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 格式:docx
- 大小:14.34 KB
- 文档页数:4
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或食道等部位的疾病引起的出血情况。
它可能是由于溃疡、炎症、食道静脉曲张或肿瘤等问题引起的。
这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上消化道出血的症状通常包括黑便、便血、呕血、腹痛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此外,预防上消化道出血也非常重要。
多吃维生素C和维生素K含
量高的食物,避免吃烧烤食品、辛辣食品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可以有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对于已经患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就医和按照医嘱进行治疗非常重要。
通常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药物、内镜下止血和手术治疗等。
患者在进行治疗期间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很大,因此对这种疾病要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
预防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时发现和治疗已患上的患者,都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通过本次健康教育,能够增加大家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认识,保护自己的健康。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疾病健康教育
1、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呕血者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误吸,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如正确使用床栏,防止坠床。
(2)、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
少量出血物呕血者,可
进食温良清淡饮食。
(3)、避免情绪紧张,以免加重出血。
(4)、指导患者漱口4-5次/d,保持口清洁。
(5)、出血停止后指导逐渐增加活动量,如床上活动、病区活动。
饮食由流质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普食,如米汤过渡到粥、面条,以温凉为宜,少量多餐。
(6)、讲解引起出血的原因级预防,,如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引起
的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消化性溃疡,饮食不当及腹压增高引起的胃底
食管静脉破裂。
2、出院健康教育指导
(1)、指导患者以易消化软食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维
生素、蛋白质摄入、肝硬化患者以植物性蛋白为主,如豆浆、豆腐等,避免粗糙、坚硬的食物,如拌面、坚果等,忌烟酒。
(2)、适量活动,避免劳累,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避免过度用力,以免引起出血,保持性情愉悦。
(3)、合理用药,指导患者如何观察出血情况,如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时及时就诊。
上消化道出血病人健康教育病因:溃疡、肿瘤侵蚀胃的血管,门脉高压时可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诱因:食入干、硬及刺激性食物如酒、辣椒。
护理:1、大出血时,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并将下肢抬高,以免影响呼吸功能,防止血流返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根据病情禁食1-2天,必要时赋予氧气吸入,少量出血者禁食应选择温凉、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食物。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变化、肢体是否温暖,皮肤与甲床的色泽,周围静脉特殊时颈静脉充盈情况,每小时尿量,呕吐物及粪便情况等。
当浮现口渴、心慌、出冷汗、四肢湿冷、恶心呕吐时应即将报告。
4、避免打喷嚏,便秘,可使用开塞露或者乳果糖。
5、放松技术:用鼻吸气,用嘴呼气,呼气时间为吸气的2倍。
注意事项1、病人在上消化道出血后,常因有便意,在排便时或者排便后立起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发生晕厥,应特殊注意。
2、、使用三腔二囊管止血时,应避免碰到牵引绳,防止滑脱。
3、病人应放松紧张情绪,肃静卧床,家属应守护在旁边,给病人以心理支持。
4、理解并遵守急性期禁食的意义:肝硬化患者应控制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适量脂肪为原则并少量用餐、严格禁酒。
并发症:1、失血性休克:头晕、心急、出汗、恶心、口渴、黑蒙和晕厥、休克。
2、肝性脑病;呕血和黑便,往往伴有血容量减少引起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
麻疹病人标准护理教育计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人是惟一的传染者,其鼻、咽和眼分泌物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除体外。
出疹先后5天均有传染性。
对未患过麻疹的小儿,皮下注射减毒活疫苗(主动免疫),对体弱或者有其他疾病而来进行主动免疫的易感儿,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肌注而种球蛋白进行被动免疫。
支气管肺炎:以出疹期最多见,高热不退,呼吸迫促膝谈心咳嗽加剧,鼻翼煽动,发绀。
心血管功能不全:气急败坏、烦躁、面色苍白、皮疹隐退或者发疹不透、四肢厥冷、脉搏细弱,短期内发生心力衰竭。
脑炎:多发生于出疹后3周后,以出疹后2-6日较多见,高热、昏迷、惊厥及脑膜刺激症阳性。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疾病,它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垂危。
因此,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休息: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身体的代谢消耗,减轻心脏负担。
饮食:患者在出血期间应禁食,以减少胃酸分泌,避免加重出血。
当出血停止后,可逐渐恢复饮食,但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心理护理:患者因出血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可能加重病情。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情绪,保持心情平静、愉悦。
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等,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疾病知识教育:患者及家属应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以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
饮食指导:患者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用药指导: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了解药物的作用、用法、副作用及注意事项,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自我监测:患者应学会自我监测病情,如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心理调适:患者应学会调节情绪,避免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导致病情加重。
对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良好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掌握正确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内科疾病,主要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主要源于食管、胃、十二指肠等,而下消化道出血主要源于肠道、肛门等。
对于消化道出血患者,除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外,健康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如辛辣、酸甜、硬性食品,也要避免过度饮酒。
应以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少量多餐,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这有助于减轻消化道出血的症状。
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与护理急救步骤:1.保持患者安静:出血时患者通常感到害怕和焦虑,这可能导致血压升高,进一步加重出血。
因此,保持患者安静是非常重要的。
2.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患者的意识水平,采取措施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患者仍有自主呼吸能力,可采取侧卧位,并确保面部外侧向下以防止呕吐物阻塞气道。
3.高效输氧:给予患者高浓度氧气吸入,以增加血氧含量,维持组织的供氧需求。
4.快速静脉通路建立:建立静脉通路以供应输液及其他紧急药物的应用。
5.快速输液:在建立静脉通路之后,快速输液以维持循环血量和血压。
通常选择晶体液或胶体液输液。
6.注意观察血压和心率: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变化,及时发现低血压和心动过速等循环动力学改变。
7.启动出血查明程序:通过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和胃镜等,以确定出血原因。
护理措施:1.监测出血量和颜色:密切观察患者的呕血和排血情况,记录出血的颜色(例如红色、棕色、黑色)和量(例如少量、中量、大量)。
2.监测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发现异常变化。
3.给予适当的液体: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液体进行支持疗法。
如果患者血压正常,可以给予晶体液或胶体液,以维持心脏和脑的灌注。
如果患者血压较低,需要给予大量液体以保持循环血量。
4.预防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胃黏膜可能有损伤,易引起感染。
护理人员应注意手卫生,患者更换干净的床上用品和衣物,定期清洁患者口腔和鼻腔。
5.简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简化、合理的治疗方案。
避免无效治疗和过度安慰。
6.紧急手术准备:当出血无法控制时,病情危急时,需要做好准备紧急手术的相关工作。
协助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静脉通路建立、术前准备麻醉和手术器械准备等。
总结起来,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危及患者生命的状况,因此在急救和护理过程中应该尽早采取措施。
通过保持患者安静、保持气道通畅、给予高效的氧气吸入和建立静脉通路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出血,并为进一步的护理和治疗提供基础。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常规
【概念】
上消化道出血,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脂肠、胃空肠吻合术的空肠以及胰、胆病变的出血。
【护理评估】
1、密切观察血压和心率,观察发生呕血,黑便的时间、颜色、性质、准确记
录出入量。
2、注意脱水程度、尿量、尿色、电解质水平。
3、注意患者的耐受力,观察病人有无出血性改变。
4、观察病人精神感情状况。
【护理措施】
1、解除恐惧的心理,做好紧急处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安静,保证呼吸道
通畅,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活动期间应禁食。
2、遵医嘱及时给予止血药物治疗。
3、遵医嘱补液,备血,必要时输血。
4、安慰、陪伴病人,但避免在床边讨论病情。
5、避免恶性刺激,及时清理血迹、呕吐物、胃肠引流物。
6、必要时给予镇静剂。
【健康教育】
1、介绍病因: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很多,常见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静脉破
裂出血。
2、介绍治疗:发生出血时应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3、饮食:出血活动期禁食;出血停止后,根据出血的原因确定饮食种类。
4、出血期活动期应卧床休息并注意保暖,治愈后生活规律,劳逸结合。
5、有呕血、黑便、上腹不适应随时就诊。
上消化道出血的健康教育
1、饮食指导
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出血患者在出血停止6h后进食温凉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饮食,流质饮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开始少食多餐,以后改为正常饮食,不食生拌菜、粗纤维多的蔬菜、刺激性食品、硬食、饮料,如浓汁鸡汤、肉汤、浓茶、咖啡等;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出血停止24h后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冷流质饮食。
有的病人如肝硬化限制钠的摄入,避免诱发和加重腹水,避免进食硬食和带刺激性食物(如花生、苹果、瓜子、核桃、鱼和排骨等),应细嚼慢咽,避免损伤食管曲张的静脉而再次出血。
2、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用药,如有不适,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3、日常生活指导
①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②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主义精神,正确对待疾病
③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④禁烟、浓茶、咖啡等对胃有刺激的食物
⑤对一些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症状,甚至引起并发症的药物应忌用,如水杨酸类、利血平、保泰松等。
6要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切忌大便时用力过度和憋气。
4、随诊指导,出院后定期到医院作相关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及时就诊。
出现呕血、黑便或柏油样便应立即休息,及时就诊。
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出现在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的出血情况。
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胃酸过多、消化道溃疡、胃食管反流等原因引起的。
对于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护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以下是针对这些患者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建议。
护理措施:1.监测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呕血、黑便等明显出血症状。
及时发现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
2.给予氧气吸入:如果患者存在低氧状况,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以维持正常的氧合状态。
3.维持静息状态:患者在出血期间应保持平卧状态,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以减少出血量。
4.药物治疗:护士应协助医师合理用药,如给予抗酸药物、止血药物等。
同时要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及时向医生汇报。
5.密切观察: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指标,如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项目。
观察患者有无新的出血症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6.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由于大量出血会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护士应及时纠正和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情况。
饮食中应适量给予盐分、蛋白质及含铁食物,以促进补充失血和造血。
健康教育:1.饮食宜清淡:患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应忌辛辣、刺激性和粗糙的食物,如辣椒、生姜、生葱等。
宜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等。
2.合理饮食:患者应均衡摄入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每餐要控制食量,减少肠胃的负担。
3.避免刺激性饮料和食物:禁止饮酒、吸烟等有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以免刺激消化道黏膜,增加出血风险。
4.定期复查:患者在出院后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包括血常规、胃镜等检查,以监测病情的变化。
5.注意休息:应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
6.重视个人卫生:保持口腔卫生,避免细菌感染,保持良好的面容和环境清洁。
7.服用药物时遵医嘱:患者应按时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不良反应。
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还包括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病变所致的出血。
【护理常规】
1.体位及活动急性出血期给予侧卧位或平卧,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
休克患者平卧位床栏拉起。
出血停止后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避免头晕跌倒。
床边悬挂防跌倒牌。
2.迅速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包括输液输血)
(1)在配血的同时可先用右旋糖酐、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快速补充血容量。
补液宜按先快后慢的原则,以免太多太快发生急性肺水肿,特别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过快易诱发再出血。
必要时根据患者失血量和中心静脉压决定输液量和速度。
(2)如已有备血立即取血输注。
宜输注新鲜血,因库存血含氨量高,对肝硬化并发大出血者大量输入库存血易诱发肝性脑病。
库存血输注较多时,每输600ml 应静脉补充葡萄糖酸钙10ml。
3.备好急救药品物品如负压吸引器、三腔二囊管。
同时给予高流量吸氧、保暖。
4.心电血压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
5.止血控制出血是急救是否成功的关键。
应及时准确的估计出血量,遵医嘱给予止血药并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1)口服药物止血:冰的0.9%氯化钠溶液100ml+去甲肾上腺素8mg分次口服以收缩小动脉;或凝血酶2000U,2~4h 服用1次;或二者交替口服。
(2)静脉用药止血: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40mg+0.9%氯化钠溶液100ml静脉滴注,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止血。
生长抑素,减少门静脉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使内脏血管收缩而达到止血;静脉泵入时需注意药物的连续性、速度、不良反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等,并对症处理。
(3)血管扩张药物:在补足液体的前提下,如血压仍不稳定,可以适当地选用血管扩张药物(如多巴胺)以改善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
(4)抗菌药物:活动性出血时常存在胃黏膜和食管黏膜炎性水肿,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有助于止血,并可减少早期再出血及感染,提高存活率。
对于非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配合医师联合使用质子泵抑制药(PPI)、生长抑素和抗菌药物。
入院 48h内,急性出血得到控制、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行急诊内镜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的内镜下治疗。
内镜治疗起效迅速,疗效确切,作为首选治疗。
诊断明确但药物和介入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结合术中内镜止血治疗。
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应采取生长抑素与抗菌药物联合内镜治疗。
气囊压迫止血可作为过渡,以获得内镜或介入止血的机会。
6.严密监测出血征象
(1)记录呕血黑粪和便血的频度颜色、性状、次数和总量。
(2)定期复查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等。
(3)观察意识状态、血压、脉搏、肢体温度、皮肤和甲床色泽、周围静脉充盈情况、尿量等。
临床上出现下列情况考虑有活动性出血:①呕血或黑粪次数增多,呕吐物呈鲜红色或排出暗红色血便,或伴有肠鸣音活跃;②经快速输液输血,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未见明显改善,或虽暂时好转而又再恶化,中心静脉压仍有波动,稍稳定又再下降;
③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与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网织红细胞计数持续增高;④补液与尿量足够的情况下,血尿素氮持续或再次增高;
⑤胃管抽出物有较多新鲜血。
7.正确记录 24h 出入量意识障碍和排尿困难者需留置尿管,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8.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突然呕血或便血,易产生紧张恐惧的情绪而加重出血。
护士要关心体贴患者,科学地解释病情,详细说明治疗措施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9.饮食护理在呕血、恶心、呕吐和休克的情况下应禁食。
待上述症状缓解后,溃疡病患者可进牛奶、蛋糕或豆浆等富有蛋白质的流食;食管下端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应根据其肝功能障碍程度给予调节;下三腔两囊管的患者,出血停止24h后从胃管注入流食;有腹水者,适当限制钠的摄入。
饮食从流食到无渣(低纤维素)半流食再到低纤维素普食,渐进恢复普食。
【健康教育】
1.帮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医学知识,学会识别早期出血征象及应急措施。
2.出现呕血和黑粪时应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身体活动。
3.解释禁食的目的,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禁食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4.积极治疗原发病。
避免酗酒、暴饮暴食、进食硬食和带刺食物、粗纤维素的蔬菜、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应细嚼慢咽,避免损失食管及胃黏膜而再出血。
5.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乱用药物,以免诱发出血。
6.鼓励患者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合理安排生活,增强体质,应戒烟、戒酒。
7.复诊须知:有呕血、黑类上腹部不适随时复查,检查血常规、肝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