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 格式:ppt
- 大小:868.00 KB
- 文档页数:19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大、比较、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 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整理在国内语文高考题目中,诗歌鉴赏是重点和核心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掌握修辞手法,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中修辞手法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命题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
常见的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双关、顶真、设问、反问等。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高考对于“修辞手法”主要有以下的考查形式:1.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诗中的某句抒发情感时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请从修辞的角度谈某一句的妙处。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步骤第一步:明确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第三步: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艺术效果。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修辞手法答题范式点明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分析其具体运用+使用效果1.比喻: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1】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清溪行李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诗的第五、六句除对偶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说明其妙处。
【答案】运用比喻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倒映在清溪之中,仿佛行走在明镜里;鸟在山中穿梭,仿佛穿行于绘画的屏风里。
虚实相生,虚实相融,山清水秀,美丽如画,给人形象生动、身临其境之感。
2.比拟:比拟包含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问题。
定林① [宋]王安石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
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
但留云对宿,仍②值月相寻。
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注】①定林:寺院名,位于金陵(今南京)。
作者罢官后常到此游憩。
②仍:又。
2021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中常用的24 种修辞手法例解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各种形象栩栩如生,从而表现出绚丽多姿的形象化美感,使作品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感染力。
比喻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的修辞手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拟人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样子的修辞手法。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明日黄花蝶也愁。
——苏轼《南乡子》隐语(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
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表面上指蚕丝和蜡泪,实指“相思”和“眼泪”。
借代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贵之家。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管弦”指音乐。
夸张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2021-2022学年度9月第 2 节授课内容诗歌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解决问题诗歌鉴赏赏析题-艺术手法角度学生类别A1□A2☑B1□教学重难点古代诗歌鉴赏常考技巧类型的区别记忆与分析运用前序回顾诗歌鉴赏-意象意境鉴赏一.前序回顾二.课程引入秋季课程·搭建体系,全面学习三.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分类要清——表达技巧题四类型通法要明——表达技巧题解题三步骤(一)准确分类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分析评价作者运用这些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和效果。
表达技巧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在这里我们重点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构思立意等方面的技巧加以讲解。
(一)精准审题1.审题型。
从题干提问的形式来看,题目类型主要有两种:明考型和暗考型。
(1)明考型,就是直接要求答出表达技巧,题干中明确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等信息。
(2)暗考型,就是题干中不直接含有“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提示,而是以“如何写”“怎样写”“如何表现”“赏析”等用语来提问。
对于暗考型,答题时必须有表达技巧在其中。
2.审范围(区间)。
指鉴赏范围的大小。
依照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型和全诗型。
局部型是指对诗歌的某句某联(片)等表达技巧的判断,全诗型是指对全诗的表达技巧的判断。
分清范围对做题大有帮助。
“整体看手法”,意谓鉴赏全诗的表达技巧首先从表现手法角度切入;“局部看修辞”,意谓鉴赏局部的表达技巧首先从修辞手法角度切入。
3.审角度。
此类题的提问角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大(宽)角度,即题干直接提问表达技巧是什么;一种是小(窄)角度,即具体到描写手法、抒情手法、修辞手表达方式描写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绘声绘色绘形)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表现手法比兴、象征、烘托、对比、照应、联想、想象、用典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借代、排比、设问、反问等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等说明:因各种版本对有些技巧的分类并不一致,例如,有的把动静、虚实、抑扬、角度变换、托物言志等归入了表达方式,而有些图书则将其归入了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练掌握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2、掌握诗歌修辞手法题的设题方式和答题步骤。
【预习单】一、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真等。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简析:“帆”,原指挂在船桅上利用风力使船前进的布篷,这里诗人以“帆”代指整个船。
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简析:“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2021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全归纳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技巧。
如下表:(一)修辞手法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2.比拟: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即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即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事物,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如李白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替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等。
借代的运用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5.对偶(对仗):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的作用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李华的《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6.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阿鲁威的《〔双调〕·蟾宫曲·怀古》:“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7.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