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为淹没的中国古城
- 格式:doc
- 大小:449.50 KB
- 文档页数:5
楼兰古城为什么一夜之间消失
一、气候原因
楼兰古城的消亡大约在公元前后至四世纪(中原的汉朝到北魏时期),这时正是旱化加剧的时期,也是全世界大干旱的大背景下发生的。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时期,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来到楼兰,不分昼夜横断注滨河引水进入楼兰缓解了楼兰缺水困境,但是尽管军民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和尝试,楼兰还是断水了。
其他一些负面影响随之而来,人们的卫生状况不断恶化,抵抗力开始减弱,可怕的瘟疫终于爆发了。
每天都会有人丧命,在这种恐慌情绪中,人们只能弃城而去,楼兰变成了一座空城。
二、战争摧毁了古城
楼兰是军事重地,历史上匈奴、吐蕃、月氏等国都曾统治楼兰。
在楼兰周边的多个墓地里,发现了不同人种的墓葬。
楼兰的建国历史中与外族征战不断,有可能在征服者占领楼兰后,对当地人进行了种族灭绝,当他们撤离后,楼兰变成了一座死城。
三、经济原因
汉代伟大的探险者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将楼兰带入了中原人们的视线。
随之而来开通的丝绸之路,楼兰又成为必经之地。
一时间楼兰变成了经济重镇。
中原的商品和文化也借着丝绸之路传入楼兰,给楼兰带来了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两百年后,西汉灭亡,丝绸
之路中断,楼兰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
慢慢地,楼兰终于消失在人们的视线当中。
中国“庞贝”古城骗局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2000年,一个潜水员声称,他在湖底发现了一座不亚于“庞贝”古城的水下遗址,多轮水下探秘都一无所获。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们整理的中国“庞贝”古城骗局的相关内容,希望你们会喜欢!中国“庞贝”古城骗局当谎话说一万遍,也许说谎的人都觉得自己说得泪光闪烁,特别真诚。
沿广东珠江西指,在云贵高原之上缀着一颗明珠,那是珠江源头第一大湖———抚仙湖,湖水平均深度为95.2米,最深处158.9米,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
1992年,一个叫耿卫的潜水员从抚仙湖的北岸下水,之后他在水下的经历跟所有的悬疑剧一样。
那个午后,这个潜水员发现前方的水越潜越浅,在水下十米处的地方,突然出现了巨大的石块,他游到石块的上方,一些巨大的石板整齐地排列着,有点像城市的石板路面……他看了看指南针,以为自己到了岸边,但指南针告诉他,自己离岸足有200-300米。
这就是“发现抚仙湖水下古城”的最早由来。
在湖水深处,不见阳光的地方真的有几千年乃至历史更悠久的神秘城市?有人甚至猜测,它是堪比庞贝古城还要壮观的滇国古都,抑或是汉代开始就消逝已久的俞元古城。
如果是真的,这一切无疑让人兴奋!2001年和2006年,两次央视对抚仙湖进行直播,出动了堪比西方打捞沉船泰坦尼克号的装备和人员,更有国内知名考古学者和专家云集抚仙湖。
用当时活动主持人敬一丹的说法是,“这是一个豪华阵容”。
但当地十年的宣传造势和豪华探秘阵容得到的水下宝贝如今被专家认为,“毫无价值,送来了一块石头被撂在了车库,后来不知道哪儿去了。
”此次,新快报记者赴云南抚仙湖调查,调查得出的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它从来都不是经过国家批准实施的正规考古项目,而仅仅只是抚仙湖所在地政府和央视等媒体联合制作的旅游宣传节目。
多位国家级和云南文物官员及专家审慎指出,“水下古城”之说至今没有任何事实依据。
一位云南省考古专家甚至警告说,对抚仙湖的炒作应该停止了,不要不顾事实,继续发展,演变到无法收场。
那些正在消失的古城中国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度,散布着形态各异、千姿百态、风情万种的古城,气息沉重却又充满了古老的美感。
它们可以带我们回忆起我们的曾经,仿佛走进了一段历史的时光隧道,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文化认同感。
然而,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很多古城正逐渐消失,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古城正在消失。
第一站,绵竹古城。
绵竹古城位于四川省绵竹市。
它原本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北方与南方的交通咽喉,自古就是军事要塞。
可是如今,这座曾经著名的古城,已经没有了昔日的辉煌,破旧不堪的城墙,石板路和筒子楼随时可能倒塌。
城里杂草丛生,楼房倒塌,空无一人,整个古城也变成了鸟兽的天下。
大观古城位于安徽省亳州市大观区。
它创建于唐朝时期,是当时物流的重要驿站。
这里的建筑构造融合了南北地方特色,主要包括一大片水网和四通八达的运河。
可是今天,大观古城早已荒芜,城墙搬入部分建成了新楼套弄,城内的走街口横街也被硬生生地拓宽了许多。
益阳古城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是中国有名的古文化名城。
它位于洞庭湖的南岸,历史文化非常悠久,曾经是古湖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然而,这个古城也在迅速的衰颓中。
老街区建筑破旧不堪,已经成了危楼,住房被左右夹攻,没有人居住。
坊前古城,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
这里虽然没有了繁华之盛,但在石板路上散步,却能回到淳朴的古代。
可是整座古城现在却陷入了深度混沌之中,城墙已不再完整,许多城门都几乎失去了原形。
第五站,黔西南州古城。
黔西南州古城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阿里山上,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城。
曾经,这座古城是驿站和商贸中心,也是黔西南州的行政管理中心。
但是如今,这个以灰色为主的城市,仿佛一个冷血的尸体,被抛弃在荒地中,只留下了模模糊糊的轮廓,以及悠久的历史。
以上就是几座正在消失中的古城。
我们似乎已经感受到,这个时代后退的惨烈,看到了荒芜的城池、残垣断壁中蕴着的厚重历史,也看到了冷漠、贪婪等人性无情的作祟。
探索南昌海昏古城消失之谜“海昏”有望重见天日一条金龙的现身,一群疯狂的盗墓贼,一座糊涂皇帝的古墓,一个消失的古城,这一切看似不相干,却与神秘的“海昏国”紧密相连。
南昌海昏古城——最早出现在东汉史学家班固所著的《汉书·地理志》中,书中曾提到汉高帝时豫章郡辖海昏等县,这块低洼的鄱阳盆地原本人烟稠密,东吴名将太史慈曾在此升堂断案。
不过,海昏在历经600多年的繁华后,最终因为鄱阳湖的演变而被淹没。
但是,这个在鄱阳湖西岸消失了上千年的神秘国度,依然会被众人不断提起。
海昏,究竟还隐藏了多少未知的秘密?通过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对海昏国的深入研究,记者将为您一一进行揭秘。
数座古墓中现“海昏”二字据了解,2007年年底,在南昌市青云谱地区连续发掘出数座古墓,墓中的木简墓砖上相继出现了“海昏”二字。
首先,在一座于2007年9月发现的东晋古墓中,发现了一张记载了墓主身份的“名片”,墓主身份被认定为1500多年前神秘“消失”的海昏县骑都尉,这是首次发现能证明海昏古城存在的实物。
紧接着在当年12月,一座六朝时期中大型墓室中,“豫章国海昏县”几个字出现在该古墓后室门口的三块墓砖上。
一时间,“海昏”成为了南昌市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想要了解海昏国,首先要知道海昏的由来。
海,是古代人的误会,认为鄱阳湖是海;昏,是黄昏时日落西边,代表西方。
海昏,就是鄱阳湖西岸的意思。
那海昏具体在什么位置呢?据清朝的《一统志》和《新建县县志》记载,海昏国的原址就在现南昌市新建县昌邑乡游塘村,当地居民仍然称之为“昌邑王城”。
王城为方形,地面平坦,面积约2平方公里,原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
经过两千年的沧桑变化,昌邑王城的概貌至今依稀可辨,原来的城墙基础还在,城中央高而平坦的土堆应该是王宫的旧址。
金龙“引出”海昏国王墓据南昌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的张恒立主任介绍,2011年,一名文物贩子在文物市场准备出手一条纯金金龙,对于如此罕见的古物,由于太过珍贵,无人敢接手。
泗州城传说2007-07-11 17:26虽然我不是盱眙人,但是我却是洪泽湖水养大的人,所以还是放上吧水漫泗州的故事,数百年来一直在民间流传盛广,故乡老人一提到泗州城,马上就向孩子们讲述水漫娘娘那个女妖,在泗州作恶,被仙人张果老施妙计被檎,用铁练锁在龟山脚下的那口深井里的动人传说。
孩子们问:“为啥要用铁练锁起来呢?”老人说:“防止她淹了泗州城,再到其它地方兴风作浪,坑害百姓”。
人们借助传说,寄托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和追求。
今天那口老井还在,铁练还在,而泗州城却离我们而去,消失在茫茫的淮河里。
一九六三年,淮河流域遭遇特大旱灾,盱眙境内的淮河几乎断流,洪泽湖水位大幅度下降,部分湖底干枯开裂,淮河水下古泗州部分城墙外石堤也都显露出来,明祖陵的石人、石马也都显露在河滩上。
可是谁也无法确认,泗州城遗址的准确位置。
人们在一片茫然中感到悲凉,失望。
那年,第一山对面,淮河上空,出现过一次海市蜃楼的天象奇观,城墙、街道、树木、人流、马动,隐约可见。
人们又说,那是泗州城再现。
总之,泗州城近邻山城的故乡,父老乡亲,对她在朦朦胧胧的记忆中,深深地怀念,对她寄托着无限的情思。
难忘那个公元1860年,泗州城在暴风骤雨中飘摇,,叹息,最后遭到了灭顶之灾,成为世界上唯一沉入水底的灾难性城市。
曾经有着九百年的辉煌历史名城,一下子从中华版图上抹去了位置,它消失在茫茫的水底世界。
古泗州城遗址究竟在哪里?当时的情况怎样?现在又无新发现?这是人们一直关注的焦点。
人们总是对考古工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寄托着某种期望,心灵深处在猎奇心理的笼罩下,常常出现过许多冲动和幻想。
近日,国内一流的知名考古、旅游专家们齐聚盱眙,对古泗州城的遗址,考古勘探成果、遗址的保护利用,开发可行性报告进行论证,论证的结果,使人们感到十分震惊。
这座古城遗址,只有十分之一在水里。
完全打破了古城淹没在湖底的渺茫结论。
现已探明:古泗州内外城墙、五座城门、四条街道、马面建筑、月城建筑及其特殊的构造。
楼兰古城消失之迷作者:来源:《小天使·六年级数学人教版》2011年第03期在塔里木盆地的东部,罗布泊洼地的西北边缘,有一个几乎被沙丘完全淹没的遗址,即楼兰古城。
楼兰文化是罗布泊地区最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类型,是古西域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成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
昔日绿草遍地,人往如织的繁荣巨城楼兰,在公元4 世纪以后,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
这座“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辉煌了近500年后,逐渐没有了人烟,在历史舞台上无声无息地消失,留下难解之谜。
说法一:楼兰消失于战争。
公元5世纪后,楼兰王国开始衰弱,北方强国入侵,楼兰城破,后被遗弃。
说法二:楼兰衰败于干旱、缺水,生态恶化。
上游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
说法三:楼兰的消失与罗布泊的南北游移有关。
斯文·赫定认为,罗布泊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左右。
3000多年前有一支欧洲人种部落生活在楼兰地区,1500多年前楼兰再次进入繁荣时代,这都和罗布泊游移有直接关系。
说法四:楼兰消失与“丝绸之路”北道的开辟有关。
经过哈密(伊吾)、吐鲁番的“丝绸之路”北道开通后,“丝绸之路”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也随之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楼兰被瘟疫疾病毁灭。
一场从外地传来的瘟疫,夺去了楼兰城内十之八九居民的生命,侥幸存活的人纷纷逃离楼兰,远避他乡。
说法六:楼兰被生物入侵。
一种从两河流域传入的蝼蛄昆虫,在楼兰没有天敌,生活在土中,能以楼兰地区的白膏泥土为生,成群结队地进入居民屋中,人们无法消灭它们,只得弃城而去。
小朋友,以上说法你最赞同哪一种呢?消失真正原因的探索: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中的泥沙汇聚在罗布泊的河口,日久月长,泥沙越积越多,淤塞了河道,塔里木河和孔雀河便另觅新道,流向低洼处,形成新湖。
而旧湖在炎热的气候中,逐渐蒸发,成为沙漠,水是楼兰城的万物生命之源。
罗布泊湖水的北移,使楼兰城水源枯渴,树木枯死,市民皆弃城出走,留下死城一座,在肆虐的沙漠风暴中,楼兰终于被沙丘湮没了。
■赵怀波被湮没的巨鹿古城与“今城”的相对位置及规模初探在巨鹿魏徵公园碑林中,有一通碑额篆有“三明寺妙严殿”六个大字的石碑,碑文《巨鹿县三明寺妙严殿记》为宋徽宗宣和三年巨鹿知县李桓撰写。
碑文记载:“大观二年秋,河决旧堤,流行邑中,寺之所存塔与罗汉阁尔。
水即东下,退淤之地高余二丈。
”1108年秋,黄河决口,滔天洪水将巨鹿全境湮没,县城被洪水裹挟的泥沙淤埋于地下两丈有余,三明寺仅存塔尖和罗汉阁。
灾情于农历八月十九日由工部奏报朝廷,朝廷下旨救灾抚恤并“诏迁高地”(《宋史》卷93河渠志三·黄河下)县城迁往“高地”新建后,历宋、金、元、明、清直至现在,史志中未再出现迁建的记载。
也就是说,灾后重建的县城为历代所沿袭,其规模和位置应当就是光绪十二年《巨鹿县志》中所记载的巨鹿县城,大致位置即以目前县城的秦泽东、西路与魏徵南、北街构成的老十字街为基点,东至巨鹿宾馆门口以西,西至火神庙街街口西侧,北至魏徵北街原育英小学门口北侧,南至文庙街南侧。
城中分布着水市街、小水市街、莲花盆街、小北街、小南街、西小街、狮子口街、文庙街、杨家街、火神庙街等小街道。
城区规模为“周围七里十三步”(《巨鹿县志》清·光绪十二年编纂)。
这就是本文在后面引述的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今城”。
这个“诏迁高地”后重建的县城位置究竟在被湮县城的哪个方向?迁建后的县城规模比被湮县城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在目前所掌握的史志中对此未见明确记载。
而在其他资料中则存在两种说法:一是梁启超先生在其著述中对此曾有“故城大于今城”的推测;一是在《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记录档案中》所记载的远远小于“今城”的“巨鹿故城遗址”的划法。
那么,巨鹿宋代古城究竟是大于还是小于“今城”,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更接近实际呢?一、梁启超先生所推测的巨鹿宋城规模梁启超先生说:“巨鹿古城即在今城原址。
入地二丈许知为大观二年故墟者,有碑可证也。
前年夏秋间居民掘地,忽睹破屋,且有陶器等物,持以适市竟易得钱。
沉入赣榆海底的水下古城周明军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
石河县指的就是春秋晚期的纪鄣城延续下来的一个小城,在今天岚山区绣针河入海口以南、连云港市赣榆区柘王镇以东的海底,这个小城在宋金时期因为一次海洋地震被淹没,淹没后,金朝当局将日照镇升格为日照县,延续石河县的建制,才有了淹了石河县,立了日照城的说法。
1、纪鄣城在史书上有记载。
《春秋》昭十九年,齐伐莒,莒子奔纪鄣,齐师入纪。
《春秋.庄公三十年》记有“齐人降鄣”。
这两条材料,诸家多以为指今江苏赣榆旧县北75里处的纪鄣城。
杨伯峻注:“鄣,当即《昭十九年传》之纪鄣。
纪鄣者,本纪国之鄣邑也。
当在今江苏省赣榆旧城北。
”《城邑考》:纪城周一里余,近海。
《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二:《春秋昭公十九年》:“齐师伐莒。
”《传》曰:“莒子奔纪鄣。
”即此地也。
故利城,汉县故城,在今县西六十里。
后汉献帝曾于此立郡,宋省。
海曲,按《郡国县道记》云:“汉县,后割属琅邪郡。
”《十三州志》云:“海曲在开阳东一百三十里。
”盖在县西界,与临沂接境,汉故利城侧近是也。
《水经注》云:“游水又东北迳纪鄣故城南……游水东北入海。
旧吴之燕岱,常泛巨海,惮其涛险,更沿是渎,由是出。
”2、据赣榆县柘汪镇当地村民口传:在东方海底埋有古城。
据专家考证,纪鄣古城大约沉没于宋代,其位置应该在连云港市赣榆县木套村的沿岸海底,那里老一代的渔民还曾亲眼见过水底的城墙。
说到纪鄣古城,村里人介绍,早年间,有的渔民出海捕鱼,渔网曾被水下的城垛子刮住,遇到大的退潮,站在岸边就能隐约望见古城的城楼。
3、纪鄣是何城?原有人望文生义,认为鄣就是屏障的意思,纪鄣就是纪国的屏障,大错特错!此“鄣”非彼“障”。
先说纪,纪是一个国名,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是春秋时期山东大地的主要诸侯国之一,与齐、鲁、莒并称“四驾马车”。
纪国的国君为姜姓,国都在今寿光纪台村。
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铜器。
被人为淹没的中国古城
一座淹没于水下的古城目前成为了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潜水热地。
背上行囊去往中国的千岛湖,在那儿你可以探寻一座水下1,800年前的城池。
1959年,因附近一个水电站坝的修筑,它开始消失在人工湖不断上涨的湖水中,据说这座古城约有62个足球场大小,保存完好的石拱门多达265个。
这座城池没有因做出特定牺牲而“消失”,而是以汉代遗址的身姿像珊瑚礁一样在100英尺水下静静地沉睡、慢慢地变成标本。
像J.G.巴拉德在经典小说《淹没的世界》里描述的古代中国变故一样,富有戏剧性的是,如今这座汉代城池却因祸得福被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难道但这也是所有沿海城市在海平面不断上升的年代里的宿命吗,先是消失,多少年后再成为未来旅行者别致的观光胜地?全球的沿海文明的遗迹要沦为海底淤泥的背景墙?假如一切不可避免,至少我们的遗址依然是风韵犹存。
[shixinxin via DesignTAXI]
# 引用:千岛湖水下古城_互动百科
1959年,为了建造当时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新安江水电站,浙江省原淳安县、遂安县两县合并为现在的淳安县,29万人从此离乡移居,狮城、贺城两座延续千年的古城,连同27个乡镇、1000多座村庄、30万亩良田和数千间民房,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