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顶板管理在社会发展步伐中,煤矿开采企业也在不断的发展与提高。
为了能够提高煤矿企业高采、高效的发展,对于综放工作面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特别是一些新技术的融入,将有效的提高综放工作面的工作能效。
为了使各项新技术能够很好的在工作中被运用,就需要我们对综放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进行很好的分析与研究,以促进顶板管理,保证安全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
1 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分析在对综放工作面支架、顶板进行管理与控制,必须对工作面矿压显现进行数据分析,才能采用有效的管理方法。
在对矿压显现进行分析时,首先必须了解综放工作面的基本情况:①如工作面岩性特点、开采煤层厚度、煤层硬度、工作面走向、工作面倾斜度等数据。
②综放工作面上下顺槽断面和支护方式。
在综放工作面中:上下顺槽布置地点;断面的宽度、高度、长度;断面加固方式;工作面支架的支护方式等。
③是工作面支架的型号、工作面开采方式。
其次是对综放工作面进行矿压观测。
①对支架负载量进行观测,主要观测支架的初撑力、工作阻力和时间加权阻力。
②对支架的活塞缩进量进行观测。
③对上下顺槽支架进行观测,在上下顺槽离切眼的不同位置进行变形观测。
④进行宏观统计观测,沿综放工作面的倾斜方向每天统计煤壁和端面顶板的碎裂情况,并对支架安全阀的开、关进行统计。
然后是通过上述观测数据,分析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矿压显现规律主要是通过对工作面顶煤初次垮落、老顶的初次垮落、工作顶板的周期垮落和老顶来压强度进行分析而得出:支架阻力的分布特点,如支架的初撑力、支护强度等;上下顺槽受采动受压变化情况如围岩的变形情况,超前支架受力变化情况,从而将为综放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有用信息,确保工作面开采工作是否可行。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及改进建议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煤炭是我国主要的能源资源,采煤工作面是煤矿生产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随着煤炭需求的增加和矿井开采的深入,采煤工作面矿压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矿压是指岩层围岩在煤层采掘过程中因受到破坏而进而发生变形产生的应力状态。
矿压的大小和变化对煤矿生产安全和高效运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我国煤矿普遍存在着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不够先进、数据获取不及时准确等问题。
煤矿矿压观测技术的现状不仅影响了矿山的生产效率和安全性,也限制了矿山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合理改进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将重点关注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现状及改进建议,旨在探讨如何提高矿压观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煤矿生产安全和效率提供技术支持。
通过技术创新和案例分析,拓展矿压观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促进矿山管理模式的改革和升级。
1.2 研究意义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矿压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危险因素,直接影响着矿工的生命安全和煤矿的生产效益。
通过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进行观测技术的研究,可以及时掌握工作面的变化情况,预警危险,保障矿工的安全生产。
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对于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矿压进行准确监测和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煤矿生产方案、改进采掘工艺,提高采煤速度和开采率,从而提高煤矿生产效率。
随着煤炭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矿压观测技术的研究对于实现煤矿安全高效开采、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科学的矿压观测技术体系,可以有效减少矿压导致的事故和煤矿的环境破坏,推动煤炭行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对采煤工作面矿压观测技术的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研和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出改进建议和技术创新方向。
综采工作面矿山压力显现特征研究由于厚硬顶板采场的矿压显现比较剧烈,顶板悬露面积大,顶板垮落时容易产生冲击气流和推垮型事故,因此掌握厚硬顶板采场矿山压力基本规律,针对性的有效控制,是采场安全生产、消除重大顶板事故的关键。
本文通过现场实测液压支架阻力、顶板垮落特征来确定工作面矿压显现基本规律,对工作面的顺利回采提供帮助。
标签:综采工作面坚硬顶板矿山压力显现支架适应性1 工作面概况及测点布置1.1 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特征1117(1)工作面由一宽缓的背斜和向斜组成,其轴部近似东西方向,根据掘进资料,工作面小断层和层滑特别发育,整个工作面掘进过程中共揭露正断层34条,逆断层3条,这些小断层不仅破坏煤层的连续性,而且使工作面出现煤层变薄区。
工作面走向长2613m,倾斜长240m。
煤层倾角3°~10°,平均5°,煤层赋存总体比较稳定,煤厚0.3~3.4m,平均2.47m,受构造影响地段,煤层厚度变化较大。
地面标高为+23.1m~+24.03m,工作面标高为-801.9m~-686.02m。
井下位于北一采区中部,北为F87采区边界断层,南到工业广场保护煤柱。
1.2 顶底板岩层特征伪顶为黑色较破碎泥岩,一般厚度为0.3m;直接顶为灰色粗粉砂岩,一般厚度为 3.2m;老顶为灰色中砂岩,厚层状,细中粒结构,钙质胶结,层面含暗色矿物,具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厚度为18.56m;直接底为灰色泥岩,泥质胶结,含植物化石,夹1~2层薄煤层;厚度12.11m。
1.3 开采技术条件工作面开采采用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工作面支护采用ZY8800/18/38型掩护式支架,工作阻力8800kN,初撑力6443kN。
支架最小控顶距5.037m,最大控顶距5.902m,放顶步距0.865m。
工作面采用两巷布置,机轨合一,巷宽5.0m, 高3.5m,采用钢带锚梁网杆支护和U型棚支护,为运煤、进风顺槽,并布置设备车;回风巷宽4.5m,高3.2m,采用U型棚支护,为回风、运料顺槽。
采煤工作面压力分析
根据深入井下一线并且与采煤工人的交流之后分析总结采场压力显现规律如下:
影响采场压力的主要因素为:直接顶的垮落和基本顶的失稳。
下面就工作面推进与顶板活动规律做配套说明。
综采工作面安装完毕后开始推进,在上覆直接顶岩层未垮落之前工作面压力不明显。
当工作面推进十几(分地质情况而定)米左右之后直接顶发生离层工作面开始有压力显现并逐渐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上升,直至直接顶垮落以后压力有所减小,但支架承受着直接顶的全部重量。
此时工作面直接顶上方的基本顶还是完好的,当工作面继续向前推进老顶的悬露面积逐渐增大当推进到六十米(分地质情况而定)左右时老顶开始破断形成裂隙,并随着时间和工作面的推移而下沉。
此时工作面的压力也开始急剧升高会超过支架的额定载荷量使部分支架活柱下缩。
直至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基本顶垮落后在采空区受到直接顶垮落
填充后由以前的双支撑梁变成砌体梁的力学模型,而且此时工作面会伴随有较强气流涌出,之后采场的压力有所缓解。
此为老顶的初次来压。
再以后的工作面推进过程当中直接顶会随着支架的前移而垮落,而基本顶则会随着工作面的推进以砌体梁的平衡状态维持一段距离,直至基本顶悬露达到其垮落步距而失稳运动。
这就会给采场工作面带来压力的升高。
这种状态会随着工作面的推移周期性的产生,我们称之为周期来压。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及控制技术摘要:还主要针对综采工作面矿压展开探讨,对于综采工作面的矿压特征进行总结,并对这些显现的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控制技术和方法,希望能够为今后的综采工作面的相关施工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控制技术前言在综采工作面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矿压的显现问题,对于矿压的显现特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有利于我们自己做好相关的控制技术,进一步提高控制水平,把握控制技术的要点。
1、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规律研究1.1国外研究现状在过去社会发展中,对于有关煤层矿山压力规律的研究不多,尤其是在国外,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更是存在着较多的不足和缺陷。
一直到上个世纪中期,苏联科学家通过在工作中煤矿常见问题分析,提出了台阶下沉的假说,这种说法的存在使人们认为当煤层埋藏较浅时,上层岩层可以视为均质,随着工作面的推进,顶板将呈斜方六面体沿着向煤壁的斜面而垮落直至地表,支架上所受的力应考虑整个上覆岩层中载荷的作用,当有坚硬顶板组成的老顶时,老顶断裂在煤壁内,支架载荷按控顶区跨度计算上覆岩层全部总量。
今年来,社会发展中,人们对这些现象的认识逐步提高,对于煤矿层中存在的压力现象也提出了新要求。
经过多年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国外对浅埋煤层的矿压显现规律认为浅部开采顶板破断直接影响到地表,顶板破断角大,地表下沉速度快,来压明显且难以控制。
但对浅埋煤层覆岩运动、变形、破环的规律的研究却没有什么进展。
1.2国内研究现状通过大量物理相似模拟研究,得出了浅埋煤层厚砂土层的破坏规律,并通过对动态载荷智能采集系统的开发,获得了厚砂土层动态载荷的一些特征和数据。
对浅埋煤层厚砂土层破坏机理、动态载荷传递机理以及载荷传递因子的确定,展开了进一步的工作。
2、矿压监测的目的和方法2.1矿压监测目的进行科学化的矿压监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进对工作面来压规律、强度以及步距等的了解,并有助于对矿山压力进行事前预测,起到控制矿压的效果。
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分析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煤矿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煤矿开采越来越多。
煤矿开采环境具有复杂性、多变性,在进行回采作业的矿区,危险性会进一步提升。
保证直接顶的安全性是综采工作面维护最重要的工作,要加强应用矿压监测技术。
本文就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检测工作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引言初采期间的矿压分布特征进行监测与分析,有助于提前估计工作面矿压和支架支承阻力、确保支架的支承能力并及时发现煤矿存在的安全隐患,为进一步采取加强监测、解危和加强防护等提供依据,对保障煤矿安全化、科学化、高效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1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方法概论煤矿矿压监测方法主要包括采煤工作面监测、顶板实际压力监测、综合支架作业监测及巷壁监测等,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采掘过程中的工作面压力数据监测。
这些监测工作中,综采工作面监测通过对综采支架及其初撑力数据进行收集,有效结合各个数据进行液压支架动作的识别,其他监测工作则是通过对锚索、锚杆所承受的压力进行数据收集,深入分析数据从而充分了解顶板、巷道等的具体压力情况,从而有效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
通过对岩层运动与采煤矿山压力、综采支架与初撑力之间关系的分析,监测煤矿的压力情况,相关人员通过数据分析围岩变形规律等,采取相应的措施。
2综采工作面矿压监测区域布置2.1确定监测范围相关人员在进行矿压监测工作时,需要对监测范围进行细化,只有通过多项数据的分析,才能使最后的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1)需要深入了解顶板损坏程度、巷道破坏程度、巷道维护次数等基础信息。
根据获得的围岩变形量、顶板离层量及回采工作面距离等数据进行绘图,通过绘图方式可以更直观地掌握相关信息。
2)将获取的液压单体支柱工作阻力和采掘速度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图方式表现,有助于进一步分析采动压力的超前峰值位置,为后续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相关人员可通过各种关系图更清楚地了解煤壁片帮压力及综采工作面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511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神木市黑拉畔煤矿
2019年06月29日
2019年06月份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分析报告
本月通过对51101综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掌握了该工作面煤层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步距、工作面支架支护强度、围岩破坏活动过程煤壁中应力变化大小和应力影响范围。
为工作面现场管理提供完善、准确的资料,以直接指导生产实践和解决施工生产问题。
一、煤质和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所采5-1煤层是煤(岩)层延安组(J2y)为整合区的含煤地层的可采煤层,根据现有巷道揭露的煤层资料分析,该面煤层结构简单,煤层属稳定煤层,煤层厚度为2.6-3.0m。
煤层倾角 1°~3°平均 2°。
1、煤层顶、底板情况:(1)、顶板:直接顶、基本顶。
直接顶为黑色砂质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斜层理较发育,底部含碳质,厚度平均约为 7.75m;基本顶为灰色粉砂岩、中间含中粒砂岩,为粉砂状结构,薄层状构造,厚度平均约为 8.05m。
(2)、底板:直接底板为灰黑色泥岩,泥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厚度平均约 8.5m。
2、地质构造:据掘进揭露的地质资料分析,51101工作面煤层整体形态为一单斜构造,工作面沿倾向布置,从工作面巷道揭露资料看,该面地质构造简单。
工作面为不易冒落的顶板,工作面强制放顶后顶板随回采而垮落,顶板来压比较稳定。
二、原始记录汇总:①工作面支架支护载荷的观测根据,51101工作面的顶板支护动态监测记录:每5天进行一组数据分析,数据平均值如下:1号监测点:14.7 Mpa、2号监测点:25.8Mpa、3号监测点:26.3Mpa、4号监测点:24.3Mpa、5号:19.1MPa、6号监测
点:19.9Mpa、7号监测点:13.7Mpa、8号监测点:24.4Mpa、9号监测点:21.3Mpa、10号监测点:13.8Mpa。
本月共出现4个压力峰值,分别是6日的25.1Mp、12日的20.2 MPa、22日的28MPa、28日的29.2Mpa,其它时间都相对平缓。
通过对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得知本月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分别22.15m、23.3m、25.5m、26.8m平均为
24.43m。
三、工作面推进23.3米左右,顶板来压强度增加,直接顶大面积跨落,由此推断该工作面直接顶周期来压步距为25米左右。
1、随着工作面的继续推进,支架载荷相继出现三次峰值,第一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45.3米;第二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73.3米;第三次峰值出现于本月工作面推进 102.5米;第一、二次峰值间隔推进28米,第二、三次峰值间隔推进29.2米。
从数据反映情况,可以推断该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为 25~32米。
2、主运顺槽、回风顺槽测点收集数据资料显示,工作面在老顶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前后,材巷顶板移近量及两帮收缩量不十分明显,在出现第一个压力峰值时顶底板移近量为50㎜、两帮收缩量为30㎜,当出现第二个压力峰值时顶底板移近量为40㎜、两帮收缩量为30㎜;主运顺槽、回风顺槽顶板移近量及两帮收缩量相对不明显。
3、初次来压、周期来压阶段,综采队结合现有支架特性、现有的技术装备水平,加强基础管理。
在确保乳化液泵正常工作泵压下,从提高支架初撑力入手,保持支架合理支护状态,使支架各支、掩、护等构件全承压,形成了煤壁、顶板“全封闭”式管理,为安全生产
赢得了主动。
四、通过矿压观测,经数据分析和整理,总结如下:
1、工作面支架支护阻力均值为4585.6kN/架;支护初撑力均值为3564.8/架;支架平均支护强度为24 MPa。
2、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步距为25m 左右;周期来压步距为 25~32m,并且老顶周期来压强度较高,来压显现较明显。
3、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为25~32m。
峰值点位置为工作面煤壁前方 2~8m 左右处,峰值介于 22~30MPa 之间。
4、来压前支架实测平均工作阻力占额定工作阻力80%。
由此说明,本工作面使用的 ZY8800/18/38型掩护式液压支架工作状态比较理想且工作阻力富裕量较大。
运顺、回顺两巷使用的端头架ZYT8800/19/40、ZYG8800/19/40和超前支护使用的DW35柱径为100mm的单体液压支柱,均能满足顶板来压期间控制顶板的要求。
本月中无顶板事故,顶底板移近量不大能够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