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4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听说教学研究——以外研社七下 M3U1 听说课为例摘要】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即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参与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
本文作者以外研社七年级上M3U1 There are thirty students in my class听说教学为例,探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听说教学主题意义一、研究背景《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新课标提出了指向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英语学习活动观是指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等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
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语言技能发展,文化内涵理解,多元思维发展,价值取向判断和学习策略运用。
有效的听说教学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保证。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听说教学依托课程内容,通过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来落实学生的核心素养。
这一观点的提出为整合课程内容、实施深度教学,落实课程总目标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英语教与学效果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
二、教学现状就目前的初中英语听说课堂而言,教师仍然多采用脱离语境的“告知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活动往往割裂了语境,主题,语法结构、意义和运用的联系,主要存在的问题有:(1)教学模式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朱慕菊副司长指出:“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我们基础教育对学生最核心的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关注学生的基本经验,关注科技社会的最新发展,使之具备终身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初一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成为了教师们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情境教学法为基础,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单词和句型,了解西方文化背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对象初一学生,年龄在12-14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但自制力相对较弱。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播放一段英文歌曲,如《Happy》,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说出歌曲中的单词和句型,复习旧知识。
(二)呈现新知(15分钟)1. 创设情境: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展示一张校园地图,包括教室、图书馆、操场等地点。
2. 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地图上的地点,如:“This is our classroom. That is the library. O ver there is the playground.”3. 教授新单词:classroom(教室)、library(图书馆)、playground(操场)等。
4. 教授新句型:Where is...? It is...(在哪里?它在...)(三)巩固练习(15分钟)1. 游戏环节:进行“找朋友”游戏,让学生用所学单词和句型描述自己,如:“I am in the classroom. I like reading books.”2.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设计一个校园地图,并用英语标注地点。
3. 角色扮演:模拟校园生活场景,如上课、借书、运动等,让学生用英语进行对话。
(四)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单词和句型,强调重点。
1682020年19期总第511期ENGLISH ON CAMPUS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活动设计探析文/郑雪秋【摘要】本文概述初中英语的学习活动观,分析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旨在促进教师开展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
本文提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中应整合教材,分析主题要素,设计一系列基于主题语境的学习理解类、应用实践类、迁移创新类等的听说学习活动,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核心素养;初中英语;听说活动【Abstract】By summarizing the concept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activitydesign of a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in the first volume of the eighth grade 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Edition, aiming to promote teachers to carry out the teaching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clas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eachers should integrate teaching materials, analyze the theme elements, and design a series of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earning comprehension, application practice, migration and innov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theme,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in English subject in classroom teaching.【Key words】concept of English learning activities; key competencies;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ctivities【作者简介】郑雪秋,厦门市第三中学校。
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呈现方式设计探究摘要: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关键阶段,其中听说课是一种重要的课型。
在这个阶段,教师除了应明确定位教学目标、精准筛选教学方法外,还应合理选用呈现方式,通过恰当的呈现内容、呈现时机、呈现方法、呈现手段和呈现时长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初中英语;听说课;课堂呈现方式;设计探究引言《义务教育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生应达到的听力能力目标为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能听懂接近自然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
一、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听说课的应用人教版新目标英语课本《Goforit》八年级上册Unit2Howoftendoyouexercise?SectionA部分,,根据教学内容,将其设计成一节听说课。
(二)教学目标(1)学生掌握频率副词的用法,如always,usually,often,sometimes等。
(2)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的方法,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中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
(三)教学步骤Step1:LeadinTask1:Whatdoyouusuallydoonweekends?设计说明:教师询问学生在周末通常做什么,学生在真实情境下思考,回答一些他们通常在周末做的事情,如watchTV,dohomework,goshopping等。
Task2:Seesomepictures.设计说明:教师事先准备好课本内容中出现的活动的图片。
教师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将课本内容中涉及的活动用图片的方式进行展示,对学生没有说到的活动进行补充,如helpwithhouse等,教会学生正确的读音和表达方式。
Step2:ListeningTask3:Listenandfinishactivity1bonthebook.设计说明:听录音并完成书上关于频率副词的听力活动,在导入环节,教师预习即将出现在听力内容中的活动,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对这些单词有一定的敏感度,有助于学生完成听力活动。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35期总第631期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与思考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评一体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得到了落实,教师可以从自身经验出发,优化教学活动设计,明确教学目标。
基于逆向设计原理采用评价方式,结合单元教学案例阐述,进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从而落实英语核心素养。
下文中,将主要针对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进行深入思考,希望以此来提高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初中英语;听说教学设计;思考作者简介:陈燕,江苏省靖江市实验学校。
教—学—评一体化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其中,教学评价是优化教学课堂的关键,可以改善英语教学现状,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对其进行评价,进而达成一致。
在实际教学中,处理好三者之间的矛盾,可以推动初中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
一、英语听说教学的概念听是理解语言的基础能力,运用口语输出观点进行表达,中学英语教学是以听、说英语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听、说作为人类活动基础条件,是学习语言必不可少的手段,语言教学中的听、说实质上是理解所学内容,传递信息。
学生英语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否熟练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听、说语言能力低会影响到读、写发展,阻碍课堂教学开展,由此可见听、说教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指导原则(一)实践性初中英语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在听、说教学活动中明确教学目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教学知识有间接知识、直接知识,是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验证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
实践性原则是在活动中反思、进取,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结合,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统一性“教—学—评”是指对教学过程评价,做到“学”“教”相结合,将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达成统一性原则。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案例写作基础教师具有一定的教学基础理论,一定的写作基础知识,一定的教学教研经验,一定的分析研究能力。
总之,教师具备写作教学案例的基础。
只要教师认真研究,都有可能写出有价值的教学案例。
只要认真地运用教学理论深入分析教学案例,都有可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撰写教学案例与撰写教学论文相比,写成的可能性,写好的可能性,获奖的可能性,发表的可能性,都要大得多。
二、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案例,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多种意义的事件陈述。
它是人们所经历的故事当中的有意截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1摘要:主要阐述了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
通过教师有效运用各种激励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向,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整体提高英语教学效益,努力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发展。
关键词:主动学习;初中英语;英语教学【案例片段】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之中如何发挥英语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体现育人价值?笔者整理了日常英语教学中的一些案例片段并加以分析和思考,旨在寻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片段一:上课之前,我先让学生听一首英文歌曲:happy birthday!然后我就问:what’s the best gift you have everreceived?when did you get it?who gave it to you?片段二: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大家谈谈应该送什么礼物给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庆祝生日,并相互评价,是否合理。
片段三: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学生回家以后,调查家里人的生日:what should i get my father/mother?what about…why don’t you…【教学反思】关于生日礼物,大多数学生都很清楚,但是应该送什么礼物,多数学生没有思考过这一问题,教师有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024年初中英语教学案例(优秀8篇)初中英语教学案例篇一一、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刻板的情态,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其它发展,情态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习,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语言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二、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和协调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四、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评价。
评价可以使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助于反思及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评价或采用测验及非测验形式,平时重视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回答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改进的诚绩,及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某方面进行及时的评价,如有口头评价、等级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等方法,充分发觉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测验以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侧重于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能力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通过评价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第1篇一、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其听说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初中英语听说课作为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成效。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本次教研活动围绕“初中英语听说课主题教学”展开,旨在探讨如何通过主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二、主题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中的应用1. 主题选择主题选择是主题教学的关键环节。
在选择主题时,教师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主题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听说课中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实用价值。
(2)符合教学目标,提高听说能力。
主题应围绕听说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提高听说能力。
(3)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需求。
主题应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主题教学策略(1)情境创设:通过创设真实、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听说能力。
(2)任务驱动:设计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听说活动,提高听说能力。
(3)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主题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听说课中的参与度、合作度、表达准确性等方面,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总结性评价:通过测试、展示等形式,评估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初中英语教师在教授八年级上册Module 1 Unit 1 "My friends"时,选择了“介绍朋友”这一主题进行听说课教学。
2. 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朋友照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教师设计“介绍朋友”的任务,引导学生用英语描述朋友的外貌、性格、爱好等。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共同完成介绍朋友的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第1篇一、引言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在我国的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初中英语听说课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本教研活动以“提高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效果”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优化听说课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教研内容1. 听说课教学现状分析(1)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对听说课的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方面: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英语听说训练;部分学生害怕开口说英语,缺乏自信。
2. 优化听说课教学策略(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创设真实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听说课中有所收获。
(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1)加强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听说课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开展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共同探讨听说课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
3)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关注国内外先进的听说课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改进教材与教具1)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教材:教材内容应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2)制作教具: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物教具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3. 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水平。
(2)开展英语角活动:定期组织英语角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英语的平台。
(3)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三、教研成果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教师对听说课的教学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教学方法得到改进。
◎宋蕾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深入,英语听说能力已成为初中学生必备的重要技能。
然而,目前初中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仍然遇到许多挑战,如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语言输入途径的有限性、语言教学与语境的脱节、大班教学的挑战以及教学评价的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升,也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智慧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智慧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以其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和个性化的课堂诊断,为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智慧课堂的实践运用,教师可以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改进听说课教学,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牢固基础。
本文以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Section B1a~1d的听说课教学为例,从不同角度概述智慧课堂如何支持英语口语课。
1.课前检测评估,实现以学定教运用智慧课堂平台的课前检测功能,教师能够客观地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精确地评估学情。
在Section的教学中,本节课是在Section A讨论电视节目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电影话题,包括电影观点、观影选择及其原因。
此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Sec⁃tion A的词汇、语法、句型。
因此,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在课前对学生进行Section A知识的回顾性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及数据分析,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以确保学生在坚实的基础上顺利展开后续学习。
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借助智慧课堂平台的预学功能,向学生发布了一道基于Section A中2d对话改编的综合填空题。
这道题目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词汇、语法和基本句型掌握情况,以评估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
通过智慧课堂的自动评阅功能,教师能够迅速获得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和每道题的班级得分率。
这些大数据分析为教师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教学参考,使教师能够专注于学生常犯错误和知识点的讲解。
教师与学生快速梳理习题,系统地分类讲解知识点,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和效果。
初中英语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教学设计是“一切从学生出发”,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掌握程度为依据,教师在设计中既要设计教,更要设计学,怎样使学生学得更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是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教案只局限于课堂的“教”,而教学设计所包含的内容更广泛、全面,不仅能使教师明确教什么,怎么教,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对为什么这样教的依据也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研讨中用“教学设计”取代“教案”并不是用新词取代旧词。
而是英语教学与研究进入了更科学、更系统、更关注学习者的“学”的新阶段。
教学设计为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启发、引导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是教学的主体。
教学就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
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参与者,但他们的作用各不相同。
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教师在英语听说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尽量多给学生提供交际的机会,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还应做到因材施教,应考虑到各个学生的不同生活、教育背景、性格特点及智力差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组织不同的活动、提供多种交际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八年级(上)Unit 2 Topic 1 Section A一、教学内容谈论身体各部位不舒适的感觉,并学习提建议的表达方式,从而引出should(not)…这个表示提建议的语言结构二、设计说明本部分功能:谈论身体各部位不舒适的感觉,并学习提建议的表达方式,从而引出should(not)…这个表示提建议的语言结构适合级别:八年级(8grade)课时:一课时(45minutes)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有关健康的英文词汇如:疾病名称、形容精神状态的形容词、健康食物名称、有益于健康的运动或活动、提供建议的词句等。
学生情况: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本课拟以动漫、动画、小品表演等形式展示,并配以丰富的色彩,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学科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听说能力作为英语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初中英语听说课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小结。
二、教研目标1. 深入探讨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培养教师对听说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研内容1.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策略本次教研活动首先对听说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深入探讨。
我们认为,听说课的教学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知能力。
(2)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对英语语篇的解读和鉴赏能力。
(4)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针对以上教学目标,我们提出以下教学策略:(1)注重语音、语调的输入,提高学生的语音感知能力。
(2)创设真实语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3)注重语篇解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篇鉴赏能力。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听说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重点探讨了听说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教学设计建议:(1)课前准备:教师应提前准备相关教材和教学资源,如听力材料、口语练习等。
(2)课堂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导入做好铺垫。
(3)听力训练:教师应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听力材料,通过听写、复述、回答问题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
(4)口语练习: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
(5)课堂小结:教师应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为下一节课做好铺垫。
3. 听说课的教学评价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强调了听说课的教学评价。
以下是一些建议:(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听说课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
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导下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内容摘要】听说能力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听说教学中的活动设计,直接影响着学习者语言学习的体验,文化意识的感悟,多元思维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本文将在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论指导下,以一节初中英语听说课为例,从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活动层次,探讨与分析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教学活动设计。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听说教学;活动一、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提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首次提出了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概念,明确活动是英语学习的基本形式。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是: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课标的教学建议部分也强调:秉持英语学习活动观组织和实施教学。
从课程理念和教学建议可知,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实施英语教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也是实施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部,2022)。
基于上述阐述,教师不仅要明确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内容和实施路径,同时要在英语课堂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并以英语学习活动观为指导组织教学过程,以“活动”来开展课堂教学设计。
二、英语学习活动观的活动层次英语学习活动观有三个活动层次,即学习理解类活动、应用实践类活动和迁移创新类活动,这三个活动层次相互关联、逐层递进,共同为主题意义的探究而服务。
1.学习理解类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等基于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2)。
这一层次的活动更多地指向输入目标,属于浅层次的理解和记忆活动。
其目的主要是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感知与注意,帮助学生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形成新的结构化知识。
1.应用实践类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22)。
该活动层次致力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联结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和新形成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高阶思维活动,实现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的转化。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26期总第622期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摘 要:本文主要聚焦《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提出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开展实践探究。
以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为例,探讨了如何在听说课中具体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念,提出主题意义是教学活动设计的基础,文本解读是教学活动设计顺利进行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观;初中听说教学;主题意义;核心素养作者简介:林智敏,晋江市深沪中学。
一、引言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虽然较为重视语篇类型、语篇知识、文化知识等课程内容要素,但仍停留于表面,较为肤浅;初中英语教学活动的目标仍较多地设定为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未能真正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因此如何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中落实英语学习活动观是值得一线初中英语教师思考的问题。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
秉持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的学习理念,倡导学生围绕真实情境和真实问题,激活已知,参与到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一系列相互关联,循环递进的语言学习和运用活动中。
英语学习活动观这一教学主张的核心是以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由师生共同参与的一系列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活动。
英语学习活动观有助于引导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主动探究意义,进行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英语学习活动,整合旧知,构建新知,并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将知识发展为自身能力,将能力最终转化为自身素养,以达到指向英语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
二、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案例分析本案例的教学内容选自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七年级下册Unit 7 Topic 2 Section B。
本文将主要结合初中英语听说教学的四个环节,阐述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的初中英语听说课的教学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主题意义Look at the activity title “ Job Fair”. Today we are going to have a job fair . I will be the boss, and I'll choose a suitable boy or girl. He/She will be the one who can do something different or who can do something very well.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o show your abilities.本活动为听前活动,主要目的为:一是创设文本Job Fair 的具体语境,引出本课主题意义:学习并学会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并努力培养多种能力;二是引导学生关注本课的最终学习目的,即表达和展示自己的能力,培养多种能力,敢于并善于进行自我推荐,从而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所倡导的用语言做事的理念。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经过学习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的讲座和案例分析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提倡英语教学采用听说法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等几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教法探讨过程和这几天的学习中,使我较深刻地体会到听说法这种教学方法还真能让"教师少教,学生多学"。
一、《英语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听、说的技能要求准确定位教学目标和宏观把握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标》中规定的各级目标,教师要全面了解各学段的目标,以使自己在教学设计中能更好、更准确地把握。
二、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观因素1. 语言知识因素:学生语音、词汇、语言结构、日常交际用语等的掌握情况,都会影响他的听力理解水平。
2. 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指对听力材料中主题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人物、场景等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3. 听力认知策略:听力认知策略包括预测、猜测、判断、推理等。
运用这种策略的主要依据有 : 具体的语境、听者对题材、主题的熟悉程度和文中的逻辑关系。
4. 情感因素:如果带有紧张、焦急、压抑的心理去听 , 他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就处于抑制状态 ,会对听力训练产生畏惧心理思维也变得迟钝 ,相反 , 如果在良好的环境中充满信心 , 轻松愉快、毫无心理压力地去听 , 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听力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1. 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2. 培养学生推导和预测的能力3. 逐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能力四、如何引导学生使用听力策略1.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听力理解的过程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而且还需要在听的过程中激活这些背景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
2. 充分利用文字和图表等信息文字、图表等信息对于学生的听力理解也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听力课文周围所附的图片、文字及听力录像中的画面都能提供理解听力内容的信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充分利用所有的非听觉信息进行利用。
3 .预测听力水平较高的学生在听力进行之前 , 常常根据图片、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常识等来预测听力中的有关内容,做好听力的准备 , 有目的地听。
4. 根据语气和语调推断推断即通过识别说话人的语气、语调、重音等各种不同线索来推断他的真实观点、态度、意图的能力。
五、听说课教学设计分析及实践(一)听力部分的分析和使用1. 听力材料的分析及使用( 1)准确定位主题内容听说课教学设计前要对听力课文进行研究和分析。
教师要搞清楚本听力语料的主题内容及所承载的重点语言知识,分析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
( 2)准确定位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听力课文的另一个目的是定位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篇听力语料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确定不只是根据听力语料确定,而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认知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师不能绕着难点走,学生只有在一个学段中突破一些听力难点,学生的听能才有所发展。
2. 教材中任务活动的分析和有效使用各个版本教材都围绕听力课文设计了各种练习任务,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大量可用的练习活动资源。
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分析和选择性地使用这些练习。
(二)听说课教学目标设计听说课的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是成功教学的保障。
教学目标制定要明确、具体、全面。
听说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要有听力理解技能提高目标、语言知识感知、学习、运用目标、主题口语能力提高目标。
同时要兼顾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的渗透。
(三)听力材料中的生词处理认知生词应该是听力之前的准备活动之一,目的是要帮助学生扫除一些听力障碍。
需要注意:1. 对生词要进行分析,分层次处理。
不提倡在听力活动前将所有生词都挑出来进行认知。
这样做,能使学生在听力活动中精神更集中。
2. 根据学生情况如果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猜出来的词,听前就不要处理这个生词,作为训练学生猜词能力的练习材料,同时使听力材料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3. 重点生词的操练和运用应放在听力活动之后进行。
(四)听说课的时间分配设计一节课的时间极其宝贵、有限。
教学设计中每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与使用效率是值得教师重视的。
教师对各个环节时间的设计和把握是教学技能的一个方面。
为提高时间的把握能力,课前周密的思考、严密、合理的对各个环节所需时间做出设计。
听说课中时间分配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前松后紧和分不清楚重点与非重点内容(五)听前活动设计1. 听前活动的目的:听前活动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听力状态,为更好地听做各方面的准备。
内容包括让学生明确听力学习的目标任务,对听力材料的内容引起注意,提起兴趣,以最佳状态进入听力活动。
准确把握听前活动的设计,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满足听力准备的需求。
2. 听前活动设计需要注意:1 )听前活动设计不应包括词汇扩展听前活动的目的是为听力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扫清会对听力理解产生障碍的词汇及必要的背景知识准备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这项准备工作只是要学生认知生词即可,词汇的扩展学习应放在听力理解之后,这样能使教学层次清楚,又重点突出。
2 )听前活动内容设计要融入对新语言知识的感知通过听前活动使学生感知听力课文中出现的新语言知识如核心词汇句型,这样不仅能降低听力理解的难度,还能增加新知识学习的层次与复现率,使学习过程更系统、更扎实。
3. 听前活动所占时间不宜过长,且内容紧扣听力材料。
(六)听中活动设计1. 听中活动的目的:听中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承载的信息和感知新语言结构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需求,创造有效的听力理解环节教学活动设计。
2. 听中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1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教学设计要遵循的原则。
教师要根据听力内容的需要,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发展需要设计听力活动。
让学生按要求完成某种任务,如做笔记、填写表格、写摘要、进行实际操作。
2 )教师要充分发挥多种媒体功能。
把声音与图画或实物等配合帮助学生理解听力材料的内容。
可减低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
3. 听中可采取的教学方法1 )泛听、精听相结合泛听和精听相结合是提高听力水平的重要措施。
泛听就是听懂语料的主旨即可。
精听是要听懂更多的细节。
目的是训练听的基本功,通过听掌握部分常用词和常用句型。
对于短的段落,要求学生能听懂每个句子,并能重复其中的重点句。
对于长的听力语料采取精听其中一部分,要做到量小质高,理解语句间的逻辑关系。
同时培养学生用地道的口语表达的能力。
2 )引导学生重视面对面谈话中听的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面对面的交流,教师要使用多种方法随时检查他们听的结果,提高学生的精神集中度,如教师布置完某一任务时,反问学生: What did I ask you to do ? 等等。
在学生之间开展活动时教师也要强调倾听别人说话的重要性。
4. 听中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1 )听力理解活动要充分在教学设计中有些教师要注重学生听力理解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听力和口语能力的提高上。
不能机械地完成教材中设置的听力活动,应对听力活动的难易程度是否适宜自己的学生,是否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听力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
2 )避免先看录音原文,再听录音3 )不要一边听一边看听力原文5. 提高设计听力活动的水平1 )提高根据不同听力层次的需要设计问题的水平根据听力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是常用的听力理解活动。
作为第一遍听力,学生是初次接触听力材料,得到的应该是主旨大意,因此问题设计最好是泛泛的,有一定的概括性的,学生根据所听到的信息从不同侧面可以回答出一些内容。
如果第一遍听力问题设计进入细节,学生的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细节问题上,而不关注听力语料的主旨大意,不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听力能力。
2 )设计有效性活动的水平听力活动的有效性是活动设计的关键。
教师要边设计,边思考所设计的活动是否能最有效地检测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七)听后活动设计1. 听后活动的目的1 )评价和反思听力技能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2 )培养就相关主题内容的口头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感知和操练所学语言知识并在一定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形成新的输出能力;进一步感知、模仿纯正英语的语音、语调。
2. 听后活动形式听后活动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活动内容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完成任务。
做到形式多样,力求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 )听读训练听后跟读,模仿,朗读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模仿录音者的语音语调,提高对英语语音、语调的感悟力和用正确语音语调进行口语输出的能力。
2 )新语言知识的进一步感知和操练听录音,要求学生将带有重点语言结构的句子记录下来,总结这种语言结构的规律,口、笔头操练相结合,使学生能基本掌握新语言结构的用法。
3 )巩固和扩展主题内容的表达能力这方面的活动包括听后复述;概述所听内容;将对话形式的听力课文对话变成小短文;学生做角色表演;听后就主题内容开展小组讨论等。
4 )开展自我评价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活动,以发现学生听力方面的进步和问题,使学生知道在今后的听力中应注重哪些方面;为教师的听力教学设计的改进提供方向和依据。
3. 听后活动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 )语言结构操练应尽量做到全员参与主题性口语输出能力是建立在对相关词汇及句式的掌握上。
词汇和句式要做到能上口,必须要经历一个操练的过程。
这些基础内容应是每个学生都要掌握的。
2 )语言知识训练形式要重语言交际教师的课上训练形式要侧重于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
笔头练习活动要与口头活动结合起来。
但是有些教师设计的听后活动都是笔头活动,这就不符合听说课的原则,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要发展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只靠“笔头活动”是不能实现的。
要靠听说读写多种活动来逐步培养的。
3 )语言交际活动设计要符合真实交际任务的需要很多教师能够就听力主题设计口语交际活动,但是到了听后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还出让全体学生看着黑板上的词汇、句型,这样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没有这些支撑无法开展口语交际活动。
然而课程总目标是要学生在今后的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中成功地进行交际,教师要尽量鼓励中等以上的学生不看黑板,进行口头交流,以真正提高他们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八)听说课作业设计学生听能的提高只靠课上有限的时间是不够的。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种作业形式和监控方法,使学生能够在课下进行听说练习。
教师可以就听力留作业:跟读录音、做部分听写等。
教师还要拓展作业的范围,使学生能接触更广泛、更丰富的听力语料。
如电视、电影、讲座、采访、歌曲、故事、讲笑话。
这些听力材料都可以用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力技能 , 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
光盘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声音 , 而且还可以提供帮助学生理解说话人所在的场景 , 说话人的动作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