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政治
- 格式:doc
- 大小:87.00 KB
- 文档页数:7
南非South Africa∙简介。
02∙地理。
07∙人口与社会。
09∙政治。
12∙经济。
17∙通讯。
22∙交通运输。
23∙军事。
24∙国际问题。
25本文辑均有《环球时报》、环球网授权简介南非最早的土著居民是桑人、科伊人及后来南迁的班图人。
17世纪后,荷兰人、英国人相继入侵并不断将殖民地向内地推进。
19世纪中叶,白人统治者建立起四个政治实体:两个英国殖民地,即开普、纳塔尔殖民地;两个布尔人共和国,即德兰士瓦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
1899-1902年英布战争以英国人艰难取胜告终。
1910年四个政权合并为“南非联邦”,成为英国自治领。
南非当局长期在国内以立法和行政手段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
1948年国民党执政后,全面推行种族隔离制度,镇压南非人民的反抗斗争,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
1961年退出英联邦(1994年重新加入),成立南非共和国。
1989年,德克勒克出任国民党领袖和总统后,推行政治改革,取消对黑人解放组织的禁令并释放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领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等黑人领袖。
1991年,非国大、南非政府、国民党等19方就政治解决南非问题举行多党谈判,并于1993年就政治过渡安排达成协议。
1994年4-5月,南非举行首次不分种族大选,以非国大为首的非国大、南非共产党、南非工会大会三方联盟以62.65%的多数获胜,曼德拉出任南非首任黑人总统,非国大、国民党、因卡塔自由党组成民族团结政府。
好望角有”西方海上丝路之称“。
南非于2010年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世界杯足球赛。
约翰尼斯堡是南非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
南非边境“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及南非。
∙作词:埃诺赫·曼卡伊·松同加 / Enoch Sontonga;科尔内利斯·雅库巴·朗格霍文 / Cornelius Jacob Langenhoven∙作曲:埃诺赫·曼卡伊·松同加 / Enoch Sontonga;马迪努斯·鲁伦斯·德·维利耶斯 / Marthinus Lourens de Villiers中文歌词:上帝保佑非洲,让她的名声远播四方。
南非和中国的民主制度有何异同?在全球范围内,民主制度成为各国政治体制中的主流。
南非和中国作为两个经济实力较为强大的国家,其民主制度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别探讨南非和中国的民主制度有何异同。
一、政治经济模式南非实行的是议会民主制。
议会制是一种国家政治组织形式,充分反映了各个政治力量和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权力博弈。
南非政府实行议会制,在政治层面上充分体现多数派和少数派的博弈关系,为政治进程注入了充沛的暴力和热情。
而中国则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政治形式之一,它是一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的国家政治组织形式。
相较于议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直接、实质更大、职能更为广泛,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了更多的人民意志,对于国家政治生活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选举制度南非和中国在选举制度上也存在异同。
南非实行多党制,选举方式与许多发达民主国家相同,是通过公开民主选举方式进行。
南非的选举形式较为庄重,参选者在竞选过程中必须服从伦理规范,遵守基本行为准则。
中国实行的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关选举制度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根据领导、执行和监督原则,通过提名、选举、协商和聘任四种方式产生国家公职人员。
中国的选举方式相比较南非而言更加公正、公开。
三、言论自由南非实行的言论自由较为宽松,法律法规保护公民合法言论自由。
政治、新闻和文艺中的言论多元化和批评性都在不断增强。
中国的言论自由较南非而言限制较多,政府对新闻、文艺等领域的言论内容进行了一定的管控和约束,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信息的可控性。
四、公共参与南非的民主制度实施程度较高,公众通过与政府的协商和相互讨论,能够影响政府的政策制定。
南非民主体制下,选举、参政和行使政治权利的公职人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反映了南非社会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的民主制度下公共参与程度相对较低,政治角色参与度较高。
中国民主决策的特点主要是领导决策,代表人民意志、尊重群众意志,而不是通过全民表决或多数决定方式,所以公众的权利和公共决策有限。
南非和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有何不同?南非和中国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各自的国情下,都试图通过社会福利政策来解决民生问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但两国的政策有很大区别。
本文将以南非和中国两国为例,通过分析两国社会福利政策的不同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两国家的福利制度。
一、南非社会福利政策的特点1. 民主政府的性质南非的社会福利政策受到了永久性政治变革的影响。
1994年南非实行了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民主政权诞生,也使得南非成为全球视野中,在社会福利领域进行领导性实践的个案。
2. 转移支付政策南非的福利政策主要以转移支付为重点,国家向有需要的人群支付现金,以减缓其陷入贫困生活或陷于流浪状态。
南非还实行了扶持残疾人士的福利制度,包括社会救助金、残疾补助金、残疾服务和残疾就业计划等。
此外,南非政府还提供免费的医保、退休金和教育。
3. 财政压力较大然而,南非政府的福利政策实行成效受到财政压力限制。
随着南非人口不断增加且贫困率不降反升,南非政府面临着日益加重的社会福利财政压力,此项政策也无法完全覆盖所有有需要的人群。
二、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特点1. 集中化的政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福利政策以传统“育劳救济”政策为主体,近年来逐步深化改革,提高公民福利保障水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福利体系。
中国的福利制度体现了集中化的政治格局,政府发挥着主导作用并承担着主要的财政支出任务。
2. 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体现基本养老保障制度的政策,包括“新农保”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实施了“两个补助一项补贴”、“特困人员供养”、年金保障等全民社会保障体系,为大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
3. 福利政策的逐步完善从国家二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中可以看出,中国政府意识到了社会福利政策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国不断完善社会福利体系和政策,如加强退休年金制度建设和最低工资标准,不断拓展社会福利的覆盖面和深度。
结论两国的福利政策制度不同,但都在努力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南非的种族隔离与民主转型南非是非洲大陆上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曾经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种族隔离政策。
这一政策侵犯了大量非洲人民的基本人权,制约了国家的发展。
然而,在种族隔离政策的抵制运动和国际压力下,南非最终实现了民主转型。
本文将探讨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种族隔离的影响以及南非的民主转型过程。
一、南非的种族隔离历史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始于1948年阿帕色兹登上执政党党首的位置,建立了南非国民党的政权。
根据南非国民党的理论,种族隔离是为了保护白人的利益和确保白人与其他种族的地位优势。
种族隔离政策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生活,包括住房、教育、就业和政治权利等。
非洲人民被剥夺了平等权利,被迫生活在贫困、恶劣的条件下。
二、种族隔离的影响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的影响深远而严重。
首先,种族隔离加剧了社会分化和对立,导致了长期的种族冲突和不稳定。
白人统治下的南非成为一个纯白种人的国家,其他种族被排斥和压迫,无法享受平等的待遇。
其次,种族隔离政策限制了南非整体社会的发展。
许多有才华和能力的非洲人被迫流亡到其他国家,导致人才流失和经济发展的滞后。
此外,种族隔离还损害了南非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南非政权的谴责。
三、南非的民主转型南非的民主转型过程经历了曲折而艰难的阶段。
在国内,非洲民族议会联盟(ANC)等反抗组织团结起来,发起了反对种族隔离的抵抗运动。
国际社会也对南非实施的种族隔离政策施加了压力,采取了经济制裁和外交孤立等手段。
种族隔离政权不得不面对国内外的压力,最终开始了民主转型的进程。
1990年,南非国民党政府解除了对ANC等非洲民主运动的禁令,并且开始了与反对党的谈判。
这些谈判最终导致了1994年的全民大选,确定了南非的民主政治框架。
尼尔森·曼德拉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标志着南非的民主转型的正式完成。
四、种族隔离与民主转型的影响和挑战南非实现民主转型后,种族隔离政策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
南非仍然面临着种族不平等的问题、失业率高、贫困问题等挑战。
南非和中国的民主制度有何差异?南非和中国作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新兴国家,他们的民主制度有何不同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宪法制度的差异南非宪法是南非实现多民族、多元化社会的基础性文件,其通过制定严格的宪法法规来保障公民权利和民主法治,保障了各族群体对权力的制约作用。
相比之下,中国宪法制度虽然结构相对严密,但受到一些行政干预,限制了公民权益的发展。
南非宪法强调了赋权解决问题原则,诸如在女性和少数民族方面的社会参与权、归还土地等方面进行了法律保障,而中国则强调了党委对权力的掌控,强制性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并每层级主管垂直负责和外部民间监管相结合,这两种宪法制度的存在差异明显。
二、政党制度的差异南非的政党制度是多元化的,以代表各种群体的多个政党的竞争为特色。
政治党派有权参与议会选举,并竞选议会席位。
在选举期间,各政党可以进行大量的活动和竞选,竞选的同时可以公开发表不同的政见,形成政见的较量。
同时,政党作为媒介,传递各自观点,促进民主化进程。
中国政党制度强调党的领导地位,共产党掌握着国家、地方和社会组织的大权,其为中国完善了政治体制,但存在不平等、民主、自由的问题。
三、选举制度的差异南非的选举制度比中国复杂得多,印度支那、穆斯林、领土行政单位等地,往往有不同的投票方式,投票人群有不同的数量。
选民选择的对象可以是总统、省长、议员、市长等。
选民在选举的过程中可以自由选择政治代表。
相比之下,中国目前的选举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层面,其选举程度和形式相对缺少活力。
四、立法制度的差异南非立法制度强调法律的民主法理基础,国家将政策制定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与此同时,立法法规形成的过程相对繁琐。
中国的立法制度在过程上更加简洁,主要是经由国家立法机关、行政部门制定与执行。
立法机构把握相对紧密,强调领导和制度的实施,其对于保障公民权益的力度较大。
五、监督机制的差异南非监督机制严密,较为宽松,各级政府互相平衡,相互制约,形成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南非和中国的种族关系有何不同?南非和中国都是多民族国家,但是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不同,两国的种族关系也存在明显差异。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区别:一、历史和文化背景南非的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种族隔离制度——种族隔离政策,非洲黑人和白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和对立。
直到1994年南非实现了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南非的种族关系才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中国,虽然也存在着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的文化上的差异和某些地区的民族问题,但是总体来说中国的种族关系并没有那么复杂。
二、政治制度南非的政治制度是民主制度,所以种族关系也占据了重要的政治议程。
南非的前总统曼德拉一直致力于维护各族群体之间的和谐,这也促进了南非的种族关系的改善。
而在中国,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一直致力于维护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民族关系的稳定。
三、社会地位和教育南非的黑人曾经长期遭受着白人体系的压迫和限制,黑人的社会地位和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也是南非种族关系恶劣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中国,虽然不同民族间存在着某些文化差异和种族问题,但是各民族并没有被禁止受教育,全国的各个民族都可以通过公平竞争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
四、人民观念和文化意识南非的人民观念和文化意识中存在着对于自身种族优越性的崇拜,比如白人长期认为自己在南非的统治地位是合理和必要的。
而在中国,种族之间的文化意识更多是指向文化传承和传统习惯等方面,对于自身民族的优越性并没有过分的炒作。
总体来说,南非和中国的种族关系都存在着差异,而这些差异也主要源于两国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的不同。
尽管南非和中国都在致力于维护各族之间的和谐,但是每个社会都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摸索出一条适合自身的解决之道,以不断提升种族和社会的发展。
南非和中国的殖民史有何不同?南非和中国作为不同的国家,虽然历史背景不同,但都经历了殖民历史。
南非的殖民历史始于荷兰人的到来,而中国的殖民历史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后的19世纪中期。
虽然两者历史背景不同,但殖民主义的影响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是相似的。
1. 政治体系南非在殖民时期曾经被荷兰人和英国人统治过,这导致南非在整个殖民时期都处于一种少数族群掌控的地位。
南非政府基本上都是白人掌控的,而少数族群(尤其是黑人)没有参与到政治中来。
直到1994年南非结束种族隔离,开始实行多元政治制度,黑人才真正地获得了他们应有的政治权利。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
中国在抗日战争之后,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强调整个民族的团结,主张打破以往的户籍制度,加强城市和农村的联系,强调了普遍的社会福利和民主道路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拥有基本法的行政分权制度等制度创新。
虽然中国曾经有殖民统治的历史,但在掌握政权之后,中国政府便把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看作最重要的根本任务。
2. 经济发展南非殖民化期间,南非经济主要以种植经济为主。
荷兰人将南非农田改为了种植牛肉和棉花的大型农场,而英国人则推广了大规模的煤矿和金矿开采。
这些经济措施使南非的经济在殖民时期得以快速发展,永久影响了南非的发展模式。
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却牺牲了黑人和其他种族的生存利益,发展福祉只为白人所享受。
中国的殖民历史曾经被西方国家看作是落后和不发达,但在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开始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放松了经济管制,吸引了外资,并通过发展制造业、科技、金融和服务业来推动中国的经济增长。
尽管中国遭受外来侵略,但在统治机构重新掌握国家大权之后,中国政府致力于经济发展,从而走出了殖民时期。
3. 社会问题南非殖民化时期的一大问题是种族隔离。
白人民族掌握了政治和经济权力,而其他种族基本上都是奴隶和佣人。
这在南非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减缓,同时也使黑人和其他种族走上了难以想象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反抗曼德拉与非暴力抵抗运动南非曾经实行着世界上最为残酷的种族隔离政策——种族隔离政策(Apartheid),这个政策使得白人统治下的南非成为了一个种族隔离、不平等的社会。
然而,正是在这个黑暗时期,南非诞生了一位伟大的领袖——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他通过非暴力抵抗运动,成功地领导了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并最终推翻了这一不公正的统治。
一、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1950年代至1990年代,南非实行的种族隔离政策将人们根据种族划分为不同的社会群体,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来限制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和平等权益。
政权对非洲人采取强大的压迫手段,剥夺了他们的基本权利,使他们成为了南非社会中的二等公民。
二、曼德拉的崛起与领导纳尔逊·曼德拉生于1918年,他成长于一个贫穷的部落,亲眼目睹着种族隔离政策对人们生活的恶劣影响。
作为一名前律师,曼德拉深刻理解到权利和平等的重要性,并开始参与到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斗争中。
曼德拉认识到,非暴力是推翻种族隔离政策的有效方式。
他与其他反对派领导人共同发起了一系列非暴力抵抗行动,包括和平抗议、经济抵制、罢工等。
这些行动对于唤起国际社会对种族隔离的关注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得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三、非暴力抵抗运动的影响曼德拉领导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在南非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场抵抗运动唤起了全球的关注,引发了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强烈谴责,使得南非政府在国际舞台上受到严重压力。
其次,非暴力抵抗运动振奋了更多南非人民的斗志,使得更多的人加入到反对种族隔离政策的行动中,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种统一的力量最终成为了推翻种族隔离政策的关键。
最后,这场非暴力抵抗运动改变了南非的政治格局。
曼德拉的影响力渐渐扩大,他的亲人终于与南非政府进行了对话,并达成了一系列政治妥协。
此后,在国内外的压力下,种族隔离政策逐渐瓦解,南非开始走向了民主与平等。
南非知识点总结南非是非洲大陆上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南部,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南非进行知识点总结。
1.地理概况南非位于非洲南部,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与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莱索托、斯威士兰以及莫桑比克等国家接壤。
南非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包括德拉肯斯山脉、德班高原以及著名的克鲁格国家公园等自然景观。
2.历史与政治南非的历史与政治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殖民时期到种族隔离政策,再到民主转型,南非的历史令人瞩目。
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他是反种族隔离的重要推动者,也是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
3.文化与民族南非有着多元的文化和民族背景。
南非有11个官方语言,其中包括英语、南非荷兰语、南非语等。
南非的文化多样性体现在艺术、音乐、舞蹈、食物等方面。
南非的嘻哈音乐、传统的祖鲁舞蹈和独特的南非菜肴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4.经济与发展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金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南非的经济以采矿、制造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为主要支柱。
南非也是非洲联盟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对非洲地区的经济和政治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5.旅游景点南非拥有丰富而美丽的旅游景点。
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著名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近距离接触大象、狮子、犀牛等野生动物。
开普敦是南非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之一,被誉为“彩虹之国”的象征,这里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6.教育与科技南非在教育和科技领域也有自己的特点。
南非有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学,如开普敦大学和约翰内斯堡大学。
南非也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尤其在太阳能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
7.社会问题与挑战尽管南非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仍面临一些社会问题和挑战。
失业率、贫困、犯罪率等问题依然存在,南非政府正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总结起来,南非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多元文化和独特历史的国家。
地缘战略:南非的战略地位与影响南非位于非洲大陆的南端,以其悠久的历史、多样的文化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
作为非洲大陆上最具发展潜力和地缘战略意义的国家之一,南非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南非的地缘战略地位南非处于非洲大陆南部,地处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的黄金海岸,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其紧邻南极洲,对南极冰盖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具有直接影响。
南非是非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发达的工业基础。
在非洲国家中,南非的基础设施与经济实力遥遥领先,地缘优势让它成为国际合作的重要枢纽。
南非的地缘战略影响作为非洲大陆上拥有最先进工业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之一,南非在地缘政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其独特的文化和人口构成让南非成为非洲多个文化、宗教、种族的汇聚地,也使得南非在处理各国关系、推动地区和平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南非在非洲联盟中担任着重要职责,是该组织的关键成员之一。
作为非洲大陆上唯一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南非在非洲地缘政治中拥有不可忽视的军事影响力。
其积极推动非洲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南非的地缘战略挑战尽管南非在地缘政治中享有诸多优势,但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不稳定、种族问题等都是南非当前面临的挑战。
此外,国际上的不稳定因素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都让南非的地缘战略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南非作为非洲大陆上地缘最重要的国家之一,其地缘战略地位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南非在面对各种挑战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自身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区域合作,促进非洲乃至全球的和平与繁荣。
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与影响南非是个充满历史的国家,其中一个最具有争议的问题便是种族隔离。
种族隔离,也称为“白人至上主义”,是指一种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中期的南非政治制度。
尽管种族隔离已经在过去几十年里消失了,但与其相关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影响仍深深地影响着南非。
一、南非种族隔离的起源南非种族隔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当时南非由荷属开普殖民地和英属纳塔尔殖民地组成。
这两个殖民地在非洲大陆上紧挨着两个拥有不同种族人民的国家——英国和荷兰。
这种情况导致了相互的竞争和战争,极大地削弱了殖民地的经济和政治活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南非的白人精英开始寻找一种控制外界因素并保障自己利益的方式。
最终,种族隔离政策就在南非兴起。
“种族隔离”是一种鼓吹种族分裂的主张,南非政府决定将不同的种族分开,限制黑人在政治、社会和经济上的发展。
强制种族分离为南非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系带来了许多问题,终究导致了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
二、影响1. 社会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南非历史上最长且最残酷的政治制度之一。
该制度对南非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包括失去民主、破坏社会文明、影响经济和外交等。
在种族隔离期间,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确切隔离使得许多社会问题比如疾病、失业和贫困严重扩大。
2. 经济种族隔离期间的南非的经济响应变得愈加死板。
种族隔离制度限制了黑人的进步,导致南非经济长期停滞不前。
种族隔离期间,南非的经济产出减少、贸易障碍增加,导致南非工业四分五裂。
经济的停滞一直持续到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但在许多年里,南非几乎没有经济增长。
3. 教育在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下,非白种族的儿童只有少数接受教育的机会,而且通常是极其低劣的教育。
这种失望的教育限制了非白种族的进步,使得整个国家的人民变得失望和懈怠。
4. 政治种族隔离问题对南非政治产生的影响也很深远。
南非的政治被极权主义和种族主义统治,这使南非的民主机制就没有发挥作用。
三、种族隔离的结束种族隔离制度的结束是由于各方面力量的斗争。
南非的历史与种族隔离政策南非,一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
然而,在这个美丽的国家中,曾经发生过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那就是种族隔离政策。
种族隔离政策,简称种族隔离,是南非政府在1948年至1994年期间实行的一项极端的种族主义政策。
按照这一政策,南非政府将不同种族的人群分开,并实行严格的法律限制,禁止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交往、居住和就业。
这一政策导致了南非社会的分裂和不公,成为南非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起源于当时的南非国民党。
该党的主张是“民族统一”,以白人的身份统治整个国家,排除其他种族的参与。
1948年,该党在大选中获得了胜利,开始实行严厉的种族隔离政策。
白人政府实行的所有政策都是以“种族”为基础的,从教育、医疗到媒体、文化,都有明确的种族界限。
在这个政策的监管下,南非出现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不公现象。
黑人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的人权,只能在贫民窟里苟且偷生。
他们被迫使用不合适的城市基础设施,并受到恶劣的教育和医疗条件的限制。
黑人在机场、公共汽车站和商店等地方受到不合理的检查,并受到了殴打、虐待和严厉的法律惩罚。
被隔离的种族之间的交往被严格限制。
不同种族的人不能住在一起,不能在同一间医院、学校或其他公共场所工作。
还有一些特殊的法律,规定了不同种族之间的通婚、性行为和同居是犯罪行为。
尽管在这个政策的实施期间,南非政府耗费了大量的资金来掩盖不公和种族隔离的现实,但这种现实仍然被很多人知道和感受到。
不断的抗议和抵制从未停止,南非的黑人和其他少数民族日益团结起来反抗种族歧视政策。
在这种背景下,南非终于在1994年摆脱了种族隔离的枷锁。
曼德拉成为了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并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解和改变。
现在的南非,民主已经根植于这片土地之中,人民拥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个国家已经向个人自由和多元发展的方向迈进。
总的来说,南非的历史是非常丰富的,其中包括一段黑暗的历史:种族隔离政策的时期。
南非政治政体1993年11月18日,南非多党谈判通过临时宪法草案,于1994年4月27日正式生效。
这是南非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种族平等的宪法。
1996年5月8日,制宪议会通过新宪法草案,草案经修改后于10月7日正式通过,并于12月4日经宪法法院批准。
12月10日,曼德拉总统签署政令批准新宪法,新宪法于1997年开始分阶段实施。
新宪法保留了临时宪法中权利法案、三权分立系统、联邦制政府管理体制和现行司法体系的重大制宪原则和内容。
对临时宪法的主要修改是,1999年大选后,将各政党按比例分享权力改为大选中的多数党单独执政。
新宪法规定,不分种族、性别、宗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司法机构由宪法法院、最高法院、高级法院、地方法院及国家检察总局和各级检察机关组成。
宪法法院为解释宪法的最高司法机构;最高法院为除宪法事务外的最高司法机构;国家检察总局向司法部长负责,检察机关对应每个高等法院设置;各级检察机关向各级法院提起公诉。
立法机构由国民议会和地方议院组成。
议会分为国民议会和省级事务全国委员会,国民议会共设400个议席,200个席位通过全国大选产生,另200个席位由省级选举产生。
政府分为中央、省和地方三级,任期5年,实行总统内阁制,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内阁首相兼任副总统,由总统任命国民议会多数党领袖产生,对总统负责,其他不超过27名部长亦由总统任命。
总统任期不得超过两任。
以非国大为主体的民族团结政府奉行和解、稳定、发展的政策,妥善处理种族矛盾,全面推行社会变革,实施“重建与发展计划”、“提高黑人经济实力”战略和“肯定****”,努力提高黑人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实现由白人政权向多种族联合政权的平稳过渡。
1996年,国民党退出民族团结政府,非国大领导的三方联盟基本实现单独执政。
非国大继续奉行种族和解政策,努力保持社会稳定,不断提高黑人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连续赢得1999年和2004年大选。
2007年,非国大提出建设“发展型国家”的理念,强调加快经济发展,妥善解决贫困、犯罪等社会问题。
2008年,南非政局发生重大变化。
9月21日,总统塔博·姆贝基(Thabo Mbeki)宣布辞职。
9月25日,国民议会选举非国大副领袖卡莱马·莫特兰蒂(Kgalema Mothlante)为新总统。
11月,部分前内阁和地方高官脱离非国大,另成立人民大会党。
2009年4月22日,南非举行第四次****选举。
非国大以65.9%的得票率再次赢得国民议会选举胜利,并在除西开普省以外的八省议会选举中获胜。
反对党****联盟取得西开普省议会选举胜利。
5月6日,国民议会选举非国大领袖祖马为南新总统。
宪法1994年临时宪法是南非历史上第一部体现种族平等的宪法。
1996年,在临时宪法基础上起草的新宪法被正式批准,并于1997年开始分阶段实施。
宪法规定实行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制度,中央、省级和地方政府相互依存,各行其权。
宪法中的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被称为南非****的基石,明确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修改宪法序言须国民议会四分之三议员和省务院中的六省通过;修改宪法其他条款须国民议会三分之二议员通过;如修宪部分涉及省务条款,须省务院中的六省通过。
议会实行两院制,分为国民议会和全国省级事务委员会(简称省务院),任期均为5年。
本届议会由2009 年4月举行的全国和 9省议会选举产生。
国民议会共设400个议席,其中200个席位根据全国选举结果分配,另200个席位根据省级选举结果分配。
非国大获264席,占65.9%,****联盟67席,人民大会党30席,因卡塔自由党18席,********党、联合****运动、新自由阵线各4席,其余席位由非洲基督教****党等政党占有。
国民议会议长马克思·西苏鲁(Max Sisulu, 非国大)。
省务院共90名代表,每省10名代表,其中6名为常任代表,省长等4人为特别代表。
省务院主席姆宁瓦·约翰尼斯·马赫兰古(Mninwa Johannes Mahlangu,非国大)。
南非国民议会和省务院下设与政府各部门相对应的专门委员会、临时委员会和两院联合委员会。
司法司法体系基本分为法院、刑事司法和检察机关3大系统。
法院由宪法法院、最高上诉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等组成。
宪法法院院长桑迪莱·恩格佐博(Sandile Ngcobo)。
最高上诉法院首席大法官莱克斯·姆帕蒂(Lex Mpati)。
总检察长门奇·西梅拉内(Menzi Simelane)。
政党多党制。
国民议会现有13个政党。
(1)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Aflikan National Kongress of South Aflika):简称非国大,主要执政党,最大的黑人民族主义政党。
主张建立统一、****和种族平等的新南非,领导了南非反种族主义斗争。
创立于1912年,1925年改现名,有成员62万。
曾长期主张非暴力斗争。
1960年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主要领导人流亡国外。
1961年决定开展****斗争,成立“民族之矛”军事组织,曼德拉任总司令。
1962年,曼德拉等人被捕。
非国大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同情和支持,逐渐成为南非影响最大的黑人****组织。
80年代后调整斗争策略,确定政治解决南非问题和灵活处理制宪谈判的战略,在南非平稳过渡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1994年4月成为执政党。
1997年12月举行第50次全国代表大会,曼德拉辞去领袖职务,选举产生以姆贝基为首的新的领导集体。
在1999年6月新南非第二次大选中再次获胜,继续执政。
2002年12月举行第51次全国代表大会,姆贝基蝉联领袖。
在2004年第三次大选中,非国大赢得69.68%选票,蝉联执政。
2007年12月举行第52次全国代表大会,雅各布·祖马当选党领袖,副领袖卡莱马·莫特兰蒂,全国主席巴莱卡·姆贝特(Baleka Mbeti),总书记格维德·曼塔谢(Gwede Mantashe)。
在2009年4月第四次大选中,非国大以65.9%的得票率再次赢得国民议会选举胜利,继续执政。
(2)****联盟(Demokratic Alliance): 第一大反对党。
前身为****党,2000年6月与新国民党合并后改为现名。
主要成员为白人,代表英裔白人工商金融界利益。
是白人“自由派”左翼政党,主张废除种族隔离,积极参与南非和平进程。
2001年10月,新国民党退出****联盟。
为壮大力量,民盟实行战略转变,致力于建立包括黑人、白人党员在内的人民政党。
2003年9月,与黑人政党因卡塔自由党结成“变革联盟”共同应对2004年大选,并在国民议选举中赢得12.37%选票, 获50个议席。
在2009年4月第四次大选中,赢得国民议会选举16.66%选票,获67个议席。
在西开普省议会选举中获得52%的选票,赢得该省执政权。
领袖海伦·齐勒(Helen Zille)。
(3)人民大会党(Kongress of the People):2008年11月由部分前内阁和地方政府高官脱离非国大后组成。
主张建立真正不分种族、没有阶级和性别歧视的人民政党,改革现行选举制度和政府官员任命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力打击犯罪,培育社会安防意识。
在2009年4月第四次大选中,赢得国民议会选举7.42%选票,获30个议席,成为议会第三大党。
主席莫修瓦·莱科塔(Mosiuoa Lekota)。
(4)因卡塔自由党(Inkatha Freedom Party):以夸祖鲁/纳塔尔地区祖鲁族为主的黑人民族主义政党。
前身是“民族文化****运动”,成立于1928年,1990年向所有种族开放,改为政党并用现名。
以争取黑人****为宗旨,主张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非问题。
1994年4月在全国大选中得票率居第三位,进入民族团结政府。
1996年后在夸祖鲁/纳塔尔省主政。
1999年大选后继续参加中央政府,与非国大在夸/纳省联合执政。
2003年9月与****联盟结成“变革联盟”共同应对2004年大选,在大选中赢得6.97%选票,28席;在其传统势力范围夸/纳省议会选中得票率降为36.87%,丧失该省第一大党地位。
在2009年4月第四次大选中,赢得国民议会选举4.55%选票,获18个议席;在夸/纳省议会选举中得票率进一步降至20.5%。
领袖曼戈苏图·布特莱齐(Mangosuthu Buthelezi)。
(5)南非共产党(South Aflikan Kommunist Party):与非国大、南非工会大会结成“三方联盟”。
其党员以非国大成员身份参选、入阁。
1921年7月成立。
1950年被南非当局宣布为“非法”组织。
1990年2月重新获得合法地位。
始终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其最终奋斗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政党”性质,但认为南非基本上是一个经过特殊殖****义发展的、依附性较强的资本主义,当前的任务仍是推进以黑人彻底****为目标的民族主义革命。
2007年7月召开第12次代表大会。
总书记布莱德·恩齐曼德(Blade Nzimande),2009年5月出任高等教育部长。
(6)联合****运动(United Demokratic Movement):1997年9月成立,是由原新运动进程和全国协商论坛合并而成的跨种族政党。
1999年6月大选中成为第五大党。
在2004年大选中获得2.28%的选票,获6个议席,成为国民议会第四大政党。
在2009年4月第四次大选中,赢得国民议会选举1%选票,获4个议席。
主席班图·霍罗米萨(Bantubonke Holomisa)。
此外,其他政党还有********党(Independent Demokrats)、新自由阵线(Freedom Front Plus) 、非洲基督教****党(Aflikan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联合基督教****党(United Christian Democratic Party)、泛非主义者大会(Pan Aflikanist Kongress of Azania)、少数阵线(Minority Front)、阿扎尼亚人民组织(Azanian People’s Organization)、非洲人大会(African People’s Convention)等。
政要总统南非现任总统雅各布·祖马(Jakob Zuma),2009年5月就任,是南非结束种族主义统治以来的第4位总统,内阁首相兼副总统卡莱马·莫特兰蒂,终身名誉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