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四才子组成人员名单
- 格式:docx
- 大小:13.60 KB
- 文档页数:2
明代吴中四杰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因四人或是吴中人,或在吴中生活多年,并以诗名著世,故时人比之于初唐四杰而称之为“吴中四杰”。
这是给大家推荐的明代吴中四杰,一起来看看吧。
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多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四人创作风格不尽相同,以高启的文学成就最高,有人称其为明代诗人之冠,高启才华横溢,善学古人,各体兼优,诗风浑朴似汉魏,尤擅长于七言歌行。
杨基诗风纤巧,咏物之作更为有名。
张羽诗深思冶炼,朴实含华。
徐贲诗律法谨严,于三家别为一格。
高启(1336—1374)明初著名诗人,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
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
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
明洪武初,召修《元史》,为翰林院国史编修。
洪武三年(1370),擢高启为户部侍郎,力辞不受。
洪武七年(1374),因代苏州知府魏观撰《郡治上梁文》,触怒明太祖朱元璋,被腰斩于南京,年仅三十九岁。
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高启在元末明初以演义、小说、戏曲为主流文化的环境下,挑起了发展诗歌的重担,力求改变元末以来缛丽不实的诗风,推动诗歌的继续发展。
但他死于盛年,尚未能够达到自成一家的程度。
对于高启在诗坛上的地位,陈田《明诗纪事》(甲签卷七)评论说:“诸体并工,天才绝特,允为明三百年诗人称首,不止冠绝一时也。
”元末杨维祯大力提倡新奇险怪诗风,独高启不肯附合,提出博取众长,“随事师法”,所作诗歌俊逸清丽,部分作品对民生疾苦及当时的阶级矛盾亦有所反映,在当时影响很大。
时人谢徽称:“季迪之诗,缘情随事,因物赋形,横纵百出,开合变化。
”稍后的李东阳也说:“国初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高才力声调过三人远甚,百余年来,亦未见卓然有过之者。
”(以上并见清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引)但由于他过早夭折,又慑于朱元璋猜忌杀戮明初文武大臣的恐怖政策,故其诗作大多寄托深微,表现委婉,往往“意在言外”(清汪端《明三十家诗选》),思想内容上缺乏反映现实的广度与力度,且多模拟之作。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简介: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的并称。
因四人都是吴中(今江苏苏州)人,全以文名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
四人由元入明,诗多怀旧、题咏之作,抒发故国之思和生民之痛。
高启:高启(1336-1373)字季迪,号槎轩,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汉族,平江路(明改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唐初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
擢户部右侍郎。
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
高启曾为之作《上梁文》,友"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
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杨基:杨基(1326~?) 元末明初诗人。
字孟载,号眉庵。
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生长于吴中(今江苏苏州),明初十才子之一。
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
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
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
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
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诗倍加称赏,于是扬名吴中,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张羽:张羽(1323-1385),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元末明初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官至太常丞,工诗善画,山水宗法米氏父子。
早年随父宦江浙,后与徐贲约定侨居吴兴,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中(今江苏苏州)。
洪武初年入京,得不到朱元璋喜好,洪武四年又至京师,为太常丞,洪武十八年(1385年)流放岭南,未半道召还,投龙江而死(注:不是跳江自杀,而是绑起来被扔到长江里淹死)。
吴中四才子
吴中四才子指的是江南四大才子。
是指明代的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四人。
因他们在诗词、绘画、书法上各有千秋,且四人均生活在苏州地区,因而被后人合称为“四大才子”。
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
唐寅(1470至1523年),相传因生於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故民间多称其为唐伯虎,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
祝允明(1461至1527年),字希哲,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因长像奇特,而自嘲丑陋,又因右手有枝生手指,故自号枝山,世人称为“祝京兆”,明代著名书法家。
文徵明(1470至1559年),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徐祯卿(1479至1511年),字昌谷,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历史上真实的吴中四才子(完结)
曲栏风露夜醒然,彩月西流万树烟。
人语渐微孤笛起,玉郎何处拥婵娟?
文征明山水
世语唐寅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然余独爱文征明!
文征明像
文征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
文征明扇面画
文征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
其与沈周共创“吴派”。
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
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草书七绝诗
归去来兮辞
行书七律诗
行书午门朝见诗
行书五律
行书雪后早朝诗
小楷老子列传
小楷醉翁亭记
浒溪草堂图
兰亭图
茅亭挥尘图
漪兰竹石图
玉兰图
《青玉案·庭下石榴花乱吐》
庭下石榴花乱吐,满地绿阴亭午。
午睡觉来时自语,悠扬魂梦,黯然情绪,蝴蝶过墙去。
骎骎娇眼开仍,悄无人至还凝伫。
团扇不摇风自举,盈盈翠竹,纤纤白苎,不受些儿暑。
历代书法大家——“吴中四才子”和“二沈”吴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唐寅“明四大家”之一唐寅,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
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
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
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
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1470年3月6日),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初二(1524年1月7日)。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
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
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
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
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
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
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
他的书法主要学赵孟頫,更受李北海影响,俊逸挺秀,妩媚多姿,行笔圆熟而洒脱,唯笔力稍弱,钩挑牵丝绵软,结构亦略趋松散。
故王世贞在《弇州山人稿》中评议:“伯虎书入吴兴堂庑,差薄弱耳。
”其实,唐寅的书法与绘画一样,均注意广涉诸家、融会贯通,面貌也很多样,只是享年不永,尚未达到“通会之际,人书俱老”之境界。
依据文献记载和存世作品,他曾泛学赵孟頫、李邕、颜真卿、米芾各家,并在不同时期呈不同侧重,从而形成不断变化的阶段面貌。
唐伯虎《落花诗册》文征明初名壁(也作璧),徵明是他的字,后来又改字徵仲,祖籍衡山,自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斋名停云馆。
长洲(今苏州)人,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文征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
中国诗歌流派(十):唐朝吴中四士及其代表作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
在唐初,盛唐之际,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四人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点。
一、张若虚(约647年—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
初唐诗人。
以《春江花月夜》著名。
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
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春江花月夜唐代作者: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代答闺梦还唐代作者:张若虚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唐代作者:张若虚去年燕巢主人屋,今年花发路傍枝。
年年为客不到舍,旧国存亡那得知。
胡尘一起乱天下,何处春风无别离。
洪州客舍寄柳博士芳晚秋赠张折冲此公事制举唐代作者:张若虚都尉今无事,时清但闭关。
夜霜戎马瘦,秋草射堂闲。
唐代名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容四人并称为
唐代名士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容合称是吴中四士,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
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
在唐诗中,多以诗歌内容和风格划分流派,如边塞诗人、山水诗人、田园诗人等;而吴中四士,则是以地域相同来称谓同一时期的四位诗人的,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人。
古时这一带属吴郡,贺知章,会稽永兴(今浙江萧山县)人;张旭,苏州吴(今江苏苏州市)人;张若虚,扬州(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包融,润州延陵(今江苏省丹阳市)人。
四人因此被后人称为"吴中四士"。
他们的诗歌都写得清新婉丽,自成风格。
除包融外,都有名诗传世。
楷书四大家吴中四才子苏黄米蔡等书法大家作品在书法圈里经常会提到这些人和称呼,他们是书法圈内的名家,也是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
喜欢书法,这些书法大家的称谓一定要了如指掌,默然于心。
欧阳询《梦祭帖》楷书四大名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颜真卿《颜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碑》局部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碑》宋拓本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局部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
魏钟繇《宣示表》魏钟繇书法欣赏王羲之《丧乱帖》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
张芝《冠军帖》张旭《古诗四帖》局部赵董元代赵孟頫,明之董其昌。
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董其昌《濬路马湖记》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
其中董其昌、邢侗又有“南董北邢”之说。
邢侗书法欣赏张瑞图《行书七言诗》米万钟书法欣赏董其昌《百羽扇赋》吴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允明。
唐伯虎《落花诗册》文徵明《琵琶行》局部徐祯卿书法欣赏祝允明小楷欣赏二沈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大小学士”。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以遒逸胜。
沈度书法欣赏沈粲书法欣赏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頫、鲜于枢。
又称元“二雄”。
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
鲜于枢《石鼓歌》赵孟頫《兰亭十三跋》米薛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有《杂书卷》。
米芾《公议帖》米芾《蜀素帖》薛绍彭《云顶山诗卷》局部苏黄米蔡指宋“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苏轼代表作如《天际乌云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代表作如《多景楼诗》《苕溪诗帖》《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四家”之蔡一说为蔡京)苏轼《洞庭春色赋》黄庭坚《花气诗》米芾《珊瑚帖》蔡襄《万安桥记》颜柳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颜筋柳骨”之称。
江南四才子,哪位更风流(一)古代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子”,是明代时生活在江苏苏州的四位才华横溢且性情洒脱的文化人。
一般是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祝允明、文征明三人,以书画蜚声于世,独徐祯卿以诗歌名世。
绘画方面,唐寅擅山水、人物、花鸟。
书法的意趣与绘画情趣极为相近,书风与画风的一致与和谐,诗情与画意的紧密结合,形象地表达出诗意,这种诗与画的完美结合,也是唐寅画的一大特点。
祝允明是明代书法家,家学渊源,专攻书法,亦善诗文。
其书,隶、楷、行、草诸体均工,尤以草书成就为最特别,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其诗取材颇富,造语颇妍;其文多奇气,潇洒自如。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
人称是“四绝”的全才。
徐祯卿在诗坛占有特殊地位,诗作之多,号称“文雄”,但四人皆学识渊博,各有千秋。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唐寅像唐寅丨(1470-524)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江苏苏州人。
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与沈周、文征明、仇英齐名,称“明四家”。
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打开应用保存高清大图唐寅丨《落花诗册》丨行书丨纸本册页三十四开丨每开尺寸27cm x 30Cm不等苏州市博物馆藏本(选登)唐寅《落花诗册》收入律诗30首,其中13首是唐寅文集中和沈周的原作,另有补遗17首,现藏苏州市博物馆。
此幅行书俊逸挺秀,用笔圆转灵活,提按顿挫,转折分明,而且结构正奇相间,错落有致,笔断意连,尽显唐伯虎的风流倜傥之神韵。
刹那断送十分春,富贵园林一洗贫。
借问牧童应设酒,试尝梅子又生仁。
若为软舞欺花旦,难保余香笑树神。
料得青鞋携手伴,日高都做晏眠人。
夕阳黯黯笛悠悠,一霎春风又转头。
控诉欲呼天北极,胭脂都付水东流。
倾盆恠雨泥三尺,绕树佳人绣半钩。
吴门四才子组成人员名单:
吴门四才子:吴俊彬,刘思清,江善明,张培河
吴门神笔20人名单
吴门神笔20人名单:王富生(书法),廖琪(书法),王占和(毛体书法),夏云功(书画),母志华(书法),周开畅(书画),吴晗玥(书画),郑志强(国画),李江海(书画),陈耀(书法),张凯(国画),吴起健(书法),战中平(书法),吕青春(书法),郑迎嘉(书画),王东升(书画),刘木彬(书法),郭世昌(书法),贝品伦(国画),姜海良(国画)
以上人员网上公布,网上可以搜到
吴门八雅书画派代表人物100人名单吴门八雅书画派代表人物100人名单:姜连鑫,周开畅,王占和,李江海,陈耀,宋仁君,王富生,于社会,王晓华,曲大鹏,赵伟,秦承勇,王兰州,曾祥能,刘思清,依兰,战中平,姜海良,程静冬,孙行开,杨诚,唐琦,刘士君,张兆铼,李新贵,杨永全,李中廷,王君浩,陈少敏,刘敬花,魏保庆,白文斌,宋仁君,莫葵,张凯,夏云功,贝品伦,王东升,张正中,高天明,张明贵,吴起健,郑迎嘉,丁云峰,王克正,刘木彬,江善明,张玉峰,陶红,廖琪,吴晗玥,郑志强,雷金乔,
王功成,吕青春,郭世昌,高涛,胡博春,徐晓晶,花金苓,朱克俊,朱德华,吴振海,张培河,吴培成,姬保国,冯成仙,何善国,王福山,徐福灵,王晓华,赵桂娥,武占秀,陈照帅,黄晃,王克春,胡和初,钱荣军,韦天卫,曾燕斌,钱强,王开勇,史洪河,郑耀禄,王钧一,于嘉慧,曾丽瑾,江里强,陈庆军,张平安,王星燃,陈同聚,谢立湘,马茂虎,母志华,胡乐根,自胜氢,郑高军,李纪成。
以上人员网上公布,网上可以搜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