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18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居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和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国现行宪法在总结我国宪法监督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同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法监督的有益做法,对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作出了新的规定,使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明确宣布了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
随着法制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但也要看到,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程度的违宪现象仍然存在,宪法监督制度还存在许多不完备的地方,宪法监督有待进一步专业化、制度化、法律化。
例如上海的钓鱼事件,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自断手指以证清白,却被上海有关部门调查“不存在‘倒钩执法’问题”,仍然不能洗清罪名。
而孙中界好端端断了指头还洗刷不了无妄罪名,如果这种事情发生在天高皇帝远的穷乡僻壤,也还好理解,但它却偏偏发生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实在匪夷所思。
究竟是孙中界个人的悲哀,还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我们民族的悲哀?好端端在街上开车,出于善心帮助了急事相求的同类,结果却被同类扭打、拷问、侮辱,还被迫承认违法,交出巨额罚款。
这究竟是他们的确智商太低,还是被利益蒙住了眼睛,遮蔽了人性?按照我们浅薄的法律知识,只知道法律是用来惩戒做恶,保护广大民众的,就是所谓“抑恶扬善”吧,而不知道做好事也会遭恶报,而且来自执法部门。
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在有些人管理的领域就不再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了。
原来我们只以为法律的作用不仅仅是事后惩处,更重要的是事前防止犯罪,即“防患于未然”。
上海的“钓鱼执法”让我们懂得了,“执法”还可以教唆那些原本不想、或者没打算做坏事的人去做坏事,然后再将他们“绳之以法”。
用这种手段“执法”,打击的是人性中的善良,摧毁的是中国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道德传统。
今后遇到他人有难,谁还敢伸出援助之手?谁还会做好事?一个没有了同情心的民族,将何以立于天下?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起码的信任,人人自危,互相设防,还谈得上建设“和谐社会”吗?“钓鱼执法”反映了太多的深层问题,一定要追究他们对道德的破坏罪,对法律的践踏罪,对人性的伤害罪,决不能不了了之。
从本质上讲,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来源于宪法所调整社会关系的根本性。
宪法主要调整人民与政府(广义上的大政府,包括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间的关系,实质上是人民授予政府权力的契约。
从宪法的起源可以看出,宪法取代神权、君权,出现于有了用法律制约政治权力并将政治权力置于法律之下的需要之中。
宪法是人民与政府之间的一个社会契约,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宪法的根本大法地位。
宪法作为根本大法,就是通过规定国家权力的界限和组织方式,来实现对人民权利的制度化保障。
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宪法存在的必要。
约束政府权力,保护个人权利,乃是宪法的核心问题。
这两个方面,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相互配合而不可偏废。
这,才是真正的宪法精神、宪政精神。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既具有一切法律的共同特点,又具有与一般法律不同的特征,主要是:第一,宪法的内容不同于一般法律。
一般法律的内容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
宪法的内容涉及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根本问题,它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第二,宪法是制定一般法律的依据。
一切法律都要以宪法为依据。
正如人们通常所说的,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
第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观念,必须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保证宪法实施,必须加强立法,根据宪法制定和修改完善有关法律,同时保证法制的统一,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按照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的实施,地方各级人大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
全国人民、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组织都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的重要性如下:1、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全体公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宪法关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人民的幸福和安宁、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因此必须大力宣传宪法,坚决维护和实施宪法;2、我国宪法规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各项法律、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按宪法的原则,我国的立法工作迅速发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全民法律意识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执法和司法也得到进一步加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正在实施;3、宪法规定我国实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了许多法律法规,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依据宪法,我国将建立包括规范市场主体、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得到更大的发展;4、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党对国家的领导,这是宪法的重要原则,同时宪法又规定党必须遵守宪法,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我国宪法颁布以来,党不但坚持了对国家的领导,而且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不包括哪些?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凌驾于其他所有法律之上,是广大人民利益最集中的体现。
既然是根本大法,就具有其特有的原则和特点,那么,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不包括哪些?由于宪法的相关内容只规定了,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所有不符合以下制度的,均为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不包括的内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凌驾于其他所有法律之上,是广大人民利益最集中的体现。
既然是根本大法,就具有其特有的原则和特点,那么,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不包括哪些?由于宪法的相关内容只规定了,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所以,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所有不符合以下制度的,均为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不包括的内容: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制度(一)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国家性质简称国体,即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规定表明,我国的国体或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谓人民民主专政是指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一种国家政治权力。
人民民主专政是对人民民主和对敌人专政的结合。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对国家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的。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农联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扩大,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成为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基础更加广泛。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爱国统一战线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特色。
第一课时宪法是根本大法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宪法的含义。
2.理解: (1)从内容规定、法律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上,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列举我国宪法的有关条款,说明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过程、方法核能力目标】结合宪法和法律的有关原则或规范,初步具备识辨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或公民个人行为是否违宪违法的能力。
能够对照社会与生活实际,大体说明宪法对我国公民各项自由和权利的有关规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深刻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是一切国家机关、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树立宪法至上观念。
思想上能够认识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核心也是依宪治国,宪法具有最高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切实做到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写传宪法,勇于维护宪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教学难点】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三、教学过程【导入】“宪法宣传日”相关资料【展开】(一)什么是法?法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者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重要工具。
【资料】法,fa,从氵从廌(zhi)从去,以水之平、廌触不直者去之。
后简为法。
(1) 会意。
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
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act;law passed by legislative body;penal law;law]解廌(獬豸)具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
它怒目圆睁,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它能辨曲直,又有神羊之称,它是勇猛、公正的象征,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的象征。
宪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规定了()。
A.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B. 国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C. 国家的经济制度D. 全部上述内容答案:D2. 下列关于宪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B. 宪法的修改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C.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所有细节问题D.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答案:C3.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自由。
A. 言论、出版B. 宗教信仰C. 集会、结社D. 全部上述内容答案:D4. 根据我国宪法,下列不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的是()。
A. 制定和修改宪法B. 选举国家主席、国家副主席C. 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D. 审判刑事案件答案:D5. 宪法中规定的“平等权”,是指()。
A.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B. 所有公民在经济地位上一律平等C. 所有公民在社会地位上一律平等D. 所有公民在教育机会上一律平等答案:A二、填空题1.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_______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人民民主2. 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_______以上的多数通过。
答案:三分之二3. 根据我国宪法,任何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_______、侮辱。
答案:诽谤4.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_______。
答案:补偿三、简答题1. 简述宪法的特征。
答: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以下特征:(1)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必须与宪法相一致;(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 阐述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我国宪法的根本法地位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在内容上,我国宪法规定最根本的最主要的问题.诸如国体政体国家的基本国策,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最重要的问题。
二、是在法律效力上,我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最高的法律地位.因此,宪法不仅是指定普通法律的依据,任何普通法律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而且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三、是在指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要求更加严格。
我国宪法的指定和修改都要成立:“宪法起草委员会”等修宪机构。
我国宪法的修改要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全国人大代表五分之一以上提议,并由全体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行。
第2提一、突出了对“三股势力”的依法严厉打击。
明确规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任务是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二、明确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社会责任和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责、任务。
条例用了近一半的条款对综合治理重点部门的职责和任务进行了细化和规范,使各级国家单位、各综合治理成员单位在综合治理工作中的只能更加清晰、明确。
三、突出了基层组织建设。
条例突出强调了城乡基层组织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的重要责任,明确规定村(居)民委员会和城镇社会要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口、重点人群、出租房屋、宗教活动等社情动态,做好治安防治、民间纠纷排查、调节和基层平安创建工作,防范“三股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四、强化了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
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应当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城乡结合部、社情复杂区域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的清查登记工作;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流动人口流出流入地协作机制,极强流动人口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技能培训;依法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五、明确了相关法律责任。
条例规定,社会治安中和治理工作要列入绩效考评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领导责任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The biggest reason for a person's failure is that he lacks sufficient confidence in his own abilities, and even thinks that he is bound to fail.简单易用轻享办公(页眉可删)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导读:众所周知,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对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那么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下面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众所周知,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宪法对生产生活方方面面都有指导和规范作用,保障国家长治久安。
那么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呢?下面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宪法之所以是国家的根本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规定的内容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普通法律作为部门法,调整的只是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而作为根本法的宪法,它规定的是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我国现行《宪法》在序言中就明确宣布:“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
”2、在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所具有的就不仅是一般的法律效力,而是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其法律效力的最高性表现在:宪法是制定普通法律的依据和基础;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宪法是一切组织或者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与普通法律不同。
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为了体现宪法的严肃性,保持宪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多数国家对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二、宪法原则1.人民主权原则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无一例外地承认国家的权利属于人民.并以此作为重要的宪法原则,我国宪法也同样接受人民主权的思想,并且体现在制度和组织上.但是这个原则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与西方有所不同.社会主义的宪法理论通常不承认"社会契约",不认为主权是全民的"公共意志"的体现,其权力与西方所认为的全体国民公意的"超阶级"的观点有所区别。
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答:宪法同普通法律的阶级本质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法律方面具有特殊属性。
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内容的根本性。
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制度,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
所以,我国把宪法定为根本大法。
主要内容有:(一)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二)规定社会和国家制度的基本原则(三)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国策(四)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
宪法是我国制订的普通法律的依据。
所以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都必须同宪法的内容保持一致。
如果普通法的内容同宪法的规定相抵触,那么这种违反宪法的法律是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这里就必须加以修改或是废除。
三,宪法制订、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我国对宪法的指定和修改规定了不同于普通立法的特别程序。
现行宪法规定:“宪法修改,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票数通过。
四,宪法解释和监督实施的特殊性。
既然宪法具有法律效力的最高性,普通法便不能够与宪法相抵触,那么,该由哪个机构来确认某一法律是否同宪法的内容相抵触呢?如果抵触了该如何处理?我国现行宪法把监督宪法的实施的职权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把修改宪法的职权赋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