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36.50 KB
- 文档页数:51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民间陶瓷》教案小学美术5年级第18课民间陶瓷课程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民间陶瓷的发展历史、重大意义以及艺术价值,感受其朴素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意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学习民间陶瓷的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从造型及装饰的角度去感受民间陶瓷在制作、设计、工艺、审美等方面的艺术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关注及热爱,并提高对传统艺术的分析及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了解民间陶瓷的发展历史及艺术价值,感受其朴素情趣和自然意蕴。
2.难点:通过欣赏,学习民间陶瓷的艺术特征的表现形式,从造型及装饰的角度去感受民间陶瓷,并通过设计、添画等方法绘制一副民间陶瓷作品。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英文单词“china”的翻译,引出中国市世界著名的陶瓷古国。
这样不但带领学生通过美术联系了英语课程内容,还让他们了解了陶瓷对于中国的特殊意义。
同时,也很好的引出了本科主题“民间陶瓷”。
二.讲授新课:1.讲解陶瓷的定义,让学生准确地了解到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
为接下来的陶瓷区分做好准备。
2.通过创设旅游购买瓷器被骗的情景,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个瓷器是假的?它是什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举手发言,各抒己见并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
通过情景创设的方法,将学生引入到区分陶器和瓷器的心境中去。
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我再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区分陶器和瓷器可以通过颜色、吸水性和敲击声音、釉色等方面去进行。
然后播放幻灯片,给出4张不同的图片再让学生准确说出“哪张是陶器?哪张是瓷器?”帮组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3.第一个情景已经完美结束,紧接着我们的旅游购物又出现了问题。
通过陶瓷的外形和年代的夸张对比,引出学生对陶瓷年代的思考和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对陶瓷历史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回答,并结合我的总结,知道陶器制作开始于原始社会、汉朝出现了瓷器制作、宋朝则是瓷器制作的高峰时期。
敦煌壁画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和认识敦煌壁画的艺术成就,感受我国飞天作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点。
2.通过对比观察、赏析探究,感悟飞天的动态美和线条美,能运用线描临摹或创作飞天形象。
3.领略敦煌壁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探究不同时期的飞天造型特点和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运用线描的方式表现飞天形象。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教学准备:飞天资料、课件、教科书等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二)教授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很美的动画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师:谁能来说说你刚才都看到了什么?生:师:刚才咱们看到的飞动的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飞天。
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吗?他们是来自敦煌石窟的壁画中。
听说过敦煌壁画吗?生:师:同学见识太广了。
想不想深入地了解它呢?生:(想)师:好,现在我们就一同去认识它,领略它的艺术魅力。
(出示课题:敦煌壁画)(讲解敦煌传说)如果把敦煌壁画按照1米的高度排列起来,可以排列出超过30公里的世界大画廊。
30公里有多长?3万米。
这么多的壁画到底都画了些什么呢?咱们现在一起走进敦煌石窟去看看,好不好?生:(好)师:这是第320号洞窟,咱们从左往右看,是不是别有洞天?谁观察到了,墙上都画了些什么?生:师:这些佛、菩萨等等,这些都属于佛像画,佛像画占了敦煌壁画中很大一部分,那这些佛像的姿态各不相同,他们在做什么呢?谁来猜猜?生:(在虔诚念佛......)师:他们这些佛、菩萨就是在讲经、讨论佛法,进行各种佛教活动。
这就是经变画题材中最常见的内容了。
什么是经变画呢?(讲解经变画)咱们再看看,连洞窟的顶部都画满了壁画呢。
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什么呀?生:(佛)师:是啊,除了佛像还画了什么?生:(各种各种的图案和条纹)师:这些装饰图案画在洞窟的方形顶部,就被称为“藻井”。
我们来看这幅“藻井”上面具体都画了什么图形?生:师:接下来咱们再到另一个洞窟中去看看好不好?生:师:太壮观了,这排画像有些特别哦。
第18课民间陶瓷教材分析民间陶瓷在我国整个陶瓷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重,其艺术魅力不仅为人类的文明开拓了新的天地,同时对为其他工艺美术与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民间陶瓷”是民间自发文化的一种必然反映,是农耕社会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特征的表现。
长期以来,人们对民间陶瓷认识不足,主要是因为它们在制造技术上要比官窑粗陋。
但它自身所具有的朴素情趣和接近自然的艺术韵味,却一直保持着活泼的生命力。
民间陶瓷自制陶技术发明开始就存在了,它就是来源于生活、根植于民间的一种生活必需品。
民间陶瓷是劳动人民亲手制造并为自己和同阶层的人们所使用,自然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期昐。
从远古时期的泥质陶、夹砂陶、彩陶到原始青瓷的岀现,从唐三彩到宋元明清各种陶瓷彩绘,可以看岀民间陶瓷生生不息的发展脉搏,以及建立在实用基础之上朴实的审美特点。
除一些著名的陶瓷产地之外,山东的淄博、安徽的界首以及贵州、云南、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都生产风格独特的民间陶瓷,它们有着明显的地方特色,并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密不可分。
民间陶瓷的制作技艺多种多样,就地取材、粗料巧做、因陋就简,审美与实用相结合是它的重要特点,这些器物蕴含着既坚固耐用又美观大方等诸多好处,既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又提高了人们的审美趣味。
“民间陶瓷”作品具有的艺术特征除了“来自于民俗文化的原始性”外,一个根本的原因是民间艺人的真、趣、美的创作理念和人类本身所具有的模仿与创新本能使然。
民间陶瓷的发展一贯秉承自由、舒适、天然、豪爽、本性的抒发与写意表露。
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的流畅豪放,是广大陶瓷工匠长期创作实践积淀的成果,闲适淳朴的格调,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
设计理念本课是一堂欣赏设计课。
本课紧扣“传统的魅力”的单元主题,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陶瓷艺术。
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通过图片、文字简要介绍陶瓷的发展历程、从造型、图案、装饰艺术、制作流程、烧制工艺的进步等方面,引导学生构筑陶瓷造型艺术欣赏的审美主线、了解陶瓷文化及其它在世界上的声誉等。
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1 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罗马建筑的艺术特色及风格。
2、能力目标:让学生以艺术的眼光欣赏古罗马建筑,并用适当的语文自主评述。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清点班级人数,师生问候。
谈话:你知道古罗马吗?介绍古罗马的相关知识点,引入到建筑。
二、欣赏图片,介绍建筑特色。
1.欣赏书中图片,感受建筑艺术的特色。
学生读资料,谈自己的感受,了解建筑风格及特征。
教师补充自己相关的历史知识。
2.补充图片,相互谈论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古罗马文化不仅有建筑,还有其他,例如《荷马史诗》等文化知识。
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去书店看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历史、科学等方面的书籍。
四、评述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生生评述。
2 新街古韵一、教材分析:《新街古韵》是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美好的家乡》中的一课。
泥土是农民的“命”,也是农村孩子玩的“根”。
本课主要是利用这种土材料结合现代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变化,让孩子在用泥土制作泥面具的同时感受其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2.运用搓、挖、按、贴等方式和运用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制作新街事物。
3.在游戏和制作泥塑的活动中体验造型、“猜猜像谁”游戏的快乐。
4.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新农村建设下家乡的新面貌及古建筑。
三、教学重点、难点:孩子对泥土材质的认识和泥塑造型趣味的表现。
四、课时:1课时五、教具与相关材料准备教师:演示课件,包括民间泥塑作品数幅,教师、学生泥塑作品等,在作业和游戏时播放的音乐,足够的黄泥土。
学生:木板、黄泥、水杯、刀等工具。
六、教学过程:1. 以游戏、谈话方式导入。
交流课前观察新农村建设下古街的面貌。
(课件展示罗江乡新旧面貌)欣赏:用课件展示几幅生动有趣的泥塑,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泥塑,进一步提高制作的兴趣,拓展孩子们的视野。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第二课:长长的路第三课:高高低低的房子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第5课:未来的家用电器6、小小桌椅设计师7、热线你我他8、扎扎糊糊9、老矿灯10、11、走进自然12、重复的美13、渐变的美教学设计14、感悟彩陶15、走近青铜16、小小编辑部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第二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第13课色彩的和谐与对比教材分析在色彩缤纷、斑斓多变的大干世界里,色彩使宇宙万物充满情感显得生机勃勃。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
色彩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衣、食、住、行、用,几乎无所不包,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与色彩发生着密切的关系。
包的设计应美观小巧,以肩包、提包、挎包为主,制作材料以彩色卡纸为主,采用折剪、卷、撕等制作方法,加工而成。
其中包的基本形可以利用纸盒、塑料盒的原有造型来确定。
比如书中“螃蟹”花纹的绿书包,它的内部就是一个小型的纸箱,外面再用红、绿两种对比色的卡纸进行装饰,达到鲜明、活泼的效果。
学生通过制作小包,既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锻炼动手能力,同时又能加深对色彩和谐与对比的认识。
任何色彩皆具备三个基本的重要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这一般称为色彩三要素或色彩三属性。
将不同的色彩放在一起都会有冷暖、进退、胀缩、厚薄等感知方面的差别,让人产生和谐或对比的感觉。
不同的色彩本身也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我们常说,冷色调带来凉爽的感觉,而暖色调带来温馨浪漫的感觉。
有调查显示,当置身于不同色彩的环境时,如看到红色或看到蓝色时,感觉的温度会有3摄氏度的差别。
了解与掌握色彩的属性,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有趣味的事情。
让我们进入色彩的领域,在跳跃的、好似音符的色调过渡中找寻最佳的表达方式。
设计理念在通过色彩对比色与和谐色的相关知识的了解,引导学生感受色彩与情感的联系,以及体验美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设计中,针对学习专业性色彩知识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获取知识外,还加强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
学情分析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学生讲述生活中的色彩知识,重点在于对同类色、邻近色、对比色的了解,以及体验它们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最后将知识点落实在包的设计制作上,其中包的色彩搭配和造型设计是本课的难点。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通用13篇)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表现生日开心的场面。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带相片情况二、记忆交流1、哪位同学愿意上台来与同学们分享你过生日时的快乐心情?请你把当时拍的相片展示给同学们看看。
2、与同桌说说你过生日时的场面。
三、游戏指导1、在四人小组里选出一个组长负责抽出一张纸,规定人物的动作;两人负责画出来;一人负责打分;2、请把你们小组画得满意的作品展示给同学们欣赏。
四、比较分析1、请同学们观察书上的三幅作品,说说哪一幅画的场面最生动?(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环境气氛等来分析)2、这些作品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红、黄)这些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欢快、温馨)五、现感受1、作业要求:按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现生日中开心的场景,要求突出画面的主体。
2、学生作画,教师引导学生用以暖色为主的色彩来表现生日时欢快的气氛。
六、交流评析1、请你把你的画与同桌说说你画了什么?2、同桌互评,比比谁的画最有创意、场面气氛最欢快。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美术创作一般过程的分析,理解美术作品中的绘画题材、形式、艺术处理的技法皆源于客观世界,了解美术作品创作于现实生活、画家个人情感、物质材料及艺术技巧的关系,初步掌握美术欣赏评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分析、讨论、欣赏和评述等方法,初步学习并掌握对美术作品中绘画题材、艺术处理的技法于生活之间关系的欣赏评述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分析不同美术作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价值观,尊重理解艺术家及其创造的劳动价值和意义;在欣赏、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更加用心观察生活及对生活积极健康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美术是创造性的劳动这一特征。
五年级美术教学计划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掌握,初步了解了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的文化价值,学习习惯比较好,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
教学目的任务:1、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2、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结构知识和面部表情的画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完成任务的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风光无限》的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一片大好河山。
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开拓学生眼界,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绘画技巧。
让学生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对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使其得到更高一层的精神上的享受。
本课的作品表现形式以线描、水墨画为主,富有浓郁的中国特色,图文并茂,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点: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理解诗配画寓意,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教具:相关图片范画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情境导入启发示范练习教学过程:1导入采用情境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第一课形的魅力【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理解形态是构成美术作品的根本元素之一。
驾驭形态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态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建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相识形态的概念和形式【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观赏各种平面形态师问:看了这些形态,你们能给他们归类吗?为什么?生答:略2.导入课题:?形的魅力?二.开展阶段:1.?形的魅力?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展示各种形态。
师问:请找一找它们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生答:略师小结:形是构成美术作品的根本元素之一。
〔点、线、形态、色调等〕2.形的分类〔学问窗内容〕几何形〔三角形、正方形、矩形、椭圆形、多边形等〕自由形〔顺手画的形态〕3.形的特点〔外形和骨式的变更〕:有规那么--无规那么—三.拓展阶段:1.怎样运用各种形态组成画面〔小组讨论〕。
师小结:首先要创建出各种形态〔剪出形态〕2.制作步骤〔老师示范〕四.学生作业: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幅画。
2.学生练习,3.老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整理和整理:整理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长及拓展:第二课形体的组合【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
驾驭形体的根本学问,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展雕塑创作。
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展再创建,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相识形体的根本特点【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展雕塑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1.观赏几何石膏形体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生答:是立体的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二.开展阶段: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一〕第1课凝固的动感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拟、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拟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
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
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发动在征服世界最顶峰珠穆朗玛峰时的冲动神情。
雕塑以雄浑的手法表达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
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3课花鸟画 | 人美版一、课程背景在五年级下册美术课程中,本课程是关于花鸟画的教学,是一节比较重要的课程。
本课旨在通过对花鸟画元素和技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对花鸟画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1.了解花鸟画的发展历程、基本元素和技法。
2.掌握画花鸟画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2.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增强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程内容3.1 思维导入1.介绍花鸟画的概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花鸟画的相关知识和文化背景。
2.分享一些艺术家的花鸟画作品,让学生感受花鸟画的美和魅力,激发学生对花鸟画的兴趣和热爱。
3.2 剪纸练习1.在讲解花鸟画基本元素的同时,引导学生练习如何用剪纸的技艺表现花鸟画的元素。
2.老师可以先用剪纸模板展示如何剪出花鸟画的元素,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这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3 讲解花鸟画的基本要素和技法1.通过示范和讲解,介绍画花鸟画的基本元素,例如:花、鸟、树、草等。
2.分步讲解花鸟画的技法,例如:点染、挂绢、露白、闪白等。
3.4 画花鸟画1.带领学生一起画花鸟画,让他们可以在实践中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方法。
2.老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的水平和兴趣,给予不同的指导和要求,让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自由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花鸟画作品。
3.5 作品展示和评选1.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经验。
2.在老师的指导下,评选出优秀的作品,并为学生颁发相应的奖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4.1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掌握花鸟画的基本元素和技法。
2.带领学生一起画花鸟画,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花鸟画的审美需求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江西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本学校:革岔民族希望小学学科:美术学期:xx年春季学期教师姓名:李辉 xx年3 月1 日授课时间:xx年3月2日班级人数:26人课题1、宏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课题教师李辉年级五年级课时1学习领域欣赏•评述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古罗马城的由来、主要建筑和艺术成就。
罗马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给予人类的伟大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古罗马宏伟的建筑。
教学难点:古罗马建筑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具准备:教学挂画教学过程摘要一、情景创设:关于罗马城的起源,有一个有趣的传说。
一对孪生兄弟罗慕洛和勒莫刚刚降生,篡夺王位的叔外祖父(外祖父的弟弟)怕他们,成人后威胁自己的统治,竟派人把他们装在筐内,投入台伯河,想淹死他们。
但筐子被河边的树枝挂住,两个孩子神奇地得救。
一只到河边饮水的母狼用自己的奶水哺育、救活了他们。
兄弟两长大成人后,杀死了叔外祖父,并建起新城。
新城以罗慕洛的名字命名,称为罗马。
而母狼就成为罗马城的象征,罗马的城徽至今仍刻着母狼的形象。
二、探究新知:(一)预习交流1、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
著名的古罗马建筑有很多,如万神庙、大角斗场、凯旋门、图拉真广场和记功柱等世界文化遗产。
2、就学生现有的认知,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古罗马。
(二)知识拓展1、万神庙穹顶。
罗马万神庙由前部的门廊和后面的神殿两部分组成。
最具创造性的是神殿的巨大圆顶。
2、题图斯凯旋门。
凯旋门是罗马帝国为辉煌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新的建筑类型,成功地应用了柱子和拱券的结合。
3、古罗马大角斗场。
是个多功能的宏伟建筑,呈椭圆形长轴约188米,短轴径约54米,可容纳五六万人。
4、图拉真记功柱。
记功柱是古罗马为辉煌战争的胜利而创造的建筑与雕刻结合的新的建筑类型。
它以浅浮雕形式表现了征战的过程。
(三)展示评价以卡片的形式将课堂学习的内容记录下来并展示。
教材简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第3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但在造型过程中也包含学⽣的创意设计思维,所以我把这课定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的学习领域。
教材的要求是通过欣赏艺术家的抽象雕塑,了解其是如何设计与构思的,对“抽象”有⼀定认识后,再通过各种线材、板材和块材等,构思创作抽象雕塑。
学⽣分析: 本次研讨课是在外校借班上课,所以对学⽣不是很了解。
根据本套实验教材,五年级的学⽣应该掌握了不少制作⽅法,⽐如橡⽪泥的各种揉捏技巧、卡纸的插接⽅法等,但对⼀些KT板、铁丝、电话线和泡沫等平时少⽤的材料不⼀定了解他们的特性。
通过课前的了解,学⽣⼤部分是寄宿的,所以制作类的美术课最常⽤的材料就是橡⽪泥,因为只有橡⽪泥准备。
但学⽣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还是⽐较浓的,思维也⽐较活跃。
教学⽬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了解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出抽象的雕塑。
2、通过学习活动,学⽣初步学会运⽤组合原理,进⾏构思、创作⽴体雕塑作品,尝试⾃⼰动⼿,进⾏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的环保意识,利⽤废弃物进⾏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了解抽象雕塑的基本特点和创作⽅式 教学难点: 学会运⽤各种材料进⾏抽象雕塑创作 教学准备: 教具——范例、课件、各种抽象雕塑的图⽚资料、⼯具篮(剪⼑、刻⼑、双⾯胶)、其它各种线材、板材、块材和垃圾桶 学具——各种线材(铁丝、废旧电线、⽵签、吸管等)、板材(废旧纸板、扑克、圆卡、卡纸、KT板等)、块材(橡⽪泥、泡沫、⽯头、纸盒等) 作业设计: 学⽣根据不同材料独⾃或合作完成雕塑设计制作;预计作业过程需要20分钟,当场完成70%。
教学过程: ⼀、导⼊阶段 1、开门见⼭,导⼊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师想和同学们⼀起来学习《抽象雕塑》。
那什么是抽象雕塑呢?⽼师这有两幅作品(出⽰两张雕塑的图⽚:《秦始皇兵马俑》和《思》),你们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五年级下册美术《抽象雕塑》教案五年级下册美术《抽象雕塑》教案 (开门见⼭,直⼊主题,可留下时间更深⼊地了解抽象雕塑。
《我的小天地》美术教案教学目标:了解居室的特点和相关文化,我的小天地让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我的小天地,我的小天地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自己的双手去实现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难点:绘画时房间里的家具与家具之间、家具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我的小天地》1,引导学生看图片,提问:师:猜一猜这是谁的小天地,是男生还是女生,说说你的理由?生:是女生的小天地,墙壁家具都是粉色的,2、出示图片提出问题:师:①这个小天地的主色系是什么颜色?生:齐声回答“蓝色”师:②小主人的房间主要有什么装饰?3、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师:你认为这个房间最吸引的的地方是哪里,为什么?生:海星壁灯、墙壁的卡通画······4、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布置出自己喜欢的“小天地”图1:怎样才能使房间更活泼?师:我们现在就给房间进行装饰。
○1首先床上可以放什么?○2墙壁呢?○3书桌应该摆放哪些物品?○4同时我们还可以放些玩具等等。
师:经过这样的装饰后感觉怎么样?小结:所以房间的小装饰很重要!图2:师:这么多东西怎么摆进我们的小天地才美观呢?生:选我们常用而且又实用价值的物品。
出示下一张图,师:恩,说的真好。
首先要选最主要的东西!那什么才是主要的呢?生:书桌、画板画架。
出示下一张图,师:这时再选择自己喜爱的小装饰!出示下一张图,师:就这样把选择的东西推进自己的小天地吗?生:不是。
师:为什么?生:太乱了。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摆放呢?师:有了主次、前后、大小合理摆放后,小天地是不是更漂亮了?生:是的三、学生作业:1、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喜爱的小天地!2、教师巡视,并个别辅导。
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永恒的造型第1课雄伟壮丽的古罗马建筑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可以通过文字作品中“感人的形象”先行导人,引出“感人的形象”可以通过雕塑来表现。
2、对雕塑在表现的题材、技巧、情感等方面进行不同的比较、评述。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塑的(如粘土等,或可雕可刻的,如金属、石、木等)材料,制作作出各种有实在体积的形象。
按其形态一般分为圆雕,浮雕扣透雕;按材质划分为泥塑、石雕、木雕、铸铜、水泥,陶等。
雕塑本身是无语的、静止的,但表现的内涵却是宽泛的,这与对象的永恒动感形象密切相关。
3、欣赏作品可从此人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特色。
还可以从古代、现代的雕塑手法、技巧的差异导入,比较作品所呈现的动感,深入理解作品包含的寓意。
本课提供的作品大多数反映的是体育赛场上常见的一些运动姿态。
这些雕塑用铸铜、大理石、不锈钢等材料制成,各自表现的含义也非常有代表性。
黎明的《崛起》表现了我国登山运动员在征服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时的激动神情。
雕塑以雄浑的手法体现巾国在世界之林的崛起。
布尔德尔的《大力神海格力斯》是借助神话题材来表现人的思想与感情,通过对人物的塑造,表现健美有力的躯体,表达人性与神性完美结合的审美特征。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雕塑的多种材质、艺术特征和表现手法。
2、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3、通过雕塑不同的艺术风格,让学生能理解“感人的形象”的真正含义,正确引导学生体会雕塑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主题去感受、探索作品的意义所在。
了解雕塑家在塑造人体的同时,也赋予其理想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出示一些古典的和现代的经典雕塑图片或幻灯片给学生欣赏,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说说你对以上三个“掷铁饼者”作品的感觉有哪些不同之处,并谈谈以体育运动为题材所创作的雕塑作品的美感。
教材中选取三个“掷铁饼者”的作品并列评述,充分展示了同一个瞬间动作,三种不同的表现手法:《永恒的运转》采用完全平衡的动作,舒展有力。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的代表作,以写实手法展示运动人体外溢的力量之美。
《挑战》是一尊耐人寻味的雕塑,通过残疾人运动员的一掷。
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精神一进而发,且线条和体块简单概括。
群雕是雕塑作品中常见的一种形式。
白澜生的《接力》、雷宜锌的《中国女排》均通过体育运动当中的团体项目为创作基础,展示给人们那激动人心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均围绕主题进行组织安排。
2、通过雕塑作品《崛起》和《中国女排》所表达的内容,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评价(1)学生能否通过欣赏雕塑作品,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启发,体会“感人”的动感形象,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
(2)学生能否多方面地评述雕塑艺术形象的魅力,并能运用文字来表达对作品的认识、感受。
(3)教师能否充分地剖析作品,并与学生互动交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评述当中去,能否把看似平淡的、不动手的美术欣赏课上得生动有趣。
第2课新街古韵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以介绍现代都市中步行街上的一些有“古韵”的雕塑作品为导人。
2、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有特色的、有历史韵味的城市雕塑,当你漫步在繁华的步行街头。
尽情领略时尚气息的同时。
常常会看到一些耐人寻味的雕塑作品。
这些雕塑与步行街相映成趣,既重现了历史的陈迹,也使“新街”增添了古韵。
3、介绍重庆、苏州、沈阳等一些地域跨度大、有特色的历史名城,了解它们的城市背景。
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发挥你的想象力,为步行街设计和制作一个有创意的小泥塑。
4、组织学生讨论这些作品与周围的城市环境是如何统一在一起的。
充分了解作品所表现的艺术特点和城市特点。
本课提供厂具有代表性的王府井步行街雕塑和景德镇市街头雕塑。
这些作品都反映了各个城市的地方特色及民俗民风,与繁华的大都市相互融合,别具一格。
5、学生在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准备泥土)进行泥塑的设计制作和步行街模型的合作。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3、通过欣赏作品图片,增强学生对城市历史的了解,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街头雕塑的特点并初步掌握泥塑的制作方法。
2、通过步行街模型和泥塑的制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设计、应用能力。
教学过程:1、通过欣赏,可引导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并进一步学习泥塑的方法和动手制作设计步行街模型。
2、通过有分工有合作的方法,使同学们既能对泥塑的制作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又能把有创意的小泥塑作品融入到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应用能力。
在制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尝试捏、搓、团、卷、贴等泥塑技法。
把想表现的步行街模型中的小雕塑充分地表现出来。
最后可安排全班同学在自己设计的步行街上展示自己的小泥塑。
进行评价的同时,教师要对本课内容进行完整的小结,对学生的作品要多鼓励和肯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积极地去关注域市的美,提高审美意识。
3、教师不要过多地要求泥塑和步行街模型造型的准确性、真实性,而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创造、大胆构思。
并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让步行街模型与有特点的小泥塑相映成趣,组成一个有创意的设计作品。
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享受美,并培养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怀。
4、评价(1)学生是否初步掌握泥塑的基本制作方法,对小泥塑进行评定。
(2)学生在构思与创作过程中,能否表现出积极的创作热情和团队合作精神。
(3)学生在设计过程与评价过程中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4)哪位同学的小泥塑与大家合作的步行街模型结合得最好第3课风光无限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情境、引入境导语: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沧桑的历史孕育了无数的雄山秀水、人文胜迹。
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尽展才华,绘尽了这—片大好河山。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导入,欣赏山水范画、观赏风光美景短片等,增加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兴趣。
二、知诗人、明诗意了解白居易、李白,同时也了解《望庐山瀑布》《忆江南》中诗句的意思。
三、悟诗情、想画面在介绍有代表性的风景时,要注意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能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他们对古诗文的浓郁兴趣,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本课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诗配画,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
教学过程:一、创作、交流、展示。
你知道我国的名山大川有哪些把你印象最深的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利用网络美术教学,开拓学生视野,既为创作诗配画打下基础,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配乐朗诵,再次让学生去感受诗美、景美、情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课堂作业: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想象创作,要求能体现—定的个性思维,教师进行—定的技法指导。
读一首古诗,体会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然后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四、拓展可以把作业画成美术小品,制作成风光明信片、扇面、书签等多种样式当哎礼物送给同学、朋友。
五、评价1、观察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诗歌寓意,并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2、建议学生之间互相交换欣赏美术作品,分享感受、交流意见。
3、对优秀作品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小作者创作思路、技法运用的独特之处。
第4课校园新构想教学目标: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欣赏评析让学生从身边最熟的环境开始,对校园进行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分析。
二、启发创意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有关“校园新构想”的平面、立体图和现实生活中较优秀的校园设计图片,分析其在造型、色彩、实用性等方面的优缺点,为创作提供参考素材。
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说说你理想中的校园是什么样子三、设计制作鼓励学生对本校将来的建设提出自己的构想,如校园新的组成部件、建筑风格、校园规划、绿化建设等,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民主氛围,师生平等交流,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新校园的构想与设计中去。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基本的纸雕技法。
请你设计一张理想中的校园小小规划图并附上一张创意说明。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
2、培养学生的整体规划能力、动手能力、设计意识和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个人独创能力。
教学重、难点:1、以纸为主,配合其他适宜的媒材,设计制作校园的平面图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