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义和团运动(修改)
- 格式:ppt
- 大小:2.37 MB
- 文档页数:191
历史与社会教案:第六课义和团运动关键词:历史与社会教案:义和团运动第六课义和团运动【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扶清灭洋”的旗帜;义和团向京津地区的发展。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的爆发;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
《辛丑条约》的签订及其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2.情感、态度、价值观:(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20世纪初帝国主义对外掠夺空前残暴和野蛮的侵略战争,通过对史实的了解,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义和团运动是由帝国主义野蛮侵略引发的一场以农民为主的群众自发反抗帝国主义的斗争,通过总结义和团运动的历史经验教学,启发学生进异步认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反帝斗争的任务。
3.能力培养:(1)通过分析义和团兴起及其“扶清灭洋”的旗帜,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注意观点客观地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辛丑条约》主要内容的具体分析,并与其它不平等条约比较,正确认识该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史实形成正确历史概念以及归纳、比较史实的能力。
【板书设计】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地区:山东、直隶、河南主要成员:贫苦农民口号:“扶清灭洋”二、反对八国联军的斗争1、时间:1900年2、义和团的战斗3、结果:失败4、八国联军在北京的暴行三、《辛丑条约》1、签订:1901年李鸿章2、主要内容:①②③④3、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义和团是自发的反帝斗争;清政府和义和团的关系;《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其严重危害。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投影片)“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
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提问)这两首歌谣讲述了什么历史事件?义和团运动是怎样兴起的?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
义和团运动知识点
义和团运动(Boxer movement)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也被称为义和团事件、庚子事变、庚子拳乱等。
这场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抵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最初,义和团与其他秘密团体一样,反对满族统治,以“反清复明”为口号,但遭到了镇压。
随着中国近代形势的发展,西方势力的冲突逐渐成为主要的历史矛盾。
义和团开始支持清朝抵抗西方,改名为“虎神营”,并将口号改为“扶清灭洋”(1898年由赵三多首次提出)。
在1900年春季,华北地区发生了大量的教案和天灾,宫廷权力争斗也进一步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成千上万的农民开始习练义和拳,并纵火烧毁了教堂和教徒房屋。
同年6月,慈禧太后允许义和团进驻北京,义和团又先于清军进攻天津租界。
义和团运动最终导致了《辛丑条约》的签订,该条约是清政府在1901年被迫与八国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11国签订的丧权辱国条约。
以上是关于义和团运动的一些知识点,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资料获取更多详细信息。