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原理实验3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次阶段作业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严格地说解码器输出的是PAM信号。
A.正确B.错误2.±127△的样值,各自对应的码字完全相同。
A.正确B.错误3.某位码的判定值与先行码的状态(是“0”还是“1”)有关。
A.正确B.错误4.A律13折线编码器编码位数越大越好。
A.正确B.错误5.A律13折线的量化信噪比高于A律压缩特性的量化信噪比。
A.正确B.错误6.带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若取fs≥2f M会产生折叠噪声。
A.正确B.错误7.PCM通信系统中的D/A变换是A/D变换的反过程。
A.正确B.错误8.参量编码的特点是编码速率低,语声质量高于波形编码。
A.正确B.错误9.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不能用于模拟通信。
A.正确B.错误10.模拟信号的幅度和时间均连续。
A.正确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1.l=8的A律13折线编码器中,当段落码为011时,它的起始电平为A.0B.16△C.32△D.64△2.样值为301△,它属于A律13折线的(l=8)A.第4量化段B.第5量化段C.第6量化段D.第7量化段3.A律13折线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A.线性码B.非线性码C.线性码或非线性码D.以上都不是4.A律13折线第5段的量化信噪比改善量为A.6dBB.8dBC.12dBD.18dB5.PCM通信系统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A.模拟压扩法B.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C.自适应法D.非自适应法6.解决均匀量化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低的最好方法是A.增加量化级数B.增大信号功率C.采用非均匀量化D.以上都不是ITT规定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选为A. 6.8kHzB.>6.8kHzC.8kHzD.>8kHz8.下列编码方法中属于混合编码的是A.PCMB.ADPCMC.子带编码D.A和B9.某数字通信系统传输100000个码元,其中误1个码元,误码率为A.10-4B.10-5C.10-6D.10-710.衡量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是A.信息传输速率B.符号传输速率C.频带利用率D.误码率第二次阶段作业一、判断题(共5道小题,共30.0分)1.帧同步码位选得越长越好。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实验3一、实验目的本次计算机网络实验 3 的主要目的是深入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技术和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强对网络通信原理、协议分析以及网络配置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设备包括计算机、网络交换机、路由器等。
操作系统为 Windows 10,实验中使用的软件工具包括 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网络模拟软件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一)网络拓扑结构的搭建使用 Cisco Packet Tracer 软件,构建一个包含多个子网的复杂网络拓扑结构。
在这个拓扑结构中,包括了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配置了相应的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
(二)网络协议分析启动 Wireshark 工具,捕获网络中的数据包。
通过对捕获到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了解常见的网络协议,如 TCP、IP、UDP 等的格式和工作原理。
观察数据包中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协议类型、端口号等关键信息,并分析它们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
(三)网络配置与管理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对计算机的网络参数进行配置,包括 IP 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 服务器等。
通过命令行工具(如 Windows 中的 ipconfig 命令)查看和验证配置的正确性。
(四)网络故障排查与解决设置一些网络故障,如 IP 地址冲突、网络连接中断等,然后通过相关的工具和技术手段进行故障排查和解决。
学习使用 ping 命令、tracert 命令等网络诊断工具,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一)网络拓扑结构搭建结果成功构建了包含多个子网的网络拓扑结构,各个设备之间能够正常通信。
通过查看设备的状态指示灯和配置信息,验证了网络连接的正确性。
(二)网络协议分析结果通过 Wireshark 捕获到的数据包,清晰地看到了 TCP 三次握手的过程,以及 IP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实验三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结果,分析调制信号与基带信号之间的关系。
2、改变基带信号的幅度,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的信噪比的变化情况。
3、改变基带信号的频率,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信号幅度的变化情况。
4、观察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2、模拟信号数字化模块3、频谱分析模块(可选)4、终端模块(可选)5、20M双踪示波器一台6、音频信号发生器(可选)一台7、立体声单放机(可选)一台8、立体声耳机(可选)一副9、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原理先规定模拟信号进行抽样后,其抽样值还是随信号幅度连续变化的,当这些连续变化的抽样值通过有噪声的信道传输时,接收端就不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
如果发送端用预的有限个电平来表示抽样值,且电平间隔比干扰噪声大,则接收端将有可能对所发送的抽样准确地估值,从而有可能消除随机噪声的影响。
脉冲编码调制(PCM)简称为脉码调制,它是一种将模拟语音信号变换成数字信号的编码方式。
脉码系统原理框图如图3-1所示。
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国际标准化的PCM码组(电话语音)是用八位码组代表一个抽样值。
编码后的PCM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
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图3-1 PCM 系统原理框图在整个PCM系统中,重建信号的失真主要来源于量化以及信道传输误码。
实验三主要数字调制系统的抗误码性能的仿真比较一、实验目的1.熟悉2ASK、2FSK、2PSK、2DPSK等各种调制方式;2.学会对2ASK、2FSK、2PSK、2DPSK等相应的主要解调方式下(分相干与非相干)的误码率进行统计;3.学会分析误码率与信噪比间的关系。
二、实验内容设定噪声为高斯白噪声, 对2ASK、2FSK、2PSK、2DPSK等各种调制方式及相应的主要解调方式下(分相干与非相干)的误码率进行统计, 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以图形方式表示误码率与信噪比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2ASK: 有两种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和相干解调(同步检测法)。
其中包络检波法不需相干载波, 利用e0(t)波形振幅变化表示信息的特点, 取出其包络, 经抽样判决即可恢复数码。
相干解调需要与相干载波相乘。
2FSK: 常用的解调方法: 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相干解调;鉴频法;过零检测法及差分检波法。
将2FSK信号分解为上下两路2ASK信号分别进行解调。
其中的抽样判决是直接比较两路信号抽样值的大小, 可以不专门设置门限。
判决规则应与调制规则相呼应。
例如,若调制时规定“1”-》载频f1, 则接收时应规定: 上支路样值>下支路样值判为1, 反之则判为0.2PSK: 该方式中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1”或“0”而改变, 通常用相位0°或180°来分别表示“1”或“0”。
2PSK信号是以一个固定初相的未调载波为参考的。
解调时必须有与此同频同相的同步载波。
而2PSK信号是抑制载波的双边带信号, 不存在载频分量, 因而无法从已调信号中直接用滤波法提取本地载波。
只有采用非线性变换, 才能产生新的频率分量。
2DPSK: 由于2DPSK信号对绝对码{an}来说是相对移相信号, 对相对码{bn}来说是绝对移相信号。
因此, 只需在2PSK调制器前加一个差分编码器即可产生2DPSK信号。
解调:1、极性比较法(码变换法)(相干解调), 此法即是2PSK解调加差分移码。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三,通信测试仪表
一、判断题(共2道小题,共10.0分)
1
SDH/PDH/SONET测试仪不可用于SONET网络的研发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
噪声检测仪器常用于通信、雷达、导航等
1正确
1错误
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二、单项选择题(共2道小题,共10.0分)
3
线缆/传输测试仪用于
1输入信号的频谱特性
1测量设备的噪声特性
1查找线路中的短路和断线点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C;]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
下列哪项不属于线路测试仪的应用范围
1跟踪隐藏在墙壁中的线路
1信道误码性能的测试
1定位电缆中的断裂点和短路知识
点:
实验3:通信测试仪表
学生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