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表教学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汽车机械基础》完整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掌握汽车机械系统的组成和功能;3. 理解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4. 培养学生对汽车机械的兴趣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2. 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3. 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4. 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5. 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6. 汽车电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7. 汽车机械故障的原因与排除方法。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汽车机械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1. 导入:通过观察一辆汽车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汽车的基本构造。
2. 讲解:介绍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车身、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器系统等。
3.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汽车机械的基本工作原理。
第二课时: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包括四冲程发动机、柴油发动机、涡轮增压器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发动机的拆装操作实践,加深对发动机工作原理的理解。
第三课时: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轴等。
3. 观摩讲解:组织学生观摩现场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操作。
第四课时: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悬挂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悬挂弹簧、减振器等。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悬挂系统的拆装实验,了解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时: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1. 回顾: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2. 讲解: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包括刹车片、制动液等。
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制动系统的检修实践,熟悉制动系统的排除方法。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汽车机械基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常见故障排除方法;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1.1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和作用1.2汽车机械基础的分类和组成1.3汽车机械基础的发展趋势第二课:汽车发动机2.1汽车发动机的概述2.2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2.3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和性能指标2.4发动机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3.1汽车传动装置的概述3.2汽车传动系统的常见形式和主要部件3.3汽车传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3.4汽车传动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4.1汽车转向系统的概述4.2汽车转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4.3汽车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4.4汽车转向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5.1汽车悬挂系统的概述5.2汽车悬挂系统的分类和主要部件5.3汽车悬挂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5.4汽车悬挂系统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教学方法:1.教师讲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授相关理论和操作技能。
2.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景模拟:通过模拟真实的情景或案例,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
4.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与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知识和操作流程。
2.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用于学生实践操作和训练。
教学评估:1.学生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完成相关练习和作业,检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实际操作的成果,并评估其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讨论和报告:要求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撰写讨论报告,评估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安排:第一课:汽车机械基础概述教学内容:1.1-1.3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评估:学生作业第二课:汽车发动机教学内容:2.1-2.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三课:汽车传动装置教学内容:3.1-3.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小组合作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教学评估:小组讨论和报告第四课:汽车转向系统教学内容:4.1-4.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学生实践教学资源:教学课件+汽车模型和相关工具教学评估:学生实践成果展示第五课:汽车悬挂系统教学内容:5.1-5.4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情景模拟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共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运用力系平衡条件求解简单力系的平衡问题。
(2)掌握零部件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方法。
(3)熟悉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及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结构和标准,掌握常用机构、常用机械传动和通用零部件的选用和基本设计方法,具备正确分析、使用和维护机械的能力,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4)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能力和应用标准、手册、图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5)初步具备分析设计简单液压系统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具有涉及面广、联系实际较强的特点,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工程实际和身边的生活事例,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和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注意讲清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尽量省略或简化理论推导、突出实用知识点和各种机构的特性与应用,切忌抽象的理论推导。
在本课程全部内容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知识结构具有简明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教学中要注重引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觉性。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教学图片和影象资料,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汽车的构造和各系统的基本组成;3.学习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法;4.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概述a.汽车的发展历程b.汽车机械基础的定义与研究范畴c.汽车工作原理和机械结构d.汽车系统分类和基本组成2.发动机系统a.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分类b.发动机的结构和构成c.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和指标d.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发动机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3.传动系统a.传动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c.差速器和驱动桥的工作原理d.传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传动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4.悬挂系统a.悬挂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独立悬挂和非独立悬挂的原理和结构c.悬挂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悬挂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5.制动系统a.制动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制动器和制动辅助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c.制动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制动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6.点火系统a.点火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点火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c.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d.点火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7.空调和冷却系统a.空调系统的分类和基本原理b.空调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c.冷却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d.空调和冷却系统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e.空调和冷却系统的节能减排和维护保养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解和讨论的方式,深入浅出地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的理论知识。
2.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践操作和现场演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3.综合评价:通过考试、实验报告和课堂提问的方式,评价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综合性的汽车机械基础教材,具体根据教学内容确定。
2.实验设备:提供适当的汽车相关实验设备和工具。
3.案例分析:准备一些真实的汽车故障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解决。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学习计划一、课程背景和介绍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和运行原理,掌握汽车机械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对汽车的结构、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为将来从事汽车维修、汽车制造或汽车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原理和工作过程;2. 掌握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悬挂系统等关键部件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方法;3. 学会运用基础机械知识和技能进行汽车维修和保养;4.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汽车结构和原理-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 汽车的原理、类型和分类- 汽车的运行机理和动力传动方式2. 汽车发动机- 内燃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结构和工作过程- 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3. 汽车变速器- 变速器的类型和作用- 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 变速器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4. 汽车悬挂系统-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原理- 悬挂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5. 汽车维修和保养- 汽车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汽车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的汽车拆装、维修模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跨学科整合:课程将涉及机械、电子、材料等多个学科知识,通过整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汽车机械相关知识。
五、教材与参考书目1. 主教材:《汽车机械基础》2. 参考书目:《汽车原理与维修技术》、《汽车结构与原理》、《汽车发动机维修》等六、课程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度和综合表现;2.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实验报告;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综合性考核。
七、课程学习计划第一周- 课程介绍和目标确定- 汽车的基本构造和各部件的作用第二周- 汽车的原理、类型和分类- 汽车的运行机理和动力传动方式第三周- 内燃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结构和工作过程第四周- 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变速器的类型和作用第五周- 自动变速器和手动变速器- 变速器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第六周- 悬挂系统的结构和作用- 悬挂系统的类型和原理第七周- 悬挂系统故障诊断和维修方法- 汽车常见故障和维修方法第八周- 汽车保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汽车常用工具和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第九周- 课程复习和总结- 期末考试安排八、总结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将来从事汽车相关领域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汽车概述1.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和参数。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的基本情况,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1.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汽车的主要性能和参数。
1.3 教学内容1. 汽车的概念与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3. 汽车的主要参数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的分类2. 汽车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参数第二章:发动机原理与结构2.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分类和结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2 教学目标1. 了解发动机的基本原理。
2. 掌握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
2.3 教学内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3. 发动机的结构组成2.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发动机的基本原理2. 发动机的分类和结构组成第三章:汽车传动系统3.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作用,掌握传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3.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3.3 教学内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3.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传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传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四章:汽车制动系统4.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作用,掌握制动系统的组成和原理。
4.2 教学目标1. 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
4.3 教学内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4.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4.5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汽车制动系统的原理2. 汽车制动系统的主要部件第五章:汽车电气系统5.1 课程介绍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电气系统的基本原理和主要部件。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汽车机械基础知识的基本原理;3.理解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和含义;2.汽车机械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构成;3.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应用;4.动手实践。
三、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汽车机械部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汽车机械基础是什么吗?它在汽车维修保养中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2.知识讲解:通过演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汽车机械基础的概念、基本原理和构成。
具体内容包括:汽车发动机、变速器、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等。
(教师对每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进行详细解释和演示)3.案例分析:给学生提供汽车机械故障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并根据所学知识给出修理方法和建议。
4.练习:分组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判断给出的部件是属于哪个系统,并解释其功能和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指导和讲解。
5.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并向学生提问回顾,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内容。
6.拓展:通过配发相关维修保养资料,让学生在家自主学习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并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维修保养操作。
7.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汽车机械基础的实践操作,例如:更换机油、更换火花塞等。
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和展示。
8.课堂延伸:与汽车维修相关的行业进行合作,邀请相关专家到教室进行讲座或参观实习。
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汽车机械基础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利用问答的方式进行课堂测评,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2.通过实践操作考察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评价学生在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练习、小结、拓展、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向学生介绍了汽车机械基础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教案)章节一:汽车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分类。
教学内容:汽车的定义、汽车的发明与发展、汽车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二:发动机原理与结构教学目标:了解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发动机的定义、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发动机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三:汽车传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传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传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四:汽车制动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制动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制动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五:汽车电气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和主要结构。
教学内容:汽车电气系统的定义、作用、主要结构、电气系统的分类。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和视频播放等方式进行教学。
章节六:汽车悬挂系统教学目标:理解汽车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以及常见类型。
教学内容:悬挂系统的功能、重要性、弹簧和减震器的类型、悬挂系统的调整和维护。
教学方法:结合实物展示、模拟图解和实际操作演示进行教学。
章节七:汽车轮胎与车轮教学目标:掌握轮胎的结构、功能和磨损规律,了解车轮的基本知识。
教学内容:轮胎的结构、功能、磨损规律、车轮的构造和轮胎的更换与维护。
教学方法:利用轮胎模型、视频和实操演练进行教学。
章节八:汽车冷却系统教学目标:了解汽车冷却系统的作用、结构和常见冷却液的性质。
教学内容:冷却系统的作用、主要组成部分(如水泵、散热器、冷却液)、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通过图解、视频和冷却系统模型进行教学。
章节九:汽车燃油系统教学目标:认识汽车燃油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工作原理。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教学时数按学期分配(学时)大纲/ 课程标准理论讲授本课程总时数70已完成学时数36教材汽车机械基础本学期学时数34本学期学时分配本学期教学周数17参考教材本课程周学时数 2本课程学期学时数34课程该课程第一学期已经讲到第六章,本学期还剩4章内容,预备周对第六章进行复习,教学周正式开始讲授新课。
其中讲授28课堂作业 2实验考试 2测验实训机动 4一体化必要说明本学期第六周和第十一周放长假,充占课时,第十章的学习以了解为主。
剩余学时小计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1 周第1次拉伸与压缩 2 重点:内力及轴力难点:截面法求内力第2次第3次第4次第2 周第1次剪切与挤压 2 重点:剪切强度的计算及挤压强度的计算难点:挤压面、挤压应力和挤压强度条件第2次第3次第4次第3 周第1次扭转 2 重点:计算扭矩并绘制扭矩图难点:扭矩图第2次第3次第4次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4 周第1次直梁的弯曲 2 重点:剪切强度的计算及挤压强度的计算难点:挤压面、挤压应力和挤压强度条件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 周第1次轴 2 重点:轴的功用、材料及类型常用轴的结构特点及要求难点:轴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方法第2次第3次第4次第6 周第1次滚动轴承重点:轴承的作用、结构类型、代号难点:轴承代号的识别第2次第3次第学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7 周第1次滑动轴承 2 重点:滑动轴承的组成、结构及特点滑动轴承的润滑及密封难点:滑动轴承的调整、维护第2次第3次第4次1、第8 周第1次联轴器与离合器 2 重点:离合器的类型、特点和结构联轴器的类型、特点和结构难点:离合器在汽车上的应用第2次第3次第4次第9 周第1次制动器 2 重点:制动器的功用制动器的类型难点:联轴器在汽车上的应用第2次第3次学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10 周第1次键连接 2 重点:键连接的作用和键的类型键的失效形式难点:键的强度校核第2次第3次第4次2、第11 周第1次销连接 2 重点:销的类型销的作用难点:正确选用销连接第2次第3次第4次第12 周第1次螺纹连接 2 重点:螺纹的主要类型与种类普通螺纹的参数选择难点:螺纹的连接的预紧和防松方法第2次第4次学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13 周第1次液压传动的基本知识 2 重点:液压系统的组成液压系统的特点难点: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液压传动的图形符号第2次第3次第4次3、第14 周第1次汽车典型液压转向系统实体案例分析2 重点:汽车转向系统液压回路的工作原理和系统的组成液压泵的图形符号、作用和结构原理液压缸的液压缸的图形符号、作用和结构原理液压控制阀的图形符号、作用和结构原理难点:会分析汽车液压转向系统回路的工作原理第2次第3次第15 周第1次自卸汽车液压系统分析 2 重点:方向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压力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速度控制回路的工作原理难点:自卸汽车液压回路图分析第2次第3次第4次学期授课计划表周次授课日期授课章节(课题)与内容提要理论学时实训实验学时一体化学时重点、难点课堂验收测试项目备注第16 周第1次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实例分析2 重点:气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气压系统的组成及气压原件的作用、结构原理和图例分析气压基本回路难点:分析汽车常用气压传动系统第2次第3次第4次4、第17 周第1次复习和考试 2第2次第3次第4次第18 周第1 次第2 次第3 次第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