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分辨率及标准帧率
- 格式:doc
- 大小:334.00 KB
- 文档页数:4
游戏性能指标说明游戏的性能指标是评估游戏性能的重要标准,它对于游戏的流畅度、画质、音效、操作响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游戏性能指标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帧率(FPS)帧率是指屏幕上每秒显示的图像帧数。
帧率越高,游戏画面的流畅度就越高。
通常情况下,60帧每秒(FPS)被认为是最低标准,能提供平滑的游戏体验。
对于一些高品质的游戏,甚至要求更高的帧率,如90FPS或以上。
帧率受到CPU和GPU的性能影响,过低的帧率将导致游戏卡顿、延迟等问题。
二、延迟(Input Lag)延迟是指在玩家操作输入后,到游戏中对应操作的反应时间。
延迟越低,游戏的操作响应就越快。
延迟由多个因素决定,包括信号传输、显示屏响应、硬件的处理速度等。
较高的延迟会导致操作和游戏画面的不同步,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
三、分辨率(Resolution)分辨率指的是屏幕上可显示的像素数量。
分辨率越高,游戏画面的细节和清晰度就越好。
常见的分辨率包括720p(1280x720像素)、1080p (1920x1080像素)和4K(3840x2160像素)。
分辨率要求更高的游戏需要更强大的显卡性能来进行图像处理。
四、画质(Graphics Quality)画质主要涉及光影、贴图、细节等方面。
高画质游戏拥有更真实的场景、更精细的纹理和更逼真的光影效果,提供更沉浸式的游戏体验。
画质受到显卡性能和游戏优化程度的影响,较低的画质可能使游戏画面模糊、色彩失真等。
五、音效(Audio)音效对于游戏的营造氛围和增加游戏乐趣起到重要作用。
游戏音效需要清晰、逼真地再现游戏中的声音,包括背景音乐、环境音效和角色音效等。
好的音效需要有好的音箱或耳机来进行播放,并需要优化游戏程序来提供最佳的音效效果。
六、稳定性(Stability)稳定性是指游戏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崩溃、卡顿等问题,保持流畅运行的能力。
稳定性主要受到游戏程序的质量和硬件设备的支持程度影响。
稳定的游戏可以避免因意外中断而导致的游戏数据损失和游戏体验中断。
VCD、DVD硬碟的帧率、制式、分辨率VCD、DVD常见有2种制式(PAL制式与NTSC制式)的区别,不同制式的碟片的帧率、分辨率不一样。
标准PAL 制式帧率25标准NTSC制式帧率29.97其中SVCD在国内以前有超级VCD之类的称呼,现在的VCD机器也都能直接支持,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一律称为VCD,但不常见。
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分辨率其实都不符合4:3或者16:9的比例。
但我们在日常应用中,普通电视机/普屏显示器是4:3比例,国内的电视剧也多为这个比例。
宽屏电影的画面比例常为16:9,因此,在转换VCD、DVD影片的时候,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否则转换出来的影片画面是变形的。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VCD、DVD规范都出现于模拟电视流行的时代,这种分辨率与模拟电视信号的特点有关。
有兴趣的请自己上百度搜索相关知识。
国内的VCD碟多是PAL制式,画面比例为4:3,即使上下有黑边,那种黑边也多是已经压制进视频文件的,因此,实际转换的时候,只要按照VCD原始分辨率保存即可,如PAL制就输入352×288,NTSC制就输入352×240,这样可以省去对画面比例重取样的过程。
现在电脑上的播放器多能自动识别PAL制VCD常见的352×288分辨率,在播放时会自动拉伸至4:3画面比例。
很多网上的电视剧,RMVB格式的,分辨率为352×288就是这个原因。
但如果是用于MP4播放器等便携式设备,此类设备常见分辨率为320×240,且很多MP4设备不能支持高于此分辨率的视频文件,就需要手动指定分辨率。
这样画面刚好就是4:3比例,也能在此类设备上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PDA/智能手机等设备对分辨率要求不严格,即使画面分辨率大于320×240,也可在播放时自动调整为最佳画面大小。
但播放效果方面,依然是最佳分辨率的视频文件效果最好。
例如,多数PDA设备的液晶屏分辨率为320×240,你固然可以播放352×288分辨率的视频文件,但实际画面效果可能比不上320×240的视频文件。
混淆的概念:SIF与CIF、4CIF与D1
在目前国内监控行业中,涉及视频采集卡、压缩卡、硬盘录像机(DVR)等产品时,经常会遇到诸如SIF、CIF、4CIF、D1等等分辨率标准名词。
而在实际上,由于安防行业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业内很多名词多来源于其它行业的标准,因此CIF、SIF、D1等几个词不但来源不同,甚至连名词本身都已经被讹以传讹而相互混淆,令人一头雾水。
若追溯源头来看,安防视频监控行业源于闭路电视(CCTV),因此标准一直沿用的是电视行业的SIF系列标准和录像机行业的D1标准,而在国内安防业内,SIF被讹以传讹成了CIF,D1也经常与4CIF、4SIF等概念混淆。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采用CIF和D1做为关键字去搜索
二、SIF
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在1992年推出的MPEG-1标准中首次定义了SIF(Source Input Format,源输入格式), SIF是一种用于数字视频的存储和传输的视频格式,常用于VCD (MPEG-1视频编码)、DVD(MPEG-2的视频编码)和某些视频会议系统中。
由于SIF系列标准主要应用电视行业,因此SIF标准格式分为SIF-525(NTSC制式)和SIF-625(PAL制式和SECAM制式)两种:
Sony(索尼)公司
1. Sony DVR-1000
2. Sony DVR-2000
3. Sony DVR-2100
Sony VTR D1 DVR-2000
Sony VTR D1 DVR-2100
Bosch BTS D1 VTR DCR500
在当时,由于D1采用非压缩复合视频占用的带宽过大,因此后续很快就推出了D2系统。
AMPEX DCT-1700D D1-601 VCR。
【绘声绘影新手必学】画质、码率、帧数、分辨率、体积的基础编码知识很多新手对这方面的概念都比较模糊,这是我在绘声绘影吧精品贴整理出来的,当然也加入一些自己的内容,在排版上也更加直观一些。
原文链接/p/1636481831?see_lz=1只要认真看完,基本就对这方面有个全面基础的了解了。
什么是视频编码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衡量文件体积大小的关键参数,表示每秒钟多少KB的参数。
观察会发现他的单位是Kbps,其实Kbps是Kbit/s的意思,8Kbit/s=1KB/s。
也就是说800Kbps意思就是每秒视频就要占用100KB磁盘空间(当然这里没有加上音频所占的体积)。
上面举例只是让你对视频编码率(以下简称为:码率)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其实不用自己算,WisMencoder都已经帮你算好了,就在软件的右下角显示了当前配置每小时和每分钟所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
(只是理论值,实际压缩后的编码率可能有一定误差)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压缩同一个视频,视频编码率越大,文件体积越大。
和画质的关系:文件体积大了,价值何在?可以认为:视频编码率越大,画质越好,马赛克越少。
什么是帧数?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由一张张的图片组成的,播放电影时,一张张画面快速连续的出现。
这里其中的每张画面称之为“帧”。
帧数在WisMencoder的单位其实是fps,即全称应为每秒的帧数。
也就是每秒含有多少张画面。
显然,每秒含有的画面数越多,则画面显得越连续,越少,则画面越“卡”。
和画质的关系:帧数也与画质有关!在同一视频,同一码率的情况下,帧数越大,则画质越不好。
尤其是运动的画面。
因为每张画面会分担每秒有限的文件体积,如果画面越多,那么每张画面所能表现的内容就越有限。
什么是画面大小?这里的画面大小,单位是像素,而不是英寸和厘米。
这要弄清楚。
画面大小也称为分辨率。
每个像素就是一个点,640x480就表示该视频的每张画面是由宽640点,高480点组成的。
现在相机所说的像素也是这个概念,只不过相机所说的像素是宽和高的乘积值。
VCD、DVD硬碟的帧率、制式、分辨率VCD、DVD常见有2种制式(PAL制式与NTSC制式)的区别,不同制式的碟片的帧率、分辨率不一样。
标准PAL 制式帧率25标准NTSC制式帧率29.97其中SVCD在国内以前有超级VCD之类的称呼,现在的VCD机器也都能直接支持,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一律称为VCD,但不常见。
稍微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分辨率其实都不符合4:3或者16:9的比例。
但我们在日常应用中,普通电视机/普屏显示器是4:3比例,国内的电视剧也多为这个比例。
宽屏电影的画面比例常为16:9,因此,在转换VCD、DVD影片的时候,就必须选择合适的分辨率。
否则转换出来的影片画面是变形的。
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VCD、DVD规范都出现于模拟电视流行的时代,这种分辨率与模拟电视信号的特点有关。
有兴趣的请自己上百度搜索相关知识。
国内的VCD碟多是PAL制式,画面比例为4:3,即使上下有黑边,那种黑边也多是已经压制进视频文件的,因此,实际转换的时候,只要按照VCD原始分辨率保存即可,如PAL制就输入352×288,NTSC制就输入352×240,这样可以省去对画面比例重取样的过程。
现在电脑上的播放器多能自动识别PAL制VCD常见的352×288分辨率,在播放时会自动拉伸至4:3画面比例。
很多网上的电视剧,RMVB格式的,分辨率为352×288就是这个原因。
但如果是用于MP4播放器等便携式设备,此类设备常见分辨率为320×240,且很多MP4设备不能支持高于此分辨率的视频文件,就需要手动指定分辨率。
这样画面刚好就是4:3比例,也能在此类设备上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PDA/智能手机等设备对分辨率要求不严格,即使画面分辨率大于320×240,也可在播放时自动调整为最佳画面大小。
但播放效果方面,依然是最佳分辨率的视频文件效果最好。
例如,多数PDA设备的液晶屏分辨率为320×240,你固然可以播放352×288分辨率的视频文件,但实际画面效果可能比不上320×240的视频文件。
视频拍摄标准
视频拍摄标准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视频拍摄标准供参考:
1. 分辨率:常见的视频分辨率有720p、1080p、4K等,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取决于最终使用平台和观众的需求。
2. 帧率:常见的视频帧率有24fps、30fps、60fps等,较低的帧率会更适合电影或者艺术类视频,较高的帧率则适合于体育或者动作场景。
3. 焦点和曝光:确保视频中的主体清晰可见,并避免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4. 颜色校正和白平衡:通过校准摄像机的色彩设置和白平衡,确保视频的颜色准确且自然。
5. 稳定性:使用稳定器、三脚架或其他稳定设备来避免因为抖动而导致的影像模糊。
6. 音频质量:确保录音质量清晰、没有噪音,并与视频画面相匹配。
7. 剪辑和后期制作:根据需要进行剪辑、颜色分级、特效添加等后期制作步骤。
8. 文件格式和存储:选择适合最终用途的视频文件格式,并选
择合适的存储介质或云存储方式。
这些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的拍摄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最重要的是,始终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观众需求来制定拍摄标准,并保持专业水平。
16mm电影胶片标准16mm电影胶片是一种电影摄影所使用的胶片规格,它的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共同制定的。
16mm胶片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画面尺寸:16mm胶片的画面尺寸为9x12.5mm,与35mm胶片相比,画面尺寸较小。
这种尺寸的胶片在拍摄时可以提供较宽广的视角,并且可以减少拍摄时的光线需求和胶片消耗,从而降低了拍摄成本。
2.帧速率:16mm胶片的标准帧速率为24帧/秒。
这种帧速率可以保证拍摄到的画面流畅自然,并且可以提供较好的画面质量。
此外,24帧/秒的帧速率还可以方便地进行慢动作和快动作拍摄。
3.分辨率:16mm胶片的分辨率相对较低,分辨率为400线。
这种分辨率可以满足一般电影拍摄的需求,但是在高清晰度拍摄方面可能会有所不足。
4.色彩深度:16mm胶片的色彩深度一般为单层乳剂,最大密度为1.4。
这种色彩深度可以提供较好的色彩还原和层次感,但是与35mm 胶片相比,可能会有一定的差距。
5.感光度:16mm胶片的感光度一般为50ASA。
这种感光度可以适应不同的拍摄环境,但是在低光环境下可能会需要增加曝光时间或者使用辅助设备。
6.胶片类型:16mm胶片有黑白、彩色负片和正片等多种类型。
这些不同类型的胶片可以满足不同拍摄需求,例如黑白胶片可以提供经典的黑白影像效果,彩色负片可以提供较好的色彩还原,而正片则可以直接进行放映。
7.胶片格式:16mm胶片有标准16mm和超级16mm两种格式,标准16mm胶片的画面高度为9毫米,而超级16mm胶片的画面高度为12毫米。
超级16mm格式可以提供更大的画面尺寸和更好的画面质量,但是需要使用特殊的摄影机和放映设备。
8.压缩率:16mm胶片的压缩率为2:1,即每两帧画面共享一个胶片颗粒。
这种压缩率可以减少胶片的长度和存储空间,但是可能会对画面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16mm电影胶片还有一些其他的标准和规范,例如摄影机的操作和使用、胶片的存储和处理、放映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分辨率、帧率、宽⾼⽐、像素宽⾼⽐等视频参数的概念和区别现在的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的最多的是两种。
所谓制式,就是指电视传送画⾯时所采⽤的技术标准。
1:PAL制式,采⽤这种制式的国家有中国,英国等⼀些欧洲国家。
2:NTSC制式,采⽤这种制式的国家有⽇本,加拿⼤,美国等。
关于制式的详细知识百度百科已经很完善,我这⾥就不过多介绍了,不了解的同学必须先去学习⼀下。
分辨率:⼤家都知道,不管是电视屏幕还是电脑屏幕,都是由⼀个个的像素点组成的,在电脑上,每个像素点都是正⽅形的,但是在电视上,像素点却是矩形的(为什么是矩形后⾯说)。
横向的像素点数量×纵向的像素点数量就是这个屏幕的分辨率。
⽐如1024×768就是指这个屏幕横向有1024个像素点,纵向有768个像素点,但是这⾥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分辨率是有标准的,但是单个像素点的⼤⼩是没有标准的。
举个例⼦,有的笔记本屏幕是14⼨的,但是分辨率却⽐其他15、16⼨的还要⼤。
有的⼿机屏幕尺⼨很⼩,但是分辨率却很⼤,苹果的产品不就喜欢这么⼲么。
所以分辨率只是决定画⾯的精细程度(内容能被缩放到何种程度),并不能决定屏幕的⼤⼩,除⾮这个单个的像素点的⼤⼩是⼀定的。
屏幕过⼩,分辨率过⼤的直接后果就是内容显⽰的⾮常⾮常⼩,字体甚⾄⼩到看不清楚,⽐如⽤IPHONE的safari在不缩放的情况下直接打开新浪⾸页。
所以分辨率并不是越⼤越好的,还要根据实际的屏幕尺⼨来决定。
屏幕宽⾼⽐(画⾯宽⾼⽐)与像素宽⾼⽐:看到1024×768,⼤家肯定⾸先就想到这个屏幕的宽⾼⽐是4:3,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这种情况只建⽴在像素点是正⽅形的前提下,也就是在计算机的显⽰器下确实是4:3。
正⽅形的宽⾼⽐是1:1,所以1024×1 : 768×1还是4:3≈1.33。
但是在电视上,像素⽐不再是1:1,⽐如PAL制式的电视像素⽐是1.06,那么1024×768的实际宽⾼⽐在电视上就是1024×1.06 : 768×1≈1.41。
电脑标准分辨率电脑标准分辨率是指显示器能够显示的像素数量,通常以横向像素数乘以纵向像素数来表示。
在选择电脑显示器或设置电脑显示分辨率时,了解标准分辨率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脑标准分辨率的相关知识,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电脑标准分辨率的概念。
电脑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是指其最佳显示分辨率,通常以水平像素数乘以垂直像素数表示。
常见的标准分辨率包括1920×1080(也称为1080p)、2560×1440(2K)、3840×2160(4K)等。
这些标准分辨率决定了显示器的清晰度和显示效果,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有不同的选择。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电脑标准分辨率的影响。
标准分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显示效果和清晰度。
一般来说,分辨率越高,显示效果越清晰,细节表现也更出色。
而分辨率较低的显示器可能会出现模糊、失真等情况,影响用户的视觉体验。
因此,在选择电脑显示器时,要根据实际需求和预算考虑,选择适合的标准分辨率。
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电脑标准分辨率对性能的要求。
高分辨率的显示器通常需要更高的显卡性能来驱动,以保证流畅的显示效果。
因此,在购买高分辨率显示器时,也需要考虑到显卡的性能是否足够强大。
同时,高分辨率也会占用更多的系统资源,对电脑的性能要求也更高。
因此,在使用高分辨率显示器时,要确保电脑的硬件配置足够强大,以免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
最后,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设置电脑标准分辨率。
在使用电脑时,可以通过系统设置或显卡驱动程序来调整显示器的分辨率。
一般来说,系统会根据显示器的型号和连接方式自动识别最佳分辨率,用户也可以根据需要手动进行调整。
在设置分辨率时,要选择适合显示器的标准分辨率,以获得最佳的显示效果。
同时,也要考虑到电脑硬件性能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分辨率来平衡清晰度和性能。
总的来说,电脑标准分辨率是影响显示效果和性能的重要因素。
了解标准分辨率的概念和影响,选择适合的显示器和分辨率设置,可以帮助用户获得更好的视觉体验。
像素其实所有的画面都是由一个个的小点组成的,这一个个的小点就称之为像素。
一块方形的屏幕横向有多少个点,竖向有多少个点,相乘之后的数值就是这块屏幕的像素(数码相机的像素也是这么乘积出来的)。
分辨率概念我们常说的视频多少乘多少,严格来说不是分辨率,而是视频的高/宽像素值。
分辨率是用于度量图像内数据量多少的一个参数,通常表示成ppi(每英寸像素Pixel per inch)那个视频的320X180是指它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有效像素,窗口小时ppi值较高,看起来清晰;窗口放大时,由于没有那么多有效像素填充窗口,有效像素ppi值下降,就模糊了。
(放大时有效像素间的距离拉大,而显卡会把这些空隙填满,也就是插值,插值所用的像素是根据上下左右的有效像素“猜”出来的“假像素”,没有原视频信息)习惯上我们说的分辨率是指图像的高/宽像素值,严格意义上的分辨率是指单位长度内的有效像素值ppi。
差别就在这里。
图像的高/宽像素值的确和尺寸无关,但单位长度内的有效像素值ppi和尺寸就有关了,显然尺寸越大ppi越小。
分辨率比而所谓的4:3、16:9、16:10、21:9这些比值其实就是分辨率中横向像素与竖向像素的比值。
4:3是我们最初所用的分辨率尺寸比,以前的电脑屏幕几乎都是4:3;随后宽屏显示器出现,16:10开始流行,比较常见的分辨率有1280×800像素。
手机、pc分辨率和图形、视频分辨率没有制约关系大小相同,分辨率越高的图形越清晰不同分辨率的图像的差别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计算机中的信息都是二进制的0和1来表示,其中每一个0或1被称作一个位,用小写b表示,即bit(位);大写B表示byte,即字节,一个字节=八个位,即1B=8b;前面的大写K 表示千的意思,即千个位(Kb)或千个字节(KB)。
表示文件的大小单位,一般都使用字节(KB)来表示文件的大小。
Kbps:首先要了解的是,ps指的是/s,即每秒。
视频码率,帧率和分辨率到底哪一个影响电影的清晰度码率:影响体积,与体积成正比:码率越大,体积越大;码率越小,体积越小。
码率就是数据传输时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位数,一般我们用的单位是kbps即千位每秒。
也就是取样率,单位时间内取样率越大,精度就越高,处理出来的文件就越接近原始文件,但是文件体积与取样率是成正比的,所以几乎所有的编码格式重视的都是如何用最低的码率达到最少的失真,围绕这个核心衍生出来cbr (固定码率)与vbr(可变码率),“码率”就是失真度,码率越高越清晰,反之则画面粗糙而多马赛克帧率:影响画面流畅度,与画面流畅度成正比:帧率越大,画面越流畅;帧率越小,画面越有跳动感。
如果码率为变量,则帧率也会影响体积,帧率越高,每秒钟经过的画面越多,需要的码率也越高,体积也越大。
帧率就是在1秒钟时间里传输的图片的帧数,也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几次,分辨率:影响图像大小,与图像大小成正比:分辨率越高,图像越大;分辨率越低,图像越小。
清晰度在码率一定的情况下,分辨率与清晰度成反比关系:分辨率越高,图像越不清晰,分辨率越低,图像越清晰。
在分辨率一定的情况下,码率与清晰度成正比关系,码率越高,图像越清晰;码率越低,图像越不清晰。
带宽、帧率例如在ADSL线路上传输图像,上行带宽只有512Kbps,但要传输4路CIF 分辨率的图像。
按照常规,CIF分辨率建议码率是512Kbps,那么照此计算就只能传一路,降低码率势必会影响图像质量。
那么为了确保图像质量,就必须降低帧率,这样一来,即便降低码率也不会影响图像质量,但在图像的连贯性上会有影响。
H.264H.264是在MPEG-4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其编解码流程主要包括5个部分:帧间和帧内预测(Estimation)、变换(Transform)和反变换、量化(Quantization)和反量化、环路滤波(Loop Filter)、熵编码(Entropy Coding)。
常用视频标准尺寸和码率-互联网类关键信息项1、视频标准尺寸:包括但不限于 1920×1080、1280×720、720×480 等。
2、码率类型:固定码率(CBR)、可变码率(VBR)。
3、应用场景:如在线视频播放、视频会议、短视频平台等。
4、帧率:常见的帧率有 24fps、30fps、60fps 等。
11 引言本协议旨在明确互联网领域中常用视频的标准尺寸和码率相关规范,以确保视频在网络传播中的质量和流畅性。
111 视频标准尺寸1111 1920×1080 尺寸,通常被称为全高清(Full HD),适用于高清电影、电视剧、大型在线视频平台的主流内容等。
其画面清晰,细节丰富,能够提供出色的视觉体验。
1112 1280×720 尺寸,被称为高清(HD),常见于在线视频、网络直播以及一些对画质要求较高的短视频。
1113 720×480 尺寸,属于标清(SD),在一些早期的网络视频和对画质要求不高的场景中仍有应用。
112 码率类型1121 固定码率(CBR):在整个视频编码过程中,码率保持恒定。
这种方式易于控制文件大小和带宽使用,但在画面复杂度变化较大时,可能导致画质在某些部分不够理想。
1122 可变码率(VBR):根据视频画面的复杂度动态调整码率。
在画面简单时降低码率,节省带宽;在画面复杂时提高码率,保证画质。
通常能够在一定的平均码率下提供更好的画质,但可能会导致带宽波动。
113 应用场景1131 在线视频播放:对于大型视频平台,如主流的影视网站,通常会根据用户的网络条件和设备性能,提供多种标准尺寸和码率的视频选择,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1132 视频会议:为了保证实时通信的流畅性和清晰度,通常会采用较低的标准尺寸和码率,如 720p 及以下,并采用优化的编码方式以降低延迟。
1133 短视频平台:由于短视频内容的时长较短且用户浏览速度快,通常会采用适合移动端的标准尺寸,如 1080p 或 720p,码率也会根据平台的要求和网络环境进行优化。
混淆的概念:SIF与CIF、4CIF与D1
在目前国内监控行业中,涉及视频采集卡、压缩卡、硬盘录像机(DVR)等产品时,经常会遇到诸如SIF、CIF、4CIF、D1等等分辨率标准名词。
而在实际上,由于安防行业缺乏行业规范和标准,业内很多名词多来源于其它行业的标准,因此CIF、SIF、D1等几个词不但来源不同,甚至连名词本身都已经被讹以传讹而相互混淆,令人一头雾水。
若追溯源头来看,安防视频监控行业源于闭路电视(CCTV),因此标准一直沿用的是电视行业的SIF系列标准和录像机行业的D1标准,而在国内安防业内,SIF被讹以传讹成了CIF,D1也经常与4CIF、4SIF等概念混淆。
一个典型的现象是,采用CIF和D1做为关键字去搜索
二、SIF
动态图像专家组(MPEG)在1992年推出的MPEG-1标准中首次定义了SIF(Source Input Format,源输入格式),SIF是一种用于数字视频的存储和传输的视频格式,常用于VCD (MPEG-1视频编码)、DVD(MPEG-2的视频编码)和某些视频会议系统中。
由于SIF系列标准主要应用电视行业,因此SIF标准格式分为SIF-525(NTSC制式)和SIF-625(PAL制式和SECAM制式)两种:
•Sony(索尼)公司
1.Sony DVR-1000
2.Sony DVR-2000
3.Sony DVR-2100
Sony VTR D1DVR-2000
Sony VTR D1DVR-2100。
常用的标准屏幕分辨率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手机屏幕分辨率。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手机屏幕分辨率有720p、1080p、2K和4K等。
其中,720p是指分辨率为1280x720像素,1080p是指分辨率为1920x1080像素,2K是指2560x1440像素,4K是指3840x2160像素。
随着手机屏幕的不断升级,1080p已经成为了普及标准,而2K和4K屏幕则多出现在高端旗舰机型上。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1080p的手机屏幕分辨率已经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对于追求更高清观影体验的用户来说,2K和4K屏幕则是更好的选择。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平板和电脑屏幕分辨率。
在平板和电脑领域,常见的屏幕分辨率有1080p、2K、4K和甚至8K。
1080p屏幕分辨率已经成为了入门标准,而2K和4K屏幕则多出现在高端产品上。
至于8K屏幕,则多出现在专业领域。
对于平板和电脑用户来说,屏幕分辨率的选择要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决定。
如果是用于办公和日常使用,1080p或者2K屏幕已经足够;如果是用于专业设计、影视剪辑等领域,4K甚至8K屏幕则是更好的选择。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下电视屏幕分辨率。
随着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电视屏幕分辨率有720p、1080p、4K和8K。
720p和1080p电视屏幕已经逐渐被4K电视所取代,而8K电视则是近年来的新宠。
对于家庭用户来说,选择电视屏幕分辨率时需要考虑观看距离和观看内容。
一般来说,观看距离越近,需要更高分辨率的电视;而观看高清视频、蓝光影片等高清内容时,4K电视能够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
总的来说,不同设备的屏幕分辨率选择要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决定。
在选择设备时,除了关注屏幕分辨率外,还需要考虑屏幕尺寸、屏占比、显示技术等因素。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常用的标准屏幕分辨率,选择适合自己的设备,享受更优质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画质、码率、帧数、分辨率、体积的基础编码知识什么是视频编码率?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衡量文件体积大小的关键参数,表示每秒钟多少KB的参数。
观察会发现他的单位是Kbps,其实Kbps是Kbit/s的意思,8Kbit/s=1KB/s。
也就是说800Kbps意思就是每秒视频就要占用100KB磁盘空间(当然这里没有加上音频所占的体积)。
上面举例只是让你对视频编码率(以下简称为:码率)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其实不用自己算,WisMencoder都已经帮你算好了,就在软件的右下角显示了当前配置每小时和每分钟所需要占用的磁盘空间。
(只是理论值,实际压缩后的编码率可能有一定误差)所以你可以理解为压缩同一个视频,视频编码率越大,文件体积越大。
和画质的关系:文件体积大了,价值何在?可以认为:视频编码率越大,画质越好,马赛克越少。
什么是帧数?我们都知道电影是由一张张的图片组成的,播放电影时,一张张画面快速连续的出现。
这里其中的每张画面称之为“帧”。
帧数在WisMencoder的单位其实是fps,即全称应为每秒的帧数。
也就是每秒含有多少张画面。
显然,每秒含有的画面数越多,则画面显得越连续,越少,则画面越“卡”。
和画质的关系:帧数也与画质有关!在同一视频,同一码率的情况下,帧数越大,则画质越不好。
尤其是运动的画面。
因为每张画面会分担每秒有限的文件体积,如果画面越多,那么每张画面所能表现的内容就越有限。
什么是画面大小?这里的画面大小,单位是像素,而不是英寸和厘米。
这要弄清楚。
画面大小也称为分辨率。
每个像素就是一个点,640x480就表示该视频的每张画面是由宽640点,高480点组成的。
现在相机所说的像素也是这个概念,只不过相机所说的像素是宽和高的乘积值。
很容易理解,画面大小越大的视频,能反映的图像就越细致,越清楚。
就好比你用一个5x5的棋盘摆一个图形和用一个50x50摆一个图形,5x5很难反映50x50的细节一样。
和编码率的关系:越高的画面大小,需要越高的编码率,因为图像的细节多了,需要的文件体积也应该增大,否则还不如画面小一些,你会发现同一码率,画面越大,图像的马赛克程度越明显。
指南选择合适的视频分辨率和帧率指南:选择合适的视频分辨率和帧率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涉足视频拍摄和编辑领域。
在创建高质量的视频内容时,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帧率是至关重要的。
本指南将为您介绍如何正确选择视频分辨率和帧率,以确保您的视频在不同平台上显示效果优秀且流畅。
一、认识视频分辨率视频分辨率指的是图像中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像素数量,通常以宽度×高度的形式表示。
视频分辨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视频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能力。
常见的视频分辨率有以下几种:1. 480p(标清):这是最低的视频分辨率标准,比较适用于小屏幕观看,如智能手机等。
在大屏幕上播放时,图像质量会较为模糊。
2. 720p(高清):这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高清视频分辨率。
720p视频在大多数设备上都能够以较好的清晰度播放,如电视、电脑、平板等。
3. 1080p(全高清):1080p是当前最流行的视频分辨率标准,也被称为全高清。
它提供了更高的图像质量和细节展示能力,适用于较大的屏幕,如高清电视。
4. 4K(超高清):4K分辨率拥有比1080p更高的像素密度,可呈现出更清晰、更逼真的画面。
然而,在播放和编辑4K视频时,需要更强大的设备和更高的带宽。
5. 8K(超高清):8K是目前最高的商用视频分辨率,具有出色的细节展示能力。
然而,由于设备和带宽要求极高,8K视频在目前的应用中仍相对较少。
二、了解视频帧率视频帧率指的是视频中每秒呈现的静态图像数,通常以帧/秒(FPS)计算。
帧率越高,视频播放时的流畅度越好。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见的视频帧率有以下几种:1. 24 FPS:这是电影常用的帧率,能够呈现出较为自然的动画效果。
视觉上会给人一种电影般的感受。
2. 30 FPS:这是流媒体和常规视频录制的标准帧率。
大多数电视和电脑显示器都可以完美地展示30帧每秒的视频。
3. 60 FPS:这是游戏主机和某些高刷新率显示器上使用的帧率。
60 FPS的视频非常流畅,能够呈现出丝般顺滑的动画效果。
标准分辨率及标准帧率
常见视频光盘采用算法、标准分辨率及标准帧率(VCD SVCD KVCD DVD KDVD HDVD)
IsaacZ注:“PAL 和NTSC” 是电视制式(系统),“352 x 288”这样的是分辨率,“25帧/秒”这样的是帧率(也写作 25 fps)。
44100Hz(44.1KHz)这样的是音频采样率(取样频率)。
VCD
采用MPEG1算法,视频码率1150kbs,音频码率224kbs,采样率44100Hz
PAL 352 x 288 25帧/秒
NTSC 352 x 240 29.97帧/秒
SVCD
采用MPEG2算法,可变码率。
视频码率最高2800kbps,音频32-384kbps,采样率44100Hz PAL 480 x 576 25帧/秒
NTSC 480 x 480 29.97帧/秒
KVCD (非标准VCD)
采用MPEG1或MPEG2算法,可变码率。
常用的PAL制式的KVCD模板有
352 x 288 ULBR,700M光盘理论上可刻录360分钟,实际150-220分,适合刻录电视剧。
352 x 288 LBR,700M光盘可刻录180分钟,适合普通长度的电影。
352 x 288 700M光盘可刻录120分钟。
352 x 576 700M光盘可刻录120分钟高分辨率视频编码。
704 x 576 700M光盘可刻录90分钟高品质视频,DVD分辨率。
(模板下载)
NTSC制式的KVCD模板分辨率请参考下面的DVD。
DVD
采用MPEG2算法,可变码率,最高码率10.08Mbs,音频数据流是 Dolby Digital AC3(杜比数字)或者LPCM、MP2、DTS等,AC3基本上是事实的标准。
AC3的数据率介于192~448kbps 之间,192kbps用于2声道,384~448kbps用于5.1声道。
音频采样率48000Hz。
PAL 352x288 352x576 704x576 720x576 25帧/秒
NTSC 352x240 352x480 704x480 720x480 29.97帧/秒
IsaacZ注:
HDVD、KDVD和XDVD
这些属于非标准DVD,其参数类同DVD ,只是码率较低。
IsaacZ注:
在小日本(TE4XP)等流行的视频转换(编码)软件中,通常内置有VCD、SVCD、DVD模板,其他非标准的参数不设模板,可自行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