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的意象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1
戴望舒《雨巷》意象解析戴望舒《雨巷》意象解析引言:《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两篇《雨巷》意象浅析,欢迎大家阅读!《雨巷》意象解析一在中国现代诗坛上里,戴望舒是一位独树一帜的现代派诗人,其凭借《雨巷》而蜚声20年代现代诗坛。
也正是因为这首诗,他享有“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现代新诗单元的第二课,是本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本单元的难点篇目。
由于诗人象征手法的运用造成诗歌意象的模糊性从而导致诗歌主题解读的多元。
作为一首经典的象征诗歌,那么诗歌的主题到底有几种解读呢?诗中主要有“雨巷”和“丁香花”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很美。
从而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意境。
一是雨巷,细雨迷蒙的江南小巷,经历雨水侵袭的青石地板路,颓圮的篱墙,青色的屋瓦,“我”撑着油纸伞,带着惆怅与彷徨追寻“我”渴盼的“丁香姑娘”。
雨巷是潮湿的,是狭窄的,是悠长的。
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
雨巷不失为可以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苦苦求索追寻,让人不禁发问,我在苦苦追寻求索什么?二是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的常见意象。
因其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极容易凋谢,花色为淡紫色或纯白色,颜色高洁、冷艳,文人墨客往往把它作为哀怨惆怅的象征反复吟咏。
例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愁”等诗句中的丁香意象都是愁闷的象征,丁香是愁品的化身,但是,丁香又是高洁、美丽的,在宋代诗人王十朋看来,连傲视严寒的梅花也休能与丁香相媲美,因为丁香独具幽香。
在《雨巷》中诗人将丁香所具有的品质赋予一位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是丁香,丁香即是姑娘。
这个姑娘具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丁香可以象征惆怅、高洁、美丽的事物,让人感到无限的怅惘。
《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浅议《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浅议《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浅议《雨巷》中的意象及艺术特点《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一、意象1.油纸伞。
这是一件真实的雨具,作者并没有作过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这样写的好处是一方面免得喧宾夺主,落入俗套,另一方面又留下了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
因为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平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一伞风雨独立销魂的形象。
把它放在独特的环境中就能产生奇特的意象。
2.雨巷。
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
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
这是一种优美的意境。
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3.丁香。
丁香花因颜色不轻佻,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容易凋谢,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作者将丁香的外在之形极端淡化,以“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偏正短语,将丁香人化,将姑娘物化,将人抽象化,让意象人化,让“丁香一样的姑娘”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意象,这个新意象,是一个实在的人――姑娘,但又是一个抽象的意象。
4.姑娘。
戴望舒《雨巷》文学鉴赏戴望舒《雨巷》文学鉴赏导语:《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巷》的鉴赏,欢迎大家阅读!【赏析一】《雨巷》一诗的音乐感很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小巷里空荡荡的,只有诗人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姑娘呢?诗中接着写道: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丁香花娇美却易凋谢,中国古代的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有不少吟咏丁香的名句,如:“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南唐李璨《浣溪纱》词);“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由于中国古代诗人们的反复吟咏和广泛传唱,在中国人(尤其是文人)心中,丁香逐渐成为美丽、高洁、柔弱、愁怨之类性质或具有这类性质的事物的象征。
《雨巷》中出现的“姑娘”就是全面具有中国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上述性质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既具有丁香的美丽姿态和颜色,又具有丁香的高洁和芬芳,还具有(古代诗人赋予)丁香的忧愁与哀怨的特点。
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雨巷》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注释:1、丁香: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3、太息:出声叹息。
4、颓圮(tuí pǐ):倒塌。
《雨巷》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浅析《雨巷》的意象特征[摘要]创造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一个重要的过程。
《雨巷》的意象特征是朦胧而又透明的。
本文从意象的内涵以及诗的节奏来论述这一特征。
[关键词]戴望舒雨巷意象特征《雨巷》是现代派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
他认为诗歌应该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
意象朦胧而又透明,是《雨巷》成功的主要原因。
这首诗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意象。
诗中的雨巷是一个母级意象。
相对而言,子级意象共有八个,依次是油纸伞、我、丁香、姑娘、雨、眼光、梦以及篱墙。
这些多层次的意象错落有致、相互包容,朦胧又透明,构成了一幅写意的江南水墨画。
下面从内涵和节奏两个方面论述。
一、意象的内涵朦胧而又透明,对于诗人来说,一方面他的一部分心灵得以酣畅淋漓地展示,情绪得以肆无忌惮地流淌;另一方面,又使诗人的语言更加委婉含蓄。
而对读者来说,既能得以一窥诗人的灵魂而自娱自乐,又能留下狭长的想象空间。
我每读一遍《雨巷》都有一些新鲜的体会。
这是《雨巷》在意象的朦胧与透明的关系上处理得恰到好处的缘故。
朦胧的极处生出透明来,这是《雨巷》的妙处之一。
1.透明意象作为一个概念最早出现于汉代王充的《论衡·乱龙》。
“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文学上所讲的意象应该是朱光潜所讲的审美意象。
它是一种理性观念的最完满的感性形象显现。
或者如韦勒克所说,意象就是在一瞬间里呈现的一个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
从人文角度来看,《雨巷》的意象,许多取自中国古典诗歌。
例如,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姑娘”、“雨”以及“梦”等等都是普通的意象。
《诗经》中的“淑女”,《离骚》中的“香草美人”,《红楼梦》中的“梦”,还有杜甫诗中“好雨知时节”中的“雨”等等意象。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望舒作《雨巷》融化了这两句词的意境。
李商隐诗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惆怅连在一起了。
在古代文人的心中,“丁香”与“愁”字结下了不解之缘。
现代诗《雨巷》赏析现代诗《雨巷》赏析《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写于动乱的1927年的夏天。
通过对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描写,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雨巷》赏析及拓展阅读,欢迎大家阅读!现代诗《雨巷》赏析篇1一、音乐感强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它的舒缓、低沉而又优美的旋律和节奏,也很容易感受到它所抒发的情感──凄清、哀怨和惆怅。
诗一开篇,诗人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图景: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之间,小巷曲折而悠长;正是梅雨季节,天空阴沉沉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
诗人一人在雨巷中独行;而他彷徨不定的步态则分明透露着他内心的孤寂和苦闷之情。
小巷、细雨、撑着油纸伞的孤独诗人以及他的彷徨步态──这就是这首诗的开头几句所展示给我们的镜头。
在上述镜头过后,诗中出现了一段诗人的内心独白。
这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并非现实世界中的真实人物,而是诗人幻想出来的(他希望碰上的)一个虚拟人物。
丁香花开在仲春时节,花色或白或紫,给人柔弱、娇美而又纯洁、庄重的感觉。
这样一个宛如丁香魂魄所花的“姑娘”,一经诗人的想象而创造出来之后,也就似乎有了自己的生命。
在诗中,她也象一个现实人物一样活动起来。
诗中所写的雨巷里,本来只有诗人一个人独行;自“丁香姑娘”出现后,就有两个人在其中行走了;而且,那个姑娘的步态、表情乃至手上的油纸伞都与诗人一样。
这样一个人的出现,显然使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希望。
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现在有两个各自孤独的青年男女在活动了,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这是我们想知道的,也正是诗人当时所想知道的。
她终于向诗人走近了,可是,她却没有向诗人打招呼,而只是向诗人投出了一道叹息的目光,然后,像梦一般轻盈而不着痕迹地飘过去了!当她从诗人身边飘过去的时候,诗人看到她的表情是一脸的凄婉迷茫。
这表情分明透露着:她心里实际上是不愿意与诗人分离的。
写《》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雨巷》创设了一个富于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这里,诗人把当时的黑暗而沉闷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这里没有声音,没有欢乐,没有阳光.而诗人自己,就是这样的雨巷中彳亍彷徨的孤独者.他在孤寂中怀着一个美好的希望.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面前.诗人笔下的“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然而诗人知道,这美好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她和自己一样充满了愁苦和惆怅,而且又是倏忽即逝,像梦一样从身边飘过去了.留下来的,只有诗人自己依然在黑暗的现实中彷徨,和那无法实现的梦一般飘然而逝的希望!
雨巷中各意象的特征:
1.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
2.雨巷:幽深,寂静,朦胧
3.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4.篱墙:哀怨凄凉
《雨巷》的独特意象
戴望舒由于写出了《雨巷》而被称作“雨巷诗人”。
这首诗的创作受到法国象征派以及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是充满了象征意蕴的抒情而不是社会生活的写实。
因此,在解读这首诗的时候要从其主题以及象征意义入手。
本诗描绘了两位主人公在“雨巷”中相逢又离别的寂寥哀怨,以及惆怅不已的朦胧情绪。
众所周知,抒情诗主要是借助意象来体现具体的形象,而《雨巷》将感性、理性以及客观具体的形象结合到了一起,从而刻画了极具内涵的生活画面和景物。
雨巷的意象分析引言《雨巷》是一首由现代诗人戴望舒创作的诗歌作品。
该诗以其独特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而广为人知。
本文将对《雨巷》的意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这些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雨巷的意象雨巷的意象是整首诗的核心,通过描述雨巷的景象,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寂静而阴暗的环境。
以下是对雨巷的几个重要意象的分析:雨雨是整首诗的主要意象之一,它通过雨水的形象传达出孤寂、沉默和冷清的感觉。
雨水从天空中下落,无声无息地滴落在巷子的地面上,强化了雨巷的静谧氛围。
读者可以感受到雨水的柔软和寒冷,以及雨水滴落的声音,进一步加深了诗中传达的孤寂和冷清。
巷巷子是另一个重要的意象,它代表着一个狭窄而隐蔽的空间。
巷子没有人们常常想象的繁忙与喧嚣,而是充满了寂静和遗忘。
它是一个与外界隔离的地方,给人一种幽闭和孤独的感觉。
诗中提到的巷子是一个代表着日常生活的地方,而这个地方却因为雨水的降临而变得冷清与荒凉。
灯灯是诗中的另一个重要意象,它象征着温暖、安全和希望。
在雨巷的黑暗中,灯光是唯一的明亮之处,它照亮了整个巷子,给人们带来一丝温暖的感觉。
灯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人们对于生活的希望,也是人们寻求力量和勇气的源泉。
黑暗黑暗是这首诗中隐含的意象之一。
它代表着孤寂、无尽和迷失。
整个雨巷被黑暗所笼罩,人们徘徊在黑暗中,失去了方向和归属感。
黑暗也可以被解释为心灵的阴暗,人们在困境中无法寻找到光明,感到茫然和无助。
意象的传达情感与主题通过这些意象的精细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孤独、迷茫和无助的情感。
雨巷中的寂静和黑暗给读者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使人们感到一种难以逃离的阴影。
雨巷中的冷清景象,以及对温暖和希望的追求,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中冷漠和困难的不满。
整个诗歌中透露出一种对于寻找出路和意义的迫切渴望。
这些意象的整合也构成了诗歌的主题。
《雨巷》通过描述雨巷中的孤独和迷茫,表达了生活中的困境和挣扎。
诗人与读者共同面对这个世界的困难,在寻找希望和意义的同时,感受到了人类共同的孤独和无助。
《雨巷》名师解读《雨巷》名师解读《雨巷》是中国诗人戴望舒1927年创作的一首现代诗。
诗中描写了抒情主人公“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巷》名师解读,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读懂三个意象,就能解读整篇《雨巷》哪三个意象呢?油纸伞、雨巷、丁香!油纸伞有古雅、怀旧、朦胧的韵味,不难理解。
雨巷和丁香是《雨巷》中最美的意象。
雨巷,是诗人的一条追求之路;江南人(浙江上海江苏温州绍兴人等)最能深切体味雨巷之美!丁香,常见的花有白和紫色两种,古人在诗词文章中往往是清高、美丽和哀愁的代名词。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即姑娘。
也可以说丁香是高洁、美丽和忧愁的象征。
(2)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1950年2月28日)今杭州市余杭人。
中国"现代派"主要代表诗人。
戴望舒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创作的优秀的诗歌,他本人也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雨巷,为其风格独特的诗作被人称为现代诗派“诗坛领袖”。
1927年,《雨巷》是他由新月派向现代派过渡的代表作之一。
(3)《雨巷》中,古人在诗里以丁香结象征愁心。
《雨巷》则想象了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有丁香般的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
这样就把单纯的愁心的借喻,变成了美好理想的化身。
这个新的形象包含了诗人对美的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的痛苦。
(4)《雨巷》是一首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所展开的诗,因而诗人给我们营造了一种撑着油纸伞在雨巷中寻梦的凄婉迷离的意境。
(5)诗人所渴望逢着的“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可以说是一种想象中的创造,一种人生理想和希望的象征,也可以说是诗人孤独、苦闷时的一个“心造的幻影”,一个心境的对应物,一个似真似幻的“白日梦”。
(6)比如第四小节中“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这句诗化视觉形象为听觉感受,似乎连眼光也忧郁、惆怅得发出了叹息声。
这样写,不仅造成一种特殊的美感,也写出了忧郁之深。
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雨巷》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注释:1、丁香: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3、太息:出声叹息。
4、颓圮(tuí pǐ):倒塌。
《雨巷》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高一课文《雨巷》知识点归纳总结
课文《雨巷》是北岛的一首诗歌作品,主要描绘了一个雨夜中的小巷,以及行人在雨
巷中的寻找和回忆的情景。
以下是课文《雨巷》的一些知识点归纳总结:
1.主题:诗人通过雨巷这个场景,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回忆的追寻。
雨巷成为诗人的心灵寄托,是他内心中的一片宁静和回忆的源泉。
2.意象:诗中的雨巷是一个隐喻,它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回忆和情感。
诗中描绘的
小巷弥漫着雨的气息,给人一种潮湿、寂静、萧条的感觉,形成了一种昏黄暗淡的氛围。
3.修辞手法:
- 拟人:诗中将小巷拟人,使其具有生命力,以突出诗人对逝去时光的眷恋之情。
“小巷”,“古道”等字眼都给了小巷人性化的特点。
- 比喻:诗中通过比喻,将小巷与过去的美好回忆联系在一起。
“看过你的繁华”,“琉璃的雨滴”,“花葬我尘土”,都是通过比喻手法来表达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向往
和思念之情。
- 感官描写:诗中通过描写雨巷的气味、声音、光线等感官细节,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如“独上兰舟”,“玉瘦杏黄”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雨巷的湿润、寂静
和苍凉。
4.韵律:诗中运用了平仄工整的五言绝句的韵律形式,使诗歌节奏鲜明,抑扬顿挫,
更加美感。
戴望舒雨巷的意象赏析一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著有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等。
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
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人称为雨巷诗人。
诗歌描绘了梅雨时节江南的雨中小巷,通过雨巷、油纸伞、丁香花等意象,组构成一个富有浓郁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
在诗中,诗人描绘了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抒情主人公我在这样的雨巷中ㄔ亍、彷徨,在孤寂中对美好理想和希望充满了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所有情绪的集结点,是诗歌所言之志。
雨巷:中国人对巷的亲近意识异常深厚。
北方人称胡同,南方人称巷。
汪曾琪先生在《胡同文化》里说,北京胡同,不仅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使人怅望低徊;南方的里巷也能给人相似的感受。
对这些传统物象的眷念,其实也是诗人们对闲逸、孤寂、冷清的人居环境的独特向往。
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典型心态。
戴望舒在传统文学的浸染中,具有典型的传统文人特点(在大多数作家一味抛弃传统,进行新文学创作时,他以传统的意象作诗,是那样的不合群,但又是那样的可贵)忧郁、苦闷、怀旧。
小巷的悠长、沧桑、冷清,恰是诗人寂寥心情的最佳寄寓。
有雨的南方小巷,人更少,更见缠绵,更易伤情。
江南雨季,细雨飘巷,烟雨朦胧,撩人情思。
雨与巷的组合,构成了一个特有的意象,这是戴望舒的首创,难怪叶圣陶会称其为雨巷诗人。
雨巷,较之单独的雨或巷,更有情致,更见凄切。
油纸伞:这是雨季的常见之物。
因了雨,油纸伞为诗人遮了一方天地,也因了油纸伞,诗人又多了一份无法远望地惆怅。
伞外的雨空,是心雨的天空。
浅黄油纸伞在雨中浸润,让细润的心多了一份浅黄的伤痛这是寻常之物,但又鲜见于传统诗词。
唯戴望舒,将其放置雨巷的诗人头顶,让油纸伞撑出浓浓的诗意。
丁香姑娘:丁香是我国特有的名贵花木,栽培历史悠久,四月花开,花白色或紫色,清新淡雅,香气浓郁。
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戴望舒《雨巷》的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雨巷》原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的,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雨巷》注释:1、丁香:丁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体柔弱,乱结枝欲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
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
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三位一体的象征。
2、彳亍(chì chù):小步慢走的样子。
3、太息:出声叹息。
4、颓圮(tuí pǐ):倒塌。
《雨巷》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1927年夏天。
当时全国正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
《雨巷》一诗就是他的这种心情的表现,其中交织着失望和希望、幻灭和追求的双重情调。
这种情怀在当时是有一定的普遍性的。
《雨巷》的艺术特色《雨巷》的艺术特色《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1927年夏天。
《雨巷》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
分别比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在革命中失败的人和朦胧的,时有时无的希望。
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雨巷》的艺术特色1、《雨巷》在艺术上一个重要特色是运用了象征主义的方法抒情。
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末法国诗歌中崛起的一个艺术流派。
他们以世纪末的颓废反抗资本主义的秩序。
在表现方法上,强调暗示隐喻等手段表现内心瞬间的感情。
这种艺术流派于“五四”运动退潮时期传入中国。
第一个大量利用象征主义方法写诗的是李金发。
戴望舒早期的创作也明显地接受了法国象征派的影响,他的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注意挖掘诗歌暗示隐喻的能力,在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中抒情。
《雨巷》就体现了这种艺术上的特点。
诗里那撑着油纸伞的诗人,那寂寥悠长的雨巷,那像梦一般地飘过有着丁香一般忧愁的姑娘,并非真实生活本身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象征意味的的抒情形象。
我们不一定能够具体说出这些形象所指的全部内容,但我们可以体味这些形象所抒发的的朦胧的诗意。
那个社会现实的气氛,那片寂寞徘徊的心境,那种追求而不可得的希望,在《雨巷》描写的形象里,是既明白又朦胧,既确定又飘忽地展示在读者眼前。
想象创造了象征,象征扩大了想象。
这样以象征方法抒情的结果,使诗人的感情心境表现得更加含蓄蕴藉,也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感到诗的余香和回味。
朱自清先生说:“戴望舒氏也取法象征派。
他译过这一派的诗。
他也注重整齐的音节,但不是铿锵而是轻倩的;也找一点朦胧的气氛,但让人可以看得懂”。
“他是要把捉那幽微的精妙的去处。
”(《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雨巷》朦胧而不晦涩,低沉而不颓唐,情深而不轻佻,确实把握了象征派诗歌艺术的幽微精妙的去处。
《雨巷》意象
1、雨巷。
象征当时社会环境,示着现实的阴冷和灰暗“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雨巷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
雨给人迷茫、潮湿、凄冷之感。
巷则点出阴暗、狭窄、悠长的环境。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悠长狭窄而寂寥的江南“雨巷”的阴沉图景,这正是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的写照。
“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抒情,“情由境生”。
2、油纸伞。
时间是在暮春,在寂寥的雨下,有一种雨打油伞的迷梦意境,凭添了一分冷漠、凄清氛围。
油纸伞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迷蒙的特点。
和幽深、寂静,又朦胧的小巷结合起来,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
3、篱墙。
连篱墙都是“颓圮的”,为全诗更多添了几分黯淡无奈与感伤。
4、“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淡紫色或白色,有淡雅细沉的香气。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哀婉、愁怨。
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
5、抒情主人公“我”:独自、冷漠、凄清,怀有希望,又无限惆怅、迷茫。
6、“丁香一样”的姑娘。
美丽的事物总是和姑娘联系在一起。
丁香一样的姑娘,丁香一样的美丽和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
而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
所以,以丁香为象征的姑娘也是容易消失离去的。
诗歌《雨巷》
摘要:
一、概述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
二、分析诗歌主题及意境
三、解读诗歌中的象征意象
四、探讨诗歌的结构及语言特点
五、总结诗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正文:
《雨巷》是我国著名诗人戴望舒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现代诗歌,其深邃的意境、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象征意义,使得这首诗歌成为了中国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一、诗人背景及诗歌创作背景介绍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字望舒,是我国近现代著名诗人。
生于浙江杭州,成长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与徐志摩、郭沫若等诗人并称为现代诗坛的佼佼者。
《雨巷》创作于1928年,是其代表作之一。
二、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
《雨巷》主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通过描绘雨巷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失落、彷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诉说着心中的忧伤与期待。
三、诗歌意象及象征意义分析
诗歌中的雨、巷、丁香、姑娘等意象充满象征意味。
雨代表着忧愁与哀
思,巷子象征着诗人的迷茫与无助,丁香寓意着美好的生活与希望,姑娘则是诗人心中理想的化身。
这些象征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丰富而深邃的意境。
四、诗歌结构与语言特点
《雨巷》采用自由诗体,结构紧凑,富有节奏感。
诗歌中的词语具有丰富的象征性,寓意深刻。
同时,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五、诗歌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评价
《雨巷》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代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新方向。
诗歌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雨巷》写作特色及全诗解读《雨巷》写作特色及全诗解读引导语:在《雨巷》中,戴望舒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就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的抒情形象。
《雨巷》这首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手法与中国传统的诗歌意象完美结合的一个成功典范。
《雨巷》写作方面的特色1、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我们看到:这首诗表面上所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在雨巷中相逢而又无言地分离的事以及这件事在他们的思想感情上所引起的震动。
我们可以相信:诗中所写的事件是以诗人生活中的类似的现实事件为基础的;但即使这样,我们也不难看出:诗中所写的事物是另有象征之意的。
其中的“丁香姑娘”除了可以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外,完全可以看成是诗人所追求的其他理想的象征。
而“雨巷”除了可以看作一条现实的江南城市梅雨季节的小巷外,同样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的象征(雨巷中的“颓圮的篱墙”则又是爱情失败或理想破灭的一个微观层次的象征)。
至于“雨巷” 中两个青年男女不期而遇而又失之交臂的故事,除了可以看作一个真实的爱情事件的再现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作者追求理想而不得这一精神历程的象征。
而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感情,除了可以看作诗人对于爱情失败的咏叹外,也完全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理想破灭的悲悼。
在理解了全诗的象征意义之后,我们会发现:这首诗的意义其实要比字面意义丰富地多。
这种字面意义之外另有一层与字面意义具有暗喻关系的意义,就是象征意义。
这首诗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是由诗人所采用的象征手法所造成的。
所谓象征(也即暗喻),即表面上只写喻体(被喻的本体不出现),暗中却又通过喻体指向本体。
由于在象征中本体不出现,因而,接受者对于喻体暗中所指的本体到底是什么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或可以同时有多种理解的,这就造成了象征意义的不确定性。
与科学和理论活动(追求语义的精确性和单义性)不同,在诗歌创作和欣赏活动中,人们往往追求意义的丰富、多样乃至含糊、隐秘,象征手法的运用正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
《雨巷》之意象品读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朗读品味,咀嚼诗歌语言。
深入意境,把握意象的象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文章意象品读。
二、欣赏课文朗诵,思考:
(1)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忧愁哀怨低沉
(2)诗人用了哪几个意象?物:油纸伞雨巷丁香人:我姑娘
三、品读意象
(1)雨巷
诗中是怎样描写雨巷的?有什么特点?
悠长而寂寥
(2)丁香
为什么作者要说“丁香”一样的姑娘,而不是“玫瑰姑娘”、“牡丹姑娘”?
出示“丁香花”图片,解释“丁香情节”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中“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丁香花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后人经常用丁香结来写夫妻、情人或友人间深重的离愁。
(3)姑娘
美丽高洁愁怨神秘
容易消失离去
“我”追求的对象
(4)我
孤独彳亍着心事重重
是一个孤独寂寞的独行者,也是一个追求者。
四、写作背景了解
“我”在追求什么呢?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
•时值“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际,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杀。
•热烈响应革命的青年,找不到革命的前途,陷于彷徨迷惘,渴望新的希望出现。
•《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心境的反映。
五、体味象征意义
雨巷,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
我是找不到革命的前途,陷于彷徨迷惘,渴望新希望出现的知识分子。
姑娘,是诗人的理想,苦苦追求的希望。
六、诵读诗歌,在诵读中更好地体味诗歌意象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