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关系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以胸痛首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 例, 年龄35~55岁,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两组间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载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
结果吸烟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TG、Ox LDL显著高于非吸烟组,HDL C和Apo A1 的水平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5)。
结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起作用,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冠心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吸烟;冠心病;男性;中年;血脂研究发现,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AS) 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其一是以影响血脂水平为中间环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而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早期关键的步骤之一1]。
近年来,我国中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中年男性吸烟者,吸烟对血脂尤其是对Ox LDL的影响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研究吸烟与各个血脂指标及Ox LDL的关系, 探讨吸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起作用, 为控烟及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6月在我院以胸痛首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 例, 年龄35~55 岁,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其中吸烟组92例,非吸烟组86例。
比较两组间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载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
吸烟按WHO(1984) 关于吸烟调查方法标准建议规定:每天吸烟1支以上,持续吸烟1年以上为吸烟者。
吸烟指标有:吸烟与否、开始吸烟年龄、吸烟量等。
所有对象均排除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糖尿病病史; 所有对象没有应用抗氧化药物和调脂药物。
冠心病的发病与吸烟有关吗在探讨冠心病的发病原因时,吸烟往往是一个备受关注的因素。
那么,冠心病的发病与吸烟到底有没有关系呢?答案是肯定的,吸烟与冠心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冠心病。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
简单来说,就是给心脏供血的血管出了问题,影响了心脏的正常工作。
吸烟是如何导致冠心病发生的呢?这要从香烟中的多种有害物质说起。
香烟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成分。
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物质,它能够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长期的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得心脏需要更努力地工作,久而久之,容易导致心脏功能受损。
一氧化碳则会与血红蛋白结合,减少血红蛋白携带氧气的能力,导致心肌缺氧。
心脏是一个对氧气需求极高的器官,一旦缺氧,就会影响其正常的代谢和功能。
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沉积在血管壁上,引发炎症反应。
这种炎症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使得血管内皮变得不再光滑,容易让胆固醇等脂质物质沉积在血管壁上,逐渐形成粥样斑块。
这些斑块会使冠状动脉血管腔变得狭窄,影响血液流通。
而且,吸烟不仅会影响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二手烟也会对周围人的心脏健康造成威胁。
长期暴露在二手烟环境中的人,患冠心病的风险同样会增加。
大量的研究数据也为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有研究表明,吸烟者患冠心病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数倍。
而且,吸烟的数量越多、烟龄越长,患冠心病的风险就越高。
对于已经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来说,吸烟更是雪上加霜。
它会增加病情恶化的风险,导致心绞痛发作更加频繁、严重,甚至诱发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此外,吸烟还会影响冠心病治疗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或介入治疗后,如果患者继续吸烟,血管再狭窄的几率会明显增加,影响手术或治疗的长期效果。
为了预防冠心病的发生,戒烟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之一。
吸烟如何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3-5疗区医疗三组陈乐辉通过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吸烟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干预性研究证明烟草的控制(包括指导患者戒烟,和通过立法减少公共场所,办公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二手烟的危害)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
有证据表明:无法规禁止公共场所戒烟的社区对比,立法的社区,减少吸烟一年,急性心肌梗死减少30%---40%。
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2012年全球由于冠心病而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740万,已经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而且有报道指出,吸烟者占到冠心病病例的五分之一。
有中国大陆参与的52个国家的研究(lnter-Heart Study)的数据显示,吸烟是急性心肌梗死年轻化排序第一的危险因素。
美国《循环》近期的文章又从基因研究揭示,吸烟将削弱人体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防御作用。
为吸烟危害心血管健康,增加心肌梗死预防提供了更为综合全面的研究证据。
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涉及14.1万人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基因学证据来解释吸烟是如何导致冠心病的。
吸烟会增加一种酶的产生,而这种酶会促进冠状动脉脂肪斑块的积聚,从而增加冠心病的患病风险!在实验室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暴露于香烟烟雾的提取物中,发现细胞的ADAMTS7酶产生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ADAMTS7酶,通常在血管内层产生,以往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过量的AD。
AMTS7酶会促进冠状动脉脂肪斑块的积聚,从而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研究人员搜集了先前29项关于冠心病风险相关基因的研究数据,研究对象包括60919名冠心病患者和80243名对照人群(绝大部分是欧洲血统),同时选取并关注了以前报道过的45个冠心病风险相关基因位点和5个与吸烟行为相关的基因位点。
这项涉及14.1万人的分析研究,也使其成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冠心病「基因-吸烟」相互作用的研究项目。
分析结果显示,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非常接近ADAMTS7基因的rs7178051位点,存在单个核苷酸的变化,突变「阴差阳错」地降低了ADAMTS7酶的表达,也就降低了冠心病的发病风险。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第一章绪论吸烟作为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一直被公认为对健康有害。
吸烟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可预防死亡和残疾的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每年有超过700万人死于吸烟相关的疾病。
研究表明,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文将就此相关研究进行探讨。
第二章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吸烟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致命影响。
烟草烟气中的有害物质会进入人体内,特别是进入血液系统,携带氧气并影响器官和身体系统。
一些有害物质对心脏产生的影响特别显著。
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强烈的致瘾成分。
吸烟会使心脏以非自然节律跳动,这可能导致心律不齐和心脏骤停。
吸烟也会改变血液中的化学物质,使血液更容易凝结,从而增加心脏病的风险。
第三章吸烟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吸烟与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关系被广泛研究。
以下是吸烟与主要心血管疾病的关系:(一)冠心病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从吸烟到冠心病发作的年龄会相应提前,而且吸烟越多,发病风险越大。
长期吸烟会使心脏的动脉硬化,同时会使这种硬化的动脉更容易发生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肌梗塞。
(二)脑血管疾病吸烟也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这是由于吸烟会导致脑血管痉挛,使脑血管收缩,直接影响脑血液供应。
吸烟还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三)动脉疾病动脉疾病是一种吸烟引起的强烈的疾病。
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增加血管反应性和增加血小板黏附。
这些效应可以导致主动脉硬化和动脉栓塞。
第四章吸烟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戒烟可以改善冠心病和其他心脏疾病的预后。
戒烟后,心血管病的风险迅速下降。
五年后,戒烟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比继续吸烟者低了一半。
戒烟还可以改善高血压的状况。
吸烟会增加血压,而戒烟会显著降低血压。
此外,戒烟也有助于控制胆固醇水平,减少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风险。
第五章总结吸烟对心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影响,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戒烟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最好的手段之一。
吸烟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金莉子;刘天民;陈筱潮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卷),期】2011(013)023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的515例患者资料进行了总结,并将吸烟指数与8项生理、生化指标之间行二变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指数与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吸烟与非吸烟组之间收缩压、TCH、HDL-C、LDL-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年龄、HDL-C 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吸烟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具有相关性;其炎症反应或血脂异常可能是吸烟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具体机制.【总页数】1页(P27)
【作者】金莉子;刘天民;陈筱潮
【作者单位】519000,广东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519000,广东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519000,广东珠海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J], 蒋希萌
2.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及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J], 史颖岚;樊火印;王咏梅;王宁夫
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J], 罗君山
4.吸烟与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J], 金莉子; 刘天民; 陈筱潮
5.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J], 黄永坤; 陈小飞; 李凤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为什么抽烟的人更易患冠心病?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抽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抽烟的人更易患冠心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烟草中的尼古丁、烟草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等。
本文将详细解释为什么抽烟的人更易患冠心病。
烟草中的有害化学物质烟草燃烧所产生的烟雾中含有一系列的有害化学物质,如一氧化碳、氰化物、氨等。
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具有毒性和致癌性。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形成的碳氧合血红蛋白能够与氧结合能力弱,从而导致血液中氧供应不足,加重心血管负担。
氰化物可与肌纤维蛋白结合,抑制酶活性,影响心脏正常功能。
同时,这些有害物质也会导致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烟草中的尼古丁尼古丁是烟草中的一种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强烈的神经刺激剂。
抽烟的人会吸入尼古丁,尼古丁随着血液循环进入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在心血管系统中,尼古丁可以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同时还会导致动脉收缩,增加心脏的负担。
此外,尼古丁还能够刺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一步增加心血管系统的负荷。
烟草对心血管系统的直接影响抽烟会直接影响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中的有害成分会通过呼吸道吸入人体,进而影响到心血管系统。
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会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破坏血管的完整性。
这种破坏促进了血小板和其他细胞黏附于血管壁上,阻碍了正常的血液流动,造成血管狭窄和血栓形成。
血栓阻塞了冠状动脉,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此外,抽烟还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炎症反应增加,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主要的病理基础,它导致了冠状动脉的狭窄和阻塞,进一步引发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烟草对心血管系统的间接影响抽烟还会对其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间接导致冠心病的发生。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病因学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l)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 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标签:早发冠心病;危险因素;吸烟(2013)06-0446-03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and the Pathogeny of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Male Patients.WANG Ning-fu,LU Ming,XIE Jian-chang,et al.Department of Cardi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Zhejiang 310006,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and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CAD).Methods A total of 270 patients diagnosed as coronary angiography were divided into male group (n=158)and female group (n=112). Conventional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smoking,hypertension,diabete s,family history of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dyslipidemia,etc)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sed.Results There was a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verage age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groups (P<0.01). Smoking was more significantly prevalent in the male group (P<0.01). Besides,there is no signif icant differences in hypertension,diabetes and family history of PCA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owever,HDL-C in the mal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female group (P<0.01).Conclusions Men with PCAD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moking (OR=153.82,P<0.01),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to HDL-C (OR=0.95,P <0.01). The age of onset among men with PCAD was younger than women,which closelyrelated with smoking and low HDL-C.[Key words]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isk factors;Smoking通过各种流行病学研究分析,近年临床认识到男女不同性别间早发冠心病(PCAD)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与女性相比,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发病率高,但目前对两者间危险因素的认识,仍存在差异[1~4]?本研究通过病例调查方法对不同性别PCAD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分析不同性别PCAD患者危险因素存在的差别?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4月至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PCAD患者270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与女性组?男性组158例,年龄42~55(49.61±5.20)岁,女性组112例,年龄52~65(58.14±4.71)岁;PCAD 的诊断标准:①男性0.01)?见表1?2.2 男?女性PCAD患者代谢特征分析:两组血Apoa?HDL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G?TC?Apob?LDL?LP(a)?CRP?Fb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TG?高TC?高LDL-C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3 讨论冠心病(CAD)发病年龄提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后天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PCAD的危险因素包括:PCAD家族史?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等?目前对不同性别PCAD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病因认识尚不一致?Fishennan[5]等报道(ACID试验)女性患者虽有较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发生率,但冠状动脉病变反而较轻?然而,Hochner-Celnikier[6]等对45~65岁已确诊为CHD的179例女性患者和270例男性患者比较发现,女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高胆固醇血症等危险因素比例高,危险因素数目多,冠状动脉狭窄≥80%发生比例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更广泛?女性CAD发病高峰通常比男性晚10~20年,55岁之前,女性CAD发病率仅为男性的1/3?PCAD患者中80%左右为男性,这可能与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多的吸烟?饮酒?精神压力等危险因素及缺乏雌激素对心脏及血管的保护作用有关?一些研究认为女性PCAD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及代谢紊乱的比例高于男性[5,7]?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吸烟是男性PCAD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达到142.99(P<0.01,95%CI 29.71~688.00),男性吸烟者的PCAD患病风险是女性不吸烟者的142.99倍?而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血脂异常病史?早发冠心病家族史?CRP及Fb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从临床病史调查结果来看,两组间的血脂异常病史无显著差异,但从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看,男性HDL-C显著低于女性组,低HDL-C和低Apoa的发生也显著多于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HDL-C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之一,这可能与性别本身和吸烟有关,提示HDL-C的保护机制减弱对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有不容忽视的作用?Fbg和CRP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8~10]?最近的临床研究证实PCAD有明显的高Fbg水平,但在不同性别PCAD中没有差别[11]?本研究也未发现Fbg 水平和CRP水平在不同性别间有差别?本文结果显示,男性早发冠心病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有关,吸烟是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最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HDL-C保护机制降低?但因本研究未纳入正常人对照,仅比较了不同性别间PCAD临床危险因素的差异,故在PCAD的病因分析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结果仅供参考?参考文献[1]Yusuf S,Hawken S,Ounpuu S,et al. Effect of Potentially Modifiable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52 Countries (the INTERHEART study):case-control study[J]. Lancet,2004,364(9438):937-952.[2]卫生部疾病控制局,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中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8.[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J].中华医学杂志,2010,24(8):1245-1267.[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制订联合委员会.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5):390-419.[5]Fisherman WH,Gomberg-Maidand M,Hirsch H,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atients with regard to baseline demographics and clinical outcomesin the Asymptomatic Cardiac Ischenua Pilot (ACID)Trial[J]. Clin Qudiol,1998,21(3):184-190.[6]Hochner-Celnikier D,Manor 0,Gotzman 0,et al. Gender gap i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mparison of the extent,severity and risk factors in men and w omen aged 45~65 years[J]. Cardiology,2002,97(1):18-23.[7]Gorodeski GI. Impact of the menopause on th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of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in women[J].Exp Gerontol,1994(3-4),29:357-375.[8]Ahvizaki M,Saltiki K,Cimponeriu A,et al. Sever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postmenopausal women:Associations with common estrogen receptor a Polymorphie variants[J].Eur J Endocrinol,2007,156(4):489-496.[9]Mieres J H,Makaryus A N,Caceiabaudo J M,et al. Value of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gated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ie myocardial perfusionscintigraphy in a cohoa of symptomatic postmenopausal women[J]. Am J Cardiol,2007,99(8):1096-1099.[10]Ujhelyi L,Balla G,Jeney V,et al. Hemodialysis reduces inhibitory effectof plasma ultrafiltrate on LDL oxidation and subsequent endothelial reactions[ J]. Kidney Int,2006,69(1):144-151.[11]Pineda J,Marin F,Marco P,et al. Prematur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young (age<45)subjects:Interactions of lipid profile,thrombophilic and haemostatie markers[J]. Int J Cardiol,2009,136(2):222-225.。
吸烟与冠心病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的研究表明,吸烟对冠心病是一个主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它和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有协同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比不吸烟的人冠心病的死亡率高70%,而且吸烟的支数愈多,年限愈长,开始吸烟的年龄愈早,烟雾吸入支气管愈深,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愈大,死亡率愈高。
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烟草及其燃烧的烟雾中会有多种化合物与冠心病发病有关者,主要为尼古丁和一氧化碳,而一氧化碳的作用可能比尼古丁更为重要,因为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亲和力约比氧大250倍,血液中一氧化碳增多能使血红蛋白运输氧的能力减低,造成器官缺氧。
在患冠心病者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脏性猝死。
此外,氮氧化物可与氧结合,使氧含血红蛋白减低。
另外,硫氰酸盐能抑制细胞呼吸,促进尼古丁、一氧化碳对心脏和血管的损害。
吸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王嘉慧;刘雪飞;韩秀【摘要】Recently,the incidence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cardiopathy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has become higher and higher,and the patients has also been gradually younger.In addition,CHD has become the top cause of death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smoking is a definite and independent cause of CHD and the mechanisms of smoking leading to CHD may be related to endothelial dysfunction,inducing vasospasm,aggravating inflammatoryresponse,damaging balance of blood coagulation and fibrinolytic system,promoting lipid metabolism abnormalities,leading to oxidative stress,promoting homocysteine level,increasing blood pressure,reducing the heart autonomic nervous function recovery,genetic susceptibility,and drug interac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main mechanism of smoking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D.%近年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逐渐年轻化,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首位病因.吸烟为冠心病的确切独立危险因素,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吸烟导致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机制可能与损伤内皮功能和诱发血管痉挛、加重炎症反应、破坏体内凝血和纤溶系统平衡、促进脂代谢异常、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促进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加重高血压、降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遗传易感性、与药物相互作用等相关.本文就吸烟在冠心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3【总页数】5页(P293-297)【关键词】吸烟;冠心病;作用机制【作者】王嘉慧;刘雪飞;韩秀【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辽宁大连116011;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保健心血管科,山东济南25002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电图室,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吸烟造成巨大的损失和社会负担,已成为目前中国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男性吸烟与冠心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王中阳【期刊名称】《中国农村卫生》【年(卷),期】2016(000)024【摘要】目的::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索男性吸烟与冠心病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采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整群抽样方法,于2012年5至8月对河南省平舆县20岁以上2650名户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采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和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男性吸烟数量、年限及吸烟指数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总吸烟率为22.6%,其中男性吸烟率为46.1%.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教育、家庭月收入、城区或郊区、体力活动强度、锻炼情况后,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现在吸烟和过去吸烟与冠心病有关;进一步调整饮酒状态之后,仅过去吸烟与冠心病有关.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显示,男性吸烟数量与冠心病呈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6041),吸烟年限与冠心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吸烟指数与冠心病呈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男性长期大剂量吸烟与冠心病有关.【总页数】2页(P86-86,88)【作者】王中阳【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中心医院463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吸烟与男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血脂水平的关系 [J], 马军;彭毅;樊光辉2.男性吸烟者血清endocan水平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 [J], 任引刚;刘军;张利华;康黎;高砚丽;楚轶3.吸烟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和疗效及副反应的影响 [J], 陈健华4.老年男性吸烟指数与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剂量-效应关系 [J], 冯鸿东;刘海斌;李晓峰5.吸烟对男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奥氮平剂量和疗效及副反应的影响 [J], 陈健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病因学的相关性研究王宁夫;鲁明;谢剑昶;高炎【期刊名称】《心脑血管病防治》【年(卷),期】2013(13)6【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男性早发冠心病(PCAD)的关系.方法纳入27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PCAD患者,其中男性组158例和女性组112例,对两组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血脂异常等)进行分析.结果 PCAD患者男性组和女性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组吸烟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高血压、糖尿病、PCAD家族史无差异,但男性HDL-C(mg/dl)显著低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PCAD与吸烟呈正相关(OR=153.82,P<0.01),与HDL-C呈负相关(OR=0.95,P<0.01).结论男性PCAD的发病年龄早于女性,且与男性的吸烟和低HDL-C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446-448)【作者】王宁夫;鲁明;谢剑昶;高炎【作者单位】3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310006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男性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及血脂异常危险因素分析 [J], 史颖岚;樊火印;王咏梅;王宁夫2.男性早发冠心病吸烟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征 [J], 文美;鲁玉明;熊忠华;唐艳;周文汀;刘廷筑;毛华3.吸烟与男性非自愿住院精神病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郝军锋;王美;韩灿忠;周平4.吸烟对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疾病活动度及影像学进展的相关性研究 [J], 张万义; 王笑青; 李盈盈; 罗姣; 张丽丽; 沙莎; 张永红5.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J], 刘曼华; 汪广剑; 陈颖; 张露元; 刘玉芝; 史建平; 缪丽; 周蓉; 赵彬; 瞿发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中年男性冠心病患者的关系及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方法选择以胸痛首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 例, 年龄35~55岁,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比较两组间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载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
结果吸烟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吸烟组TG、Ox LDL显著高于非吸烟组,HDL C和Apo A1 的水平显著低于非吸烟组(P<0.05)。
结论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起作用,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预防冠心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吸烟;冠心病;男性;中年;血脂
研究发现,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AS) 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其一是以影响血脂水平为中间环节,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经氧化修饰后而形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LDL),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中早期关键的步骤之一1]。
近年来,我国中年男性冠心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中年男性吸烟者,吸烟对血脂尤其是对Ox LDL的影响也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
本研究通过研究吸烟与各个血脂指标及Ox LDL的关系, 探讨吸烟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是否通过影响血脂水平在冠心病发生中起作用, 为控烟及预防冠心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6月在我院以胸痛首诊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中年男性患者178 例, 年龄35~55 岁,按吸烟史分为吸烟组与非吸烟组,其中吸烟组92例,非吸烟组86例。
比较两组间的冠心病患病率及血脂、载脂蛋白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
吸烟按WHO(1984) 关于吸烟调查方法标准建议规定:每天吸烟1支以上,持续吸烟1年以上为吸烟者。
吸烟指标有:吸烟与否、开始吸烟年龄、吸烟量等。
所有对象均排除高血压、肥胖、脑卒中、糖尿病病史; 所有对象没有应用抗氧化药物和调脂药物。
所有患者均签署冠脉介入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抽取以上两组入选者空腹静脉血5 ml, 其中2 ml置于EDTA抗凝管中, 1 h内离心取血浆, 保存于30℃冰箱, 在6个月内测定Ox LDL含量, 血浆Ox LDL应用美国进口的双抗体夹心法定量测定试剂在免疫荧光仪上测定; 其余血置于普通干燥管中, 在日立7170 全自动生化检测仪上检测血清各类脂质TC、TG、HDL C、LDL C、Apo A1、Apo B等。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统计的方法及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卡方分析。
所有统计分析用SPSS 13.0软件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吸烟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高于非吸烟组(P<0.05)。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冠心病患病情况的比较
组别例数阳性人数阴性人数患病率(%)
吸烟组92682473.91
非吸烟组86503658.14
合计1781186066.29
2.2 吸烟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吸烟组的TG、Ox LDL高于非吸烟组, Apo A1、HDL C低于非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的TC、LDL C、Apo B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冠心病是心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 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功能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
研究证明,吸烟者患冠心病(CHD)的危险度是不吸烟者的1.5~4倍2]。
吸烟可通过多种机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其中,与吸烟相伴随的脂代谢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3,4]。
高TG血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TG可通过影响脂蛋白的交换, 增加致AS 的小而致密的LDL C(s LDL) 的生成, 降低HDL C水平, 从而促进AS形成, 使CHD的危险显著增加。
Apo A1是血浆HDL中最主要的Apo,占其总量的70%左右, 故血清Apo A1的量代表血中HDL的浓度, 它具有维持HDL结构和参与胆固醇逆运转等作用。
高TG、低HDL C及高SLDL血症常同时存在, 且在代谢上密切相关,Auslin等5]称之为致AS的脂蛋白表型, 是一种高危险的血脂紊乱综合征。
本研究吸烟组同时存在高TG、低HDL C及Apo A1,提示了吸烟能导致致AS的血脂谱。
其机制可能为6]吸烟者肝酯酶活性增强,使脂肪组织释放TG及游离脂肪酸增多,后者涌入肝脏,可刺激肝脏大量合成TG 和VLDL C,同时吸烟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引起脂蛋白酯酶活性降低,使TG分解减少,最终使血TG 增加。
LDL C增高是冠心病的独立的致病性的危险因素,氧化修饰形成的Ox LDL 是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步骤。
Ox LDL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病的异常检出率优于TC、TG、HDL、LDL 和Lp(a),因此Ox LDL是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较为敏感指标7]。
本研究提示吸烟可改变LDL的生物特性,增加Ox LDL生成。
吸烟是诱发体内活性氧生成的一种来源;吸烟还可以引起血液粘稠度增加,降低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增加血小板的聚集性,提高LDL的氧化易感性9],使Ox LDL生成增加。
本研究表明吸烟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可通过影响血脂代谢尤其是增加Ox LDL的生成而引起冠心病。
吸烟量越大,年限越长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度越高;戒烟对改善血脂异常、预防中年男性冠心病发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Steinberg D, Parthasarathy S, Carew TE, et al. Beyand cholesterol modifications of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that increase its atherogenicity. N Engl J Med, 1989, 320: 915.
[2]陆胚能,孙宁玲.吸烟量与冠心病的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4):297.
[3]李健民,杨希力.血脂和吸烟与冠心病的关系.实用医学杂志,2000, 16(5): 362.
[4]毕小云,邓小玲,肖琴,等.吸烟对血脂的影响.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1): 80.
[5]Austin MA, et al. Atherogenic lipoprotein phenotype.A propos genetic marker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irculation, 1990, 82: 495.
[6]Kong C, Nimmol, Elatrozy T, et al. Smoking 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hepatic lipidaemia and early atherosclerosis in type 2 diabetes. Atherosclerosis, 2001, 156: 373.
[7]Holvoet P, Mertens A, et al. Circulating oxidized LDL is a useful markerfor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 2001, 21(5): 844.
[8]Princen HMG, Van Poppel G, V ogelezang C, et al. Supplementation with vitamin E but not carotene in vivo protects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from lipid peroxidation in vitro: effects of cigaretee smoking. Arteroscler Thromb, 1992, 1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