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明小公民-课件教学文稿
- 格式:ppt
- 大小:4.66 MB
- 文档页数:26
第25课网络文明小公民第一篇:第25课网络文明小公民第25课网络文明小公民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知识与技能(1)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及出示一些图片了解计算机病毒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知识产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特点。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如何去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绿色上网”。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网络上浏览查找下载信息,那么,我这里有个问题问问大家,你觉得网络上的内容多不多啊?(生:多)但是实际上,在网络上还是有很多不正常的现象的,它会影响我们计算机的正常使用,为了更好的为了我们的网络世界,我们要做好各种预防措施,那如何做到呢?(二)新授1.计算机网络安全①在网络上有哪些不正常现象会影响到我们计算机的使用呢?它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瞧一瞧!②教师简单介绍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人为设计的程序,专门用来感染计算机系统,影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但不会感染人体和其他生物。
计算机病毒在未被人们认识之前,通常是在屏幕上出现不正常的显示画面,硬盘中的数据丢失或在目录中更变文件等等。
计算机病毒的特点:(1)具有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破坏系统的正常启动,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
(举例:CIH病毒、冲击波病毒等)CIH病毒是一种能够破坏计算机系统硬件的恶性病毒。
(2)具有隐藏性。
计算机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3)具有潜伏性。
计算机病毒侵入计算机后它能长期潜伏,待一定的条件满足后才起作用。
(典型病毒:CIH、黑色星期五等)(4)具有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通过修改别的程序,将自己复制进去,从而达到扩散的目的。
《网络文明小公民》讲课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今日我讲课的内容是《网络文明小公民》。
本课教材是 2007 年版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上册的第 18 课。
教材内容主要包含学习“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和“文明上网知识”。
依据教材的编写企图并联合学生的实质以及新课标的要求,我拟订了以下教课目的:【知识目标】:认识计算机病毒的观点及特色,认识计算机病毒的流传门路和防治举措,形成尊敬知识产权,恪守国家的法律法例,文明、安全地使用计算机的意识。
b5E2RGbCAP【能力目标】:培育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经过小组协作学习,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
【感情目标】:经过自我展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
激发学生热爱信息技术的感情。
本课的教课重难点是:计算机病毒的观点和特色,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以及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如安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绿色”上网。
p1EanqFDPw本课采纳主要的教课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建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课纲领明确提出,知识及技能的教授应以达成典型任务为主。
知识不是经过教师教授获取的,而是经过学习者在必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经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取。
进而表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取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取创建情境,指引和帮助学生经过意义建构获取悉识,让学生在乎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建。
所以在教课中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经过讲堂议论、互相合作、实质操作等方式,踊跃主动地学习,培育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注意调理讲堂教课氛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使讲堂洋溢着人文气味。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试试学习法,培育学生自学能力。
DXDiTa9E3d【教课环境和教课准备】本课在网络教室进行,使用多媒体教课控制软件、演示课件、以及《网络文明小公民》专题网站,实现师生沟通。
RTCrpUDGiT【教课过程】依据本课教课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色,联合五年级学生的实质认知水平易生活感情,设计教课流程以下: 5PCzVD7HxA一、讲话导入:我们已经学会了在网络上阅读、查找、下载信息。
《网络文明小公民》优秀教案第一章:网络世界的概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内容:1.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网络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网络的概念。
2. 教师讲解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发展趋势。
3. 学生分组讨论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并展示讨论结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学生了解网络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 学生能够明确表达网络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正确使用网络的建议。
第二章:网络素养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提高网络素养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网络素养的概念。
2. 教师讲解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技巧,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网络素养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运用提高网络素养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章: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2. 违反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后果。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讨论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概念。
2. 教师讲解违反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后果,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1. 学生能准确地描述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基本内容。
2. 学生能够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并能够自觉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秩序。
第四章: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一只熊猫,三炷香,憨态可掬,却是歹毒至极。
2006年底,这个名为“熊猫烧香”的病毒,在近乎一夜之间使数以百万台计算机遭到感染和破坏,该病毒更一举拿下了“2006十大计算机病毒之首”的“桂冠”。
今年1月中旬,熊猫烧香病毒!!!关于计算机病毒我想知道……◆什么是病毒?◆病毒有什么特点?◆病毒是怎样传播的?◆感染病毒后有什么表现和危害?思考•如何保证个人电脑中信息的安全?•计算机病毒感染有哪些常见途径?•你了解的杀毒软件有哪些?•黑客通过什么形式入侵你的电脑?计算机病毒感染的常见途径1. 直接拷贝。
2. 上网时受感染。
a. 用户干涉。
b. 系统漏洞。
安装杀毒软件,并且定时更新。
尽量访问安全性系数高的网站。
定时给系统打补丁。
你了解的杀毒软件有哪些?国内杀毒软件(无先后):360杀毒金山毒霸瑞星江民KV系统KILL东方卫士……黑客黑客:恶意(一般是非法地)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
黑客的入侵手段与防范黑客入侵手段:1. 密码破解。
2. 系统漏洞。
3. 运用木马工具。
防护手段:算机密码尽可能复杂。
定期打补丁。
防火墙、木马专杀工具。
木马:为了偷偷监视他人和盗窃他人信息为目的的恶意程序。
加强自我防范意识随着病毒种类和木马种类的增加,目前有许多病毒和木马日趋融合。
所以对于用户来讲杀毒软件和防火墙都是必要的!而现在许多杀毒软件也带有防火墙,如诺顿套装。
当我们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后,系统究竟安全性如何?我们可以通过软件测试。
如360安全卫士,腾讯电脑管家,百度卫士等。
其它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要做到我们的数据万无一失,即使我们将电脑层层保护起来还是不够的,因为一些突发情况或其他非人为因素也有可能造成数据丢失。
因此,我还要经常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的原则:1. 经常进行备份。
2. 备份之前先杀毒。
3. 备份数据要异地保存。
4. 检测备份文件。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
《网络文明小公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2. 培养学生文明上网、健康上网的良好习惯。
3. 提高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4.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做网络文明的小公民。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利与弊2. 文明上网的基本原则3. 网络道德规范4. 个人信息保护5. 网络成瘾的预防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网络的两面性,提高防范意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网络道德、文明上网等问题进行讨论,培养正确的网络观念。
3.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学会文明上网、安全上网的方法。
4. 经验分享法:邀请家长、老师分享网络文明方面的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教学准备:1. 案例材料及相关文献2. 网络环境模拟设备3. 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器材4. 学生分组名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网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2. 新课导入:讲解文明上网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做到文明上网。
3. 案例分析:分析网络道德规范,让学生了解网络道德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5. 经验分享:邀请家长、老师分享网络文明方面的经验,引导学生互相学习。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网络文明方面的收获,查找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7.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网络文明方面的实践作业,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网络文明。
六、教学内容:1. 网络欺凌的识别与预防2. 网络成瘾的识别与干预3. 网络社交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4. 网络游戏的正面影响与潜在风险5. 网络学习资源的选择与利用七、教学方法:1.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网络欺凌场景,让学生学会识别和预防网络欺凌。
2. 视频教学法: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及干预方法。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网络社交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问题,共同提出解决方案。
《网络文明小公民》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认识网络的两面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上网习惯,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网络的两面性3. 正确的上网习惯4. 网络安全意识5. 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网络的两面性,正确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网络的两面性,正确的上网习惯,网络安全意识,文明上网,抵制不良信息。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网络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的两面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上网经验,互相学习,提高网络素养。
4. 实践活动法: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文明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网络的兴趣。
3. 讲解正确的上网习惯,强调网络安全意识,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危害,提高防范意识。
5.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上网经验,互相学习,提高网络素养。
6. 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网络文明宣传活动,培养学生的网络文明意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时的表现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网络文明宣传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七、教学资源1. 网络文明宣传材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网络安全教育视频:用于播放网络安全相关的案例和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