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 格式:ppt
- 大小:6.04 MB
- 文档页数:52
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的开端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在中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个事件标志着侵华战争的开端。
事变发生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实行了残酷的统治措施,使得中国人民受苦受难。
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的背景、过程以及影响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背景
20世纪初期,欧亚各大列强力争东亚利益,进行殖民、扩张,形式极端不利于中国。
当时的中国面临着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的局面,东北地区成为全国政治、军事、经济中心之一。
日本在中国东北地区控制有限,但始终不放弃对中国东北地区的争夺。
二、过程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制造了大规模的事变,并在随后进行了突然进攻,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
随后,日本私设了所谓“满洲国”,并推出傀儡政权,霸占了琉球群岛、朝鲜近现代史、台湾,实施残忍的统治,苛捐杂税、迫害百姓,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
三、影响
九一八事变对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打破了近代东亚秩序,使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同时,九一八事变还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使中华民族在长期侵华战争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随后在1945年日本战败之后才重新收回东北省。
总的来说,九一八事变侵华战争的开端,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得不重视的历史事件。
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和平,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课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课型:新授课)班级组名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的概况;2.通过探究日本侵华的原因和西安事变的影响,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3.通过学习日本侵华,感受这段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情怀。
【落实基础】一、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1.日本:历史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道路,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
根本原因: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2.中国: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国共对峙十年,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发动的主要事件事变时间结果影响九一八事变不到半年时间,日军占领东北三省①对中国:②对世界:一二八事变驻守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领导下,奋起反抗,多次击退日军进攻三.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又制造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
(2)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主张学生“”运动东北人民东北人民组织国民党官兵张学良、杨虎城发动“”(3)西安事变时间:结果:意义:国共之间进行了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战线初步形成【合作探究】▲1.结合地图,说一说日本与中国在地位置上的联系,分析日本为什么要以东北三省为目标开始侵略中国。
并依据地图,说一说,失去东北三省会给中国造成什么危害?★2.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该“杀蒋”?还是“放蒋”?请说明理由。
3.毛泽东曾说:“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发展方向转换的枢纽”。
周恩来则说,张学良和杨虎城都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形势,讨论一下,为什么毛泽东和周恩来对西安事变和张、杨二人的评价如此之高?【拓展延伸】1.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前后坚持了14年,经历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其中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华北事变2.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日名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政策的感召C.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之心D.蒋介石不接受联共主张,亲临西安督战3.材料一: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3.1.1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能认识到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使蓄谋已久的,知道日本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
掌握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能分析西安事变这一历史事件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认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历史转折。
重点: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华侵略战争的开始。
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自主学习
一、日本侵华的原因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经济遭受沉重打击:,,为,日本加快了对中国侵略掠夺的步伐。
二、日本侵华战争开始的主要事件及影响
(1)九一八事变
时间:
经过:
影响:①对中国:②对世界:。
(2)一•二八事变
时间:
经过:
三、全国各阶层人民要求,。
(1)中国共产党:
(2)学生:。
时间:
口号:。
(3)东北人民:。
(4)国民党官兵:
①概况:
②解决依据和方针:
③意义:
合作探究
一、
仔细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漫画反映了 20 世纪30 年代发生在中国东北的一段屈辱历史,它是以哪一历史事件为创作背景的?
(2)是什么桎梏了士兵冲锋向前的脚步?从此东北的命运如何?
(3)东北人民是否放弃了斗争?请举一例说明?
(4)这一事件后全国各阶层的态度如何?全国局势如何?请举出两例说明。
(5)请你给这幅漫画起下生动的名字,以揭示其深刻寓意。
九一八日本侵略中国的开端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侵略行动的事件,也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
这一事件对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中国国内外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事变经过9月18日晚,日本军队在沈阳附近的辽阳市设置了一个爆炸点,并指使特务人员炸毁了一段中国东北铁路(沈阳至东京间)。
接着,日本将这一事件归咎于中国军队,并借此为由,随即占领了沈阳等重要城市。
从此,日本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并开始对中国进行殖民统治。
二、导致的后果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全面侵略开始,为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侵略中国提供了契机。
随后,日本开始对中国其他地区发动军事侵略,包括对上海的“淞沪会战”、对南京的“南京大屠杀”等。
这引发了全民族抵抗的浪潮,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和爱国热情。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三、中国的应对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中国政府发出抵制日货的口号,民众广泛响应,抵制日本货物成为全国性运动。
而中国军队、民兵等积极投入战斗,并形成了游击战争的抵抗模式。
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国际社会争取支持,通过外交努力使九一八事变成为国际纷争的焦点,为抵制日本的侵略获得了国际支持。
四、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对中日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使中国人民认清了日本侵略者的嘴脸,进而激起了民族自尊与抵抗意识。
同时,九一八事变也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径的关注,加速了对日本的制裁与孤立,为中国争取国际支持提供了机会。
九一八事变不仅影响了中国的命运,也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它标志着日本对中国乃至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愈发恶化,也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九一八事变的经验教训也使我们认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和保卫和平的责任,我们应该牢记历史,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日本侵华历史事件讲解日本侵华历史事件是指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侵略、侵占和殖民统治的一系列事件。
这些事件涉及大规模屠杀、性奴隶制度、战争罪行等,对中日两国及亚洲整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影响。
一、侵略始末二战前期,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在中国东北发动假借的火车爆炸事件,借此为由操控中国内政,建立伪满洲国,实际上是积极策划侵华战争的一步。
1937年7月7日,日本在上海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对中国的残酷占领。
期间,日本陆军不断扩大军事行动范围,先后侵占南京、武汉等重要城市,控制大片中国的沿海及内陆地区。
二、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最严重的战争罪行之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对该城市进行了长达六周的大规模屠杀、强奸和抢劫。
估计有30万以上的中国平民和无辜士兵惨遭杀害。
这场屠杀被认为是日本军队行为的极点,统计数据和大量目击者证词均揭示了当时发生的暴行。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至今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引起争议,但历史上它仍是一块难以愈合的伤疤。
三、731部队的罪行731部队是日本帝国陆军在二战期间设立的秘密部队,以进行人体实验和生物战的研究。
这个部队在中国东北地区设有多个实验基地,使用中国人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进行活体解剖、感染疾病等恶劣行为。
这些罪行涉及到了对生命的严重践踏,成为二战期间最为残暴的战争罪行之一。
它震惊了国际社会,揭示了日本帝国主义之暴虐和人性黑暗的一面。
四、慰安妇制度慰安妇制度是日本帝国在二战期间建立的强制性性奴隶制度,将大量的亚洲妇女强行征集并强迫提供性服务给日军。
这些妇女来自中国、韩国、菲律宾等地,被迫忍受不可言说的痛苦和耻辱。
慰安妇制度的存在持续了数年之久,对数十万慰安妇和她们的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
直到今天,慰安妇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的敏感话题之一。
五、战争罪行的处理二战结束后,日本战犯被迫接受了国际法庭和军事法庭的审判。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战犯没有受到公正的惩罚,甚至被赦免或改变身份逃避追究。
日军侵华的起点918事变日军侵华的起点:918事变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开端。
这一事件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日军侵华的起点。
一、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民族独立与反帝斗争的关键时刻。
然而,中国社会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国内政局动荡不安,而日本则一直对中国志存高昂,企图吞并中国东北的领土。
二、事件经过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场蓄意策划的爆炸,事后宣称是中国军队炸毁了附近的铁路桥梁。
这起事件被日本称为“自作自受”,但实际上是一场由日本侵略者所制造的借口。
紧接着,日军向东北地区派兵,占领了沈阳及其周边的重要城市,并建立了所谓的“满洲国”。
三、对中国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冲击。
首先,事变导致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失陷,东北工业基地和丰富的资源落入日本人手中,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
同时,这也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对于抵抗日寇的愤怒,促使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四、国际社会的反应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
然而,由于当时世界正处于大萧条和殖民地争夺的时期,国际社会对于反对日本的支持并不坚决,没有对日本进行有效的制裁。
这也使得日本侵略势力抓住了时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行动。
五、九一八事变对未来的影响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被认为是“九一八理论”的产生。
它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径的起点,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已经无法逆转。
此后,日军在中国大规模扩张,引发了更加残酷的侵华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国家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总结:九一八事变作为日军侵华的起点,对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件的发生给中国带来了诸多不幸和挑战,然而,九一八事变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意识和民族精神。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警醒后人,维护和平,共同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国际社会。
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日本侵华战争是指自1937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日本投降为止,日本对中国发动的全面侵略战争。
九一八事变被认为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它深刻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并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长期的苦难。
以下将从九一八事变的背景、原因及影响三方面对九一八事变展开论述。
一、九一八事变背景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地点位于中国东北的沈阳。
当时的东北地区是中国领土,但曾长期受到沙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中国东北是中国国土的一部分,然而由于国内政局不稳定、军阀混战以及经济动荡等多方面原因,中国无力有效维护东北的安全。
二、九一八事变原因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有多个因素导致,主要有以下几点:1.日本侵略政策: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渴望扩张亚洲势力范围,并且对中国具有特殊的经济和战略兴趣。
日本政府鼓励本国资本家和军人在中国各地进行侵略和掠夺。
2.满洲地区矛盾激化:满洲地区经济发展得快,日本军国主义借口维护“满洲人民”利益,大肆扩充军事力量,并将满洲视为其扩张和殖民统治的跳板。
3.关内外法统矛盾:东北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要地,早在辽东半岛租借权问题上,中日之间便存在着领土争端。
同时,关内外法也极大地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动荡,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提供了机会。
三、九一八事变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在中日两国及整个亚洲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中日两国关系恶化:九一八事变加深了中国人民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和抵抗意识,在中日两国关系上留下了长期伤害。
从此以后,中日两国一直陷入长期紧张状态。
2.中国民族意志觉醒:九一八事变激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中国人民开始自觉地抵制日本侵略,发起了抗日运动。
3.东北沦陷区建立伪满洲国: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中国东北三省,成立了伪满洲国。
这个伪政权在中国沦陷区域实行残酷的统治政策,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日本侵华始末日本侵华始于1931年,结束于1945年,是二战期间亚洲地区最为残酷和惨痛的战争之一。
这场战争造成了中国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中日两国以及整个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侵华前奏在侵华之前的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混乱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封建帝制,但国家政权陷入了分裂和割据的局面。
同时,列强的列强的侵略和割据使得中国陷入了危机之中。
日本作为一个快速崛起的亚洲国家,利用这一机会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
二、侵华爆发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这被认为是侵华战争的开端。
日军借口一名日本士兵在沈阳遇袭的事件,制造了一个对中国的虚假指控,以此为借口开始了侵略行动。
随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并设置了伪满洲国。
三、全面侵华战争随着东北三省的失陷,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开始了顽强的抵抗。
在1937年,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了战争规模。
日军向全国进行了广泛的进攻,并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中国大片土地。
这场战争成为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随后发展成为了亚洲抗日战争。
四、侵华罪行日本侵华期间,日军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征、强奸、掠夺等罪行。
例如,南京大屠杀成为了侵华期间最为恶劣的暴行之一,日军在短短六周时间内屠杀了大量的无辜平民,并对妇女进行了强奸。
这些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伤害,也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五、战争结束与日本战败1945年,二战胜利的希望即将到来,随着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政权陷入绝望,最终于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日本侵华战争宣告结束,但中日两国之间留下了深深的伤痛和怨恨。
六、战后处理与和平发展二战结束后,中国与日本进行了长时间的战后处理和和平发展。
经过多方努力,中日两国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这段时期的努力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后来两国逐渐发展成为了亚洲地区的两大经济体。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为“抗日战争”。
这场战争持续了长达8年的时间,至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
战争期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英勇顽强的抗战,最终取得了胜利。
下面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淞沪战争淞沪战争是抗日战争的最开始的战役,战争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至11月26日结束。
在这场战争中,日本陆军先以幌子军的名义进入华东,进而对上海展开攻势。
上海防卫战持续了3个月,民间伤亡极大。
最终,侵略者日军占领了上海。
第二阶段:南京保卫战南京保卫战是中国军队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次顽强抵抗,该战役发生于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13日期间,持续了一个月。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城门口的大屠杀使战争残酷化、形势更加严峻了。
然而,南京的守卫军坚决地顽抗,保卫了南京,赢得了抗战的第一个胜利。
第三阶段:华北抗战华北抗战是指打在华北地区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是抗日战争的战略转移。
该战争从1937年12月开始,至1938年1月结束。
在此期间,中国军民用土之力尽可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长城的尊荣。
第四阶段:太原大战太原大战发生在1937年9月30日至10月13日期间,战争是在山西省太原市及其周边地区进行的。
日军企图向西北地带发起冲击,而中国军队在太原以及其周边地区坚守,初战告捷,太原得以保住。
武汉保卫战是抗日战争的一次重要战役,也是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之间最大的一次冲突。
该战争于1938年9月中旬开始,至12月初结束。
武汉保卫战是民族意志的一次重大考验。
中国军民经过艰苦奋斗,最终以国家的尊严击败了侵略者,武汉没有落入日军之手。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亚洲战争的开端在二十世纪的历史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亚洲的侵略行为,尤其是对中国的侵华战争成为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
这场战争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其中包含了一系列事件和因素。
本文将从日本扩张主义的背景、满洲事变、南京大屠杀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探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亚洲战争的开端。
一、日本扩张主义的背景日本扩张主义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兴起,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江户时代的孤立主义政策被打破后,日本接触到西方列强的冲击。
1871年的海军法制定后,日本开始建立舰队,逐渐取得在地区军事上的独立性。
此后,日本相继向朝鲜半岛,台湾等地扩张势力,为后来的侵华战争打下了基础。
二、满洲事变的引爆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世界的满洲事变。
在这场事变中,日本军队以炸毁沈阳南满洲铁路为借口,发动了对奉天(今沈阳)的进攻,随后占领了整个东北地区。
这场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开始从政治、经济领域扩展到军事领域,进一步加深了日本对中国的威胁。
三、南京大屠杀的惨烈1937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的全面入侵,最著名的事件即南京大屠杀。
日军占领南京后,展开了大规模的暴行,包括强奸、抢劫、屠杀无辜平民等,死难者众多。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整个战争中最残暴的一幕,也使全世界看清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真面目。
四、外部因素的影响除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主动进攻外,外部因素也对战争的开端起到了推动作用。
例如,全球经济危机使得日本走向了极端的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试图通过推翻现有亚洲秩序来解决经济困境。
同时,欧美列强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持观望态度,有时甚至纵容和妥协,这给了日本更大的胆量和信心。
综上所述,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亚洲战争的开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其中满洲事变和南京大屠杀是最具象征性的事件。
作为一个亚洲国家,中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并最终获得了胜利。
这段历史提醒着我们要倍加珍惜和平,共同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以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