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一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 格式:ppt
- 大小:912.50 KB
- 文档页数:5
神经干动作电位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剥制方法;
2.学习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
3.了解双相和单相神经动作电位产生的基本原理。
二.原理
神经或肌肉发生兴奋时,兴奋部位发生电位变化,这种可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即为动作电位。
三、试剂与器材
蟾蜍或蛙、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解剖针、手术剪、眼科剪、圆头手术镊、尖头手术镊、玻璃勾针、神经屏蔽盒及连接导线,任氏液、棉花、蛙板、烧杯。
四、实验内容(步骤)
(一)坐骨神经标本的制备(看示范和录象)
(二)连接实验装置
(三)实验观察
1. 动作电位的观察:
2. 倒换神经干的放置方向,动作电位有无变化。
3. 在两记录电极之间滴上KCl溶液,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观察到变化后,用任氏液洗掉KCl溶液,直至动作电位恢复。
4. 在两电极之间滴上普鲁卡因,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四)不应期的测定
采用双刺激。
调节刺激器的“延时”,逐渐缩短两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
观察出现的效应
五.注意事项
标本剥制过程,尽量减少神经的损伤;
刺激参数设置要合理,过大会损毁神经。
双刺激的参数要一致。
六、结果和目标
观察和记录神经干动作电位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
测出动作电位的各个时期;
测出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在外部刺激下的变化规律,以及观察不同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兴奋传导过程。
实验原理,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在受到刺激时打开或关闭而产生的瞬时电压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外部刺激来引导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并记录其变化过程。
实验材料,小鼠脑组织切片、电极、药物溶液、振荡器、示波器等。
实验步骤:1. 将小鼠脑组织切片置于培养皿中,加入含氧气的培养液,使其细胞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
2. 将电极插入脑组织切片中,通过振荡器提供外部刺激,观察神经细胞的反应。
3. 在不同条件下,如改变刺激频率、强度或加入药物溶液,记录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1. 在低频刺激条件下,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较为平稳,幅度较小,频率较低。
2. 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幅度逐渐增大,频率也随之增加,表现出兴奋传导的特征。
3. 加入药物溶液后,观察到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变化受到抑制或增强,进一步说明了外部环境对神经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观察到了神经细胞在不同刺激条件下动作电位的变化规律,以及外部环境对其兴奋传导的调控作用。
这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的生理活动和神经递质释放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实验意义: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信号传导的基础,了解其变化规律对于理解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验为进一步探究神经细胞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
实验局限性:本次实验仅使用小鼠脑组织切片进行观察,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切片保存条件、细胞状态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活体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结: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神经信号传导的重要基础,通过外部刺激可以引导神经细胞产生不同的电位变化。
本次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神经细胞兴奋传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参考,对于神经系统的功能和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生理实验报告!蟾蜍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引导、传导速度和兴奋不应期的测定【实验目的】1. 观察蟾蜍坐骨神经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加深理解兴奋传导的概念,理解可兴奋性在兴奋过程中的变化过程;2. 进一步掌握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的制备方法与引导动作电位的方法;3. 进一步熟悉实验室里仪器设备的操作。
【实验原理】1. 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神经兴奋的客观标志。
当神经受到有效刺激时,处于兴奋部位的膜外电位负于静息部位,当动作电位通过后,兴奋处的膜外电位又恢复到静息时的水平。
神经干兴奋过程所发生的这种膜电位变化称神经复合动作单位。
如果将两个引导电极置于神经干表面时(双极引导),动作电位将先后通过两个引导电极,可记录到两个相反的电位偏转波形,称为双向动作电位;2. 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是产生一个可传播的动作电位。
测定神经干上的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可以了解神经的兴奋状态。
在示波器上测量动作电位传导一定距离所耗费的时间,便可计算出兴奋的传导速度;3. 神经与肌肉等可兴奋组织的兴奋性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可发生一系列变化,及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组织的兴奋性才可恢复。
为了测定神经干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可用双刺激法检查刺激引起的兴奋阙值和电位变化,即可观察到神经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实验对象】蟾蜍【实验器材】蛙类手术器械,BL-410生物信号记录分析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林格液)等。
【实验步骤】制备蟾蜍坐骨神经-腓神经标本,并放入神经屏蔽盒内;(一)双相动作电位1.打开BL-410?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记录出双相动作电位;2.由小到大改变刺激强度,记录阈强度和最大刺激强度;3.观察双相动作电位波形,测量最适刺激强度时的潜伏期、时程和波幅; (二)引导出最大刺激强度时的动作电位波形1.BL-410仪器操作:实验项目?神经肌肉实验?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输入两电极之间的距离分别用潜伏期法和潜峰法测量其传导速度;2.潜伏期法:测量第一个通道动作电位潜伏期的时间(t),输入刺激电极到第一个引导电极间的距离(S),屏幕右上角显示传导速度和根据速度的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S/t;3.潜峰法:测量两个通道电位的动作电位的波峰间的时间差,为(t2-t1),测量并输入两对引导电极间的距离为(S2-S1),屏幕右上角显示传导速度和用公式计算传导速度:v=(S2-S1)/(t2-t1)。
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不应期的测定【目的和原理】神经纤维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动作电位通常称为神经冲动。
在神经细胞外表面,已兴奋部位带“负电”,未兴奋部位带“正电”,用引导电极引导出此电位差,输入到示波器,则可记录到动作电位的波形。
本实验用细胞外记录法,可引导出坐骨神经的复合动作电位。
神经纤维兴奋的标志是产生一个可以传导的动作电位,它依局部电流或跳跃传导的方式沿神经纤维传导。
其传导速度取决于神经纤维的直径、内阻、有无髓鞘等因素,可用电生理学方法来记录和测量。
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可发生周期性变化,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
本实验主要目的是学习电生理仪器的使用方法,掌握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的细胞外记录法及其基本波形的判断和测量。
掌握神经干动作电位传导速度及其不应期的测定方法,通过调整条件刺激和测试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来测定坐骨神经干的绝对不应期。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电子刺激器、示波器(或计算机实时分析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
【实验步骤】1.制备坐骨神经——胫、腓神经标本操作方法详见3.8。
2.连接装置(见图8-1-1)。
3.准备仪器:(1)刺激器:调节刺激器各项参数:刺激方式连续刺激,频率16Hz,刺激强度0.5v,波宽0.1ms。
调节延迟使动作电位的图像位于示波器荧光屏的中央。
(2)示波器:灵敏度:1~2mv/cm,扫描速度:1~2ms/cm,引导电极输入到示波器的“AC”端,双边输入,刺激器的“同步输出”接示波器“外触发输入”,触发选择设置为“同步触发”。
4.观察项目:图8-1-1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装置图(1)测量单、双相动作电位的潜伏期、时程和振幅,填入下表:(2)测算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V=S/△t (米/秒)式中:S为R1到R3的神经干长度,以米为单位。
t为上、下线动作电位起点的时间差,以秒为单位。
生理学实验指导(生物工程2012级3、4班用)实验一、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引导【目的要求】1. 学习电生理实验方法。
2. 观察蛙坐骨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波形,并了解其产生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神经干在受到有效刺激后,可以产生动作电位,标志着神经发生兴奋。
如果在神经干另一端引导传来的兴奋冲动,可以引导出双相的动作电位,如果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将神经麻醉或损坏,则引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单相动作电位。
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以“全或无"方式产生的。
坐骨神经干是以由很多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组成的,所以,神经干的动作电位是复合动作电位。
复合动作电位的幅值在一定刺激强度下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动物与器材】蟾蜍或蛙、常用手术器械、计算机采集系统、神经屏蔽盒、任氏液。
【方法与步骤】1. 制备蛙或蟾蜍坐骨神经干标本。
2. 将蛙的坐骨神经干标本置于屏蔽盒内的电极上,神经干的中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末梢端引导动作电位3. 实验观察与记录(1) 神经干兴奋阈值的测定刺激强度从0.1V开始,逐渐增加刺激强度,当刚刚出现动作电位时的刺激强度,即为神经干的兴奋阈值。
(2) 双相动作电位在刺激阈值的基础上逐渐加大刺激强度,可见动作电位的图形为双相,而且其幅值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加大。
当刺激增加到一定强度时,可见动作电位的幅值不再增大。
(3) 动作电位参数的测量用鼠标点击“快捷工具栏”的“观察”,移动鼠标,测出动作电位的一系列参数。
(4) 单相动作电位在两个引导点击之间损伤神经干标本,可使原来的双相动作电位的下相小时,变为单相;注意上相动作电位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注意事项】a)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标本的活性良好,经常用任氏液湿润之。
b) 如果在显示窗上发现动作电位图形倒置,将引导电极位置交换即可实验二、反射时的测定与反射弧的分析【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反射时的方法。
2.了解反射弧的组成。
【基本原理】从皮肤接受刺激至机体出现反应的时间为反射时。
实验四 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实验目的】学习生物电活动的细胞外记录法;观察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基本波形、潜伏期、幅值 以及时程。
【实验原理】神经组织属于可兴奋组织,其兴奋的客观标志是产生动作电位,即当受到有效刺激时, 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将发生一系列的快速、可逆、可扩布的电位变化。
动作电位可以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在神经细胞外表面,已兴奋的部位带负电,未兴奋的 部位带正电。
采用电生理学实验方法可以引导出此电位差或电位变化, 根据引导的方式不同, 所记录到的动作电位可呈现单向或双向的波形。
由于坐骨神经干是由许多神经纤维组成的, 所以其产生的动作电位是众多神经纤维动作 电位的叠加,即为一个复合动作电位。
这些神经纤维的兴奋性是不同的,所以在一定范围内 增大刺激强度可以使电位幅度增大。
这和单一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是有区别的。
本实验所引 导出的动作电位即为坐骨神经干的复合动作电位。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实验材料】两栖类手术器械 1 套、滴管、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刺激电极、接 收电极、任氏液。
【实验步骤】1. 制备坐骨神经干标本坐骨神经干标本的制备方法与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相似。
首先按照制备坐骨神经 腓肠肌标本的方法分离坐骨神经, 当游离至膝关节处时, 在腓肠肌两侧找到胫神经和腓神经, 任选其一剪断,然后分离留下的一支直至足趾并剪断。
保留与坐骨神经相连的一小段脊柱, 其余组织均剪除。
此时,即制成了坐骨神经干标本。
将标本浸于任氏液中,待其兴奋性稳定 后开始实验。
2.接标本与实验仪器1)棉球沾任氏液擦拭神经标本屏蔽盒内的电极,将标本的脊柱端置于屏蔽盒的刺激电(图 4-1 屏蔽盒)极端(即 0刻度端),其神经部分横搭在各个电极上。
2)取出 BL410 生物机能实验系统专用刺激电极,将其插头插在与主机“刺激”插口 中, 另一端的两个鳄鱼夹分别夹在屏蔽盒左侧的两个刺激接口上。
神经⼲动作电位实验报告神经⼲动作电位实验报Experimental report of neUhtstem action potential告Intern ship report实验报告⼀、实验⽬的:1. 学习蛙坐⾻神经⼲标本的制备2. 观察坐⾻神经⼲的双相动作电位波形,并测定最⼤刺激强度3. 测定坐⾻神经⼲双相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4. 学习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的测定⽅法5. 观察机械损伤或局⿇药对神经兴奋和传导的影响⼆、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蛙2. 实验药品和器材:任⽒液,2%普鲁卡因,各种带USB接⼝或插头的连接导线,神经屏蔽盒,蛙板,玻璃分针,粗剪⼑,眼科剪,眼科镊,培养⽫,烧杯,滴管,蛙毁髓探针,BL-420N 系统三、主要⽅法和步骤:1. 捣毁脑脊髓2. 分离坐⾻神经3. 安放引导电极4. 安放刺激电极5. 启动试验系统6. 观察记录7. 保存8. 编辑输出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 观察神经⼲双相动作电位引导(单通道,单刺激)如图,观察到⼀个双相动作电位波形。
Pm 驴:i SQOQOKi 2.0 ms 7 射¥也00z 时间⼀—j .................... : .................. 频率:最⼤值-...... ' ........ ' ......... [ ........ ;...... [协⼩值:-15 --20 _oo: oo. m兀卫EQ创2. 神经⼲双相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测定(双通道,单刺激)kUUUChz L.U ns ZlT m¥ii J.ttmzj .................. ■:- I2? 1. WV1 I ----------- 14 I I 4 I I IooTio mo oa nr iins on oo oru oom coe co nr no⽇on m nn oo oo ni2 DO on rtu OO CIJ ri^oo oc OIA(1) 选择“神经⾻骼肌实验”⼀“…传导速度测定”(2) 改变单刺激强度(3) 传导速度=传导距离(R1--R2-)/传导时间(t 2-t 1)如图所⽰,两个波峰之间的传导时间△ t = (t 2-t 1) = 0.66ms实验中,我们设定在引导电极1和3之间的距离△ R = (R 1--R2-) = 1cm故传导速度v = △ R/ △ t = 1cm / 0.66ms = 15.2 m/s1 OOY-ID释: 最⼤ii;■⼩值:平均值:嶂赠但?⾯租BJ祠;最知宜.环值:平均值:⽽租3. 神经⼲双相动作电位不应期观察-1B - -20 _I OOV, 4丐砂 |110:00.614 O0:0tJ.fil3 00:00.S22 CiO:OO.S2S 00:00.S30⼆黒 HL LJ倒 UJ S3时间:最⼤值; 最⼩值- 平均値删值时间:[Q1D |CO.QL. 3H g DI 3耨 OD Cd 00 W 3好 0⼝⽫ 11T 0Q D3 驀 1 OO.QJI 3R M :0i S? QIXQ1,諮孝 00:01.^7由上图可知,当刺激间隔时间为 4.61ms时,两双相动作电位开始融合,此时为总不应期;当刺激间隔时间为1.05ms时,双相动作电位完全融合,此时为绝对不应期。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生理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1.2 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 1.3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二血液生理实验2.1 红细胞计数 2.2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实验三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起搏点及心肌特性3.1 蛙心起搏点 3.2 心肌特性实验四循环生理实验之蛙心灌流 4.1 蛙心灌流实验五循环生理实验之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5.1 动脉血压的直接测定及其影响因素实验六消化生理实验7.1 胃肠运动的直接观察 7.2 小肠吸收和渗透压的关系 7.3 离体肠段运动描记实验七泌尿生理实验8.1 尿的分泌及其影响与调节实验八泌尿、循环、呼吸生理综合实验(综合计划 07级)实验九肌肉生理实验9.1 阈刺激、阈上刺激与最大刺激 9.2 肌肉的单收缩9.3 肌肉的强直收缩和收缩总和实验一神经生理实验年月日星期1.1 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目的和原理: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它的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又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研究神经肌肉的一般生理,如:神经干动作电位引导、神经传导速度测定、肌肉收缩的机能等。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品:中式剪子,眼科剪,眼科镊,蛙板,玻璃分针(玻璃勾),探针,锌铜弓,培养皿,大头针,棉花,线,任氏液,纱布等。
实验方法:1、破坏脑脊髓取一只蟾蜍或蛙,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保定好,用探针从枕骨大孔垂直刺入,然后向前刺入颅腔,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向后刺入脊椎管捣毁脊髓。
此时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示脑脊髓破坏完全。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提起蟾蜍的背部,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0.5-1.0厘米处剪断脊柱(见图),用左手捏住蟾蜍骶髂关节以下的脊柱,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中式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皮肤肌肉和一切内脏(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仅留骶尾联合以下的后肢、骶骨、脊柱及由它发出的坐骨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