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第三讲孟子与齐鲁文化.ppt
- 格式:ppt
- 大小:393.00 KB
- 文档页数:6
先秦诸子与地域文化总目录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孔子与齐鲁文化荀子与燕赵、三晋、齐鲁文化老庄与荆楚、中原文化法家与秦齐三晋文化墨子与齐鲁文化、邾娄文化与中原文化名家与三晋文化兵家与齐文化先秦地域文化的总体特征先秦诸子百家概说先秦地域文化的分类先秦地域文化的特征先秦诸子百家及其学说诸子百家的定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诸子百家的由来诸子百家概念《史记²屈原贾生列传》:°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1、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老子、庄子。
3、墨家:墨子。
4、法家:韩非子、李斯。
5、名家:惠施(宋)、公孙龙(赵)。
6、兵家:孙武(春秋齐)、孙膑(战国齐)。
7、纵横家:苏秦(合纵派)、张仪(连横派)。
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故论先秦学术,实可分为阴阳、儒、墨、名、法、道、纵横、杂、农、小说、兵、医十二家也。
±文化与地域关系饮食性格语言曲艺饮食与地域文化贵州人不怕辣、湖南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重庆火锅重庆火锅(毛肚火锅、麻辣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船工纤爱开玩笑。
(2)他们习惯于安逸,勤于修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歌,喜欢舒适。
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但神经衰弱的女人。
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
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随时准备在伸出的拳头落在自己头上之前就翻滚在地,哭爹喊娘。
(3)他们充满了种族的活力,人人都是男子汉,吃饭、工作都是男子汉的风格。
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1939,《中国人²北方与南方》)丽鹃:°妈,你这红烧肉里放八角和花椒了吧?其实我爸说,好吃的红烧肉是不放作料的,就是酱油加糖和黄酒,具体怎么烧我不知道,下次问了我爸告诉你啊!±丽鹃:°妈,今天没买菜啊±婆婆:°买了。
孟子与齐鲁文化王志民2013-5-6 5:43:27 来源:《光明日报》( 2013年05月06日 15 版)孟子生于邹鲁,一生活动主要在齐鲁之地,从齐鲁文化的角度探讨孟子的成长和思想的来源,厘清二者的关系,是以往孟子研究中少有涉及而应深入挖掘的重要课题。
一、孟子与邹鲁之风孟子为战国时期邹国人,邹与鲁毗邻,但文化渊源并不相同。
根据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考定:邹,也做邾,邾娄,是一个东夷土著的小国。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认为其为炎帝神农氏的苗裔,与黄帝后裔的鲁是两支不同文化。
据《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记载:鲁僖公之母称,“邾灭须句”为“蛮夷猾(乱)夏”,是“周祸”。
次年,鲁国“伐邾,取须句,反其君”,则是“礼也”。
可见在鲁人看来邹实为文化上的“异类”。
细检《孟子》及以前的文献,都没有“邹鲁”并称的记载。
这反映出在孟子之前,邹、鲁实际表现为两支不同质的文化。
“邹鲁”并称,最早见于《庄子·天下》篇:“其在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庄子与孟子同时而稍晚,这说明:1.在孟子晚年,所谓“邹鲁之风”已经形成。
这应与孟子一生努力传承创新儒学密不可分。
2.“邹鲁之风”是以崇尚儒学、传习六经的士风为主的,充分展示出儒学故乡的特征。
3.“邹鲁”并称,邹在鲁前,这反映出邹文化在邹鲁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巨大影响力。
前人探求孟子思想渊源,多关注到鲁文化的巨大影响,绝非偶然。
鲁国本为周公封地,是周王朝在东方的文化中心。
春秋时期,鲁秉周礼,有“周礼尽在鲁”之说。
孔子创立儒学,大办教育,更使鲁成为繁盛的文化重心之地。
孔子去世后,“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于孔子冢。
”孔子故乡鲁国,成为儒家发源地和孔门弟子及后学聚居讲学之所。
这对孟子产生了极大的文化吸引力。
同时,孟子为鲁国公族孟孙氏的后裔,与鲁国又有一种血缘的亲情。
孟子葬母于鲁,曾住鲁守丧三年;其为子思门人的弟子,系统接受过儒学教育;孟子一生极崇拜孔子,以孔子继承人自居,以传播孔学为己任,这都反映出鲁文化对孟子的培育和思想上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