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史教材课程
- 格式:ppt
- 大小:3.89 MB
- 文档页数:44
国画山水精品课程教案教案标题:国画山水精品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国画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学习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4.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国画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3. 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学生对于国画山水的审美能力的培养;2. 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画笔、国画纸、颜料、水杯等;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素描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幅国画山水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谈论其特点和表现手法;2. 引导学生思考国画山水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国画山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解释国画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 分析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三、示范与实践(30分钟)1. 教师示范国画山水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如线条运用、墨色渲染等;2. 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进行练习,初步掌握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四、创作实践(40分钟)1. 学生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观察和素描练习;2. 学生运用所学的国画山水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3. 教师逐个指导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五、展示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互评;2.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不足之处。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参观艺术展览或国画大师的作品,进一步了解国画山水的发展和艺术价值;2. 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国画山水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评价:1. 学生的作品展示和互评;2. 学生对于国画山水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升;3. 学生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第二节《中国山水画》。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基本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详细内容涉及中国山水画的分类、构图、笔法、墨色、意境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韵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笔法和墨色的运用。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艺术特色及基本技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作品、教材、多媒体设备、绘画工具等。
学生准备:教材、绘画工具(毛笔、宣纸、墨水、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其独特韵味,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过程、艺术特色等,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
3. 实践环节:(1)教师示范:现场演示中国山水画的绘制过程,讲解构图、笔法、墨色等基本技法。
(2)学生练习: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中国山水画的绘制实践。
4. 例题讲解:分析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掌握其构图、笔法和墨色运用。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中国山水画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6. 作业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业,教师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起源与发展(2)艺术特色(3)基本技法(4)构图、笔法、墨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中国山水画。
2. 答案要求:(1)构图合理,层次分明。
(2)运用适当的笔法和墨色。
(3)表现家乡山水的特点。
3. 作业提交时间:下节课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画山水》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了解熟悉山水画的各种表现语言与表现形式。
2.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鉴赏水平、审美意味。
3.通过本课程学习,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构图方法,以及山石、树木、水和云烟的表现方法。
4.通过本课程学习,懂得临摹的目的,学会临摹的方法。
5.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写生方法,明确写生目的。
6.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将相关知识运用于中学美术教学。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L
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低支撑。
三、训练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
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
五、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建议教材
[1]《山水画技法》张志民侯弟坤主著:人民美术出版社,2018年8月
2.主要参考书
1.中央美院国画系编,《中国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白雪石编著,《中国画技法.山水》,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
3.申石伽编著,《山水画基础技法》,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4.段七丁著,《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5.毕宝祥著,《国画山水》,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学生临幕范本:
1.《石涛山水册页》,四川博物馆编,四川人民出版社
2.历代山水名画、蔵画
3.美术学院高仿临摹室。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3篇)中国山水画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2、过程与方法:以提问的方式使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教师堂上示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教学难点:如何理解“意境”?追求意境的创造,既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重要艺术传统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的重要方面。
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常规)二.引入新课: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1.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中国古代绘画习惯按传统分成人物、山水、花鸟三个画科。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主要描写对象是自然风景。
它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而且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甚至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中国山水画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科比人物画晚,但它在中国绘画史上得到了突出的发展,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主要的有:青绿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青绿山水——青绿是指中国画颜料中的石青和石绿,用这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作“青绿山水”。
其中又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勾勒、皴笔少,着色浓重,如《千里江山图》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略施青绿两色,如《游春图》。
浅绛山水——在水墨勾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
水墨山水——以渲染为法,用笔简练奔放,强调水墨效能的发挥。
北宋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
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案【篇一:古代山水画教案】xxxxx授课教案课程题目中国古代山水画授课班级高中一年级主讲教师使用教材(参考书)高中美术二0一四年五月高一美术第五章第十三课中国古代山水画课题:中国山水画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全一册课时:一课时授课人: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准确的审美观情感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我感受自我激励和相互合作中大胆想象讲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培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风貌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同时以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难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以及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讲授教学法,练习教学法,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四教学准备教师收集山水画挂图布置教室环境设计多媒体课件全班分成六个小组推选出小组长五布置预习熟悉课文内容收集一些与山水画有关的诗与画六教学过程一教师导入一分钟由学生背诗强调中国画常把诗与画相结合尤其是中国山水画更注重这种情景交融的意境。
切入课题《中国古代山水画》板书课作文教学改革与方法题二欣赏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一分钟电脑平台边放音乐边放映欣赏图片这些在不同时期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图片都作了简单介绍让学生的视听觉充分地感受美欣赏美屏幕显示图片五代董源《潇湘图》水墨代表作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青绿代表作比较俩幅作品在技法上的不同实物投影仪演示笔法上的几种皴法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技法娴熟形式多样内涵丰富把中国的山水画推向了高峰屏幕显示图片:明戴进《风雨归舟图》清石涛《淮扬洁秋图》结合时代背景介绍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强调此时山水画已发展成我国古代绘画艺术的主流欣赏小结:归纳板书魏晋时期萌芽——隋朝时期独立唐宋时期高峰元明清时期主流三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二分钟通过设疑讨论解疑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电脑屏幕显示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元代倪赞《六君子图》抢答题小组讨论抢答这三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提示意境概念)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重点欣赏小结从北宋的无我之境到南宋的诗画结合再到元代的有我之境意义深远欣赏这些绘画作品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山水画》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在课程内容开始之前,我来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从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划分,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主要内容是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
造型是表现的基础,通过欣赏名家山水画,激发学生感性认识,了解山水画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
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分析深入分析教材后,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他们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所以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强烈的创造欲望。
但是他们对于中国画的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中国画所表达的意境更是知之甚少,所以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在体验中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根据教材和学情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能感受山水画的意境之美,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学习画山水画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讨论等途径,学习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发情感、表现意境的,通过动手实践,学习和体验山水画的基础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传统绘画的魅力,乐于学习与传承传统绘画,从而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体会艺术与自然的关系,学习用艺术和自然愉悦心灵、丰富情感、陶冶高尚的情操。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学习山水画勾、皴、擦、染、点的表现技法。
学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的小品。
难点:使所画山水画小品能体现笔墨和情趣。
五、说教学方法《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学方法是美术课程最为重要的改革,要以“学生为本”为指导思想,给学生提供自我发展的平台,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
因此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情境法、讨论法、实践练习指导法,而学法则为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
《中国山水画》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表现技法。
具体章节为第七章第一节,着重探讨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以及意境表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2. 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原则、笔墨技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特色的认识,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原则、笔墨运用及意境表达。
难点:如何运用笔墨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山水画作品图片、示范用笔墨纸砚等。
学具:毛笔、宣纸、墨、颜料、画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山水画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开合有致”等。
(3)演示笔墨技法,如皴、擦、点、染等。
3. 实践操作(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山水画作品中的构图和笔墨运用。
(2)学生进行笔墨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幅经典山水画为例,分析其构图、笔墨运用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山水画创作。
教师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起源:原始社会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高峰特点:构图、笔墨、意境2. 构图原则:主次、虚实、开合3. 笔墨技法:皴、擦、点、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无标准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笔墨运用得当,体现山水画的意境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学美术教材第七章《中国传统绘画》,详细内容为第三节《中国山水画》。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等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墨色表现自然景观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创作中融入个人情感,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图、用笔、用墨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画笔、画纸、颜料、墨水等。
学具:画笔、画纸、颜料、墨水、毛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中国山水画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其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审美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如主次分明、虚实相生等。
(3)演示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技巧,如皴法、泼墨等。
3. 实践操作:(1)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山水画构图练习。
(2)学生运用所学技法,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4. 课堂互动: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发展历程(2)基本技法(3)审美特点(4)构图原则(5)用笔、用墨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自然景观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用墨恰当,富有个人特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山水画的基本技法掌握程度如何,哪些环节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深入研究中国山水画,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
(2)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名家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国山水画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审美意识。
3. 引导学生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方法。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唐代、宋代、元代、明代、清代等各个时期的特点。
2. 中国山水画的基本要素:山、水、树、石、云等元素的画法及其组合。
3. 中国山水画的技法:笔墨、构图、设色等技法。
4. 中国山水画的创作步骤:选题、构图、画稿、正稿、题款、钤印等。
5. 欣赏与分析:欣赏经典中国山水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创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要素、技法和创作步骤。
2.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的技法运用和创作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中国山水画相关资料、图片、教材等。
2. 学生准备:画具、画纸、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起学生兴趣,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讲解:教师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要素、技法和创作步骤。
3. 示范:教师现场示范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创作方法。
4. 练习: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中国山水画的创作练习。
5. 点评:教师对学生作品的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品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以便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魅力和发展历程。
2. 邀请画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创作心得。
3. 开展中国山水画作品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创作热情。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经典的中国山水画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 图片:收集各种风格、流派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图片,用于教学演示和欣赏。
中国山水画教案-【通用,经典教学资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山水画的起源,以及唐、宋、元、明、清各时期的山水画特点。
2. 山水画的基本技法:讲解山水画的构图、笔墨、设色等基本技法。
3. 山水画的名家名作:欣赏和分析历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如王维、范宽、马远、倪瓒等。
4. 创作实践:指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2. 难点:对中国山水画名家的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以及山水画的创作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及名家名作。
2. 欣赏法:组织学生欣赏历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实践法:指导学生进行山水画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山水画教材、历代山水画名家作品集。
2. 教具:毛笔、墨、纸、砚等绘画工具,投影仪、幻灯片等教学设备。
3. 教室:具备书画桌、画架等绘画设施。
六、教学进程:1. 第一课时: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 第二课时:讲解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构图、笔墨、设色等。
3. 第三课时:欣赏历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分析其风格特点。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山水画基本技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历代山水画名家的作品欣赏能力。
4. 学生的山水画创作水平。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书画展览,加深对山水画的理解和热爱。
2. 邀请山水画艺术家进行讲座,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3. 开展山水画主题的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山水画作品。
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五课,主题为“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和历史发展;第二章,中国山水画的分类及特点;第三章,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第四章,优秀山水画作品欣赏与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2. 培养学生运用山水画绘画技巧进行创作的实践能力;3. 提高学生对优秀山水画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教学重点: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山水画作品、绘画工具等。
学具:绘画纸张、毛笔、颜料、水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分类及特点。
3. 实践环节:a. 教师示范:现场展示山水画的绘画过程,讲解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b.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进行山水画创作。
4. 例题讲解:分析优秀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学习其中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a. 基本概念、历史发展b. 分类及特点c. 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求构图合理,绘画技巧熟练,能够体现中国山水画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欣赏更多优秀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了解其他画种,丰富美术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环节中教师的示范与学生练习;3. 作业设计的要求与答案;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1. 画笔的使用:如何运用毛笔的弹性、含水量的控制,表现出不同的线条和质感;2. 色彩搭配:如何运用颜料,使画面色彩丰富、和谐;3. 构图方法:如何布局画面,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4. 表现手法:如何运用皴、擦、点、染等技法,表现山水画的意境。
中学美术《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人教版中学美术教材中《中国山水画》的精要。
具体涉及教材第三章“中国绘画艺术”的第五节“中国山水画”,内容包括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主要技法、艺术特色以及其在中华文化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理解其在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审美能力的提升,学会鉴赏和分析山水画作品。
3. 掌握基本的山水画创作技巧,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山水画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掌握,以及意境的营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山水画作品图片、画笔、颜料、宣纸等。
学具:画笔、颜料、宣纸、毛边纸、绘画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中国著名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其艺术魅力。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分类及主要技法,解析其艺术特色。
3. 实践示范(10分钟):现场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讲解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
4. 学生练习(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10分钟):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作业,引导学生课后深入研究。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发展历程:起源、发展、分类艺术特色:技法、意境、笔墨、构图实践要点:笔墨运用、构图技巧、意境营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山水”为主题,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学生需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山水画技法,创作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艺术特点。
2. 参观美术馆、博物馆,欣赏古今名家的山水画作品。
3. 尝试运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山水画创作,拓展表现手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示范环节中笔墨运用和构图技巧的讲解;2. 学生练习环节中的巡回指导;3. 作业设计中的主题设置和作品评价标准;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第七课中国古代山水画[教材阅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以及独特的艺术传统,有所了解,有所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的目的。
(二)内容结构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通过对5件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
整个课文分成以下7个自然段落:第1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它在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
第2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首先在于要求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同时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所经历的过程。
本课则着重通过对北宋、南宋和元代这三个历史阶段的山水画代表作的赏析,说明它们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第3段以北宋三位有代表性的山水画家范宽、郭熙和王希孟的3幅作品,说明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成就和特色。
第4段以南宋的山水画,特别是以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说明南宋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同时说明中国古代绘画在运用空白、虚实关系时的一些独特的艺术手法。
第5段以元代两位著名山水画家倪瓒和王蒙的山水画代表作,说明元代山水画在创造意境方面的主要特色。
第6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还表现在对空间的处理上。
第7段主要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艺术传统,也表现在一些源于生活的程式化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山石的皴法上。
本课图版共5幅,除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一长卷,图版只能选一局部外,其他均系全图。
课文中作重点分析的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见课本第9页。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课文中在说明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和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后,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所欣赏的山水画作品也主要是借以说明这一点。
5课中国山水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美术》教材第五课,主题为“中国山水画”。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基本技法和风格特点;学习如何运用线条、墨色、构图等元素创作山水画;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和技法。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激发他们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他们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水画的构图、墨色运用和意境表达。
教学重点:山水画的基本技法、风格特点及创作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PPT、实物投影仪。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画架、画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经典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讲解:(1)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历程、风格特点。
(2)讲解山水画的构图原则、墨色运用和意境表达。
(3)演示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强调线条、墨色、构图等元素的运用。
3.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经典山水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2)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一幅山水画作品。
4. 随堂练习:(1)用线条勾勒出山石的轮廓。
(2)运用墨色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3)设计合理的构图,表现出山水画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山水画2. 内容:(1)发展历程(2)风格特点(3)构图原则(4)墨色运用(5)意境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家乡的自然风光为题材,创作一幅山水画。
2. 答案要点:(1)运用所学技法,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
(2)设计合理的构图,展现家乡的自然美景。
(3)注重意境表达,体现出作者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后欣赏更多的山水画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开展以山水画为主题的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人美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五课《中国山川画》教课方案教课理念:《中国山川画》一课是初中重要的赏识与造型实践课之一,是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最基本的中国山川画赏识方法和基本的造型技术,帮助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作品。
用示范教课手段,指引鼓舞学生进行造型表现,培育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与学习。
教材剖析:本课的设置,旨在指引学生从认识山川画所表现的境界的美下手,感觉山川画独到的艺术美感。
认识画家是如何经过笔墨的运用、构图的安排、虚实的办理来实现对境界的创建的。
让学生对中国画的精神与特色有一整体的认识,从品尝境界、享受境界,到用笔墨勇敢、自由地表现境界。
要修业生经过课本示图练习能初步掌握山石、树木的画法步骤,勇敢的进行造型表现。
学情剖析:基于八年级学生关于中国山川画有必定的认知,教课中应做到松手让学生对所展现的美术作品进行评论,发布自己的感悟与审美体验。
基于学生们短缺书法的基本功,在造型表现时,要鼓舞学生勇敢落墨表现,不要拘泥于太多的专业技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传统绘画艺术的热忱。
1知识与技术:赏识中国山川画作品,感觉历代画家是如何用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初步理解对境界创建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地,是山川画的灵魂。
学生能归纳地表达出所喜爱的山川画的境界;或用学过的笔墨技法,画一幅存心境的山川画,并配上自己喜爱的诗句。
过程与方法:在教课中,运用发问法、讲解法、比较法、合作研究法、多媒体展现法,让学生在察看思虑、比较、赏识中的获得美的体验,意会山川画的艺术美。
经过示范教课法,让学生近距离观看山川画的基础知识树石的绘画步骤和山川画的表现方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着重培育学生对中国山川画的剖析、理解,认识山川画的成就及相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
教课要点:、经过对山川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剖析,使学生认识中国山川画是如何表现境界2、山川画的树石绘画步骤与方法。
教课难点:中国山川画的思想、技巧和形式表现;在山川画的树石绘画中体会笔情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