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计量学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39
第一章1.信息计量学的产生背景:①信息计量学是在传统文献计量学及科学计量学的基础上扩展和演变而成的②信息计量学是情报科学发展的需要和必然产物③一笔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推动了信息计量学的发展。
2.信息计量学的研究和发展出现的新的方向和趋势:①从文献计量向信息计量发展②计算机辅助的信息计量研究和应用③网络信息计量学的研究。
3.网上信息的计量对象主要涉及的层次:①网上信息本身的直接计量问题②网上文献,文献信息及其相关特征信息地计量问题③网络结构单元的信息计量问题。
4.网络信息计量学发展的起来的原因:①信息资源电子化,网络化以及网上文献信息数量的激增,不仅为网络信息计量学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和条件,而且还产生了迫切的实际需求②电子文献信息资料的统计分析及研究成果,为这个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累积了经验③信息计量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5.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引进量的概念和定量分析方法,进一步揭示信息单元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从理论上提高情报学及信息管理学科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促使这些学科向定量阶段发展。
6.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①促进和深化情报学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③在信息分析和预测中的应用④信息检索方面的应用⑤在科学评价方面的应用⑥在其他社会学科中的应用。
7.信息计量学的内容体系:①信息计量学若干基本问题的探讨②信息的基本测度,建立“信息量”等一整套测度指标,确定信息量的准绳③几个基本定律的研究④信息流模型的研究⑤信息计量化方法的探讨⑥信息计量方法和工具的自动化实现方面的研究⑦在图书情报工作,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与预测,科学学与科学评价等领域的应用。
8.信息计量的数据来源:科技图书馆;科技期刊;科技报告;会议文献;专利文献;标准文献;学位论文;产品资料;技术档案;科技报纸;光盘数据;网络数据。
9.科技图书馆:是对某专门知识或某学科进行系统的论述或概括的一种情报来源。
1. 文献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各类文献的诸计量特征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揭示、研究文献情报规律,文献情报科学管理以及科学发展趋势的一门学科。
2. 质量牵制原则:出版物的增长数量与其质量有关,不同质量的出版物有不同的出版速度;质量高的文献增长速度慢。
3. 文献老化:科学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逐渐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越来越少的被用户利用的过程。
4. 半衰期: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时间内发表的。
5. 普赖斯指数:指在某一领域内,出版年龄不超过5 年的被引证文献与被引证文献总数之比。
6. 文献耦合:是指引用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建立起来的耦合,如果 A 、B 两篇文献共同引用了一篇或多篇相同的论文,则 A 、B 两篇论文的关系即为耦合关系,也叫文献合配。
7 文献信息流:文献所含情报的汇流称文献信息流。
8 文献老化:科技文献随着其"年龄"的增长,其内容日益变得陈旧过时,失去了作为科学情报源的价值,以及因此越来越少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
9 科学生产率:个体科研人员在一定时期内所撰写的论文数量。
10 引文分析:利用各种方法对科学期刊、论文、著者等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特征和内在规律。
11 影响因子: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
12 信息计量学:是以信息作为对象进行计量研究的学问,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方法,对信息基本循环图式所描述的社会化的信息交流过程中的信息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用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社会信息交流过程的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
13 网络信息计量学是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网上信息的组织、存储、分布、传递、相互引证和开发利用等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揭示七数量特征和内资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有哪两个?两者有何异同?文献信息老化的主要度量指标是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
信息计量学习题第一章绪论1.什么叫“信息计量学”?其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是什么?2.信息计量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何在?3.什么叫“科学计量学”和“信息(情报)计量学”?它们与文献计量学的关系怎样?4.信息计量学是怎样产生的?其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5.我国信息计量学的发展有何特点?其主要趋势如何?6.什么叫“网络信息计量学”?其产生背景和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二章信息增长规律1.何谓文献情报流?它具有什么基本特性?2.科学文献量的增长与科学知识量的增长有何关系?3.科学文献指数增长律是怎样发现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4.简述科学文献逻辑增长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第三章信息老化规律1.什么叫文献老化和情报老化?两者有何区别?2.何谓“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两者关系如何?3.简述科学文献老化的两种主要数学模型。
4.科学文献老化的机理是什么?文献老化规律的主要应用有哪些?第四章信息集中与离散分布规律布拉德福定律1.布拉德福定律的产生背景是什么?该定律是怎样形成的?2.简述布氏定律的基本内容。
3.分析布氏定律原理与实际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指出其主要原因。
4.维克利对布氏定律的确立和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5.写出布鲁克斯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各符号的含义。
6.布氏定律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应用?第五章信息词频分布规律齐普夫定律1.何谓最省力法则?它与图书情报工作有何联系?2.齐普夫定律是怎样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简述齐普夫定律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成果。
4.简述齐普夫定律的主要应用。
第六章信息作者分布规律洛特卡定律1.何谓“科学生产率”,其研究有何意义?2.洛特卡定律是怎样形成的?其基本内容是什么?3.简述洛氏定律的发展和普赖斯定律。
4.简述洛特卡定律的主要应用。
第七章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基础1.科学文献的分布呈现何种规律性?如何从理论上进行解释?2.信息基本循环模式是什么?3.如何理解布-齐-洛分布的一致性?第八章信息统计分析法1.什么叫信息统计分析方法?其原则要求有哪些?2.信息统计有哪些主要类型?其基本步骤是什么?3.简述信息统计方法的主要应用。
1.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法:针对某一特定的学科或课题,借助有关的计算机系统进行信息的统计、分析、模拟、推理,并给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的研究工作。
2.过去文献计量学的统计工作存在两个较突出的问题:(1)绝大多数计量分析是依靠手工统计进行的,工作量非常大,效率低。
(2)作为计量分析对象的数据不完备,表现在选题范围较窄,时间跨度太小,文献类型单一。
3.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奠定了哪些方面的基础?(1)一次输入数据,计算机可根据不同要求进行不同方面的统计分析、多种形式输出。
(2)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可进行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处理,也可利用仿真计算,能够深度开发收集到的数据,使这些数据更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并进一步深化信息计量学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3)从计算机图书情报系统的多功能综合开发来说,这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4.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的主要方式:(1)利用计算机建立文献信息计量学研究的数据库系统,主要用于文献计量学研究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
(2)利用和改进现有的情况检索系统。
(3)利用下载技术和链接技术建立专用于文献信息计量研究的数据库。
5.计算机信息计量分析系统的结构:数据处理系统、检索系统、统计分析系统。
功能:处理数据的功能、统计功能、评价功能、查询功能。
步骤: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
6.引文分析系统由数据录入系统、引文分析系统、引文检索系统三部分组成。
7.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三大功能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查询模块、统计分析模块。
功能:来源文献浏览与检索、被引文献检索、用户管理。
8.引文数据的挖掘分析方法:(1)引文分析法(2)聚类分析法①同被引聚类分析②共词聚类分析③主题词链聚类分析(3)引文索引数据库的链接挖掘分析法(4)相关分析法9.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发的应用:(1)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2)在信息资源领域中的应用①确定核心期刊②深化信息计量学的理论研究③用户研究④文档分类⑤期刊引用报告对其收录的源期刊对每个研究领域的期刊进行动态评估、排序,列出源期刊在该领域的影响因子(3)在竞争力分析中的应用10.计算机辅助信息计量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1)向广度和深度方向发展(2)向实用化方向发展(3)向集成化方向发展(4)向模型化方向发展(5)向智能化方向发展11.核心期刊效应:对于某一特定的学科或专业来说,少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况量很大,而多数期刊所含的相关情报量却较小,或者说某一学科的大量论文高度集中在少数期刊中,其结果是产生了各个学科或专业的核心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