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手抄报图片大全
- 格式:docx
- 大小:3.02 MB
- 文档页数:3
24节气手抄报内容24节气手抄报。
春节气。
春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的开始。
春节气标志着寒冷的冬天慢慢过去,大地开始复苏,春天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每一个角落。
在春节气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雨水。
雨水节气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雨水充沛的时候。
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雨贵如油的季节开始了。
雨水充沛的时候,大地开始变得湿润,万物生长迅速,农作物也开始生长茁壮。
惊蛰。
惊蛰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雷惊蛰的时候。
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雷响彻云霄,大地开始回春。
在惊蛰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雷的威力,大地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分。
春分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昼夜平分的时候。
春分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昼夜平分,白昼开始变长,黑夜开始变短。
在春分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昼夜平分的神奇,大地开始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清明。
清明节气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
清明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暖花开,大地开始绽放出各种花朵。
在清明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春风拂面,大地开始一片生机盎然。
谷雨。
谷雨节气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谷物成熟的时候。
谷雨节气的到来,标志着谷物开始成熟,大地开始进入丰收的季节。
在谷雨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金黄色的景象。
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开始。
立夏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天结束,夏天开始。
在立夏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大地开始进入炎热的季节。
小满。
小满节气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饱满的时候。
小满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饱满,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季节。
在小满这一天,人们会感受到麦香扑鼻,大地开始呈现出一片丰收的景象。
芒种。
芒种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这一时期正是麦子渐渐成熟的时候。
芒种节气的到来,标志着麦子渐渐成熟,大地开始进入麦收的高峰期。
霜降小报手抄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此时,天气渐寒,昼夜温差加大,霜花开始在大地悄然绽放。
一、霜降的由来霜降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 10 月 23 日左右。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此时,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霜。
霜降并非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
在南方,却是“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种早茬麦,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期间,一般从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上旬,由于干冷空气逐渐一统天下,暖湿空气已被边缘化,带有夏季和初秋特征的许多天气退出,天气相对更为简单。
在立冬前后,往往出现较强的大风降温天气,一些地方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跨入了冬季。
三、霜降的习俗1、赏菊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
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
“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
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
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讲法。
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民间食俗也非常有特色。
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
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四、霜降的农事活动霜降后,北方大部分地区已在秋收扫尾。
即使耐寒的葱,也不能再长了,因为“霜降不起葱,越长越要空”。
节气农事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这时,中国 南方大部分地区东部这时雨水较丰,常年4月下旬雨量约30至50毫米,每年第一场大雨一般出现在这段时间,对水稻栽插和玉米、棉花苗期生长有利。
气候特点
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时节的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就像这美丽的春天 一样…… 谷雨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第6个节气,春季的最后
一个节气。
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 ;于每年公历4
月19日-21日交节。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正所谓“春雨贵如油”。
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
霜降手抄报小报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的到来,意味着天气逐渐寒冷,露水凝结成霜,大自然即将进入冬季的前奏。
在这个特别的节气里,让我们一起通过手抄报小报来探索霜降的奥秘和魅力。
一、霜降的含义“霜降”这个名字很形象,它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地面的水汽因为低温而凝结成霜。
从字面上看,“霜”是水汽在低温下形成的白色结晶,“降”则表示这种现象的出现。
此时,太阳到达黄经 210 度。
二、霜降的气候特点霜降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深秋,树叶凋零,草木枯黄。
而在南方,虽然气温相对较高,但也能明显感觉到早晚的凉意加重。
霜降期间,冷空气活动频繁,往往会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
同时,由于昼夜温差大,清晨常常能看到地面和植物上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霜。
三、霜降的农事活动对于农民来说,霜降是一个重要的节气。
在这个时候,农作物已经基本成熟,需要及时收割和储存。
比如,北方的玉米、高粱等农作物已经收获完毕,而南方的晚稻也进入了收割期。
此外,霜降过后,土壤开始冻结,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农民们会在这个时候进行土地的深耕和施肥,为来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四、霜降的习俗1、赏菊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办赏菊大会,欣赏菊花的美丽和高洁。
菊花在寒霜中绽放,象征着坚韧和不屈的精神。
2、吃柿子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有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据说,在霜降这天吃柿子,可以防止冬天嘴唇干裂,而且柿子还具有润肺止咳、清热生津的功效。
3、进补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霜降时节,人们会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鸡肉等,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抵御即将到来的寒冬。
五、霜降与健康1、注意保暖霜降后,气温下降明显,要注意及时添加衣物,特别是早晚要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2、预防秋燥此时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便秘、皮肤干燥等现象。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保持室内的湿度。
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0或21或22日。
关于夏至节气手抄报怎么画、又有哪些内容值得写进去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24节气夏至手抄报简单内容,欢迎大家前来欣赏。
夏至的谚语1、夏至东南风,十八天后大雨淋。
2、夏至雨点值千金。
3、过了芒种,不可强种。
4、芒种西南风,夏至雨连天。
5、夏至风从西边起,瓜菜园中受煎熬。
6、芒种晴天,夏至有雨。
7、夏至不雨天要旱。
8、三月茵陈四月嵩,五月过来当柴烧。
9、芒种有雨,夏至晴天。
10、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11、夏至三庚数头伏。
12、夏至有了雨,好比秀才中了举。
13、冬至羊,夏至狗,吃了满山走。
14、夏至不起尘,起了尘,四十五天大黄风。
15、到了夏至节,锄头不能歇。
16、夏至无雨三伏热。
17、夏至农田草,胜如毒蛟蛟。
18、不到冬至不寒,不至夏至不热。
19、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生虫。
20、夏至见春天,有雨到秋天。
21、进入夏至六月天,黄金季节要抢先。
22、夏至落雨十八落,一天要落七八砣。
23、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24、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庄稼抵一年。
25、芒种怕雷公,夏至怕北风。
26、立夏三天遍地锄。
27、日长长到夏至、日短短到冬至。
28、稻谷要喝夏至水。
29、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
30、夏至无风三伏热。
夏至节气的习俗祭神祀祖夏至时值麦收,自古就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如今,有的地方在夏至前后还会举办隆重的“过夏麦”,系古代“夏祭”活动的遗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古时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竟而成为制度。
食“麦粽”与“夏至饼”江南食俗。
《吴江县志》载:“夏至日,作麦粽,祭先毕,则以相饷。
”不仅食“麦粽”,而且将“麦粽”作为礼物,互相馈赠。
春暖花开手抄报大全手抄报一:春天的基本介绍春天,又称春季,是一年中的第一个季节,时间范围指立春至立夏期间,所包含节气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在北半球的公历为3—5月,而南半球(如澳大利亚)则是9—11月。
气象学上以连续5天平均气温在10℃以上为春季的开始。
春天气候温暖适中,中国内陆大部分地区有降雨,万物生机萌发,气候多变,乍暖还寒。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多)步(走)于庭,被发缓形(意喻不受束缚),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阳:因春天阳光温和明媚,令人神往陶醉,故而得名;陈子昂诗“白日每不归,春阳时暮矣”。
就是描写春阳的诗句。
阳春:春天的美称。
唐朝诗人李白诗中就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诗句。
芳春:因春天草木萌动,百草新生,大地草绿如茵,繁花似锦,故而得名。
陆机诗“烈心厉劲秋,丽服鲜芳春”。
将芳春的特点,写得入景入神。
蠢:古时“春”“蠢”同音同意,春来虫动,形声兼会。
青春:因春天草木青青而得名。
杜甫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艳阳:因春季阳光灿烂而得此荣名。
清代华广生辑俗曲集《白雪遣音·艳阳春》有句云:“艳阳天,和风荡荡,杨柳依依”。
三春:因为春季包涵了一、二、三月,而合称“三春”。
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九春:按民间习俗,十天为一春,春季有90天,故又称“九春”。
诗人阮籍有诗:“说怪若九春,磐折似秋霜”。
踏青:又叫春游、探春等。
中国的踏青习俗由来已久,传说远在先秦时已形成,也有说始于魏晋。
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
唐代诗人杜甫就曾记载皇家游春踏青的盛景,“三月三日天地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千百年来,踏青渐成了一种仪式,仿佛只有行了这种仪式,才真正拥有了春天。
“逢春不游乐,但恐是痴人。
”白居易的《春游》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写照。
节气手抄报(必备22篇)节气手抄报第1篇1、谷雨种棉花,不用问人家。
2、谷雨有雨好种棉。
3、地瓜块长,深翻才能长。
4、水满塘,谷满仓,修塘等于修谷仓。
5、谷雨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6、苞米下种谷雨天。
7、及时锄梦花,有利棉根扎。
8、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立夏正相宜。
9、要想谷满仓,首先培壮秧。
10、谷雨花大把抓,小满花不回家。
11、人怕伤心,树怕伤皮。
12、果树开了花,就怕虫糟蹋,提前喷遍药,先治金龟甲。
13、稻收塘泥麦收粪。
14、谷雨节到莫怠慢,抓紧栽种苇藕芡。
15、谷雨下秧,大致无妨。
16、果树花过多,酌情向下捋。
17、锄麦地皮干,麦子不上疸。
18、麦出七日直,棉出七日屈。
19、一棵红薯一把灰,结得红薯一大。
20、谷雨鸟儿做母。
21、谷雨阴沉沉,立夏雨淋淋。
22、谷雨下谷种,不敢往后等。
23、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
24、清明高粱谷雨花,立夏谷子小满薯。
25、谷锄马耳豆锄瓣,苗未出土就锄棉。
26、做瓦坯,红薯灰。
27、谷雨前后一场雨,胜似秀才中了举。
28、谷雨前,清明后,种花正是好时候。
29、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30、鲤鱼鲫鱼产卵,认真育肥细管。
节气手抄报第2篇立冬,二十四节气之一,斗指西北为立冬,太阳黄经为225°,于公历11月7-8日之间交节。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
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在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
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谷雨手抄报内容素材谷雨手抄报内容素材导语: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
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谷雨手抄报内容素材,一起来看看吧。
谷雨手抄报内容素材1“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节气由来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
谷雨时节,南方地区“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告示人们:时至暮春了。
这时,南方的气温升高较快,一般4月下旬平均气温,除了华南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外,已达20℃至22℃,比中旬增高2℃以上。
华南东部常会有一、二天出现30以上的高温,使人开始有炎热之感。
低海拔河谷地带也已进入夏季。
中国古代将谷雨分为三候:“第一候萍始生;第二候呜鸠拂其羽;第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是说谷雨后降雨量增多,浮萍开始生长,接着布谷鸟便开始提醒人们播种了,然后是桑树上开始见到戴胜鸟。
谷雨节气,东亚高空西风急流会再一次发生明显减弱和北移,华南暖湿气团比较活跃,西风带自西向东环流波动比较频繁,低气压和江淮气旋活动逐渐增多。
受其影响,江淮地区会出现连续阴雨或大风暴雨。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
谷雨手抄报内容素材2谷雨的由来及故事开天辟地以后,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没有文字的日子。
到黄帝时代,朝中出了个能人仓颉。
他立志要使人间摆脱没有汉字的苦难,辞官外出,遍访九州,回到家乡杨武村,独自一个住在沟里没人处造字。
造了三年,造出一斗油菜籽那么多的字。
玉帝听到这件事,大受感动,决定重奖仓颉。
奖啥呢?奖了个金人。
那一天晚上,仓颉正在甜睡,忽听有人喊他;“仓颉,快来领奖。
24节气手抄报范文导语:这是我们国家传统农历上面的一些特定日子的名称,每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年总共是24个节气。
下面是搜集的24节气手抄报。
希望能帮到你!24节气作文去年9月的一天,谈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
奇怪的是,他不教语文,不教数学,更不教英语,他教节气。
他告诉我们节气的由来,讲述那些跟二十四节气有关的神奇传说,更教会了我们如何观察节气的特征,如何看见平时不易看到的生活点滴。
于是,我们在节气的世界里,东奔西走,上蹿下跳,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我们逐渐变得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开始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
而这,与之前比较是质的改变。
时间飞快,谈老师的最后一课结束了,他留给我们的,不只是每个节气都写的作文,也不只是一本本《节气里的读写》。
他教给了我们一种能力,一种观察到别人忽视的事物的能力。
是的,这是一种能力,只不过不同于别的能力,它能触及到人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因为,这是一种大自然的能量,只有有心观察的人,才能得到罢了。
今后,见到谈老师的机会可能会少很多。
这一年,我跟随着谈老师,循着二十四个节气一路学习,一路收获,一路探索,一路发现。
就这样子,我们慢慢地走过了中国传统的各个节气,也渐渐明白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24节气格言这一年,既漫长,又短暂。
这一年,我也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动。
1、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2、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
3、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
4、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
5、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
6、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
7、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
8、透早东南黑,午前风甲雨。
9、二月三日若天清,著爱忌清明。
10、三日风,三日霜,三日以内天清光。
11、春天南,夏天北,无水通磨墨。
12、正月寒死猪,二月寒死牛。
三月寒著播田夫。
13、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14、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
15、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
16、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
二十四节气雨水小报雨水手抄报欣赏雨水含义: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雨渐多。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雨水墙纸一生水。
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
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
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要求较高。
"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降水对作物生长特别重要。
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需要。
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经济效益。
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
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
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节气特点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这时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雨水节气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
可是在气候温暖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春天。
⼩学⽣⾕⾬⼿抄报内容简单2022 ⽓温逐渐升⾼,春季就要结束了,⾕⾬节⽓是春季的最后的⼀个节⽓,制作⾕⾬⼿抄报要写什么?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学⽣⾕⾬⼿抄报内容简单2022”,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学⽣⾕⾬⼿抄报内容简单2022【⼀】 ⾕⾬的特点、特征 ⾕⾬,顾名思义,乃“⾬⽣百⾕”的意思。
恰是好⾬知时节,当春乃发⽣,⾕⾬宜⾬,丰收在望。
⾕⾬,是春季最后⼀个节⽓,再过半个⽉,就进⼊⽴夏节⽓,也就是迎来了烈⽇炎炎的夏⽇。
今年的⾕⾬是公历4⽉20⽇,⾕⾬这天,太阳黄经为30°,是⽃指⾠。
⾕⾬时节,天⽓多阴⾬,⾮常利于庄稼⼩苗⽣长。
这时候,正是农忙时节,⽔稻秧苗初插、地⽠插秧栽培、花⽣和春⽟⽶等等下种等等,有的很喜欢种⽠种⾖和各种蔬菜,正好是⾬⽣百⾕之时。
由来和传说 ⾬⽣百⾕,⽽称为⾕⾬。
关于⾕⾬节⽓的传说,据说源于“造字圣⼈”仓颉祖师,这有⼀段美丽⽽且动⼈的故事,我们⼀起来看看。
据说,在黄帝时期,⼈们统计等等⼯作,没有⽂字记载,多是系绳计数等⽅法,⾮常不⽅便。
于是,⼈⽂初祖黄帝安排仓颉负责创造⽂字。
于是,仓颉居住在简陋的房屋,观察飞禽⾛兽、⽇⽉星⾠,夜以继⽇,废寝忘⾷。
终于造出了象形⽂字。
⽟皇⼤帝被仓颉的⾼贵品质和忘我精神感动,深夜梦中询问仓颉所需,其需要⾕物帮助农民。
随后,天上降下⾕⼦,像⾬⽔⼀样,哗哗落下,⼈们争先恐后进⾏搬运,个个喜笑颜开,⼈们安居乐业。
黄帝便将这⼀天定为⾕⾬节,也是纪念仓颉。
传统习俗 ⾕⾬时节,这天有许多传统习俗。
⽐如,古时候,⼈们喜欢“⾛⾕⾬”、“品⾕⾬茶”和“赏牡丹花”,还有的进⾏“祭海”等等。
⼀⾛:⾛⾕⾬ 近似于现在⼈们的踏青游玩,或者探亲访友等等。
据说,⾕⾬这天,⼈们三五成群,来到⽥间地头、河畔花园等等风景秀丽的地⽅赏花游玩,也有的喜欢⾛街串巷,或者⾛亲访友等等。
⼆看:看牡丹 ⽈:“⾕⾬三朝看牡丹”,此时,正是欣赏牡丹的好时候。
雨水节气手抄报的文案100句雨水节气手抄报的文案1.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雨水的到来,预示着天气回暖,降水量增多,草木萌生,万物复苏,春风带着问候,春雨传递思念,愿你生活圆润,幸福一生。
2. 快乐小雨从天降,滴滴幸福洒人间,浸润吉祥朵朵开,浇灌好运生枝芽,丝丝美妙涌心间,点点福气绕身边,小雨节气到,愿你小雨快乐,万事如意!3. 淅沥沥的小雨,涮啦啦的下个不停,滋润着天地万物,传递着温馨祝福,愿这甘霖浸透你的心田,带给你动听的旋律和成功的喜悦。
雨水时节,祝你顺利!4. 春雨飘荡天地间,万千美好在眼前。
雨露伴花花娇艳,树木勃发入蓝天。
田野遍种五谷粮,承恩雨丝长势旺。
巧趁雨水辛苦忙,来日丰收谷满仓。
雨水快乐!5. 把快乐的雨水洒向你,愿你笑得甜蜜,把吉祥的雨水洒向你,愿你好运如意,把成功的雨水洒向你,愿你诸事顺利,把健康的雨水洒向你,愿你保重身体,把幸福的雨水洒向你,愿你精彩如戏。
6. 让快乐的雨丝飘走愁烦苦恼,让平安的雨滴淅沥所有伤病,让成功的雨点点缀心中希望,让幸福的雨花芬芳甜蜜生活,雨水节气,祝你心情舒畅,幸福安康。
7. 愿你忧愁如冰雪,全部消融不存留,愿你快乐如春雨,随风而至暖心房,愿你事业如春笋,节节高升日日涨。
8. 雨落心湖,泛起微微涟漪,涤荡污浊秽气,幸福充满胸臆;雨打浮萍,隔窗悠然谛听,奏响初春乐章,点燃青春梦想。
雨水时节,播种春天的希望,收获明天的辉煌!9. 二月雨水贵如油,点点滴滴赛金子。
禾苗青草雨滋润,茁壮生长绿如茵。
花开蝉舞柳絮飘,山青水秀美如画。
祝你雨水春满面,健康身体心如愿!10. 春雨蒙蒙阶苔青,夜色蒙蒙听雨情。
睡眼惺忪因春冷,手磨咖啡热腾腾。
秦露汉雨湿苍穹,胡乱翻书是春风。
观赏拓本红楼梦,三步成诗风雅颂。
雨水时节放轻松,今天一定要高兴。
雨水快乐!11. 今日雨水,气候开始转暖,早晚较冷,风邪渐增,常见口舌干燥现象。
宜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少食油腻之品。
12. 雨水时节上火易,养护脾脏要谨记,生活起居有规律,减少衣物莫心急。
关于气象的小报气象小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气象的认知也有所提升,空气中悬浮着的气象粒子,会对我们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
本期气象小报将为大家介绍关于气象的一些知识,帮助大家增加对气象的了解。
## 什么是气象气象是指大气中不同组分的状态和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影响。
这些不同的组分包括水汽、气溶胶、灰尘、沙尘、云、降水、风、地表温度、能见度等,它们会影响到我们的天气、环境、农业以及海洋。
## 气象的影响气象对人类有很多影响,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是对农业的影响。
气象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决定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而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又直接影响到人们的食物来源。
此外,气象还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如旅游、运动等,也会影响到海上航行的安全,因此气象预报在航海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气象预报气象预报是根据气象学原理,利用现有的气象数据,通过数值模式对未来天气情况进行预测。
气象预报是人们对天气变化的一种预测,也是人们对未来天气变化的一种准备。
它可以帮助人们预先做出适当的准备,避免受到不必要的影响。
## 气象监测气象监测是指对大气中各种成分的实时监测。
它可以帮助人们准确了解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包括水汽、气溶胶、灰尘、沙尘、云、降水、风、地表温度、能见度等。
通过对大气中各种成分的监测,人们可以对天气情况有一个准确的预测,并及时作出适当的应对措施。
## 气象数据分析气象数据分析是根据历史气象数据,进行数量化分析,从而得出未来天气变化的预测。
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信息,如未来天气变化的可能性、风向风速变化的可能性、降雨量变化的可能性等。
此外,通过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还可以得出一些有用的结论,如在一定时间内各地区天气情况的差异性、季节性差异性等。
## 气象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气象应用也得到了显著发展。
例如,通过气象应用可以实现农作物高效生长、风力发电、海上航行安全保障等目标。
大暑手抄报大全简单又漂亮大暑节气简介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
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
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天气寒冷,干燥少雨;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高温潮湿多雨。
季风气候的高温与多雨时期基本一致,雨热同期。
高温潮湿多雨虽然不免有闷热难熬之苦,却对农业十分有利,因为在农作物生长旺盛,最需要水分的时候能有充沛的雨水供应。
大暑节气,高温酷热、雷暴频繁,雨量充沛,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大暑典籍记载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大暑,六月中。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1、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
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2、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
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
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
3、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节气气候特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湿热、雷暴频繁。
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成长。
《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
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
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一般说来,大暑节气是华南地区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是华南西部雨水最丰沛、雷暴最常见、30℃以上高温日数最集中的时期,也是华南东部35℃以上高温出现最频繁的时期。
雨水手抄报
雨水简介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节气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有关农谚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雨水手抄报
雨水简介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
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
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
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节气特点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
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
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有关农谚
雨水节,雨水代替雪。
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春雨贵如油。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