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中论据分析方法的解读
- 格式:pptx
- 大小:123.08 KB
- 文档页数:33
议论文分析论据的方法
分析论据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逻辑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逻辑规律。
例如,对比、类比、归纳、演绎等方法。
2.证据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来源、可靠性、权威性等方面进行评估,判断论据的可信度。
例如,查找相关的研究报告、专家意见、实验证据等。
3.统计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是否具有代表性和可信度。
例如,对样本数量、抽样方法、调查问卷设计等进行分析。
4.伦理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和价值观。
例如,对权益平衡、公平公正、人权等进行伦理分析。
5.语言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的语言表达进行解读和分析,判断其隐含的意思和逻辑关系。
例如,对修辞手法、词语搭配、语义逻辑等进行分析。
6.背景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论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等背景进行分析,判断其影响力和背景因素。
例如,对政策变化、社会环境、经济背景等进行分析。
以上方法并不是独立的,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论据分析,以得出准确、
全面、有说服力的结论。
议论文论据分析的具体方法在写议论文时,论据分析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力的论据分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表达观点,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下面将介绍一些具体的方法,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
1. 查阅权威文献和资料在进行论据分析时,首先要查阅相关的权威文献和资料。
权威文献通常由专家学者撰写,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能够为我们的论点提供有力支持。
在查阅文献时,要注意文献的作者背景、出版时间、发表期刊等信息,以确保所引用的论据具有权威性和时效性。
2. 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另一种常见的论据是数据和统计信息。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客观的结论并支持论点。
在分析数据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和采集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可以利用图表等形式将数据进行可视化呈现,增强论据的说服力。
3. 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也是进行论据分析的重要来源。
引用经典案例可以帮助我们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论点提供具体的例证。
同时,实证研究能够为我们提供科学的实证支持,为论点提供更加具体和可信的论据。
4. 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在进行论据分析时,还可以采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的方式。
对比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突出论点的优势和特点,从而更加清晰地呈现论据。
而对立论据则可以帮助我们辨析不同观点之间的差异和优劣,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5. 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最后,对于论据的分析还可以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
通过建立明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可以构建严谨的论证结构,使论据得到更加有力和准确的支撑。
同时,避免逻辑漏洞和谬误,确保论证的合理性和说服力。
综上所述,议论文论据分析是写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查阅权威文献、分析数据和统计信息、引用经典案例和实证研究、运用对比分析和对立论据、以及基于逻辑推理和论证等具体方法,我们可以进行有效的论据分析,使论文更具说服力和权威性。
怎样分析现代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一、问题描述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怎样分析议论类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二、复习范围1.如何理解议论类文章议论文,又叫说理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类文章是与记叙类、说明类并列的实用文体。
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
总而言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
议论类文章语言特点:①准确、严密;②概括性和简洁性;③生动性。
2.解读议论类文章要抓住它的三要素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1)论点论点是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灵魂。
论点有以下特点:第一,论点的表述形式往往是一种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式,它必须是明确的表态性的句子。
从全文来看,论点不是某一段的中心句,而是能统摄全文的中心句。
第二,论点在文本中的位置:①有的直接出现在文本的开头,开门见山;②有的放在文本的结尾,篇末点题,大多以“所以”“总而言之”“总之”“归根结底”等表示总结性的词语为标志;③有的放在文本的中间;④有的标题就是全文论点。
当然,有少数文本并没有明确表明论点的语句,这就要由读者自己进行概括。
第三,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论点,全篇应紧紧围绕着这一中心论点来展开议论。
为了论述得更深刻,更有条理,中心论点之下可以有若干分论点。
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与被统率的关系,而各分论点之间不能相互矛盾、交叉或包含。
第四,中心论点,有两种主要的的表现形式:指示型中心论点和包孕型中心论点。
指示型中心论点是指由文章里的一个现成句子来表达的论点,只要我们细心揣摩文意,通过阅读思考,可以从文章中划出这个中心论点的句子来。
高考作文写作指导:三种论据分析法,让考场议论文惊艳起来考场的议论文,要做到深入到位的分析论证,还得依靠议论文的论据分析方法。
议论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概念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比喻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等。
在笔者看来,最经典的莫过于其中的三种:因果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和归纳分析法。
用好这三种论据分析方法,能让考场议论文立刻惊艳起来。
一、用好因果分析法,由果溯因,让分析论证直指论点因果分析法也叫探因分析法,它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它能在因果关系这条线上,沿着“为什么”这个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笔者曾经做过这样的课堂实验:提供素材和论点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分析论证。
下面就学生的两个答案进行对比,体现“因果分析法”的妙处。
素材:2010年感动中国人物孙东林在哥哥一家五口遇难、账单已不在的情况下,毅然用不屈的脊梁承擔起还清民工工资的重负,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兑现了不少民工一分钱的承诺,完成了哥哥的遗愿,使60多名民工在新年来临之前都如愿领到工钱。
论点:坚守承诺。
学生答案一:从孙氏兄弟的行动中,我看到了坚守,感到了坚守的力量。
他们坚守的不仅仅是还清农民工的工资,更是一种良心的坚守。
学生答案二: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能够成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正是因为他们懂得许下了承诺,便要坚守,无论生死,无论困苦;他们深知许下的承诺便是责任,一定要用生命来坚守。
在这两个答案中,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使用了因果分析法的论证段落,能很好地把素材这个“油”和论点这个“水”糅合起来,分析到位,具体深入,直指论点。
因果分析法有一定的模式。
在论证过程中,我们只要紧紧抓住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因果的分析论证就很容易开展起来。
当然,要用好因果分析法,还需要抓住一个关键点——找准因果关系,将原因与观点对应起来,归因正确。
不然,因果分析法也只是流于形式,不起任何作用。
二、用好假设分析法,反面假设,让论点在正反对比中更有说服力假设分析法是指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增强说服力的方法。
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议论文事例论据分析方法(一)选用事例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例证一定要能为论点服务,必须能有力地证实论点,不能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其次,所选的事例必须是真实的、确凿的,不能杜撰,不能想当然,否则,论证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事例要典型而新颖。
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能雄辩地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力更强,身边人的例子则缺乏典型性。
所选事例尽量是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典型例子,读来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第四,例子要充分、多样。
整篇文章至少三、四个,每个分论点至少一、两个。
兼顾古今中外,尽量不是一个类别的例子。
叙述事例的要求与方法:叙述事例要概括,语言要简明,因为所选的事实例子是为说理服务的,只要能证明观点就可以,切忌喧宾夺主。
叙述完事例后要略加分析,不能以例代议。
分析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因果分析法在叙述事例之后,说明事例的原因或结果与论点的关系。
当事例带有结论性时,就分析其根源,即由果溯因;当事例带有缘由性时,就分析其结果,即由因求果。
例如:法国著名数学家XXX一生的大部分工夫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XXX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这是因为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拿手,在数学方面却具备特殊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肉体。
由此看来,XXX所说的“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努力与成功》)作者在叙述事例以后,先用一个“为什么”把问题引向深处,接着用“这是因为”透彻地揭露了XXX的优劣,最后用“由此看来”得出结论。
这样的分析使论证环环相扣,层层深切,充分显示出了论证的力度。
又如:三国时的XXX,乃蜀军一员大将。
镇守街亭,他把20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XXX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唯有XXX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结果被XXX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XXX也被依军法身首异处。
议论文阅读论证思路及解题方法讲解议论文是我们在学习和应用中经常遇到的一种文体,也是我们在各种考试中需要解答的一种题型。
正确理解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并善于运用解题方法是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关键。
本文将从论证思路和解题方法两个方面对议论文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一、论证思路在阅读议论文时,理解作者的论证思路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论证思路。
1. 因果推理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论证思路,通过列举因果关系来说明问题。
作者通常会通过提供原因和结果之间的联系,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意观察文章中的转折词、关联词等,来判断作者论证的逻辑关系。
2. 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来说明问题。
作者会通过列举类似的案例或事例,来引起读者对问题的共鸣,从而支持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阅读时,应该注意作者的比较对象,以及它与作者观点之间的联系。
3. 比较对照比较对照是通过对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来说明问题。
作者通常会列举各种优缺点,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留意作者对不同观点的评价,以及作者论证的重点是什么。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论证思路,实际情况会更加复杂。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积累经验,灵活应用各种论证思路来理解文章的观点。
二、解题方法在解答议论文题目时,我们需要善于运用一些解题方法,以便更好地完成任务。
1. 仔细审题首先,我们需要仔细审题,确保我们理解题目的要求。
这包括理解问题的背景、要求我们写出哪些方面的内容等。
只有明确了要求,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2. 善用标记和笔记在阅读议论文时,我们可以使用标记和笔记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观点。
比如,我们可以对重要观点进行标记,划出关键词等。
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回答问题时更加有依据。
3. 分析论据在解答问题时,我们需要分析作者的论据,判断其合理性和说服力。
这包括考察论据的来源、依据、逻辑关系等。
通过分析论据,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形成自己的回答。
议论文常见十种谁论证方法,超级实用!!附详细例析一、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
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
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
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
修改: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
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
方法:直接陈述原因例2: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
古今中外,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很多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
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分析议论文中的论据论据是议论文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用来支撑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意见。
一个好的论据可以让论文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所以写议论文时需要认真考虑和评估自己的论据。
本文将分析议论文中的论据,希望能够给读者一些帮助。
一、定义论据定义论据基于对一个概念或术语进行解释和定义,以达到说明论点的目的。
比如,如果你在论文中要探讨“成功”的概念,可以通过引用权威的词典或专家的定义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这种类型的论据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因为大多数人对这些概念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
二、事实论据事实论据是指基于客观的数据、研究或案例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和论点。
这种论据是比较有说服力的,因为它是建立在客观的根据上的。
例如,如果你在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议论文,可以引用一些研究结果或数据来说明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来改善这种情况。
三、权威论据权威论据是基于一些著名的组织、人物或机构的观点和意见来支持作者的论点。
例如,你在写一篇论文关于健康饮食的话题,可以引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这种论据在一些专业领域中比较有效,因为大多数专业组织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定和标准,可以用来支持某些论点。
四、个人见解论据个人见解论据是基于作者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点。
这种论据的说服力不如其他类型的论据,因为它缺乏客观性。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个人见解论据也是比较有效的,比如对于一些主观性很强的话题,比如艺术、文学等。
五、比较论据比较论据是基于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和对比来支持作者的观点和论点。
这种论据的效力和说服力取决于比较的两个事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例如,你在写一篇关于校园文化的议论文,可以对比不同大学之间的文化差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综上所述,议论文中的论据类型有很多种,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写论文时,作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主题和目的来选择适合的类型并合理运用。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论点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达到预期的效果。
议论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议论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作文训练系列之议论文之三议论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
论据必须围绕论点,为证明论点服务。
论证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方法就是用论据证明论点时采用的方法。
一、论据论据的种类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是指名言警句、俗语谚语,大家所熟知的道理、规律等;事实论据是指能证明论点的事实,它可以是古今中外名人事例,也可以是生活的事例或报刊杂志上的事实。
例如吴晗《谈骨气》一文,在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后,用了孟子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残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作为道理论据;接着对应孟子的三句话作者选取了三个事例:文天祥拒绝高官厚禄决不投降元朝;齐民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
三个事实论据从不同角度证明了论点。
论据的要求1、论据最基本的要求:论据必须围绕论点,为证明论点服务。
如《理想的阶梯》一文,作者在提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这一论点后,列举了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鲁迅、巴尔扎克、爱迪生。
鲁迅对时间是‚惜‛如生命,巴尔扎克是如痴如狂地不肯浪费一刻时间去‚拼‛,而爱迪生则是‚挤‛时间,‚连续工作24小时,甚至36小时‛。
还引用朱自清的一段话说明‚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的常理,指出有的人至今不知珍惜时光。
通过典型充分的论据有力地证明了: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有同学写文章,论点是‚在困难中要保持自信‛,所选用的事例是司马迁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著《史记》。
这就不妥当,它无法证明‚在困难中要保持自信‛这一论点。
这个事例可以作为‚在困境中坚持不懈、坚忍不拔才能实现目标‛的论据。
2、选用道理论据要注意:①引用名言警句等要准确,不要张冠李戴或出现其他表述错误。
【错例】有同学在作文中写‚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议论文论据分析方法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引用充分的论据作为证明论点的材料是十分必要的。
可是,不少同学在议论文写作中往往只注意引用论据,尽管论点正确、鲜明,论据也典型、可靠,但是由于没有进一步挖掘论据包含的事理,缺乏必要的分析,导致论点和论据联系松散,走了罗列论据摆花架子的误区。
而议论文分析论据恰恰又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惟独对论据作恰当的分析,才干将材料和观点粘起来,使论据真正发挥出支撑论点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分析论据的方法。
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示例一]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论点] 古人云:自古才子出寒门。
古今中外成才者,大多出自寒家。
范仲淹两岁丧父,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吃到;司马光亦出身贫寒;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画家梵高家中一贫如洗,常靠弟弟接济;居里夫人刚满十岁时,就去打工…… [举例]这些都是幼时贫困而后成才的非常之人。
[归纳]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不断地成熟。
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没有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那末,它就可以激发我们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让我们改变自己。
正所谓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探因分析]越是贫穷越激发人奋发上进,这未尝不也是一笔财富呢?[作结论][示例二]靠奋斗是可以冲破被埋没的压力的。
[论点]不少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就遭遇过被埋没的命运。
爱因斯坦就曾经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而是抓住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
华罗庚曾经在一个小店铺里工作,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在做好营业工作之后,分秒必争,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终成著名的数学家。
[举例]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反而有所建树呢?因为他们是生活的强者,他们不甘忍受被埋没的命运。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