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59.12 KB
- 文档页数:10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学生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由学生、家长、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和班委会分别对学生进行考核,每学年结束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等级评估(自评分占15%、家评分占15%、组评分占30%、班评分占40%),考核在90分以上为A等,80-89分为B等,60-79为C等,59分以下为D等。
一、道德品质(34分)(一)人生目标(4分)A、有远大理想,有奋斗目标,有责任感,严格要求自己。
(4分)B、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想法,但有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
(3分)C、没有理想和奋斗目标,混日子,不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挨批评。
(2分)(二)关心集体(6分)A、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自觉自愿为集体做好事,无私奉献,以行动为集体争光添彩。
(6分)B、能服从集体利益,关心集体事情,但不能主动为集体做好事。
(4分)C、对集体漠不关心,缺乏集体荣誉感,因个人表现不好使集体荣誉受到损失。
(2分)(三)尊敬师长(8分)A、尊敬老师,虚心求教,服从教导,有礼貌,配合老师开展教育和教学活动,主动和老师谈心,达到师生沟通、相互理解、帮助父母和老人。
(8分)B、尊敬老师服从教导,有礼貌,但与老师沟通不够,尊敬父母,但有时顶撞父母的批评。
(6分)C、虽然能接受老师教育,但态度不诚恳,有时出现不尊重老师的言行,对父母不尊重。
(4分)D、不能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教育,没有礼貌,经常顶撞老师和家长现象。
(2分)(四)自尊自信(2分)A、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有自信心和自立、自强精神,有竞争意识和成就感。
(2分)B、有健全的人格,有自尊心和荣辱感,但缺乏自主意识和自信心,有依赖性,成就感不强。
(1分)C、人格不够健全,缺乏自尊心和荣誉感。
(0分)(五)自立精神(4分)A、有自立精神,能独立生活,能自我调整心态,自己管理自己,不依赖父母和他人。
(4分)B、有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但仍有依赖父母和他人的心理,自立精神不强。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及结果(2022年1月网络搜集)一、评价标准(一)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方面的评定,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为合格。
凡有突出问题,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可暂不评定等级,但要将突出问题如实记载。
在关心集体、爱护国家和集体财产、保护环境、参加公益活动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嘉奖的,将具体内容填写在相应评价项目的“突出表现”栏中。
(二)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方面的评定等级分A、B、C、D四级。
1.凡符合标准并有突出表现,且有详细、明确证据的(以附件形式提供),经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审定确认,可评定为A,凡评定为A等级的学生,必须有突出表现的有效记载,否则,视为无效。
2.凡符合基本标准者,可评定为B或C;3.不符合基本要求者,评定为D。
4.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学习能力方面评定为A:(1)学习主动、积极,各科成绩一贯优秀;(2)小创造、小发明经过专业评价机枸认证或者在省、市组织的相关活动中获奖;(3)在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论文、文学艺术作品;(4)在市级以上教有行政部门批准的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等;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在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方面评定为A:(1)在校内外大型体育、文艺活动中有突出表现;(2)身体素质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秀等级;(3)省教育行政部门组织或相关部门组织被认可的体育比赛的前十名获奖者,能坚持讲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参加普通话演讲、古诗文诵读、硬笔书法比赛、音乐、美术等比赛获三等奖以上(含集体项目);(4)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体育比赛的前六名获奖者和各项音乐、美术等比赛中获二等奖以上获得者(含集体项目)。
二、评价方式与方法(一)评价方式1.形成性评价,包括课堂教学即时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
(1)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在学习目标或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和合作学习等方面的具体表现,给以及时的肯定、表扬、鼓励或纠正;(2)单元测试评价: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单元学习内容,采用书面、口试或实践活动等方式来检测学生对每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情况。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在小学阶段,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是一项评估孩子在各个方面发展的重要工具,帮助家长和教师了解孩子的能力和潜力,并提供相应的指导和支持。
本文将从学业能力、品德发展、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论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
学业能力:学业能力是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评价中,可以考虑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是评价学业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等方面。
此外,孩子是否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也是评价的关键,如是否认真听讲、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独立完成作业等。
另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方法,是否善于总结归纳、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和有效利用学习资源等。
品德发展:品德发展是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品德培养关系到孩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和人际交往等方面。
评价孩子的品德发展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看孩子的道德观念是否健康,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等。
其次,要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如是否守时、整洁、有公德心等。
最后,要评估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是否乐于助人、团队协作能力等。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评价孩子的社交能力需要考虑孩子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和效果。
首先,要看孩子是否具有合作精神,是否能够友好相处并能解决冲突。
其次,要评估孩子的沟通能力,包括能否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他人的意图。
另外,还需要观察孩子是否具备团队意识和组织协作能力。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评价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
实践能力包括了解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
评价孩子的实践能力可以考虑孩子的实地考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实地考察能力是指孩子是否能够主动去了解实际情况,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动手能力是指孩子是否具备实际操作、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思维是指孩子是否具有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应该从学业能力、品德发展、社交能力和实践能力四个方面评估孩子的发展情况。
小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优秀模板3篇)小学生素质评价细则第1篇为了搞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公正、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本着易于操作的原则,特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标准进行统一要求:一、道德品质:此项评价为A等必须具备:(1)获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2)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民族团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
●积极参与各种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的各种集体活动;●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和捐助的表现;热心帮助他人或集体;能服从集体决定①有升旗迟到、旷到②在队列里说话,不守纪律的③仪容仪表检查不合格④未穿校服⑤不服从班主任工作安排的⑥语言侮辱、取笑其他同学(或老师)的⑦有抄作业,不交作业的⑧旷课、逃课的以上行为有1-2项符合规定的,此项评价为基本合格,3项以上符合的为不合格。
⑨有考试作弊行为的⑩有抽烟行为的此两项中符合其中一项评价为不合格。
二、公民素养:此项评价为A等必须具备:(1)获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2)在关心集体、保护环境、民族团结、积极参加公益活动等方面有突出表现并得到校级以上有关部门表彰。
①有上课(出操)迟到、旷课②上课说话,不守纪律的③仪容仪表检查不合格④未穿校服⑤不服从班主任工作安排的⑥语言侮辱、取笑其他同学(或老师)的⑦有抄作业,不交作业的以上行为有1-2项符合规定的,此项评价为基本合格,3项以上符合的为不合格。
①有违犯民族团结的言行的评价为不合格②破坏公共财物的评价为不合格③利用手木几观看黄色视频的评价为不合格④仪容仪表检查(一学期两次不合格) 评价为不合格⑤未穿校服的(一学期两次) 评价为不合格三、学习能力:以学生学习考试成绩(期中、期末、模块考试)为准并参照学科竞赛成绩合理分配等级。
此项评价为A等必须具备:●获校级以上特优生、三好学生荣誉●学习考试成绩至少在班级名列前茅,学科竞赛成绩突出,●必须完成研究性学习相关学习任务。
小学生素质评价细则一、品德发展1.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诚实守信,学会尊重他人;2.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3.具备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懂得遵守纪律;4.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5.能够关心和帮助他人,具备服务意识。
二、学业发展1.具备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2.具备良好的记忆力和观察力;3.能够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4.掌握基本的计算和阅读能力,具备较好的写作能力;5.具备较好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思维能力1.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备较好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3.能够运用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进行推理和论证;4.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善于用语言和图形进行思维交流。
四、身心发展1.具备良好的体征,身体协调发展;2.具备良好的运动能力和体育意识;3.能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4.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和情感表达能力;5.有兴趣和才能的领域能够得到发展和培养。
五、艺术素养1.具备较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2.具备较好的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表达能力;3.对文化和传统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4.具备互助合作和集体活动的能力。
六、社会参与1.积极参与学校和社区活动;2.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善于与他人合作;3.关注社会问题,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4.具备较好的公共行为规范和社交礼仪。
七、自我管理1.具备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能力;2.掌握时间管理技巧,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3.具备较好的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能力;4.能够进行目标规划和自我评价。
这些评价细则可以作为小学生素质评价的参考,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他们的进一步成长提供指导和帮助。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给予适当的认可和奖励,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案1. 简介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案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能力、思维品质以及综合素养而设计的评估方案。
通过对学生的学业表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进行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其个性化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2. 评估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2.1 学业表现评估学业表现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研究成绩和学科能力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学生的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研究方法和研究态度等。
通过定期的考试和作业评估,可以了解学生在不同学科上的研究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支持和辅导。
2.2 思维能力评估思维能力评估主要针对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通过开展逻辑思维训练、创意活动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为学生的思维素养提供培养和提升的机会。
2.3 综合素养评估综合素养评估主要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包括学生的身心健康、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
通过开展体育锻炼、社会实践和团队活动等综合素养培养活动,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养水平,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3. 评估方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定期考试、作业评估、小组活动评估、个人表现评估等。
评估方法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评估手段,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发展支持。
4. 使用与应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案可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层面进行应用。
学校可以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辅导;家庭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为其提供相应的培养和关爱;社会可以根据评估结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作为学生升学、选拔和奖励的参考依据。
5. 结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估方案旨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发展情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和引导。
通过合理使用评估方法和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并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小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与评价标准综合素质教育强调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多方面素质。
对于小一学生而言,其综合素质测评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当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以及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
本文将从学业水平评价、个人素养评价和社会责任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小一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与评价标准。
一、学业水平评价学业水平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定。
小一学生的学业水平评价应当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方法。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学科知识能力评价: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运算能力、科学常识掌握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学习方法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目标设定能力、学习计划制定能力以及学习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情况。
3. 学习成果评价:以学生的作业、考试成绩和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等为依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科知识掌握情况。
二、个人素养评价个人素养评价是对学生个体的品德、情感态度、身心健康等方面进行评价。
小一学生的个人素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品德评价:对学生的正直诚实、守纪守法、友爱互助、有责任感等道德品质进行评价。
2. 情感态度评价: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例如善于表达情感、乐于助人、积极乐观的态度等。
3. 身心健康评价:评价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例如身体发育情况、心理健康水平等。
三、社会责任评价社会责任评价是对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的责任感和参与度进行评价。
小一学生的社会责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评价标准如下:1. 社会参与评价:评价学生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集体活动情况,例如学生会工作、志愿者活动等。
2. 团队合作评价:评价学生在集体合作活动中表现出的能力和态度,例如团队意识、协作能力等。
3. 社会责任感评价:评价学生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关注和参与情况,例如参与环保活动、帮助弱势群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